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34908A - 支持经由无线接入网络来接入目的网络 - Google Patents

支持经由无线接入网络来接入目的网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34908A
CN104734908A CN201410842552.7A CN201410842552A CN104734908A CN 104734908 A CN104734908 A CN 104734908A CN 201410842552 A CN201410842552 A CN 201410842552A CN 104734908 A CN104734908 A CN 1047349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ponse
radio access
access network
predetermined
inter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4255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34908B (zh
Inventor
H·哈维里南
F·拉潘
M·西伊卡尼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Technologies Oy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Oyj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3458362&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4734908(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Oyj filed Critical Nokia Oyj
Priority to CN20141084255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34908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0680053627.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13958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349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4908A/zh
Priority to HK15112290.5A priority patent/HK1211759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349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49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支持经由无线接入网络来接入目的网络。为了支持移动设备100通过无线接入网络320、330、340接入到目的网络350,移动设备100生成预定请求,该预定请求被寻址到目的网络350中的连通性测试服务器200。将该预定请求传输到无线接入网络320、330、340。当预定请求到达连通性测试服务器200的时候,连通性测试服务器生成预定响应并通过无线接入网络320、330将其传输到移动设备100。移动设备100确定是否从无线接入网络320、330、340接收到针对该预定请求的响应,以及所接收的响应是否对应于预定响应。

