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68225A - 终端的定位方法、终端、基站和终端的定位系统 - Google Patents

终端的定位方法、终端、基站和终端的定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68225A
CN104768225A CN201510185433.3A CN201510185433A CN104768225A CN 104768225 A CN104768225 A CN 104768225A CN 201510185433 A CN201510185433 A CN 201510185433A CN 104768225 A CN104768225 A CN 1047682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base station
request
loc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8543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68225B (zh
Inventor
白炜
周明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ells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ells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ells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ells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8543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682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682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682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682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682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终端的定位方法、终端、基站和终端的定位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基站向终端广播携带有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的系统信息,终端用于在读取系统信息后,根据系统信息中携带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确定是否向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以及在终端向基站发起请求后,基站接收请求,并与终端建立连接以对终端进行定位。本发明解决了采用小区ID对终端定位时,由于终端处于RRC IDLE状态而导致基站无法激发终端建立连接,进而导致不能对终端进行定位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终端的定位方法、终端、基站和终端的定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终端的定位方法、终端、基站和终端的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通信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通信技术种类繁多,在多种多样的通信技术中,基本的通信系统结构均包括:接入侧和传输侧。其中,接入侧通常是指用户终端到接入侧的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如手机到无线基站之间的连接,再如手机、电脑到WiFi无线路由器之间的连接等等;传输侧也叫回传侧,是指接入侧的网络设备向核心网、互联网方向进行传输的部分。
如图1所示,通信网络的基本架构包括:计算机终端102’和手机终端104’到接入侧的网络设备106’之间的接入侧,接入侧的网络设备106’到互联网108’的传输侧。
移动通信系统是现有通信技术中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它是由移动通信运营商部署的,可以为移动终端提供移动接入网络的需求。现有通信系统已经经历了四代: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指最初的模拟、仅限语音通话的蜂窝电话标准系统,主要采用模拟技术和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为FDMA)的接入方法;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引入了数字技术,提高了网络容量,改善了话音质量,增强了通话内容的保密性,以“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简称为GSM)和“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为CDMA IS-95)为代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指CDMA2000、WCDMA、TD-SCDMA三种通信技术,均以码分多址作为接入技术;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在国际上相对统一,为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制定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简称为LTE/LTE-A),其下行基于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 Access,简称为OFDMA),上行基于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Single Carrier–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为SC-FDMA),依据灵活的带宽、自适应的调制编码方式以及极大简化了的网络结构,达到了下行峰值速率为1Gbps、上行峰值速率5为00Mbps的高速传输效果。
如图2所示,移动通信系统在图1的基础上增加核心网110’,可以为移动通信运营商提供更好的用户鉴权、计费、漫游等功能。以LTE系统为例,手机终端104’在移动到接入侧的网络设备106’(如基站)的覆盖范围内之后,会检测该基站发射的参考信号、系统信息等,并判断当前检测到的信号是否满足合法接入要求、信号质量是否满足通信要求。如果这些要求均能满足且终端还驻留该基站小区内,则在有业务发生时,终端会触发连接请求以与该基站建立通信连接。实施时,基站以广播的形式向终端实时发送包含有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简称为MIB),系统信息块-1(System Information Block-1,简称为SIB-1)以及系统信息块-2(SystemInformation Block-2,简称为SIB-2)的系统信息,终端在读取这些系统信息后可以启动接入网络的步骤。
以LTE系统为例,终端有两种状态,分别为RRC CONNECTED和RRC IDLE。RRCCONNECTED状态是指终端和基站之间在逻辑上有信号连接,即处于RRC CONNECTED状态的终端可以在需要向网络发送数据时,随时执行发送动作,同样,基站也可以在需要向终端发送数据时,随时执行发送动作。RRC IDLE状态是指终端和基站之间在逻辑上没有信号连接,即处于RRC IDLE状态的终端如果有数据要发送给基站,或者此时基站有数据要发送给终端,首先需要建立RRC连接,之后才可以发送数据。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LTE系统中,所有的RRC连接都是由终端发起的,即基站只能响应终端发起的建立RRC连接的请求,而不能主动发起请求以与终端建立RRC连接。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基于终端位置的服务也纷至沓来,因此,如何从技术角度上准确、快速、经济的获取终端的位置变得相当重要。
目前,在相关技术中,已广泛采用GPS技术、小区ID定位技术等定位终端。其中,GPS技术由于受特定卫星定位模块的限制,导致对终端的价格造成影响;小区ID定位技术则由于受传统蜂窝小区往往覆盖较大的区域的影响,导致定位的精度不够。
目前,LTE系统已经在全球得到了大范围的使用,而LTE技术由于主要在于提供高速的数据业务,因此其覆盖面积小型化也成为一个重要趋势。当基站的覆盖范围变得很小时,利用小区ID对终端定位就成为了一种既经济又精确的方案。
