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03096B - 一种噪音消除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噪音消除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03096B
CN104703096B CN201510091818.3A CN201510091818A CN104703096B CN 104703096 B CN104703096 B CN 104703096B CN 201510091818 A CN201510091818 A CN 201510091818A CN 104703096 B CN104703096 B CN 1047030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electronic equipment
plug
sub
gr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9181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03096A (zh
Inventor
杨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9181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030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030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030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030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030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噪音消除方法及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从当前状态向关机状态转换;当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插孔中插入有一装置的插头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噪声抑制电路处于工作状态;其中,当所述噪声抑制电路处于所述工作状态时,以保证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关机状态时所述电子设备和所述装置都与地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噪音消除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噪音消除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耳机和麦克是人们日常比较常用的两种影音设备,其中用于耳机和麦克的插头按照直径尺寸可以分为2.5毫米(mm)、3.5mm和6.35mm的插头,其中2.5mm的插头部分用于手机和音乐播放器(MP3),3.5mm的插头普遍的用于手机、平板电脑、台式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6.35mm的插头用于专业的音响、耳机和麦克。用于耳机和麦克的插头按照实现的功能可以分为2段式、3段式和4段式,其中2段式的插头用于实现单声道,3段式的插头包括左声道段、右声道段和接地段,用于实现立体声;4段式的插头包括左声道段、右声道段、麦克段和接地段,用于实现立体声和麦克;可见4段式的插头实际上是一种将耳机插头和麦克的插头合二为一的设计,相应地,在电子设备上也会存在一种将麦克和耳机共用同一个插孔(combo audio jack)的设计。
目前更多的电子设备如一体式电脑(All In One,AIO)或笔记本式电脑(Notebook)都采用麦克风和耳机共用同一个孔的设计。如果在麦克和耳机共用同一个孔的电子设备(可以理解为主机)上外接有源音箱,当电子设备处于关机状态而有源音箱处于开机状态,那么音箱就会出现持续的噪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而提供一种噪音消除方法及电子设备,当采用麦克和耳机共用同一个插孔的主机上外接有源音箱时,能够有效地杜绝在主机处于关机状态下有源音箱的发出噪音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噪音消除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上,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从当前状态向关机状态转换;
当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插孔中插入有一装置的插头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噪声抑制电路处于工作状态;
其中,当所述噪声抑制电路处于所述工作状态时,以保证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关机状态时所述电子设备和所述装置都与地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噪声抑制电路处于工作状态,包括:
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噪声抑制电路中的在电子设备处于关机状态下的电源开启,使所述噪声抑制电路处于工作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当前状态下时,检测所述第一插孔中是否插入有所述装置的插头。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孔具有麦克和耳机共用同一个插孔(comboaudio jack)的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包括有源音箱或有源耳机,所述装置处于开机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和所述装置都与地连接,包括:
当所述装置上的插头为3段式插头时,将从所述插头的接地管脚上检测的信号接地;
当所述装置上的插头为4段式插头时,将从所述插头的麦克管脚上检测到的信号和从所述插头的接地管脚上检测到信号接地。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将从所述插头的接地管脚上检测的信号接地,包括:
将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板上与所述插头的接地管脚连接的元器件接地,以及所述电子设备将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板上与所述插头的麦克管脚连接的元器件接地。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噪音消除电路,所述噪音消除电路包括第一电源、第二电源和与第一插孔相互配合的音频处理电路,其中:
所述第一电源,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开机状态时,为所述噪音消除电路供电;
