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53630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53630A
CN104753630A CN201310740450.XA CN201310740450A CN104753630A CN 104753630 A CN104753630 A CN 104753630A CN 201310740450 A CN201310740450 A CN 201310740450A CN 104753630 A CN104753630 A CN 1047536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rce data
data packet
network code
destination nodes
p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4045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帅
许进
郁光辉
吴栓栓
陈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31074045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53630A/zh
Priority to PCT/CN2014/081367 priority patent/WO2015096444A1/zh
Priority to US15/108,236 priority patent/US9854458B2/en
Publication of CN1047536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363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57Selecting relay station operation mode, e.g. between amplify and forward mode, decode and forward mode or FDD - and TDD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3Point-to-multi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20Support for services
    • H04L49/201Multicast operation; Broadcast operatio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目的节点如正确接收到信源节点或其他目的节点发送的一个或多个源数据包,则从所述源数据包中挑出还未保存过的源数据包进行保存;目的节点如接收到其他目的节点发送的一个或多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则对网络编码数据包进行解码,如能够正确解码且获得源数据包,则从解码获得的源数据包中挑出还未保存过的源数据包进行保存;目的节点如判断当前保存的源数据包的数量大于1个,则挑选一个已保存的源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或者根据部分或全部保存的源数据包进行网络编码,获得一个或多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后,挑选一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本发明能够提高网络传输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通信网络传送数据的方式是存储转发,即除了数据的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以外的节点不对数据内容做任何处理,只起到转发器的作用。
网络编码(Network Coding)理论是21世纪初信息论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突破,它的核心思想是在网络中的各个节点上对各条信道上收到的信息进行线性或者非线性的处理,然后转发给下游节点,中间节点或中继扮演着编码器或信号处理器的角色,而不是简单的放大发送(Amplify-and-Forward)或译码转发(Decode-and-Forward),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网络的吞吐量。在单点对多点的网络通信中,通过节点网络编码的方式可以使信息传输的速率达到网络的最大流量,因此网络编码是可以逼近网络容量理论传输极限的有效方法,为网络通信带来根本性变革。
网络编码的常用方法为比特级异或网络编码,多元域网络编码,软信息合并网络编码和嵌套网络编码等方法。
基于比特级异或的网络编码方法,即节点通过对接收数据在比特级进行异或运算完成信息合并,实现接收数据压缩,这是网络编码技术应用于无线通信网络的最为常用的一种编码方法。
基于多元域网络编码方法,多元域的网络编码方法构建多个用户网络编码数据包,通常采用GF(4)、GF(16)、GF(64)或GF(256)域的网络编码。与比特级异或网络编码相比较,多元域的网络编码不仅可以支持多个用户的网络编码,而且还可以获得更高的分集阶数,更有效地发挥分集增益所带来的性能提升。
基于软中继的网络编码方法,接收节点不对数据进行硬判决,而是根据接收到的软比特信息(Log-Likelihood Ratio,LLR)计算网络编码后的LLR值,并将该软比特信息或其变化版本发送至目的节点,从而避开了硬判决操作,保留了比特的可靠度信息,在接收端采用软比特信号处理算法可以更好地恢复出源端发送的数据。
基于嵌套网络编码方法,接收节点接收不同源节点所产生编码数据包,通过嵌套编码将数据包合并转发至目的节点。因为编码器的生成向量相互线性独立,所以目的节点可以从合并的数据包中译码任一源节点发送的数据信息。
传统模式中,信源节点通过增加重传次数来提高目的节点正确接收数据信息的概率值。因此,网络可靠性通常与重传次数的多少相关。在如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中,当多个信源节点周围有多个目的节点且信源节点广播数据信息时,如何提高网络可靠性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能够提高网络传输的可靠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目的节点如正确接收到信源节点或其他目的节点发送的一个或多个源数据包,则从所述源数据包中挑出还未保存过的源数据包进行保存;目的节点如接收到其他目的节点发送的一个或多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则对所述网络编码数据包进行解码,如能够正确解码且获得源数据包,则从所述解码获得的源数据包中挑出还未保存过的源数据包进行保存;
目的节点如判断当前保存的源数据包的数量大于1个,则挑选一个已保存的源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或者根据部分或全部保存的源数据包进行网络编码,获得一个或多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后,挑选一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下述特点:
目的节点如判断保存的源数据包的数量等于1个,则直接将该源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下述特点:
目的节点如判断当前保存的源数据包的数量大于1个,则挑选一个已保存的源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或者挑选部分或全部保存的源数据包进行网络编码,获得一个或多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后,挑选一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包括:
目的节点如判断当前保存的源数据包的数量大于1个,则产生一个随机数,判断该随机数是否落在预设的源数据包发送概率区间内,是则挑选一个已保存的源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否则挑选部分或全部保存的源数据包进行网络编码,获得一个或多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后,挑选一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下述特点:
挑选一个已保存的源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包括:为每一个源数据包配置一个发送概率区间,根据该随机数所在的发送概率区间确定待发送的源数据包,将该待发送的源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
挑选一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包括:为每一个网络编码数据包配置一个发送概率区间,根据该随机数所在的发送概率区间确定待发送的网络编码数据包,将该待发送的网络编码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下述特点:
目的节点挑选一个已保存的源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包括:目的节点挑选一个已保存的源数据包组播或广播至其他目的节点;
目的节点挑选一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包括:目的节点挑选一个网络编码数据包组播或广播至其他目的节点;
其中,目的节点间是通过时分的方式依次组播或广播数据信息至其它目的节点。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下述特点:
所述随机数落在预设的源数据包发送概率区间内的概率小于50%。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应用于目的节点,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如正确接收到信源节点或其他目的节点发送的一个或多个源数据包,则从所述源数据包中挑出还未保存过的源数据包进行保存;如接收到其他目的节点发送的一个或多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则对所述网络编码数据包进行解码,如能够正确解码且获得源数据包,则从所述解码获得的源数据包中挑出还未保存过的源数据包进行保存;
发送模块,用于如判断当前保存的源数据包的数量大于1个,则挑选一个已保存的源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或者根据部分或全部保存的源数据包进行网络编码,获得一个或多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后,挑选一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
进一步地,该系统还包括下述特点:
发送模块,用于如判断保存的源数据包的数量等于1个,则直接将该源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
进一步地,该系统还包括下述特点:
发送模块,用于如判断当前保存的源数据包的数量大于1个,则挑选一个已保存的源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或者挑选部分或全部保存的源数据包进行网络编码,获得一个或多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后,挑选一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包括:如判断当前保存的源数据包的数量大于1个,则产生一个随机数,判断该随机数是否落在预设的源数据包发送概率区间内,是则挑选一个已保存的源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否则挑选部分或全部保存的源数据包进行网络编码,获得一个或多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后,挑选一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
进一步地,该系统还包括下述特点:
发送模块,用于挑选一个已保存的源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包括:为每一个源数据包配置一个发送概率区间,根据该随机数所在的发送概率区间确定待发送的源数据包,将该待发送的源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
发送模块,用于挑选一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包括:为每一个网络编码数据包配置一个发送概率区间,根据该随机数所在的发送概率区间确定待发送的网络编码数据包,将该待发送的网络编码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
进一步地,该系统还包括下述特点:
发送模块,用于挑选一个已保存的源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包括:挑选一个已保存的源数据包组播或广播至其他目的节点;
发送模块,用于挑选一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包括:挑选一个网络编码数据包组播或广播至其他目的节点;
其中,目的节点间是通过时分的方式依次组播或广播数据信息至其它目的节点。
进一步地,该系统还包括下述特点:
所述随机数落在预设的源数据包发送概率区间内的概率小于5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通过目的节点参与数据转发(发送网络编码包或源数据包),能够提高网络传输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无线通信系统(多个信源节点周围有多个目的节点)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S10,目的节点如正确接收到信源节点或其他目的节点发送的一个或多个源数据包,则从所述源数据包中挑出还未保存过的源数据包进行保存;目的节点如接收到其他目的节点发送的一个或多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则对所述网络编码数据包进行解码,如能够正确解码且获得源数据包,则从所述解码获得的源数据包中挑出还未保存过的源数据包进行保存;
S20,目的节点如判断当前保存的源数据包的数量大于1个,则挑选一个已保存的源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或者根据部分或全部保存的源数据包进行网络编码,获得一个或多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后,挑选一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
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下述特点:
其中,所述信源节点是发送数据包的节点,包括:基站或用户终端;所述目的节点是发送或转发数据包的节点,包括:用户终端。
步骤S20中,目的节点如判断保存的源数据包的数量等于1个,则直接将该源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
步骤S20中,目的节点如判断未保存任何一个源数据包,则不向其他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
较佳地,目的节点挑选一个已保存的源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包括:目的节点挑选一个已保存的源数据包组播或广播至其他目的节点;目的节点挑选一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包括:目的节点挑选一个网络编码数据包组播或广播至其他目的节点;
现有标准3GPP-R11中已针对终端之间的通信(Device to Device)进行了讨论,通过基站分配资源至小区内的终端,并通过基站发送信令辅助终端间进行通信,终端通过编码调制的方式将数据信息组播或广播给小区内的其它终端,通过终端间的协作通信完成信息资源共享。
其中,多个目的节点间是通过时分的方式依次组播或广播数据信息至其它目的节点,所有目的节点间当某一个目的节点发送数据信息时,其它目的节点仅处于接收数据的状态。
步骤S20中,目的节点如判断当前保存的源数据包的数量大于1个,则挑选一个已保存的源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或者挑选部分或全部保存的源数据包进行网络编码,获得一个或多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后,挑选一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包括:
目的节点如判断当前保存的源数据包的数量大于1个,则产生一个随机数,判断该随机数是否落在预设的源数据包发送概率区间内,是则挑选一个已保存的源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否则挑选部分或全部保存的源数据包进行网络编码,获得一个或多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后,挑选一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
优选地,挑选一个已保存的源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包括:为每一个源数据包配置一个发送概率区间,根据该随机数所在的发送概率区间确定待发送的源数据包,将该待发送的源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
优选地,挑选一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包括:为每一个网络编码数据包配置一个发送概率区间,根据该随机数所在的发送概率区间确定待发送的网络编码数据包,将该待发送的网络编码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
较佳地,步骤S20中,挑选部分或全部保存的源数据包进行网络编码,包括:挑选部分或全部保存的源数据包,采用以下任意一种网络编码方法进行网络编码:基于比特级异或的网络编码方法、基于多元域网络编码方法、基于软中继的网络编码方法或基于嵌套网络编码方法。
优选地,所述随机数落在预设的源数据包发送概率区间内的概率小于50%;为了提高可靠性,所述随机数落在预设的源数据包发送概率区间内的概率可以更小,比如,小于10%。
目的节点若仅发送网络编码数据包,则会造成某些目的节点(尤指小区边缘的目的节点)仅唯一正确接收到网络编码数据包而没有正确接收到源数据包,此种情况该目的节点不能通过唯一接收的网络编码数据包去获取源数据包信息。基于此,为了让网络编码的传输更为有效,所以我们通过概率转发的方式使得目的节点以较低的概率去转发源数据包,使得某些小区边缘的目的节点也能够通过网络编码解码获取更多的源数据包信息。
现有技术中因为信源节点需要增加自身的重传次数获取网络可靠性的提高,而过多的增加重传次数使得为了获取一定的可靠性需要大量的传输时隙才能实现。而本发明通过目的节点参与数据转发(发送网络编码包或源数据包),相比传统的信源节点重传方法,在相同数量的传输时隙下系统可靠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应用于目的节点,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如正确接收到信源节点或其他目的节点发送的一个或多个源数据包,则从所述源数据包中挑出还未保存过的源数据包进行保存;如接收到其他目的节点发送的一个或多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则对所述网络编码数据包进行解码,如能够正确解码且获得源数据包,则从所述解码获得的源数据包中挑出还未保存过的源数据包进行保存;
发送模块,用于如判断当前保存的源数据包的数量大于1个,则挑选一个已保存的源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或者根据部分或全部保存的源数据包进行网络编码,获得一个或多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后,挑选一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
该系统还可以包括下述特点:
其中,所述信源节点是发送数据包的节点,包括:基站或用户终端;所述目的节点是发送或转发数据包的节点,包括:用户终端。
较佳地,发送模块,还用于如判断保存的源数据包的数量等于1个,则直接将该源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
较佳地,发送模块,还用于如判断未保存任何一个源数据包,则不向其他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
较佳地,发送模块,用于如判断当前保存的源数据包的数量大于1个,则挑选一个已保存的源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或者挑选部分或全部保存的源数据包进行网络编码,获得一个或多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后,挑选一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包括:
如判断当前保存的源数据包的数量大于1个,则产生一个随机数,判断该随机数是否落在预设的源数据包发送概率区间内,是则挑选一个已保存的源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否则挑选部分或全部保存的源数据包进行网络编码,获得一个或多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后,挑选一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
较佳地,发送模块,用于挑选一个已保存的源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包括:为每一个源数据包配置一个发送概率区间,根据该随机数所在的发送概率区间确定待发送的源数据包,将该待发送的源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
较佳地,发送模块,用于挑选一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包括:为每一个网络编码数据包配置一个发送概率区间,根据该随机数所在的发送概率区间确定待发送的网络编码数据包,将该待发送的网络编码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
