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07042A - 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07042A
CN104707042A CN201510116207.XA CN201510116207A CN104707042A CN 104707042 A CN104707042 A CN 104707042A CN 201510116207 A CN201510116207 A CN 201510116207A CN 104707042 A CN104707042 A CN 1047070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chinese medicine
radix
medicine composition
rhizom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1620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学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11620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07042A/zh
Publication of CN1047070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070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枇杷叶5-15份、桑白皮5-15份、浮萍15-25份、黄连4-8份、苦参4-8份、玄参15-25份、连翘5-15份、大黄4-8份、土茯苓25-35份、生薏仁10-20份、丹参15-25份、赤芍5-15份。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类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痤疮,凡指发于颜面和胸背部的毛囊性红色丘疹,或黑头粉刺,脓疱,结节,囊肿等。早在《内经》中,对痤疮的形成就有较详细的论述,《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汗出见湿,乃生痤疿”,“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到了隋代《诸病源侯论》称为“面皰”。清代《医学金鉴》则直称为“肺风粉刺”,《外科大成》又称为“酒刺”。现在,俗称为“粉刺”。
青少年期生机旺盛,以致相对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是基础。加以禀赋差异,素体阳盛,或过食辛辣烟酒炮炙肥腻之物品,情志激变易冲动,气血郁结,或风热之邪外袭等,以致肺胃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乖忤,火热痰湿气血结聚,病位主在肺胃二脏腑,病邪循经络上达其分属之野,故皮损多见于颜面部之额头,鼻口周围等;火热内盛,达于气血两分,灼伤津液,故见丘疹色红,皮肤潮红,口渴喜冷饮,口臭,大便干秘,尿黄赤等;湿邪内盛,故见颜面多油脂,舌苔黄腻厚,病程缠绵难愈,且易复发;痰血郁结,故见丘疹结凸,或演变成脓疱,瘢痕圪塔,结节囊肿,愈后遗紫色色素沉着,久久不退,舌质暗红等。总括以上之分析,该病的病因病机为“湿热内蕴,痰血瘀结”。
西医认为痤疮的发病原因是复杂的,遗传因素、男性激素增加、细菌感染、饮食等都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其发病机理是:在青春期男性激素增加,促使皮脂分泌增多,由于粘稠的皮脂与角蛋白及细菌互相混合,使皮脂腺口堵塞,因 而为厌氧菌繁殖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白色葡萄球菌,痤疮杆菌,园形小疱子菌等繁殖生长可产生多种酶,这些酶可使甘油三脂分解,产生游离脂肪酸,因而引起痤疮。由于溶脂酶的作用,可使毛囊壁破裂,细菌扩散,因而形成毛囊周围炎和脓疱。
现有技术中用于口服治疗痤疮药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均为中药饮片,而传统中药饮片质量受药材品种、产地、采收季节、炮制加工、储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质量差异较大。其次是患者煎药方法失当,对煎药器皿、煎药水量、煎煮时间、火候、特殊煎服方法等掌握不当,致使有效成分难以提取出来,既影响了疗效又使药材浪费。
免煎颗粒(又称:配方颗粒)是通过中药药材的提取、浓缩、烘干等一些现代技术制备而得。免煎颗粒在味道、芳香、疗效方面与中药饮片煎煮出来的一致,但它具有稳定性好、快速吸收、携带方便、应用方便等优点。免煎颗粒已经逐渐替代中药饮片。
基于上述免煎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的优势,本发明用于口服治疗痤疮药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均为免煎颗粒,同时提出具有治疗效果好的中药组合物及其配方比。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 制成:枇杷叶5-15份、桑白皮5-15份、浮萍15-25份、黄连4-8份、苦参4-8份、玄参15-25份、连翘5-15份、大黄4-8份、土茯苓25-35份、生薏仁10-20份、丹参15-25份、赤芍5-15份。
优选地,上述的中药组合物,其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是枇杷叶10份、桑白皮10份、浮萍20份、黄连6份、苦参6份、玄参20份、连翘10份、大黄6份、土茯苓30份、生薏仁15份、丹参20份、赤芍10份。
由于本方是在充分揭示了该病病因病机的基础上,严格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精心组方遣药,现配方中各原料药的功效如下:
枇杷叶:含挥发油等多种成分,其提取物对白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桑白皮:所含桦木酸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对实验性动物炎症具有抑制和改善作用;在体外有对抗枯草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微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作用。
浮萍:含碘及氯化钾,具有发汗解表透疹之功效。
黄连:所含小檗碱为有效成分,具有广谱抗菌素作用,体外试验对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痢疾杆菌有强大的抑菌作用;又具有抗炎作用,对实验性炎症有抑制作用;又具由解毒作用,可以抗内毒素。
苦参:主含苦参碱,体外试验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乙型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还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如苦参酮,而黄酮类化合物对血小板凝聚及血栓形成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可以活血化 瘀、清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又具有抗菌、抗毒素、抗氧化作用,能够净化血液,减少自由基的损伤,预防过氧化脂质形成,排除体内毒素。
玄参:根含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哈帕甙、玄参甙、桃叶珊瑚甙、6-O-甲基梓醇,北玄参根含玄参甙、甲氧基玄参甙、芍药甙,其50%煎剂用平板稀释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玄参叶鲜法用平板打洞法,对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浸剂用试管稀释法,1:160对须癣毛菌、羊毛状小孢子菌有抑制作用;对多种致病性及非致病性真菌具有抑制作用。
连翘:主要成分是连翘甙、连翘甙元等,浓缩煎剂在体外有抗菌作用,可抑制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霍乱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其与黄连,黄芩组成的复方,体外抑菌作用比单用连翘时作用更强。
大黄:所含蒽醌衍生物,特别是番泻甙A,其作用部位在大肠中,经细菌或酶分解成甙元,刺激大肠而产致泻作用,以解便秘;所含相当多的鞣质中的儿茶精,还能抑制大肠内细菌的胺性生成酶,阻断吲哚类的产生,减少毒素的吸收。其所含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等,对多数革兰氏阳性细菌及某些革兰氏阴性细菌在试管中均有抗菌作用,且不易产生抗药性;所含有食用大黄甙还有类似雌激素样作用;另外还具有很强的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改善脆性的作用,因此能减少病灶处体液外渗,而具有收敛消炎作用。
土茯苓:含有皂类、鞣质、树脂等,有解毒利尿作用。
生薏仁:含有多种活性化学成分,包括酯类、不饱和脂肪酸类、多糖类、内酰胺类、木脂素类、酚类和腺苷等化合物,生薏仁对多种高血糖模型动物和 高血脂肥胖模型动物,均呈现出降糖、降脂和减肥作用,以及防治高糖高脂引起的并发症;薏苡仁多糖是其降血脂药理活性的成分之一,目前已有学者用生薏仁治疗脂代谢异常类疾病,取得较好疗效,青春期男女,因体内激素分泌失调,致皮脂腺分泌异常而致痤疮正是必用之佳品。
丹参:其活性成分之一为丹参酮,其具有广谱抗菌消炎作用,经体外抗菌实验表明,此药能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粘度,减轻炎症反应,可降低痤疮丙酮杆菌计数,具有温和的植物性雌激素作用。
赤芍:含芍药甙为主要成分,具有抗炎抗溃疡的作用;又具抗菌,解热作用,体外试验对贺氏痢疾杆菌、葡萄球菌、某些病毒和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
上述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所述的各原料药为免煎颗粒。
上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痤疮药物中的应用。
本方具备了抗菌消炎,减少皮脂腺分泌,对抗雄性激素,抑制游离脂肪酸的产生,或发汗解表,促进皮肤清洁,排除了皮内有害物质,祛除了痤疮发病的主要因素等功效,使局部炎症水肿消失,血液循环改善,机体局部免疫机能相对增强等。诸药合用,共凑清肺胃湿热,解毒凉血,活血通络,化痰散结,消肿止痛之功效,有效地改善了炎性丘疹、结节囊肿性皮损等症状,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发明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下述实施例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免煎颗粒(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组成:枇杷叶5份、桑白皮5份、浮萍15份、黄连4份、苦参4份、玄参15份、连翘5份、大黄4份、土茯苓25份、生薏仁10份、丹参15份、赤芍5份。以上原料药免煎颗粒,置杯碗内温开水200毫升冲化,即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免煎颗粒(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组成:枇杷叶15份、桑白皮15份、浮萍25份、黄连8份、苦参8份、玄参25份、连翘15份、大黄8份、土茯苓35份、生薏仁20份、丹参25份、赤芍15份。以上原料药免煎颗粒,置杯碗内温开水200毫升冲化,即可。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免煎颗粒(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组成:枇杷叶10份、桑白皮10份、浮萍20份、黄连6份、苦参6份、玄参20份、连翘10份、大黄6份、土茯苓30份、生薏仁15份、丹参20份、赤芍10份。以上原料药免煎颗粒,置杯碗内温开水200毫升冲化,即可。
