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54201A - 一种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54201A
CN104754201A CN201310753575.6A CN201310753575A CN104754201A CN 104754201 A CN104754201 A CN 104754201A CN 201310753575 A CN201310753575 A CN 201310753575A CN 104754201 A CN104754201 A CN 1047542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acquisition
acquisition units
image
electronic equipment
process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5357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54201B (zh
Inventor
韦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75357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542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542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42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542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42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M个图像采集单元,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在所述M个图像采集单元中,有N个图像采集单元的视角大于45度,其中,2≤N≤M;第一处理单元,与所述M个图像采集单元中的每一个图像采集单元相连,以使得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能够控制所述M个图像采集单元同时采集图像。本发明提供的便携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拍摄获取大视角图像时,存在的拍摄时间长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缩短拍摄获取大视角图像的时间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和网络及各种功能各异的电子产品越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笔记本电脑、PAD、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得到了广泛的普及。
目前,市面上大多的便携电子设备都具有拍照功能,比如:手机、平板等。各位摄影爱好者可以随时通过拍照来记录身边的人、物、景、事。
当摄影爱好者外出拍摄风景或人物时,为了能获得满意的拍摄效果或达到期望的拍摄要求,有时会出现需要拍摄大视角图像的拍摄需求,而当前手机或平板上的摄像头主要为焦距在50mm左右的普通摄像头,不能满足用户对拍摄视角的要求。
为了满足用户需要拍摄大视角图像的拍摄需求,现有的解决方案是,设置便携电子设备上的摄像头为可旋转摄像头,用户可以通过摄像头旋转拍摄来获取不同角度的图像,再将获取的不同角度的图像合成为一幅大视角的图像。
但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通过摄像头的旋转拍摄来获取不同角度的图像以合成一幅大视角图像,需要多次拍摄,即拍摄一幅大视角图像的时间相当于拍摄普通图像的时间的数倍。
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拍摄获取大视角图像时,存在拍摄时间长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拍摄获取大视角图像时,存在的拍摄时间长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
M个图像采集单元,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在所述M个图像采集单元中,有N个图像采集单元的视角大于45度,其中,2≤N≤M;
第一处理单元,与所述M个图像采集单元中的每一个图像采集单元相连,以使得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能够控制所述M个图像采集单元同时采集图像。
可选的,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还用于设置所述M个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参数,以统一所述M个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M幅图像的图像参数。
可选的,所述N个图像采集单元的视角大于60度。
可选的,所述N个图像采集单元具体为:视角均大于或等于180度的2个图像采集单元,所述2个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中轴线平行或重合,且所述2个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方向相反;或者,视角均大于或等于120度的3个图像采集单元,所述3个图像采集单元的3条图像采集中轴线中的任意2条图像采集中轴线间的夹角为120度。
可选的,所述M个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中轴线均位于第一平面,其中,所述第一平面为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显示单元的第一面垂直的平面。
可选的,在所述M个图像采集单元中,有L个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中轴线位于同一平面,2≤L≤M,其中,所述L个图像采集单元的L个图像采集区域为连续的区域。
可选的,在所述L个图像采集单元中,每一个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区域与所述每一个图像采集单元的相邻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区域均存在重叠区域。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存储单元,与所述M个图像采集单元相连,用于存储所述M个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M幅第一图像;第二处理单元,与所述存储单元相连;用于基于一预设的第一图像处理规则,将所述M幅第一图像合成为第二图像,并将所述第二图像发送至所述存储单元,以使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所述第二图像。
可选的,所述第一图像处理规则包括:用于统一所述M个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M幅图像的图像参数的第一图像处理规则,和用于优化所述M幅图像的图像参数的第二图像处理规则。
