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12528B - 可变排量旋转斜盘型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可变排量旋转斜盘型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12528B
CN104712528B CN201410783875.3A CN201410783875A CN104712528B CN 104712528 B CN104712528 B CN 104712528B CN 201410783875 A CN201410783875 A CN 201410783875A CN 104712528 B CN104712528 B CN 1047125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bbler
room
drive shaft
construction member
annular co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8387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12528A (zh
Inventor
山本真也
铃木隆容
本田和也
西井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125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125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125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125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4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4Control
    • F04B27/16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8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by vary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a swash plate and a cylinder block
    • F04B27/1804Controlled by crankcase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having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036Component parts, details, e.g. sealings, lubrication
    • F04B27/109Lubr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having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2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having stationary cylinders having plural sets of cylinders or pist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7/00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7/02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for radial load on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4Control
    • F04B27/16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8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by vary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a swash plate and a cylinder block
    • F04B27/1804Controlled by crankcase pressure
    • F04B2027/1809Controlled pressure
    • F04B2027/1813Crankcase press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变排量旋转斜盘型压缩机,在本发明的压缩机中,第二支承构件中凹入有第一凹条部和第二凹条部。第一环形构件和第二环形构件分别设置在第一凹条部和第二凹条部中。第一环形构件和第二环形构件分别包括由第一切口至第三切口形成的接合间隙。第三切口在第一环形构件和第二环形构件中用作孔缝。第一环形构件和第二环形构件根据压力调节室与旋转斜盘室之间的压差而分别在第一凹条部和第二凹条部中移动。因此,压缩机对从压力调节室流通至旋转斜盘室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节并且对供给至第二滑动轴承等的润滑剂的供给量进行调节。

Description

可变排量旋转斜盘型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变排量旋转斜盘型压缩机。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特许公开N0.8-105384公开了常规的可变排量旋转斜盘型压缩机(在下文中被称为压缩机)。在压缩机中,壳体由前壳体、缸体以及后壳体形成。在前壳体和后壳体中分别形成有吸入室和排出室。在后壳体中形成有压力调节室。
在缸体中形成有旋转斜盘室、多个缸膛以及中央膛。中央膛形成在缸体的后侧部。
驱动轴插入通过壳体并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在壳体中。能够凭借驱动轴的旋转而旋转的旋转斜盘设置在旋转斜盘室中。在驱动轴和旋转斜盘之间设置有允许旋转旋盘的倾斜角的改变的连杆机构。此处,倾斜角是由旋转斜盘相对于与驱动轴的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所形成的角度。
在相应的缸膛中,活塞分别容置成能够往复地移动。在缸膛中分别形成有压缩室。转换机构构造成使得活塞在缸膛中根据旋转斜盘的旋转以与倾斜角对应的行程往复地移动。致动器能够改变倾斜角。控制结构构造成控制致动器。
致动器包括第一可移动本体、第二可移动本体、止推轴承以及控制压力室。第一可移动本体布置在中央膛中并且能够沿着旋转轴线方向在中央膛中移动。在第一可移动本体中形成有轴孔,驱动轴的后端部插入通过该轴孔。因此,驱动轴的后端部能够在第一可移动本体的轴孔中旋转。O形环和一对密封环设置在第一可移动本体的外周向表面与中央膛的内周向表面之间。
第二可移动本体插入通过驱动轴。第二可移动本体布置在第一可移动本体的前部中并且能够沿着旋转轴线方向移动。在第一可移动本体和第二可移动本体之间设置有止推轴承。
由于第一可移动本体布置在中央膛中,所以控制压力室形成在中央膛的后端侧部。控制压力室与压力调节室连通。压力调节室和控制压力室通过上述O形环和密封环与旋转斜盘室隔开。
控制机构执行在控制压力室与吸入室之间的连通控制并且执行在控制压力室和排出室之间的连通控制,从而调节控制压力室中的制冷剂的压力。
在压缩机中,控制机构能够通过调节控制压力室中的制冷剂的压力而使得第一可移动本体和第二可移动本体以及止推轴承沿着旋转轴线方向移动。因此,在压缩机中,连杆机构允许旋转斜盘的倾斜角的改变并且能够改变驱动轴的每旋转一周的排出容量。
然而,在上述常规的压缩机中,关心的是驱动轴和轴孔之间的润滑是不充分的,此处发生咬死(seizure),并且耐用性下降。
