CN104768279B - Led色温补偿方法 - Google Patents

Led色温补偿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68279B
CN104768279B CN201510030681.0A CN201510030681A CN104768279B CN 104768279 B CN104768279 B CN 104768279B CN 201510030681 A CN201510030681 A CN 201510030681A CN 104768279 B CN104768279 B CN 1047682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our temperature
led
led particle
operating current
part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3068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68279A (zh
Inventor
朱士海
张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kaiyao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kaiyao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kaiyao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kaiyao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3068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682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682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682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682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682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ED色温补偿方法,利用LED颗粒的色温会随着工作电流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反向求解为了达到预期的色温,LED颗粒所需要工作的工作电流;使LED颗粒A按照工作电流T′c工作,LED颗粒B按照工作电流I′w工作,从而得到预期色温为CCT,光通量为φ的混合光。本发明具有使混光后实际得到的混合光的色温与预期得到的色温偏差较小,有效降低频闪的特点。

Description

LED色温补偿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照明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有效降低色温偏差的LED色温补偿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LED智能照明的发展,LED的亮度,色温,色彩,场景等都可以采用各种无线或有线的方式控制,控制变得日益简便。然而,当前人们对LED照明的光质量和效果关注还不够,LED的频闪问题和色温偏移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目前针对LED的调光通常采用PWM脉宽调制方式实现,即用一个开关的通断,来调节LED电流的PWM占空比,从而实现亮度的调节。色温的调节通常是采用2路不同色温的LED颗粒混光,即采用6500K冷色温的LED颗粒和3000K的暖色温LED颗粒混光,分别调节这2路LED的PWM,实现色温和亮度的调节。然而,PWM状态下的LED电流脉动很大,在高频下,电流从0到最大值在发生周期跳变,虽然由于视觉延迟,人眼感觉不出闪烁,但高频的波动可能会影响生物的交感神经系统,长期会引起头晕、呕吐等症状。在这种灯光下的高频摄像也会发现帧丢失的现象。
中国专利授权公开号:CN102595722A,授权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公开了一种LED色温调控装置,包括调节器和驱动器;所述调节器包括:色温调节控制面板,用于进行电源通断以及供操作者发出色温调节信号;以及控制信号发生器,接收色温调节控制面板发出色温调节信号后按照指令输出对应的控制信号;所述驱动器包括:微处理器,接收来自于控制信号发生器发出的控制信号,将该控制信号经过分析及计算后发出改变LED工作电流的PWM调节信号;以及恒流驱动模块,根据微处理器提供的PWM调节信号,输出恒定的LED工作电流。该发明的不足之处是,LED灯会发生红移现象,色温偏差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色温补偿方法实际得到的混合光的色温与预期得到的色温偏差较大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有效降低色温偏差的LED色温补偿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LED色温补偿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设定冷色温的LED颗粒A的色温为CCTc,工作电流为Ic;暖色温的LED颗粒B的色温为CCTw,工作电流为Iw;