较佳地,发送模块,用于挑选一个已保存的源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包括:挑选一个已保存的源数据包组播或广播至其他目的节点;
发送模块,用于挑选一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包括:挑选一个网络编码数据包组播或广播至其他目的节点;
其中,目的节点间是通过时分的方式依次组播或广播数据信息至其它目的节点。
优选地,所述随机数落在预设的源数据包发送概率区间内的概率小于50%;为了提高可靠性,所述随机数落在预设的源数据包发送概率区间内的概率可以更小,比如,小于10%。
应用示例
本应用示例描述目的节点接收、解码、编码和发送数据包的四个过程:
接收过程,接收到5个信源节点分别发送的5个源数据包[data1,data2,...data5],和10个其他目的节点分别发送的10个网络编码包[packet1,packet6,...packet16],以及9个其他目的节点分别发送的9个源数据包[data1,data9,...data8]。其中源数据包与网络编码包均由1000个由0或1比特组成的数据包组成,且网络编码包data与源数据包packet中的信息比特形式和长度均相同。
解码过程,假设正确接收3个信源节点发送的源数据包[data1,data2,data3]、3个其他目的节点发送的网络编码包[packet1,packet2,packet3]、
和3个其他目的节点发送的信源数据包[data1,data2,data4]。根据网络编码包与源数据包进行网络编码译码获得3个源数据包[data1,data2,data5]。
编码过程,假设本节点已存储过[data1,data2,data7]这3个源数据包,又正确接收到3个信源节点发送的源数据包[data1,data2,data3],以及通过网络编码解码新获得3个源数据包[data1,data2,data5],以及正确接收到其他目的节点发送的3个源数据包[data1,data2,data3],对于新接收到和新解码出的源数据包,与已保存的源数据包比对后,只对未保存过的源数据包进行保存,也即,更新后的保存的源数据包集合是:[data1,data2,data3,data5,data7]。
发送过程,判断已保存的源数据包为5个,也即,大于1个,预设的源数据包发送概率区间是[0.8,1],在[0,1]区间内产生一个随机数r,如果r=0.91,则r落在源数据包发送概率区间内,则配置每一个源数据包[data1,data2,data3,data5,data7]的概率区间为:{[0.8~0.85],(0.85~0.90],(0.90~0.94],(0.94~0.96],(0.96~1]},当r=0.91时,r落在data3对应的发送概率区间内,将源数据包data3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如果r=0.52,则r没有落在源数据包发送概率区间内,则挑选出全部5个源数据包进行网络编码,产生4个网络编码包[packet1,packet2,packet3,packet4],配置该4个网络编码包的发送概率区间为:{P1=[0~0.2],P2=(0.2~0.4],P3=(0.4~0.6],P4=(0.6~0.8)},当r=0.52时,r落在packet3对应的发送概率区间内,将网络编码包packet3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通过目的节点参与数据转发(发送网络编码包或源数据包),能够在降低系统重传次数的同时提高网络传输的可靠性。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相应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形式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目的节点如正确接收到信源节点或其他目的节点发送的一个或多个源数据包,则从所述源数据包中挑出还未保存过的源数据包进行保存;目的节点如接收到其他目的节点发送的一个或多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则对所述网络编码数据包进行解码,如能够正确解码且获得源数据包,则从所述解码获得的源数据包中挑出还未保存过的源数据包进行保存;
目的节点如判断当前保存的源数据包的数量大于1个,则挑选一个已保存的源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或者根据部分或全部保存的源数据包进行网络编码,获得一个或多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后,挑选一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目的节点如判断保存的源数据包的数量等于1个,则直接将该源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目的节点如判断当前保存的源数据包的数量大于1个,则挑选一个已保存的源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或者挑选部分或全部保存的源数据包进行网络编码,获得一个或多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后,挑选一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包括:
目的节点如判断当前保存的源数据包的数量大于1个,则产生一个随机数,判断该随机数是否落在预设的源数据包发送概率区间内,是则挑选一个已保存的源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否则挑选部分或全部保存的源数据包进行网络编码,获得一个或多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后,挑选一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挑选一个已保存的源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包括:为每一个源数据包配置一个发送概率区间,根据该随机数所在的发送概率区间确定待发送的源数据包,将该待发送的源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
挑选一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包括:为每一个网络编码数据包配置一个发送概率区间,根据该随机数所在的发送概率区间确定待发送的网络编码数据包,将该待发送的网络编码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目的节点挑选一个已保存的源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包括:目的节点挑选一个已保存的源数据包组播或广播至其他目的节点;
目的节点挑选一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包括:目的节点挑选一个网络编码数据包组播或广播至其他目的节点;
其中,目的节点间是通过时分的方式依次组播或广播数据信息至其它目的节点。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随机数落在预设的源数据包发送概率区间内的概率小于50%。