然而,利用小区ID进行定位还存在另一个问题,即基站只可以知道已经与其建立了连接的终端在其覆盖区域内,而对于未与其建立连接的终端,则无法得知其位置信息。在某些场景下这一问题成为限制业务创新的因素。例如,某种业务希望在携带终端的用户走入某个房间时,启动某电动设备,如用户回家后,电灯和空调自动打开,但是由于用户此时可能没有其他业务导致终端处于RRC IDLE状态,进而导致安装在用户家中的基站无法得知用户是否已经移动到其覆盖区域内,从而不能及时进行响应。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的定位方法、终端、基站和终端的定位系统,以至少解决采用小区ID对终端定位时,由于终端处于RRC IDLE状态而导致基站无法激发终端建立连接,进而导致不能对终端进行定位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的定位方法,包括:基站向终端广播携带有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的系统信息,上述终端用于在读取上述系统信息后,根据上述系统信息中携带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确定是否向上述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以及在上述终端向上述基站发起上述请求后,上述基站接收上述请求,并与上述终端建立连接以对上述终端进行定位。
进一步地,上述系统信息包括:主信息块,第一系统信息块和第二系统信息块,其中,上述基站向上述终端广播携带有设置在上述第一系统信息块中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的系统信息。
进一步地,在基站向终端广播携带有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的系统信息之前,上述定位方法还包括:上述基站向核心网侧的定位服务器和/或定位客户端登记位置信息,其中,如果上述基站向上述核心网侧的上述定位服务器登记位置信息,则在上述终端向上述基站发起上述请求后,上述基站接收上述请求,并与上述终端建立连接,之后,上述基站将上述终端上传的用户标识和自身标识发送至上述定位服务器,上述定位服务器用于根据上述用户标识、上述自身标识和上述基站登记的位置信息对上述终端进行定位;或者如果上述基站向上述核心网侧的上述定位客户端登记位置信息,则在上述终端向上述基站发起上述请求后,上述基站接收上述请求,并与上述终端建立连接,之后,上述基站将上述终端上传的用户标识和自身标识发送至上述定位客户端,上述定位客户端用于根据上述用户标识、上述自身标识和上述基站登记的位置信息对上述终端进行定位;或者如果上述基站向上述核心网侧的上述定位服务器和上述定位客户端登记位置信息,则在上述终端向上述基站发起上述请求后,上述基站接收上述请求,并与上述终端建立连接,之后,上述基站将上述终端上传的用户标识和自身标识发送至上述定位服务器和上述定位客户端,上述定位服务器和/或上述定位客户端用于根据上述用户标识、上述自身标识和上述基站登记的位置信息对上述终端进行定位。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另一种终端的定位方法,包括:在基站向终端广播携带有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的系统信息后,上述终端读取上述系统信息,并根据上述系统信息中携带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确定是否向上述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其中,在上述终端向上述基站发起上述请求后,上述基站用于接收上述请求,并与上述终端建立连接以对上述终端进行定位。
进一步地,上述定位需求指示信息包括定位标志位,其中,上述终端根据上述系统信息中携带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确定是否向上述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包括:上述终端判断上述定位标志位是否为真;以及如果判断出上述定位标志位为真,则上述终端向上述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
进一步地,在上述终端向上述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之前,上述定位方法还包括:如果判断出上述定位标志位为真,则上述终端进一步判断自身是否还未与上述基站建立连接,其中,如果上述终端进一步判断出自身还未与上述基站建立连接,则上述终端向上述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
进一步地,在上述终端向上述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之前,且如果判断出上述定位标志位为真,则上述定位方法还包括:上述终端进一步检测自身的配置状态是否为响应上述基站广播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而发起上述请求的状态,其中,如果上述终端进一步检测出自身的上述配置状态为响应上述基站广播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而发起上述请求的状态,则上述终端向上述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和/或,如果上述终端进一步检测出自身的上述配置状态为不响应上述基站广播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而发起上述请求的状态,则上述终端不响应上述基站;或者,在上述终端判断上述定位标志位是否为真之前,上述定位方法还包括:上述终端检测自身的配置状态是否为响应上述基站广播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而发起上述请求的状态,其中,如果上述终端检测出自身的上述配置状态为响应上述基站广播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而发起上述请求的状态,则上述终端判断上述定位标志位是否为真,和/或,如果上述终端检测出自身的上述配置状态为不响应上述基站广播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而发起上述请求的状态,则上述终端不做处理。
进一步地,上述基站还用于在向终端广播携带有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的系统信息之前,向核心网侧的定位服务器和/或定位客户端登记位置信息,其中,如果上述基站向上述核心网侧的上述定位服务器登记位置信息,则在上述基站接收上述请求并与上述终端建立连接之后,上述定位方法还包括:上述终端上传用户标识,之后,上述基站还用于将上述终端上传的用户标识和自身标识发送至上述定位服务器,上述定位服务器用于根据上述用户标识、上述自身标识和上述基站登记的位置信息对上述终端进行定位;或者如果上述基站向上述核心网侧的上述定位客户端登记位置信息,则在上述基站接收上述请求并与上述终端建立连接之后,上述定位方法还包括:上述终端上传上述用户标识,之后,上述基站还用于将上述终端上传的用户标识和自身标识发送至上述定位客户端,上述定位客户端用于根据上述用户标识、上述自身标识和上述基站登记的位置信息对上述终端进行定位;或者如果上述基站向上述核心网侧的上述定位服务器和上述定位客户端登记位置信息,则在上述基站接收上述请求并与上述终端建立连接之后,上述定位方法还包括:上述终端上传上述用户标识,之后,上述基站还用于将上述终端上传的用户标识和自身标识发送至上述定位服务器和上述定位客户端,上述定位服务器和/或上述定位客户端用于根据上述用户标识、上述自身标识和上述基站登记的位置信息对上述终端进行定位。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广播单元,用于使得基站向终端广播携带有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的系统信息,上述终端用于在读取上述系统信息后,根据上述系统信息中携带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确定是否向上述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以及定位单元,用于使得在上述终端向上述基站发起上述请求后,上述基站接收上述请求,并与上述终端建立连接以对上述终端进行定位。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单元,用于使得在基站向终端广播携带有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的系统信息后,上述终端读取上述系统信息,并根据上述系统信息中携带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确定是否向上述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其中,在上述终端向上述基站发起上述请求后,上述基站用于接收上述请求,并与上述终端建立连接以对上述终端进行定位。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的定位系统,包括:基站,用于向终端广播携带有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的系统信息;以及上述终端,用于在读取上述系统信息后,根据上述系统信息中携带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确定是否向上述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其中,在上述终端向上述基站发起上述请求后,上述基站还用于接收上述请求,并与上述终端建立RRC连接以对上述终端进行定位。