可选的,当所述N个图像采集单元中有至少2个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区域部分重叠,形成第一重叠区域时,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三处理单元,与所述至少2个图像采集单元相连;其中,当一第一物体位于所述第一重叠区域时,所述第三处理单元能基于至少2幅第三图像,计算所述第一物体与所述电子设备的距离值,其中,所述至少2幅第三图像是所述至少2个图像采集单元以所述第一物体为采集对象采集的图像;第四处理单元,与所述第三处理单元相连,用于根据所述第三处理单元在至少2个时刻计算出的所述第一物体与所述电子设备的至少2个距离值,识别在所述至少2个时刻间所述第一物体相对于所述电子设备的运动趋势;第五处理单元,与所述第四处理单元相连,用于根据所述运动趋势,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所述第一控制指令。
可选的,所述第一重叠区域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的可视区域内,其中,所述可视区域是,当用户位于所述可视区域时,能够获取所述显示单元上的显示内容的区域。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一拍摄操作;
响应所述拍摄操作,通过所述M个图像采集单元采集M幅第一图像;
存储所述M幅第一图像,并基于一预设的第一图像处理规则,将所述M幅第一图像合成为第二图像;
存储所述第二图像。
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上述电子设备中,当一第一物体位于所述第一重叠区域时,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时刻,通过所述至少2个图像采集单元采集以所述第一物体为采集对象的至少2个第三图像;
基于所述至少2个第三图像,获取所述第一物体在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距离;
在第二时刻,通过所述至少2个图像采集单元采集以所述第一物体为采集对象的至少2个第四图像;
基于所述至少2个第四图像,获取所述第一物体在所述第二时刻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距离;
基于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识别从所述第一时刻到所述第二时刻所述第一物体相对于所述电子设备的运动趋势;
基于所述运动趋势,生成并执行第一控制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在电子设备的壳体上设置多个视角大于45度的图像采集单元,并设置一第一处理单元来控制所述多图像采集单元同时采集图像,使得多个图像采集单元能够同时拍摄图像以用于合成一大视角图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拍摄获取大视角图像时,存在的拍摄时间长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缩短拍摄获取大视角图像的时长的技术效果。
2、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设置电子设备上图像采集中轴线位于同一平面的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区域为连续区域,能使得图像采集中轴线位于同一平面的图像采集单元获取的图像能合成为一幅内容连续的图像。
3、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设置电子设备上图像采集中轴线位于同一平面的图像采集单元中,每一个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区域与相邻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区域均存在重叠区域,以使得在将所述多个图像采集单元获取的图像合成为一幅内容连续的图像时,能通过对齐重叠区域的图像,来提高合成的精确度。
4、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设置至少2个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区域部分重叠,形成第一重叠区域,以使得电子设备能通过所述至少2个图像采集单元在所述第一重叠区域获取的图像,计算位于所述第一重叠区域内的物体与所述电子设备的距离,进而识别出所述物体的运动趋势,并生成和执行与所述运动趋势对应的第一控制指令。
5、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设置所述第一重叠区域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的可视区域内,以使得当用户用第一部位在显示单元前方的所述第一重叠区域内作出一动作时,电子设备能识别动作发生前后第一部位与电子设备的距离变化,进而能准确识别用户的动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包括2个图像采集单元的示意图一;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包括2个图像采集单元的示意图二;
图2C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包括2个图像采集单元的示意图三;
图2D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包括2个图像采集单元的示意图四;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包括3个图像采集单元的示意图一;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包括3个图像采集单元的示意图二;
图3C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包括3个图像采集单元的示意图三;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包括4个图像采集单元的示意图一;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包括4个图像采集单元的示意图二;
图4C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包括4个图像采集单元的示意图三;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区域不连续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区域的边缘相连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区域存在重叠区域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一个图像采集单元识别动作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两个图像采集单元识别动作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四中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拍摄获取大视角图像时,存在的拍摄时间长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缩短拍摄获取大视角图像的时长的技术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的总体思路如下: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
