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46892B - 托梁拆墙装置及托梁拆墙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托梁拆墙装置及托梁拆墙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746892B CN104746892B CN201510144001.8A CN201510144001A CN104746892B CN 104746892 B CN104746892 B CN 104746892B CN 201510144001 A CN201510144001 A CN 201510144001A CN 104746892 B CN104746892 B CN 10474689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ll
- concrete
- twin
- twin columns
- sid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托梁拆墙装置及托梁拆墙施工方法,包括墙两端双柱、墙两侧双梁,在需拆除原墙体两端形成独立基础,在独立基础的新增垫层及原基础垫层上放置基础底排钢筋、基础上排钢筋,独立基础的基础混凝土内预留外侧柱纵筋及内侧柱纵筋,在外侧柱纵筋及内侧柱纵筋的外围支模板浇筑混凝土形成墙两端双柱,在两棵墙两端双柱之间设置墙两侧双梁,墙两侧双梁与两棵墙两端双柱形成一个刚性的统一整体。本发明无需搭设脚手架或钢结构等支撑,简单方便地对原承重砖墙及上部结构进行顶撑,同时形成永久性加固装置,施工方便,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省时、省力、经济效益好,尤其适用于旧房扩容、老房改造、承重砖墙拆除、承重砖墙加固的施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托梁拆墙装置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现代化的居住使用要求,越来越多的老式砖混结构承重砖墙需拆除改造,以达到“大开间、长进深”的房间布局,现有技术中承重砖墙的拆除,没有可靠的顶撑、拆除方法。比如,在承重砖墙拆除时,经常采用架管、木方等顶撑结构形式,这种方式给后续拆除、加固施工带来诸多不便。另外当采用型钢梁、型钢柱顶撑方式时,钢梁与墙体接触不严密,钢梁徐变,在高温、火源环境中使用受限,易造成建筑空间缩小等缺点。现有技术中还没有很好的加固及拆除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托梁拆墙装置;本发明通过独立基础、墙两侧双梁、墙两端双柱装置以对原砖混结构砖墙进行加固,同时拆除原砖墙,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无需搭设脚手架或钢结构等支撑,简单方便地对原承重砖墙及上部结构进行顶撑,同时形成永久性加固装置,改造后的建筑空间大大增加,满足了舒适性使用要求,施工方便,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省时、省力、经济效益好,尤其适用于旧房扩容、老房改造、承重砖墙拆除、承重砖墙加固的施工。同时适用于各层承重砖墙的加固、拆除施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托梁拆墙施工方法。
一种托梁拆墙装置,包括两棵墙两端双柱、一架墙两侧双梁,在需拆除原墙体两端即原横墙体的内外侧土方开挖、同时将原砖墙基础放大脚部分拆除形成新基础空间,对原地基土夯实,在新基础空间浇筑基础混凝土形成独立基础,所述独立基础包括新增垫层,在新增垫层及原基础垫层上放置基础底排钢筋,基础底排钢筋穿过原横墙体上的钻孔、按间距均匀布置;所述基础底排钢筋上绑扎基础上排钢筋,其中第一根基础上排钢筋布置于靠近原横墙体两侧的位置,其余基础上排钢筋依次按一定间距向外部两侧均匀布置;所述独立基础的基础混凝土内预留外侧柱纵筋及内侧柱纵筋,在外侧柱纵筋及内侧柱纵筋的外围支模板浇筑混凝土形成墙两端双柱,在两棵墙两端双柱之间设置墙两侧双梁,墙两侧双梁通过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与两棵墙两端双柱形成一个刚性的统一整体,所述墙两侧双梁包括设于需拆除墙体左侧的左侧梁和设于右侧的右侧梁,所述左侧梁、右侧梁内设有梁内纵筋,所述梁内纵筋的末端锚入两端柱内预定长度,在左侧梁、右侧梁内绑扎梁内箍筋。
所述墙两端双柱在需拆除原墙体的两端分别设置一棵,每棵墙两端双柱包括设于原横墙体外侧的外混凝土柱、设于原横墙体内侧的内混凝土柱,所述内混凝土柱、外混凝土柱分别设有内侧柱纵筋、外侧柱纵筋,其中外混凝土柱的内侧柱纵筋在顶部全部向外侧弯折锚固,外混凝土柱的外侧柱纵筋在顶部一半向内弯折锚固于外混凝土柱内、另一半穿过原横墙体锚固于内混凝土柱内,内混凝土柱的内侧柱纵筋在顶部全部向外弯折锚固,内混凝土柱的外侧柱纵筋在顶部一半向内弯折锚固于内混凝土柱内、另一半穿过原横墙体锚固于外混凝土柱内。
