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34909A - 一种网络双向测试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网络双向测试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34909A
CN104734909A CN201510035389.8A CN201510035389A CN104734909A CN 104734909 A CN104734909 A CN 104734909A CN 201510035389 A CN201510035389 A CN 201510035389A CN 104734909 A CN104734909 A CN 1047349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trument
network
test
controlled
master instru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353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天全
鲍胜青
罗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OPWILL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OPWIL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OPWILL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OPWIL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3538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34909A/zh
Publication of CN1047349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49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网络双向测试的方法,包括:1)主控仪表与所述被控仪表形成双向测试路径;2)所述主控仪表与被控仪表建立连接,并配置测试参数;3)所述主控仪表开始执行网络测试,所述被控仪表接收并响应所述控制帧并执行测试;所述主控仪表收发上行数据包并统计,所述被控仪表收发下行数据包并统计;4)所述主控仪表获取被控仪表发送的上行数据包,并将其与3)中主控仪表发送的上行数据包进行比对;5)所述主控仪表获取被控仪表发送的下行数据包,并将其与3)中被控仪表发送的下行数据包进行比对;6)所述主控仪表生成测试报告。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实现的方法简单,测试效率高、测试结果科学和严谨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网络双向测试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测试领域,包括以太网网络的测试和维护,对小区宽带、客户专线和集团网络的测试和维护,涉及一种网络双向测试的方法。
背景技术
宽带业务开通和运维阶段,用户最关心所用专线网速是否满足需求,运维人员最关心,当用户带宽不能满足时,找到影响网络带宽的故障点位置;运维人员在使用仪表测试网络时,最关心的是能够最快速的定位到故障点位位置。传统测试方法是,运维人员在用户端和局端,分别挂一台仪表,一台仪表发送数据包,另外一台做环回数据包操作,通过收发数据包比较得出网络带宽,时延,丢包等参数。当不能确定引起丢包的网络设备具体是那一台。要想定位到故障点,必须采用逐段排除方法,费时费力。
现有技术中采用RFC2544技术和TCP/IP协议的测试标准的方法进行测试,但是RFC2544技术和TCP/IP协议的测试标准存在以下缺点:1)本地到远端的网络性能测试,在网络两端需要两台测试仪表实现端到端单向的测试且需要穿通整个网络。2)整个测试过程需要两台仪表,一台需要发送控制帧、另一台需要设置相应的环回数据层,而且远端需要运维人员手动运行环回端和监测仪表情况与对端人员做好相应的配合,降低了测试效率;3)不能监测本端和远端的整个网络链路连接情况;4)测试效率比较慢,需要交换两台仪表的功能,进行两次测试才能完成网络的双向测试;5)由于每个方向测试,数据都由远端环回到本地,导致数据收发在网路中传输链路不一致,导致测试结果不科学,也不严谨。
专利申请文件200510089815.2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测试方法及系统,应用在计算机网络系统,该计算机网络系统须至少包括服务端平台、至少一个客户端平台和网络连接装置,其中该服务端平台借由该网络连接装置连接到各个客户端平台,且各个客户端平台上均预先装设有待测的网络设备,对各 个待测的网络设备提供传输可靠性测试程序,该网络设备测试方法至少包括:在该服务端平台上,产生一连串预定数量的测试数据包;在该服务端平台上,将产生的测试数据包以多点广播方式通过该网络连接装置发送到各个客户端平台;在各个客户端平台上,通过各个待测的网络设备拦截该服务端单元通过该网络连接装置传送来的测试数据包;在各个客户端平台上,响应所拦截到的测试数据包,通过各个待测的网络设备及经由该网络连接装置,向该服务端单元回传相同数量的测试数据包;以及在该服务端平台上,统计各个客户端平台所回传测试数据包的数量,并将其数量与先前发送的测试数据包的数量进行对比检查二者是否相符合;若是,则发出测试通过信息;反之若否,则发出测试不通过信息。此网络测试步骤繁多,方法复杂,需要服务器和客户端来操作,测试效率慢,测试结果不够准确,需要多次测试才能得到测试结果。
