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64070A - 一种换热机组及供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热机组及供热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764070A CN104764070A CN201510202584.5A CN201510202584A CN104764070A CN 104764070 A CN104764070 A CN 104764070A CN 201510202584 A CN201510202584 A CN 201510202584A CN 104764070 A CN104764070 A CN 10476407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heat
- water
- branch road
- exchange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AMXOYNBUYSYVKV-UHFFFAOYSA-M lithium bromide Chemical compound [Li+].[Br-] AMXOYNBUYSYVKV-UHFFFAOYSA-M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06010020852 Hyperton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12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65 m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8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 Y02P80/10—Efficient use of energy, e.g. using compressed air or pressurized fluid as energy carrier
- Y02P80/15—On-site combined power, heat or cool generation or distribution, e.g.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CHP] supply
Landscapes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热机组及供热系统,其中,换热机组包括吸收式热泵、一次水进管路、二次水进管路和换热器,所述一次水进管路沿一次水进方向依次串联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中的发生器、所述换热器后,连接至一次水出管路;所述二次水进管路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所述第一支路沿二次水进方向依次串联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中的吸收器和冷凝器后,连接至二次水出管路,所述第二支路沿二次水进方向依次串联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中的蒸发器、所述换热器后,连接至所述二次水出管路,所述第三支路沿二次水进方向连接所述换热器后,连接至所述二次水出管路。本发明能够降低一次侧热水的阻力,同时能够提高换热系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机组及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在我国北方城镇供热中的应用十分普遍。降低集中供热系统的一次网回水温度,可大幅提升热电联产系统的性能,且还具有以下优点:1)有利于回收热电联产热源处的冷凝热用于供热;2)可大幅增加集中供热管网的输送热量。
目前的供热系统中已经有采用吸收式热泵的换热机组替代原来在集中热网各个热力站中使用的换热器,并且,现有的吸收式热泵的换热机组可实现一次侧出换热机组的出水温度低于二次侧水进温度。在该技术中,一次水进管路采用逐级顺序串接的方式,依次经过吸收式热泵的发生器、换热器高温侧、吸收式热泵的蒸发器,二次水进管路热水经过吸收式热泵的吸收器、吸收式热泵的冷凝器、换热器低温侧。
上述现有的吸收式热泵的换热机组存在以下缺陷:
1)在该换热机组中,一次侧热水的阻力过大。由于一次水进管路采用逐级顺序串接的方式,依次经过吸收式热泵的发生器、换热器、吸收式热泵的蒸发器,一次侧热水需克服的阻力为发生器、换热器、蒸发器之和(一般为15mH2O以上)。由于一次侧热水的扬程由集中供热网所提供(一般为10mH2O以内),往往出现一次网扬程不足的情况,需要在一次侧另外增加一台水泵。
2)发生器和蒸发器管内流速过小,换热系数较低。一方面,由于实现了一次侧热水的大温差,在大温差该换热机组中,一次侧热水的流量仅为采用常规换热器的60%以下。另一方面,受一次侧阻力的限制,发生器和蒸发器的流程数难以增加。因此,在该换热机组中,发生器和蒸发器的管内流速为0.6m/s以下,导致发生器和蒸发器的换热系数较低,机组的体积增加。
3)水系统控制方法较复杂。由于发生器和蒸发器采用了串联的方式,当该换热机组处于防结晶、防压力过高等保护状态需要停机时,为了保证该换热机组仍能提供一定的供热量,需要将发生器、蒸发器的一次侧热水同时进行旁通,控制方法较复杂。
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一种换热器,其一次侧热水串联通过发生器和换热器的高温侧,二次侧水通过换热器的低温侧,一次侧热水和二次侧水在换热器中换热,该换热器存在的问题为:一次侧热水和二次侧水的换热系数较低,不能使一次侧热水的热量充分释放加热二次侧水,热能损失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换热机组及供热系统,其能够使一次侧热水的热能充分释放加热二次侧水,提高一次侧热水与二次侧水的换热系数,减少热能损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机组,其包括吸收式热泵、一次水进管路、二次水进管路和换热器,所述一次水进管路沿一次水进方向依次串联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中的发生器、所述换热器后,连接至一次水出管路;所述二次水进管路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所述第一支路沿二次水进方向依次串联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中的吸收器和冷凝器后,连接至二次水出管路,所述第二支路沿二次水进方向依次串联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中的蒸发器、所述换热器后,连接至所述二次水出管路,所述第三支路沿二次水进方向连接所述换热器后,连接至所述二次水出管路。
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沿二次水进方向,所述换热器至少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第二换热器和第一换热器。