进一步地,上述系统信息包括:主信息块,第一系统信息块和第二系统信息块,其中,上述基站还用于向上述终端广播携带有设置在上述第一系统信息块中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的系统信息。
进一步地,上述的定位系统还包括:核心网侧的定位服务器和/或定位客户端,用于在上述基站向上述终端广播携带有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的系统信息之前,接收来自上述基站的登记位置信息,其中,如果上述基站向上述核心网侧的上述定位服务器登记位置信息,则在上述终端向上述基站发起上述请求后,上述基站接收上述请求,并与上述终端建立RRC连接,之后,上述基站还用于将上述终端上传的用户标识和自身标识发送至上述定位服务器,上述定位服务器还用于根据上述用户标识、上述自身标识和上述基站登记的位置信息对上述终端进行定位;或者如果上述基站向上述核心网侧的上述定位客户端登记位置信息,则在上述终端向上述基站发起上述请求后,上述基站接收上述请求,并与上述终端建立RRC连接,之后,上述基站还用于将上述终端上传的用户标识和自身标识发送至上述定位客户端,上述定位客户端还用于根据上述用户标识、上述自身标识和上述基站登记的位置信息对上述终端进行定位;或者如果上述基站向上述核心网侧的上述定位服务器和上述定位客户端登记位置信息,则在上述终端向上述基站发起上述请求后,上述基站接收上述请求,并与上述终端建立RRC连接,之后,上述基站将上述终端上传的用户标识和自身标识发送至上述定位服务器和上述定位客户端,上述定位服务器和/或上述定位客户端还用于根据上述用户标识、上述自身标识和上述基站登记的位置信息对上述终端进行定位。
进一步地,上述定位需求指示信息包括定位标志位,其中,上述终端还用于判断上述定位标志位是否为真;以及如果判断出上述定位标志位为真,则上述终端还用于向上述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
进一步地,在上述终端向上述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之前,如果判断出上述定位标志位为真,则上述终端还用于进一步判断自身是否还未与上述基站建立连接,其中,如果上述终端进一步判断出自身还未与上述基站建立连接,则上述终端还用于向上述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
进一步地,在上述终端向上述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之前,且如果判断出上述定位标志位为真,则上述终端还用于进一步检测自身的配置状态是否为响应上述基站广播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而发起上述请求的状态,其中,如果上述终端进一步检测出自身的上述配置状态为响应上述基站广播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而发起上述请求的状态,则上述终端还用于向上述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或者在上述终端判断上述定位标志位是否为真之前,上述终端还用于检测自身的配置状态是否为响应上述基站广播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而发起上述请求的状态,其中,如果上述终端检测出自身的上述配置状态为响应上述基站广播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而发起上述请求的状态,则上述终端还用于判断上述定位标志位是否为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基站主动激发终端与其建立连接的方式,通过基站向终端广播携带有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的系统信息,终端用于在读取系统信息后,根据系统信息中携带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确定是否向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以及在终端向基站发起请求后,基站接收请求,并与终端建立连接以对终端进行定位,达到了基站主动激发处于RRC IDLE状态的终端与其建立连接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对终端进行定位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采用小区ID对终端定位时,由于终端处于RRC IDLE状态而导致基站无法激发终端建立连接,进而导致不能对终端进行定位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一种通信网络的基本架构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另一种通信网络的基本架构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终端的定位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的终端的定位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基站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终端的示意图;以及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终端的定位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其中,表1所示为本申请所涉及的专业术语的简称和中英文全称:
表1
实施例1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的定位方法的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终端的定位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2,基站向终端广播携带有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的系统信息,终端用于在读取系统信息后,根据系统信息中携带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确定是否向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以及
步骤S304,在终端向基站发起请求后,基站接收请求,并与终端建立连接以对终端进行定位。
实施时,基站向自身所覆盖的小区内的终端实时广播携带有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的系统信息,终端在读取系统信息后,根据系统信息中携带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确定是否向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在终端决定并向基站发起请求后,基站接收请求,并与终端建立核心网连接和RRC连接以对终端进行定位。
通过上述步骤,基站通过在广播的系统信息中指示终端与其建立连接的方式,可以达到主动激发处于RRC IDLE状态的终端与其建立连接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对移动进其覆盖范围内的终端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定位的技术效果。并且,本申请采用ID定位的方式,不仅经济,而且定位精确。
可选地,基站广播的系统信息可以包括:主信息块MIB,第一系统信息块SIB-1和第二系统信息块SIB-2,其中,由于MIB的发送周期为10ms,其数据格式固定,且数据包尺寸较小;SIB-1的发送周期为20ms,其数据格式较为固定,且数据包尺寸比MIB大;而SIB-2以及其他的SIB的发送周期均是由SIB-1指示的,正常情况下,这些SIB的发送周期要长于SIB-1,因此,优选地,基站可以向终端广播携带有设置在第一系统信息块中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的系统信息,这样,不仅可以维持终端对小区的搜索功能,而且可以减小终端读取到该信息的时延,防止发起建立连接请求的时间延时过大,从而提高实际的使用效果。
当然,定位需求指示信息也可以设置在MIB或者SIB-2甚至其他的SIB中,其中,设置在MIB中可能导致对小区搜索性能有所下降,而设置在SIB-2或者其他SIB中则可能导致终端读取到该信息的时延增大,进而导致发起连接请求的时间就会相应的延后,从而影响实际的使用效果。
可选地,在基站向终端广播携带有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的系统信息之前,上述定位方法还可以包括:基站可以预先向核心网侧的定位服务器和/或定位客户端登记自身的具体位置信息,其中,主要包括以下3种情况中的任一情况,即主要包括情况11,或者情况12,或者情况13,其中:
情况11,如果基站向核心网侧的定位服务器登记位置信息,则在终端向基站发起请求后,基站接收请求,并与终端建立连接,之后,基站将终端上传的用户标识和自身标识发送至定位服务器,此时,定位服务器用于根据用户标识、自身标识和基站登记的位置信息对终端进行定位;
情况12,如果基站向核心网侧的定位客户端登记位置信息,则在终端向基站发起请求后,基站接收请求,并与终端建立连接,之后,基站将终端上传的用户标识和自身标识发送至定位客户端,此时,定位客户端用于根据用户标识、自身标识和基站登记的位置信息对终端进行定位;
