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12208A - 具有缓冲效果的铰链及具有所述铰链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缓冲效果的铰链及具有所述铰链的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712208A CN104712208A CN201510065110.0A CN201510065110A CN104712208A CN 104712208 A CN104712208 A CN 104712208A CN 201510065110 A CN201510065110 A CN 201510065110A CN 104712208 A CN104712208 A CN 10471220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ssembly
- hinge
- banking stop
- main spring
- sp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Closing And Opening Devices For Wings, And Check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缓冲效果的铰链,包括第一组件、第二组件、主弹簧、连接片、阻尼器组件、连接组件及锁紧弹簧。第二组件枢接于第一组件,第二组件与本体固定连接。主弹簧与设置于第一组件内的连接片及第一组件连接。连接片连接主弹簧与第二组件。阻尼器组件包括阻尼器主体、伸缩杆、第一限位片、复位弹簧及第二限位片。阻尼器组件与连接组件固定连接。阻尼器主体通过连接片、第一限位片及第三限位片限位。第三转轴连接有连接组件及连接片且滑动设置在第一组件的导槽内。锁紧弹簧设置于连接组件及阻尼器组件之间。其中,上述铰链可用于包括本体及下拉门的装置。如此,装置的下拉门在主弹簧及阻尼器组件的作用下能达到自动缓慢关闭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铰链,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缓冲效果的铰链及具有所述铰链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的烤箱下拉门铰链不具备自动关门效果,即在打开、闭合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操作者用力推拉,关门体验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实现一种性能更优的烤箱铰链实现方案,至少提升现有铰链的使用效果之一。为此,本发明需要提供一种在门体关闭到一定角度之后能够靠自身弹力关闭、且通过阻尼器实现自动关闭过程平缓、无噪声的铰链。
本发明还需要提供一种具有所述铰链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较佳实施方式的一种具有缓冲效果的铰链,包括第一组件、第二组件、主弹簧、连接片、阻尼器组件、连接组件及锁紧弹簧。所述第一组件及所述第二组件分别用于固定本体及下拉门且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从而使得所述下拉门可相对于所述本体转动下拉,所述第一组件呈矩形壳体并包括与所述第二组件转动连接的第一端及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组件开设有靠近所述第一端的导槽,所述第二组件形成有凸轮部。所述主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一组件内,所述主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片设置于所述第一组件内,所述连接片连接所述主弹簧的另一端且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组件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片形成有上盖以与所述第一组件配合形成有腔室。所述阻尼器组件包括阻尼器主体、伸缩杆、第一限位片、复位弹簧及第二限位片。所述阻尼器主体位于所述腔室内。所述伸缩杆从所述阻尼器主体向所述第二组件延伸。所述第一限位片固定于所述第一组件内,所述第一限位片穿设于所述伸缩杆。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所述阻尼器主体与所述第一限位片之间,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伸缩杆上。所述第二限位片固定于所述第一组件内,所述第二限位片与所述第一限位片限定有所述阻尼器主体的滑动行程。所述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组件与所述伸缩杆之间,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连接片通过第三转轴连接,所述第三转轴可转动且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导槽内,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从动轮。所述锁紧弹簧套设在所述伸缩杆上且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片与所述连接组件之间,以使所述从动轮保持与所述凸轮部可转动接触。