Description

支持经由无线接入网络来接入目的网络
本发明是申请日为2006年3月2日的、申请号为200680053627.7、名称为“支持经由无线接入网络来接入目的网络”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持移动设备经由无线接入网络来接入目的网络的方法。本发明同样涉及相应的移动设备、相应的连通性测试服务器、相应的系统、相应的软件代码以及相应的软件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移动设备可以接入类似于无线局域接入网(WLAN)的无线接入网以使用无线接入网所提供的服务。一些无线接入网可以提供无限制的接入。其他无线接入网络可能在能够接入之前请求对移动设备进行认证,例如从而能够针对所提供的服务来收费。还有一些其他的无线接入网可以仅向选定群组的移动设备提供接入。其中,可以由无线接入网提供的一种服务是连接到因特网或一些其他网络。
一些移动设备包括“搜索WLAN”功能,该功能允许用户连接到任何可用的WLAN,而不必具有预先配置的简档(profile)。例如,在移动终端诺基亚9500和9300i中,该功能被称为Easy WLAN。如果没有预先配置的网络可用,有些设备也可能隐式地实现该功能并自动地加入到先前未知的网络中。
然后,当用户选择“搜索WLAN”功能时或当自动使用该功能并且移动设备发现迄今为止移动设备未知的WLAN时,该移动设备可能仍然缺少重要信息。
例如,移动设备不知道新连接所提供的连通性。用户可能期望使用WLAN来连接到全球因特网,但WLAN可能例如仅提供有限的因特网接入或仅提供对企业内部网的接入。
此外,在很多公共WLAN中,用户必须执行浏览器认证以接入该网络。这在有些时候被称为通用接入方法(UAM)。用户可以输入某个统一资源定位符(URL),并且浏览器向WLAN发送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请求。WLAN的接入控制器截取或拦截HTTP会话并将登录页面呈现给用户。用户通过在该登录页面的字段中填写来登录。
当使用此类浏览器认证时,移动设备并不知道用户何时已经成功完成了该浏览器认证。结果,移动设备的中间件不能在正确时刻向请求接入的应用、移动因特网协议(IP)客户端或虚拟专用网络(VPN)客户端指示新连接的可用性。如果在认证阶段完成之前该新连接被指示为可用,那么应用、移动IP客户端或VPN客户端的连通性将受到不必要的干涉,这可能导致连接失败。
此外,在加入新WLAN之后,移动设备尚不知道是否需要浏览器认证。这使得很难决定是否保存连接以待将来使用。如果认证信息缺失,则可能不希望保存该连接以待将来使用。
此外,当用户正在使用浏览器的时候,移动设备不知道用户仅是正在进行一般浏览还是正在向WLAN执行浏览器认证。因此,移动设备不能例如通过将浏览器认证“记录”为脚本并在下次连接的时候对其进行回放来帮助用户进行浏览器认证。
支持若干种网络接入技术的移动设备还可以使用不同的连接方法来连接到目的或目标网络,例如公共因特网、私有网络(譬如企业内部网)或运营商服务网络。移动设备例如可以通过WCDMA网络或通过某些WLAN到达因特网。当建立通往特定目的网络的连接时,移动设备可以自动地选择最佳的可用连接方法。一旦已经建立了通往目的网络的连接,移动设备就可以进一步自动地在连接方法之间漫游,以确保总是使用最佳的可用连接方法。这种漫游可以在应用层上或在网络层上执行。对于应用层漫游,移动设备不需要来自网络的支持。相比之下,网络层漫游需要某些网络支持。
通常,只有在连接到相同目的网络(例如因特网)的连接之间进行自动漫游才是有意义的。当通过“搜索WLAN”功能发现对于移动设备未知的WLAN时,移动设备并不知道新连接所提供的连通性。因此,该连接不能轻易地被用于漫游。还给漫游决定带来了困难,因为移动设备不知道在加入新WLAN的时候是否需要浏览器认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移动设备尝试通过无线接入网络接入到目的网络的时候向该移动设备提供有关当前连通性水平的信息。
提出了一种支持移动设备通过无线接入网络来接入到目的网络的第一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移动设备处,生成至少一个预定请求,该预定请求被寻址到目的网络中的连通性测试服务器;以及将该至少一个预定请求传输到无线接入网络。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移动设备处,确定是否从该无线接入网络接收到针对该至少一个预定请求的响应,以及所接收到的响应是否对应于预定响应,其中已知该预定响应在该至少一个预定请求到达该连通性测试服务器的情况下由连通性测试服务器提供。
此外,提出了一种支持移动设备通过无线接入网络来接入到目的网络的第二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目的网络中的连通性测试服务器处,通过无线接入网络从移动设备接收至少一个预定请求。该至少一个预定请求被特别定义为支持移动设备测试是否已经建立了通往目的网络的连接。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连通性测试服务器处,生成针对该至少一个接收的预定请求的预定响应,以及通过无线接入网络将该预定响应传输到所述移动设备。
此外,提出了一种移动设备,其支持通过无线接入网络接入到目的网络。该移动设备包括:处理装置,适用于生成至少一个预定请求,该预定请求被寻址到目的网络中的连通性测试服务器;以及提供该至少一个预定请求以传输到所述无线接入网络。该移动设备进一步包括:处理装置,适用于确定是否从该无线接入网络接收到针对所传输的至少一个预定请求的响应,以及所接收到的响应是否对应于预定响应,其中已知该预定响应在该至少一个预定请求到达该连通性测试服务器的情况下由连通性测试服务器提供。
所述处理装置可以实现为硬件和/或软件。这可以包括例如相应的软件代码和执行该软件代码的处理器。可替换地,其例如可以通过集成在芯片中的电路来实现。
此外,提出一种连通性测试服务器,其支持移动设备通过无线接入网络接入到目的网络。该连通性测试服务器包括:处理装置,适用于通过无线接入网络从移动设备接收至少一个预定请求。该至少一个预定请求被特别定义为支持移动设备测试是否已经建立了通往目的网络的连接。该连通性测试服务器进一步包括:处理装置,用于生成针对该至少一个接收的预定请求的预定响应,以及提供该预定响应以通过无线接入网络传输到所述移动设备。
所述处理装置也可以实现为硬件和/或软件。这可以包括例如相应的软件代码和执行该软件代码的处理器。可替换地,其例如可以通过集成在芯片中的电路来实现。
此外,提出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所提出的移动设备和所提出的连通性测试服务器。
此外,提供一种支持移动设备通过无线接入网络来接入到目的网络的第一软件代码。当在该移动设备的处理器中执行的时候,该软件代码生成至少一个预定请求,该预定请求被寻址到目的网络中的连通性测试服务器;以及提供该至少一个预定请求以传输到所述无线接入网络。进一步,该软件代码确定是否从该无线接入网络接收到针对该至少一个预定请求的响应,以及所接收到的响应是否对应于预定响应,其中已知该预定响应在该至少一个预定请求到达该连通性测试服务器的情况下由连通性测试服务器提供。