因此,如何研发一种网络双向测试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便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提供一种网络双向测试的方法,以解决无法实现的方法简单,测试效率高、测试结果科学和严谨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络双向测试的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1)在测试网络的用户端设置主控仪表,在测试网络中设置被控仪表,所述主控仪表与所述被控仪表形成双向测试路径;
步骤2)所述主控仪表与所述被控仪表建立连接,并配置测试参数,同时发送控制帧至所述被控仪表;
步骤3)所述主控仪表开始执行网络测试,所述被控仪表接收并响应所述控制帧并执行测试;所述主控仪表收发上行数据包并统计,所述被控仪表收发下行数据包并统计,并将收发的下行数据包发送至主控仪表;
步骤4)所述主控仪表获取被控仪表发送的上行数据包,并将其与步骤3)中主控仪表发送的上行数据包进行比对,获取上行网络的带宽、背靠背和丢包率;
步骤5)所述主控仪表获取被控仪表发送的下行数据包,并将其与步骤3)中被控仪表发送的下行数据包进行比对,获取下行网络的带宽、背靠背和丢包率;
步骤6)所述主控仪表生成测试报告。
进一步地,其中,当所述主控仪表与所述被控仪表之间具有多个网络设备时,所述步骤还包括:
所述主控仪表远程登录网管,统计初始数据;
所述主控仪表跟踪所述主控仪表与所述被控仪表之间的链路,获取网关拓扑,得到所述主控仪表与所述被控仪表之间全部的网络设备信息。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步骤还包括:根据所述主控仪表收发数据包的数量,判断测试网络的带宽是否和用户开通的带宽匹配:
当所述测试网络的带宽和用户开通的带宽匹配时,生成测试报告,不再进行故障链路定位;
当所述测试网络的带宽和用户开通的带宽不匹配时,所述主控仪表对每一个网络设备的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丢包的网络设备。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网络双向测试的方法还包括步骤:所述主控仪表发送拆除链路控制配置信息至被控仪表,所述被控仪表接收并拆除所述主控仪表发送的拆除链路控制配置信息。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步骤1)的所述主控仪表与所述被控仪表形成双向测试路径,进一步为,所述被控仪表以固定频率向测试网络中发送私有IP广播通信报文,同时,主控仪表开启自动搜索功能,当所述主控仪表搜索到所述被控仪表时建立连接,形成双向测试路径。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步骤3)中,所述主控仪表与所述被控仪表为同时进行测试的。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步骤5)中的所述被控仪表收发下行数据包并统计,将该下行数据包发送至主控仪表,进一步为,所述被控仪表收发下行数据包并统计,将该下行数据通过私有IP协议报文发送至主控仪表。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被控仪表串联在所述测试网络中的任意位置。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测试参数,包括:帧长、测试时长和数据层。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测试报告的内容包括:各帧长对应的带宽,不同 速率的丢包率和背靠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网络双向测试的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测试网络的用户端设置主控仪表,在测试网络中设置被控仪表,所述主控仪表与所述被控仪表形成双向测试路径;测试过程设置两台仪表,一台作为主控端发送数据包,另一台作为被控制端,控制端带动被控制端进行测试,测试完成直接在控制端得到测试结果,测试效率高,一次测试可以得到上行网络和下行网络的测试数据;
2)本发明中带宽、时延、丢包率以及吞吐率可以一起进行测试,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效率比RFC2544测试标准提升4倍,且测试结果测试结果科学、严谨;
3)本发明的网络双向测试的方法,还可以通过统计网络中间设备的收发测试报文数量,进行对比,可以定位故障点,不需要再进行逐点排查,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4)本发明中的被控仪表位置不受限制,可以放在网络终端,也可以串连在网络中;
5)本发明中的网络双向测试的方法,测试网络带宽、时延、背靠背和丢包率时,支持离线测试和在线业务测试,不影响其它用户业务。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网络测试拓扑图;
图2是实施例1的网络双向测试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实施例3的网络双向测试应用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 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实施例1
以太网最初为局域网而设计,由于局域网本身已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因此在设计以太网之初并未建立管理维护的机制。而相对于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在链路长度和网络规模上都迅速扩大,于是有效管理维护机制的缺乏,已成为以太网技术在城域网和广域网应用的严重障碍。
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1的网络双向测试的方法的测试拓扑图,结合图2,包括步骤:
步骤1)在测试网络的用户端设置主控仪表,在测试网络中设置被控仪表,所述主控仪表与所述被控仪表形成双向测试路径。
具体地,所述步骤1)的所述主控仪表与所述被控仪表形成双向测试路径,进一步为,所述被控仪表以固定频率向测试网络中发送私有IP通信报文,同时,主控仪表开启自动搜索功能,当所述主控仪表搜索到所述被控仪表时建立连接,形成双向测试路径。
在所述被控仪表在没有连接到主控仪表时,一直处于监听状态,并且发送私有IP广播通信报文,该报文的具体内容包括被控仪表的MAC,IP地址,以及公司标示。
步骤2)所述主控仪表与所述被控仪表建立连接,并配置测试参数,同时发送控制帧至所述被控仪表。
优选地,这里的控制帧中只是在数据包净荷部分包括带有公司标示,测试报文的优先级,以及需要被控仪表执行对某个特定的MAC地址,IP报文等;优选地,所述测试参数,包括:帧长和测试时长。
步骤3)所述主控仪表开始执行网络测试,所述被控仪表接收并响应所述控制帧并执行测试;所述主控仪表收发上行数据包并统计,所述被控仪表收发下行数据包并统计,并将收发的下行数据包发送至主控仪表;
优选地,所述主控仪表与所述被控仪表为同时进行测试的。
步骤4)所述主控仪表获取被控仪表发送的上行数据包,并将其与步骤3)中主控仪表发送的上行数据包进行比对,获取上行网络的带宽、背靠背和丢包率;
所述带宽,又叫频宽,是指在固定的时间可传输的资料数量,亦即在传输管道中可以传递数据的能力。在数字设备中,频宽通常以bps表示,即每秒可传输之位数。
所述背靠背,指的是以所能够产生的最大的速率,发送一定长度的数据包,并不断改变一次发送的数据包数目,直到被测设备能够完全转发所有发送的数据包,这个包数就是此设备的背靠背值;其作用是反映被测设备处理突发数据的能力(数据缓存能力)。
所述丢包率,指的是在一定的负载下,由于缺乏资源而未能被转发的包占应该转发的包数的百分比,其作用是反映被测设备承受特定负载的能力。
步骤5)所述主控仪表获取被控仪表发送的下行数据包,并将其与步骤3)中被控仪表发送的下行数据包进行比对,获取下行网络的带宽、背靠背和丢包率;
具体地,所述被控仪表收发下行数据包并统计,将该下行数据包发送至主控仪表,进一步为,所述被控仪表收发下行数据包并统计,将该下行数据通过私有IP协议报文发送至主控仪表。
步骤6)所述主控仪表生成测试报告。
具体地,所述测试报告的内容包括:各帧长对应的带宽,不同速率的丢包率和背靠背。
另外,在测试完成后,所述网络双向测试的方法还包括步骤:所述主控仪表发送拆除链路控制配置信息至被控仪表,所述被控仪表接收并拆除所述主控仪表发送的拆除链路控制配置信息。
例如:100M网络端口速率,帧长64时,每秒发送帧数为148810,主控仪表设置测试时间为10s.那么一共将发送1488100个测试包。如果测试完10S后,A表的收发数据包相等,那么可以确认上行网络带宽为100M,若B表的收发数据包也相等,那可可以确认下行网络带宽为100M,如果A表中发送的测试数据包大于接收测试数据包,那证明上行网络有丢包,根据A表收 发包个数进行对比,获取到此时速率的上行网络的丢包率。若B表中发送的测试数据包大于接收测试数据包,那证明下行网络有丢包,根据B表收发包个数进行对比,获取到此时速率的下行网络的丢包率。
在丢包的情况下根据RFC2544测试方法,进行降速,直至到测试收发数据包相等,不丢包时,计算出网络真实带宽。当然当速率降低到一个初始最小值时,还存在丢包,那么直接给出测试不通过的结果。
实施例2
本发明还公开了另外一种网络双向测试的方法,当主控仪表与被控仪表之间连接有多个网络设备时,除可以检测出各帧长对应的带宽,不同速率的丢包率和背靠背外,还可以测试出时延和故障所在点,具体包括:
S101在测试网络的用户端设置主控仪表,在测试网络中设置被控仪表,所述主控仪表与所述被控仪表形成双向测试路径。
具体地,S101的所述主控仪表与所述被控仪表形成双向测试路径,进一步为,所述被控仪表以固定频率向测试网络中发送私有IP通信报文,同时,主控仪表开启自动搜索功能,当所述主控仪表搜索到所述被控仪表时建立连接,形成双向测试路径。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的被控仪表,以串联在所述测试网络中的任意位置。在所述被控仪表在没有连接到主控仪表时,一直处于监听状态,并且发送私有IP广播通信报文,该报文的具体内容包括被控仪表的MAC,IP地址,以及公司标示。
S102所述主控仪表与所述被控仪表建立连接,并配置测试参数,同时发送控制帧至所述被控仪表;
优选地,这里的控制帧中只是在数据包净荷部分包括带有公司标示,测试报文的优先级,以及需要被控仪表执行对某个特定的MAC地址,IP报文等;优选地,所述测试参数,包括:帧长和测试时长。
S103所述主控仪表开始执行网络测试,所述被控仪表接收并响应所述控制帧并执行测试;所述主控仪表收发上行数据包并统计,所述被控仪表收发下行数据包并统计,并将收发的下行数据包发送至主控仪表;
优选地,所述主控仪表与所述被控仪表为同时进行测试的。
S104所述主控仪表获取被控仪表发送的上行数据包,并将其与S103中主控仪表发送的上行数据包进行比对,获取上行网络的带宽、背靠背和丢包率;
S105所述主控仪表获取被控仪表发送的下行数据包,并将其与S103中被控仪表发送的下行数据包进行比对,获取下行网络的带宽、背靠背和丢包率;
具体地,所述被控仪表收发下行数据包并统计,将该下行数据包发送至主控仪表,进一步为,所述被控仪表收发下行数据包并统计,将该下行数据通过私有IP协议报文发送至主控仪表。
S106所述主控仪表生成测试报告。
具体地,此时所述测试报告的内容包括:各帧长对应的带宽,不同速率的丢包率和背靠背。
另外,可以在测试仪表上设置切换装置,该切换装置用于当所述主控仪表与所述被控仪表之间具有多个网络设备时,切换至环回测试状态,此时,所述步骤还包括:
S107:所述主控仪表远程登录网管,统计初始数据,所述主控仪表跟踪所述主控仪表与所述被控仪表之间的链路,获取网关拓扑,得到所述主控仪表与所述被控仪表之间全部的网络设备信息。
此步骤的初始数据包括两部分:1.统计仪表收发控制帧报文个数;2统计仪表测试报文收发个数,这部分在测试执行之前,一般为0,其它不属于仪表发送的报文,不做统计。
这里具体的是所述主控仪表开放远程登录网管设备功能,通过路由表和MAC地址表查询网络中对应端口的收发数据报文个数,当没有网管权限时,选择跳过此网络,转入下一网络。
这里获取全部的网络设备信息,用于判断出网络设备的故障点的所在位置。