设定由LED颗粒A和B混光后得到色温为CCT,光通量为φ的混合光时的LED颗粒A的工作电流为I′c,LED颗粒B的工作电流为I′w
(1-2)设Imax为LED颗粒A及B的最大工作电流,使LED颗粒A的工作电流Ic由0至Imax逐渐升高,用色温测量仪检测LED颗粒A的输出色温CCTc,利用计算机选取至少8个Ic和对应的输出色温CCTc构成点(Ic,CCTc),在计算机中画出输出色温随工作电流Ic变化的曲线1;
使LED颗粒B的工作电流Iw由0至Imax逐渐升高,用色温测量仪检测LED颗粒B的输出色温CCTw,利用计算机选取至少8个Iw和对应的输出色温CCTw构成点(Iw,CCTw),在计算机中画出输出色温随工作电流Iw变化的曲线2;
(1-3)计算机分别对曲线1和曲线2进行线性拟合,得到与曲线1对应的线性拟合公式CCTc=d1Ic+d2
与曲线2对应的线性拟合公式CCTw=g1Iw+g2;其中,d1,d2,g1,g2均为非0实数;
(1-4)设定混光后LED颗粒A的光通量为Φc,LED颗粒B的光通量为Φw,
则混光后的色温CCT=(Φc×CCTc+Φw×CCTw)/(Φc+Φw);
(1-5)计算机利用根据步骤(1-3)和(1-4)推导出的下述公式计算I′c和I′w
CCT=(Φc×CCTc+Φw×CCTw)/φ,
Φc=I′c×ηc,Φw=I′w×ηw;
CCTc=d1I′c+d2,CCTw=g1I′w+g2
其中,φ=Φc+Φw,Φc=Ic×ηc,Φw=Iw×ηw,ηc为设定的LED颗粒A的发光光效,ηw为设定的LED颗粒B的LED发光光效;
(1-6)计算得到I′c和I′w后,使LED颗粒A按照工作电流I′c工作,LED颗粒B按照工作电流I′w工作,得到色温为CCT,光通量为φ的混合光。
图1和图2分别为实验测试某品牌LED 6500K和3000K灯珠的色温随工作电流变化曲线,由图1和图2可以看出,LED颗粒的色温会随着LED的工作电流的变化而变化;可见,当工作电流减小时,2种LED颗粒的色温均会发生红移现象,6500K的LED颗粒变化相对更大。
在一个调光调色温系统中,通常认为在不同的工作电流下的色温(为额定色温)是不变的,则混光后的色温为2种LED颗粒色温的光通量加权平均值;但事实上,由于LED在不同工作电流下的色温会发生偏移,因此利用光通量加权平均来调色温,将会导致无法得到预期的混光后的色温,通常的色温补偿方法实际得到的混合光的色温与预期得到的色温偏差较大。
本发明提出一种全新的LED色温补偿方法,利用LED颗粒的色温会随着工作电流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反向求解为了达到预期的色温,LED颗粒所需要工作的工作电流;使LED颗粒A按照工作电流I′c工作,LED颗粒B按照工作电流I′w工作,从而得到预期色温为CCT,光通量为φ的混合光。
本发明具有利用LED颗粒的色温会随着工作电流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计算得到为了达到预期的色温,LED颗粒所需要工作的工作电流;从而使混光后实际得到的混合光的色温与预期得到的色温偏差较小的特点。
作为优选,所述LED颗粒A的额定色温为6500K,LED颗粒B的额定色温为3000K。
作为优选,所述LED颗粒A的额定色温为6500K,LED颗粒B的额定色温为2700K。
作为优选,所述ηc与ηw相等。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1-2)中LED颗粒A的工作电流Ic按照80至105mA的步长由0至Imax逐渐升高。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1-2)中LED颗粒B的工作电流Iw按照90至105mA的步长由0至Imax逐渐升高。
因此,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利用LED颗粒的色温会随着工作电流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计算得到为了达到预期的色温,LED颗粒所需要工作的工作电流;
(2)使混光后实际得到的混合光的色温与预期得到的色温偏差较小;
(3)有效降低频闪。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6500K LED颗粒的一种色温随工作电流变化的曲线图;
图2是本发明的3000K LED颗粒的一种色温随工作电流变化的曲线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是一种LED色温补偿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设定6500K冷色温的LED颗粒A的色温为CCTc,工作电流为Ic;3000K暖色温的LED颗粒B的色温为CCTw,工作电流为Iw;
设定由LED颗粒A和B混光后得到色温为CCT,光通量为φ的混合光时的LED颗粒A的工作电流为I′c,LED颗粒B的工作电流为I′w
步骤100,画出色温随工作电流变化的曲线
设Imax为LED颗粒A及B的最大工作电流,使LED颗粒A的工作电流Ic由0至Imax逐渐升高,用色温测量仪检测LED颗粒A的输出色温CCTc,利用计算机选取8个Ic和对应的输出色温CCTc构成点(Ic,CCTc),在计算机中画出如图1所示的输出色温随工作电流Ic变化的曲线1;
使LED颗粒B的工作电流Iw由0至Imax逐渐升高,用色温测量仪检测LED颗粒B的输出色温CCTw,利用计算机选取至少8个Iw和对应的输出色温CCTw构成点(Iw,CCTw),在计算机中画出如图2所示的输出色温随工作电流Iw变化的曲线2;
步骤200,得到2个线性拟合公式
计算机分别对曲线1和曲线2进行线性拟合,得到与曲线1对应的线性拟合公式CCTc=0.331Ic+6557,
与曲线2对应的线性拟合公式CCTw=0.06Iw+2956;
步骤300,得到混光后的色温公式