M个图像采集单元,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在所述M个图像采集单元中,有N个图像采集单元的视角大于45度,其中,2≤N≤M;
第一处理单元,与所述M个图像采集单元中的每一个图像采集单元相连,以使得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能够控制所述M个图像采集单元同时采集图像。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在电子设备的壳体上设置多个视角大于45度的图像采集单元,并设置一第一处理单元来控制所述多图像采集单元同时采集图像,使得多个图像采集单元能够同时拍摄图像以用于合成一大视角图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拍摄获取大视角图像时,存在的拍摄时间长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缩短拍摄获取大视角图像的时长的技术效果。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在实施例一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等电子设备,在本实施例中不再一一列举。
请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电子设备的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101;
M个图像采集单元102,设置于所述壳体101上,在所述M个图像采集单元102中,有N个图像采集单元102的视角大于45度,其中,2≤N≤M;
第一处理单元103,与所述M个图像采集单元102中的每一个图像采集单元相连,以使得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03能够控制所述M个图像采集单元102同时采集图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还用于设置所述M个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参数,以统一所述M个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M幅图像的图像参数。
具体来讲,为了使M个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M幅图像能合成为一幅视觉上较协调的图像,就需要使M幅图像的清晰度、亮度、色调等图像参数一致。故第一处理单元103还用于根据各图像采集单元所拍摄的场景,自动或手动的设置所述M个图像采集单元的对焦参数、曝光参数或白平衡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以便在合成以大视角图像时,形成一幅清晰度、色彩和亮度均匀的图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图像采集单元102可以为摄像头或能采集图像的传感器。
下面,将分别介绍M个图像采集单元102的视角、设置位置及图像合成方法。
首先,介绍M个图像采集单元102的视角和设置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所述N个图像采集单元102的视角大于60度,能实现采用较少的图像采集单元102,就能生成大视角图像或全景图。
下面提供三种能够采集全景图的M个图像采集单元102的视角和设置位置。
第一种,所述N个图像采集单元102可以为:视角均大于或等于180度的2个图像采集单元102,所述2个图像采集单元102的图像采集中轴线平行或重合,且所述2个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方向相反。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请参考图2A、图2B、图2C和图2D。
如图2A所示,视角均大于或等于180度的2个图像采集单元102可以分别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面201和与所述第一面201相对的第二面202上,所述第一面201为设置有显示单元的面,其中,2个图像采集单元102的图像采集中轴线1021均垂直于所述第一面201。
当然,所述2个图像采集单元102可以位于靠近所述第一面201和第二面202的长度较短的短边的第一侧,也可以位于靠近所述第一面201和第二面202的长度较长的长边的第二侧
如图2B所示,视角均大于或等于180度的2个图像采集单元102可以分别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三面203和与所述第三面203相对的第四面204上,所述第三面203为与所述第一面201相连的面,其中,2个图像采集单元102的图像采集中轴线1021均平行于所述第一面201。
当然,所述第三面203可以为与所述第一面201相连的面积较小的面,也可以如图2B所示为与所述第一面201相连的面积较大的面。
如图2C所示,视角均大于或等于180度的2个图像采集单元102可以分别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边2011和第二边2021上,所述第一边2011为所述第一面201与所述第三面203相交的边,所述第二边2021为所述第二面202与所述第四面204相交的边。
当然,所述第一边2011可以为所述第一面201上长度较长的长边,也可以如图2C所示为所述第一面201上长度较短的短边
如图2D所示,视角均大于或等于180度的2个图像采集单元102可以嵌入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内部,并固定在升降结构205上,其中,所述升降结构205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电子设备内侧,另一端固定有所述2个图像采集单元102,当不需要拍摄图片时,所述升降结构205位于所述电子设备内部,当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到一控制操作时,所述电子设备会响应所述控制操作,启动所述升降结构205上升,以使2个图像采集单元102能上升并突出于与所述第一面201相连的第三面203。
进一步,所述升降结构205通过一转动结构固定于所述电子设备上,以使得所述升降结构205能以其垂直于所述第三面203的轴心转动。
当然,所述第三面203可以为与所述第一面201相连的面积较小的面,也可以如图2B所示为与所述第一面201相连的面积较大的面。
具体来讲,设置视角均大于或等于180度的2个图像采集单元102分别位于第一边2011和第二边2021,或设置视角均大于或等于180度的2个图像采集单元102固定在升降结构205上,能避免电子设备的表面对个图像采集单元的采集区域的遮挡,使图像采集单元能无遮挡的采集到其视角范围内的物体的图像。
第二种,所述N个图像采集单元102可以为:视角均大于或等于120度的3个图像采集单元102,所述3个图像采集单元的3条图像采集中轴线中的任意2条图像采集中轴线间的夹角为120度。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请参考图3A、图3B和图3C。
如图3A所示,视角均大于或等于120度的3个图像采集单元102可以分别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面201、与所述第一面201相连的第三面203、与所述第三面相对的第四面204上。所述第一面201为设置有显示单元的面,所述3个图像采集单元102的3条图像采集中轴线1021中的任意2条图像采集中轴线1021间的夹角为120度.
