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35230A - 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35230A
CN104735230A CN201310698790.0A CN201310698790A CN104735230A CN 104735230 A CN104735230 A CN 104735230A CN 201310698790 A CN201310698790 A CN 201310698790A CN 104735230 A CN104735230 A CN 1047352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theft
card
user
alarm nu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9879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姬宝金
刘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31069879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35230A/zh
Priority to PCT/CN2014/077908 priority patent/WO2015089987A1/zh
Publication of CN1047352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52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6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unauthorised or fraudulent calling
    • H04M1/667Preventing unauthorised calls from a telephone set
    • H04M1/67Preventing unauthorised calls from a telephone set by electronic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6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unauthorised or fraudulent calling
    • H04M1/667Preventing unauthorised calls from a telephone set
    • H04M1/67Preventing unauthorised calls from a telephone set by electronic means
    • H04M1/673Preventing unauthorised calls from a telephone set by electronic means the user being required to key in a 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7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geographic 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防盗模式下当移动终端开机时,检测插入的卡是否是之前与移动终端绑定的卡;当检测结果为否时,提示用户输入防盗密码;在防盗密码输入错误时,判定移动终端处于被盗状态,向预置的报警号码上报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和一种移动终端。本发明可解决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丢失或者被盗的情况下不易找回的问题。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例如手机等)已经越来越普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及不可或缺的工具。
随着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各种应用程序的不断增多,移动终端中存储的个人信息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这种情况下,一旦移动终端丢失或者被盗,则会造成用户信息的严重泄漏以及财产损失等各种安全问题。并且,目前大多移动终端都是机卡分离的,如果被盗,一方面造成了用户信息的泄漏,另一方面,盗窃者也只需要更换一张移动通信卡就仍可继续使用该移动终端。
所以,移动终端丢失或者被盗的情况下,如何能够快速找回,或者如何能够快速获取到当前移动终端的信息,与当前持有者取得联系或者能够提供有效信息为公安机关快速侦破案件都是非常有必要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在丢失或者被盗的情况下不易找回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防盗模式下当移动终端开机时,检测插入的卡是否是之前与移动终端绑定的卡;
当检测结果为否时,提示用户输入防盗密码;
在防盗密码输入错误时,判定移动终端处于被盗状态,向预置的报警号码上报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
优选地,在执行所有步骤之前包括:
在移动终端开机时将移动终端与插入到其中的卡绑定;
提示用户输入防盗密码和报警号码,在用户输入防盗密码和报警号码后进入防盗模式。
优选地,所述当检测结果为否时,提示用户输入防盗密码的步骤包括:
当检测结果为否时,提示用户选择是否绑定移动终端与所插入的卡;
接受用户输入的防盗密码;
判断防盗密码是否正确,若是,则提示用户输入新的防盗密码及报警号码,在用户输入完成后将移动终端与卡绑定并执行正常开机;
