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47279A - 进气压力控制式废气旁通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进气压力控制式废气旁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47279A
CN104747279A CN201510158805.3A CN201510158805A CN104747279A CN 104747279 A CN104747279 A CN 104747279A CN 201510158805 A CN201510158805 A CN 201510158805A CN 104747279 A CN104747279 A CN 1047472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ing body
control chamber
moving element
section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5880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林
羌嘉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01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01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01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01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5880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47279A/zh
Publication of CN1047472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472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Supercharger (AREA)

Abstract

一种属于内燃机技术领域的进气压力控制式废气旁通装置,包括放气管、旋转轴、旋转板、调节杆、控制腔、弹簧、移动体、控制管第一移动体、第二移动体均布置在控制腔内,控制腔的内部腔体横截面为长方形,第一移动体、第二移动体的横截面均为长方形,第一移动体、第二移动体的纵截面均带有斜坡结构且相互配合,控制管的一端穿过控制腔的右壁面后与其内部腔体相连通,控制管的另一端与压气机、发动机之间的进气管相连通。在本发明中,当发动机负荷较大时,涡轮放气率较高;当发动机负荷较小时,涡轮放气率较低。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柴油机涡轮增压系统的设计。

Description

进气压力控制式废气旁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内燃机设计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以实现涡轮放气自我调节的进气压力控制式废气旁通装置。
背景技术
涡轮增压是一种利用内燃机运作所产生的废气驱动空气压缩机的技术。涡轮增压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发动机进气量,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让车子更有劲。一台发动机装上涡轮增压器后,其最大功率与未装增压器的时候相比可以增加40%甚至更高。这样也就意味着同样一台的发动机在经过增压之后能够输出更大的功率。就拿我们最常见的1.8T涡轮增压发动机来说,经过增压之后,动力可以达到2.4L发动机的水平,但是耗油量却并不比1.8L发动机高多少,在另外一个层面上来说就是提高燃油经济性和降低尾气排放。不过在经过了增压之后,发动机在工作时的压力和温度都大大升高,因此发动机寿命会比同样排量没有经过增压的发动机要短,而且机械性能、润滑性能都会受到影响,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涡轮增压技术在发动机上的应用。想要为发动机的燃烧提供足够空气,使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较好,涡轮增压技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现有的涡轮增压系统都不能较好地兼顾发动机的高低转速工况。
