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02564A - 一种网络共享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网络共享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02564A
CN104702564A CN201310652323.4A CN201310652323A CN104702564A CN 104702564 A CN104702564 A CN 104702564A CN 201310652323 A CN201310652323 A CN 201310652323A CN 104702564 A CN104702564 A CN 1047025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ent
field
user
data
fac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5232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诚
赫彩凤
潘璐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65232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02564A/zh
Priority to PCT/CN2014/080855 priority patent/WO2015081693A1/zh
Publication of CN104702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025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9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application layer [OSI layer 7]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35Tracking the activity of the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网络共享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包括:解析互联网协议数据包,获取用户面数据和信令面数据;解析所述用户面数据,获取用户标识以及第一字段的内容;根据所述用户标识,将所述用户面数据与所述信令面数据进行组合,并从组合的数据中获取第二字段的内容;当所述第一字段的内容和所述第二字段的内容不匹配时,则判定所述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为共享网络用户。由此充分利用了MBB网络中用户面数据和信令面数据的关键价值信息,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只对容易被修改的用户面数据进行分析,而影响预测的准确性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网络共享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共享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网络共享(Tethering),是指一个或多个设备通过具有接入Internet能力的设备,例如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进行Internet网络连接共享的接入方式。中文译为Internet共享、网络共享、以手机作为调制解调器、手机带动电脑上网、或共用上网等。如果是以无线连接方式Wi-Fi进行分享,通常称为行动热点(Mobile Hotspot)。
采用Tethering方式进行Internet接入共享,会为用户带来便利,但对网络带来大量的资源消耗和冲击,导致普通用户无法正常接入和享受保障的业务体验。同时,运营商也没有办法从中获得更大收益。因此,如何在MBB网络中快速检测出Tethering用户,并对其做出策略控制,是当前网络开发者面临的关键的挑战。
现有技术中,对用户面数据进行基于特征的分析,而上述分析结果在网络传输中很容易被修改,从而影响预测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共享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可以提升Tethering用户识别准确率。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共享用户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
解析互联网协议数据包,获取用户面数据和信令面数据;
解析所述用户面数据,获取用户标识以及第一字段的内容;
根据所述用户标识,将所述用户面数据与所述信令面数据进行组合,并从组合的数据中获取第二字段的内容;
当所述第一字段的内容和所述第二字段的内容不匹配时,则判定所述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为共享网络用户。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在根据所述用户标识,将用户面数据与信令面数据进行组合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同一类型的信令面数据进行关联;
所述根据所述用户标识,将所述用户面数据与所述信令面数据进行组合,并从组合的数据中获取第二字段的内容包括:
所述根据所述用户标识,将所述用户面数据与所述关联过的信令面数据进行组合,并从组合的数据中获取第二字段的内容。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将同一类型的信令面数据进行关联包括:
根据无线资源控制协议连接时间字段的内容,从所述信令面数据中选择属于同一通信链路的信令面数据进行关联;
所述根据所述用户标识,将用户面数据与信令面数据进行组合,并从组合的数据中获取第二字段的内容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标识,将用户面数据和所述关联过的信令面数据进行组合,并从组合的数据中获取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码信息字段的内容为第二字段的内容。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在获取用户面数据和信令面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面数据中数据包包头信息字段的内容,对解析得到的用户面数据进行组合;
所述解析所述用户面数据,获取所述用户面数据中第一字段的内容包括:
解析所述组合过的用户面数据,获取所述组合过的用户面数据中第一字段的内容。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上述三种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所述用户面数据中第一字段的内容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面数据中超文本传输协议中User-Agent字段的内容为第一字段的内容,其中,所述超文本传输协议记录在所述用户面数据中协议信息字段的内容中。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上述四种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当所述第一字段的内容和第二字段的内容不匹配时,则判定所述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为共享网络用户包括:
所述当所述第一字段的内容和第二字段的内容不是同一种终端类型时,为所述第一字段的内容和第二字段的内容不匹配,则判定所述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为共享网络用户。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共享用户识别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处理单元、第二处理单元、第三处理单元和判定单元;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解析互联网协议数据包,获取用户面数据和信令面数据;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用于解析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获取的用户面数据,获取用户标识以及第一字段的内容;
所述第三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获取的用户标识,将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获取的所述用户面数据与所述信令面数据进行组合,并从组合的数据中获取第二字段的内容;
所述判定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获取的所述第一字段的内容和所述第三处理单元获取的所述第二字段的内容不匹配时,则判定所述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为共享网络用户。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关联单元,用于将同一类型的信令面数据进行关联;
所述第三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获取的所述用户标识,将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获取的所述用户面数据与所述关联单元关联过的信令面数据进行组合,并从组合的数据中获取第二字段的内容。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关联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无线资源控制协议连接时间字段的内容,从所述信令面数据中选择属于同一通信链路的信令面数据进行关联;
所述第三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用户标识,根据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获取的所述用户标识,将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获取的所述用户面数据与所述关联单元关联过的所述信令面数据进行组合,并从组合的数据中获取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码信息字段的内容为第二字段的内容。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组合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面数据中数据包包头信息字段的内容,对解析得到的用户面数据进行组合;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具体用于:解析所述组合单元组合过的用户面数据,获取所述组合单元组合过的用户面数据中第一字段的内容。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上述三种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用户面数据中超文本传输协议中User-Agent字段的内容为第一字段的内容,其中,所述超文本传输协议记录在所述用户面数据中协议信息字段的内容中。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上述四种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判定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字段的内容和第二字段的内容不是同一种终端类型时,为所述第一字段的内容和第二字段的内容不匹配,则判定所述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为共享网络用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共享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解析互联网协议数据包,获取用户面数据和信令面数据;解析所述用户面数据,获取用户标识以及第一字段的内容;根据所述用户标识,将所述用户面数据与所述信令面数据进行组合,并从组合的数据中获取第二字段的内容;当所述第一字段的内容和所述第二字段的内容不匹配时,则判定所述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为共享网络用户。由此充分利用了MBB网络中用户面数据和信令面数据的关键价值信息,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只对容易被修改的用户面数据进行分析,而影响预测的准确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网络共享用户识别方法流程图;