所述凸轮部包括在所述第二组件自与所述第一组件成最大张角处向所述第一组件转动过程中依次与所述从动轮配合的平衡段、临界段及缓关段。在所述平衡段中,所述锁紧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向复位状态变化,所述复位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所述阻尼器主体在所述腔室内静止,所述主弹簧处于拉伸状态且向复位状态变化,所述主弹簧产生的拉紧力与所述铰链的负载重量相平衡。在所述临界段中,所述锁紧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向复位状态变化,所述复位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所述阻尼器主体在所述腔室内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滑动,主弹簧处于拉伸状态,所述主弹簧产生的拉紧力大于所述铰链的负载重量。在所述缓关段,所述锁紧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向复位状态变化,所述复位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所述伸缩杆向所述阻尼器主体内压缩,所述主弹簧处于拉伸状态且向复位状态变化,所述主弹簧产生的拉紧力大于所述铰链的负载重量且所述阻尼器主体产生反向缓冲作用。
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的铰链,由于采用所述主弹簧,在下拉所述下拉门时能平衡所述下拉门的重量,达到稳开稳合的效果。另外,由于采用所述锁紧弹簧及所述阻尼器组件,能达到使所述下拉门自动缓慢关闭的效果,能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组件包括底板及自所述底板两侧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导槽开设于所述两侧壁上且呈弧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片包括分别紧贴所述第一组件的两侧壁的两个侧片及与两个所述侧片接合的所述上盖,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平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片及所述第二限位片呈L型,所述第一限位片包括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的第一底片及自所述第一底片向上延伸的第一挡片,所述第一挡片穿设于所述伸缩杆。所述第二限位片包括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的第二底片及自所述第二底片向上延伸的第二挡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挡片的顶端形成有凸出结构,所述连接片在所述凸出结构的下方且在所述凸出结构的导向作用下沿所述主弹簧的伸缩方向运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与所述伸缩杆固定连接的连接体及设置在所述连接体上的所述从动轮,所述连接体与所述连接片通过滑动设置在所述导槽内的所述第三转轴连接,所述连接体上形成有固定轴,所述从动轮呈圆环状且套设在所述固定轴中,所述从动轮保持与所述凸轮部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应所述平衡段所述下拉门可转动的角度的范围为50°~7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应所述临界段所述下拉门可转动的角度的范围是10°~1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应所述缓关段所述下拉门可转动的角度的范围为10°~25°。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较佳实施方式的一种装置,包括本体及下拉门,还包括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用于所述装置的铰链。
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的装置,由于采用所述主弹簧,在下拉所述下拉门时能平衡所述下拉门的重量,达到稳开稳合的效果。另外,由于采用所述锁紧弹簧及所述阻尼器组件,能达到使所述下拉门自动缓慢关闭的效果,能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具有缓冲效果的铰链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具有缓冲效果的铰链的爆炸图。