所述音频处理电路包括第一子电路和第二子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子电路用于接收RING2信号,所述第二子电路用于接收SLEEVE信号,所述第一子电路接地和所述第二子电路接地;
所述第二电源,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关机状态时,为所述第一子电路和所述第二子电路供电。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源为用于实时时钟的电源。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音频处理电路还包括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用于当所述第二电源为所述第一子电路和所述第二子电路供电时,防止所述第一子电路和所述第二子电路过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噪音消除方法及电子设备,其中,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从当前状态向关机状态转换;当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插孔中插入有一装置的插头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噪声抑制电路处于工作状态;其中,当所述噪声抑制电路处于所述工作状态时,以保证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关机状态时所述电子设备和所述装置都与地连接,如此,当采用麦克和耳机共用同一个插孔的主机上外接有源音箱时,能够有效地杜绝在主机处于关机状态下有源音箱的发出噪音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中3段式插头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4段式插头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相关技术中4段式插头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相关技术中主机中主板上关于插头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噪音消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噪音消除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7-1为本发明实施例四噪音消除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7-2为本发明实施例四噪音消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上所述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有源音箱与主机正常连接,且当主机处于关机状态而有源音箱处于开机状态时,有源音箱就会发出持续的噪音。下面介绍一下本发明技术问题所涉及的两个重要名词:
主机,是指具有麦克和耳机共用同一个插孔的声音播放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主机就是音箱系统中的音源,如收音机、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音乐播放器(MP3)、个人数字助理等。
音响系统,最简单的音响系统包括3个部分:音源、功率放大器和音箱。其中,音源的输出信号较小,输出信号大约在数百毫伏到两伏之间,如果直接将音源与音箱进行连接,很可能音箱播放的声音很小甚至根本无声。而且由于音箱的阻抗一般很低,绝大多数在4至8欧姆之间,一些设计比较特殊的音箱在某些频段的阻抗甚至不到两欧姆,(接近短路),极易使音源设备过载,严重时甚至可能造成音源设备的损坏;基于前述原因,需要在音源和音箱之间加一级功率放大器(简称功放),将音源输出的微弱信号放大到足够的功率去推动音箱,使音箱发出足够的音量。同时功放具有较高的输入阻抗(一般几十千欧姆)和较低的输出阻抗(零点几欧姆),可以在音源和音箱之间起到缓冲的作用,既不会使音源设备过载,又能轻易推动音箱。
有源音箱(Active Speaker)又称为主动式音箱,通常是指在音箱内部装有自配功率放大器,可直接与音源连接并正常工作的音箱,如多媒体电脑音箱、有源超低音箱,以及一些新型的家庭影院有源音箱等;有源音箱由于内置功放电路,用户不必考虑与放大器匹配的问题,同时也便于用较低电平的音频信号直接驱动。有源音箱中的“源”可以理解为功放,有源音箱按照是否需要外接电原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需要外接电源的有源音箱,第二类是指不需要外接电源的有源音箱,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有源音箱是指第一类有源音箱。
下面先了解一下几种插头,图1为相关技术中3段式插头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3段式插头共有3根线,分别为左声道线、右声道线和接地线,插头上有三个金属接触点(即管脚),从插头的头部依次为左声道(L,Left)管脚(pin)、右声道(R,Right)管脚和接地(GND,Ground)管脚,金属接触点之间采用绝缘物作电气隔离。图2为相关技术中4段式插头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如图2所示,4段式插头共有4根线,分别为左声道线、右声道线、接地线和麦克线,4段式插头上有四个管脚,从插头的头部依次为左声道管脚、右声道管脚、接地管脚和麦克管脚。图3为相关技术中4段式插头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二,如图3所示,4段式插头从插头的头部依次为左声道管脚、右声道管脚、麦克管脚和接地管脚。
从图1至图3可以看出,4段式插头和3段式插头的差异在于:4段式插头比3段式插头多一个麦克管脚,4段式插头实际上是一种耳机和麦克合二为一的一种插头,事实上,4段时插头虽然有接地管脚和麦克管脚,但是在实际的电路设计中接地管脚和麦克管脚两个管脚都是悬空(floating)的。图2和图3所示的插头在后两段的结构上会有不同,其中,图2示出的插头被称为i版插头,如i版耳机上的插头,图3示出的插头被称为N版插头,如N版耳机上的插头。
现有技术中,主机上的插口可以适用于3段式的插头,也可以适用于4段式的插头。图4为相关技术中主机中主板上关于插头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电路中以符号R开头的元器件为电阻,例如R69,R后面的数字表示电阻的编号;以符号Q开头的元器件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简称金氧半场效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FET)管,如Q4A2N7001,其中4A2N7001为电容的编号;以符号C开头的元器件为电容,如CD13,其中D13表示电容的编号,以符号》表示信号,例如SLEEVE信号和RING2信号。图4中元器件后面带@NC符号的,或者NI符号的都是不上电的,即这些元器件只是线路预留位置;所以与3.3V系统电源(+3.3VSYS,其中SYS表示系统电源,其中3.3V是指系统电源的电压)连接的这部分电路中是没有接入的,也就是说,与+3.3VSYS连接的线路呈关闭状态(off)的,因此,无论电子设备是开机还是关机,与+3.3VSYS连接的线路都无法工作。