此外,提出了一种支持移动设备通过无线接入网络来接入到目的网络的第二软件代码。当在连通性测试服务器的处理器中执行的时候,该软件代码通过无线接入网络从移动设备接收至少一个预定请求。该至少一个预定请求被特别定义为支持移动设备测试是否已经建立了通往目的网络的连接。进一步地,该软件代码生成针对该至少一个接收的预定请求的预定响应,以及提供该预定响应以通过无线接入网络传输到所述移动设备。
最后,提出一种软件程序产品,其中提出的第一或第二软件代码存储在可读介质中。该软件程序产品可以例如是分离的存储器设备;分别在移动设备或连通性测试服务器中实现的存储器,其可以由用于执行所存储的软件代码的处理器来访问;或者分别实现在移动设备或连通性测试服务器中的更复杂的模块,等等。
本发明的思路在于:期望通过无线接入网络来接入目的网络的移动设备可以首先“ping”目的网络中的测试服务,而该测试服务可以通过已知的响应进行响应。特别地但非排他地,目的网络可以是因特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其向移动设备快速提供有关于是否存在通过无线接入网络通往目的网络的连接或者无线接入网络是否临时或永久阻断对目的网络的接入的信息。
例如如果用户已经利用移动设备所提供的“搜索无线接入网络”功能来选择了无线接入网络,而该无线接入网络迄今为止对于移动设备仍然是未知的情况下,获取此信息对于移动设备而言是特别有益的。
接收到针对该至少一个预定请求的预定响应可以被视为指示了通往目的网络的连接。
如果移动设备的应用或移动IP客户端或VPN客户端已经请求了对目的网络的接入,则接下来可以将有关通往目的网络的连接的信息通知给该应用或客户端。因此,可以将有关连接的信息尽可能快地通知给应用或客户端,但同时也不能太早进行通知。后者确保可以避免应用或客户端遭受连接失败。
还可以保存通过无线接入网络而通往目的网络的连接以用于进一步使用。优选地,首先询问用户是否要保存此连接。如果目的网络是因特网,则例如可以通过创建因特网接入点(IAP)来保存该连接。
该连接还可用于漫游目的。通过一些其他连接接入目的网络的移动设备的应用或移动IP客户端或VPN客户端可以响应于接收到针对至少一个预定请求的预定响应而自动地漫游到新连接以接入目的网络,其中接收到预定响应表示新连接是通往目的网络的连接。
在接收到预定响应之外的响应时,这表示尚未建立通往目的网络的连接。其可以表示需要移动设备的用户与无线接入网络之间的用户交互动作作为在前的步骤。因此,可以发起用户交互。发起用户交互例如可以简单地包括向用户呈现所接收的响应。可能要求的用户交互例如可以是对用户的认证。在此情况中,可以向用户呈现所接收的登录页面。可替换地,无线接入网络例如可以要求用户在连接被许可之前简单地接受合法的拒绝(disclaimer)。
当至少一个预定请求包括至少两个预定请求,并且针对至少两个预定请求中第一个请求的非预定响应指示了可能要求的移动设备的用户与无线接入网络之间的用户交互时,可以例如定期地重新传输至少两个预定请求中的第二个请求。然后,可以将检测到针对至少两个预定请求中的第二个请求的预定响应视为成功完成用户交互的指示。
在此用户交互期间,可以在脚本中记录用户动作。然后,当无线接入网络在稍后时间点处再次用于接入该目的网络的时候,该脚本可用于自动交互。优选地,首先询问用户是否要记录用户交互的输入。在认证过程期间的可记录的用户动作的例子例如包括关于所接收的登录页面的信息以用于将来对登录页面进行识别、用户在页面各个表格字段中输入的数据、用户对无线按钮或下拉列表输入的选择以及用户按下了哪个提交按钮。该脚本可以包含若干步骤以便支持登录过程,在该登录过程中本地接入控制器按顺序呈现若干登录相关的页面或表格。
需要理解的是,是否需要用户交互的指示以及脚本(如果可用的话)可以随连接一起进行保存。
没有接收到预定响应的原因在于,例如无线接入网络是仅允许接入到选定移动设备组的私有网络,或者无线接入网络是要求认证的公共网络,而移动设备的用户不具有该认证所要求的认证信息。在这两种情况中,无线接入网络丢弃或拦截该预定请求,因此不生成或提供预定响应。
当设定的定时器到时或者当用户中断等待的时候,可以确定没有接收到预定响应。
该至少一个预定请求例如可以是预定HTTP请求和/或预定用户数据报协议(UDP)请求和/或预定传输控制协议(TCP)请求。STUN协议请求和响应是预定请求和响应的另一实例。在2003年3月的IETF Request for Comments 3489:“STUN-Simple Traversal of UserDatagram Protocol(UDP)Through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s(NATs)”中说明了STUN协议。需要理解的是,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请求。
现在将特别地针对HTTP和UDP或TCP消息来给出一些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
所提出的连通性测试服务器可以放置在目的网络中,例如公共因特网中。当服务器通过服务提供商所定义的一个或多个TCP或UDP端口号接收到请求的时候,其可以按照服务提供商所定义的那样返回合适的应答。
在连通性测试服务器中实现的简单HTTP服务器例如可以返回移动设备熟悉的测试页面。交换预定HTTP消息的目的是让移动设备检测是否存在到因特网的HTTP接入,或者是否存在阻断或拦截HTTP会话的中间元件。在第一情况中,可以成功地获得熟悉的页面。在第二情况中,无线接入网络的接入控制器可以不返回响应或返回除了熟悉的页面响应之外的一些其他响应以用于浏览器认证。
由于HTTP测试允许移动设备明确地知道用户何时在执行浏览器认证,所以有可能记录如上所述的要求对连接进行浏览器认证这样的事实。该事实之后可用于漫游决定。例如,如果浏览器认证丢失,则不能执行背景技术中的自动漫游,或者,根据移动设备的设定,可以自动地开启浏览器,从而让用户输入期望的证书(credential)。此外,移动设备可以将浏览器认证本身记录为“脚本”,从而在随后的连接中,可以自动地执行认证。“脚本”应当被理解为任何自动操作,其帮助用户更容易地执行登录,或将登录完全自动化。例如,浏览器可以记录用户在HTML格式的字段中输入的信息以及用户点击的提交按钮。
此外,至少一个其他基于非HTTP的服务可以使用预定响应来响应移动设备的预定请求。为了获得对连通性等级更可靠的理解,连通性测试服务器可以例如提供若干个UDP或TCP端口,用于使用标准或专有协议的请求/响应。
不同的无线接入网络可以采用不同的防火墙。一些网络可能仅认可HTTP业务,并且封锁所有UDP端口和所有其他TCP端口。其他网络可能仅封锁特定协议,但允许某些协议。因此,通过HTTP端口来测试只可能给出新连接的属性的误导描述。
通过定义其他TCP或UDP协议号,可以测试无线接入网络是否认可到因特网的非HTTP业务,或者本地网络是否采用了封锁TCP或UDP端口的端口特定的防火墙。例如,该测试可能使用IPsec因特网密钥交换和NAT穿透UDP端口500和4500,从而测试本地网络是否认可通往因特网中的网关的VPN连接。第二测试服务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快速地测试是否存在通往因特网的通用连接(而不仅仅是HTTP接入),并检测是否已经完成了浏览器认证。