图3是图1的具有缓冲效果的铰链沿Ⅲ-Ⅲ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具有缓冲效果的铰链的第一组件的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具有缓冲效果的铰链的阶梯件的立体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具有缓冲效果的铰链的连接片的立体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具有缓冲效果的铰链的第一限位片的立体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具有缓冲效果的铰链的第二限位片的立体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具有缓冲效果的铰链的连接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的具有缓冲效果的铰链10包括第一组件12、第二组件14、主弹簧16、连接片18、阻尼器组件20、连接组件22及锁紧弹簧24。第一组件12及第二组件14分别用于固定本体及下拉门且通过第一转轴142转动连接从而使得下拉门可相对于本体转动下拉,第一组件12呈矩形壳体并包括与第二组件14转动连接的第一端120及相对的第二端122,第一组件12开设有靠近第一端120的导槽124,第二组件14形成有凸轮部140。主弹簧16设置于第一组件12内,主弹簧16的一端与第二端122固定连接。连接片18设置于第一组件12内,连接片18连接主弹簧16的另一端且通过第二转轴26与第二组件14转动连接,连接片18形成有上盖180以与第一组件12配合形成有腔室182。阻尼器组件20包括阻尼器主体200、伸缩杆202、第一限位片204、复位弹簧206及第二限位片208。阻尼器主体200位于腔室182内。伸缩杆202从阻尼器主体200向第二组件14延伸。第一限位片204固定于第一组件12内,第一限位片204穿设于伸缩杆202。复位弹簧206位于阻尼器主体200与第一限位片204之间,复位弹簧206套设在伸缩杆202上。第二限位片208固定于第一组件12内,第二限位片208与第一限位片204限定有阻尼器主体200的滑动行程。连接组件22设置于第二组件14与伸缩杆202之间,连接组件22与伸缩杆202固定连接,连接组件22与连接片18通过第三转轴28连接,第三转轴28可转动且可滑动地设置在导槽124内,连接组件22包括从动轮220。锁紧弹簧24套设在伸缩杆202上且设置于第一限位片204与连接组件22之间,以使从动轮220保持与凸轮部140可转动接触。凸轮部140包括在第二组件14自与第一组件12成最大张角处向第一组件12转动过程中依次与从动轮220配合的平衡段、临界段及缓关段。在平衡段中,锁紧弹簧24处于压缩状态且向复位状态变化,复位弹簧206处于自然状态,阻尼器主体200在腔室182内静止,主弹簧16处于拉伸状态且向复位状态变化,主弹簧16产生的拉紧力与铰链10的负载重量相平衡。在临界段中,锁紧弹簧24处于压缩状态且向复位状态变化,复位弹簧206处于自然状态,阻尼器主体200在腔室182内向第二端122的方向滑动,主弹簧16处于拉伸状态,主弹簧16产生的拉紧力大于铰链10的负载重量。在缓关段,锁紧弹簧24处于压缩状态且向复位状态变化,复位弹簧206处于自然状态,伸缩杆202向阻尼器主体200内压缩,主弹簧16处于拉伸状态且向复位状态变化,主弹簧16产生的拉紧力大于铰链10的负载重量且阻尼器主体200产生反向缓冲作用。
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的铰链10,由于采用主弹簧16,在下拉下拉门时能平衡下拉门的重量,达到稳开稳合的效果。另外,由于采用锁紧弹簧24及阻尼器组件20,能达到使下拉门自动缓慢关闭的效果,能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组件12基本呈矩形,第一组件12包括第一端120及与第一端120相对的第二端122,第一组件12还包括底板126及自底板126两侧向上延伸的侧壁128,导槽124开设于两侧壁128上且呈弧形,并基本沿第一组件12的长度方向延伸,导槽124包括第一端点1240及与第一端点1240相对的第二端点1242。
如此,采用弧形的导槽124可协调连接组件22的运动轨迹。
请参阅图5,具体地,第一组件12内收容有主弹簧16、连接片18、阻尼器组件20、连接组件22及锁紧弹簧24。第一组件12在靠近第一端120的底板126开设有平行于第一组件12的轴向的凹槽128a,凹槽128a呈U型。在第一端120处第一组件12与第二组件14通过第一转轴142连接,第一组件12可绕第一转轴142相对于第二组件14转动且同步带动连接片18运动,第二组件14可相对于第一组件12在凹槽128a内摆动。在第二端122处,第一组件12连接有与第一转轴142平行的第四转轴30,远离第一端120的连接片18的末端连接有与第四转轴30平行的连接轴32,主弹簧16与第四转轴30及连接轴32连接。第二组件14通过平行于第二转轴26的第五转轴34连接有阶梯件36。阶梯件36包括第五侧360及与第五侧360相对的第六侧362,第二组件14位于第五侧360与第六侧362之间,第五转轴34穿过第五侧360与第六侧362与第二组件14连接,第五侧360与第六侧362通过第一阶面364连接、接合,在第一阶面364上方第五侧360与第六侧362通过第二阶面366连接、接合,阶梯件36呈U型,第一阶面364与第二阶面366呈阶梯状,第一阶面364卡住凹槽128a,第二阶面366卡在第一组件12的底板126。
请参阅图6,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组件12收容有连接片18,连接片18包括分别紧贴第一组件12的两侧壁128的两个侧片184,及与两个侧片184结合的上盖180,上盖180与第一组件12的底板126平行,上盖180与第一组件12配合形成有腔室182,阻尼器主体200可在腔室182内滑动。第二组件14呈片状,第二组件14位于连接片18之间且第二组件14伸入凹槽128a,连接片18与第二组件14通过平行于第一转轴142的第二转轴26连接。连接片18连接主弹簧16与第二组件14,连接片18与第二组件14的连接点偏离第二组件14的第一转轴142以使第二组件14相对于第一组件12转动时带动连接片18移动从而拉伸主弹簧16。腔室182呈矩形,阻尼器主体200呈圆柱形,阻尼器主体200与腔室182的形状配合以使阻尼器主体200能在腔室182中滑动。
如此,形成有上盖180的连接片18对阻尼器主体200进行限位。