同样的,视角均大于或等于120度的3个图像采集单元102可以分别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面202、与所述第二面202相连的第三面203、与所述第三面相对的第四面204上,所述第二面202为与设置有显示单元的第一面201相对的面。
当然,所述第三面203可以为与所述第一面201相连的面积较小的面,也可以为与所述第一面201相连的面积较大的面。
如图3B所示,视角均大于或等于120度的3个图像采集单元102可以分别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面201、第二面202的第二边2021、第二面202上与所述第二边2021相对的第三边2022上,所述第一面201为设置有显示单元的面。
同样的,视角均大于或等于120度的3个图像采集单元102还可以分别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面202、第一面201的第一边2011、第一面201上与所述第一边2011相对的第四边2012上,所述第二面202为与设置有显示单元的第一面201相对的面。
当然,所述第一边2011可以为所述第一面201上长度较长的长边,也可以为所述第一面201上长度较短的短边
如图3C所示,视角均大于或等于120度的3个图像采集单元102可以嵌入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内部,并固定在升降结构205上,其中,所述升降结构205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电子设备内侧,另一端固定有所述3个图像采集单元102,当不需要拍摄图片时,所述升降结构205位于所述电子设备内部,当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到一控制操作时,所述电子设备会响应所述控制操作,启动所述升降结构205上升,以使所述3个图像采集单元102能上升并突出于与所述第一面201相连的第三面203。
当然,所述第三面203可以为与所述第一面201相连的面积较小的面,也可以如图2B所示为与所述第一面201相连的面积较大的面。
具体来讲,设置视角均大于或等于180度的3个图像采集单元102固定在升降结构205上,能避免电子设备的表面对个图像采集单元的采集区域的遮挡,使图像采集单元能无遮挡的采集到其视角范围内的物体的图像。
第三种,所述N个图像采集单元102可以为:视角均大于或等于90度的4个图像采集单元102。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请参考图4A、图4B和图4C。
如图4A所示,视角均大于或等于90度的4个图像采集单元102可以分别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面201、与所述第一面201相对的第二面202、与所述第一面相连的第三面203、与所述第三面203相对的第四面204上,所述第一面201为设置有显示单元的面,其中,4个图像采集单元102中的每个图像采集单元102的图像采集中轴线1021均垂直于所述每个图像采集单元102所在的面。
当然,所述第三面203可以为与所述第一面201相连的面积较小的面,也可以如图2B所示为与所述第一面201相连的面积较大的面。
如图4B所示,视角均大于或等于90度的4个图像采集单元102可以分别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上相互平行的4条边上,所述4条边中有2条边为设置有显示单元的第一面201上的边。
如图4C所示,视角均大于或等于90度的4个图像采集单元102可以嵌入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内部,并固定在升降结构205上,其中,所述升降结构205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电子设备内侧,另一端固定有所述4个图像采集单元102,当不需要拍摄图片时,所述升降结构205位于所述电子设备内部,当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到一控制操作时,所述电子设备会响应所述控制操作,启动所述升降结构205上升,以使所述4个图像采集单元102能上升并突出于与所述第一面201相连的第三面203。
当然,所述第三面203可以为与所述第一面201相连的面积较小的面,也可以如图2B所示为与所述第一面201相连的面积较大的面。
具体来讲,设置视角均大于或等于90度的4个图像采集单元102固定在升降结构205上,能避免电子设备的表面对个图像采集单元的采集区域的遮挡,使图像采集单元能无遮挡的采集到其视角范围内的物体的图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M个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中轴线均位于第一平面,其中,所述第一平面为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显示单元的第一面201垂直的平面。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第一平面为与所述第一面201的第一边2011平行的面,所述第一边2011可以为所述第一面2011上长度较长的长边,也可以为所述第一面2011上长度较短的短边。
在介绍了M个图像采集单元102的视角和设置位置之后,接下来,介绍图像合成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存储单元,与所述M个图像采集单元102相连,用于存储所述M个图像采集单元102采集的M幅第一图像;
第二处理单元,与所述存储单元相连;用于基于一预设的第一图像处理规则,将所述M幅第一图像合成为第二图像,并将所述第二图像发送至所述存储单元,以使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所述第二图像。
当然,所述第二处理单元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可以为同一个处理单元,也可以为不同的处理单元。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图像处理规则包括:用于统一所述M个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M幅图像的图像参数的第一图像处理规则,和用于优化所述M幅图像的图像参数的第二图像处理规则。
具体来讲,第一图像处理规则用于统一所述M幅图像的清晰度、亮度、色调等图像参数。第一图像处理规则可以包括:用于统一图像亮度的图像亮度的图像亮度线性纠正算法、统一RGB颜色的内插值算法和统一的白平衡处理算法等用于形成一幅清晰度、色彩和亮度均匀的图像的图像处理算法。
第二图像处理规则用于优化所述M幅图像的清晰度或提高图片质量,第二图像处理规则可以包括:去除噪点的算法和去除坏点的算法。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图像采集单元102的不同的排布方式,第二处理单元对图像进行合成处理的方法也不同,下面分图像采集单元102的图像采集区域不连续和连续两种情况进行描述:
第一种、图像采集单元102的图像采集区域不连续。即每一个图像采集单元102的图像采集区域与所述每一个图像采集单元102的相邻图像采集单元102的图像采集区域可以为不连续的区域。
请参考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摄像头的图像采集区域不连续的示意图。
如图5所述,图中的阴影部分为图像采集单元102的图像采集区域501,每个图像采集区域501都与相邻的图像采集区域不连续。