本发明已鉴于在过去的上述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并且本发明需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在使用致动器改变排出容量的压缩机中表现出高耐用性的可变排量旋转斜盘型压缩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可变排量旋转斜盘型压缩机包括:壳体,在该壳体中形成有吸入室、排出室、旋转斜盘室以及缸膛;驱动轴,该驱动轴由壳体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旋转斜盘,该旋转斜盘能够凭借驱动轴的旋转而在旋转斜盘室中旋转;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设置在驱动轴与旋转斜盘之间并且构造成允许改变旋转斜盘相对于与驱动轴的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的倾斜角;活塞,该活塞在缸膛中容置成能够往复地移动;转换机构,该转换机构构造成使得活塞在缸膛中根据旋转斜盘的旋转以与倾斜角对应的行程往复地移动;致动器,该致动器能够改变倾斜角;以及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构造成控制致动器。旋转斜盘室与吸入室连通。致动器包括:固定本体,该固定本体在旋转斜盘室中固定至驱动轴;可移动本体,该可移动本体能够沿着旋转轴线方向在旋转斜盘室中移动;以及控制压力室,该控制压力室由固定本体和可移动本体来限定并且构造成引入排出室中的包括润滑剂的制冷剂,从而使可移动本体移动。在壳体中形成有压力调节室和轴孔,压力调节室与排出室和控制压力室连通,轴孔允许旋转斜盘室和压力调节室彼此连通。在轴孔中布置有对驱动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的轴承。允许压力调节室与旋转斜盘室经由轴承彼此连通的连通路径设置在驱动轴和轴孔之间。在连通路径中设置有围绕驱动轴布置的环形构件。环形构件包括允许压力调节室与旋转斜盘室总是彼此连通的孔缝。环形构件基于压力调节室与旋转斜盘室之间的压差而在连通路径中移动,从而对流通通过连通路径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节。
根据附图中公开的实施方式、文中示例性的说明以及本发明的构思,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和优势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中的压缩机处于最大容量时的截面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的控制机构的示意图示。
图3是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的驱动轴的后端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4A是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的第一环形构件和第二环形构件的俯视立体图。
图4B是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的第一环形构件和第二环形构件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前视图。
图4C是沿着图4B中的箭头C-C的方向观察的放大截面图。
图5A是根据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其中示出了第一环形构件在第一凹条部中的位置和第二环形构件在第二凹条部中的位置并且示出了第一环形构件和第二环形构件在压力调节室与旋转斜盘室之间的压差较大的状态下的位置。
图5B是根据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其中示出了第一环形构件在第一凹条部中的位置和第二环形构件在第二凹条部中的位置并且示出了第一环形构件和第二环形构件在压力调节室与旋转斜盘室之间的压差较小的状态下的位置。
图6是实施方式1中的压缩机处于最小容量时的截面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2的压缩机的驱动轴的后端部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
图8A是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3的压缩机的第一环形构件和第二环形构件的俯视立体图。
图8B是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3的压缩机的第一环形构件和第二环形构件的主要部分放大前视图。
图8C是沿着图8B中的箭头C-C的方向观察的放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至3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至3中的压缩机是可变排量旋转斜盘型压缩机。所有的压缩机都安装在车辆上并且构造用于车辆的空调设备的制冷回路。
<实施方式1>
如图1中所示,实施方式1中的压缩机包括壳体1、驱动轴3、旋转斜盘5、连杆机构7、多个活塞9、一对滑瓦11a和11b、致动器13以及图2中所示的控制机构15。
如图1中所示,壳体1包括:位于压缩机的前部中的前壳体17;位于压缩机的后部中的后壳体19;位于前壳体17与后壳体19之间的第一缸体21和第二缸体23;以及第一阀成形板39和第二阀成形板41。
在前壳体17中形成有向前凸出的凸台17a。在凸台17a中设置有轴密封装置25。在前壳体17中形成有第一吸入室27a和第一排出室29a。第一吸入室27a位于前壳体17的内周向侧。第一排出室29a形成为环形形状并且在前壳体17中位于第一吸入室27a的外周向侧。
此外,在前壳体17中形成有第一前侧连通路径18a。第一前侧连通路径18a的前端侧与第一排出室29a连通。第一前侧连通路径18a的后端侧通向前壳体17的后端。
在后壳体19中设置有上述控制机构15。在后壳体19中形成有第二吸入室27b、第二排出室29b以及压力调节室31。压力调节室31位于后壳体19的中央部中。第二吸入室27b形成为环形形状并且在后壳体19中位于压力调节室31的外周向侧。第二排出室29b也形成为环形形状并且在后壳体19中位于第二吸入室27b的外周向侧。
此外,在后壳体19中形成有第一后侧连通路径20a。第一后侧连通路径20a的后端侧与第二排出室29b连通。第一后侧连通路径20a的前端侧通向后壳体19的前端。
在第一缸体21和第二缸体23之间形成有旋转斜盘室33。旋转斜盘室33在壳体1中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大致中央处。
在第一缸体21中,多个第一缸膛21a沿着周向方向以相等角度间隔彼此平行地形成。在第一缸体21中形成有第一轴孔21b,驱动轴3插入通过该第一轴孔21b。在第一轴孔21b中设置有第一滑动轴承22a。应当注意的是,可以设置滚子轴承来替代该滑动轴承22a。
此外,在第一缸体21中形成有与第一轴孔21b连通并且与第一轴孔21b同轴的第一凹部21c。第一凹部21c与旋转斜盘室33连通并且形成旋转斜盘室33的一部分。第一凹部21c形成为直径朝向前端阶梯式地减小的形状。在第一凹部21c的前端处设置有第一止推轴承35a。此外,在第一缸体21中形成有允许旋转斜盘室33与第一吸入室27a彼此连通的第一连通路径37a。在第一缸体21中凹入有第一保持槽21e,该第一保持槽21e调节下述第一吸入簧片阀391a的最大开度。
此外,在第一缸体21中形成有第二前侧连通路径18b。第二前侧连通路径18b的前端通向第一缸体21的前端侧。第二前侧连通路径18b的后端通向第一缸体21的后端侧。
如同第一缸体21中的一样,在第二缸体23中形成有多个第二缸膛23a。第二缸膛23a与第一缸膛21a在前部和后部中成对地形成。第一缸膛21a和第二缸膛23a形成相同的直径。
在第二缸体23中形成有第二轴孔23b,驱动轴3插入通过该第二轴孔23b。第二轴孔23b在后端侧与压力调节室31连通。第二轴孔23b在本发明中相当于轴孔。在第二轴孔23b中设置有第二滑动轴承22b。第二滑动轴承22b在本发明中相当于径向轴承。应当注意的是,可以设置滚子轴承来替代该第二滑动轴承22b。
在第二缸体23中形成有与第二轴孔23b连通并且与第二轴孔23b同轴的第二凹部23c。第二凹部23c也与旋转斜盘室33连通并且形成旋转斜盘室33的一部分。因此,第二轴孔23b在前端侧与旋转斜盘室33连通。第二凹部23c形成为直径朝向后端阶梯式地减小的形状。在第二凹部23c的后端处设置有第二止推轴承35b。此外,在第二缸体23中形成有允许旋转斜盘室33与第二吸入室27b彼此连通的第二连通路径37b。在第二缸体23中凹入有第二保持槽23e,该第二保持槽23e调节下述第二吸入簧片阀411a的最大开度。
在第二缸体23中形成有排出口230、汇合输送室231、第三前侧连通路径18c、第二后侧连通路径20b以及吸入口330。排出口230与汇合输送室231彼此连通。汇合输送室231经由排出口230连接至未示出的构成管道的冷凝器。
第三前侧连通路径18c的前端侧通向第二缸体23的前端。第三前侧连通路径18c的后端侧与汇合输送室231连通。第一缸体21和第二缸体23接合,由此,第三前侧连通路径18c与第二前侧连通路径18b的后端侧连通。
第二后侧连通路径20b的前端侧与汇合输送室231连通。第二后侧连通路径20b的后端侧通向第二缸体23的后端。
