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65997A - 一种数据访问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访问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65997A
CN104765997A CN201510121197.9A CN201510121197A CN104765997A CN 104765997 A CN104765997 A CN 104765997A CN 201510121197 A CN201510121197 A CN 201510121197A CN 104765997 A CN104765997 A CN 1047659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terminal
data
user
information
described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2119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净
袁野
陈小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nli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nli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nli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nli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2119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65997A/zh
Publication of CN1047659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659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访问方法,该方法包括:目标终端在接收到发起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时,获取用户输入的特征信息;目标终端判断输入的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特征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则目标终端响应该数据访问请求,并建立与发起终端之间的数据连接。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特征信息匹配时,才响应发起终端的数据访问请求,从而提高目标终端中数据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访问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访问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经常将多个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IPAD等)进行连接,互传信息实现数据共享,并管理这些数据。例如:当手机与计算机建立连接后,用户就可以将手机上的数据上传到计算机中,同时还可以对手机中的图片、音乐、短信及视频等数据进行管理。
在实践中,当手机丢失或因为其他原因被非法用户获得后,该非法用户就可以通过建立该手机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连接,进而可以肆意通过该数据连接访问该手机内的数据,导致手机中数据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访问方法,可以在特征信息匹配时,才响应发起终端的数据访问请求,从而提高目标终端中数据的安全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访问方法,包括:
目标终端在接收到发起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时,获取用户输入的特征信息;
所述目标终端判断输入的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特征信息是否匹配;
若匹配,则所述目标终端响应所述数据访问请求,并建立与所述发起终端之间的数据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终端在接收到发起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时,获取用户输入的特征信息,进一步地,判断输入的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特征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则建立与发起终端之间的数据连接,从而可以提高目标终端中数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访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访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访问方法,可以在特征信息匹配时,才响应发起终端的数据访问请求,从而提高目标终端中数据的安全性,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访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数据访问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目标终端在接收到发起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时,获取用户输入的特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或便携式设备等;发起终端也可以为电脑或笔记本等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用户输入的特征信息可以包括采集的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以及用户输入的密码信息,其中,该生物特征信息可以包括用户的面部图像特征信息、指纹特征信息、虹膜特征信息以及掌纹特征信息等,该密码信息可以为一串字符或数字或二者的组合等,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举例来说,当目标终端接收到发起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时,目标终端响应该数据访问请求,可以采集并提取目标终端用户的面部图像特征信息或指纹特征信息或接收目标终端用户输入的密码信息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特征信息包括面部图像特征信息时,目标终端在接收到发起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时,获取用户输入的特征信息,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1)目标终端在接收到发起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时,输出用于提示用户开启摄像头的第一提示信息;
12)目标终端接收用户响应第一提示信息输入的开启指令;
13)目标终端响应开启指令,开启摄像头;