经过对现有技术文献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号ZL200410050996.3,专利名称:一种涡轮增压柴油机可变模件式脉冲转换增压装置,该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排气管内排气所占容积连续可变的装置,能较好地兼顾发动机的高低转速工况;但是其排气管内排气所容积的变化是通过移动杆的上下移动来实现的,这就需要增加一套专门的控制机构来控制移动杆的移动,从而使增压系统结构变的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进气压力控制式废气旁通装置,可以实现涡轮放气的自我调节,能够更好的兼顾发动机的高低负荷工况。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包括进气管、空滤、压气机、发动机、排气管、涡轮、消音器、放气、旋转轴、旋转板、调接杆、控制腔、第一移动体、第一弹簧、第二移动体、第二弹簧、控制管,发动机的进气口与进气管的出气口相连接,发动机的出气口与排气管的进气口相连接,空滤、压气机依次连接在进气管上,涡轮、消音器依次连接在排气管上,放气管的两端分别与涡轮前后的排气管相连通,旋转轴镶嵌在放气管上,旋转板布置在放气管内且一端与旋转轴固结在一起,放气管内部腔体横截面为长方形,第一移动体、第二移动体均布置在控制腔内,控制腔的内部腔体横截面为长方形,第一移动体、第二移动体的横截面均为长方形,第一移动体、第二移动体的纵截面均带有斜坡结构且相互配合,调节杆的一端与旋转板的另一端铰接在一起,调节杆的另一端穿过控制腔的下壁面后与第二移动体的下壁面铰接在一起,第二移动体的下壁面通过第二弹簧与控制腔的下壁面连接在一起,第一移动体的左壁面通过第一弹簧与控制腔的左壁面连接在一起,控制管的一端穿过控制腔的右壁面后与其内部腔体相连通,控制管的另一端与压气机、发动机之间的进气管相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在高负荷工况,涡轮放气量较大,发动机泵气损失较小;在低负荷工况,涡轮放气量较小,发动机进气量较大,油耗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B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进气管,2、空滤,3、压气机,4、发动机,5、排气管,6、涡轮,7、消音器,8、放气管,9、旋转轴,10、旋转板,11、调接杆,12、控制腔,13、第一移动体,14、第一弹簧,15、第二移动体,16、第二弹簧,17、控制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包括进气管1、空滤2、压气机3、发动机4、排气管5、涡轮6、消音器7、放气管8、旋转轴9、旋转板10、调接杆11、控制腔12、第一移动体13、第一弹簧14、第二移动体15、第二弹簧16、控制管17,发动机4的进气口与进气管1的出气口相连接,发动机4的出气口与排气管5的进气口相连接,空滤2、压气机3依次连接在进气管1上,涡轮6、消音器7依次连接在排气管5上,放气管8的两端分别与涡轮6前后的排气管5相连通,旋转轴9镶嵌在放气管8上,旋转板10布置在放气管8内且一端与旋转轴9固结在一起,放气管8内部腔体横截面为长方形,第一移动体13、第二移动体15均布置在控制腔12内,控制腔12的内部腔体横截面为长方形,第一移动体13、第二移动体15的横截面均为长方形,第一移动体13、第二移动体15的纵截面均带有斜坡结构且相互配合,调节杆11的一端与旋转板10的另一端铰接在一起,调节杆11的另一端穿过控制腔12的下壁面后与第二移动体15的下壁面铰接在一起,第二移动体15的下壁面通过第二弹簧16与控制腔12的下壁面连接在一起,第一移动体13的左壁面通过第一弹簧14与控制腔12的左壁面连接在一起,控制管17的一端穿过控制腔12的右壁面后与其内部腔体相连通,控制管17的另一端与压气机3、发动机4之间的进气管1相连通。
在本发明的实施过程中,第一移动体13在控制腔12内可以左右移动,第二移动体15在控制腔12内可以上下移动。当发动机4负荷较大时,压气机3、发动机4之间的进气管1内压力较大,第一移动体13向左移动并压缩第一弹簧14,在第二弹簧16的弹性作用下第二移动体15向上移动,从而使调节杆17拉动旋转板11逆时针旋转,放气管8的喉口面积变大,涡轮6的放气量较大;当发动机4负荷较小时,压气机3、发动机4之间的进气管1内压力较小,在第一弹簧14的弹性作用下第一移动体13向右移动,第二移动体15向下移动并压缩第二弹簧16,从而使调节杆17拉动旋转板11顺时针旋转,放气管8的喉口面积变大,涡轮6的放气量较小。

Claims (1)