运维人员在用户端和局端,分别挂一台仪表。配置好对应的IP地址后,用户端主控仪表向局端被控仪表发送路由跟踪操作,找到主控仪表和被控仪表之间经过的网关设备IP地址,生成网络拓扑图,被控仪表可以位于测试网络中的任意位置,这是与现有技术的区别技术特征之一,本发明中的被控仪 表可以串联在Internet网络中的任意位置,现有技术中的被控仪表只能用于用户端。
S108:根据所述主控仪表收发数据包的数量,判断所述测试网络的带宽是否和用户开通的带宽匹配:
当所述测试网络的带宽和用户开通的带宽匹配时,生成测试报告,不再进行故障链路定位;
当所述测试网络的带宽和用户开通的带宽不匹配时,所述主控仪表对每一个网络设备的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丢包的网络设备。
S109:所述主控仪表再次生成测试报告。
具体地,所述测试报告的可以包括:各帧长对应的带宽,不同速率的丢包率,背靠背、时延和丢包设备点位置。
S110:最后,当测试完成后,所述网络双向测试的方法还包括步骤:所述主控仪表发送拆除链路控制配置信息至被控仪表,所述被控仪表接收并拆除所述主控仪表发送的拆除链路控制配置信息。
例如:100M网络端口速率,帧长64时,每秒发送帧数为148810,主控仪表设置测试时间为10s。那么一共将发送1488100个测试包。如果测试完10S后,A表的收发数据包相等,那么可以确认上行网络带宽为100M,若B表的收发数据包也相等,那可可以确认下行网络带宽为100M,如果A表中发送的测试数据包大于接收测试数据包,那证明上行网络有丢包,根据A表收发包个数进行对比,获取到此时速率的上行网络的丢包率。若B表中发送的测试数据包大于接收测试数据包,那证明下行网络有丢包,根据B表收发包个数进行对比,获取到此时速率的下行网络的丢包率。
在丢包的情况下根据RFC2544测试方法,进行降速,直至到测试收发数据包相等,不丢包时,计算出网络真实带宽。当然当速率降低到一个初始最小值时,还存在丢包,那么直接给出测试不通过的结果。
主控表根据发送的数据包和接收到数据包都设置了时间戳,主控表根据时间差,分别计算出时延。
所述时延,指的是发送一定数量的数据包,记录中间数据包发出的时间T1,以及经由测试设备转发后到达接收端口的时间T2,然后按照下面的公式计算:对于存储/位转发设备:Latency=T2-T1,其中,T2:输出帧的第一位到 达输出端口的时间;T1:输入帧的最后一位到达输入端口的时间;其作用是反映被测设备处理数据包的速度。
对于故障点位置的判断方法:A和D为仪表,A为主控仪表,D做被控仪表,当然,在判断故障点时,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只对上行网络判断,即可得出故障点的所在位置。
例如:
对于上行网络:A<--------→B<-----------→C<---------→D
A发送1000个数据包,B设备收到1000个数据包,C设备收到900个,D表收到900并将该数据返回发送至A表。
返回时C表收到900,B表收到900,A表收到800。
根据以上现象可以判断出上行网络的故障点位置为B设备。
本发明中的带宽计算公式如下:
(L+8+12)字节/帧×8bit/字节×N帧/s=100Mbit/s
L为以太网帧长;N为设备每秒钟发出的数据帧数。
测试带宽时,为了定位网络带宽,需要发送不同速率去测试,最终得到一个不丢包时的速率的最大值,即为网络带宽。发送不同速率时,通过计算发送和接收数据包的数量比较,得到该对应速率的丢包率。本步骤中的每个帧长是指根据主控设备测试要求,可以发送不同帧长,进行测试网络带宽。
实施例3
结合图3,本实施例为一应用实施例,举例说明测试网络环境:
运营商开通一条1G的专线业务分别给用户A,用户B,用户1,用户2,用户3,用户4,分别开通带宽为200M,400M,400M,400M,400M,现在用户A,和用户B带宽不够200M。此时运维人员需要测试定位上行网络带宽和下行网络带宽以及引起网络带宽不够的故障点位置。假如用户A和用户B的上行带宽为200M,下行带宽只有160M。故障设备点位置为“中间设备2”。
现有技术中,运维人员测试方法如下:
用户A和用户B各放一台仪表,A表根据RFC2544标准测试,B表执行环回,测试用户A和用户B之间的下行带宽。
现有技术中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测试:
步骤1:根据RFC2544测试方法得出用户A和用户B之间的上行带宽为200M。
步骤2:再次根据RFC2544测试方法得出用户A和用户B之间的下行带宽为160M。此时得出结论确实满足不了给用户分配的下行带宽。
步骤3:为了检查链路中那台设备故障引起下行带宽不够问题,运维人员需要协调好用户1,用户2,用户3,用户4暂停网络使用。
步骤4:运维人员采取逐段排除法,分别将仪表B,直接连接在“中间设备3”,“中间设备2”,“中间设备1”下,再分别进行三次测试网络带宽,最终找到网络故障位置点“中间设备2”。
这种测试需要重复测试4次,才能找到网络设备故障点位置。并且在排除故障测试中,需要中断其它用户的网络使用。
而本发明中提供的网络双向测试的方法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1:用户A和用户B各放一台仪表,A表为主控仪表,B表为被控仪表,A表与B表形成双向测试路径;
步骤2:根据实施例1中提供的网络双向测试的方法,测试得到用户A和用户B间的上行带宽为200M,下行带宽为160M。
步骤3:根据实施例2的提供的双向测试的方法,判断网络的故障位置点;主控仪表A,自动登录查询统计中间设备1,中间设备2,中间设备3,中间设备4收发测试数据包的个数,比较得出在中间设备2位置点出现了严重丢包现象。因此可以确认故障点位置为“中间设备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网络双向测试的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测试网络的用户端设置主控仪表,在测试网络中设置被控仪表,所述主控仪表与所述被控仪表形成双向测试路径;测试过程设置两台仪表,一台作为主控端发送数据包,另一台作为被控制端,控制端带动被控制端进行测试,测试完成直接在控制端得到测试结果,测试效率高,一次测试可以得到上行网络和下行网络的测试数据;