所述外侧混凝土柱及内侧混凝土柱内均设有双柱小箍筋,所述双柱小箍筋按照预定间距摆放到位,双柱小箍筋分别与内侧柱纵筋、外侧柱纵筋绑扎牢固,所述双柱小箍筋外侧放置双柱大箍筋,所述双柱大箍筋与双柱小箍筋绑扎牢固。
所述双柱大箍筋包括相连接的长弯折部、短弯折部,在原横墙体上的左侧位置、右侧位置分别设有与长弯折部对应的左通孔、右通孔,所述双柱大箍筋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的长弯折部从左侧位置的左通孔中穿出后与第二部分的短弯折部通过单面焊形成十倍钢筋直径长度的焊接接口,第二部分的长弯折部从右侧位置的右通孔中穿出后与第一部分的短弯折部通过单面焊形成十倍钢筋直径长度的焊接接口,所述双柱大箍筋的焊接接头在立面方向应交错布置。
所述左侧梁、右侧梁之间设置横担联系梁,所述横担联系梁通过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与左侧梁、右侧梁形成一个刚性的统一整体。
所述横担联系梁包括横担联系梁纵筋及横担联系梁箍筋,预先在需拆除的原墙体上每隔500mm净距,掏一宽200mm、高度与墙两侧双梁相同的梁洞,横担联系梁纵筋及横担联系梁箍筋设于梁洞内,在左侧梁、右侧梁的顶部的原结构楼板上,每隔500mm设一直径约100mm的楼板浇筑口,通过楼板浇筑口进行墙两侧双梁混凝土的浇筑。
一种托梁拆墙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墙下基础浇筑:
1)在需拆除原墙体两端即原横墙体的内外侧土方开挖、同时将原砖墙基础放大脚部分拆除形成新基础空间,对原地基土夯实,在新基础空间浇筑基础混凝土形成包含新增垫层的独立基础;
2)在新增垫层上摆放基础底排钢筋,基础底排钢筋采用钻孔穿过原横墙体,按间距均匀布置;
3)在基础底排钢筋上绑扎基础上排钢筋,第一根基础上排钢筋布置在墙两侧50mm处,按一定间距依次向两侧均匀布置;
4)将内侧柱纵筋、外侧柱纵筋在独立基础内预留足够长度,支基础模板,浇筑基础混凝土;
2.柱钢筋绑扎:
1)将外混凝土柱、内混凝土柱的内侧柱纵筋、外侧柱纵筋在墙两端双柱与墙两侧双梁交接处弯折;
2)外混凝土柱的内侧柱纵筋在顶部全部向外侧弯折锚固,外混凝土柱的外侧柱纵筋在顶部一半向内弯折锚固于外混凝土柱内,另一半穿过原横墙体锚固于内混凝土柱内,内混凝土柱的内侧柱纵筋在顶部全部向外弯折锚固,内混凝土柱的外侧柱纵筋在顶部一半向内弯折锚固于内混凝土柱内,另一半穿过原横墙体锚固于外混凝土柱内;
3)按照预定间距将双柱小箍筋摆放到位,并与内侧柱纵筋、外侧柱纵筋分别绑扎牢固,在外混凝土柱及内混凝土柱的双柱小箍筋的外侧放置双柱大箍筋,并将双柱大箍筋与双柱小箍筋绑扎牢固,具体是:将第一部分的长弯折部从左侧位置的左通孔中穿出后与第二部分的短弯折部通过单面焊形成十倍钢筋直径长度的焊接接口,第二部分的长弯折部从右侧位置的右通孔中穿出后与第一部分的短弯折部通过单面焊形成十倍钢筋直径长度的焊接接口,将双柱大箍筋的焊接接头在立面方向交错布置;
3.横担联系梁掏洞
1)按照需浇筑墙两侧双梁的尺寸,在需拆除原墙体上弹墨线,在该区域内,每隔500mm净距,在砖墙上掏一宽200mm、高度与墙两侧双梁相同的砖洞,将该砖洞内的碎砖凿掉,灰尘清扫干净;
2)将已绑扎好的横担连系梁纵筋与横担连系梁箍筋放在梁洞内;
4.墙两侧双梁钢筋绑扎:
1)需拆除原墙体的两侧搭设墙两侧双梁的底模板,将梁内纵筋末端锚入墙两端双柱内足够长度;
2)将梁内箍筋按固定间距摆放,并与梁内纵筋绑扎牢固;
5.楼板浇筑口留设:
1)在墙两侧双梁的顶部,即上部墙体两侧,每隔500mm,在楼板上钻一直径约100mm的楼板浇筑口,钻楼板浇筑口时,保留而不打断原楼板内受力钢筋;
6.墙两端双柱的界面清理:
将需拆除原墙体两端的墙两端双柱的外侧柱纵筋在顶部需穿墙位置的穿墙孔内灰尘清扫干净;将墙两端双柱的双柱大箍筋的穿墙孔内灰尘清扫干净;将墙两端双柱与原砖墙接触面处清扫干净;并浇水湿润原结构表面;本步骤对需拆除原墙体的两端的两棵墙两端双柱同时进行;
7.搭设柱模板:
1)在已绑扎好钢筋的墙两端双柱的外围搭设柱模板及支撑脚手架;本步骤对需拆除原墙体的两端的两棵墙两端双柱同时进行;
8.柱混凝土浇筑:
1)在墙两端双柱与原砖墙体接触面,涂刷界面剂,浇筑混凝土,柱混凝土采用二次浇筑法,施工缝设在梁柱交界截面下;
2)待柱模拆除后,将施工缝处凿毛处理;
本步骤对需拆除原墙体的两端的两棵墙两端双柱同时进行;
9.墙两侧双梁的界面清理:
将楼板浇筑口内的碎块、尘土等清扫干净;将横担联系梁内的碎渣、浮尘及与原砖墙表面的杂物清扫干净;将墙两侧双梁与原砖墙接触面处清扫干净;
10.墙两侧双梁的模板搭设:
1)在墙两侧双梁的左侧梁、右侧梁的外侧分别搭设侧面模板,墙两侧双梁的左侧梁、右侧梁的内侧模板均利用需拆除原墙体作为内侧模板;
11.墙两侧双梁的混凝土浇筑:
1)在墙两侧双梁与原砖墙体接触面,涂刷界面剂,从楼板浇筑口浇筑混凝土,不断加强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
2)确保横担联系梁内混凝土的密实,确保混凝土浇筑至楼板浇筑口的上表面;