14)目标终端通过摄像头获取用户的面部图像特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12)中的开启指令由用户单击/双击/触摸/滑动相应的拍摄应用图标或按钮的方式来触发的。步骤14)中,目标终端通过其内置的具有拍摄功能的模块或APP软件采集目标终端用户的面部图像,进一步地,根据该面部图像提取目标终端用户的面部图像特征。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特征信息包括指纹特征信息时,目标终端在接收到发起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时,获取用户输入的特征信息,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21)目标终端在接收到发起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时,输出第二提示信息,该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开启指纹传感器;
22)目标终端接收用户响应第二提示信息输入的开启指令;
23)目标终端响应开启指令,开启指纹传感器;
24)目标终端通过指纹传感器获取用户的指纹特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22)中的开启指令由用户单击/双击/触摸/滑动相应的指纹传感器图标或按钮的方式来触发的。步骤24)中,目标终端通过其内置的指纹传感器采集用户的指纹图像,进一步地,从该指纹图像中提取用户的指纹特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特征信息包括密码信息时,目标终端在接收到发起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时,获取用户输入的特征信息,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31)目标终端在接收到发起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时,输出提示框,该提示框包括密码输入口;
32)目标终端获取用户针对密码输入口输入的密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32)中的密码信息可以为一串字符或数字或二者的组合,且该密码信息一般是用户私人设置并保密的信息。
S102、目标终端判断输入的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特征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执行步骤S103,若不匹配,执行步骤S104。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每个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都是独一无二的,用户设置的密码信息也是私人所有并保密的,因此,目标终端可以通过判断输入的生物特征信息以及密码信息与特征数据库中存储的注册特征信息是否匹配来对该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其中,该注册特征信息是目标终端预先采集并存储在特征数据库中的注册用户的注册特征信息,该注册用户可以包括目标终端所属用户以及目标终端所属用户指定的其他用户,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特征信息包括面部图像特征信息时,目标终端判断输入的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特征信息是否匹配,包括:
目标终端判断输入的面部图像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面部图像特征信息是否匹配。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特征信息包括指纹特征信息时,目标终端判断输入的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特征信息是否匹配,包括:
目标终端判断输入的指纹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指纹特征信息是否匹配。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特征信息包括密码信息时,目标终端判断输入的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特征信息是否匹配,包括:
目标终端判断输入的密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密码信息是否匹配。
S103、目标终端响应数据访问请求,并建立与发起终端之间的数据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步骤S102中目标终端判断输入的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特征信息匹配时,表明目标终端当前用户为注册用户,此时,目标终端就可以响应数据访问请求,建立与发起终端之间的数据连接。
S104、目标终端丢弃接收的数据访问请求,并拒绝与所述发起终端建立数据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步骤S102中目标终端判断输入的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特征信息不匹配时,表明目标终端当前用户为非法用户,为了防止非法用户通过建立目标终端与发起终端之间的数据连接,进而通过该发起终端来获取目标终端内的数据,此时,目标终端就可以丢弃所述接收的数据访问请求,并拒绝与发起终端之间的数据连接。
在图1所描述的方法中,目标终端在接收到发起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时,获取用户输入的特征信息,进一步地,目标终端判断输入的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特征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则建立与发起终端之间的数据连接。可见,图1所描述的方法可以在特征信息匹配时,建立目标终端与发起终端之间的连接,从而提高了目标终端数据的安全性。
请参见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访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数据访问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201、目标终端预先采集用户注册时输入的特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终端预先采集目标终端用户或目标终端用户指定的用户的注册信息,进一步地,从该注册信息中提取注册特征信息。其中,该注册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生物信息(如面部图像信息或指纹信息)或密码信息。举例来说,若该注册信息为面部图像信息,则目标终端可以通过其内置的摄像头拍摄用户的面部图像,并提取该面部图像特征信息;若该注册信息为指纹信息,则目标终端可以通过其内置的指纹传感器来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并提取该指纹特征信息;若该注册信息为密码信息,则目标终端可以接收用户输入的密码来获取密码信息。
S202、目标终端将特征信息作为注册特征信息存储至特征数据库中。
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终端将预先采集并提取的注册用户的注册特征信息存储至特征数据库中,该特征数据库可以为目标终端内置的存储模块。