若否,则判定移动终端处于被盗状态,向预置的报警号码上报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
优选地,在执行所有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移动终端发出呼叫时,在移动终端界面显示用户想要呼叫的号码,实际呼出的号码切换为所述报警号码。
优选地,所述在移动终端开机时将移动终端与插入到其中的卡绑定的步骤中包括:
提示用户设置隐私模块,并在用户设置完成且输入防盗密码和报警号码后进入防盗模式;
在执行所述向预置的报警号码上报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从开机模块入口显示队列中删除隐私模块入口显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其包括:
防盗检测模块,用于在防盗模式下当移动终端开机时,检测插入的卡是否是之前与移动终端绑定的卡;
防盗处理模块,用于当检测结果为否时,提示用户输入防盗密码;以及
在防盗密码输入错误时,判定移动终端处于被盗状态,向预置的报警号码上报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
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还包括:
绑定模块,用于在移动终端开机时将移动终端与插入到其中的卡绑定;
防盗设置模块,用于提示用户输入防盗密码和报警号码,在用户输入防盗密码和报警号码后进入防盗模式。
优选地,所述防盗处理模块进一步用于:
当检测结果为否时,提示用户选择是否绑定移动终端与所插入的卡;
接受用户输入的防盗密码;
判断防盗密码是否正确,若是,则提示用户输入新的防盗密码及报警号码,在用户输入完成后将移动终端与卡绑定并执行正常开机,否则判定移动终端处于被盗状态,向预置的报警号码上报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
优选地,所述防盗处理模块进一步用于当移动终端发出呼叫时,在移动终端界面显示用户想要呼叫的号码,实际呼出的号码切换为所述报警号码。
优选地,所述防盗设置模块还用于:提示用户设置隐私模块,并在用户设置完成且输入防盗密码和报警号码后进入防盗模式;
所述防盗处理模块还用于:
从开机模块入口显示队列中删除隐私模块入口显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设有防盗装置。该防盗装置包括:
防盗检测模块,用于在防盗模式下当移动终端开机时,检测插入的卡是否是之前与移动终端绑定的卡;
防盗处理模块,用于当检测结果为否时,提示用户输入防盗密码;以及
在防盗密码输入错误时,判定移动终端处于被盗状态,向预置的报警号码上报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
本发明提供的具备防盗功能的移动终端,在处于防盗模式下能够自动识别到当前是否被盗。当终端识别到当前处于被盗状态时,一方面可以及时向用户预先设定的报警号码报告当前位置信息;同时如果当前该移动终端使用者如果使用其向外拨打任何电话,则会在其不会察觉的情况下,自动将号码呼通到预先设定的报警号码,从而实现其身份及位置信息的暴露,为进一步快速找回终端提供有力帮助;另一方面,对于用户设定的隐私模块可以隐藏其入口显示,从而保护用户的隐私信息不被泄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防盗设置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防盗工作流程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等利用通信卡与外界进行通讯的通信终端,以下将以手机为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在防盗模式下当移动终端开机时,检测插入的卡是否是之前与移动终端绑定的卡;本发明实施例中,可先设置卡与移动终端绑定从而使移动终端进入到防盗模式,例如,可读取移动终端识别码和移动终端通信卡的唯一标识,将两者绑定。具体的,对于CDMA制式的移动终端可以读取MEID(Mobile Equipment Identifier,移动设备识别码)作为移动终端唯一标识,然后读取卡的唯一标识读取,例如对于UIM卡,可以读取ICCID作为卡唯一标识;在终端侧记录该终端与卡唯一标识的数据对,并将该移动终端与该卡分别标识为“已绑定”。移动终端与卡形成绑定关系后,即可进入防盗模式。当移动终端丢失或被盗时,用户可通过通信运营商挂失通信卡,由于之前已经将移动终端与某张卡实现绑定,即等于移动终端开启了防盗功能。如果在防盗模式下移动终端插卡开机,则首先检测插入的卡是否是之前绑定的卡。
步骤S20,当检测结果为否时,提示用户输入防盗密码;
步骤S30,在防盗密码输入错误时,判定移动终端处于被盗状态,向预置的报警号码上报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本发明实施例中,防盗密码和报警号码为用户在设置移动终端和卡绑定时所设定,当用户更换非绑定的卡插入移动终端时,则要求用户输入绑定时设置的防盗密码。如果防盗密码输入不正确,则认为当前终端处于被盗状态,移动终端在重新插卡开机后通过短消息、彩信、邮件等向预置的报警号码报告移动终端的位置,以告知移动终端目前的具体位置。
由于目前的移动终端一般都是机卡分离的,如果发现终端遗失,用户首先也都会进行号码挂失,新用户要是使用该移动终端需要重新插卡进行使用。并且每部终端及每张SIM(UIM)卡都是具有其唯一身份标识的,本发明移动终端的防盗功能开启就是通过移动终端与卡各自唯一的身份标识进行绑定,建立起唯一的对应关系,存储在移动终端中。而防盗功能的识别也就可以通过这个对应关系进行判定,如果向绑定过卡的终端插入一张非该终端的卡,则可以根据存储在终端中的对应关系,判断该卡为非法卡,这时候如果用户不能正确的输入防盗密码,则可以判定该终端处于被盗状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备防盗功能的移动终端,在处于防盗模式下能够自动识别到当前是否被盗。当终端识别到当前处于被盗状态时,可以及时向用户预先设定的报警号码报告当前位置信息。