当主机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当有源音箱与主机正常连接后,在主机的开机状态下,HAD_RESET为高电平,Q4B2N7002处于打开状态,标号为43的Q4A2N7002和标号为44的Q4A12N7002处于截止状态,主机上的声卡芯片(CODEC,COder-DECoder芯片)是能够正常工作的,具体地,声卡芯片就会识别插孔内插入的插头是3段式插头还是4段式插头。
如果插孔内插入的是3段式插头,那么3段式插头的接地管脚将对应于图4中的SLEEVE信号和/或RING2信号,这时,声卡芯片就会将SLEEVE信号41和/或RING2信号42接地;具体来说,当3段式插头的接地管脚将对应于图4中的SLEEVE信41号时,声卡芯片就会将SLEEVE信号41接地,或者同时将SLEEVE信号41和RING2信号42接地;当3段式插头的接地管脚将对应于图4中的RING2信号42时,声卡芯片就会将RING2信号42接地,或者同时将RING2信号41和SLEEVE信号42接地,如此,音箱和主机没有共同的地,从而主机就能实现3段式插头的立体声效果。
如果是4段式插头,声卡芯片还会识别插孔内插入的插头是i版的4段式插头还是N版的4段式插头,因为i版插头的后两段与N版插头的后两段是不一样的,这时,声卡会通过内部的开关电路将SLEEVE信号或RING2信号接地,相应地,另外声卡会将另一个信号(SLEEVE信号和RING2信号)作麦克。
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当主机处于工作状态,且有源音箱与主机正常连接时,有源音箱是不会发出噪音的。当主机处于关机状态,声卡芯片是不能正常工作(断电引起的),即声卡芯片无法实现侦测动作,也就无法将RING2信号或SLEEVE信号接地,即音箱和主机没有共同的地,这时,RING2信号和SLEEVE信号接地处于悬空状态,这样就会在插头的左声道管脚与音箱的地之间、插头的右声道管脚和音箱的地之间形成电压差(电压信号),音箱会将这个电压信号放大,即产生噪音。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有源音箱与主机正常连接,且当主机处于关机状态而有源音箱处于开机状态时,有源音箱发出持续的噪音是由于RING2信号或SLEEVE信号没有接地而引起的。在本发明以下的实施例中,通过硬件电路设计,将有源音箱与主机共地以消除有源音箱上的噪音。
实施例一
基于前述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先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噪音消除电路,该噪音消除电路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的主板电路上。所述噪音消除电路包括第一电源、第二电源和与第一插孔(具有combo audio jack的结构)相互配合的音频处理电路,其中:
所述第一电源,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开机状态时,为所述噪音消除电路供电;在具体实现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电源可以向电子设备的主板电路供电的电源。
所述音频处理电路包括第一子电路和第二子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子电路用于接收RING2信号,所述第二子电路用于接收SLEEVE信号,所述第一子电路接地和所述第二子电路接地。为了更加清楚的描述第一子电路和第二子电路,如图4所示,其中,第一子电路包括三极管43(Q4A2N7002)和连接SLEEVE信号41的线路,第二子电路包括三极管44(Q4A12N7002)和连接RING2信号42的线路。在现有技术中,接收RING2信号的第一子电路是不接地的,同时,接收SLEEVE信号的第二子电路也是不接地的,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的第一子电路和第二子电路是接地。
所述第二电源,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关机状态时,为所述第一子电路和所述第二子电路供电。这里,所述第二电源为用于实时时钟的电源。在具体实现的过程中,为了对第一子电路和第二子电路进行供电,可以单独增加一个作为第二电源的时钟电源。当然也可以不用增加作为第二电源的时钟电源,即直接通过线路将第一子电路和第二子电路连接到电子设备的时钟电源上。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噪音消除电路应用于具有外接电源的装置上的插头插入到所述电子设备上的第一插孔,且所述装置处于开机状态且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关机状态。这里,所述装置包括具有外接电源的有源音箱或有源耳机。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子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43),对应地,将第一子电路接地可以通过将所述第一三极管(43)接地,这样可以使得SLEEVE信号接地。同样地,所述第二子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44),对应地,将第二子电路接地可以将第二三极管(44)接地,这样可以使得RING2信号接地。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音频处理电路还包括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用于当所述第二电源为所述第一子电路和所述第二子电路供电时,防止所述第一子电路和所述第二子电路过压。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控制电路;
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从当前状态向关机状态转换;当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插孔中插入有一装置的插头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噪声抑制电路处于工作状态;
其中,当所述噪声抑制电路处于所述工作状态时,以保证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关机状态时所述电子设备和所述装置都与地连接。
实施例二
基于前述实施一,下面提供一种具体的噪音消除电路,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噪音消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电路中以符号SR或R开头的元器件为电阻,例如SR150、SR154和R141,R后面的数字表示电阻的编号;以符号Q或SU开头的元器件为MOSFET管,如Q3、SU11A和SU11B,其中4A2N7001为电容的编号。图5中元器件后面带NI符号的都是不上电的,即这些元器件只是线路预留位置;所以与+5V_S5系统电源连接的这部分电路中是没有接入的,也就是说,与+5V_S5连接的线路呈关闭状态(off)的,因此,无论电子设备是开机还是关机,与+5V_S5连接的线路都无法工作。在图5中,AZ_RST与图4中的HAD_RESET所起的作用相同,图5中的MOSFET管SU11A对应于图4中的MOSFET管43(Q4A2N7002),图5中的MOSFET管SU11B对应于图4中的MOSFET管44(Q4A12N7002),图5中的+5V_S5对应于图4中的+3.3VSYS,图5中的SR156对应于图4中的CD13。图5中的+3V_BATT电源、与+3V_BATT电源串联的SR150、与SU11B和SU11A连接的地AUDIO_GND是相对于图4增加的线路,下面将通过增加的+3V_BAT(时钟晶振电源RTC power,例如RTC电池)在电子设备处于关机状态下,将RING2信号和SLEEVE信号和地导通,从而实现消除噪音的目的。具体地,