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沿二次水进方向,所述第三支路连接至所述第二支路,且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上游或者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内。
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沿二次水进方向,所述第三支路连接至所述第二支路,且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或者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内。
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沿二次水进方向,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下游至少还设置一个换热器。
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沿二次水进方向,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上游至少还设置一个换热器。
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吸收式热泵为溴化锂吸收式热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供热系统,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换热机组。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换热机组,使一次侧热水串联地通过吸收式热泵的发生器、换热器放出热量,降低了一次侧热水的阻力;二次侧水分为三个支路,第一支路通过吸收式热泵的吸收器、吸收式热泵的冷凝器,第二支路通过吸收式热泵的蒸发器被降温后,再通过换热器加热,同时为一次侧热水降温,第三支路通过换热器被加热,同时为一次侧热水降温,因此,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中的二次侧水共同经过换热器与一次侧热水进行换热,能够使一次侧热水充分放热加热二次侧水,一次侧热水出换热机组的温度大幅度低于二次侧的水进温度,提高了一次侧热水与二次侧水的换热系数,减少了一次侧热水的热能损失,加热后的二次侧水可供给用热系统等,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换热机组的第一示意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换热机组的第二示意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
1-发生器;2-冷凝器;3-吸收器;4-蒸发器;5-换热器;51-第一换热器;52-第二换热器;6-一次水进管路;7-一次水出管路;8-二次水进管路;9-二次水出管路;
11-第一支路;12-第二支路;13-第三支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换热机组的示意实施例,在该示意性实施例中,换热机组包括吸收式热泵、一次水进管路6、二次水进管路8和换热器5。
一次水进管路6沿一次水进方向依次串联连接吸收式热泵中的发生器1、换热器5后,连接至一次水出管路7。一次水进管路6采用逐级顺序串接的方式,依次经过吸收式热泵的发生器1、换热器5,一次侧热水需克服的阻力为吸收式热泵的发生器1、换热器5之和。相比于现有技术,一次侧热水阻力能够大大降低,经过实验,发现一次侧热水阻力从现有技术中的15mH2O以上降为8mH2O以下,不需要另外增加一次网水泵。
二次水进管路8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一支路11、第二支路12和第三支路13,第一支路11沿二次水进方向依次串联连接吸收式热泵中的吸收器3和冷凝器2后,连接至二次水出管路9,第二支路12沿二次水进方向依次串联连接吸收式热泵中的蒸发器4、换热器5后,连接至二次水出管路9,第三支路13沿二次水进方向连接换热器5后,连接至二次水出管路9。
上述示意性实施例中,由于一次侧热水仅需要克服发生器1和换热器5的阻力,因此,提供给发生器1的扬程大大提高;并且,由于蒸发器4的阻力由二次侧水泵提供的扬程来克服,因此,提供给蒸发器4的扬程也大大提高。综上所述,在足够的扬程下,发生器1和蒸发器4的管内流速增加,换热系数提高。经过实验证明:发生器1和蒸发器4可以设计更多的流程数,使发生器1和蒸发器4的管内流速提高到1m/s,且随着管内流速的增加,发生器1和蒸发器4的换热系数可增加20%以上,使机组体积减小10%。
且本发明提供给的上述示意性实施例,将二次侧水分为三个支路,第一支路11通过吸收式热泵的吸收器3和冷凝器2,第二支路12通过吸收式热泵的蒸发器4被降温后,再通过换热器5加热,同时为一次侧热水降温,第三支路13通过换热器5被加热,同时为一次侧热水降温,因此,通过设置两个支路进入换热器5,即第二支路12与第三支路13均通过换热器5与一次侧热水进行换热,能够显著提高换热器5中二次侧水的流量,提高二次侧水与一次侧热水的流量比例,使一次侧热水充分放热加热二次侧水,一次侧热水出换热机组的温度大幅度低于二次侧的水进温度,提高了一次侧热水与二次侧水的换热系数,减少了一次侧热水的热能损失等。
如图2所示,在上述示意性实施例中,沿二次水进方向,换热器5至少可以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第二换热器52和第一换热器51。
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第三支路13可以连接至第二支路12,且第三支路13与第二支路12的连接位置可以位于第二换热器52的上游,或者可以位于第二换热器52内。
在另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第三支路13可以连接至第二支路12,且第三支路13与第二支路12的连接位置可以位于第二换热器52与第一换热器51之间,或者可以位于第一换热器51内。
在上述示意性实施例中,沿二次水进方向,第一换热器51的下游至少还可以设置一个换热器,第二换热器52的上游至少也可以设置一个换热器。
上述示意性实施例中,设置有至少两个换热器,且至少有一个换热器中通入第二支路12和第三支路13的二次侧水,因此,有更多的二次侧水通过换热器对一次侧热水进行降温,在总换热量相同的情况下,例如:一次侧热水温度都从90度降为25度的情况下,由于至少一个换热器中的二次侧水的流量大大增加,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对一次侧热水的降温幅度,且可以相对减少换热器的体积。
在上述各示意性实施例中,吸收式热泵可以采用溴化锂吸收式热泵。