参照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执行上述步骤S10之前可包括:
步骤S100,在移动终端开机时将移动终端与插入到其中的卡绑定;例如,在移动终端开机时在移动终端界面提示用户是否选择将移动终端与卡绑定,如果用户选择绑定,则执行步骤S101,否则执行正常开机流程。
步骤S101,提示用户输入防盗密码和报警号码,在用户输入防盗密码和报警号码后进入防盗模式。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绑定指令后,进一步提示用户输入防盗密码和报警号码,在用户输入防盗密码和报警号码后进入防盗模式;报警号码可以为用户设置,可设置为已绑定卡的号码,也可以为用户指定的其他安全号码。
参照图3,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0具体可包括:
步骤S21,当检测结果为否时,提示用户选择是否绑定移动终端与所插入的卡;如果用户选择绑定,则执行步骤S22至S24,否则执行步骤S25至S27;
步骤S22,接受用户输入的防盗密码;
步骤S23,判断防盗密码是否正确,若是,则执行步骤S24;否则执行步骤S30;
步骤S24,提示用户输入新的防盗密码及报警号码,在用户输入完成后将移动终端与卡绑定并执行正常开机。
步骤S25,提示用户输入防盗密码;
步骤S26,判断防盗密码是否正确,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27;否则执行步骤S30;
步骤S27,执行正常开机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新插入到移动终端的卡为非绑定卡时,可提示用户将该卡设定为绑定卡,保障了用户在换卡后仍然可以使用移动终端。例如,用户执行换卡操作,将新卡插入到移动终端中,移动终端检测到该卡为非绑定卡,提示用户输入防盗密码,用户输入正确的防盗密码以后,移动终端提示用户输入新的防盗密码和报警号码,输入完毕后,新卡与移动终端即完成绑定。
参照图4,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还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当移动终端发出呼叫时,在移动终端界面显示用户想要呼叫的号码,实际呼出的号码切换为所述报警号码。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将移动终端的呼叫对象锁定为报警号码,从而使得被盗移动终端不论所拨号码是哪个,都在后台锁定为直接拨号至报警号码,使失主与当前使用者取得联系。具体的,可将移动终端所拨号码与报警号码分离,当移动终端处于被盗状态向外发起呼叫时,终端能够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动将所有发出的呼叫转接至防盗设置中设定的报警号码,即给用户显示的号码不变,仍然为用户呼叫的号码,但实际呼叫的号码自动修改为报警号码,从而保证在该状态下能够与非法使用者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找回丢失或被盗终端。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方法流程中,上述步骤S101中可包括以下步骤:
提示用户设置隐私模块,并在用户设置完成且输入防盗密码和报警号码后进入防盗模式;
上述步骤S30之后还可包括:
从开机模块入口显示队列中删除隐私模块入口显示。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设置防盗密码和报警号码时,还提示用户设置隐私模块,在开机之后自动隐藏防盗设置中设定的隐私模块,不提供隐私模块入口给非法使用者,实现对用户隐私信息的保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参照图5,该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至少包括:
防盗检测模块10,用于在防盗模式下当移动终端开机时,检测插入的卡是否是之前与移动终端绑定的卡;
防盗处理模块20,用于当检测结果为否时,提示用户输入防盗密码;以及
在防盗密码输入错误时,判定移动终端处于被盗状态,向预置的报警号码上报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先设置卡与移动终端绑定从而使移动终端进入到防盗模式,例如,可读取移动终端识别码和移动终端通信卡的唯一标识,将两者绑定。具体的,对于CDMA制式的移动终端可以读取MEID(MobileEquipment Identifier,移动设备识别码)作为移动终端唯一标识,然后读取卡的唯一标识读取,例如对于UIM卡,可以读取ICCID作为卡唯一标识;在终端侧记录该终端与卡唯一标识的数据对,并将该移动终端与该卡分别标识为“已绑定”。移动终端与卡形成绑定关系后,即可进入防盗模式。当移动终端丢失或被盗时,用户可通过通信运营商挂失通信卡,由于之前已经将移动终端与某张卡实现绑定,即等于移动终端开启了防盗功能。如果在防盗模式下移动终端插卡开机,则防盗检测模块10首先检测插入的卡是否是之前绑定的卡。
本发明实施例中,防盗密码和报警号码为用户在设置移动终端和卡绑定时所设定,当用户更换非绑定的卡插入移动终端时,则要求用户输入绑定时设置的防盗密码。如果防盗密码输入不正确,则认为当前终端处于被盗状态,移动终端在重新插卡开机后由防盗处理模块20通过短消息、彩信、邮件等向预置的报警号码报告移动终端的位置,以告知移动终端目前的具体位置。
由于目前的移动终端一般都是机卡分离的,如果发现终端遗失,用户首先也都会进行号码挂失,新用户要是使用该移动终端需要重新插卡进行使用。并且每部终端及每张SIM(UIM)卡都是具有其唯一身份标识的,本发明移动终端的防盗功能开启就是通过移动终端与卡各自唯一的身份标识进行绑定,建立起唯一的对应关系,存储在移动终端中。而防盗功能的识别也就可以通过这个对应关系进行判定,如果向绑定过卡的终端插入一张非该终端的卡,则可以根据存储在终端中的对应关系,判断该卡为非法卡,这时候如果用户不能正确的输入防盗密码,则防盗处理模块20可以判定该终端处于被盗状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备防盗功能的移动终端,在处于防盗模式下能够自动识别到当前是否被盗。当防盗处理模块20识别到移动终端当前处于被盗状态时,可以通过短消息、彩信以及邮件等及时向用户预先设定的报警号码报告当前位置信息。