当电子设备处于关机状态下,AZ_RST#处于低电平,这时MOSFET管Q3的G极为低电平,Q3处于截止状态。+3V_BAT为高电平,将SU11A和SU11B的G极拉高,即SU11A和SU11B的D极和S极处于导通状态,这样RING2信号和SLEEVE信号通过SU11A和SU11B导通到地,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将电子设备与有源音箱等装置共同接地的功能,这样就解决电子设备在关机时,由有源音箱发出的噪音问题。
当电子设备处于开机状态下时,AZ_RST#处于高电平会将Q3打开,Q3的D极和S极导通到地,同时将SU11A和SU11B的G极拉低,即SU11A和SU11B的D极和S极处于截止状态,这样SU11A和SU11B处于截止状态,即这部分线路在开机状态下对RING2信号和SLEEVE信号是不起作用的。
实施例三
基于上面的噪音消除电路,本发明实施例将提供一种噪音消除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上,该电子设备包括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处理器。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噪音消除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601,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从当前状态向关机状态转换;
具体地,步骤601为:所述控制电路中的处理器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从当前状态向关机状态转换。
这里,电子设备在当前状态下检测到关机信号,电子设备就会控制从当前状态向关机状态转换。例如,用户用完电脑(PC)之后,通过鼠标点击关机图标,这样电子设备就检测到关机信号,从而控制电子设备向从当前状态向关机状态转换。再如,电子设备处于休眠状态的时间达到阈值,那么电子设备将会自身启动关机程序,从而接收到关机信号,进而控制电子设备从当前状态向关机状态转换。
这里,所述当前状态可以为除关机状态外的其他状态,下面介绍一下高级配置和电源管理接口(ACPI,Advanced Configuration and Power Management Interface)规范定义的一台兼容ACPI的计算机系统包括一下几个状态,其中:
·G0('S0)正常工作状态:计算机的正常工作状态,即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都在运行,中央处理器(CPU)执行指令。
·G1睡眠状态,细分为从S1到S4这四种状态。系统从这几种状态被唤醒到G0运行(唤醒等待时间)所需的时间最短的是S1,其次是S2和S3,最后是S4。其中S3状态:在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中称为挂到内存(Suspend to RAM/STR),在操作系统Windows XP以后的Windows版本和一些Linux发行版中称为待机(Standby),在Windows Vista和Mac OS X则称为睡眠(Sleep)。在S3状态下,主存储器(RAM)仍然有电源供给,尽管它也是几乎唯一的有电源供给的组件。因为操作系统、所有应用程序和被打开的文档等等的状态都是保存在主存储器中,用户可以把工作恢复到正好上次保持的状态,计算机从S3状态回来时主存储器的内容和它进入S3状态时候的内容是相同的。
·G2(S5或Soft Off)状态,即通常所指的关机状态,这种G2状态是指电子设备的电源插头依然保持通电的状态,即电源插头依然插在插座上。
·G3状态,也称为关机状态,G3状态是指电子设备的电源插头断电,即电源插头未插在插座上。
这里,步骤601中的关机状态包括G2(S5或Soft Off)状态和G3状态,而当前状态可以为除G2状态和G3状态外的其他状态,例如,当前状态可以为S3状态或G0状态。
步骤602,当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插孔中插入有一装置的插头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噪声抑制电路处于工作状态;
其中,当所述噪声抑制电路处于所述工作状态时,以保证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关机状态时所述电子设备和所述装置都与地连接。
这里,所述第一插孔具有麦克和耳机共用同一个插孔(combo audio jack)的结构,所述装置包括有源音箱或有源耳机,所述装置处于开机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和所述装置都与地连接,包括:
当所述装置上的插头为3段式插头时,将从所述插头的接地管脚上检测的信号接地;
当所述装置上的插头为4段式插头时,将从所述插头的麦克管脚上检测到的信号和从所述插头的接地管脚上检测到信号接地。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将从所述插头的接地管脚上检测的信号接地,包括:
将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板上与所述插头的接地管脚连接的元器件接地,以及所述电子设备将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板上与所述插头的麦克管脚连接的元器件接地。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噪声抑制电路处于工作状态,包括:
在电子设备处于关机状态时,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噪声抑制电路中的在电子设备处于关机状态下的电源开启,使所述噪声抑制电路处于工作状态。这里,电子设备处于关机状态下的电源可以是指第二电源,以图5所示,第二电源为+5V_S5。
在电子设备处于关机的状态下,前述的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噪声抑制电路处于工作状态是通过开启电源(第二电源)来实现的,当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噪声抑制电路处于工作状态也可以不同开启电源来实现,如图5所示,在电子设备处于关机状态下时,通过控制MOSFET管Q3处于截止状态来实现。
实施例四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再提供一种噪音消除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该电子设备包括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处理器和CODEC芯片。图7-1为本发明实施例四噪音消除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7-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701,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当前状态下时,检测所述第一插孔中是否插入有装置的插头;