S203、目标终端在接收到发起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时,获取用户输入的特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用户输入的特征信息可以包括采集的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以及用户输入的密码信息,其中,该生物特征信息可以包括用户的面部图像特征信息、指纹特征信息、虹膜特征信息以及掌纹特征信息等,该密码信息可以为一串字符或数字或二者的组合等,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举例来说,当目标终端接收到发起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时,目标终端响应该数据访问请求,采集并提取目标终端用户的面部图像特征信息或接收目标终端用户输入的密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特征信息包括面部图像特征信息时,目标终端在接收到发起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时,获取用户输入的特征信息,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1)目标终端在接收到发起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时,输出用于提示用户开启摄像头的第一提示信息;
12)目标终端接收所述用户响应第一提示信息输入的开启指令;
13)目标终端响应开启指令,开启摄像头;
14)目标终端通过摄像头获取用户的面部图像特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12)中的开启指令由用户单击/双击/触摸/滑动相应的拍摄应用图标或按钮的方式来触发的。步骤14)中,目标终端通过其内置的具有拍摄功能的模块或APP软件采集目标终端用户的面部图像,进一步地,根据该面部图像提取目标终端用户的面部图像特征。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特征信息包括指纹特征信息时,目标终端在接收到发起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时,获取用户输入的特征信息,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21)目标终端在接收到发起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时,输出第二提示信息,该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开启指纹传感器;
22)目标终端接收用户响应第二提示信息输入的开启指令;
23)目标终端响应开启指令,开启指纹传感器;
24)目标终端通过指纹传感器获取用户的指纹特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22)中的开启指令由用户单击/双击/触摸/滑动相应的指纹传感器图标或按钮的方式来触发的。步骤24中,目标终端通过其内置的指纹传感器采集用户的指纹图像,进一步地,从该指纹图像中提取用户的指纹特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特征信息包括密码信息时,目标终端在接收到发起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时,获取用户输入的特征信息,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31)目标终端在接收到发起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时,输出提示框,该提示框包括密码输入口;
32)目标终端获取用户针对密码输入口输入的密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32)中的密码信息可以为一串字符或数字或二者的组合,且该密码信息一般是用户私人设置并保密的信息。
S204、目标终端判断输入的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特征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执行步骤S205,若不匹配,执行步骤S212。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每个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都是独一无二的,用户设置的密码信息也是私人所有并保密的,因此,目标终端可以通过判断输入的生物特征信息以及密码信息与特征数据库中存储的注册特征信息是否匹配来对该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其中,该注册特征信息是目标终端预先采集并存储在特征数据库中的注册用户的注册特征信息,该注册用户可以包括目标终端所属用户以及目标终端所属用户指定的其他用户,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特征信息包括面部图像特征信息时,目标终端判断输入的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特征信息是否匹配,包括:
目标终端判断面部图像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面部图像特征信息是否匹配。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特征信息包括指纹特征信息时,目标终端判断输入的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特征信息是否匹配,包括:
目标终端判断指纹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指纹特征信息是否匹配。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特征信息包括密码信息时,目标终端判断输入的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特征信息是否匹配,包括:
目标终端判断密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密码信息是否匹配。
S205、目标终端输出身份确认成功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步骤S204目标终端判断输入的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特征信息匹配之后,目标终端可以在目标终端的显示界面上输出身份确认成功信息,该身份确认成功信息表明目标终端当前用户为注册用户。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步骤S205目标终端输出身份确认成功信息可以在步骤S206目标终端响应数据访问请求,并建立与发起终端之间的数据连接之后在执行。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步骤S205目标终端输出身份确认成功信息可以与步骤S206目标终端响应数据访问请求,建立与发起终端之间的数据连接同时执行。
S206、目标终端响应数据访问请求,并建立与发起终端之间的数据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终端在确认目标终端当前用户的身份为注册用户后,就可以响应数据访问请求,建立与发起终端之间的数据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终端与发起终端可以通过两种连接方式进行数据连接,该连接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有线连接方式(如通过目标终端的专用数据线)或者无线连接方式(如红外、WIFI或蓝牙)。