参照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防盗装置还包括:
绑定模块30,用于在移动终端开机时将移动终端与插入到其中的卡绑定;
防盗设置模块40,用于提示用户输入防盗密码和报警号码,在用户输入防盗密码和报警号码后进入防盗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绑定模块30可读取移动终端识别码和移动终端通信卡的唯一标识,将两者绑定。例如,对于CDMA制式的移动终端绑定模块30可以读取MEID(Mobile Equipment Identifier,移动设备识别码)作为移动终端唯一标识,然后绑定模块30读取卡的唯一标识读取,例如对于UIM卡,可以读取ICCID作为卡唯一标识;在终端侧记录该终端与卡唯一标识的数据对,并将该移动终端与该卡分别标识为“已绑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防盗设置模块40在移动终端与卡绑定之后,提示用户输入防盗密码和报警号码。当移动终端丢失或被盗时,用户可通过通信运营商挂失通信卡,由于之前已经将移动终端与某张卡实现绑定,即等于开启了移动终端的防盗功能。当用户更换非绑定的卡插入移动终端时,则要求用户输入绑定时设置的防盗密码,如果防盗密码输入不正确,则认为当前终端处于被盗状态,移动终端在重新插卡开机后首先向绑定的号码发送包含移动终端位置信息的短消息,以告知移动终端目前的具体位置。
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防盗处理模块20进一步用于:
当检测结果为否时,提示用户选择是否绑定移动终端与所插入的卡;
接受用户输入的防盗密码;
判断防盗密码是否正确,若是,则提示用户输入新的防盗密码及报警号码,在用户输入完成后将移动终端与卡绑定并执行正常开机,否则判定移动终端处于被盗状态,向预置的报警号码上报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防盗处理模块20检测新插入到移动终端的卡为非绑定卡时,防盗处理模块20可提示用户将该卡设定为绑定卡,保障了用户在换卡后仍然可以使用移动终端。例如,用户执行换卡操作,将新卡插入到移动终端中,防盗处理模块20检测到该卡为非绑定卡,提示用户输入防盗密码,用户输入正确的防盗密码以后,防盗处理模块20提示用户输入新的防盗密码和报警号码,输入完毕后,新卡与移动终端即完成绑定。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防盗处理模块20还可用于当移动终端发出呼叫时,在移动终端界面显示用户想要呼叫的号码,实际呼出的号码切换为所述报警号码。本发明实施例中防盗处理模块20,可将移动终端的呼叫对象锁定为报警号码,从而使得被盗移动终端不论所拨号码是哪个,都在后台锁定为直接拨号至报警号码,使失主与当前使用者取得联系。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防盗处理模块20可将移动终端所拨号码与报警号码分离,当移动终端处于被盗状态向外发起呼叫时,终端能够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动将所有发出的呼叫转接至防盗设置中设定的报警号码,即给用户显示的号码不变,仍然为用户呼叫的号码,但实际呼叫的号码自动修改为报警号码,从而保证在该状态下能够与非法使用者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找回丢失或被盗终端。
本实施例中,防盗处理模块20的工作处理流程可以进一步描述为:
首先,检测到移动终端发起呼叫;
然后,判断该移动终端是否已被盗,若已被盗,则从防盗设置模块40读取报警号码,将终端显示号码与实际呼叫号码进行分离,显示号码不变,将实际呼出的号码修改为报警号码;否则执行正常呼叫流程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防盗设置模块40还用于:提示用户设置隐私模块,并在用户设置完成且输入防盗密码和报警号码后进入防盗模式;所述防盗处理模块20还可用于:从开机模块入口显示队列中删除隐私模块入口显示。
本发明实施例中,防盗处理模块20隐藏隐私模块的过程,其详细步骤如下所述:
首先,移动终端插卡开机,确认终端是否已被盗,若否,则显示各模块入口,完成开机流程;若终端状态为被盗,则从防盗设置模块10读取隐私模块设置项,对隐私模块进行标识,并遍历所有开机待显示模块入口;在判断开机待显示模块中是否包含标识的隐私模块,若包含,从开机模块入口显示队列中删除隐私模块入口显示。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设置防盗密码和报警号码时,防盗设置模块40还提示用户设置隐私模块,防盗处理模块20在开机之后自动隐藏防盗设置中设定的隐私模块,不提供隐私模块入口给非法使用者,实现对用户隐私信息的保护。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除了现有移动终端具有的通信功能外,还包括前述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该防盗装置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可参见前述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参见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具有防盗装置的移动终端的工作流程图,该流程可包括以下步骤:
具体的防盗开启与识别流程可以通过如下步骤进行描述:
步骤1:移动终端插卡开机;
步骤2:判断该终端是否已有绑定卡,若是则执行步骤3,否则执行步骤4;
步骤3:判断该卡是否为该移动终端已绑定的卡,若是已绑定卡,则执行步骤9,否则执行步骤5;
步骤4:该终端未设置绑定卡,提示用户是否与所插入卡进行绑定,若进行绑定,执行步骤12,否则执行步骤13;
步骤5:该卡不是该终端绑定的卡,提示用户是否对该终端重新设置绑定,若重新绑定则执行步骤6,否则执行步骤9;