具体地,CODEC芯片检测所述第一插孔中是否插入有装置的插头;
这里,所述当前状态可以为除G2状态和G3状态外的其他状态,例如,当前状态可以为G0状态。所述装置包括有外接电源的有源音箱。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所示的电路图中,CODEC芯片在S0/S1状态下检测在第一插孔中是否插入有插头;在休眠状态G1(S3、S4、)和关机状态(G2、G3)下,CODEC芯片是处于off状态的,因此在电子设备处于休眠状态G1(S3、S4)和关机状态(G2、G3)时,CODEC芯片无法检测在第一插孔中是否插入有插头;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在电子设备处于休眠状态G1(S3、S4)下的噪音消除电路,如图7-2所示,图7-2所示的电路与图4相比,多了一个电源+3.3V_ALWAYS,该电源(+3.3V_ALWAYS)用于电子设备处于休眠状态G1(S3、S4)时,向CODEC芯片供电,以保证CODEC芯片在休眠状态G1(S3、S4)下能够检测第一插孔中是否插入有插头。
步骤702,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从当前状态向关机状态转换;
这里,所述关机状态包括G2(S5或Soft Off)状态和G3状态。
具体地,步骤702为:所述控制电路中的处理器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从当前状态向关机状态转换。
步骤703,当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插孔中插入有一装置的插头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噪声抑制电路处于工作状态;
其中,当所述噪声抑制电路处于所述工作状态时,以保证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关机状态时所述电子设备和所述装置都与地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和所述装置都与地连接,包括:
当所述装置上的插头为3段式插头时,将从所述插头的接地管脚上检测的信号接地;
当所述装置上的插头为4段式插头时,将从所述插头的麦克管脚上检测到的信号和从所述插头的接地管脚上检测到信号接地。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将从所述插头的接地管脚上检测的信号接地,包括:
将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板上与所述插头的接地管脚连接的元器件接地,以及所述电子设备将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板上与所述插头的麦克管脚连接的元器件接地。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电子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发明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噪音消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上,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从当前状态向关机状态转换;
当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插孔中插入有一装置的插头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噪声抑制电路中的在电子设备处于关机状态下的电源开启,使所述噪声抑制电路处于工作状态;其中,所述第一插孔具有麦克和耳机共用同一个插孔combo audio jack的结构;所述装置包括有源音箱或有源耳机,所述装置处于开机状态;
当所述噪声抑制电路处于所述工作状态时,以保证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关机状态时所述电子设备和所述装置都与地连接;
其中,所述当所述噪声抑制电路处于所述工作状态时,以保证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关机状态时所述电子设备和所述装置都与地连接,包括:
所述当所述噪声抑制电路处于所述工作状态时,如果所述装置上的插头为3段式插头,将从所述插头的接地管脚上检测的信号接地;
如果所述装置上的插头为4段式插头时,将从所述插头的麦克管脚上检测到的信号和从所述插头的接地管脚上检测到信号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当前状态下时,检测所述第一插孔中是否插入有所述装置的插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从所述插头的接地管脚上检测的信号接地,包括:
将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板上与所述插头的接地管脚连接的元器件接地,以及所述电子设备将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板上与所述插头的麦克管脚连接的元器件接地。
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噪音消除电路,所述噪音消除电路包括第一电源、第二电源和与第一插孔相互配合的音频处理电路,其中:
所述第一电源,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开机状态时,为所述噪音消除电路供电;
所述音频处理电路包括第一子电路和第二子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子电路用于接收RING2信号,所述第二子电路用于接收SLEEVE信号,所述第一子电路接地和所述第二子电路接地;其中,所述RING2信号用于使所述第一子电路接地;所述SLEEVE信号用于使所述第二子电路接地;
所述第二电源,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关机状态时,为所述第一子电路和所述第二子电路供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源为用于实时时钟的电源。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处理电路还包括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用于当所述第二电源为所述第一子电路和所述第二子电路供电时,防止所述第一子电路和所述第二子电路过压。