S207、目标终端在发起终端上输出目标终端的数据存储空间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终端在建立与发起终端的数据连接之后,目标终端就可以在发起终端上输出目标终端的数据存储空间标识,该数据存储空间标识包括目标终端内存标识和/或所述目标终端中安装的SD卡标识,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S208、目标终端接收发起终端对数据存储空间标识输入的访问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访问指令可以通过用户单击或双击该数据存储空间标识的方式触发的。
S209、目标终端响应访问指令,打开数据存储空间标识对应的数据存储空间。
S210、目标终端接收发起终端发送的针对数据存储空间中目标数据的数据管理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目标数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目标终端中的图片、音乐、短信及视频等数据。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步骤S210中,目标终端也可以接收针对目标终端所有数据的数据传输请求。
S211、目标终端响应数据管理指令,对目标数据进行相应的管理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管理操作可以包括删除、移动、复制、粘贴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目标终端与发起终端建立数据连接之后,目标终端中的数据对发起终端来说是可见的,用户可以通过发起终端对目标终端中的数据进行相应的管理操作(如删除、移动、复制、粘贴)。当用户在发起终端进行了相应的管理操作后,发起终端就会向目标终端发送数据管理指令,以使目标终端根据该数据管理指令,对目标数据进行相应的管理操作。
举例来说,当用户在发起终端上对目标终端的图片数据进行删除操作后,发起终端会向目标终端发送针对该图片数据的数据管理指令,目标终端接收到发起终端发送的针对图片数据的数据删除指令时,该目标终端就会响应该数据删除指令,将目标终端中的该图片数据删除。
S212、目标终端丢弃接收的数据访问请求,并拒绝与发起终端建立数据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步骤S204中目标终端判断输入的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特征信息不匹配时,表明目标终端当前用户为非法用户,为了防止非法用户通过建立目标终端与发起终端之间的数据连接,进而通过该发起终端来获取目标终端内的数据,此时,目标终端就可以丢弃接收的数据访问请求,并拒绝与发起终端之间的数据连接。
在图2所描述的方法中,目标终端预先存储注册用户的注册特征信息,在接收到发起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时,先获取用户的特征信息,进一步判断用户的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注册用户的注册特征信息匹配之后,建立与发起终端之间的数据连接,在建立数据连接后,可以进一步接收发起终端针对数据存储空间标识对应的数据存储空间中的目标数据发送的数据管理指令,对目标数据进行管理操作。可见,图2所描述的方法中,目标终端在确认用户的身份建立数据连接之后,发起终端才可以通过该数据连接来获取目标终端中的目标数据,或者对目标终端中的目标数据进行管理操作,从而可以提高终端数据的安全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用于执行上述图1至图2所示实施例的数据访问方法。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以优选的应用场景为例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
请参见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所示的终端可作为目标终端,其可以包括获取单元310、判断单元320和连接单元330。
获取单元310,用于在接收到发起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时,获取用户输入的特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用户输入的特征信息可以包括采集的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以及用户输入的密码信息,其中,该生物特征信息可以包括用户的面部图像特征信息、指纹特征信息、虹膜特征信息以及掌纹特征信息等,该密码信息可以为一串字符或数字或二者的组合等,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举例来说,假设发起终端为计算机。当获取单元310接收到计算机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时,获取单元310响应该数据访问请求,可以采集并提取目标终端用户的面部图像特征信息或指纹特征信息或接收目标终端用户输入的密码信息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请一并参见图4a,图4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a是在图3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得到的。当特征信息包括面部图像特征信息时,图4a中所示的获取单元310可以包括第一输出单元3101、第一接收单元3102、第一开启单元3103以及第一获取单元3104。
第一输出单元3101,用于在接收到发起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时,输出用于提示用户开启摄像头的第一提示信息;
第一接收单元3102,用于接收用户响应第一提示信息输入的开启指令;
第一开启单元3103,用于响应开启指令,开启摄像头;
第一获取单元3104,用于通过摄像头获取用户的面部图像特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开启指令由用户单击/双击/触摸/滑动相应的拍摄应用图标或按钮的方式来触发的。第一获取单元3104通过其内置的具有拍摄功能的模块或APP软件采集目标终端用户的面部图像,进一步地,根据该面部图像提取目标终端用户的面部图像特征。
请一并参见图4b,图4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b是在图3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得到的。当特征信息包括指纹特征信息时,图4b所示的获取单元310可以包括第二输出单元3105、第二接收单元3106、第二开启单元3107以及第二获取单元3108。
第二输出单元3105,用于在接收到发起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时,输出第二提示信息,该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开启指纹传感器;
第二接收单元3106,用于接收用户响应第二提示信息输入的开启指令;
第二开启单元3107,用于响应开启指令,开启指纹传感器;
第二获取单元3108,用于通过指纹传感器获取用户的指纹特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开启指令由用户单击/双击/触摸/滑动相应的指纹传感器图标或按钮的方式来触发的。第二获取单元3108通过其内置的指纹传感器采集用户的指纹图像,进一步地,从该指纹图像中提取用户的指纹特征信息。
请一并参见图4c,图4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c是在图3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得到的。当特征信息包括密码信息时,图4c所示的获取单元310可以包括第三输出单元3109和第三获取单元3110。
第三输出单元3109,用于在接收到发起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时,输出提示框,该提示框包括密码输入口;