例如,当要求进行浏览器认证的时候,移动设备仍然不会知道何时已经完成浏览器认证以及何时建立了通往因特网的连接。因此,第二预定请求,例如预定UDP请求,可以被重复地传输。无线接入网络将UDP请求丢弃,但这只持续到完成浏览器认证为止。当完成浏览器认证时,无线接入网络通常将移动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和/或移动设备的因特网地址(IP)添加到包过滤防火器中的接入控制列表(ACL)中,从而包过滤防火墙将开始转发去往/来自全球因特网的移动终端的业务。当发起浏览器认证之后获取到预定UDP响应的时候,移动终端因此将知道已经完成了浏览器认证。
还可以在移动设备中定义可扩展的连通性测试框架,从而稍后例如可以以新插件模块的形式来添加新的测试。此插件模块例如可以以软件更新的形式来提供。
无线接入网络可以使用适用于提供通往因特网的连接或采用浏览器认证的任何组网技术。其例如可以是WLAN、IP通道(passthrough)或蓝牙rM个人局域网(PAN)。
附图说明
根据结合附图考虑的随后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特征将变得清楚明了。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系统中单元的示意框图;
图3a至图3n是示出了图1系统中第一操作的在显示器上呈现的序列;
图4是示出了图1系统中第一操作的图表;
图5a至图5n是示出了图1系统中第二操作的在显示器上呈现的序列;
图6是示出了图1系统中第二操作的图表;
图7a至图7h是示出了图1系统中第三操作的在显示器上呈现的序列;以及
图8是示出了图1系统中第三操作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示例系统的示意图,其中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来实现改进的、经由无线接入网络的因特网接入。
该系统包括移动终端100。移动终端100能够接入宽带码分多址(WCDMA)网络310。此外,其能够接入基于IEEE 802.11的WLAN,例如开放式WLAN 320、要求进行浏览器认证的公共WLAN 330或个人WLAN 340。这些网络310、320、330和340中的每一个可以提供到因特网350的接入。然而,由个人WLAN 340所提供的接入被限制于不包括移动终端100的特定移动终端群组。移动终端100因此可以使用WCDMA网络310或其他WLAN 320、330中在其当前位置处可用的一个WLAN,以用于从因特网350获取电子邮件、使用即时消息收发、浏览web页面等。需要理解的是,移动终端100还能够接入任何其他类型的无线接入网络,这些无线接入网络可以或可以不提供通往因特网350的连接。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移动终端100支持因特网连通性测试服务。
此外,该系统包括因特网350中的因特网连通性测试服务器200。
在图2中给出了该系统的一些细节。
移动终端100包括用户接口110,该用户接口至少包括输入键和显示器。此外,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120,该处理器适用于执行安装在移动终端100中的软件代码。该软件代码例如包括用于各种应用的软件代码,该应用包括电子邮件客户端121以及即时消息收发客户端122。此外,软件代码包括用于浏览器客户端123、用于WLAN组件124以及用于移动终端100的操作系统或平台125的软件代码。WLAN组件124包括用于因特网连通性测试服务的测试协议。应用121、122、123以及WLAN组件124链接到用户接口110。此外,应用121、122、123链接到WLAN组件124。应用121、122、123和WLAN组件124在操作系统或平台125之上运行。
需要理解的是,移动终端100包括各种其他未示出的组件,包括支持向WCDMA网络310传输和从WCDMA网络310接收的WCDMA收发器,以及支持向WLAN 320、330、340进行传输和从WLAN 320、330、340接收的WLAN收发器。
因特网连通性测试服务器200包括处理器210,其适用于执行安装在因特网连通性测试服务器200中的软件代码。该软件代码包括具有HTTP服务器组件212和UDP服务器组件213的测试软件代码211。可以通过因特网连通性测试服务器200的特定端口号对两个服务器212和213进行寻址。
需要理解的是,因特网连通性测试服务器200还可以包括各种其他未示出的组件。
现在将参考图3和图4来解释图1系统中的第一示例操作。图3a至图3n是在移动设备100的显示器上的呈现的序列。图4是示出了经由开放式WLAN320在移动终端100和因特网连通性测试服务器200之间进行的关联信号交换的图表。
在移动终端100中,即时消息收发当前绑定在“因特网”目的网络并在WCDMA上运行。
在图3a中,用户已经调用了移动终端100的主菜单,并选择了菜单项“消息收发”以便到达消息收发菜单。
在图3b中,用户通过从消息收发菜单中选择“电子邮件”项来启动电子邮件客户端121,以便进入电子邮件应用。
在图3c中,呈现电子邮件列表,这些电子邮件等待从因特网350中某些电子邮件服务器所提供的邮箱下载。用户选择第一封电子邮件进行下载。
在图3d中,弹出窗口询问用户是否要建立到邮箱的连接。用户选择选项“是”,其关联到移动终端100的软键之一。
电子邮件客户端121被配置为“总是询问”当前要使用哪个连接。
该连接选择由操作系统或平台125来管理。可用的通信组件基于请求来告知操作系统或者平台125哪些连接方法当前是可用的,这是由电子邮件客户端触发的。例如由WLAN组件124告知在当前位置处有三个WLAN网络可用。如图4所示,操作系统或平台125现在促使用户接口110询问用户以选择连接(步骤401)。
在图3e中,因此要求用户选择“搜索WLAN”功能、因特网连接或企业内部网连接。
选项“因特网”和“内部网”是指用户期望特定应用服务器可用的目的网络。“因特网”可以理解为提供到公共因特网上的应用服务器的连接的优先的“连接方法”列表。该连接方法可以包括例如家庭WLAN连接、公共WLAN热点连接以及连接到因特网的蜂窝分组数据连接。类似地,“内部网”可以理解为移动终端100可以到达企业内部网上的应用服务器的优先的连接方法列表。该列表可以包括例如直线校园WLAN连接、到企业拨入服务器的拨入连接以及通过公共因特网的VPN连接。
用户选择“搜索WLAN”选项。
用户选择通过用户接口110提供给操作系统或平台125,其相应地通知WLAN组件124(步骤402)。
WLAN组件124现在使得用户接口110向用户呈现可选的WLAN列表。
在图3f中,因此要求用户选择三个列出可用的WLAN之一,作为示例,所列WLAN例如包括称为“BurgerWLAN”的WLAN、称为“CofieeSpot”的WLAN以及称为“TampereCity”的WLAN。用户选择列表中最后一个WLAN。
WLAN组件124将该选择解释为选择关联的服务集合标识符(SSID),如图4所示(步骤403)。SSID是针对基于IEEE 802.11的无线接入网络定义的网络名称。
WLAN组件124现在建立了到所选WLAN 320的接入点的连接(步骤404)。