在图像采集区域不连续的情况下对图像采集单元102获取的多幅图像进行合成时,需要第二处理单元先根据所述图像采集单元102的拍摄角度确定所述多幅图像的相对位置,再通过趋势模拟算法,拟合出多幅图像间未处于图像采集区域中的图像内容,最后生成一幅内容连续的大视角图像或全景图像。
第二种、图像采集单元102的图像采集区域连续,即在所述M个图像采集单元中,有L个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中轴线位于同一平面,2≤L≤M,其中,所述L个图像采集单元的L个图像采集区域为连续的区域。。
具体来讲,设置电子设备上的L个图像采集单元102中的每一个图像采集单元102的图像采集区域与相邻图像采集单元102的图像采集区域为连续区域,能使得L个图像采集单元获取的图像不需要通过趋势模拟等算法进行拟合,就能够合成为一幅内容连续的图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图像采集区域为连续的区域可以分为各图像采集区域的边缘相连,或各图像采集区域存在重叠区域两种情况。
请参考图6和图7,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摄像头的图像采集区域的边缘相连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摄像头的图像采集区域存在重叠区域的示意图。
对于设置图像采集区域的边缘相连的情况,第二处理单元对L个图像采集单元102获取的L幅图像进行合成时,只需要先根据所述L个图像采集单元102的拍摄角度确定所述L幅图像的相对位置,就能够合成生成一幅内容连续的大视角图像或全景图像。
对于设置图像采集区域存在重叠区域的情况,如图7所示,即在所述L个图像采集单元中,每一个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区域与所述每一个图像采集单元的相邻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区域均存在重叠区域701。
此种情况下L个图像采集单元102拍摄获取的L幅图像中,每一幅图像上都存在与其他图片重叠的区域,第二处理单元对有重叠区域的L幅图像进行合成时,同样需要先根据L个图像采集单元102的拍摄角度确定所述L幅图像的相对位置,再根据图片上的重叠区域,对L幅图片的相对位置进行微调,最后生成一幅内容连续的大视角图像或全景图像。
具体来讲,设置电子设备上的多个图像采集单元102中的每一个图像采集单元102的图像采集区域与相邻图像采集单元102的图像采集区域均存在重叠区域,以使得在将所述多个图像采集单元102获取的图像合成为一幅内容连续的图像时,能通过对齐重叠区域的图像,来提高合成图像的精确度。
本发明提供的便携电子设备不仅如实施例一所描述,可用于拍摄大视角图像或全景图,还能用于对用户动作的精确识别,详见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二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等电子设备,在本实施例中不再一一列举。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
M个图像采集单元,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在所述M个图像采集单元中,有N个图像采集单元的视角大于45度,其中,2≤N≤M;
第一处理单元,与所述M个图像采集单元中的每一个图像采集单元相连,以使得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能够控制所述M个图像采集单元同时采集图像。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N个图像采集单元中有至少2个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区域部分重叠,形成第一重叠区域时,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三处理单元,与所述至少2个图像采集单元相连;其中,当一第一物体位于所述第一重叠区域时,所述第三处理单元能基于至少2幅第三图像,计算所述第一物体与所述电子设备的距离值,其中,所述至少2幅第三图像是所述至少2个图像采集单元以所述第一物体为采集对象采集的图像;
第四处理单元,与所述第三处理单元相连,用于根据所述第三处理单元在至少2个时刻计算出的所述第一物体与所述电子设备的至少2个距离值,识别在所述至少2个时刻间所述第一物体相对于所述电子设备的运动趋势;
第五处理单元,与所述第四处理单元相连,用于根据所述运动趋势,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所述第一控制指令。
当然,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第三处理单元、第四处理单元和第五处理单元可以为同一处理单元,也可以为分别独立的处理单元。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还用于设置所述M个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参数。
具体来讲,为了使所述第三处理单元能从所述至少2幅第三图像中识别出所述第一物体,就需要使所述至少2幅第三图像的清晰度、亮度、色调等图像参数满足一定要求。故第一处理单元103还用于根据各图像采集单元所拍摄的场景,自动或手动的设置所述M个图像采集单元的对焦参数、曝光参数或白平衡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以使第三处理单元能从所述至少2幅第三图像中精确识别出所述第一物体,并精确计算出所述第一物体与所述电子设备的距离值。
对于如何精确识别用户的动作,主要是基于人眼视觉的深度知觉原理,即两个图像采集单元能判断物体远近距离的原理。下面以用户在第一重叠区域内执行一面向图像采集单元由远及近的挥手手势为例,来详细说明:
如果只采用一个图像采集单元来判断用户由远及近的挥手手势,如图8所示,电子设备只能依据用户的手801在图像上的大小变化来识别手801的运动方向及运动快慢,识别精度很低,尤其是用户的手距离图像采集单元802的距离较远时,手面向图像采集单元802由远及近运动时,手在图像上的大小变化很细微,图像采集单元802几乎不能识别出手的运动趋势和运动速度。
如果采用两个图像采集单元来判断在第一重叠区域内执行的面向图像采集单元由远及近的挥手手势,如图9所示,电子设备不仅能依据用户的手801在图像上的大小变化来识别手801的运动,还可以依据两个图像采集单元901与手801之间的夹角Θ来精确识别手的运动趋势和运动速度。
具体来讲,设置至少2个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区域部分重叠,形成第一重叠区域,以使得电子设备能通过所述至少2个图像采集单元在所述第一重叠区域获取的图像,计算位于所述第一重叠区域内的物体与所述电子设备的距离,进而识别出所述物体的运动趋势,并生成和执行与所述运动趋势对应的第一控制指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所述第一重叠区域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的可视区域内,其中,所述可视区域是,当用户位于所述可视区域时,能够获取所述显示单元上的显示内容的区域。
具体来讲,设置所述第一重叠区域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的可视区域内,以使得当用户用第一部位在所述第一重叠区域内作出一动作时,便携电子设备能识别动作发生前后第一部位与电子设备的距离变化,进而能准确识别用户的动作。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三中,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的信息处理方法。