情况13,如果基站向核心网侧的定位服务器和定位客户端登记位置信息,则在终端向基站发起请求后,基站接收请求,并与终端建立连接,之后,基站将终端上传的用户标识和自身标识发送至定位服务器和定位客户端,此时,定位服务器和/或定位客户端用于根据用户标识、自身标识和基站登记的位置信息对终端进行定位。
例如,在向终端广播携带有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的系统信息之前,基站需要先向核心网侧的定位服务器登记其具体位置,在接收到终端的发起的建立连接请求之后,再将终端的标识以及其自身的标识统一发送给核心网侧的定位服务器,这样,根据基站本身的位置可以推理出终端的位置在基站的覆盖范围之内。优选地,当基站的覆盖范围较小时,采用这种定位方法得到的定位信息的精确度更高。
实施例2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终端的定位方法的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的终端的定位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02,在基站向终端广播携带有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的系统信息后,终端读取系统信息,并根据系统信息中携带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确定是否向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其中,在终端向基站发起请求后,基站用于接收请求,并与终端建立连接以对终端进行定位。
实施时,基站向自身所覆盖的小区内的终端实时广播携带有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的系统信息,当终端移动到该基站所覆盖的小区内时且在读取系统信息后,根据系统信息中携带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确定是否向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在终端决定并向基站发起请求后,基站接收请求,并与终端建立核心网连接和RRC连接以对终端进行定位。
通过上述步骤,基站通过在广播的系统信息中指示终端与其建立连接的方式,可以达到主动激发处于RRC IDLE状态的终端与其建立连接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对移动进其覆盖范围内的终端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定位的技术效果。并且,本申请采用ID定位的方式,不仅经济,而且定位精确。
可选地,上述定位需求指示信息可以包括定位标志位,其中,终端根据系统信息中携带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确定是否向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可以包括:
S2,终端判断定位标志位是否为真;以及
S4,如果判断出定位标志位为真,则终端向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
也即,基站广播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中的定位标志位可以被配置为“真”或者“假”,具体配置信息可以由网络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控制,运营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在某餐厅部署了较小覆盖范围的基站,为了得到每个用户终端的定位信息,可以打开“主动激发终端与基站建立”的功能,即将定位标志位设置为“真”;但是,例如,在某体育场部署了较大覆盖范围的基站,为了避免大量用户不断的接入该基站而造成系统容量不足,可以关闭“主动激发终端与基站建立”的功能,即将定位标志位设置为“假”。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针对特定终端进行定位,从而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
进一步可选地,在终端向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之前,上述定位方法还可以包括:
S6,如果判断出定位标志位为真,则终端进一步判断自身是否还未与基站建立连接,其中,如果终端进一步判断出自身还未与基站建立连接,则终端向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而如果终端进一步判断出自身已与基站建立了连接,则终端不做任何处理,即不响应基站。
也即,在基站向终端广播携带有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的系统信息之后,终端在读取系统信息中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之后,即使该定位需求指示信息表明基站要邀请终端建立连接,终端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配置情况选择发送建立请求或者选择不发送建立连接请求。换言之,从用户终端的角度来讲,是否响应该定位标志位的指示,也是可以配置的,这充分的尊重了个人用户的隐私权。
另外,可选地,在终端向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之前,且如果判断出定位标志位为真,则上述定位方法还可以包括:终端进一步检测自身的配置状态是否为响应基站广播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而发起请求的状态,其中,如果终端进一步检测出自身的配置状态为响应基站广播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而发起请求的状态,则终端向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和/或,如果终端进一步检测出自身的配置状态为不响应基站广播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而发起请求的状态,则终端不响应基站。
或者,可选地,在终端判断定位标志位是否为真之前,上述定位方法还可以包括:终端检测自身的配置状态是否为响应基站广播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而发起请求的状态,其中,如果终端检测出自身的配置状态为响应基站广播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而发起请求的状态,则终端判断定位标志位是否为真,和/或,如果终端检测出自身的配置状态为不响应基站广播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而发起请求的状态,则终端不做处理。
也即,除了上述实施例中终端在读取定位标志位之后,选择响应或者不响应基站之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还可以根据自身的配置信息选择读取或者不读取定位标志位。通过这两个实施例所示出的方法,从用户终端的角度来讲,使得是否响应该定位标志位的指示实现了可配置性,达到了充分的尊重了个人用户的隐私权的效果。其中,用户可以对其是否响应定位需求指示信息对终端进行手动配置,例如某用户不希望自己的位置信息被网络获取,则可以将终端设置为对此类指示不予响应。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用户的隐私权。
可选地,基站还可以用于在向终端广播携带有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的系统信息之前,向核心网侧的定位服务器和/或定位客户端登记位置信息,其中,主要包括以下3种情况中的任一情况,即主要包括情况21,或者情况22,或者情况23,其中
情况21,如果基站向核心网侧的定位服务器登记位置信息,则在基站接收请求并与终端建立连接之后,上述定位方法还可以包括:终端上传用户标识,之后,基站还用于将终端上传的用户标识和自身标识发送至定位服务器,定位服务器用于根据用户标识、自身标识和基站登记的位置信息对终端进行定位。
情况22,如果基站向核心网侧的定位客户端登记位置信息,则在基站接收请求并与终端建立连接之后,上述定位方法还可以包括:终端上传用户标识,之后,基站还用于将终端上传的用户标识和自身标识发送至定位客户端,定位客户端用于根据用户标识、自身标识和基站登记的位置信息对终端进行定位。
情况23,如果基站向核心网侧的定位服务器和定位客户端登记位置信息,则在基站接收请求并与终端建立连接之后,上述定位方法还可以包括:终端上传用户标识,之后,基站还用于将终端上传的用户标识和自身标识发送至定位服务器和定位客户端,定位服务器和/或定位客户端用于根据用户标识、自身标识和基站登记的位置信息对终端进行定位。
例如,在向终端广播携带有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的系统信息之前,基站需要先向核心网侧的客户端登记其具体位置,在接收到终端的发起的建立连接请求之后,再将终端的标识以及其自身的标识统一发送给核心网侧的客户端,这样,根据基站本身的位置可以推理出终端的位置在基站的覆盖范围之内。优选地,当基站的覆盖范围较小时,采用这种定位方法得到的定位信息的精确度更高。