以本实施例3的中药组合物作为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进行如下评价。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门诊病人共160例,均来自本院中医门诊,随机分A、B为两组。A组为本发明实施例3治疗组;B组为西药对照组。
A组80例。年龄12~20岁60例,21~30岁20例;病程2个月~10年;表现为寻常型的52例,丘疹型的14例,脓疱型8例,结节型3例,囊肿型3例。
B组80例。年龄12~20岁58例,21~30岁22例;病程2个月~10年;表现为寻常型的56例,丘疹型的12例,脓疱型5例,结节型6例,囊肿型1例。
1.2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皮肤病学》痤疮的诊断标准与分型方法:临床表现为皮损好发于颜面部,亦见于上胸、肩部、背部;初损害为粉刺,中期粉刺可演变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等损害;炎症显著者,愈后遗留凹坑状瘢痕,甚至形成瘢痕疙瘩。
2治疗方法
2.1 A组
采用实施例3的中药组合物,服用方法:以上免煎颗粒,置杯碗内温开水200毫升冲化,分早晚二次服用,四周为一疗程。嘱治疗期间忌食辛辣烟酒炮炙肥腻之物品,宜清淡饮食。
2.2 B组
采用西药四环素内服,外用0.05%全反式维A酸凝胶,四环素0.5,每日四次口服;全反式维A酸凝胶每晚薄涂于患处,每晚一次。四周为一疗程。两组病人治疗1~3个疗程并随访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及对比。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痊愈:丘疹,脓疱,囊肿全部消退,无新疹发生,留有少许色素沉着。
有效:原丘疹,脓疮,囊肿大部分消退,或消退后又有新的损害发生。
无效:治疗后皮损无明显变化。
3.2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分组 例数 治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A组 80 64 13 3 96%
B组 80 39 25 16 80%
χ2=18.75  P<0.01
通过表1,发现A组有效率96%,B组有效率80%,自由度为2,两组之间疗效对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4典型病例
潘某某,男,19岁。一年来面部反复发生红色丘疹,如米粒或黄豆大小,上有白脓头或有黑头,时有胀痛,或有轻度瘙痒,化脓破溃后局部留有硬结,面部皮色呈紫红色或暗褐色,鼻头双颊毛孔明显扩大,头发面部油脂分泌旺盛,口唇色红,口渴饮水,大便一日一行,但不畅通,舌尖红,舌苔厚腻间黄,脉沉有力,曾多方求医效果不佳。选用愈痤散,每日一剂,连服七剂后复诊,丘疹颜色由红变暗淡,部分丘疹消退或变平,新疹偶有发生,舌苔薄白,口渴缓解,大便稀软通畅,硬结稍软,面部油脂减少。效不更方,上方继服,共三十剂后,面部原损害全部消退。随访半年无复发。
综上所述,本方具备了抗菌消炎,减少皮脂腺分泌,对抗雄性激素,抑制游离脂肪酸的产生,或发汗解表,促进皮肤清洁,排除了皮内有害物质,祛除 了痤疮发病的主要因素等功效,使局部炎症水肿消失,血液循环改善,机体局部免疫机能相对增强等。诸药合用,共凑清肺胃湿热,解毒凉血,活血通络,化痰散结,消肿止痛之功效,有效地改善了炎性丘疹、结节囊肿性皮损等症状,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本发明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枇杷叶5-15份、桑白皮5-15份、浮萍15-25份、黄连4-8份、苦参4-8份、玄参15-25份、连翘5-15份、大黄4-8份、土茯苓25-35份、生薏仁10-20份、丹参15-25份、赤芍5-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的重量份是枇杷叶10份、桑白皮10份、浮萍20份、黄连6份、苦参6份、玄参20份、连翘10份、大黄6份、土茯苓30份、生薏仁15份、丹参20份、赤芍1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原料药为免煎颗粒。
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任一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痤疮药物中的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痤疮药物中的应用。
CN201510116207.XA 2015-03-17 2015-03-17 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 Pending CN1047070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16207.XA CN104707042A (zh) 2015-03-17 2015-03-17 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16207.XA CN104707042A (zh) 2015-03-17 2015-03-17 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07042A true CN104707042A (zh) 2015-06-17