1.一种进气压力控制式废气旁通装置,包括进气管(1)、空滤(2)、压气机(3)、发动机(4)、排气管(5)、涡轮(6)、消音器(7),发动机(4)的进气口与进气管(1)的出气口相连接,发动机(4)的出气口与排气管(5)的进气口相连接,空滤(2)、压气机(3)依次连接在进气管(1)上,涡轮(6)、消音器(7)依次连接在排气管(5)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放气管(8)、旋转轴(9)、旋转板(10)、调接杆(11)、控制腔(12)、第一移动体(13)、第一弹簧(14)、第二移动体(15)、第二弹簧(16)、控制管(17),放气管(8)的两端分别与涡轮(6)前后的排气管(5)相连通,旋转轴(9)镶嵌在放气管(8)上,旋转板(10)布置在放气管(8)内且一端与旋转轴(9)固结在一起,放气管(8)内部腔体横截面为长方形,第一移动体(13)、第二移动体(15)均布置在控制腔(12)内,控制腔(12)的内部腔体横截面为长方形,第一移动体(13)、第二移动体(15)的横截面均为长方形,第一移动体(13)、第二移动体(15)的纵截面均带有斜坡结构且相互配合,调节杆(11)的一端与旋转板(10)的另一端铰接在一起,调节杆(11)的另一端穿过控制腔(12)的下壁面后与第二移动体(15)的下壁面铰接在一起,第二移动体(15)的下壁面通过第二弹簧(16)与控制腔(12)的下壁面连接在一起,第一移动体(13)的左壁面通过第一弹簧(14)与控制腔(12)的左壁面连接在一起,控制管(17)的一端穿过控制腔(12)的右壁面后与其内部腔体相连通,控制管(17)的另一端与压气机(3)、发动机(4)之间的进气管(1)相连通。
CN201510158805.3A 2015-04-05 2015-04-05 进气压力控制式废气旁通装置 Pending CN1047472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58805.3A CN104747279A (zh) 2015-04-05 2015-04-05 进气压力控制式废气旁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58805.3A CN104747279A (zh) 2015-04-05 2015-04-05 进气压力控制式废气旁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47279A true CN104747279A (zh) 2015-07-01

Family

ID=53587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58805.3A Pending CN104747279A (zh) 2015-04-05 2015-04-05 进气压力控制式废气旁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47279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4791A (zh) * 2015-12-21 2016-04-06 王悦萍 顶端充气平滑移动系统
CN105464788A (zh) * 2015-12-13 2016-04-06 李方 气体自循环驱动系统
CN106014606A (zh) * 2016-07-19 2016-10-12 天津裕隆鑫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旁通式压力排气装置
WO2020253286A1 (zh) * 2019-06-20 2020-12-24 重庆隆鑫通航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增压型发动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4788A (zh) * 2015-12-13 2016-04-06 李方 气体自循环驱动系统
CN105464791A (zh) * 2015-12-21 2016-04-06 王悦萍 顶端充气平滑移动系统
CN106014606A (zh) * 2016-07-19 2016-10-12 天津裕隆鑫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旁通式压力排气装置
WO2020253286A1 (zh) * 2019-06-20 2020-12-24 重庆隆鑫通航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增压型发动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78283A (zh) 发动机废气旁通装置
CN102588076A (zh) 容积腔调节式进气装置
CN105386864A (zh) 中心固定四周旋转装置
CN104747279A (zh) 进气压力控制式废气旁通装置
CN102606279A (zh) 进气管中带有移动部件的进气系统
CN102767419A (zh) 内部带有弹簧的容积腔装置
CN102817703A (zh) 压气机后压力作为控制压力的调节系统
CN102678282A (zh) 进排气同机构调节系统
CN102767418B (zh) 双移动体同步移动装置
CN102678272A (zh) 增压器进排气流量调节装置
CN204961071U (zh) 机械式拉伸旋转机构
CN102444468B (zh) 涡轮入口前带有移动板的涡轮增压系统
CN104806347A (zh) 可控式涡轮放气系统
CN204572189U (zh) 自调节型废气旁通装置
CN104806348A (zh) 气动弹性调压装置
CN102678269A (zh) 增压发动机进气管放气系统
CN204961072U (zh) 压差调节型气动控制机构
CN204961073U (zh) 机械式放气调节装置
CN102720582A (zh) 压气机和涡轮同机构调节系统
CN102606278A (zh) 带有弹性部件的进气装置
CN205064085U (zh) 弹簧与气压同步作用型管路缩口调节系统
CN105569827A (zh) 两端面线性接触系统
CN202140166U (zh) 排气管容积可变的涡轮增压装置
CN104791080A (zh) 自循环式涡轮放气系统
CN104791082A (zh) 排气引出管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