步骤6:提示用户输入防盗密码;
步骤7,判断密码是否正确,若是,则执行步骤12,否则,执行步骤8;
步骤8:防盗密码输入不正确,终端状态标识为被盗,进入防盗处理流程;
步骤9:提示用户输入防盗密码;
步骤10:判断密码是否正确,若密码输入正确,执行步骤11,否则执行步骤8;
步骤11,终端状态正确,进入正常开机流程;
步骤12,进入防盗设置模块,设置防盗密码,报警号码及隐私模块设置。设置完成后执行步骤13;
步骤13:终端状态正确,进入正常开机流程。
本发明移动终端实施例中,由于具有前述防盗装置,移动终端的安全性以及可使用价值更高。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防盗模式下当移动终端开机时,检测插入的卡是否是之前与移动终端绑定的卡;
当检测结果为否时,提示用户输入防盗密码;
在防盗密码输入错误时,判定移动终端处于被盗状态,向预置的报警号码上报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执行所有步骤之前包括:
在移动终端开机时将移动终端与插入到其中的卡绑定;
提示用户输入防盗密码和报警号码,在用户输入防盗密码和报警号码后进入防盗模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检测结果为否时,提示用户输入防盗密码的步骤包括:
当检测结果为否时,提示用户选择是否绑定移动终端与所插入的卡;
接受用户输入的防盗密码;
判断防盗密码是否正确,若是,则提示用户输入新的防盗密码及报警号码,在用户输入完成后将移动终端与卡绑定并执行正常开机;
若否,则判定移动终端处于被盗状态,向预置的报警号码上报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执行所有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移动终端发出呼叫时,在移动终端界面显示用户想要呼叫的号码,实际呼出的号码切换为所述报警号码。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移动终端开机时将移动终端与插入到其中的卡绑定的步骤中包括:
提示用户设置隐私模块,并在用户设置完成且输入防盗密码和报警号码后进入防盗模式;
在执行所述向预置的报警号码上报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从开机模块入口显示队列中删除隐私模块入口显示。
6.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盗检测模块,用于在防盗模式下当移动终端开机时,检测插入的卡是否是之前与移动终端绑定的卡;
防盗处理模块,用于当检测结果为否时,提示用户输入防盗密码;以及
在防盗密码输入错误时,判定移动终端处于被盗状态,向预置的报警号码上报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绑定模块,用于在移动终端开机时将移动终端与插入到其中的卡绑定;
防盗设置模块,用于提示用户输入防盗密码和报警号码,在用户输入防盗密码和报警号码后进入防盗模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盗处理模块进一步用于:
当检测结果为否时,提示用户选择是否绑定移动终端与所插入的卡;
接受用户输入的防盗密码;
判断防盗密码是否正确,若是,则提示用户输入新的防盗密码及报警号码,在用户输入完成后将移动终端与卡绑定并执行正常开机,否则判定移动终端处于被盗状态,向预置的报警号码上报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盗处理模块进一步用于当移动终端发出呼叫时,在移动终端界面显示用户想要呼叫的号码,实际呼出的号码切换为所述报警号码。
10.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盗设置模块还用于:提示用户设置隐私模块,并在用户设置完成且输入防盗密码和报警号码后进入防盗模式;
所述防盗处理模块还用于:
从开机模块入口显示队列中删除隐私模块入口显示。
1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盗装置。
CN201310698790.0A 2013-12-18 2013-12-18 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Pending CN1047352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98790.0A CN104735230A (zh) 2013-12-18 2013-12-18 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PCT/CN2014/077908 WO2015089987A1 (zh) 2013-12-18 2014-05-20 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98790.0A CN104735230A (zh) 2013-12-18 2013-12-18 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35230A true CN104735230A (zh) 2015-06-24

Family

ID=53402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98790.0A Pending CN104735230A (zh) 2013-12-18 2013-12-18 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35230A (zh)
WO (1) WO201508998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72559A (zh) * 2016-09-26 2018-04-03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盗方法及装置