12.墙两侧双梁及两棵墙两端双柱的混凝土养护:
①对墙两侧双梁及两棵墙两端双柱的混凝土进行养护,养护期间应确保湿润,并保持有明水;
13.需拆除原墙体拆除:
1)待现场留置的同条件试块,试压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强度值时,拆除墙两侧双梁底侧模板及支撑脚手架;
2)分段拆除需拆除原墙体,并且拆除至比墙两侧双梁的梁底凹陷20~30mm,并注意观察墙体是否有异常变形;
3)需拆除原墙体的茬口应比墙两侧双梁的梁底凹陷20~30mm,凹陷区域用高标号水泥砂浆补平;
14.其他层砖墙的加固、拆除:
所述步骤2)至步骤13)的施工方法适用于首层承重砖墙的加固、拆除;当对其他楼层砖墙进行加固、拆除时,将上面一层的柱纵筋预留在首层的墙两端双柱18内,并按步骤2)至步骤13)施工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无需搭设脚手架或钢结构等支撑,简单方便地对原承重砖墙及上部结构进行顶撑,同时形成永久性加固装置,改造后的建筑空间大大增加,满足了舒适性使用要求。
2、施工方便,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省时、省力、经济效益好,尤其适用于旧房扩容、老房改造、承重砖墙拆除、承重砖墙加固的施工。同时适用于各层承重砖墙的加固、拆除施工。
3、通过新设独立基础、墙两侧双梁、横担联系梁、墙两端双柱,将原承重砖墙承担的荷载进行有效合理分担,从而保证了上部结构的安全。
4、在需拆除原墙体两端设共设两棵墙两端双柱,每棵墙两端双柱由位于原横墙体内外侧的两部分组成,需拆除原墙体两侧设墙两侧双梁,新设独立基础位于原横墙体内外侧,从而从整体上保证了结构的平衡、平稳、稳定及可靠性。
5、独立基础的底排钢筋钻孔穿过原横墙体,从而保证了独立基础的完整性,从而保证了独立基础与原横墙体的牢固结合。
6、墙两端双柱的外侧混凝土柱和内侧混凝土柱之间设双柱大箍筋,所述双柱大箍筋采用钻孔穿过原横墙体,所述双柱大箍筋采用搭接焊接连接,从而保证了墙两端双柱的完整性,从而保证了墙两端双柱与原横墙体的牢固结合程度。
7、墙两侧双梁的左侧梁和右侧梁之间,每隔500mm净距设一横担联系梁,从而保证了墙两侧双梁的完整性,从而保证了墙两侧双梁与需拆除原墙体的牢固结合。
8、墙两端双柱的外侧混凝土柱的外侧柱纵筋在柱顶部分钻孔穿过原横墙体而锚入内侧混凝土柱内,墙两端双柱的内侧混凝土柱的外侧柱纵筋在柱顶部分钻孔穿过原横墙体而锚入外侧混凝土柱内,墙两侧双梁的梁内纵筋末端在柱内锚固足够长度,以上几处措施均达到了“强节点”的效果,从而对提高抗震性能及整体刚度极为有利。
9、将墙两端双柱的外侧柱纵筋的穿墙孔内灰尘清扫干净,将墙两端双柱的双柱大箍筋的穿墙孔内灰尘清扫干净,将墙两端双柱与原砖墙接触面处清扫干净,墙两端双柱与原砖墙体接触面,涂刷界面剂,以上措施从而提高了墙两端双柱的整体密实度
10、将楼板浇筑口内的碎块、尘土等清扫干净,将横担联系梁内的碎渣、浮尘及与原砖墙表面的杂物清扫干净,将墙两侧双梁与原砖墙接触面处清扫干净,墙两侧双梁与原砖墙体接触面,涂刷界面剂,以上措施从而提高了墙两侧双梁的整体密实度。
11、墙两侧双梁混凝土浇筑口均匀设在楼板顶部,方便施工人员自由浇筑,同时对提高混凝土浇筑密实度极为有利。
12、需拆除原墙体的拆除,是在新增基础、梁、柱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大大确保了结构的安全性。需拆除墙体的拆除按分段拆除的原则进行,尽量避免了对原砖墙保留部分的扰动。
13、将需拆除原墙体的茬口比墙两侧双梁梁底凹陷30-30mm,凹陷区域用高标号水泥砂浆补平,从而保证了结构的美观,同时提高了墙两侧双梁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需拆除墙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托梁拔柱加固结构示意图;
图3为梁柱交接点结构示意图;
图4为柱顶纵筋锚固结构示意图;
图5为墙两侧双梁结构示意图;
图6为横担联系梁钢筋配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托梁拆墙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柱箍筋形状示意图;
图9为双柱大箍筋组成示意图。