第三获取单元3110,用于获取用户针对密码输入口输入的密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获取单元3110获取的密码信息可以为一串字符或数字或二者的组合,且该密码信息一般是用户私人设置并保密的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获取单元310可以是图4a、图4b、图4c所示的获取单元310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判断单元320,用于判断输入的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特征信息是否匹配。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每个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都是独一无二的,用户设置的密码信息也是私人所有并保密的,因此,判断单元320可以通过判断输入的生物特征信息以及密码信息与特征数据库中存储的注册特征信息是否匹配来对该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其中,该注册特征信息是终端预先采集并存储在特征数据库中的注册用户的注册特征信息,该注册用户可以包括终端所属用户以及终端所属用户指定的其他用户,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特征信息包括面部图像特征信息时,判断单元320,具体用于判断输入的面部图像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面部图像特征信息是否匹配。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特征信息包括指纹特征信息时,判断单元320,具体用于判断输入的指纹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指纹特征信息是否匹配。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特征信息包括密码信息时,判断单元320,具体用于判断输入的密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密码信息是否匹配。
连接单元330,用于在判断单元320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响应数据访问请求,建立与发起终端之间的数据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判断单元320判断输入的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特征信息匹配时,表明当前用户为注册用户,此时,连接单元330就可以响应数据访问请求,建立与发起终端之间的数据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接单元330与发起终端可以通过两种连接方式进行数据连接,该连接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有线连接方式(如通过目标终端的专用数据线)或者无线连接方式(如红外、WIFI或蓝牙)。在图3所描述的终端中,获取单元310在接收到发起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时,获取用户输入的特征信息,进一步地,判断单元320判断输入的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特征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则连接单元330建立与发起终端之间的数据连接。可见,图3所描述的终端可以提高终端数据的安全性。
请参见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终端可以包括采集单元510、存储单元520、获取单元530、判断单元540以及连接单元550。
采集单元510,预先采集用户注册时输入的特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采集单元510预先采集终端用户或终端用户指定的用户的注册信息,进一步地,从该注册信息中提取注册特征信息。其中,该注册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生物信息(如面部图像信息或指纹信息)或密码信息。举例来说,假设终端为手机,若该注册信息为面部图像信息,则手机可以通过其内置的摄像头拍摄用户的面部图像,并提取该面部图像特征信息;若该注册信息为指纹信息,则手机可以通过其内置的指纹传感器来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并提取该指纹特征信息;若该注册信息为密码信息,则手机可以接收用户输入的密码来获取密码信息。
存储单元520,用于将采集单元510采集到的特征信息作为注册特征信息存储至特征数据库中
本发明实施例中,存储单元520将采集单元510预先采集并提取的注册用户的注册特征信息存储至特征数据库中,该特征数据库可以为终端内置的存储模块。
获取单元530,用于在接收到发起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时,获取用户输入的特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用户输入的特征信息可以包括采集的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以及用户输入的密码信息,其中,该生物特征信息可以包括用户的面部图像特征信息、指纹特征信息、虹膜特征信息以及掌纹特征信息等,该密码信息可以为一串字符或数字或二者的组合等,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举例来说,当手机接收到计算机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时,手机响应该数据访问请求,采集并提取手机用户的面部图像特征信息或接收手机用户输入的密码信息。
判断单元540,用于判断输入的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特征信息是否匹配。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每个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都是独一无二的,用户设置的密码信息也是私人所有并保密的,因此,判断单元540可以通过判断输入的生物特征信息以及密码信息与特征数据库中存储的注册特征信息是否匹配来对该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其中,该注册特征信息是采集单元510预先采集并由存储单元520存储在特征数据库中的注册用户的注册特征信息,该注册用户可以包括终端所属用户以及终端所属用户指定的其他用户,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连接单元550,用于在判断单元540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响应数据访问请求,建立与发起终端之间的数据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接单元550与发起终端可以通过两种连接方式进行数据连接,该连接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有线连接方式(如通过手机的专用数据线)或者无线连接方式(如红外、WIFI或蓝牙)。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连接单元550,还用于在判断单元540的判断结果为否时,丢弃所述接收的数据访问请求,并拒绝与所述发起终端建立数据连接。。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5所示的终端还可以包括:
信息输出单元560,用于在判断单元540判断输入的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特征信息匹配之后,输出身份确认成功信息。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5所示的终端还可以包括:
标识输出单元570,用于在连接单元550响应数据访问请求,建立与发起终端之间的数据连接之后,在所述发起终端上输出所述目标终端的数据存储空间标识,该数据存储空间标识包括所述目标终端内存标识和/或所述目标终端中安装的SD卡标识。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5所示的终端还可以包括:
访问指令接收单元580,接收所述发起终端对所述数据存储空间标识输入的访问指令。
打开单元590,用于响应所述访问指令,打开所述数据存储空间标识对应的数据存储空间。
管理指令接收单元590a,用于接收发起终端发送的针对所述数据存储空间中目标数据的数据管理指令;
管理单元590b,用于响应数据管理指令,对目标数据进行相应的管理操作,管理操作包括删除、移动、复制、粘贴中的至少一种。
在图5描述的终端中,采集单元510预先采集注册特征信息,并由存储单元520存储该注册特征信息,获取单元530在接收到发起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时,先获取用户的特征信息,进一步判断单元540判断用户的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注册用户的注册特征信息匹配之后,信息输出单元560输出身份认证成功信息,连接单元550建立与发起终端之间的数据连接,在建立数据连接后,可以进一步由管理单元590b响应管理指令对目标数据进行管理操作。可见,图5所描述的终端可以提高终端数据的安全性。
请参见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终端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610,如CPU,输入装置620、输出装置630、存储器640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总线650。其中,通信总线650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通信连接。存储器640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地,存储器640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610的存储装置。其中,处理器610可以结合图3、图4a、图4b、图4c和图5所描述的终端,存储器640中存储一组程序代码,且处理器610调用存储器64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通过输入装置620接收到发起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时,获取用户输入的特征信息;
判断输入的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特征信息是否匹配;
若匹配,则响应数据访问请求,并建立与发起终端之间的数据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通过输入装置620接收到发起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时,获取用户输入的特征信息之前,处理器610调用存储器64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还可以执行以下操作:
通过输入装置620预先采集用户注册时输入的特征信息;
通过存储器640将特征信息作为注册特征信息存储至特征数据库中。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处理器610在判断输入的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特征信息匹配之后,还可以执行以下操作:
输出装置630输出身份确认成功信息。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处理器610在响应数据访问请求,并建立与发起终端之间的数据连接之后,还可以执行以下操作:
通过输入装置620接收发起终端发送的针对终端的目标数据的数据传输请求;
响应数据传输请求,通过输出装置630将目标数据发送至发起终端。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处理器610在响应数据访问请求,建立与发起终端之间的数据连接之后,还可以执行以下操作:
通过输出装置630在发起终端上输出目标终端的数据存储空间标识,该数据存储空间标识包括目标终端内存标识和/或目标终端中安装的SD卡标识。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处理器610调用存储器64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还可以执行以下操作:
通过输入装置620接收所述发起终端对所述数据存储空间标识输入的访问指令;
响应所述访问指令,打开所述数据存储空间标识对应的数据存储空间;
通过输入装置620接收发起终端发送的针对数据存储空间中目标数据的数据管理指令;
响应数据管理指令,对目标数据进行相应的管理操作,该管理操作包括删除、移动、复制、粘贴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处理器610调用存储器64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还可以执行以下操作:
若判断输入的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特征信息不匹配,则丢弃接收的数据访问请求,并拒绝与发起终端建立数据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特征信息包括面部图像特征信息时,处理器610调用存储器64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通过输入装置620在接收到发起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时,获取用户输入的特征信息,可以具体包括以下操作:
在接收到发起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时,输出用于提示用户开启摄像头的第一提示信息;
接收用户响应第一提示信息输入的开启指令;
响应开启指令,开启摄像头;
通过摄像头获取用户的面部图像特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特征信息包括面部图像特征信息时,处理器610执行的判断输入的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特征信息是否匹配的操作,可以具体包括:
判断输入的面部图像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面部图像特征信息是否匹配。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特征信息包括指纹特征信息时,处理器610调用存储器64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通过输入装置620在接收到发起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时,获取用户输入的特征信息,可以具体包括以下操作:
在接收到发起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时,输出第二提示信息,该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开启指纹传感器;
接收用户响应第二提示信息输入的开启指令;
响应开启指令,开启指纹传感器;