CN109379706A (zh) * 2018-08-15 2019-02-22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防盗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7247A (zh) * 2008-05-29 2008-10-15 德信无线通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与电话卡绑定方法及手机防盗方法
CN101789988A (zh) * 2009-12-29 2010-07-28 闻泰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手机与sim卡绑定的方法
CN101969493A (zh) * 2010-10-28 2011-02-09 深圳市五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及装置
CN102387498A (zh) * 2010-08-27 2012-03-21 苏州安可信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手机防盗系统及方法
CN102869004A (zh) * 2011-07-05 2013-0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寻回及信息保护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7247A (zh) * 2008-05-29 2008-10-15 德信无线通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与电话卡绑定方法及手机防盗方法
CN101789988A (zh) * 2009-12-29 2010-07-28 闻泰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手机与sim卡绑定的方法
CN102387498A (zh) * 2010-08-27 2012-03-21 苏州安可信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手机防盗系统及方法
CN101969493A (zh) * 2010-10-28 2011-02-09 深圳市五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及装置
CN102869004A (zh) * 2011-07-05 2013-0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寻回及信息保护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72559A (zh) * 2016-09-26 2018-04-03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盗方法及装置
CN109379706A (zh) * 2018-08-15 2019-02-22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防盗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89987A1 (zh) 2015-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18602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mote control of smart card
KR100664110B1 (ko) 이동 통신 단말기의 사용제한 설정 방법
CN108093392B (zh) 一种解锁sim卡的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4270741B (zh) 终端锁定方法及装置
US8555060B2 (en) Managing method, device and terminal for application program
CN104601324A (zh) 一种针对应用的验证方法、终端和系统
CN106101451A (zh) 短信处理方法、移动终端
CN101459721A (zh) 手机防盗追踪的方法和装置
CN101083816A (zh) 一种无线终端及其和用户识别卡互锁及解锁的方法
CN105187599A (zh) 一种联系人信息管理方法及终端
CN102780989A (zh) 一种移动终端防丢失的方法及系统
CN101789988A (zh) 一种实现手机与sim卡绑定的方法
CN113038451A (zh) 机卡绑定方法、装置、通信模组和存储介质
CN102149074A (zh) 一种将终端与智能卡锁定或解锁的方法及装置
CN102801731A (zh) 一种保护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US20180039767A1 (en) Voiceprint-recognition-based security prot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4735230A (zh) 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3379478B (zh) 一种控制方法、系统、客户端和服务器
CN1477842B (zh) 防止未经许可使用用户识别模块的方法
JP2007281861A (ja) 端末認証方法及び携帯端末装置
CN105516500A (zh) 一种选择设备模式的方法及系统
CN105430738A (zh) 一种发起注册的方法及装置
CN105138464A (zh) 一种程序代码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980457A (zh) 一种网络侧实现报警的方法
CN111246395A (zh) 无线解锁和锁定电子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