图中,1、需拆除原墙体,2、原横墙体,3、原楼面板,4、独立基础,5、基础上排钢筋,6、基础底排钢筋,7、横担连系梁,8、梁内箍筋,9、墙两侧双梁,10、梁内纵筋,11、楼板浇筑口,12、原基础放大脚,13、新增垫层,14、内侧柱纵筋,15、外侧柱纵筋,16、横担联系梁箍筋,17、横担联系纵筋18、墙两端双柱,19、上部墙体,20、双柱小箍筋,21、双柱大箍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解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托梁拆墙装置,包括两棵墙两端双柱18、一架墙两侧双梁9,在需拆除原墙体1两端即原横墙体2的内外侧土方开挖、同时将原砖墙基础放大脚12部分拆除形成新基础空间,对原地基土夯实,在新基础空间浇筑基础混凝土形成独立基础4,见图1、2,所述独立基础4包括新增垫层13,在新增垫层13及原基础垫层上放置基础底排钢筋6,基础底排钢筋6穿过原横墙体2上的钻孔、按间距均匀布置;所述基础底排钢筋6上绑扎基础上排钢筋5,其中第一根基础上排钢筋5布置于原横墙体2两侧50mm处,其余基础上排钢筋5依次按一定间距向外部两侧均匀布置;所述独立基础4的基础混凝土内预留外侧柱纵筋15及内侧柱纵筋14,在外侧柱纵筋15及内侧柱纵筋14的外围支模板浇筑混凝土形成墙两端双柱18,见图1、图2;在两棵墙两端双柱18之间设置墙两侧双梁9,墙两侧双梁9通过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与两棵墙两端双柱18形成一个刚性的统一整体,见图7;所述墙两侧双梁9包括设于需拆除墙体1左侧的左侧梁和设于右侧的右侧梁见图5;所述左侧梁、右侧梁内设有梁内纵筋10,所述梁内纵筋10的末端锚入两端柱内预定长度,在左侧梁、右侧梁内绑扎梁内箍筋8。
所述墙两端双柱18在需拆除原墙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一棵,每棵墙两端双柱18包括设于原横墙体2外侧的外侧混凝土柱、设于原横墙体2内侧的内侧混凝土柱见图2;所述内侧混凝土柱、外侧混凝土柱分别设有内侧柱纵筋14、外侧柱纵筋15,其中外侧混凝土柱的内侧柱纵筋14在顶部全部向外侧弯折锚固,外侧混凝土柱的外侧柱纵筋15在顶部一半向内弯折锚固于外侧混凝土柱内、另一半穿过原横墙体锚固于内侧混凝土柱内,见图4;同样,内侧混凝土柱的内侧柱纵筋14在顶部全部向外弯折锚固,内侧混凝土柱的外侧柱纵筋15在顶部一半向内弯折锚固于内侧混凝土柱内、另一半穿过原横墙体锚固于外侧混凝土柱内,见图4;
所述外侧混凝土柱及内侧混凝土柱内均设有双柱小箍筋20,所述双柱小箍筋20按照预定间距摆放到位,双柱小箍筋20分别与内侧柱纵筋14、外侧柱纵筋15绑扎牢固,所述双柱小箍筋20外侧放置双柱大箍筋21,所述双柱大箍筋21与双柱小箍筋20绑扎牢固,见图8;
所述双柱大箍筋21包括相连接的长弯折部、短弯折部,在原横墙体上的左侧位置、右侧位置分别设有与长弯折部对应的左通孔、右通孔,所述双柱大箍筋21是由完全一样的两部分组成,其中第一部分的长弯折部从左侧位置的左通孔中穿出后与第二部分的短弯折部通过单面焊形成十倍钢筋直径长度的焊接接口,第二部分的长弯折部从右侧位置的右通孔中穿出后与第一部分的短弯折部通过单面焊形成十倍钢筋直径长度的焊接接口,见图9;所述双柱大箍筋21的焊接接头在立面方向应交错布置,避免相邻双柱大箍筋的焊接接头在同一垂直面位置。
所述左侧梁、右侧梁之间设置横担联系梁7,所述横担联系梁通过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与左侧梁、右侧梁形成一个刚性的统一整体;所述横担联系梁7包括横担联系梁纵筋17及横担联系梁箍筋16,预先在需拆除的原墙体1上每隔500mm净距,掏一宽200mm、高度与墙两侧双梁9相同的梁洞,横担联系梁纵筋17及横担联系梁箍筋16设于梁洞内,在左侧梁、右侧梁的顶部的原结构楼板上,每隔500mm设一直径约100mm的楼板浇筑口11,通过楼板浇筑口11进行墙两侧双梁9混凝土的浇筑。
一种托梁拆墙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墙下基础浇筑:
1)在需拆除原墙体1两端即原横墙体2的内外侧土方开挖、同时将原砖墙基础放大脚12部分拆除形成新基础空间,对原地基土夯实,在新基础空间浇筑基础混凝土形成包含新增垫层13的独立基础4,见图1、2;
2)在新增垫层13上摆放基础底排钢筋6,基础底排钢筋6采用钻孔穿过原横墙体2,按间距均匀布置;
3)在基础底排钢筋6上绑扎基础上排钢筋5,第一根基础上排钢筋5布置在墙两侧50mm处,按一定间距依次向两侧均匀布置;
4)将内侧柱纵筋14、外侧柱纵筋15在独立基础4内预留足够长度,支基础模板,浇筑基础混凝土,见图1、图2;
2.柱钢筋绑扎:
1)将外侧混凝土柱、内侧混凝土柱的内侧柱纵筋14、外侧柱纵筋15在墙两端双柱18与墙两侧双梁9交接处弯折,见图3;
2)外侧混凝土柱的内侧柱纵筋14在顶部全部向外侧弯折锚固,外侧混凝土柱的外侧柱纵筋15在顶部一半向内弯折锚固于外侧混凝土柱内,另一半穿过原横墙体2锚固于内侧混凝土柱内,见图4;同样原理,内侧混凝土柱的内侧柱纵筋14在顶部全部向外弯折锚固,内侧混凝土柱的外侧柱纵筋在顶部一半向内弯折锚固于内侧混凝土柱内,另一半穿过原横墙体2锚固于外侧混凝土柱内,见图4;
3)按照预定间距将双柱小箍筋20摆放到位,并与内侧柱纵筋14、外侧柱纵筋15分别绑扎牢固,在外侧混凝土柱及内侧混凝土柱的双柱小箍筋20的外侧放置双柱大箍筋21,并将双柱大箍筋21与双柱小箍筋20绑扎牢固,见图8;具体是:将第一部分的长弯折部从左侧位置的左通孔中穿出后与第二部分的短弯折部通过单面焊形成十倍钢筋直径长度的焊接接口,第二部分的长弯折部从右侧位置的右通孔中穿出后与第一部分的短弯折部通过单面焊形成十倍钢筋直径长度的焊接接口,见图9;将双柱大箍筋21的焊接接头在立面方向交错布置,避免相邻双柱大箍筋的焊接接头在同一垂直面位置;