吸入口330形成在第二缸体23中。旋转斜盘室33经由吸入口330连接至未示出的构成管道的蒸发器。
第一阀成形板39设置在前壳体17和第一缸体21之间。第二阀成形板41设置在后壳体19和第二缸体23之间。
第一阀成形板39包括第一阀板390、第一吸入阀板391、第一排出阀板392以及第一保持板393。在第一阀板390、第一排出阀板392以及第一保持板393中形成有与第一缸膛21a一样多的第一吸入孔390a。在第一阀板390和第一吸入阀板391中形成有与第一缸膛21a一样多的第一排出孔390b。此外,在第一阀板390、第一吸入阀板391、第一排出阀板392以及第一保持板393中形成有第一吸入连通孔390c。在第一阀板390和第一吸入阀板391中形成有第一排出连通孔390d。
第一缸膛21a通过第一吸入孔390a与第一吸入室27a连通。第一缸膛21a通过第一排出孔390b与第一排出室29a连通。第一吸入室27a与第一连通路径37a通过第一吸入连通孔390c彼此连通。第一前侧连通路径18a与第二前侧连通路径18b通过第一排出连通孔390d彼此连通。
第一吸入阀板391设置在第一阀板390的后表面上。在第一吸入阀板391中形成有多个第一吸入簧片阀391a,该多个第一吸入簧片阀391a能够通过弹性变形来打开和关闭第一吸入孔390a。第一排出阀板392设置在第一阀板390的前表面上。在第一排出阀板392中形成有多个第一排出簧片阀392a,该多个第一排出簧片阀392a能够通过弹性变形来打开和关闭第一排出孔390b。第一保持板393设置在第一排出阀板392的前表面上。第一保持板393调节第一排出簧片阀392a的最大开度。
第二阀成形板41包括第二阀板410、第二吸入阀板411、第二排出阀板412以及第二保持板413。在第二阀板410、第二排出阀板412以及第二保持板413中形成有与第二缸膛23a一样多的第二吸入孔410a。在第二阀板410和第二吸入阀板411中形成有与第二缸膛23a一样多的第二排出孔410b。此外,在第二阀板410、第二吸入阀板411、第二排出阀板412以及第二保持板413中形成有第二吸入连通孔410c。在第二阀板410和第二吸入阀板411中形成有第二排出连通孔410d。
第二缸膛23a通过第二吸入孔410a与第二吸入室27b连通。第二缸膛23a通过第二排出孔410b与第二排出室29b连通。第二吸入室27b与第二连通路径37b通过第二吸入连通孔410c彼此连通。第一后侧连通路径20a与第二后侧连通路径20b通过第二排出连通孔410d彼此连通。
第二吸入阀板411设置在第二阀板410的前表面上。在第二吸入阀板411中形成有多个第二吸入簧片阀411a,该多个第二吸入簧片阀411a能够通过弹性变形来打开和关闭第二吸入孔410a。第二排出阀板412设置在第二阀板410的后表面上。在第二排出阀板412中形成有多个第二排出簧片阀412a,该多个第二排出簧片阀412a能够通过弹性变形来打开和关闭第二排出孔410b。第二保持板413设置在第二排出阀板412的后表面上。第二保持板413调节第二排出簧片阀412a的最大开度。
在压缩机中,第一排出连通路径18由第一前侧连通路径18a、第一排出连通孔390d、第二前侧连通路径18b以及第三前侧连通路径18c形成。第二排出连通路径20由第一后侧连通路径20a、第二排出连通孔410d以及第二后侧连通路径20b形成。
在压缩机中,第一吸入室27a和第二吸入室27b以及旋转斜盘室33通过第一连通路径37a和第二连通路径37b以及第一吸入连通孔390c和第二吸入连通孔410c彼此连通。因此,第一吸入室27a和第二吸入室27b中的压力与旋转斜盘室33中的压力大致相等。穿过蒸发器的低压制冷剂气体通过吸入口330流入旋转斜盘室33中。因此,旋转斜盘室33中的压力与第一吸入室27a和第二吸入室27b中的压力低于第一排出室29a和第二排出室29b中的压力。
驱动轴3由驱动轴主体30、第一支承构件43a以及第二支承构件43b构成。驱动轴主体30从壳体1的前侧延伸至后侧。驱动轴主体30从凸台17a向后插入并且插入通过第一滑动轴承22a和第二滑动轴承22b。因此,驱动轴主体30和通过扩展的驱动轴3由壳体1轴向地支承以能够围绕旋转轴线O旋转。驱动轴主体30的前端位于凸台17a中。驱动轴主体30的后端伸入压力调节室31中。
在驱动轴主体30上设置有旋转斜盘5、连杆机构7以及致动器13。旋转斜盘5、连杆机构7以及致动器13各自布置在旋转斜盘室33中。
第一支承构件43a被按压至驱动轴主体30的前端侧并且在第一轴孔21b中位于驱动轴主体30与第一滑动轴承22a之间。在第一支承构件43a中形成有与第一止推轴承35a相接触的凸缘430并且形成有附接部(图中未示出),下述第二销47b插入通过该附接部。此外,第一复位弹簧44a的前端固定至第一支承构件43a。第一复位弹簧44a沿着旋转轴线O的方向从第一支承构件43a侧延伸至旋转斜盘室33侧。
如图3中所示,第二支承构件43b被按压至驱动轴主体30的后端侧并且在第二轴孔23b中位于驱动轴主体30与第二滑动轴承22b之间。第二支承构件43b在本发明中相当于盖部。在第二支承构件43b的前端处形成有凸缘431。凸缘431伸入第二凹部23c中并且与第二止推轴承35b接触。在第二支承构件43b中,在后端侧形成有减小的直径部432。减小的直径部432的后端伸入压力调节室31中。
此外,在第二支承构件43b中,位于凸缘431与减小的直径部432之间的位置中凹入有与旋转轴线O同心的第一凹条部433和第二凹条部434。第一凹条部433和第二凹条部434允许压力调节室31与旋转斜盘室33经由第二滑动轴承22b彼此连通。在第一凹条部433中容置有第一环形构件61a。在第二凹条部434中容置有第二环形构件61b。因此,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二环形构件61b位于第二支承构件43b与第二轴孔23b之间。
第二滑动轴承22b被按压至减小的直径部432中。以这种方式,第二滑动轴承22b设置在第二轴孔23b中并且位于第二轴孔23b的后端侧。由于第二滑动轴承22b位于第二轴孔23b的后端侧,则在压缩机中,第二滑动轴承22b在第二轴孔23b中比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二环形构件61b更进一步地布置在压力调节室31侧。第二滑动轴承22b的后端面向压力调节室31。
第一环形构件61a的外径、第二环形构件61b的外径以及第二滑动轴承22b的外径形成为大致相等。因此,在压缩机中,所有的第一环形构件61a的外周向表面、第二环形构件61b的外周向表面以及第二滑动轴承22b的外周向表面都能够与第二轴孔23b的内周向表面滑动接触。
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二环形构件61b两者均由聚醚醚酮(Poly Ether EtherKetone,PEEK)制成。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二环形构件61b具有相同的构型。如图4A中所示,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二环形构件61b分别包括接合间隙63。以下参照作为示例的第一环形构件61a的接合间隙63对该构型进行说明。
如图4B中所示,接合间隙63由第一切口630a至第三切口630c形成。第一切口630a沿着第一环形构件61a的轴向方向延伸。第二切口630b沿着第一环形构件61a的轴向方向延伸同时相对于第一切口630a沿着周向方向偏移。第三切口630c在第一环形构件61a的厚度方向的中央沿着周向方向延伸并且与第一切口630a和第二切口630b相连。接合间隙63由第一切口630a至第三切口630c形成为曲柄形状。如在图5A和图5B中所示,环形构件61a和61b分别设置在第一凹条部433和第二凹条部434中,由此,第三切口630c允许压力调节室31与旋转斜盘室33总是彼此连通。因此,如图中通过实线箭头所标示的,包括在制冷剂中的润滑剂能够与制冷剂一起流通通过第三切口630c。
如图4C中所示,在接合间隙63中,与第一切口630a和第二切口630b相比较,第三切口630c形成为具有用于制冷剂等的较小的通道面积。因此,在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二环形构件61b中,第三切口630c用作孔缝。第二轴孔23b和第二支承构件43b之间的部分、第一凹条部433和第二凹条部434以及第三切口630c在本发明中用作连通路径。应当注意的是,环形构件61a和61b可以由金属等形成。
如图3中所示,在压缩机中,第二轴孔23b和压力调节室31由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二环形构件61b来限定。如上所述,接合间隙63分别形成在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二环形构件61b中。因此,可能允许第二轴孔23b与压力调节室31通过接合间隙63彼此连通。
如图1中所示,旋转斜盘5形成为环形平板形状并且包括前表面5a和后表面5b。前表面5a在旋转斜盘室33中面向压缩机的前部。后表面5b在旋转斜盘室33中面向压缩机的后部。