然而,该连接尚未被指示给电子邮件客户端121。相反,WLAN组件124首先运行因特网连通性测试协议。同时,可以显示指示“测试因特网连通性中”的弹出窗口,该弹出窗口具有跳过所述测试的选项,如图3g所示。
在因特网连通性测试协议的范围内,WLAN组件124传输预定HTTP请求和预定UDP请求,它们被寻址到因特网连通性测试服务器200的相应端口(步骤405、406)。
所选WLAN 320是不要求进行任何浏览器认证的开放式WLAN。因此,这两个请求都被WLAN 320简单地转发到因特网连通性测试服务器200。
当接收到预定HTTP请求时,因特网连通性测试服务器200的HTTP服务器212生成预定HTTP响应,并通过WLAN 320将该响应传输至移动终端100(步骤407)。
当接收到预定UDP请求时,因特网连通性测试服务器200的UDP服务器213生成预定UDP响应,并通过WLAN 320将该响应传输至移动终端100(步骤408)。
当WLAN组件124接收到HTTP响应时,其确定该响应是否对应于预定HTTP响应,已知预定HTTP响应是源自因特网连通性测试服务器。如果是这种情况,则WLAN组件124知道不需要进行浏览器认证(步骤409)。
当WLAN组件124接收到UDP响应时,其确定该响应是否对应于预定UDP响应,已知预定UDP响应是源自因特网连通性测试服务器。如果是这种情况,则WLAN组件124知道所寻址的UDP端口进行了响应,并且已经建立了通往因特网350的连接(步骤410)。
WLAN组件124现在指示用户接口110通过弹出窗口来通知用户已经建立了通往因特网350的连接,并询问该连接是否要被保存以用于进一步使用。图3h给出了显示器上相应的呈现。用户可以通过选择与移动终端100的软件之一相关联的“是”选项来保存该连接。向WLAN组件124通知该选择。
在要保存连接的情况下,WLAN组件124通过创建WLAN因特网接入点(IAP)并将其关联至因特网目的网络来保存该连接,其中该因特网接入点是用于该网络的连接简档(步骤411)。该意味着在下次移动终端100处于该WLAN的覆盖区域中并且被要求建立通往“因特网”目的的连接时,移动终端100可以自动地选择该新的WLAN连接方法。如果该新的连接方法不可用或者如果较高优先级的连接方法可用,那么取而代之的是,移动终端100可以选择一些其他连接方法,WLAN IAP可以记录在该网络中不要求进行浏览器认证这样的事实。该信息稍后可用于背景技术中的自动漫游决定,作为适合于漫游到该网络的指示,因为不需要用户交互来建立该连接。WLAN组件124使用户接口110将所保存的连接通知给用户。
在图3i中,通过短持续时间的弹出窗口来通知用户该连接方法已经被保存到“因特网”。
此外,WLAN组件124通知电子邮件客户端121已经建立了通往因特网350的连接(步骤412)。
电子邮件客户端121现在可以使用通过WLAN 320建立的因特网连接来获取所请求的电子邮件。
图3j示出的是通过电子邮件客户端121发起的另一弹出窗口来通知用户正在获取所请求的电子邮件。
最后,该电子邮件呈现在显示器上,如图3k所示。
同时,即时消息收发客户端122从WCDMA网络310漫游到“TampereCity”WLAN 320以接入到因特网350。该漫游是自动执行的,因为即时消息收发客户端122绑定至“因特网”作为目的网络,并且因特网连通性测试已经检测到WLAN 320提供了通往因特网的连通性。
图31示出了具有进行中的即时消息收发的显示器。当从WCDMA网络310自动漫游到新连接的时候,在显示器上呈现弹出窗口,如图3m所示,该弹出窗口向用户指示移动终端100正在通过WLAN 320“TampereCity”连接到“因特网”。一旦已经建立了连接,就再次显示前述的即时消息收发呈现,如图3n所示。
现在将参考图5和图6来解释图1系统中的第二示例操作。图5a至图5n是在移动终端100的显示器上呈现的序列。图6是示出了经由公共WLAN 330在移动终端100与因特网连通性测试服务器200之间进行的关联信号交换的图表。
在移动终端100中,电子邮件客户端121当前绑定到“因特网”目的网络并且在WCDMA上运行。
在图5a中,用户已经调用了移动终端100的主菜单,并选择了菜单项“IM”以启动即时消息收发客户端122。
即时消息收发客户端122在其上提供即时消息收发菜单用于呈现。在图5b中,用户从即时消息收发菜单中选择“会谈”以进入即时消息收发会谈。
在图5c中,呈现会谈伙伴列表。用户选择第一个会谈伙伴“Anna”。
即时消息收发客户端122被配置为“总是询问”当前将要使用哪个连接。
可用的通信组件基于请求来告知操作系统或者平台125哪些连接方法当前是可用的,这是由即时消息收发客户端122触发的。例如由WLAN组件124告知在当前位置处有三个WLAN网络可用。如图6所示,操作系统或平台125现在使得用户接口110询问用户以选择连接(步骤601)。
在图5d中,因此要求用户选择“搜索WLAN”功能、因特网连接或企业内部网连接。用户选择“搜索WLAN”选项。
用户选择通过用户接口110提供给操作系统或平台125,其相应地通知WLAN组件124(步骤602)。
WLAN组件124现在使得用户接口110向用户呈现可选WLAN的列表。
在图5e中,因此要求用户选择三个列出可用的WLAN之一,所列出的WLAN例如包括称为“BurgerWLAN”的WLAN、称为“CoffeeSpot”的WLAN以及称为“TampereCity”的WLAN。用户选择“CoffeeSpot”WLAN。
WLAN组件124将该选择解释为选择关联的服务集合标识符(SSID),如图6所示(步骤603)。
WLAN组件124现在建立到所选WLAN 330的接入点的连接(步骤604)。
然而,该连接尚未指示给即时消息收发客户端。
相反,WLAN组件124首先运行因特网连通性测试协议。在此范围内,WLAN组件124将预订HTTP请求和预订UDP请求传输至因特网连通性测试服务器200(步骤605)。
所选的WLAN 330是公共WLAN,其提供到因特网350的接入,但其在这里要求进行浏览器认证。
WLAN 330的本地接入控制器因此解释该HTTP和UDP请求并将登录页面推送到移动终端100(步骤606)。
在HTTP响应消息中将该登录页面提供给移动终端100(步骤607)。
当WLAN组件124接收到HTTP响应的时候,其确定该响应是否对应于预定HTTP响应,已知预定HTTP响应是源自因特网连通性测试服务器。如果不是这种情况,则WLAN组件124知道需要进行浏览器认证(步骤608)。
WLAN组件124将HTTP登录页面转发到浏览器客户端123。浏览器客户端123在显示器上呈现该登录页面,以使得用户能够执行手动的浏览器登录(步骤610)。在浏览器登录期间,WLAN组件124可以在登录脚本中记录用户的动作,这可以在已经询问了用户是否期望此类记录之后进行。
在图5f中,在弹出浏览器窗口中呈现该登录页面。该浏览器窗口使得用户能够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当这二者均被输入时,用户可以选择“登入”选项来继续进行。
在浏览器认证处理期间,WLAN组件124继续向因特网连通性测试服务器传输该预订UDP请求(步骤611、613)。只要尚未完成该浏览器认证,WLAN 330的本地接入控制器就简单地丢弃所接收到的UDP请求(步骤612、614)。