请参阅图7及图8,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片204及第二限位片208呈L型,第一限位片204包括与底板126固定连接的第一底片204a及自第一底片204a向上延伸的第一挡片204b,第一挡片204b穿设于伸缩杆202。第二限位片208包括与底板126固定连接的第二底片208a及自第二底片208a向上延伸的第二挡片208b。
如此,第一限位片204与第二限位片208对阻尼器主体200进行限位,第一限位片204与第二限位片208配合限定了阻尼器主体200的运动范围,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限位片208的第二挡片208b的顶端形成有凸出结构208c,连接片18在凸出结构208c的下方且在凸台结构208c的导向作用下沿主弹簧16的伸缩方向运动。
如此,连接片18在第二限位片208的凸出结构208c的限位及导向作用下,连接片18仅沿主弹簧16的伸缩方向运动。
具体地,从阻尼器主体200内延伸出的伸缩杆202且穿过第一限位片204,伸缩杆202的末端与连接组件22通过螺纹销38固定。阻尼器主体200通过第一限位片204、第二限位片208及连接片18的上盖180进行限位。阻尼器主体200在初始位置时,阻尼器主体200的末端与第二限位片208的第二挡片208b存在一段间隙,该间隙的轴向长度为阻尼器主体200可滑动的行程。复位弹簧206卡在第一限位片204的第一挡片204b与阻尼器主体200之间且套设在伸缩杆202上。其中,阻尼器主体200采用液压阻尼器。
请参阅图9,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组件22包括与伸缩杆202固定连接的连接体222及设置在连接体222上的从动轮220,连接体222与连接片18通过滑动设置在导槽124内的第三转轴28连接,连接体222上形成有固定轴2220,从动轮220呈圆环状且套设在固定轴2220中,从动轮220保持与凸轮部140接触。从动轮220可以以第三转轴28为轴心旋转,从而保证从动轮220与凸轮部140始终保持接触。连接体222包括第三侧2222、与第三侧2222相对的第四侧2224及垂直于第三侧2222与第四侧2224并位于第三侧2222与第四侧第2224之间的挡面2226,第三侧2222与第四侧2224之间形成有固定轴2220,挡面2226的中间开设有与伸缩杆202配合的孔2228,伸缩杆202恰好通过孔2228,安装在伸缩杆202上的螺纹销38卡在挡面2226上。其中,连接体222为一体成型,凸轮部140具有与从动轮220做多种接触的凹进和凸出的部分。
如此,连接片18与连接组件22通过第三转轴28连接且第三转轴28滑动设置在导槽124内,连接片18带动第三转轴28在导槽124内滑动。
第一组件12设置在下拉门上,第二组件14设置在本体上,铰链10工作时,第二组件14的位置恒定不变,第一组件12能以第一转轴142为轴进行一定角度的旋转,同步带动连接在第二组件14上的连接片18运动,从而拉伸连接在连接片18上的主弹簧16,在主弹簧16和阻尼器组件20的作用下,下拉门可以实现自动缓慢关门的效果。
具体地,铰链10从n1到n2为平衡段,从n2到n3为临界段,从n3到n4为缓关段。当第二组件14相对于第一组件12处于n1位置时,铰链10的张角达到最大,下拉门打开的角度达到最大。当第二组件14相对于第一组件12处于n4位置时,铰链10的张角达到最小,门体处于闭合状态。
当第二组件14相对于第一组件12处于n1位置时,连接片18带动第三转轴28到达第一端点1240,阻尼器主体200与第二限位片208存在一段间隙,连接片18拉伸主弹簧16使得主弹簧16处于拉伸状态,主弹簧16的拉紧力与铰链10的负载重量相平衡。当铰链10处于a角度内,即铰链10从n1到n2的平衡段内,由于主弹簧16的拉紧力与铰链10的负载重量相平衡,下拉门可在该范围内任意位置静止不动,此时关闭下拉门需要人为外力。
当第二组件14相对于第一组件12处于n2位置时,主弹簧16的拉紧力大于铰链10的负载重量。当铰链10处于b角度时,即铰链10从n2到n3的临界段内,与主弹簧16连接的连接片18向主弹簧16的方向滑动,阻尼器主体200向第二限位片208滑动,即铰链10能自动带动下拉门朝关闭方向快速转动,此时下拉门可自动关闭,无须外力。
当第二组件14相对于第一组件12处于n3位置时,主弹簧16的拉紧力大于铰链10的负载重量,阻尼器主体200滑至第二限位片208,复位弹簧206由压缩状态恢复为自然状态。当铰链10处于c角度时,即铰链10从n3到n4的缓关段,与主弹簧16连接的连接片18继续向主弹簧16方向滑动,伸缩杆202开始向阻尼器主体200内压缩,阻尼器主体200产生反向缓冲作用力,减缓铰链10带动门体转动的速度,下拉门以缓慢且均匀的速度旋转,此时能实现下拉门自动关闭同时不快速弹回,而是平缓关闭。
当第二组件14相对于第一组件12处于n4位置时,铰链10的张角达到最小,门体处于闭合状态。此时,主弹簧16、锁紧弹簧24及复位弹簧206均处于自然状态。
当铰链10因外力作用(通常为人为施加的力)由n4位置打开到c角度的范围内的任意位置,阻尼器主体200向第二组件14方向滑动,复位弹簧206会给阻尼器主体200一个阻力使阻尼器主体200内的液压油复位,撤销外力后,由于主弹簧16的拉紧力大于铰链10的负载重量,下拉门会向主弹簧16的方向旋转,即下拉门仍会以缓慢且均匀的速度关闭,即铰链10仍会回到n4位置。