3.横担联系梁掏洞
1)按照需浇筑墙两侧双梁9的尺寸,在需拆除原墙体1上弹墨线,在该区域内,每隔500mm净距,在砖墙上掏一宽200mm、高度与墙两侧双梁9相同的砖洞,见图2,将该砖洞内的碎砖凿掉,灰尘清扫干净;
2)将已绑扎好的横担连系梁纵筋17与横担连系梁箍筋16放在梁洞内,见图6;
4.墙两侧双梁钢筋绑扎:
1)需拆除原墙体1的两侧搭设墙两侧双梁9的底模板,将梁内纵筋10末端锚入墙两端双柱18内足够长度,见图3;
2)将梁内箍筋8按固定间距摆放,并与梁内纵筋10绑扎牢固,见图4;
5.楼板浇筑口留设:
1)在墙两侧双梁9的顶部,即上部墙体19两侧,每隔500mm,在楼板上钻一直径约100mm的楼板浇筑口11,见图5;钻楼板浇筑口时,保留而不打断原楼板内受力钢筋;
6.墙两端双柱的界面清理:
将需拆除原墙体1两端的墙两端双柱18的外侧柱纵筋15在顶部需穿墙位置的穿墙孔内灰尘清扫干净;将墙两端双柱18的双柱大箍筋21的穿墙孔内灰尘清扫干净;将墙两端双柱18与原砖墙接触面处清扫干净;并浇水湿润原结构表面;该施工步骤6)应对需拆除原墙体1的两端的两棵墙两端双柱18同时进行。
7.搭设柱模板:
1)在已绑扎好钢筋的墙两端双柱18的外围搭设柱模板及支撑脚手架;
该施工步骤7)应对需拆除原墙体1的两端的两棵墙两端双柱18同时进行。
8.柱混凝土浇筑
1)在墙两端双柱18与原砖墙体接触面,涂刷界面剂,浇筑混凝土,柱混凝土采用二次浇筑法,施工缝设在梁柱交界截面下;
2)待柱模拆除后,将施工缝处凿毛处理;
该施工步骤8)应对需拆除原墙体1的两端的两棵墙两端双柱18同时进行。
9.墙两侧双梁的界面清理:
将楼板浇筑口11内的碎块、尘土等清扫干净;将横担联系梁7内的碎渣、浮尘及与原砖墙表面的杂物清扫干净;将墙两侧双梁9与原砖墙接触面处清扫干净;
10.墙两侧双梁的模板搭设
1)在墙两侧双梁9的左侧梁、右侧梁的外侧分别搭设侧面模板,墙两侧双梁9的左侧梁、右侧梁的内侧模板均利用需拆除原墙体1作为内侧模板。;
11.墙两侧双梁的混凝土浇筑
1)在墙两侧双梁9与原砖墙体接触面,涂刷界面剂,从楼板浇筑口11浇筑混凝土,不断加强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
2)确保横担联系梁7内混凝土的密实,确保混凝土浇筑至楼板浇筑口11的上表面。
12.墙两侧双梁及两棵墙两端双柱的混凝土养护
①对墙两侧双梁9及两棵墙两端双柱18的混凝土进行养护,养护期间应确保湿润,并保持有明水;
13.需拆除原墙体拆除:
1)待现场留置的同条件试块,试压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强度值时,拆除墙两侧双梁9底侧模板及支撑脚手架;
2)分段拆除需拆除原墙体1,并且拆除至比墙两侧双梁9的梁底凹陷20~30mm,并注意观察墙体是否有异常变形;
3)需拆除原墙体1的茬口应比墙两侧双梁9的梁底凹陷20~30mm,凹陷区域用高标号水泥砂浆补平,见图7;
14.其他层砖墙的加固、拆除
所述步骤2)至步骤13)的施工方法适用于首层承重砖墙的加固、拆除;当对其他楼层砖墙进行加固、拆除时,将上面一层的柱纵筋预留在首层的墙两端双柱18内,并按步骤2)至步骤13)施工即可。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8)
1.一种托梁拆墙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两棵墙两端双柱、一架墙两侧双梁,在需拆除原墙体两端即原横墙体的内外侧土方开挖、同时将原砖墙基础放大脚部分拆除形成新基础空间,对原地基土夯实,在新基础空间浇筑基础混凝土形成独立基础,所述独立基础包括新增垫层,在新增垫层及原基础垫层上放置基础底排钢筋,基础底排钢筋穿过原横墙体上的钻孔、按间距均匀布置;所述基础底排钢筋上绑扎基础上排钢筋,其中第一根基础上排钢筋布置于靠近原横墙体两侧的位置,其余基础上排钢筋依次按一定间距向外部两侧均匀布置;所述独立基础的基础混凝土内预留外侧柱纵筋及内侧柱纵筋,在外侧柱纵筋及内侧柱纵筋的外围支模板浇筑混凝土形成墙两端双柱,在两棵墙两端双柱之间设置墙两侧双梁,墙两侧双梁通过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与两棵墙两端双柱形成一个刚性的统一整体,所述墙两侧双梁包括设于需拆除墙体左侧的左侧梁和设于右侧的右侧梁,所述左侧梁、右侧梁内设有梁内纵筋,所述梁内纵筋的末端锚入两端柱内预定长度,在左侧梁、右侧梁内绑扎梁内箍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梁拆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墙两端双柱在需拆除原墙体的两端分别设置一棵,每棵墙两端双柱包括设于原横墙体外侧的外侧混凝土柱、设于原横墙体内侧的内侧混凝土柱,所述内侧混凝土柱、外侧混凝土柱分别设有内侧柱纵筋、外侧柱纵筋,其中外侧混凝土柱的内侧柱纵筋在顶部全部向外侧弯折锚固,外侧混凝土柱的外侧柱纵筋在顶部一半向