2)本发明中带宽、时延、丢包率以及吞吐率可以一起进行测试,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效率比RFC2544测试标准提升4倍,且测试结果测试结果科学、严谨;
3)本发明的网络双向测试的方法,还可以通过统计网络中间设备的收发测试报文数量,进行对比,可以定位故障点,不需要再进行逐点排查,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4)本发明中的被控仪表的位置不受限制,可以放在网络终端,也可以串连在网络中;
5)本发明中的网络双向测试的方法,测试网络带宽、时延、背靠背和丢包率时,支持离线测试和在线业务测试,不影响其它用户业务。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申请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网络双向测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步骤1)在测试网络的用户端设置主控仪表,在测试网络中设置被控仪表,所述主控仪表与所述被控仪表形成双向测试路径;
步骤2)所述主控仪表与所述被控仪表建立连接,并配置测试参数,同时发送控制帧至所述被控仪表;
步骤3)所述主控仪表开始执行网络测试,所述被控仪表接收并响应所述控制帧并执行测试;所述主控仪表收发上行数据包并统计,所述被控仪表收发下行数据包并统计,并将收发的下行数据包发送至主控仪表;
步骤4)所述主控仪表获取被控仪表发送的上行数据包,并将其与步骤3)中主控仪表发送的上行数据包进行比对,获取上行网络的带宽、背靠背和丢包率;
步骤5)所述主控仪表获取被控仪表发送的下行数据包,并将其与步骤3)中被控仪表发送的下行数据包进行比对,获取下行网络的带宽、背靠背和丢包率;
步骤6)所述主控仪表生成测试报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双向测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主控仪表与所述被控仪表之间具有多个网络设备时,所述步骤还包括:
所述主控仪表远程登录网管,统计初始数据;
所述主控仪表跟踪所述主控仪表与所述被控仪表之间的链路,获取网关拓扑,得到所述主控仪表与所述被控仪表之间全部的网络设备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络双向测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还包括:根据所述主控仪表收发数据包的数量,判断测试网络的带宽是否和用户开通的带宽匹配:
当所述测试网络的带宽和用户开通的带宽匹配时,生成测试报告,不再进行故障链路定位;
当所述测试网络的带宽和用户开通的带宽不匹配时,所述主控仪表对每一个网络设备的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丢包的网络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网络双向测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双向测试的方法还包括步骤:所述主控仪表发送拆除链路控制配置信息至被控仪表,所述被控仪表接收并拆除所述主控仪表发送的拆除链路控制配置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双向测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所述主控仪表与所述被控仪表形成双向测试路径,进一步为,所述被控仪表以固定频率向测试网络中发送私有IP广播通信报文,同时,主控仪表开启自动搜索功能,当所述主控仪表搜索到所述被控仪表时建立连接,形成双向测试路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双向测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述主控仪表与所述被控仪表为同时进行测试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双向测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的所述被控仪表收发下行数据包并统计,将该下行数据包发送至主控仪表,进一步为,所述被控仪表收发下行数据包并统计,将该下行数据通过私有IP协议报文发送至主控仪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络双向测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控仪表串联在所述测试网络中的任意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双向测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参数,包括:帧长、测试时长和数据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双向测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报告的内容包括:各帧长对应的带宽,不同速率的丢包率和背靠背。
CN201510035389.8A 2015-01-23 2015-01-23 一种网络双向测试的方法 Pending CN1047349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35389.8A CN104734909A (zh) 2015-01-23 2015-01-23 一种网络双向测试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35389.8A CN104734909A (zh) 2015-01-23 2015-01-23 一种网络双向测试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34909A true CN104734909A (zh) 2015-06-24