通过上述各个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提供的换热机组水系统控制方法更简单:由于在吸收式热泵中,一次侧热水仅仅通过了发生器1,当本发明换热机组处于防结晶、防压力过高等保护状态需要停机时,为了保证本发明换热机组仍能提供一定的供热量,仅仅需要将发生器1的一次侧热水进行旁通,而蒸发器4通过的二次侧水可维持流量不变,控制方法更简单。
本发明提供的换热机组可以应用在供热系统中。
本发明提供的供热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换热机组。
下面列举本发明提供的换热机组的两个具体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如图1所示,第一具体实施例:换热机组包括发生器1、冷凝器2、吸收器3、蒸发器4和换热器5等。
一次水进管路6中的一次水首先进入发生器1以发生溶液;从发生器1流出后,进入换热器5的高温侧以加热第二支路12和第三支路13中的二次水;从换热器5流出后,作为一次出水回到热源。
二次水进管路8并联地分为三个支路,其中第一支路11中的二次水以串联的方式先后流经吸收器3、冷凝器2并被加热;第二支路12中的二次水首先进入蒸发器4被降温,从蒸发器4流出后,进入换热器5的低温侧并被加热;第三支路13中的二次水直接进入换热器5的低温侧并被加热。从冷凝器2流出的第一支路11中的二次水、从换热器5流出的第二支路12和第三支路13进行混合后的二次水,作为二次出水给建筑供热。
上述第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支路12与第三支路13均通过换热器5与一次侧热水进行换热,能够显著提高换热器5中二次侧水的流量,提高二次侧水与一次侧热水的流量比例,使一次侧热水充分放热加热二次侧水,一次侧热水出换热机组的温度大幅度低于二次侧的水进温度,提高了一次侧热水与二次侧水的换热系数,减少了一次侧热水的热能损失,充分加热后的二次侧水可提供给用热系统等,节能环保。
如图2所示,第二具体实施例:换热机组包括发生器1、冷凝器2、吸收器3、蒸发器4、第一换热器51和第二换热器52等。
一次水进管路6中的一次水首先进入发生器1以发生溶液;从发生器1流出后,进入第一换热器51的高温侧以加热第二支路12和第三支路13合流的二次水;从第一换热器51流出后,进入第二换热器52的高温侧以加热第二支路12中的二次水,从第二换热器52流出后,作为一次出水回到热源。
二次水进管路8并联地分为三个支路,其中第一支路11中的二次水以串联的方式先后流经吸收器3、冷凝器2并被加热;第二支路12中的二次水首先进入蒸发器4被降温,从蒸发器4流出后,进入第二换热器52的低温侧被加热,从第二换热器52流出后,与第三支路13中的二次水混合,并进入第一换热器51的低温侧并被加热。从冷凝器2流出的第一支路11中的二次水、从第一换热器51流出的第二支路12与第三支路13合流的二次水,进行混合后,作为二次出水给建筑供热。
上述第二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支路12与第三支路13均通过第一换热器51与一次侧热水进行换热,能够显著提高第一换热器51中二次侧水的流量,提高二次侧水与一次侧热水的流量比例,使一次侧热水充分放热加热二次侧水,一次侧热水出换热机组的温度大幅度低于二次侧的水进温度,提高了一次侧热水与二次侧水的换热系数,减少了一次侧热水的热能损失,充分加热后的二次侧水可提供给用热系统等,节能环保。
且在上述第二具体实施例中,在总换热量相同的情况下,例如:一次侧热水温度都从90度降为25度的情况下:
对于第二换热器52(占总换热量的30%),一次侧热水与二次侧水的流量比为1:1;
对于第一换热器51(占总换热量的70%),一次侧热水与二次侧水的流量比为1:4;
因此,在第一换热器51中,二次侧水的流量大大增加,有更多的二次侧水通过第一换热器51对一次侧热水进行降温,因此,可相对减少换热器的换热面积,且第二换热器52与第一换热器51的面积之和相对于一个换热器的面积,换热面积至少能够减少1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第三”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上述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8)
1.一种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收式热泵、一次水进管路(6)、二次水进管路(8)和换热器(5),所述一次水进管路(6)沿一次水进方向依次串联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中的发生器(1)、所述换热器(5)后,连接至一次水出管路(7);所述二次水进管路(8)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一支路(11)、第二支路(12)和第三支路(13),所述第一支路(11)沿二次水进方向依次串联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中的吸收器(3)和冷凝器(2)后,连接至二次水出管路(9),所述第二支路(12)沿二次水进方向依次串联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中的蒸发器(4)、所述换热器(5)后,连接至所述二次水出管路(9),所述第三支路(13)沿二次水进方向连接所述换热器(5)后,连接至所述二次水出管路(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沿二次水进方向,所述换热器(5)至少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第二换热器(52)和第一换热器(5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沿二次水进方向,所述第三支路(13)连接至所述第二支路(12),且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52)的上游或者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52)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沿二次水进方向,所述第三支路(13)连接至所述第二支路(12),且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52)与所述第一换热器(51)之间,或者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51)内。
5.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沿二次水进方向,所述第一换热器(51)的下游至少还设置一个换热器。
6.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沿二次水进方向,所述第二换热器(52)的上游至少还设置一个换热器。
7.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式热泵为溴化锂吸收式热泵。