内弯折锚固于外侧混凝土柱内、另一半穿过原横墙体锚固于内侧混凝土柱内,内侧混凝土柱的内侧柱纵筋在顶部全部向外弯折锚固,内侧混凝土柱的外侧柱纵筋在顶部一半向内弯折锚固于内侧混凝土柱内、另一半穿过原横墙体锚固于外侧混凝土柱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托梁拆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外侧混凝土柱及内侧混凝土柱内均设有双柱小箍筋,所述双柱小箍筋按照预定间距摆放到位,双柱小箍筋分别与内侧柱纵筋、外侧柱纵筋绑扎牢固,所述双柱小箍筋外侧放置双柱大箍筋,所述双柱大箍筋与双柱小箍筋绑扎牢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托梁拆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双柱大箍筋包括相连接的长弯折部、短弯折部,在原横墙体上的左侧位置、右侧位置分别设有与长弯折部对应的左通孔、右通孔,所述双柱大箍筋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的长弯折部从左侧位置的左通孔中穿出后与第二部分的短弯折部通过单面焊形成十倍钢筋直径长度的焊接接口,第二部分的长弯折部从右侧位置的右通孔中穿出后与第一部分的短弯折部通过单面焊形成十倍钢筋直径长度的焊接接口,所述双柱大箍筋的焊接接头在立面方向应交错布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梁拆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左侧梁、右侧梁之间设置横担联系梁,所述横担联系梁通过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与左侧梁、右侧梁形成一个刚性的统一整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托梁拆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横担联系梁包括横担联系梁纵筋及横担联系梁箍筋,预先在需拆除的原墙体上每隔500mm净距,掏一宽200mm、高度与墙两侧双梁相同的梁洞,横担联系梁纵筋及横担联系梁箍筋设于梁洞内,在左侧梁、右侧梁的顶部的原结构楼板上,每隔500mm设一直径约100mm的楼板浇筑口,通过楼板浇筑口进行墙两侧双梁混凝土的浇筑。
7.一种托梁拆墙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墙下基础浇筑:
1)在需拆除原墙体两端即原横墙体的内外侧土方开挖、同时将原砖墙基础放大脚部分拆除形成新基础空间,对原地基土夯实,在新基础空间浇筑基础混凝土形成包含新增垫层的独立基础;
2)在新增垫层上摆放基础底排钢筋,基础底排钢筋采用钻孔穿过原横墙体,按间距均匀布置;
3)在基础底排钢筋上绑扎基础上排钢筋,第一根基础上排钢筋布置在墙两侧50mm处,按一定间距依次向两侧均匀布置;
4)将内侧柱纵筋、外侧柱纵筋在独立基础内预留足够长度,支基础模板,浇筑基础混凝土;
2.柱钢筋绑扎:
1)将外侧混凝土柱、内侧混凝土柱的内侧柱纵筋、外侧柱纵筋在墙两端双柱与墙两侧双梁交接处弯折;
2)外侧混凝土柱的内侧柱纵筋在顶部全部向外侧弯折锚固,外侧混凝土柱的外侧柱纵筋在顶部一半向内弯折锚固于外侧混凝土柱内,另一半穿过原横墙体锚固于内侧混凝土柱内,内侧混凝土柱的内侧柱纵筋在顶部全部向外弯折锚固,内侧混凝土柱的外侧柱纵筋在顶部一半向内弯折锚固于内侧混凝土柱内,另一半穿过原横墙体锚固于外侧混凝土柱内;
3)按照预定间距将双柱小箍筋摆放到位,并与内侧柱纵筋、外侧柱纵筋分别绑扎牢固,在外侧混凝土柱及内侧混凝土柱的双柱小箍筋的外侧放置双柱大箍筋,并将双柱大箍筋与双柱小箍筋绑扎牢固,具体是:将第一部分的长弯折部从左侧位置的左通孔中穿出后与第二部分的短弯折部通过单面焊形成十倍钢筋直径长度的焊接接口,第二部分的长弯折部从右侧位置的右通孔中穿出后与第一部分的短弯折部通过单面焊形成十倍钢筋直径长度的焊接接口,将双柱大箍筋的焊接接头在立面方向交错布置;
3.横担联系梁掏洞
1)按照需浇筑墙两侧双梁的尺寸,在需拆除原墙体上弹墨线,在该区域内,每隔500mm净距,在砖墙上掏一宽200mm、高度与墙两侧双梁相同的砖洞,将该砖洞内的碎砖凿掉,灰尘清扫干净;
2)将已绑扎好的横担连系梁纵筋与横担连系梁箍筋放在梁洞内;
4.墙两侧双梁钢筋绑扎:
1)需拆除原墙体的两侧搭设墙两侧双梁的底模板,将梁内纵筋末端锚入墙两端双柱内足够长度;
2)将梁内箍筋按固定间距摆放,并与梁内纵筋绑扎牢固;
5.楼板浇筑口留设:
1)在墙两侧双梁的顶部,即上部墙体两侧,每隔500mm,在楼板上钻一直径约100mm的楼板浇筑口,钻楼板浇筑口时,保留而不打断原楼板内受力钢筋;
6.墙两端双柱的界面清理:
将需拆除原墙体两端的墙两端双柱的外侧柱纵筋在顶部需穿墙位置的穿墙孔内灰尘清扫干净;将墙两端双柱的双柱大箍筋的穿墙孔内灰尘清扫干净;将墙两端双柱与原砖墙接触面处清扫干净;并浇水湿润原结构表面;本步骤对需拆除原墙体的两端的两棵墙两端双柱同时进行;