旋转斜盘5固定至环板45。环板45形成为环形平板形状。在环板45的中央部中形成有插入孔45a。驱动轴主体30在旋转斜盘室33中插入通过插入孔45a,由此,旋转斜盘5附接至驱动轴3。
连杆机构7包括支托臂49。支托臂49在旋转斜盘室33中布置成比旋转斜盘5更靠近前方并且位于旋转斜盘5和第一支承构件43a之间。支托臂49从前端侧至后端侧形成为具有大致L形状。如图6中所示,当旋转斜盘5相对于与旋转轴线O正交的方向的倾斜角是最小时,支托臂49与第一支承构件43a的凸缘430相接触。在支托臂49的后端侧形成有配重部49a。配重部49a沿着该致动器13的周向方向延伸经过致动器13的半个圆周。应当注意的是,配重部49a的形状能够视情况而设计。
如图1中所示,支托臂49的后端侧部通过第一销47a连接至环板45的一个端侧部。因此,在第一销47a的轴线设定为第一枢转轴线M1的情况下,支托臂49的后端侧部相对于环板45的一个端侧部——即,相对于旋转斜盘5——围绕第一枢转轴线M1以能够枢转的方式进行支承。第一枢转轴线M1沿着与驱动轴3的旋转轴线O正交的方向延伸。
支托臂49的前端侧部通过第二销47b连接至第一支承构件43a。因此,在第二销47b的轴线设定为第二枢转轴线M2的情况下,支托臂49的前端侧部相对于第一支承构件43a——即,相对于驱动轴3——围绕第二枢转轴线M2以能够枢转的方式进行支承。第二枢转轴线M2平行于第一枢转轴线M1延伸。支托臂49以及第一销47a和第二销47b在本发明中相当于连杆机构7。
配重部49a设置成延伸至支托臂49的后端侧部,即,相对于第一枢转轴线M1的第二枢转轴线M2的相反侧部。因此,支托臂49由第一销47a支承在环板45上,由此,配重部49a通过环板45的槽部45b位于环板45的后表面上,即,位于旋转斜盘5的后表面5b侧。通过旋转斜盘5围绕旋转轴线O的旋转所生成的离心力作用在旋转斜盘5的后表面5b侧的配重部49a上。
在压缩机中,旋转斜盘5和驱动轴3由连杆机构7连接,由此,旋转斜盘5能够与驱动轴3一起旋转。支托臂49的两端分别围绕第一枢转轴线M1和第二枢转轴线M2枢转,由此,旋转斜盘5能够改变倾斜角。
活塞9各自包括位于前端侧的第一头部9a并且包括位于后端侧的第二头部9b。第一头部9a在第一缸膛21a中容置成能够往复移动。第一压缩室21d由第一头部9a和第一阀成形板39各自限定在第一缸膛21a中。第二头部9b在第二缸膛23a中容置成能够往复移动。第二压缩室23d由第二头部9b和第二阀成形板41各自限定在第二缸膛23a中。
在活塞9的中央形成有接合部9c。在接合部9c中分别设置有半球形滑瓦11a和11b。旋转斜盘5的旋转通过滑瓦11a和11b转换成活塞9的往复运动。滑瓦11a和11b在本发明中相当于转换机构。因此,第一头部9a和第二头部9b分别能够以对应于旋转斜盘5的倾斜角的行程在第一缸膛21a和第二缸膛23a中往复移动。
此处,在压缩机中,活塞9的行程根据旋转斜盘5的倾斜角的改变而改变,由此,第一头部9a和第二头部9b的上止点位置移动。具体地,随着旋转斜盘5的倾斜角减小,第二头部9b的上止点位置比第一头部9a的上止点位置更大程度地移动。
如图1中所示,致动器13布置在旋转斜盘室33中。致动器13定位成比旋转斜盘5更靠近后侧并且能够进入第二凹部23c。致动器13包括可移动本体13a、固定本体13b以及控制压力室13c。控制压力室13c形成在可移动本体13a与固定本体13b之间。
可移动本体13a包括主体部130和周向壁131。主体部130位于可移动本体13a的后部并且在离开旋转轴线O的方向上沿径向方向延伸。周向壁131与主体部130的外周向边缘相连并且从前向后延伸。在周向壁131的前端处形成有联接部132。可移动本体13a由主体部130、周向壁131以及联接部132形成为带底部的圆筒形状。
固定本体13b形成为具有与可移动本体13a的内径大致相同的直径的盘形状。在固定的本体13b和环板45之间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44b。具体地,第二复位弹簧44b的后端固定至固定本体13b。第二复位弹簧44b的前端固定至环板45的另一端侧。
驱动轴主体30插入通过可移动本体13a和固定本体13b。因此,在可移动本体13a容置在第二凹部23c中的状态下,可移动本体13a布置成相对于旋转斜盘5在连杆机构7的相反侧。另一方面,固定本体13b在可移动本体13a中布置成比旋转斜盘5更靠近后方并且由周向壁131环绕。因此,在可移动本体13a和固定本体13b之间的空间形成控制压力室13c。控制压力室13c通过可移动本体13a的主体部130和周向壁131以及固定本体13b与旋转斜盘室33隔开。
在压缩机中,由于驱动轴主体30插入通过可移动本体13a,则可移动本体13a能够与驱动轴3一起旋转并且能够在旋转斜盘室33中沿着驱动轴3的旋转轴线O方向移动。另一方面,固定本体13b在驱动轴主体30插入通过固定本体13b的状态下固定至驱动轴主体30。因此,固定本体13b仅能够与驱动轴3一起旋转并且不能够像可移动本体13a一样移动。以这种方式,在沿着旋转轴线O方向移动时,可移动本体13a相对于固定本体13b相对地移动。
环板45的另一端侧部通过第三销47c连接至可移动本体13a的联接部132。因此,在第三销47c的轴线设定为动作轴线M3的情况下,环板45的另一端侧部——即,旋转斜盘5——围绕动作轴线M3由可移动本体13a以能够枢转的方式支承。动作轴线M3平行于第一枢转轴线M1和第二枢转轴线M2延伸。以这种方式,可移动本体13a联接至旋转斜盘5。当旋转斜盘5的倾斜角最大时,可移动本体13a与第二支承构件43b的凸缘431相接触。
在驱动轴主体30中形成有轴向路径3a和径向路径3b,该轴向路径3a沿着旋转轴线O方向从后端向前部延伸;该径向路径3b从轴向路径3a的前端沿着径向方向延伸并且通向驱动轴主体30的外周向表面。轴向路径3a的后端通向压力调节室31。另一方面,径向路径3b通向控制压力室13c。因此,控制压力室13c通过径向路径3b和轴向路径3a与压力调节室31连通。
在驱动轴主体30的稍端处形成有螺纹部3d。驱动轴3通过螺纹部3d连接至未示出的带轮或电磁离合器。
如图2中所示,控制机构15包括低压通道15a、高压通道15b、控制阀15c、孔口15d、轴向路径3a以及径向路径3b。
低压通道15a连接至压力调节室31和第二吸入室27b。控制压力室13c、压力调节室31以及第二吸入室27b通过低压通道15a、轴向路径3a以及径向路径3b彼此连通。高压通道15b连接至压力调节室31和第二排出室29b。控制压力室13c、压力调节室31以及第二排出室29b通过高压通道15b、轴向路径3a以及径向路径3b彼此连通。孔口15d设置在高压通道15b中。
控制阀15c设置在低压通道15a中。控制阀15c能够基于第二吸入室27b中的压力来调节低压通道15a的开度。
在压缩机中,接合至蒸发器的管连接至如图1中所示的吸入口330。接合至冷凝器的管连接至排出口230。冷凝器经由管和膨胀阀连接至蒸发器。用于车辆的空调设备的制冷剂回路由压缩机、蒸发器、膨胀阀、冷凝器等构造。应当注意的是,在附图中省略了蒸发器、膨胀阀、冷凝器以及管的图示。
在上述构造的压缩机中,驱动轴3旋转,由此,旋转斜盘5旋转并且活塞9在第一缸膛21a和第二缸膛23a中往复移动。因此,第一压缩室21d和第二压缩室23d根据活塞行程而使得容量改变。因此,在压缩机中,重复执行用于将制冷剂气体吸入第一压缩室21d和第二压缩室23d中的吸入行程、制冷剂气体在第一压缩室21d和第二压缩室23d中压缩的压缩行程、已压缩的制冷剂气体排出至第一排出室29a和第二排出室29b中的排出行程等。
排出至第一排出室29a的制冷剂气体通过第一排出连通路径18到达汇合输送室231。类似地,排出至第二排出室29b的制冷剂气体通过第二排出连通路径20到达汇合输送室231。到达汇合输送室231的制冷剂气体从排出口230排出至冷凝器。
当执行吸入行程等时,用于减小旋转斜盘5的倾斜角的活塞压缩力作用在由旋转斜盘5、环板45、支托臂49以及第一销47a所形成的旋转本体上。如果旋转斜盘5的倾斜角改变,则可能通过活塞9的行程的增大和减小来执行容量控制。
具体地,在控制机构15中,如果图2中所示的控制阀15c增大低压通道15a的开度,则压力调节室31中的压力和——通过扩展——在控制压力室13c中的压力大致等于第二吸入室27b中的压力。因此,通过作用在旋转斜盘5上的活塞压缩力,如图6中所示,在致动器13中,可移动本体13a向旋转斜盘室33的前侧移动。因此,在压缩机中,可移动本体13a接近支托臂49并且控制压力室13c的容量减小。
因此,环板45的另一端侧部——即,旋转斜盘5的另一端侧部——在抵抗第二复位弹簧44b的推力的同时围绕动作轴线M3沿着顺时针方向枢转。支托臂49的后端围绕第一枢转轴线M1沿着逆时针方向枢转并且支托臂49的前端围绕第二枢转轴线M2沿着逆时针方向枢转。因此,支托臂49接近第一支承构件43a的凸缘430。因此,旋转斜盘5围绕设定为动作点的动作轴线M3和设定为支点的第一枢转轴线M1枢转。因此,旋转斜盘5相对于与驱动轴3的旋转轴线O正交的方向的倾斜角减小并且活塞9的行程减小。因此,在压缩机中,驱动轴3的每旋转一周的排出容量减小。应当注意的是,图6中所示的旋转斜盘5的倾斜角是压缩机中的最小倾斜角。
在压缩机中,作用在配重部49a上的离心力也施加至旋转斜盘5。因此,在压缩机中,旋转斜盘5易于沿着用于减小倾斜角的方向移位。