CN201510091818.3A 2015-02-28 2015-02-28 一种噪音消除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47030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91818.3A CN104703096B (zh) 2015-02-28 2015-02-28 一种噪音消除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91818.3A CN104703096B (zh) 2015-02-28 2015-02-28 一种噪音消除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03096A CN104703096A (zh) 2015-06-10
CN104703096B true CN104703096B (zh) 2018-08-31

Family

ID=53349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91818.3A Active CN104703096B (zh) 2015-02-28 2015-02-28 一种噪音消除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030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80078B2 (en) * 2016-09-16 2018-09-18 Intel Corporation Battery-less, noise-cancellation headse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49831Y (zh) * 2005-10-20 2006-12-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音箱噪音消除电路
CN101211208A (zh) * 2006-12-29 2008-07-0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脑开关机噪音消除电路
CN201629808U (zh) * 2009-12-30 2010-11-10 深圳市康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冲击噪声消除电路和平板电视
CN103455300A (zh) * 2012-05-29 2013-12-18 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 噪音消除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85636B2 (en) * 2004-04-30 2008-06-10 Eastman Kodak Company Low noise sample and hold circuit for image sensor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49831Y (zh) * 2005-10-20 2006-12-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音箱噪音消除电路
CN101211208A (zh) * 2006-12-29 2008-07-0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脑开关机噪音消除电路
CN201629808U (zh) * 2009-12-30 2010-11-10 深圳市康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冲击噪声消除电路和平板电视
CN103455300A (zh) * 2012-05-29 2013-12-18 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 噪音消除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03096A (zh) 2015-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161746A1 (zh) 用户设备
CN109155630A (zh) 过压保护系统和方法
CN101426038B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附件鉴别方法
US20130101132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arphone and USB to Share Micro-USB Interface
US10021477B2 (en) Backward compatible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4P audio jack to provide power and signal to headset with active noise cancellation
CN109672950B (zh) 一种基于Type-C耳机的省电电路和省电方法
CN105530561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耳机插头、电子设备
US9973855B2 (e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controlling output depending on type of external output device
CN105578344A (zh) 耳机接口状态侦测系统与方法
CN103888873A (zh) 电子装置、uart输出系统及方法
CN108681514A (zh) 设备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20110058694A1 (en) Audio Signal Switching Apparatus
CN104703096B (zh) 一种噪音消除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664430B (zh) 设备的识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EP429743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pull-up circuit, and method for inhibiting pop sound of earphones
US20080004074A1 (en) Complex audio detection apparatus
CN114598770A (zh) 耳机、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9089305A (zh) 一种降低移动终端功耗的耳机转接头和移动终端
CN104954939A (zh) 一种耳机功率放大器及耳机功率放大器的控制方法
US10051395B2 (en) Accessory management and data communication using audio port
US10553192B2 (en) Hum reduction circuit and method
TWI394045B (zh) 攜帶型電子裝置及其附件鑒別方法
EP1696313B1 (en) An audio signal switching apparatus
CN112468923B (zh) 音频处理电路、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CN105677288B (zh) 一种内、外音频输出设备同时驱动的实现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