对于某些特定的应用,基站除了需要得知有终端进入其小区之外,还需要了解该终端的具体身份信息。为了使基站得到终端的标识信息,终端在RRC连接建立完成之后,再将其标识信息如IMSI发送给基站所对应的核心网侧的定位服务器或者客户端,从而使得网络侧可以判断是哪个终端进入了覆盖区域,从而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
实施例3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基站的装置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基站可以用于实现实施例1中的终端的定位方法,实施例1中的终端的定位方法可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基站中执行。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基站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基站包括:广播单元502和定位单元504。广播单元502用于使得基站向终端广播携带有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的系统信息,终端用于在读取系统信息后,根据系统信息中携带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确定是否向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以及定位单元104用于使得在终端向基站发起请求后,基站接收请求,并与终端建立连接以对终端进行定位。
实施时,基站向自身所覆盖的小区内的终端实时广播携带有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的系统信息,终端在读取系统信息后,根据系统信息中携带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确定是否向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在终端决定并向基站发起请求后,基站接收请求,并与终端建立核心网连接和RRC连接以对终端进行定位。
通过上述步骤,基站通过在广播的系统信息中指示终端与其建立连接的方式,可以达到主动激发处于RRC IDLE状态的终端与其建立连接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对移动进其覆盖范围内的终端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定位的技术效果。并且,本申请采用ID定位的方式,不仅经济,而且定位精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与前述的方法部分的实施例1相对应,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4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终端的装置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终端可以用于实现实施例2中的终端的定位方法,实施例2中的终端的定位方法可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终端中执行。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终端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终端包括:处理单元602。处理单元602用于使得在基站向终端广播携带有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的系统信息后,终端读取系统信息,并根据系统信息中携带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确定是否向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其中,在终端向基站发起请求后,基站用于接收请求,并与终端建立连接以对终端进行定位。
实施时,基站向自身所覆盖的小区内的终端实时广播携带有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的系统信息,当终端移动到该基站所覆盖的小区内时且在读取系统信息后,根据系统信息中携带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确定是否向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在终端决定并向基站发起请求后,基站接收请求,并与终端建立核心网连接和RRC连接以对终端进行定位。
通过上述步骤,基站通过在广播的系统信息中指示终端与其建立连接的方式,可以达到主动激发处于RRC IDLE状态的终端与其建立连接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对移动进其覆盖范围内的终端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定位的技术效果。并且,本申请采用ID定位的方式,不仅经济,而且定位精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与前述的方法部分的实施例2相对应,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5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终端的定位系统的系统实施例。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终端的定位系统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系统包括:基站10和终端20。基站10,用于向终端20广播携带有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的系统信息;以及终端20,用于在读取系统信息后,根据系统信息中携带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确定是否向基站10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其中,在终端20向基站10发起请求后,基站10还用于接收请求,并与终端20建立RRC连接以对终端20进行定位。
实施时,基站向自身所覆盖的小区内的终端实时广播携带有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的系统信息,当终端移动到该基站所覆盖的小区内时且在读取系统信息后,根据系统信息中携带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确定是否向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在终端决定并向基站发起请求后,基站接收请求,并与终端建立核心网连接和RRC连接以对终端进行定位。
通过上述步骤,基站通过在广播的系统信息中指示终端与其建立连接的方式,可以达到主动激发处于RRC IDLE状态的终端与其建立连接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对移动进其覆盖范围内的终端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定位的技术效果。并且,本申请采用ID定位的方式,不仅经济,而且定位精确。
可选地,上述系统信息可以包括:主信息块,第一系统信息块和第二系统信息块,其中,基站还用于向终端广播携带有设置在第一系统信息块中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的系统信息。
可选地,上述定位系统还可以包括:核心网侧的定位服务器和/或定位客户端,用于在基站向终端广播携带有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的系统信息之前,接收来自基站的登记位置信息,其中,如果基站向核心网侧的定位服务器登记位置信息,则在终端向基站发起请求后,基站接收请求,并与终端建立RRC连接,之后,基站还用于将终端上传的用户标识和自身标识发送至定位服务器,定位服务器还用于根据用户标识、自身标识和基站登记的位置信息对终端进行定位;或者如果基站向核心网侧的定位客户端登记位置信息,则在终端向基站发起请求后,基站接收请求,并与终端建立RRC连接,之后,基站还用于将终端上传的用户标识和自身标识发送至定位客户端,定位客户端还用于根据用户标识、自身标识和基站登记的位置信息对终端进行定位;或者如果基站向核心网侧的定位服务器和定位客户端登记位置信息,则在终端向基站发起请求后,基站接收请求,并与终端建立RRC连接,之后,基站将终端上传的用户标识和自身标识发送至定位服务器和定位客户端,定位服务器和/或定位客户端还用于根据用户标识、自身标识和基站登记的位置信息对终端进行定位。
可选地,定位需求指示信息可以包括定位标志位,其中,终端还可以用于判断定位标志位是否为真;以及如果判断出定位标志位为真,则终端还用于向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
进一步可选地,在终端向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之前,如果判断出定位标志位为真,则终端还用于进一步判断自身是否还未与基站建立连接,其中,如果终端进一步判断出自身还未与基站建立连接,则终端还用于向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