7.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应用于目的节点,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如正确接收到信源节点或其他目的节点发送的一个或多个源数据包,则从所述源数据包中挑出还未保存过的源数据包进行保存;如接收到其他目的节点发送的一个或多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则对所述网络编码数据包进行解码,如能够正确解码且获得源数据包,则从所述解码获得的源数据包中挑出还未保存过的源数据包进行保存;
发送模块,用于如判断当前保存的源数据包的数量大于1个,则挑选一个已保存的源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或者根据部分或全部保存的源数据包进行网络编码,获得一个或多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后,挑选一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发送模块,用于如判断保存的源数据包的数量等于1个,则直接将该源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发送模块,用于如判断当前保存的源数据包的数量大于1个,则挑选一个已保存的源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或者挑选部分或全部保存的源数据包进行网络编码,获得一个或多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后,挑选一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包括:如判断当前保存的源数据包的数量大于1个,则产生一个随机数,判断该随机数是否落在预设的源数据包发送概率区间内,是则挑选一个已保存的源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否则挑选部分或全部保存的源数据包进行网络编码,获得一个或多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后,挑选一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发送模块,用于挑选一个已保存的源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包括:为每一个源数据包配置一个发送概率区间,根据该随机数所在的发送概率区间确定待发送的源数据包,将该待发送的源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
发送模块,用于挑选一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包括:为每一个网络编码数据包配置一个发送概率区间,根据该随机数所在的发送概率区间确定待发送的网络编码数据包,将该待发送的网络编码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发送模块,用于挑选一个已保存的源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包括:挑选一个已保存的源数据包组播或广播至其他目的节点;
发送模块,用于挑选一个网络编码数据包发送至其他目的节点,包括:挑选一个网络编码数据包组播或广播至其他目的节点;
其中,目的节点间是通过时分的方式依次组播或广播数据信息至其它目的节点。
12.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随机数落在预设的源数据包发送概率区间内的概率小于50%。
CN201310740450.XA 2013-12-27 2013-12-27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Withdrawn CN1047536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40450.XA CN104753630A (zh) 2013-12-27 2013-12-27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PCT/CN2014/081367 WO2015096444A1 (zh) 2013-12-27 2014-07-0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US15/108,236 US9854458B2 (en) 2013-12-27 2014-07-01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ystem, and a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40450.XA CN104753630A (zh) 2013-12-27 2013-12-27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53630A true CN104753630A (zh) 2015-07-01

Family

ID=53477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40450.XA Withdrawn CN104753630A (zh) 2013-12-27 2013-12-27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854458B2 (zh)
CN (1) CN104753630A (zh)
WO (1) WO201509644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03197A (zh) * 2016-11-23 2017-04-26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压缩网络编码的高能效无线传感网数据传输方法
CN110958078A (zh) * 2019-11-01 2020-04-03 南通先进通信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高损链路的低时延流码分组传输方法
CN111769907A (zh) * 2020-07-08 2020-10-13 清华大学 一种自组网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1804479D0 (en) * 2018-03-21 2018-05-02 Nchain Holdings Ltd Computer-implemented system and method
CN110035395A (zh) * 2019-04-10 2019-07-19 浙江工商大学 一种基于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的多用户协作传输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58295A1 (en) * 2009-12-28 2011-06-30 Fujitsu Limited Relay device and wireless relay method
CN102299899A (zh) * 2010-06-24 2011-12-28 清华大学 一种恶劣信道下的tcp加速方法
CN102986174A (zh) * 2010-08-31 2013-03-2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邮件传输系统、邮件网关以及数据存储服务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12195B1 (en) * 1998-12-01 2001-04-03 3Com Corporation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warding packets using separate collision domains