旋转斜盘5的倾斜角减小,由此,环板45与第一复位弹簧44a的后端相接触。因此,第一复位弹簧44a弹性变形并且第一复位弹簧44a的后端接近第一支承构件43a。
此处,在压缩机中,旋转斜盘5的倾斜角减小并且活塞9的行程减小,由此,第二头部9b的上止点位置远离第二阀成形板41移动。因此,在压缩机中,当旋转斜盘5的倾斜角接近零度时,在第一压缩室21d侧略微执行压缩功。另一方面,在第二压缩室23d侧未执行压缩功。
另一方面,如果如图2中所示的控制阀15c减小低压通道15a的开度,则压力调节室31中的压力增大并且控制压力室13c中的压力增大。因此,在致动器13中,如图1中所示,可移动本体13a在抵抗作用在旋转斜盘5上的活塞压缩力的同时朝向旋转斜盘室33的后端侧移动。因此,在压缩机中,可移动本体13a远离支托臂49移动并且控制压力室13c的容量增大。
因此,围绕动作轴线M3,可移动本体13a通过联接部132将旋转斜盘5的下端侧部拖向旋转斜盘室33的后侧。因此,旋转斜盘5的另一端侧部围绕动作轴线M3沿着逆时针方向枢转。支托臂49的后端围绕第一枢转轴线M1沿着顺时针方向枢转并且支托臂49的前端围绕第二枢转轴线M2沿着顺时针方向枢转。因此,支托臂49与第一支承构件43a的凸缘430分离。因此,通过使动作轴线M3和第一枢转轴线M1分别设定为动作点和支点,旋转斜盘5沿着与倾斜角减小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枢转。因此,旋转斜盘5相对于与驱动轴3的旋转轴线O正交的方向的倾斜角增大并且活塞9的行程增大。因此,驱动轴3的每旋转一周的排出容量增大。应当注意的是,图1中所示的旋转斜盘5的倾斜角是压缩机中的最大倾斜角。
在压缩机中,压力调节室31形成在后壳体19中。控制机构15允许第二排出室29b和压力调节室31通过高压通道15b彼此连通并且允许第二吸入室27b和压力调节室31通过低压通道15a彼此连通。因此,在压缩机中,在第二排出室29b和第二吸入室27b中的包括在冷却剂中的润滑剂储存在压力调节室31中。如通过图5A和图5B中的实线箭头所标示的,在压缩机中,通过压力调节室31和第二凹部23c之间的压差与——通过扩展——在压力调节室31和旋转斜盘室33之间的压差,压力调节室31中的制冷剂除了通过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二环形构件61b的第三切口630c之外还通过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一凹条部433之间的间隙、第二环形构件61b和第二凹条部434之间的间隙等流通至旋转斜盘室33。
在压缩机中,基于压力调节室31和旋转斜盘室33之间的压差,第一环形构件61a在第一凹条部433中移动并且第二环形构件61b在第二凹条部434中移动。因此,在压缩机中,能够对流通通过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一凹条部433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二环形构件61b和第二凹条部434之间的间隙的制冷剂的流量——即,从压力调节室31流通至旋转斜盘室33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节。
具体地,如上所述,如果压力调节室31中的压力增大以增大压力调节室31和旋转斜盘室33之间的压差,如图5A中所示,则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二环形构件61b分别在第一凹条部433和第二凹条部434中向前移动。因此,第一环形构件61a与第一凹条部433的前壁表面相接触。在该接触位置,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一凹条部433之间的间隙闭合。类似地,第二环形构件61b与第二凹条部434的前壁表面相接触。在该接触位置,第二环形构件61b和第二凹条部434之间的间隙闭合。因此,如图中通过实线箭头所标示的,压力调节室31中的制冷剂仅流通通过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二环形构件61b的第三切口630c并且流通至旋转斜盘室33。因此,从压力调节室31流通至旋转斜盘室33的制冷剂的流量减小。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如果压力调节室31中的压力减小并且压力调节室31与旋转斜盘室33之间的压差减小,如图5B中所示,则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二环形构件61b分别移动至第一凹条部433和第二凹条部434中的大致中央处。因此,如图中通过实线箭头所标示的,压力调节室31中的制冷剂流通通过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二环形构件61b的第三切口630c、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一凹条部433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二环形构件61b和第二凹条部434之间的间隙并且流通至旋转斜盘室33。即,与如图5A中所示的压力调节室31和旋转斜盘室33之间的压差较大的情况相比,从压力调节室31流通至旋转斜盘室33的制冷剂的流量增大。
当制冷剂以这种方式流通通过第三切口630c等时,在压缩机中,储存在压力调节室31中的润滑剂也与制冷剂一起流通通过第三切口630c等。因此,在压缩机中,能够将润滑剂供给至设置在第二轴孔23b中的第二滑动轴承22b。因此,在压缩机中,能够通过供给的润滑剂对第二滑动轴承22b和第二支承构件43b之间的部分进行适当地润滑。在这种情况下,在压缩机中,如上所述,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二环形构件61b对流通通过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一凹条部433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二环形构件61b和第二凹条部434之间的间隙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节。因此,也对供给至第二滑动轴承22b的润滑剂的供给量进行调节。因此,在压缩机中,在第二支承构件43b和第二滑动轴承22b之间很难发生咬死。
因此,实施方式1中的压缩机在使用致动器13来改变排出容量的压缩机中显示出高耐用性。
特别地,在压缩机中,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二环形构件61b分别对流动通过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一凹条部433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二环形构件61b和第二凹条部434之间的间隙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节。因此,在压缩机中,能够调节压力调节室31中的压力,同时能够防止制冷剂从压力调节室31超过必要地通过所述间隙和第三切口630c流通至旋转斜盘室33。因此,在压缩机中,易于改变控制压力室13c中的压力和第二排出室29b中的制冷剂的压力。能够适当地改变排出容量。
如上所述,在压缩机中,第一环形构件61a对流通通过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一凹条部433之间的间隙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节并且第二环形构件61b对流通通过第二环形构件61b和第二凹条部434之间的间隙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节。因此,在压缩机中,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二环形构件61b用作对压力调节室31中的压力进行调节的阀。此外,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二环形构件61b也用作对供给至第二滑动轴承22b的润滑剂的供给量进行调节的阀。通常,由于这种阀具有复杂的构型和较大的尺寸,所以难于将阀围绕驱动轴3布置。另一方面,在压缩机中,下述构型是简单的: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二环形构件61b分别包括接合间隙63,该接合间隙63包括用作孔缝的第三切口630c。因此,在压缩机中,能够使得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二环形构件61b用作如上所述的阀,同时使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二环形构件61b围绕第二支承构件43b设置。