可选地,在终端向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之前,且如果判断出定位标志位为真,则终端还用于进一步检测自身的配置状态是否为响应基站广播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而发起请求的状态,其中,如果终端进一步检测出自身的配置状态为响应基站广播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而发起请求的状态,则终端还用于向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或者在终端判断定位标志位是否为真之前,终端还用于检测自身的配置状态是否为响应基站广播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而发起请求的状态,其中,如果终端检测出自身的配置状态为响应基站广播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而发起请求的状态,则终端还用于判断定位标志位是否为真。
需要说明的是,系统部分的发明内容与前述的方法部分的发明内容以及前述的装置(即基站和终端)部分的发明内容一一对应,在此不再赘述。并且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终端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向终端广播携带有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的系统信息,所述终端用于在读取所述系统信息后,根据所述系统信息中携带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确定是否向所述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以及
在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起所述请求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请求,并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以对所述终端进行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信息包括:主信息块,第一系统信息块和第二系统信息块,其中,
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广播携带有设置在所述第一系统信息块中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的系统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站向终端广播携带有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的系统信息之前,所述定位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向核心网侧的定位服务器和/或定位客户端登记位置信息,其中,
如果所述基站向所述核心网侧的所述定位服务器登记位置信息,则在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起所述请求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请求,并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之后,所述基站将所述终端上传的用户标识和自身标识发送至所述定位服务器,所述定位服务器用于根据所述用户标识、所述自身标识和所述基站登记的位置信息对所述终端进行定位;或者
如果所述基站向所述核心网侧的所述定位客户端登记位置信息,则在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起所述请求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请求,并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之后,所述基站将所述终端上传的用户标识和自身标识发送至所述定位客户端,所述定位客户端用于根据所述用户标识、所述自身标识和所述基站登记的位置信息对所述终端进行定位;或者
如果所述基站向所述核心网侧的所述定位服务器和所述定位客户端登记位置信息,则在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起所述请求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请求,并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之后,所述基站将所述终端上传的用户标识和自身标识发送至所述定位服务器和所述定位客户端,所述定位服务器和/或所述定位客户端用于根据所述用户标识、所述自身标识和所述基站登记的位置信息对所述终端进行定位。
4.一种终端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基站向终端广播携带有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的系统信息后,所述终端读取所述系统信息,并根据所述系统信息中携带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确定是否向所述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其中,在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起所述请求后,所述基站用于接收所述请求,并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以对所述终端进行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需求指示信息包括定位标志位,其中,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系统信息中携带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确定是否向所述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包括:
所述终端判断所述定位标志位是否为真;以及
如果判断出所述定位标志位为真,则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之前,所述定位方法还包括:
如果判断出所述定位标志位为真,则所述终端进一步判断自身是否还未与所述基站建立连接,
其中,如果所述终端进一步判断出自身还未与所述基站建立连接,则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之前,且如果判断出所述定位标志位为真,则所述定位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进一步检测自身的配置状态是否为响应所述基站广播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而发起所述请求的状态,其中,如果所述终端进一步检测出自身的所述配置状态为响应所述基站广播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而发起所述请求的状态,则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和/或,如果所述终端进一步检测出自身的所述配置状态为不响应所述基站广播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而发起所述请求的状态,则所述终端不响应所述基站;
或者,
在所述终端判断所述定位标志位是否为真之前,所述定位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检测自身的配置状态是否为响应所述基站广播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而发起所述请求的状态,其中,如果所述终端检测出自身的所述配置状态为响应所述基站广播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而发起所述请求的状态,则所述终端判断所述定位标志位是否为真,和/或,如果所述终端检测出自身的所述配置状态为不响应所述基站广播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而发起所述请求的状态,则所述终端不做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用于在向终端广播携带有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的系统信息之前,向核心网侧的定位服务器和/或定位客户端登记位置信息,其中,
如果所述基站向所述核心网侧的所述定位服务器登记位置信息,则在所述基站接收所述请求并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之后,所述定位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上传用户标识,之后,所述基站还用于将所述终端上传的用户标识和自身标识发送至所述定位服务器,所述定位服务器用于根据所述用户标识、所述自身标识和所述基站登记的位置信息对所述终端进行定位;或者