TWI265697B (en) 2002-06-06 2006-11-01 Ibm Digital contents distribution system, digital contents distribution method,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the program therein, and server and client therefor
US20100302999A1 (en) * 2009-05-29 2010-12-02 Yan Hui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ay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2201911B (zh) 2011-05-18 2013-10-30 山东中创软件商用中间件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同步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58295A1 (en) * 2009-12-28 2011-06-30 Fujitsu Limited Relay device and wireless relay method
CN102299899A (zh) * 2010-06-24 2011-12-28 清华大学 一种恶劣信道下的tcp加速方法
CN102986174A (zh) * 2010-08-31 2013-03-2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邮件传输系统、邮件网关以及数据存储服务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03197A (zh) * 2016-11-23 2017-04-26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压缩网络编码的高能效无线传感网数据传输方法
CN106603197B (zh) * 2016-11-23 2019-11-19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压缩网络编码的高能效无线传感网数据传输方法
CN110958078A (zh) * 2019-11-01 2020-04-03 南通先进通信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高损链路的低时延流码分组传输方法
CN110958078B (zh) * 2019-11-01 2022-06-24 南通先进通信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高损链路的低时延流码分组传输方法
CN111769907A (zh) * 2020-07-08 2020-10-13 清华大学 一种自组网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854458B2 (en) 2017-12-26
US20160330634A1 (en) 2016-11-10
WO2015096444A1 (zh) 2015-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13208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transmission
CN101990324B (zh) 中继系统中的主动式用户终端选择方法及基站
Mohammed et al. A survey and tutorial of wireless relay network protocols based on network coding
CN104753630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Attar et al. Cooperative network-coding system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CN104486052A (zh) 一种高丢包率下基于d2d簇的多播重传方法及装置
Yu et al. Efficient ARQ protocols for exploiting cooperative relaying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CN104852788A (zh) 基于最大-最小网络编码的数据广播arq方法
Zhang et al. A power allocation-based overlapping transmission scheme in Internet of vehicles
CN102098132B (zh) 基于无线协作中继网络的分级随机网络编码方法
Platz et al. Random network coding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Energy efficiency via cross-layer approach
JP2009206778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受信端末
CN102844997B (zh) 用于双向中继系统的通信方法和装置及系统
CN102334379B (zh) 中继站中进行联合处理及基站进行相应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11865495B (zh) 译码方法、译码装置和存储介质
US8050622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messages using enhanced distributed signaling
Alves et al. Performance of type-i and type-ii hybrid arq in decode and forward relaying
CN102571263B (zh) 一种解码方法和装置
Yue et al. 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distributed network-channel coding based on LT codes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Nam et al. Modified dynamic DF for type-2 UE relays
CN103354489A (zh) 非正交全分集协作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控制系统和方法
WO2011157200A1 (zh) 一种多用户联合校验中继协作通信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Pu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joint Chase combining and network coding in wireless broadcast retransmission
JP5032678B2 (ja) 複数キャリアのスケジューリング
Wang et al.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systematic raptor cod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