7.搭设柱模板:
1)在已绑扎好钢筋的墙两端双柱的外围搭设柱模板及支撑脚手架;本步骤对需拆除原墙体的两端的两棵墙两端双柱同时进行;
8.柱混凝土浇筑:
1)在墙两端双柱与原砖墙体接触面,涂刷界面剂,浇筑混凝土,柱混凝土采用二次浇筑法,施工缝设在梁柱交界截面下;
2)待柱模拆除后,将施工缝处凿毛处理;
本步骤对需拆除原墙体的两端的两棵墙两端双柱同时进行;
9.墙两侧双梁的界面清理:
将楼板浇筑口内的碎块、尘土等清扫干净;将横担联系梁内的碎渣、浮尘及与原砖墙表面的杂物清扫干净;将墙两侧双梁与原砖墙接触面处清扫干净;
10.墙两侧双梁的模板搭设:
1)在墙两侧双梁的左侧梁、右侧梁的外侧分别搭设侧面模板,墙两侧双梁的左侧梁、右侧梁的内侧模板均利用需拆除原墙体作为内侧模板;
11.墙两侧双梁的混凝土浇筑:
1)在墙两侧双梁与原砖墙体接触面,涂刷界面剂,从楼板浇筑口浇筑混凝土,不断加强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
2)确保横担联系梁内混凝土的密实,确保混凝土浇筑至楼板浇筑口的上表面;
12.墙两侧双梁及两棵墙两端双柱的混凝土养护:
①对墙两侧双梁及两棵墙两端双柱的混凝土进行养护,养护期间应确保湿润,并保持有明水;
13.需拆除原墙体拆除:
1)待现场留置的同条件试块,试压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强度值时,拆除墙两侧双梁底侧模板及支撑脚手架;
2)分段拆除需拆除原墙体,并且拆除至比墙两侧双梁的梁底凹陷20~30mm,并注意观察墙体是否有异常变形;
3)需拆除原墙体的茬口应比墙两侧双梁的梁底凹陷20~30mm,凹陷区域用高标号水泥砂浆补平;
14.其他层砖墙的加固、拆除。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托梁拆墙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至步骤13的施工方法适用于首层承重砖墙的加固、拆除;当对其他楼层砖墙进行加固、拆除时,将上面一层的柱纵筋预留在首层的墙两端双柱内,并按步骤2至步骤13施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44001.8A CN104746892B (zh) | 2015-03-30 | 2015-03-30 | 托梁拆墙装置及托梁拆墙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44001.8A CN104746892B (zh) | 2015-03-30 | 2015-03-30 | 托梁拆墙装置及托梁拆墙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46892A CN104746892A (zh) | 2015-07-01 |
CN104746892B true CN104746892B (zh) | 2017-03-15 |
Family
ID=53587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44001.8A Active CN104746892B (zh) | 2015-03-30 | 2015-03-30 | 托梁拆墙装置及托梁拆墙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74689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88641A (zh) * | 2016-06-03 | 2016-11-09 | 河海大学 | 承重墙托换结构及方法 |
CN106401207B (zh) * | 2016-10-13 | 2019-04-02 | 浙江杰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用于既有建筑增设柱子基础的叠合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N106988603A (zh) * | 2017-03-15 | 2017-07-28 | 建华建材(天津)有限公司 | 一种装配式围墙及其施工方法 |
CN107217865B (zh) * | 2017-06-20 | 2019-08-30 |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主体框架扁梁截面的加大加固施工方法 |
CN109750852B (zh) * | 2019-02-25 | 2020-12-22 | 江苏远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墙体拆除加固结构 |
CN113216681A (zh) * | 2021-05-19 | 2021-08-06 | 湖南中腾结构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房屋加固逆作法施工方法 |