如果所述基站向所述核心网侧的所述定位客户端登记位置信息,则在所述基站接收所述请求并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之后,所述定位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上传所述用户标识,之后,所述基站还用于将所述终端上传的用户标识和自身标识发送至所述定位客户端,所述定位客户端用于根据所述用户标识、所述自身标识和所述基站登记的位置信息对所述终端进行定位;或者
如果所述基站向所述核心网侧的所述定位服务器和所述定位客户端登记位置信息,则在所述基站接收所述请求并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之后,所述定位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上传所述用户标识,之后,所述基站还用于将所述终端上传的用户标识和自身标识发送至所述定位服务器和所述定位客户端,所述定位服务器和/或所述定位客户端用于根据所述用户标识、所述自身标识和所述基站登记的位置信息对所述终端进行定位。
9.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广播单元,用于使得基站向终端广播携带有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的系统信息,所述终端用于在读取所述系统信息后,根据所述系统信息中携带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确定是否向所述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以及
定位单元,用于使得在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起所述请求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请求,并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以对所述终端进行定位。
10.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使得在基站向终端广播携带有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的系统信息后,所述终端读取所述系统信息,并根据所述系统信息中携带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确定是否向所述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其中,在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起所述请求后,所述基站用于接收所述请求,并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以对所述终端进行定位。
11.一种终端的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用于向终端广播携带有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的系统信息;以及
所述终端,用于在读取所述系统信息后,根据所述系统信息中携带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确定是否向所述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
其中,在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起所述请求后,所述基站还用于接收所述请求,并与所述终端建立RRC连接以对所述终端进行定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信息包括:主信息块,第一系统信息块和第二系统信息块,其中,
所述基站还用于向所述终端广播携带有设置在所述第一系统信息块中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的系统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核心网侧的定位服务器和/或定位客户端,用于在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广播携带有定位需求指示信息的系统信息之前,接收来自所述基站的登记位置信息,其中,
如果所述基站向所述核心网侧的所述定位服务器登记位置信息,则在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起所述请求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请求,并与所述终端建立RRC连接,之后,所述基站还用于将所述终端上传的用户标识和自身标识发送至所述定位服务器,所述定位服务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用户标识、所述自身标识和所述基站登记的位置信息对所述终端进行定位;或者
如果所述基站向所述核心网侧的所述定位客户端登记位置信息,则在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起所述请求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请求,并与所述终端建立RRC连接,之后,所述基站还用于将所述终端上传的用户标识和自身标识发送至所述定位客户端,所述定位客户端还用于根据所述用户标识、所述自身标识和所述基站登记的位置信息对所述终端进行定位;或者
如果所述基站向所述核心网侧的所述定位服务器和所述定位客户端登记位置信息,则在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起所述请求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请求,并与所述终端建立RRC连接,之后,所述基站将所述终端上传的用户标识和自身标识发送至所述定位服务器和所述定位客户端,所述定位服务器和/或所述定位客户端还用于根据所述用户标识、所述自身标识和所述基站登记的位置信息对所述终端进行定位。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需求指示信息包括定位标志位,其中,
所述终端还用于判断所述定位标志位是否为真;以及
如果判断出所述定位标志位为真,则所述终端还用于向所述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之前,
如果判断出所述定位标志位为真,则所述终端还用于进一步判断自身是否还未与所述基站建立连接,
其中,如果所述终端进一步判断出自身还未与所述基站建立连接,则所述终端还用于向所述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之前,且如果判断出所述定位标志位为真,则所述终端还用于进一步检测自身的配置状态是否为响应所述基站广播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而发起所述请求的状态,其中,如果所述终端进一步检测出自身的所述配置状态为响应所述基站广播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而发起所述请求的状态,则所述终端还用于向所述基站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或者
在所述终端判断所述定位标志位是否为真之前,所述终端还用于检测自身的配置状态是否为响应所述基站广播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而发起所述请求的状态,其中,如果所述终端检测出自身的所述配置状态为响应所述基站广播的定位需求指示信息而发起所述请求的状态,则所述终端还用于判断所述定位标志位是否为真。
CN201510185433.3A 2015-04-17 2015-04-17 终端的定位方法、终端、基站和终端的定位系统 Active CN1047682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85433.3A CN104768225B (zh) 2015-04-17 2015-04-17 终端的定位方法、终端、基站和终端的定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85433.3A CN104768225B (zh) 2015-04-17 2015-04-17 终端的定位方法、终端、基站和终端的定位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68225A true CN104768225A (zh) 2015-07-08
CN104768225B CN104768225B (zh) 2018-09-07

Family

ID=53649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85433.3A Active CN104768225B (zh) 2015-04-17 2015-04-17 终端的定位方法、终端、基站和终端的定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6822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34069A (zh) * 2018-07-19 2018-11-16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到位自识别方法、装置、系统和基站