8.一种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换热机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202584.5A CN104764070A (zh) | 2015-04-24 | 2015-04-24 | 一种换热机组及供热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202584.5A CN104764070A (zh) | 2015-04-24 | 2015-04-24 | 一种换热机组及供热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64070A true CN104764070A (zh) | 2015-07-08 |
Family
ID=53646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202584.5A Pending CN104764070A (zh) | 2015-04-24 | 2015-04-24 | 一种换热机组及供热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764070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75213A (zh) * | 2021-06-15 | 2021-09-10 | 南京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双机组运行模式的新型热电联产系统及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628303U (zh) * | 2010-02-03 | 2010-11-10 | 清华大学 | 热量倍增型热站换热机组 |
CN203190489U (zh) * | 2013-03-08 | 2013-09-11 | 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 | 一种高效率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换热机组 |
CN203336679U (zh) * | 2013-06-07 | 2013-12-11 | 新兴河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低温余热回收的供暖系统 |
JP2014062697A (ja) * | 2012-09-21 | 2014-04-10 | Denso Corp | 暖房システム |
CN203940504U (zh) * | 2014-03-01 | 2014-11-12 | 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两路水同时供热的溴化锂吸收式换热系统 |
CN204554955U (zh) * | 2015-04-24 | 2015-08-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换热机组及供热系统 |
-
2015
- 2015-04-24 CN CN201510202584.5A patent/CN10476407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628303U (zh) * | 2010-02-03 | 2010-11-10 | 清华大学 | 热量倍增型热站换热机组 |
JP2014062697A (ja) * | 2012-09-21 | 2014-04-10 | Denso Corp | 暖房システム |
CN203190489U (zh) * | 2013-03-08 | 2013-09-11 | 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 | 一种高效率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换热机组 |
CN203336679U (zh) * | 2013-06-07 | 2013-12-11 | 新兴河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低温余热回收的供暖系统 |
CN203940504U (zh) * | 2014-03-01 | 2014-11-12 | 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两路水同时供热的溴化锂吸收式换热系统 |
CN204554955U (zh) * | 2015-04-24 | 2015-08-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换热机组及供热系统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75213A (zh) * | 2021-06-15 | 2021-09-10 | 南京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双机组运行模式的新型热电联产系统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70167C (zh) | 一种热泵型换热机组 | |
CN203757824U (zh) | 一种能够降低一次网回水温度的供热系统 | |
CN205299702U (zh) | 多能互补集中供热系统 | |
CN104456685A (zh) | 一种多热源单管余热利用供热系统 | |
CN209782785U (zh) | 分布式楼宇水力平衡调节系统 | |
CN209540985U (zh) | 混水换热供热系统 | |
CN206176510U (zh) | 集中供热二次网调峰机组 | |
CN205156103U (zh) | 一种集成吸收式热泵和电动热泵的换热机组 | |
CN204554955U (zh) | 一种换热机组及供热系统 | |
CN201163126Y (zh) | 一种热泵型换热装置 | |
CN204757083U (zh) | 供热系统 | |
CN104764070A (zh) | 一种换热机组及供热系统 | |
CN205481255U (zh) | 主辅式多热源串联并网供热装置 | |
CN104848330A (zh) | 供热系统 | |
CN206398822U (zh) | 一种集中供热二次网电热泵调峰系统 | |
CN204554954U (zh) | 复合型热泵机组和集中供热系统 | |
CN205536656U (zh) | 一种多种供热工况的阶梯供热热泵机组 | |
CN212204711U (zh) | 一种提高热源总供热能力的供热系统 | |
CN108072088A (zh) | 一种集中供热二次网电热泵调峰系统 | |
CN212431008U (zh) | 大温差换热机组 | |
CN205245306U (zh) | 相变储能设备辅助空气源热泵的供暖系统 | |
CN204665441U (zh) | 换热机组 | |
CN104848331A (zh) | 供热系统 | |
CN107560470A (zh) | 一种可调顺逆流方式高效换热系统的换热方法 | |
CN204730302U (zh) | 供热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8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