请参考图10,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三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01,接收一拍摄操作;
步骤S1002,响应所述拍摄操作,通过所述M个图像采集单元采集M幅第一图像;
步骤S1003,存储所述M幅第一图像,并基于一预设的第一图像处理规则,将所述M幅第一图像合成为第二图像;
步骤S1004,存储所述第二图像。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电子设备,是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下的两个方面,在前面已经对电子设备的实施过程作了详细的描述,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前述描述清楚的了解本实施例中的方法的实施步骤,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实施例四:
在实施例四中,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实施例二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的信息处理方法。
请参考图11,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当一第一物体位于所述第一重叠区域时,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101,在第一时刻,通过所述至少2个图像采集单元采集以所述第一物体为采集对象的至少2个第三图像;
步骤S1102,基于所述至少2个第三图像,获取所述第一物体在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距离;
步骤S1103,在第二时刻,通过所述至少2个图像采集单元采集以所述第一物体为采集对象的至少2个第四图像;
步骤S1104基于所述至少2个第四图像,获取所述第一物体在所述第二时刻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距离;
步骤S1105,基于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识别从所述第一时刻到所述第二时刻所述第一物体相对于所述电子设备的运动趋势;
步骤S1106,基于所述运动趋势,生成并执行第一控制指令。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与实施例二中提供的电子设备,是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下的两个方面,在前面已经对电子设备的实施过程作了详细的描述,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前述描述清楚的了解本实施例中的方法的实施步骤,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1、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在电子设备的壳体上设置多个视角大于45度的图像采集单元,并设置一第一处理单元来控制所述多图像采集单元同时采集图像,使得多个图像采集单元能够同时拍摄图像以用于合成一大视角图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拍摄获取大视角图像时,存在的拍摄时间长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缩短拍摄获取大视角图像的时长的技术效果。
2、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设置电子设备上图像采集中轴线位于同一平面的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区域为连续区域,能使得图像采集中轴线位于同一平面的图像采集单元获取的图像能合成为一幅内容连续的图像。
3、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设置电子设备上图像采集中轴线位于同一平面的图像采集单元中,每一个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区域与相邻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区域均存在重叠区域,以使得在将所述多个图像采集单元获取的图像合成为一幅内容连续的图像时,能通过对齐重叠区域的图像,来提高合成的精确度。
4、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设置至少2个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区域部分重叠,形成第一重叠区域,以使得电子设备能通过所述至少2个图像采集单元在所述第一重叠区域获取的图像,计算位于所述第一重叠区域内的物体与所述电子设备的距离,进而识别出所述物体的运动趋势,并生成和执行与所述运动趋势对应的第一控制指令。
5、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设置所述第一重叠区域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的可视区域内,以使得当用户用第一部位在显示单元前方的所述第一重叠区域内作出一动作时,便携电子设备能识别动作发生前后第一部位与电子设备的距离变化,进而能准确识别用户的动作。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具体来讲,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两种信息处理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被存储在光盘,硬盘,U盘等存储介质上。
对于实施例三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当存储介质中的与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被一电子设备读取或被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
接收一拍摄操作;
响应所述拍摄操作,通过所述M个图像采集单元采集M幅第一图像;
存储所述M幅第一图像,并基于一预设的第一图像处理规则,将所述M幅第一图像合成为第二图像;
存储所述第二图像。
对于实施例四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当存储介质中的与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被一电子设备读取或被执行时,当一第一物体位于所述第一重叠区域时,包括如下步骤:
在第一时刻,通过所述至少2个图像采集单元采集以所述第一物体为采集对象的至少2个第三图像;
基于所述至少2个第三图像,获取所述第一物体在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距离;
在第二时刻,通过所述至少2个图像采集单元采集以所述第一物体为采集对象的至少2个第四图像;
基于所述至少2个第四图像,获取所述第一物体在所述第二时刻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距离;
基于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识别从所述第一时刻到所述第二时刻所述第一物体相对于所述电子设备的运动趋势;