在压缩机中,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二环形构件61b的接合间隙63由第一切口630a至第三切口630c构成。如上所述,第三切口630c在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二环形构件61b中用作孔缝。此处,当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二环形构件61b分别装配至第二支承构件43b的第一凹条部433和第二凹条部434时,在沿着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切口630a和第二切口630b中,由于除了装配期间除了第二支承构件43b和第一凹条部433和第二凹条部和434的直径的公差之外还由于其他公差等,制冷剂和润滑剂的流通的宽度——换言之,制冷剂和润滑剂的流通的通道面积——易于进行改变。另一方面,在沿着周向方向延伸的第三切口630c中,即使当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二环形构件61b装配至第二支承构件43b时,通道面积仍然不容易改变。因此,在压缩机中,能够对从压力调节室31流通至旋转斜盘室33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适当地调节。也能够对供给至第二滑动轴承22b等的润滑剂的供给量进行适当地调节。
此外,在压缩机中,由于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二环形构件61b由PEEK制成,所以甚至更不容易通过载荷引起摩擦等并且耐油性较高。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二环形构件61b对润滑剂的亲和力也是良好的。
此外,在压缩机中,由于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二环形构件61b设置在第二支承构件43b中,则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二环形构件61b能够对压缩机的致动期间所作用的载荷进行调节。因此,在压缩机中,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二环形构件61b的耐用性较高。
在压缩机中,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二环形构件61b的外径与第二滑动轴承22b的外径形成为大致相同。因此,在压缩机中,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二环形构件61b与第二轴孔23b的内周向表面适当地滑动接触并且第二滑动轴承22b与第二轴孔23b的内周向表面适当地滑动接触。因此,在压缩机中,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二环形构件61b以及第二滑动轴承22b适当地起作用。
此外,在压缩机中,第二滑动轴承22b在第二轴孔23b中布置成比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二环形构件61b更靠近压力调节室31侧。第二滑动轴承22b的后端面向压力调节室31。因此,在压缩机中,能够通过压力调节室31中的润滑剂对第二滑动轴承22b进行适当地润滑。
在压缩机中,驱动轴3由驱动轴主体30以及第一支承构件43a和第二支承构件43b构成。因此,在压缩机中,能够抑制驱动轴主体30的形状的复杂化并且易于制造驱动轴3。由于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二环形构件61b设置在第二支承构件43b中,所以易于将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二环形构件61b设置在驱动轴3中。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2中的压缩机中,如图7中所示的第二支承构件46替代实施方式1中的第二支承构件43b被按压至驱动轴主体30。因此,在压缩机中,驱动轴3由驱动轴主体30、第一支承构件43a以及第二支承构件46构成。
在压缩机中,在第二轴孔23b中设置有第二滑动轴承22c而不是第二滑动轴承22b。第二滑动轴承22c在本发明中也相当于径向轴承。应当注意的是,可以设置滚子轴承来替代第二滑动轴承22c。
第二支承构件46被按压至驱动轴主体30的后端侧并且位于第二轴孔23b中。第二支承构件46在本发明中也相当于盖部。在第二支承构件46的前端处形成有凸缘461。凸缘461伸入第二凹部23c中并且与第二止推轴承35b接触。当旋转斜盘5的倾斜角最大时,可移动本体13a与凸缘461相接触。
在第二支承构件46的后端侧形成有减小的直径部462。在减小的直径部462中凹入有与旋转轴线O同心的第一凹条部463和第二凹条部464。在第一凹条部463中,如在实施方式1中的压缩机中一样,布置有第一环形构件61a。在第二凹条部464中布置有第二环形构件61b。因此,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二环形构件61b位于第二支承构件46和第二轴孔23b之间。第二支承构件46的后端——即,减小的直径部462——伸入压力调节室31中。
第二滑动轴承22c位于第二轴孔23b的前端侧。第二滑动轴承22c的内径和第一环形构件61a的外径以及第二环形构件61b的外径形成为大致相同。在压缩机中,如上所述,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二环形构件61b设置在第一凹条部463和第二凹条部464中并且位于第二支承构件46的后端侧。因此,在压缩机中,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二环形构件61b在第二轴孔23b中布置成比第二滑动轴承22c更靠近压力调节室31侧。第二轴孔23b和第二支承构件46之间的部分、第一凹条部463和第二凹条部464以及第三切口630c在本发明中用作连通路径。压缩机中的其他部件与实施方式1中的压缩机中的部件相同。相同的部件通过相同的附图标记和符号表示并且省略关于部件的详细说明。
在压缩机中,如上所述,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二环形构件61b布置成比第二滑动轴承22c更靠近压力调节室31侧。就这点而言,在压缩机中,如在实施方式1中的压缩机中一样,制冷剂和润滑剂除了第三切口630c之外还流通通过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一凹条部463之间的间隙、第二环形构件61b和第二凹条部464之间的间隙等。因此,对第二滑动轴承22c等进行适当地润滑。因此,在压缩机中,如在实施方式1中的压缩机中一样,在第二支承构件46和第二滑动轴承22c之间更不容易发生咬死。
在压缩机中,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二环形构件61b的外径和第二滑动轴承22c的内径形成为大致相同。因此,在压缩机中,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二环形构件61b与第二轴孔23b的内周向表面适当地滑动接触,并且第二支承构件46和第二滑动轴承22c的内周表面彼此适当地滑动接触。因此,在压缩机中,如在实施方式1中的压缩机中一样,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二环形构件61b与第二滑动轴承22c适当地起作用。压缩机中的其他动作与实施方式1中的压缩机中的动作相同。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3中的压缩机中,采用图8A中所示的第一环形构件65a和第二环形构件65b替代实施方式1中的压缩机中的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二环形构件61b。第一环形构件65a和第二环形构件65b也由PEEK制成。第一环形构件65a和第二环形构件65b也分别容置在第一凹条部433和第二凹条部434中并且位于第二支承构件43b和第二轴孔23b之间。
第一环形构件65a和第二环形构件65b具有相同的构型并且分别包括接合间隙67。以下参照作为示例的第一环形构件65a的接合间隙67对此构型进行说明。