下拉门在打开的过程中,即铰链10从n4位置转动到n1位置的过程中,主弹簧16由初始状态拉伸,锁紧弹簧24压缩,由于伸缩杆202带动阻尼器主体200向第一端120滑动,复位弹簧206也压缩,随后复位弹簧206的反弹力使得伸缩杆202从阻尼器主体200内抽出,即阻尼器主体200复位,复位弹簧206也恢复到自然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应平衡段,铰链10处于n1~n2的位置,此时主弹簧16产生的拉紧力与铰链10的负载重量相平衡,下拉门可在a角度范围内的任意位置停顿。其中,对应平衡段下拉门可转动的范围为50°~70°,即a角度的范围可为50°~70°。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应临界段,铰链10处于n2~n3的位置,此时主弹簧16产生的拉紧力大于铰链10的负载重量,铰链可在b角度范围内由n2位置快速转动到n3位置。其中,对应临界段下拉门可转动的范围为10°~15°,即b角度的范围可为10°~15°。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应缓关段,铰链10处于n3~n4的位置,此时主弹簧16产生的拉紧力大于铰链10的负载重量,铰链可在c角度范围内由n3位置缓慢转动到n4位置。其中,对应缓关段下拉门可转动的范围为10°~25°,即c角度的范围可为10°~25°。
如此,能达到使所述下拉门在设计角度范围内自动缓慢关闭的效果,能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当然,以上数值仅作为例子给出帮助说明铰链10如何实现下拉门在一定开合角度内实现自动缓慢关门的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的装置包括本体及下拉门,装置包括上述铰链10,其中,第一组件12固定设置在下拉门上,第二组件14固定设置在本体上。可选地,装置为烤箱。当然,烤箱仅作为一个例子,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如此,可以实现装置的下拉门自动缓慢关闭的效果,能更方便用户的使用,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具有缓冲效果的铰链,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别用于固定于本体及下拉门且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从而使得所述下拉门可相对于所述本体转动下拉的第一组件及第二组件,所述第一组件呈矩形壳体并包括与所述第二组件转动连接的第一端及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组件开设有靠近所述第一端的导槽,所述第二组件形成有凸轮部,
设置于所述第一组件内的主弹簧,所述主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固定连接;
设置于所述第一组件内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片连接所述主弹簧的另一端且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组件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片形成有上盖以与所述第一组件配合形成有腔室;
阻尼器组件,包括:
位于所述腔室内的阻尼器主体;
从所述阻尼器主体向所述第二组件延伸的伸缩杆;
固定于所述第一组件内的第一限位片,所述第一限位片穿设于所述伸缩杆;
位于所述阻尼器主体与所述第一限位片之间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伸缩杆上;及
固定于所述第一组件内的第二限位片,所述第二限位片与所述第一限位片限定有所述阻尼器主体的滑动行程;
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组件与所述伸缩杆之间,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连接片通过第三转轴连接,所述第三转轴可转动且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导槽内,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从动轮;及
锁紧弹簧,所述锁紧弹簧套设在所述伸缩杆上且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片与所述连接组件之间,以使所述从动轮保持与所述凸轮部可转动接触;
所述凸轮部包括在所述第二组件自与所述第一组件成最大张角处向所述第一组件转动过程中依次与所述从动轮配合的平衡段、临界段及缓关段;
在所述平衡段中,所述锁紧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向复位状态变化,所述复位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所述阻尼器主体在所述腔室内静止,所述主弹簧处于拉伸状态且向复位状态变化,所述主弹簧产生的拉紧力与所述铰链的负载重量相平衡;
在所述临界段中,所述锁紧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向复位状态变化,所述复位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所述阻尼器主体在所述腔室内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滑动,主弹簧处于拉伸状态,所述主弹簧产生的拉紧力大于所述铰链的负载重量;