基于所述运动趋势,生成并执行第一控制指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3)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
M个图像采集单元,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在所述M个图像采集单元中,有N个图像采集单元的视角大于45度,其中,2≤N≤M;
第一处理单元,与所述M个图像采集单元中的每一个图像采集单元相连,以使得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能够控制所述M个图像采集单元同时采集图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还用于设置所述M个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参数,以统一所述M个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M幅图像的图像参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图像采集单元的视角大于60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图像采集单元具体为:
视角均大于或等于180度的2个图像采集单元,所述2个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中轴线平行或重合,且所述2个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方向相反;或者,
视角均大于或等于120度的3个图像采集单元,所述3个图像采集单元的3条图像采集中轴线中的任意2条图像采集中轴线间的夹角为120度。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中轴线均位于第一平面,其中,所述第一平面为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显示单元的第一面垂直的平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M个图像采集单元中,有L个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中轴线位于同一平面,2≤L≤M,其中,所述L个图像采集单元的L个图像采集区域为连续的区域。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L个图像采集单元中,每一个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区域与所述每一个图像采集单元的相邻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区域均存在重叠区域。
8.如权利要求1、2、3、4、6、7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存储单元,与所述M个图像采集单元相连,用于存储所述M个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M幅第一图像;
第二处理单元,与所述存储单元相连;用于基于一预设的第一图像处理规则,将所述M幅第一图像合成为第二图像,并将所述第二图像发送至所述存储单元,以使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所述第二图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图像处理规则包括:用于统一所述M个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M幅图像的图像参数的第一图像处理规则,和用于优化所述M幅图像的图像参数的第二图像处理规则。
10.如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N个图像采集单元中有至少2个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区域部分重叠,形成第一重叠区域时,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三处理单元,与所述至少2个图像采集单元相连;其中,当一第一物体位于所述第一重叠区域时,所述第三处理单元能基于至少2幅第三图像,计算所述第一物体与所述电子设备的距离值,其中,所述至少2幅第三图像是所述至少2个图像采集单元以所述第一物体为采集对象采集的图像;
第四处理单元,与所述第三处理单元相连,用于根据所述第三处理单元在至少2个时刻计算出的所述第一物体与所述电子设备的至少2个距离值,识别在所述至少2个时刻间所述第一物体相对于所述电子设备的运动趋势;
第五处理单元,与所述第四处理单元相连,用于根据所述运动趋势,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所述第一控制指令。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重叠区域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的可视区域内,其中,所述可视区域是,当用户位于所述可视区域时,能够获取所述显示单元上的显示内容的区域。
12.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9中任一权项所述的电子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一拍摄操作;
响应所述拍摄操作,通过所述M个图像采集单元采集M幅第一图像;
存储所述M幅第一图像,并基于一预设的第一图像处理规则,将所述M幅第一图像合成为第二图像;
存储所述第二图像。
13.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0、11中任一权项所述的电子设备中,当一第一物体位于所述第一重叠区域时,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时刻,通过所述至少2个图像采集单元采集以所述第一物体为采集对象的至少2个第三图像;
基于所述至少2个第三图像,获取所述第一物体在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距离;
在第二时刻,通过所述至少2个图像采集单元采集以所述第一物体为采集对象的至少2个第四图像;
基于所述至少2个第四图像,获取所述第一物体在所述第二时刻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距离;
基于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识别从所述第一时刻到所述第二时刻所述第一物体相对于所述电子设备的运动趋势;
基于所述运动趋势,生成并执行第一控制指令。
CN201310753575.6A 2013-12-31 2013-12-31 一种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Active CN1047542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53575.6A CN104754201B (zh) 2013-12-31 2013-12-31 一种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53575.6A CN104754201B (zh) 2013-12-31 2013-12-31 一种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54201A true CN104754201A (zh) 2015-07-01