如图8A和图8B中所示,接合间隙67由第一切口670a至第三切口670c和一对连通槽670d和670e形成。第一切口670a沿着第一环形构件65a的轴向方向延伸。第二切口670b沿着第一环形构件65a的轴向方向延伸同时沿着周向方向相对于第一切口670a偏移。第三切口670c在第一环形构件65a的厚度方向的中央沿着周向方向延伸并且与第一切口670a和第二切口670b相连。如图8C中所示,连通槽670d和670e在平行于轴向方向的横截面上形成为大致半圆形形状。连通槽670d和670e在第三切口670c的两侧彼此相对,同时沿着第三切口670c延伸并且分别与第一切口670a和第二切口670b相连。
第一环形构件65a和第二环形构件65b分别设置在第一凹条部433和第二凹条部434中,由此,第三切口670c允许压力调节室31与旋转斜盘室33总是彼此连通。如同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二环形构件61b一样,与第一切口670a和第二切口670b相比,第三切口670c形成为具有用于制冷剂等的小通道面积。因此,第三切口670c在第一环形构件65a和第二环形构件65b中用作孔缝。第二轴孔23b和第二支承构件43b之间的部分、第一凹条部433和第二凹条部434以及第三切口670c在本发明中用作连通路径。应当注意的是,环形构件65a和65b可以由金属等形成。压缩机中的其他部件与实施方式1中的压缩机中的部件相同。
第一环形构件65a和第二环形构件65b与实施方式1中的压缩机中的第一环形构件61a和第二环形构件61b起相同的作用。此处,在第一环形构件65a和第二环形构件65b中,制冷剂和润滑剂的流量也能够通过连通槽670d和670e来调节。压缩机中的其他动作与实施方式1中的压缩机中的动作相同。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1至3对本发明进行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实施方式1至3。不言而喻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进行应用并且适当地进行改变。
例如,在实施方式1中的压缩机中,仅第一环形构件61a可以设置在第二支承构件43b中。三个或更多个环形构件可以设置在第二支承构件43b中。这也能够应用于实施方式2和3中的压缩机。
实施方式3中的压缩机中的第一环形构件65a和第二环形构件65b可以设置在实施方式2中的压缩机中。
此外,关于控制机构15,控制阀15c可以设置在高压通道15b中并且孔口15d可以设置在低压通道15a中。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通过控制阀15c来调节高压通道15b的开度。因此,能够通过第二排出室29b中的高压来快速增大控制压力室13c中的压力并且快速增大压缩容量。
压缩机可以构造成使得压缩室形成在第一缸体21和第二缸体23中的仅一者中。
环形构件优选地由诸如聚醚醚酮(PEEK)、聚苯硫醚(PPS)、或聚四氟乙烯(PTFE)之类的树脂或金属形成。另一方面,例如,密封连通路径并且阻塞制冷剂和润滑剂的类似由橡胶制成的O形环的构件没有包括在本发明的环形构件中。

Claims (10)

1.一种可变排量旋转斜盘型压缩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中形成有吸入室、排出室、旋转斜盘室以及缸膛;
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由所述壳体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
旋转斜盘,所述旋转斜盘能够凭借所述驱动轴的旋转而在所述旋转斜盘室中旋转;
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设置在所述驱动轴与所述旋转斜盘之间并且构造成允许改变所述旋转斜盘相对于与所述驱动轴的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的倾斜角;
活塞,所述活塞在所述缸膛中容置成能够往复移动;
转换机构,所述转换机构构造成使得所述活塞在所述缸膛中根据所述旋转斜盘的旋转以与所述倾斜角对应的行程往复移动;
致动器,所述致动器能够改变所述倾斜角;以及
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构造成控制所述致动器,其中,
所述旋转斜盘室与所述吸入室连通,
所述致动器包括:
固定本体,所述固定本体在所述旋转斜盘室中固定至所述驱动轴;
可移动本体,所述可移动本体能够沿着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在所述旋转斜盘室中移动;以及
控制压力室,所述控制压力室由所述固定本体和所述可移动本体限定并且构造成引入所述排出室中的包括润滑剂的制冷剂,从而使所述可移动本体移动,
在所述壳体中形成有压力调节室和轴孔,所述压力调节室与所述排出室以及所述控制压力室连通,所述轴孔允许所述旋转斜盘室与所述压力调节室彼此连通,
在所述轴孔中布置有轴承,所述轴承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所述驱动轴,
在所述驱动轴与所述轴孔之间设置有连通路径,所述连通路径允许所述压力调节室与所述旋转斜盘室经由所述轴承彼此连通,
在所述连通路径中设置有围绕所述驱动轴布置的环形构件,
所述环形构件包括孔缝,所述孔缝允许所述压力调节室与所述旋转斜盘室始终彼此连通,并且
所述环形构件基于所述压力调节室与所述旋转斜盘室之间的压差而在所述连通路径中移动,从而对流通通过所述连通路径的所述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排量旋转斜盘型压缩机,其中,
所述连通路径包括形成在所述驱动轴与所述轴孔之间的凹条部,并且
所述环形构件布置在所述凹条部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排量旋转斜盘型压缩机,其中,
所述环形构件包括第一切口、第二切口以及第三切口,所述第一切口沿着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切口在所述第一切口的延伸方向上沿着所述轴向方向延伸,同时相对于所述第一切口在与所述轴向方向正交的周向方向上偏移,所述第三切口沿着所述周向方向延伸以连接所述第一切口和所述第二切口,并且
所述第三切口是所述孔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排量旋转斜盘型压缩机,其中,
所述轴承是设置在所述驱动轴与所述轴孔之间的径向轴承,
所述环形构件和所述径向轴承围绕所述驱动轴设置并且布置在所述压力调节室与所述旋转斜盘室之间,并且
所述径向轴承布置成比所述环形构件更靠近压力调节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排量旋转斜盘型压缩机,其中,
所述环形构件的外径与所述径向轴承的外径或内径大致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排量旋转斜盘型压缩机,其中,
所述环形构件的内径与所述径向轴承的外径或内径大致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排量旋转斜盘型压缩机,其中,
所述轴承是设置在所述驱动轴与所述轴孔之间的径向轴承,
所述环形构件和所述径向轴承围绕所述驱动轴设置并且布置在所述压力调节室与所述旋转斜盘室之间,并且
所述环形构件布置成比所述径向轴承更靠近压力调节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变排量旋转斜盘型压缩机,其中,
所述环形构件的外径与所述径向轴承的外径或内径大致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排量旋转斜盘型压缩机,其中,
设置有多个所述环形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排量旋转斜盘型压缩机,其中,
所述驱动轴包括驱动轴主体和配装在所述驱动轴主体上的盖部,所述盖部中凹入有所述凹条部。
CN201410783875.3A 2013-12-16 2014-12-16 可变排量旋转斜盘型压缩机 Active CN1047125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58827A JP6123665B2 (ja) 2013-12-16 2013-12-16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2013-258827 2013-12-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12528A CN104712528A (zh) 2015-06-17
CN104712528B true CN104712528B (zh) 2017-04-12

Family