Family

ID=53407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16207.XA Pending CN104707042A (zh) 2015-03-17 2015-03-17 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0704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6908A (zh) * 2016-08-26 2016-12-21 宋剑 一种治疗痤疮、粉刺及黄褐斑的中药组合物
CN106310196A (zh) * 2016-09-30 2017-01-11 陈祖桥 一种用于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83794A1 (en) * 2002-12-18 2006-04-20 Florence Henry Use of an extract from the plant argania spinosa
CN102370759A (zh) * 2011-11-17 2012-03-14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79898A (zh) * 2012-02-28 2012-07-18 刘天岐 连翘消痤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83794A1 (en) * 2002-12-18 2006-04-20 Florence Henry Use of an extract from the plant argania spinosa
CN102370759A (zh) * 2011-11-17 2012-03-14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79898A (zh) * 2012-02-28 2012-07-18 刘天岐 连翘消痤片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梁庆伟: "《家庭用药知识问答》", 31 May 2013, 金盾出版社 *
熊洁勤等: "痤疮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甘肃中医》 *
连莉阳等: "皮肤病从肺论治临床应用体会", 《吉林中医药》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6908A (zh) * 2016-08-26 2016-12-21 宋剑 一种治疗痤疮、粉刺及黄褐斑的中药组合物
CN106310196A (zh) * 2016-09-30 2017-01-11 陈祖桥 一种用于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05883B (zh)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药物与制备
CN100434107C (zh) 治疗痤疮的汤剂
CN103830451A (zh) 一种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中药组合物
CN104707042A (zh) 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
CN103610915B (zh) 一种治疗咽喉肿痛的中药
CN105412415A (zh) 祛痤疮的药物组合物
CN104689132A (zh)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01810781A (zh) 一种用于治疗口腔溃疡的口喷剂的制备方法
CN103610964A (zh) 一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药物
CN103191230B (zh) 一种治疗小儿复发性麦粒肿的中药
CN105233184A (zh) 一种含有中药成分的消毒液
CN103893300B (zh) 一种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620146A (zh) 一种用于缓解和治疗妇科炎症的卫生棉条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18874A (zh) 用于治疗痈肿的中药制剂
CN102727804B (zh) 一种治疗脓疮、疖子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51502B (zh) 治疗寻常痤疮的中药
CN103920010A (zh) 具有止血止痛及抗炎作用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239678A (zh) 治疗痤疮的中药外用搽剂
CN103463444B (zh) 一种治疗痰瘀交阻型痤疮的中药组合物
CN103494924B (zh) 一种治疗湿热郁结型痤疮的中药组合物
CN102600307B (zh) 一种治疗牛钩端螺旋体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08420952A (zh) 消炎解毒利尿汤
CN104857229A (zh) 一种治疗狐臭或汗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91104A (zh) 一种临床护理上用于治疗褥疮的中药组合物
CN105456708A (zh) 一种用于治疗口唇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