CN104754201B CN104754201B (zh) 2018-03-23

Family

ID=53593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53575.6A Active CN104754201B (zh) 2013-12-31 2013-12-31 一种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5420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4856A (zh) * 2018-09-30 2019-01-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和电子装置
GB2571502A (en) * 2017-09-30 2019-09-04 Onyenobi Timothy Mobile device multi camera system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32863A1 (en) * 2005-12-14 2007-06-14 Sony Corporation Image tak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CN101378559A (zh) * 2007-08-30 2009-03-04 联想移动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采用摄像头组合全景拍的手机
CN102186065A (zh) * 2011-06-01 2011-09-14 广州市晶华光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360度视场角的监控相机
CN102497539A (zh) * 2011-12-15 2012-06-13 航天科工哈尔滨风华有限公司 基于改进sift特征匹配的全景监控系统及其监控方法
CN104349044A (zh) * 2013-08-09 2015-02-1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全景图像的拍摄方法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32863A1 (en) * 2005-12-14 2007-06-14 Sony Corporation Image tak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CN101378559A (zh) * 2007-08-30 2009-03-04 联想移动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采用摄像头组合全景拍的手机
CN102186065A (zh) * 2011-06-01 2011-09-14 广州市晶华光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360度视场角的监控相机
CN102497539A (zh) * 2011-12-15 2012-06-13 航天科工哈尔滨风华有限公司 基于改进sift特征匹配的全景监控系统及其监控方法
CN104349044A (zh) * 2013-08-09 2015-02-1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全景图像的拍摄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71502A (en) * 2017-09-30 2019-09-04 Onyenobi Timothy Mobile device multi camera system
GB2571502B (en) * 2017-09-30 2022-07-13 Onyenobi Timothy Mobile device multi camera system
CN109194856A (zh) * 2018-09-30 2019-01-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和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54201B (zh) 2018-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36534B (zh) 用于图像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CN106716985B (zh) 摄像控制装置、摄像控制方法、及相机系统
CN109887003B (zh) 一种用于进行三维跟踪初始化的方法与设备
US9516214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CN114245905A (zh) 深度感知照片编辑
US20150235408A1 (en) Parallax Depth Rendering
US10051180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moving an obstructing object in a panoramic image
US20130329072A1 (en) Motion-Based Image Stitching
CN102158648B (zh) 影像截取装置及影像处理方法
CN108900787A (zh)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系统及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CN103843329A (zh) 用于立体图像对的有条件显示的方法和设备
CN104782110A (zh) 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程序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4205827A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方法、以及摄像装置
CN103634588A (zh) 一种影像构成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994291A (zh) 一种基于拍摄场景环境启动广角摄像头的方法及终端
CN104205825A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方法以及摄像装置
CN110493514B (zh) 图像处理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5049719A (zh) 一种全景拍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4378620A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096102A (zh) 影像形变方法
CN109978945A (zh) 一种增强现实的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4754201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04902183A (zh) 全景拍照方法及装置
CN105807952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997607A (zh) 一种图像获取方法、对应装置及含该装置的电子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