ID=52021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83875.3A Active CN104712528B (zh) 2013-12-16 2014-12-16 可变排量旋转斜盘型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167655A1 (zh)
EP (1) EP2884105B1 (zh)
JP (1) JP6123665B2 (zh)
KR (1) KR101645276B1 (zh)
CN (1) CN1047125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160749A (ja) * 2015-02-26 2016-09-0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2017180292A (ja) * 2016-03-30 2017-10-0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両頭ピストン型斜板式圧縮機
JP2017180291A (ja) 2016-03-30 2017-10-0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両頭ピストン型斜板式圧縮機
JP2017180293A (ja) * 2016-03-30 2017-10-0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両頭ピストン型斜板式圧縮機
JP6406339B2 (ja) * 2016-11-17 2018-10-17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斜板式圧縮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37993A (en) * 1976-04-23 1977-07-26 Borg-Warner Corporation Control system for variable displacement compressor
US4061443A (en) * 1976-12-02 1977-12-06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Variable stroke compressor
JPS5732084A (en) * 1980-07-31 1982-02-20 Diesel Kiki Co Ltd Swash plate type compressor
JPH07111171B2 (ja) * 1989-11-02 1995-11-29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製作所 連続可変容量型斜板式圧縮機
JPH048875A (ja) * 1990-04-25 1992-01-13 Nippondenso Co Ltd 斜板型可変容量圧縮機
JP2846089B2 (ja) * 1990-09-14 1999-01-1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可変容量形圧縮機
JPH0518355A (ja) * 1991-07-15 1993-01-26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可変容量型圧縮機
JP3205453B2 (ja) * 1994-03-18 2001-09-04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冷却用圧縮機
JPH08105384A (ja) * 1994-10-05 1996-04-23 Sanden Corp 可変容量斜板式圧縮機
DE19613609C2 (de) * 1996-04-04 2000-02-17 Brueninghaus Hydromatik Gmbh Axialkolbenmaschine mit internem Spülkreislauf
DE19939131A1 (de) * 1999-08-18 2001-03-08 Zexel Gmbh Axialkolbentriebwerk mit einem stufenlos verstellbaren Kolbenhub
JP2002130120A (ja) * 2000-10-24 2002-05-09 Toyota Industries Corp 容量可変型圧縮機の容量制御装置
US20040046329A1 (en) * 2002-09-05 2004-03-11 Koen Pieters Sealing ring
KR100869930B1 (ko) 2007-04-03 2008-11-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스크롤 압축기
JP4505482B2 (ja) * 2007-06-27 2010-07-21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圧縮機
JP4951572B2 (ja) * 2008-03-31 2012-06-13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5341827B2 (ja) * 2010-06-21 2013-11-13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可変容量圧縮機
KR101308776B1 (ko) * 2010-11-08 2013-09-17 다이킨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스크롤 압축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84105A3 (en) 2015-10-21
EP2884105A2 (en) 2015-06-17
JP2015113819A (ja) 2015-06-22
JP6123665B2 (ja) 2017-05-10
CN104712528A (zh) 2015-06-17
US20150167655A1 (en) 2015-06-18
KR20150070023A (ko) 2015-06-24
KR101645276B1 (ko) 2016-08-03
EP2884105B1 (en) 2017-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12528B (zh) 可变排量旋转斜盘型压缩机
JP6003546B2 (ja)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CN101113728B (zh) 压缩机
CN104074709B (zh) 可变排量的斜盘式压缩机
CN104712527B (zh) 可变排量斜盘式压缩机
US20120213656A1 (en) Axial piston hydraulic rotating machine
CN104912768B (zh) 可变排量型斜板式压缩机
US20090145293A1 (en) Tilting plate type compressor
US6095761A (en) Swash plate compressor
JP2007192201A (ja) 圧縮機における油回収構造
KR101872151B1 (ko) 양헤드 피스톤형 사판식 압축기
CN105889017B (zh) 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
CN104454437B (zh) 斜板式变排量压缩机
JP4630801B2 (ja) 圧縮機
KR101730833B1 (ko) 압축기
JP2018096251A (ja) 圧縮機
EP0911521B1 (en) Arrangement of lubrication fluid grooves in a rotating drive plate for a swash plate compressor
CN104632573B (zh) 斜盘式可变排量压缩机
JP4684166B2 (ja) 斜板式可変容量コンプレッサ
JP2009108818A (ja) 圧縮機
JP2018150880A (ja)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2017166335A (ja)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2018155118A (ja)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2016164389A (ja)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2017008728A (ja) 斜板形式の気体圧縮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