在所述缓关段,所述锁紧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向复位状态变化,所述复位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所述伸缩杆向所述阻尼器主体内压缩,所述主弹簧处于拉伸状态且向复位状态变化,所述主弹簧产生的拉紧力大于所述铰链的负载重量且所述阻尼器主体产生反向缓冲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缓冲效果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件包括底板及自所述底板两侧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导槽开设于所述两侧壁上且呈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缓冲效果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包括分别紧贴所述第一组件的两侧壁的两个侧片及与两个所述侧片接合的所述上盖,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缓冲效果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片及所述第二限位片呈L型,
所述第一限位片包括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的第一底片及自所述第一底片向上延伸的第一挡片,所述第一挡片穿设于所述伸缩杆;
所述第二限位片包括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的第二底片及自所述第二底片向上延伸的第二挡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缓冲效果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片的顶端形成有凸出结构,所述连接片在所述凸出结构的下方且在所述凸出结构的导向作用下沿所述主弹簧的伸缩方向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缓冲效果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与所述伸缩杆固定连接的连接体及设置在所述连接体上的所述从动轮,所述连接体与所述连接片通过滑动设置在所述导槽内的所述第三转轴连接,所述连接体上形成有固定轴,所述从动轮呈圆环状且套设在所述固定轴中,所述从动轮保持与所述凸轮部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缓冲效果的铰链,其特征在于,对应所述平衡段所述下拉门可转动的角度的范围为50°~70°。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缓冲效果的铰链,其特征在于,对应所述临界段所述下拉门可转动的角度的范围是10°~15°。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缓冲效果的铰链,其特征在于,对应所述缓关段所述下拉门可转动的角度的范围为10°~25°。
10.一种装置,包括本体及下拉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所述装置的铰链。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065110.0A CN104712208B (zh) | 2015-02-06 | 2015-02-06 | 具有缓冲效果的铰链及具有所述铰链的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065110.0A CN104712208B (zh) | 2015-02-06 | 2015-02-06 | 具有缓冲效果的铰链及具有所述铰链的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12208A true CN104712208A (zh) | 2015-06-17 |
CN104712208B CN104712208B (zh) | 2016-06-22 |
Family
ID=53411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065110.0A Active CN104712208B (zh) | 2015-02-06 | 2015-02-06 | 具有缓冲效果的铰链及具有所述铰链的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712208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40473A (zh) * | 2017-04-28 | 2017-12-08 |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器具 |
CN109875379A (zh) * | 2018-11-07 | 2019-06-14 |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器具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539177U (zh) * | 2009-09-29 | 2010-08-04 | 胡国衡 | 自动关门复位铰链器 |
CN203188748U (zh) * | 2013-04-02 | 2013-09-11 | 桑能实业(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烤箱用铰链 |
EP2664737A2 (en) * | 2012-05-15 | 2013-11-20 | Atasan Metal Sanayi Ve Ticaret Limited Sirketi | A door hinge |
US20140345082A1 (en) * | 2013-05-23 | 2014-11-27 | Mansfield Engineered Components, Inc. | Appliance hinge counterbalance assembly with snubber |