通过指纹传感器获取用户的指纹特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特征信息包括指纹特征信息时,处理器610执行的判断输入的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特征信息是否匹配的操作,可以具体包括:
判断输入的指纹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指纹特征信息是否匹配。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特征信息包括密码信息时,处理器610调用存储器64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通过输入装置620接收到发起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时,获取用户输入的特征信息,可以具体包括以下操作:
在接收到发起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时,输出提示框,该提示框包括密码输入口;
获取用户针对密码输入口输入的密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特征信息包括密码信息时,处理器610执行的判断输入的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特征信息是否匹配的操作,可以具体包括:
判断输入的密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密码信息是否匹配。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处理器610执行的建立与发起终端之间的数据连接,可以具体包括:
通过有线连接方式或无线连接方式建立与发起终端之间的数据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介绍的终端可以实施本发明结合图1至图2介绍的数据访问方法的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
本发明实施例终端或设备中的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终端设备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访问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数据访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目标终端在接收到发起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时,获取用户输入的特征信息;
所述目标终端判断输入的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特征信息是否匹配;
若匹配,则所述目标终端响应所述数据访问请求,并建立与所述发起终端之间的数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终端在接收到发起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时,获取用户输入的特征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目标终端预先采集用户注册时输入的特征信息;
所述目标终端将所述特征信息作为注册特征信息存储至特征数据库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终端在判断出输入的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特征信息匹配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目标终端输出身份确认成功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终端响应所述数据访问请求,建立与所述发起终端之间的数据连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目标终端在所述发起终端上输出所述目标终端的数据存储空间标识,所述数据存储空间标识包括所述目标终端内存标识和/或所述目标终端中安装的SD卡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目标终端接收所述发起终端对所述数据存储空间标识输入的访问指令;
所述目标终端响应所述访问指令,打开所述数据存储空间标识对应的数据存储空间;
所述目标终端接收所述发起终端发送的针对所述数据存储空间中目标数据的数据管理指令;
所述目标终端响应所述数据管理指令,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相应的管理操作,所述管理操作包括删除、移动、复制、粘贴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目标终端判断输入的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特征信息不匹配,则所述目标终端丢弃所述接收的数据访问请求,并拒绝与所述发起终端建立数据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信息包括面部图像特征信息;
所述目标终端在接收到发起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时,获取用户输入的特征信息,包括:
所述目标终端在接收到发起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时,输出用于提示用户开启摄像头的第一提示信息;
所述目标终端接收所述用户响应所述第一提示信息输入的开启指令;
所述目标终端响应所述开启指令,开启摄像头;
所述目标终端通过所述摄像头获取用户的面部图像特征信息;
所述目标终端判断输入的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特征信息是否匹配,包括:
所述目标终端判断所述面部图像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面部图像特征信息是否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信息包括指纹特征信息;
所述目标终端在接收到发起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时,获取用户输入的特征信息,包括:
所述目标终端在接收到发起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时,输出第二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开启指纹传感器;
所述目标终端接收用户响应所述第二提示信息输入的开启指令;
所述目标终端响应所述开启指令,开启指纹传感器;
所述目标终端通过所述指纹传感器获取用户的指纹特征信息;
所述目标终端判断输入的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特征信息是否匹配,包括:
所述目标终端判断所述指纹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指纹特征信息是否匹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信息包括密码信息;
所述目标终端在接收到发起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时,获取用户输入的特征信息,包括:
所述目标终端在接收到发起终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时,输出提示框,所述提示框包括密码输入口;
所述目标终端获取用户针对所述密码输入口输入的密码信息;
所述目标终端判断输入的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特征信息是否匹配,包括:
所述目标终端判断所述密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注册密码信息是否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终端响应所述数据访问请求,建立与所述发起终端之间的数据连接,包括:
所述目标终端响应所述数据访问请求,通过有线连接方式或无线连接方式建立与所述发起终端之间的数据连接。
CN201510121197.9A 2015-03-19 2015-03-19 一种数据访问方法 Pending CN1047659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21197.9A CN104765997A (zh) 2015-03-19 2015-03-19 一种数据访问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21197.9A CN104765997A (zh) 2015-03-19 2015-03-19 一种数据访问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65997A true CN104765997A (zh) 2015-07-08

Family

ID=53647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21197.9A Pending CN104765997A (zh) 2015-03-19 2015-03-19 一种数据访问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65997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6094A (zh) * 2015-10-28 2016-03-2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信息粘贴方法及装置
CN106294006A (zh) * 2016-07-29 2017-01-0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源终端以及目标终端
CN106302451A (zh) * 2016-08-15 2017-01-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资源获取的方法及装置
CN110827518A (zh) * 2018-08-10 2020-02-21 佛山市爱米吧科技有限公司 谷物量提示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4742A (zh) * 2012-04-01 2012-08-01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移动设备和家庭智能终端之间通信安全的方法
CN103684775A (zh) * 2012-08-31 2014-03-26 Nxp股份有限公司 认证系统和认证方法
CN103996010A (zh) * 2014-06-12 2014-08-2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4742A (zh) * 2012-04-01 2012-08-01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移动设备和家庭智能终端之间通信安全的方法
CN103684775A (zh) * 2012-08-31 2014-03-26 Nxp股份有限公司 认证系统和认证方法
CN103996010A (zh) * 2014-06-12 2014-08-2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6094A (zh) * 2015-10-28 2016-03-2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信息粘贴方法及装置
CN105426094B (zh) * 2015-10-28 2021-07-2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信息粘贴方法及装置
CN106294006A (zh) * 2016-07-29 2017-01-0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源终端以及目标终端
CN106302451A (zh) * 2016-08-15 2017-01-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资源获取的方法及装置
CN110827518A (zh) * 2018-08-10 2020-02-21 佛山市爱米吧科技有限公司 谷物量提示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33342B (zh) 一种图片查看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101091B (zh) 终端间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06330442B (zh) 身份认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038476A (zh) 一种用于登录管理的方法、设备与系统
US20160262196A1 (en) Mobile Terminal Control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4765997A (zh) 一种数据访问方法
JP2016058854A (ja) 機器管理システム及び機器管理方法
CN107820300A (zh) 网络搜索方法及装置
CN111368232A (zh) 口令分享回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227311A1 (zh) 对终端进行远程控制的接入处理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EP2492791B1 (en) Augmented reality-based file transfer method and file transfer system thereof
CN103942121A (zh) 一种数据还原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13615141A (zh) 账号关联方法、装置、系统、服务器以及存储介质
US20150215775A1 (en) Audio proximity-based mobile device data sharing
CN102983889A (zh) 智能手机与电脑之间通过蓝牙无线配对协同处理信息的方法
CN111338971A (zh) 应用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66991A (zh) 设备解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270751A (zh) 应用管理方法、装置以及数据发送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4767882A (zh) 一种终端
JP6984954B2 (ja) クラウドシステム及びアプリケーション実行装置の遠隔操作方法
CN109196460A (zh) 数据的传输方法、服务器、存储系统、终端设备及系统
CN108391323A (zh) 设备互联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4486390B (zh) 数据共享的方法及装置
CN113395345A (zh) 物联网设备的配网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785312A (zh) 信息共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