当成功完成浏览器认证时(步骤615),浏览器客户端123相应地通过指示认证成功的HTTP页面来通知用户。用户进一步被请求选择“关闭窗口”选项来继续操作,如图5g所示。可选地,当运行因特网连通性测试时,窗口可以在前景的左边,之后,一旦UDP测试已经成功,浏览器窗口就可以自动移动到背景中使得即时消息收发应用再次来到前景中。
可以在测试过程期间再次显示指示“测试因特网连通性中”的弹出窗口,如图5h所示。不过,在整个浏览器认证期间,该窗口可以被省略。
现在,由WLAN 330的本地接入控制器将来自的WLAN组件214的下一个预定UDP请求转发到因特网350,从而使其到达所寻址的因特网连通性测试服务器200(步骤616)。
在接收到该预订UDP请求的时候,因特网连通性测试服务器200的UDP服务器213生成预定UDP响应并通过WLAN 330将该响应传输到移动终端100(步骤617)。
当WLAN组件124接收到UDP响应的时候,其确定该响应是否对应于预定UDP响应,已知预定UDP响应是源自因特网连通性测试服务器。如果是这种情况,则WLAN组件124知道所寻址的UDP端口做出了响应并且已经建立了通往因特网350的连接(步骤618)。
现在,WLAN组件124指示用户接口110通过弹出窗口将已经建立了通往因特网350的连接通知给用户,并询问该连接是否要保存以用于进一步使用。图5i在显示器上给出了相应的呈现。用户可以通过选择与移动终端100的软键之一相关联的“是”选项来选择保存该连接。向WLAN组件124通知该选择。
在要保存连接的情况下,WLAN组件124通过创建WLAN IAP以及将其关联到因特网目的网络来保存该连接(步骤619)。WLANIAP包括针对此特定连接需要浏览器认证的信息。此外,当已经记录了在浏览器认证期间的用户动作时,还包括登入脚本。
WLAN组件124使得用户接口110将该保存的连接通知给用户。
在图5j中,通过短持续时间的弹出窗口将连接方法已经保存到“因特网”通知给用户。
此外,WLAN组件124将已经建立了通往因特网350的连接通知给即时消息收发客户端122(步骤620)。
用户现在可以使用经由WLAN建立的因特网连接来继续进行即时消息收发,如图5k所示。
同时,电子邮件客户端121从WCDMA网络310漫游到“CoffeSpot”WLAN 330以接入到因特网350。该漫游是自动执行的,因为电子邮件客户端121绑定至“因特网”作为目的网络,并且因特网连通性测试现在已经检测到WLAN 330提供了通往因特网的连通性。
图51示出了可用于下载的新电子邮件列表。当自动漫游到新连接的时候,在显示器上呈现弹出窗口,如图5m所示。该窗口向用户指示移动终端100正在经由WLAN 330“CoffeeSpot”连接到“因特网”。一旦已经建立了连接,则再次显示前述电子邮件窗口,如图5n所示。
现在将参考图7和图8来解释图1系统中的第三示例操作。图7a至图7h是在移动终端100的显示器上呈现的序列。图8是示出了移动终端100与个人WALN 340之间进行的关联信号交换的图表。
在图7a中,用户已经调用了移动终端100的主菜单并选择了菜单项“Web”,从而启动浏览器客户端123。
浏览器客户端123在其上提供书签列表。在图7b中,呈现了书签列表。用户从列表中选择“我的Widget(小部件)配置”项,以连接到电子设备中基于web的配置接口。在显示器的底部指示关联到书签的web链接。
浏览器客户端123被配置为“总是询问”当前要使用哪个连接以接入到所选择的因特网页面。
可用通信组件基于请求来告知操作系统或者平台125哪些连接方法当前是可用的,这是由浏览器客户端123触发的。例如由WLAN组件124告知在当前位置处有三个WLAN网络可用。如图8所示,操作系统或平台125现在使得用户接口110询问用户以选择连接(步骤801)。
在图7c中,因此询问用户选择“搜索WLAN”功能、因特网连接或企业内部网连接。用户选择“搜索WLAN”选项。
用户选择通过用户接口110提供给操作系统或平台125,其相应地通知WLAN组件124(步骤802)。
WLAN组件124现在使得用户接口110向用户呈现可选WLAN列表。
在图7d中,因此要求用户选择三个列出可用的WLAN之一,所列出的WLAN例如包括称为“Onikiniemi”的WLAN、称为“Rudolph”的WLAN以及称为“X02005”的WLAN。用户选择列表中的最后一个WLAN。
WLAN组件124将该选择解释为选择关联的服务集合标识符(SSID),如图8所示(步骤803)。
WLAN组件124现在建立到所选WLAN 340的接入点的连接(步骤804)。
然后,该连接指示给浏览器客户端123。相反,WLAN组件124首先运行因特网连通性测试协议。与此同时,可以显示指示“测试因特网连通性中”的弹出窗口,其具有跳过所述测试的选项,如图7e所示。
在因特网连通性测试协议的范围中,WLAN组件124传输被寻址到因特网连通性测试服务器200的相应端口的预定HTTP请求和预定UDP请求(步骤805、807)。
由于WLAN 340是仅提供到私有和未连接网络的接入的个人WLAN,因此WLAN 340不会将这两个请求转发到全球因特网350(步骤806、808)。可选择地,WLAN 340的本地接入控制器可以通过移动终端100的弹出窗口中的某个本地框(其被用户关闭(dismiss))来对HTTP请求做出响应。
因此,WLAN组件124没有接收到针对其请求的响应。其继续传输请求(步骤809、811),这些请求被WLAN 340的本地接入控制器丢弃(步骤810、812),直到定时器到时或直到用户选择跳过选项(步骤813)。WLAN组件124猜想经由所选WLAN 340通往因特网350的连接是不可能的。
WLAN组件124现在提示输入目的网络(步骤814)。也就是说,要求用户向移动终端100指示该新连接属于哪个目的网络。如果有其他应用连接到同一目的地,则它们可以漫游到该新连接。可以例如通过将包括因特网、内部网、运营商服务或其他网络的列表呈现在显示器上来向用户提供指示,如图7f所示。此外,当用户不关心建立何种类型的连接时,可以提供可选选项。
WLAN组件124被通知该选择,并在没有来自因特网连通性测试服务的帮助的情况下以传统方式处理所选择的连接(步骤815)。
现在,WLAN组件124指示用户接口110通过弹出窗口向用户通知已经建立了通往WLAN网络“X02005”340的连接,并且询问该连接是否要保存以用于进一步使用。图7g给出了在显示器上的相应呈现。用户可以通过选择与移动终端100的软键之一相关联的“否”选项来选择不保存该连接。将该选择通知给WLAN组件124。
此外,WLAN组件124向浏览器客户端123通知已经建立了连接(步骤815)。
浏览器客户端123在其上使用已经建立的WLAN连接来接入所选择的web站点,并将所提供的HTML页面呈现给用户,如图7h所示。
综上所述,所提出的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使得移动终端能够检测其何时能够连接到因特网,检测是否需要进行浏览器认证,以及检测浏览器认证何时成功完成。
由于移动终端可以自动检测通往公共因特网的连通性,因此可以在恰当的时间将新连接指示给应用或客户端。此外,预先未知的WLAN连接可用于漫游。浏览器认证同样得到简化,因为移动终端知道何时需要认证。通过较少与移动终端的用户交互以及通过利用记录的脚本支持自动浏览器认证,移动终端的可用性得到改进。
需要注意的是,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构成本发明多种可能实施方式的一种。