CN204126434U (zh) * | 2014-08-06 | 2015-01-28 | 胡国衡 | 一种烤箱阻尼铰链 |
-
2015
- 2015-02-06 CN CN201510065110.0A patent/CN10471220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539177U (zh) * | 2009-09-29 | 2010-08-04 | 胡国衡 | 自动关门复位铰链器 |
EP2664737A2 (en) * | 2012-05-15 | 2013-11-20 | Atasan Metal Sanayi Ve Ticaret Limited Sirketi | A door hinge |
CN203188748U (zh) * | 2013-04-02 | 2013-09-11 | 桑能实业(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烤箱用铰链 |
US20140345082A1 (en) * | 2013-05-23 | 2014-11-27 | Mansfield Engineered Components, Inc. | Appliance hinge counterbalance assembly with snubber |
CN204126434U (zh) * | 2014-08-06 | 2015-01-28 | 胡国衡 | 一种烤箱阻尼铰链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40473A (zh) * | 2017-04-28 | 2017-12-08 |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器具 |
CN107440473B (zh) * | 2017-04-28 | 2023-01-31 |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器具 |
CN109875379A (zh) * | 2018-11-07 | 2019-06-14 |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器具 |
CN109875379B (zh) * | 2018-11-07 | 2023-11-21 |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器具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12208B (zh) | 2016-06-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727683A (zh) | 具有缓冲效果的铰链及具有所述铰链的装置 | |
CN104563700A (zh) | 具有缓冲效果的铰链及具有所述铰链的装置 | |
CN206100081U (zh) | 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铰链装置及柔性屏移动终端 | |
DE602006016989D1 (de) | Türscharniervorrichtung mit einem drehpunkt in einer variablen position | |
CN104712208A (zh) | 具有缓冲效果的铰链及具有所述铰链的装置 | |
US10094752B2 (en) | Folding test machine | |
CN107419986A (zh) | 阻尼铰链及设有该阻尼铰链的装置 | |
US20070097607A1 (en) | Sliding mechanism with variable sliding range thereof | |
CN204436123U (zh) | 具有缓冲效果的铰链及具有所述铰链的装置 | |
JP2017532468A (ja) | 家具用ヒンジ | |
EA201591958A1 (ru) | Петля для вращательного движения двери, в частности стеклянной двери | |
CN104612513B (zh) | 具有缓冲效果的铰链及具有所述铰链的装置 | |
CN203729743U (zh) | 可限制家具门打开角度的铰链 | |
JP2017520701A5 (zh) | ||
RU2016147883A (ru) | Опорный узел для двери | |
CN103835603A (zh) | 可限制家具门打开角度的铰链 | |
CN110411093A (zh) | 一种冰箱门体限位结构 | |
CN108513467B (zh) | 一种限位转轴及电子装置 | |
CN207296718U (zh) | 阻尼铰链及设有该阻尼铰链的装置 | |
RU2016147331A (ru) | Шарнир для мебели или бытовой техники | |
CN205477049U (zh) | 开关装置 | |
CN206626139U (zh) | 一种可调节式实验室操作台用减震装置 | |
RU2435920C2 (ru) | Сбалансированное шарнир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 |
KR20220001263A (ko) | 스윙 힌지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자기기 | |
JP2016180862A5 (zh)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