设定混光后LED颗粒A的光通量为Φc,LED颗粒B的光通量为Φw,
则混光后的色温CCT=(Φc×CCTc+Φw×CCTw)/(Φc+Φw);
步骤400,计算得到为了达到预期的混光后色温的LED颗粒工作电流
计算机利用根据步骤200和300推导出的下述公式计算I′c和I′w
CCT=(Φc×CCTc+Φw×CCTw)/φ,
Φc=I′c×ηc,Φw=I′w×ηw;
CCTc=0.331I′c+6557,CCTw=0.06I′w+2956;
其中,φ=Φc+Φw,Φc=Ic×ηc,Φw=Iw×ηw,ηc为设定的LED颗粒A的发光光效,ηw为设定的LED颗粒B的LED发光光效;
步骤500,得到色温为CCT,光通量为φ的混合光
计算得到I′c和I′w后,使LED颗粒A按照工作电流I′c工作,LED颗粒B按照工作电流I′w工作,得到色温为CCT,光通量为φ的混合光。
本实施例中,LED颗粒A的额定色温为6500K,LED颗粒B的额定色温为3000K,ηc与ηw相等,LED颗粒A的工作电流Ic按照100mA的步长由0至Imax逐渐升高,LED颗粒B的工作电流Iw按照100mA的步长由0至Imax逐渐升高。
通常的色温补偿方法如下:
设定6500K LED颗粒A的额定色温为CCT1,工作电流I1,光通量为Φ1,3000K LED颗粒B的额定色温为CCT2,工作电流I2,光通量为Φ2。则混光后的色温为2种色温光通量的加权平均:
CCT=(Φ1×CCT1+Φ2×CCT2)/(Φ1+Φ2)
其中Φ1=I1×η1,Φ2=I2×η2,η1为第一组LED的发光光效,η2为第二组LED的发光光效。
要想得到CCT的混光后的预期色温,则调节I1和I2的值,使等式成立即可,但是CCT只是理想状态下的混光后的色温,实际得到的色温与预期色温CCT之间有200K的误差。
本发明混光后实际输出的色温与预期色温CCT之间的误差为5K;因此本发明具有混光后实际得到的混合光的色温与预期得到的色温偏差较小的特点。
应理解,本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LED色温补偿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1-1)设定冷色温的LED颗粒A的色温为CCTc,工作电流为Ic;暖色温的LED颗粒B的色温为CCTw,工作电流为Iw;
设定由LED颗粒A和B混光后得到色温为CCT,光通量为φ的混合光时的LED颗粒A的工作电流为I′c,LED颗粒B的工作电流为I′w
(1-2)设Imax为LED颗粒A及B的最大工作电流,使LED颗粒A的工作电流Ic由0至Imax逐渐升高,用色温测量仪检测LED颗粒A的输出色温CCTc,利用计算机选取至少8个Ic和对应的输出色温CCTc构成点(Ic,CCTc),在计算机中画出输出色温随工作电流Ic变化的曲线1;
使LED颗粒B的工作电流Iw由0至Imax逐渐升高,用色温测量仪检测LED颗粒B的输出色温CCTw,利用计算机选取至少8个Iw和对应的输出色温CCTw构成点(Iw,CCTw),在计算机中画出输出色温随工作电流Iw变化的曲线2;
(1-3)计算机分别对曲线1和曲线2进行线性拟合,得到与曲线1对应的线性拟合公式CCTc=d1Ic+d2
与曲线2对应的线性拟合公式CCTw=g1Iw+g2;其中,d1,d2,g1,g2均为非0实数;
(1-4)设定混光后LED颗粒A的光通量为Φc,LED颗粒B的光通量为Φw,
则混光后的色温CCT=(Φc×CCTc+Φw×CCTw)/(Φc+Φw);
(1-5)计算机利用根据步骤(1-3)和(1-4)推导出的下述公式计算I′c和I′w
CCT=(Φc×CCTc+Φw×CCTw)/φ,
Φc=I′c×ηc,Φw=I′w×ηw;
CCTc=d1I′c+d2,CCTw=g1I′w+g2
其中,φ=Φc+Φw,Φc=Ic×ηc,Φw=Iw×ηw,ηc为设定的LED颗粒A的发光光效,ηw为设定的LED颗粒B的LED发光光效;
(1-6)计算得到I′c和I′w后,使LED颗粒A按照工作电流I′c工作,LED颗粒B按照工作电流I′w工作,得到色温为CCT,光通量为φ的混合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色温补偿方法,其特征是,所述LED颗粒A的额定色温为6500K,LED颗粒B的额定色温为3000K。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色温补偿方法,其特征是,所述LED颗粒A的额定色温为6500K,LED颗粒B的额定色温为2700K。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色温补偿方法,其特征是,所述ηc与ηw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色温补偿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2)中LED颗粒A的工作电流Ic按照80至105mA的步长由0至Imax逐渐升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色温补偿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2)中LED颗粒B的工作电流Iw按照90至105mA的步长由0至Imax逐渐升高。
CN201510030681.0A 2015-01-22 2015-01-22 Led色温补偿方法 Active CN1047682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30681.0A CN104768279B (zh) 2015-01-22 2015-01-22 Led色温补偿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30681.0A CN104768279B (zh) 2015-01-22 2015-01-22 Led色温补偿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68279A CN104768279A (zh) 2015-07-08