Claims (32)

1.一种支持移动设备对因特网的接入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移动设备处:
生成至少一个预定请求,该预定请求用于检测经由无线接入网络到所述因特网的连通性,所述至少一个预定请求被寻址到所述因特网中的连通性测试服务器;
将所述至少一个预定请求传输到所述无线接入网络;以及
确定是否从所述无线接入网络接收到针对所述至少一个预定请求的响应,以及所接收到的响应是否对应于预定响应,已知该预定响应在所述至少一个预定请求到达所述连通性测试服务器的情况下由所述连通性测试服务器来提供,其中对所述预定响应的接收被认为指示经由所述无线接入网络到所述因特网的连通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确定所接收的响应对应于所述预定响应的情况下,通知所述移动设备的至少一个应用或客户端通往所述因特网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移动设备的所述至少一个应用或客户端响应于被通知通往所述因特网的所述连接而经由所述无线接入网络接入所述因特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经由不同于所述无线接入网络的另一连接来接入所述因特网的所述移动设备的至少一个应用或客户端响应于被通知通往所述因特网的所述连接而漫游到所述无线接入网络上以用于接入所述因特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接入网络是公共无线局域网,其中所述移动设备包括向所述因特网提供连接的优先的连接方法列表,并且其中所述列表包括使用公共无线局域网作为一种连接方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确定接收到对所述至少一个预定请求的所述预定响应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更高优先级的连接方法出现在所述列表上并且可用,则由所述移动设备选择使用所述无线接入网络作为新的连接方法。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确定从所述无线接入网络接收到对所述至少一个预定请求的所述预定响应而无浏览器认证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由所述移动设备记录有可能经由背景中的所述无线接入网络连接到所述因特网的指示,作为之后自动连接决定的基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接收到不同于所述预定响应的至少一个另一响应、并且没有对所述至少一个预定请求的响应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发起所述移动设备的用户与所述无线接入网络的用户交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移动设备中记录所述无线接入网络要求所述移动设备的用户与所述无线接入网络的用户交互,以用于经由所述无线接入网络接入所述因特网。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发起用户交互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
使得用户能够输入数据以用于认证所述用户;
在显示器上呈现登录页面;
在显示器上的浏览器窗口中呈现登录页面;
按顺序呈现若干登录相关页面或若干登录相关表格;
使得用户能够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使得用户能够接受一个合法的免责声明;
使得用户能够从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
使得用户能够选择无线按钮;以及
使得用户能够按下提交按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确定接收到不同于所述预定响应的另一响应和没有对所述至少一个预定请求的响应中之一的情况下,存储用户交互相关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户交互支持经由所述无线接入网络通往所述因特网的连接,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随后使用所存储的用户交互相关数据以用于经由所述无线接入网络自动地连接到所述因特网而无用户交互。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户交互相关数据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
认证数据;以及
接收合法的免责声明。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预定请求是第一预定请求,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生成第二预定请求,该第二预定请求被寻址到所述因特网中的所述连通性测试服务器,所述第一预定请求使用第一协议和第一端口中的至少一个,并且所述第二预定请求使用第二协议和第二端口中的至少一个;
将所述第二预定请求传输到所述无线接入网络;以及
确定是否从所述无线接入网络接收到对所述第二预定请求的响应以及接收的对所述第二预定请求的所述响应是否对应于预定响应,已知该预定响应在第二预定请求到达所述连通性测试服务器的情况下由所述连通性测试服务器提供作为通往由所述无线局域网络支持的所述因特网的连通性水平的指示。
15.一种移动设备,包括处理装置,
所述处理装置被配置为生成至少一个预定请求,该预定请求用于检测经由无线接入网络到所述因特网的连通性,所述至少一个预定请求被寻址到所述因特网中的连通性测试服务器;
所述处理装置被配置为提供所述至少一个预定请求以用于传输到所述无线接入网络;并且
所述处理装置被配置为确定是否从所述无线接入网络接收到针对所述至少一个预定请求的响应,以及所接收到的响应是否对应于预定响应,已知该预定响应在所述至少一个预定请求到达所述连通性测试服务器的情况下由所述连通性测试服务器来提供,其中对所述预定响应的接收被认为指示到所述因特网的连通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移动设备,其中,所述处理装置被进一步配置为在确定所接收的响应对应于所述预定响应的情况下,通知所述移动设备的至少一个应用或客户端通往所述因特网的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移动设备,其中,所述移动设备的所述至少一个应用或客户端被配置为响应于被通知通往所述因特网的所述连接而经由所述无线接入网络接入所述因特网。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移动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应用或客户端被配置为在经由不同于所述无线接入网络的另一连接来接入所述因特网时,响应于被通知通往所述因特网的所述连接而漫游到所述无线接入网络上以用于接入所述因特网。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移动设备,其中,所述无线接入网络是公共无线局域网,其中所述移动设备包括向所述因特网提供连接的优先的连接方法列表,并且其中所述列表包括使用公共无线局域网作为一种连接方法。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移动设备,其中,所述处理装置被进一步配置为在确定接收到对所述至少一个预定请求的所述预定响应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更高优先级的连接方法出现在所述列表上并且可用,则选择使用所述无线接入网络作为新的连接方法。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移动设备,其中,所述处理装置被进一步配置为在确定从所述无线接入网络接收到对所述至少一个预定请求的所述预定响应而无浏览器认证的情况下,记录有可能经由所述无线接入网络连接到所述因特网的指示,作为之后自动连接决定的基础。
2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移动设备,其中,所述处理装置被进一步配置为在接收到不同于所述预定响应的至少一个另一响应、并且没有对所述至少一个预定请求的响应的情况下,发起所述移动设备的用户与所述无线接入网络的用户交互。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移动设备,其中,所述处理装置被进一步配置为在所述移动设备中记录所述无线接入网络要求所述移动设备的用户与所述无线接入网络的用户交互,以用于经由所述无线接入网络接入所述因特网。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移动设备,其中,发起用户交互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
使得用户能够输入数据以用于认证所述用户;
在显示器上呈现登录页面;
在显示器上的浏览器窗口中呈现登录页面;
按顺序呈现若干登录相关页面或若干登录相关表格;
使得用户能够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使得用户能够接受一个合法的免责声明;
使得用户能够从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
使得用户能够选择无线按钮;以及
使得用户能够按下提交按钮。
25.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移动设备,其中,所述处理装置被进一步配置为在确定接收到不同于所述预定响应的另一响应和没有对所述至少一个预定请求的响应中之一的情况下,存储用户交互相关数据。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移动设备,其中,所述用户交互支持经由所述无线接入网络通往所述因特网的连接,并且其中所述用户处理装置被进一步配置为随后使用所存储的用户交互相关数据以用于经由所述无线接入网络自动地连接到所述因特网而无用户交互。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移动设备,其中,所述用户交互相关数据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
认证数据;以及
接收合法的免责声明。
2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移动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预定请求是第一预定请求,并且其中所述处理装置被进一步配置为:
生成第二预定请求,该第二预定请求被寻址到所述因特网中的所述连通性测试服务器,所述第一预定请求使用第一协议和第一端口中的至少一个,并且所述第二预定请求使用第二协议和第二端口中的至少一个;
将所述第二预定请求传输到所述无线接入网络;以及
确定是否从所述无线接入网络接收到对所述第二预定请求的响应以及接收的对所述第二预定请求的所述响应是否对应于预定响应,已知该预定响应在第二预定请求到达所述连通性测试服务器的情况下由所述连通性测试服务器提供作为通往由所述无线局域网络支持的所述因特网的连通性水平的指示。
2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移动设备,其中,所述移动设备是移动终端。
30.一种移动设备,包括处理装置,
所述处理装置被配置为生成至少一个预定请求,该预定请求用于检测经由无线接入网络到所述因特网的连通性,所述至少一个预定请求被寻址到所述因特网中的连通性测试服务器;
所述处理装置被配置为提供所述至少一个预定请求以用于传输到所述无线接入网络;
所述处理装置被配置为确定是否从所述无线接入网络接收到针对所述至少一个预定请求的响应,以及所接收到的响应是否对应于预定响应,已知该预定响应在所述至少一个预定请求到达所述连通性测试服务器的情况下由所述连通性测试服务器来提供,其中对所述预定响应的接收被认为指示到所述因特网的连通性;并且
所述处理装置被进一步配置为在接收到不同于所述预定响应的至少一个另一响应、并且没有对所述至少一个预定请求的响应的情况下,发起所述移动设备的用户与所述无线接入网络的用户交互,其中发起用户交互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
使得用户能够输入数据以用于认证所述用户;
在显示器上呈现登录页面;
在显示器上的浏览器窗口中呈现登录页面;
按顺序呈现若干登录相关页面或若干登录相关表格;
使得用户能够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使得用户能够接受一个合法的免责声明;
使得用户能够从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
使得用户能够选择无线按钮;以及
使得用户能够按下提交按钮。
31.一种用于支持移动设备到因特网的接入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用于在所述移动设备处生成至少一个预定请求的装置,该预定请求用于检测经由无线接入网络到所述因特网的连通性,所述至少一个预定请求被寻址到所述因特网中的连通性测试服务器;
用于在所述移动设备处将所述至少一个预定请求传输到所述无线接入网络的装置;以及
用于在所述移动设备处确定是否从所述无线接入网络接收到针对所述至少一个预定请求的响应、以及所接收到的响应是否对应于预定响应的装置,已知该预定响应在所述至少一个预定请求到达所述连通性测试服务器的情况下由所述连通性测试服务器来提供,其中对所述预定响应的接收被认为指示经由所述无线接入网络到所述因特网的连通性。
32.一种系统,包括:
以下中的至少一项:因特网中的连通性测试服务器和无线接入网络的接入点;以及
移动设备,包括处理装置,
所述处理装置被配置为使得所述移动设备生成至少一个预定请求,该预定请求用于检测经由无线接入网络到所述因特网的连通性,所述至少一个预定请求被寻址到所述连通性测试服务器;
所述处理装置被配置为使得所述移动设备提供所述至少一个预定请求以用于传输到所述无线接入网络;并且
所述处理装置被配置为使得所述移动设备确定是否从所述无线接入网络接收到针对所述至少一个预定请求的响应,以及所接收到的响应是否对应于预定响应,已知该预定响应在所述至少一个预定请求到达所述连通性测试服务器的情况下由所述连通性测试服务器来提供,其中对所述预定响应的接收被认为指示到所述因特网的连通性。
CN201410842552.7A 2006-03-02 2006-03-02 支持经由无线接入网络来接入目的网络 Active CN1047349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42552.7A CN104734908B (zh) 2006-03-02 2006-03-02 支持经由无线接入网络来接入目的网络
HK15112290.5A HK1211759A1 (zh) 2006-03-02 2015-12-14 支持經由無線接入網絡來接入目的網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42552.7A CN104734908B (zh) 2006-03-02 2006-03-02 支持经由无线接入网络来接入目的网络
CN200680053627.7A CN101395850B (zh) 2006-03-02 2006-03-02 支持经由无线接入网络来接入目的网络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53627.7A Division CN101395850B (zh) 2006-03-02 2006-03-02 支持经由无线接入网络来接入目的网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34908A true CN104734908A (zh) 2015-06-24
CN104734908B CN104734908B (zh) 2018-07-27