Family

ID=53458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35389.8A Pending CN104734909A (zh) 2015-01-23 2015-01-23 一种网络双向测试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34909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17999A (zh) * 2016-01-27 2017-08-0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ptn网络状态的故障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08234246A (zh) * 2018-01-22 2018-06-29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向测试服务器网络性能的方法及系统
CN108512724A (zh) * 2018-03-22 2018-09-07 北京奥普维尔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rfc6349的双向测试方法及双向测试系统
CN108880914A (zh) * 2018-08-15 2018-11-23 无锡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网络带宽测试的互连网络故障检测与定位方法
CN110072101A (zh) * 2018-01-24 2019-07-30 北京视联动力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状况的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12260896A (zh) * 2020-10-16 2021-01-22 山东云海国创云计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传输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911632A (zh) * 2021-02-04 2021-06-04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点对多点网络测量方法、装置、通信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4338474A (zh) * 2021-12-27 2022-04-12 南京创通微新通信有限公司 空口链路免仪表测试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96648A1 (en) * 2003-07-10 2005-01-1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Cost effective traffic generators for a complex IP network
CN1972219A (zh) * 2005-11-23 2007-05-30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性能测试方法、系统及网络设备
CN101022374A (zh) * 2007-03-06 2007-08-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数据网络质量进行在线测试的方法和系统
CN101667890A (zh) * 2009-09-24 2010-03-10 深圳市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带宽的检测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96648A1 (en) * 2003-07-10 2005-01-1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Cost effective traffic generators for a complex IP network
CN1972219A (zh) * 2005-11-23 2007-05-30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性能测试方法、系统及网络设备
CN101022374A (zh) * 2007-03-06 2007-08-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数据网络质量进行在线测试的方法和系统
CN101667890A (zh) * 2009-09-24 2010-03-10 深圳市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带宽的检测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17999A (zh) * 2016-01-27 2017-08-0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ptn网络状态的故障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07017999B (zh) * 2016-01-27 2020-06-0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ptn网络状态的故障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08234246A (zh) * 2018-01-22 2018-06-29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向测试服务器网络性能的方法及系统