CN111727612A (zh) * 2020-05-14 2020-09-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跟踪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5782A (zh) * 2007-01-22 2008-1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往返时延的方法及系统
CN101772160A (zh) * 2009-01-04 2010-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测量上报方法及系统
CN101925106A (zh) * 2009-06-12 2010-1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测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4012510A1 (zh) * 2012-07-19 2014-01-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定位及其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3747522A (zh) * 2013-12-31 2014-04-23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位置信息采集方法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5782A (zh) * 2007-01-22 2008-1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往返时延的方法及系统
CN101772160A (zh) * 2009-01-04 2010-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测量上报方法及系统
CN101925106A (zh) * 2009-06-12 2010-1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测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4012510A1 (zh) * 2012-07-19 2014-01-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定位及其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3747522A (zh) * 2013-12-31 2014-04-23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位置信息采集方法和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34069A (zh) * 2018-07-19 2018-11-16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到位自识别方法、装置、系统和基站
CN111727612A (zh) * 2020-05-14 2020-09-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跟踪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68225B (zh) 2018-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13327B (zh) 用于实现通信网络中的通信的网络节点和在网络节点中执行的方法
CN102833727B (zh) 选择用户识别卡的方法与通讯装置
CN103181203B (zh) 获取邻区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8874710B2 (en) Access network discovery
EP3576464B1 (en) Method, terminal, and network device for establishing local network connection
KR20190113884A (ko) Eps와 5gs 간의 시스템 정보의 해결
CN103702377A (zh)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和设备
CN103857014A (zh) 一种多模用户设备的业务建立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572508A (zh) 一种将终端设备切换到目标小区的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07124770A (zh) 一种d2d多载波聚合的载波集选取方法及相关设备
EP3506683A1 (en)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connecting by means of plurality of accesses in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WO2021003698A1 (zh) 小区重选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TW201438501A (zh) 基地台、行動通訊裝置、及其適用之協助連線方法
WO2018034607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ositioning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timing advance multilateration
CN106332191B (zh) 一种lte网络中电路域回落的邻区添加方法及装置
US20190387457A1 (en) Access method, and terminal
CN104768225A (zh) 终端的定位方法、终端、基站和终端的定位系统
CN106576273A (zh) 池重叠区域中的具有改善的可靠性的电路交换回退
US20190043286A1 (en) User identification card control method, terminal,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KR20180124841A (ko) D2d 기반 통신 방법 및 단말기
Marco Alaez et al. Open‐Source Based Testbed for Multioperator 4G/5G Infrastructure Sharing in Virtual Environments
WO2011055129A1 (en) Identity acquisition of mobile stations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9955337B2 (en) UE identification in WLAN
CN108702727A (zh) 通信方法、核心网设备和控制器设备
US20230300852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ontrol channel element (cce) index and related produc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0080 9th and 10th floors, building 1, zone 1, No. 81, Beiq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baicaib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0 the 10 floor of block B, Ding Hao Electronics Building, 3 Haidian Avenue,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Bai Caibang Technology Co.,Ltd.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Terminal positioning method,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positioning system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3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07

Pledgee: Zhongguancun Beijing technology financing 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

Pledgor: Beijing baicaibang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99000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