Family

ID=53458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42552.7A Active CN104734908B (zh) 2006-03-02 2006-03-02 支持经由无线接入网络来接入目的网络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34908B (zh)
HK (1) HK1211759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32739A (zh) * 2017-07-28 2017-11-0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检测方法、网络检测装置及智能终端
CN107534860A (zh) * 2016-04-01 2018-0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WiFi热点Portal认证方法和装置
CN108228289A (zh) * 2017-11-30 2018-06-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界面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9889514A (zh) * 2019-02-03 2019-06-14 郭丽 一种认证扫描方法及web应用扫描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43579A1 (en) * 2003-01-21 2004-07-22 Hiroaki Nakazawa Address query response method, program, and apparatus, and address notification method, program, and apparatus
WO2005053229A1 (en) * 2003-11-28 2005-06-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pparatus for mediating in management orders
CN1638351A (zh) * 2003-12-23 2005-07-13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智能接入点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43579A1 (en) * 2003-01-21 2004-07-22 Hiroaki Nakazawa Address query response method, program, and apparatus, and address notification method, program, and apparatus
WO2005053229A1 (en) * 2003-11-28 2005-06-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pparatus for mediating in management orders
CN1638351A (zh) * 2003-12-23 2005-07-13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智能接入点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郭友波: "WLAN接入控制技术", 《现代电子技术》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4860A (zh) * 2016-04-01 2018-0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WiFi热点Portal认证方法和装置
CN107332739A (zh) * 2017-07-28 2017-11-0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检测方法、网络检测装置及智能终端
CN107332739B (zh) * 2017-07-28 2019-01-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检测方法、网络检测装置及智能终端
CN108228289A (zh) * 2017-11-30 2018-06-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界面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9889514A (zh) * 2019-02-03 2019-06-14 郭丽 一种认证扫描方法及web应用扫描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34908B (zh) 2018-07-27
HK1211759A1 (zh) 2016-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95850B (zh) 支持经由无线接入网络来接入目的网络
US11019512B2 (en) Providing easy access to radio networks
KR100764010B1 (ko) 히스토리 데이터를 사용해서 연결 세팅들을 선택하는 방법및 장치
US9253031B2 (en)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identifying, configuring and accessing a device on a network
KR101521547B1 (ko) 할당된 네트워크 어드레스를 갖는 디바이스에 액세스하기 위한 클라이언트-로컬 프록시-서버를 이용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JP5257815B2 (ja) 通信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の評価
US20090300722A1 (en) Support for integrated wlan hotspot clients
KR20130135953A (ko) 할당된 네트워크 어드레스를 갖는 디바이스에 액세스하기 위해 웹 프록시-서버를 이용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050282523A1 (en) Network setting method and program and storage medium thereof
AU2006268313A1 (en) Unified architecture for remote network access
EP267646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a pdn connection
CN109714367B (zh) 基于互联网的设备接入系统及方法
US20140359163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nabling NAT Traversal
CN104734908A (zh) 支持经由无线接入网络来接入目的网络
KR20140101405A (ko) Nat 통과를 가능하게 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14666245A (zh) B/S系统的IPv6单栈支持度确定方法及相关设备
US20150098471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nabling NAT Traversal
US7966406B2 (en) Supporting a response to a mid-dialog failure
JP2023539009A (ja) 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のデータ消去
US20220353647A1 (en) Method for identify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er
CN116599773B (zh) 自适应设备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JP4954624B2 (ja) 宅内中継装置および宅内中継システム
CN118158670A (zh) 一种远程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112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Applicant after: NOKIA TECHNOLOGIES OY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Applicant before: NOKIA Corp.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1175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IP01 Partia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

Commission number: 4W113487

Conclusion of examination: Maintaining the validity of the patent right based on claims 13 and 26 submitted by the patentee on March 25, 2022

Decision date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20220916

Decision number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58212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Support accessing the destination network through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7

Patentee: NOKIA TECHNOLOGIES OY

Commission number: 4W113813

Conclusion of examination: Maintaining the validity of the patent right on the basis of claims 13 and 26 submitted by the patentee on March 25, 2022

Decision date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20220916

Decision number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58212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Support accessing the destination network through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7

Patentee: NOKIA TECHNOLOGIES OY

IP01 Partia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