CN115110798B (zh) * | 2022-08-02 | 2023-04-25 |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轻钢管架体系结构液压剪切拆除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225878A (ja) * | 2005-02-15 | 2006-08-31 | Shimizu Corp | 組積造構造物の補強構造 |
CN101078299B (zh) * | 2007-06-25 | 2010-05-19 | 李林 | 临街多层砖混结构建筑改造为框架结构建筑的方法 |
CN103711327A (zh) * | 2012-10-08 | 2014-04-09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砌体承重墙下部拆除时的托梁加固方法 |
CN204098523U (zh) * | 2014-09-24 | 2015-01-14 | 安徽天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钢筋混凝土楼板后开洞加梁补强结构 |
CN204552136U (zh) * | 2015-03-30 | 2015-08-12 | 山东双得利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 托梁拆墙装置 |
-
2015
- 2015-03-30 CN CN201510144001.8A patent/CN104746892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46892A (zh) | 2015-07-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746892B (zh) | 托梁拆墙装置及托梁拆墙施工方法 | |
CN108086343B (zh) | 悬挑式单侧墙体混合加固及置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3510540B (zh) | 浆砌片石挡土墙加固施工方法及其结构 | |
CN103669866B (zh) | 地下室钢筋混凝土柱节点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 | |
CN112554198B (zh) | 紧邻高层建筑物的深基坑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 |
CN103603359A (zh) | 一种深基坑斜撑支护结构拆除方法 | |
CN110863498A (zh) | 一种紧邻地铁站的深基坑组合支护施工方法 | |
CN204552136U (zh) | 托梁拆墙装置 | |
KR101187170B1 (ko) | 마이크로파일로 전달하는 경사기둥과 기초부 연장 기둥을 라멘골조로 이용한 수직하향증축 시공방법 | |
CN105332386B (zh) | 一种塔吊基础兼做地下室底板的结构施工方法 | |
CN110439025A (zh) | 一种狭小空间下门架式建筑物桩基托换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11827349B (zh) | 采用组合结构技术快速构建地铁车站地下结构的方法 | |
CN212801564U (zh) | 一种基坑钢板桩支护结构 | |
CN212506301U (zh) | 一种永临结合装配式内支撑体系 | |
CN210766861U (zh) | 一种狭小空间下门架式建筑物桩基托换结构 | |
CN110241848B (zh) | 一种挡土墙预制桩与预制挡土板的连接方法 | |
CN104878763B (zh) | 带裙楼的主楼地下室支护结构 | |
CN207846454U (zh) | 悬挑式单侧墙体混合加固及置换结构 | |
CN206873459U (zh) | 一种大跨度钢筋混凝土基坑支撑体系 | |
CN212176659U (zh) | 一种采用外加钢结构加固悬挑板式阳台 | |
CN108193695A (zh) | 一种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支撑及施工方法 | |
CN209260748U (zh) | 一种阶形塔吊基础 | |
CN110792282B (zh) | 一种无支撑托换的框架柱的改造方法 | |
JP5181288B2 (ja) | 既存杭と既存基礎とを利用した新設構造物の構造および既存杭と既存基礎とを利用した新設構造物の構築方法 | |
CN207862947U (zh) | 一种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支撑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