CN104768279B true CN104768279B (zh) 2017-03-22

Family

ID=53649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30681.0A Active CN104768279B (zh) 2015-01-22 2015-01-22 Led色温补偿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682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71293B (zh) * 2018-01-29 2019-08-27 闽南师范大学 一种白光led色温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8834250B (zh) * 2018-03-31 2020-11-03 利辛县力信电力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根据时间和地区调节色温的led灯
CN110035257B (zh) * 2019-03-08 2020-07-31 成都国铁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变电站设备电流电压值与温度综合分析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97654B (zh) * 2009-10-30 2013-02-27 中山大学 多光色组成led光源的相关色温及显色指数自校准电路
CN201925771U (zh) * 2010-12-16 2011-08-10 唐万华 一种可调节光通量和色温的灯具
CA2868837C (en) * 2012-05-04 2016-11-15 Osram Sylvania Inc. Planckian and non-planckian dimming of solid state light sources
TW201412187A (zh) * 2012-09-14 2014-03-16 Helio Optoelectronics Corp 雙電流驅動之led燈具結構及其雙電流驅動方法
TWI538555B (zh) * 2012-12-24 2016-06-1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色溫調節方法及使用該方法的照明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68279A (zh) 2015-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68280B (zh) Led灯的色温补偿方法
CN105530721B (zh) Led灯发光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US7847783B2 (en) Controller circuitry for light emitting diodes
CN105430790B (zh) 一种用于led光源的混光方法及线性照明灯具
TW201507544A (zh) 多串可調光之發光二極體驅動器
CN202679720U (zh) 亮度和色温可调的基于高显色指数led灯
JP2011508961A (ja) Ledランプ電源管理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EP2651187B1 (en) Color temperature and illumination adjusting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CN103826368B (zh) Led照明灯色温和亮度调整互不影响的控制方法
CN102858056A (zh) 一种led灯亮度和色温控制系统
CN103218980B (zh) 一种色温调节方法、色温调节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06132002B (zh) 控制led灯颜色混色装置及其方法
CN101996585A (zh) 基于rgb三基色led背光灯的自动白平衡调整系统和方法
CN104768279B (zh) Led色温补偿方法
CN108156700B (zh) 一种提高白色光效的led灯具及控制方法
CN202721868U (zh) 一种led灯亮度和色温控制系统
CN203261517U (zh) 一种精确显示亮度和色温的led摄影灯
CN207911083U (zh) 一种可平滑调光调色温的led灯组装置
KR20130059005A (ko) 발광 다이오드 구동 장치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CN105764189B (zh) Led照明系统及其照明控制方法
CN203289686U (zh) Led色温调整装置及具有led色温调整装置的发光系统
CN204929313U (zh) Led灯具发光控制装置和系统
CN104754828A (zh) Led灯具发光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079305B (zh) Led照明装置及其灯光调节方法
CN111741568B (zh) 一种基于亮度优先的多通道智能精准混色调光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