CN108234246B (zh) * 2018-01-22 2021-04-27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向测试服务器网络性能的方法及系统
CN110072101A (zh) * 2018-01-24 2019-07-30 北京视联动力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状况的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08512724A (zh) * 2018-03-22 2018-09-07 北京奥普维尔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rfc6349的双向测试方法及双向测试系统
CN108880914A (zh) * 2018-08-15 2018-11-23 无锡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网络带宽测试的互连网络故障检测与定位方法
CN108880914B (zh) * 2018-08-15 2021-08-10 无锡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网络带宽测试的互连网络故障检测与定位方法
CN112260896A (zh) * 2020-10-16 2021-01-22 山东云海国创云计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传输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911632A (zh) * 2021-02-04 2021-06-04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点对多点网络测量方法、装置、通信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4338474A (zh) * 2021-12-27 2022-04-12 南京创通微新通信有限公司 空口链路免仪表测试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34909A (zh) 一种网络双向测试的方法
TWI528755B (zh) 軟體定義網路中用於延遲量測之網路控制器、延遲量測系統及延遲量測方法
US7768928B2 (en) Connectivity fault management (CFM) in networks with link aggregation group connections
CN101483558B (zh) 网络设备接入分组交换网络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US20050099955A1 (en) Ethernet OAM fault isolation
CN101640645B (zh) 报文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4683187B (zh) 一种实现路由器二层vpn业务物理接口端到端测量的方法
FI122373B (fi) Menetelmä, järjestelmä ja verkko-olio yhteysvian havaitsemiseksi
GB2400770A (en) Testing network communications
WO2006098024A1 (ja) Ip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マルチキャストツリー監視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05391592B (zh) 一种分组传送网业务侦测与测量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195822B (zh) 一种故障检测的方法和服务提供商边缘设备
CN101282247A (zh) 支持互联网高带宽实时视频应用的网络应用性能测量方法
WO2013189381A2 (zh) 无源光网络链路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1425941B (zh) 一种环网链路收敛时间或恢复时间测试系统
EP1943787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loop-back and continue in packet-based network
CN104601407B (zh) 一种网络智能测试方法
CN110784378B (zh) 使用twamp实现精准流量均衡的方法及装置
CN107347014B (zh) 一种网络故障检测方法和系统
KR20000058645A (ko) 엠피엘에스 기술의 효과적인 적용을 위한 오에이엠 시스템
CN107517137A (zh) 一种业务质量测量方法及装置
US2010001753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he exchange of data
Duggan et al. Application of fault management to information-centric networking
CN105490867A (zh) 一种双向转发检测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Burgess Rfc 2544 testing of ethernet services in telecom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62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