图2为WCDMA网络体系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IP数据包解析后得到的结果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网络共享用户识别装置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网络共享用户识别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针对移动宽带网络(Mobile BroadBand Network,MBB)网络特点与传统IP网络的不同之处,提出了结合用户面数据(data Packet)与信令面数据(Wireless Network Signals)关联分析的方法,充分利用了电信网络信令面数据中的关键价值信息,并采用实时处理的方案,能快速、准确的识别Tethering用户,为运营商后续的策略加载和执行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同时,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用以验证其他Tethering识别技术的准确性。此外,MBB网络中还有大量的数据卡(Datacard)用户,一般采用将数据卡连接到笔记本的方式上网,这类使用方式虽然是借助其他设备(笔记本),但属于正常用户,检测时需要区分。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网络共享用户识别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具体包括:
S110,解析互联网协议数据包,获取用户面数据和信令面数据。
参见图2所示的WCDMA网络体系示意图,通常获取3G网络中△处的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数据包进行分析,图2中△两处的IP数据包既包括用户的用户面信息,也包括无线网络的空中接口中的无线信令面信息。其中,上述分析方式可以分为两种:1)离线分析:用数据采集设备将网络中的数据存储下来,即抓包过程,然后对数据集进行离线分析;2)在线分析:直接在网络中布置分析工具,以流处理的方式对网络中的数据流量信息进行实时分析,然后将分析结果存储到存储设备中。
具体地,针对上述获取到的IP数据包,首先基于3G网络的标准协议(网络层标准定义及3G无线信令定义等标准规范)对上述获取到的IP数据包进行解析,即对上述IP数据包中的每个字节逐一进行解析,并在解析的过程中只保留有效的信息,最后得到通过结构化的数据表示的用户的用户面信息和信令面信息。举例为,如果一个IP数据包解析后为用户的用户面信息,那么需要保留用户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identification Number,IMSI)信息、数据包包头信息以及包括有http协议的协议信息等,其中IMSI信息即为用户的用户标识,将上述保留的各个有效信息分别记录为各个字段的内容,最后由上述各个字段的内容组成一条与上述IP数据包对应的用户面数据;如果一个IP数据包解析后为用户的信令面信息,那么需要保留用户的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码(International MobileEquipment Identity,IMEI)信息以及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协议连接时间信息等,其中,RRC连接时间包括RRC建立、释放和切换时间,将上述保留的各个有效信息分别记录为各个字段的内容,最后由上述各个字段的内容组成一条或多条与上述IP数据包对应的信令面数据,其中,上述一个IP数据包解析得到的多条对应的信令面数据中的RRC连接时间字段的内容是相同的,该RRC连接时间对应该IP数据包的时间戳,而其它字段的内容则是不同的,因此可以根据其他不相同字段的内容中的一个或多个字段的内容,将一个IP数据包解析为多条对应的信令面数据。
可选地,在获取到上述用户面数据及信令面数据之后,为各条用户面数据及信令面数据添加标识位,其中,该标识位用于区分用户面数据与信令面数据,并区分不同类型的信令面数据。
S120,解析该用户面数据,获取用户标识以及第一字段的内容。
在依照步骤110中的方法对上述各条用户面数据及信令面数据添加标识位后,就可以根据标识位对上述用户面数据与信令面数据,并且对不同类型的信令面数据进行区分。举例为,参见图3所示的本发明提供的IP数据包解析后得到的结果示意图。图3中,每条数据包括多个字段的内容,相邻两条竖线之间的数据表示一个字段的内容,每个字段的内容分别对应和用户相关的一条有效信息,每条数据的最后一个字段的内容为标识位,其中,最后一个字段的内容为“0”时,表示该条数据为用户面数据;最后一个字段的内容为“1”、“2”、“3”或“4”时,分别表示四类型型的信令面数据;最后一个字段的内容如果为“null”,则表示不对该条数据进行处理。
针对用户面数据,根据所述用户面数据中数据包包头信息字段的内容,对解析得到的用户面数据进行组合;举例为,根据数据包包头信息字段的内容,采用IP协议栈的解析方法,对错误的IP数据包解析得到的用户面数据进行删除;或者采用TCP重排算法,并对IP分组后的IP数据包解析得到的用户面数据进行组合等;然后解析上述组合过的用户面数据,获取所述组合过的用户面数据中第一字段的内容。其中,获取用户标识以及第一字段的内容,举例为,参见图3中的用户面数据(最后一个字段的内容为“0”的数据),该用户面数据中倒数第二个字段的内容为协议信息字段的内容,即网络层传输用户面信息使用的协议,通常包括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Protocol,http)、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和文本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ftp)等中的一种或几种,这些协议信息通过十六进制数据记录在用户面数据中的协议信息字段的内容中;通过进一步分析协议信息字段的内容,获取IMSI信息字段的内容,并获取所述用户面数据中http协议中User-Agent字段的内容为第一字段的内容,其中,IMSI信息字段的内容为用户标识,http协议记录在用户面数据中协议信息字段的内容中,该第一字段的内容包括通过上述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所使用的操作系统信息和所述用户的终端类型信息等,举例为,假设http协议内容如下:
GET/ac/qzone_v5/skin_img/12bg_title_topb.jpgHTTP/1.1
Accept:*/*
Referer:http://user.qzone.qq.com/275219494?ptlang=2052
Accept-Language:zh-cn
Accept-Encoding:gzip,deflate
User-Agent:Mozilla/4.0(compatible;MSIE6.0;Windows NT 5.0;SV1;.NET CLR 2.0.50727)
Connection:Keep-Alive
在上述协议中,获取User-Agent字段的内容,即获取第一字段的内容,其中“M0zilla/4.0”表示用户终端类型信息,“Windows NT 5.1”表示用户所使用的操作系统信息。
S130,根据该用户标识,将该用户面数据与该信令面数据进行组合,并从组合的数据中获取第二字段的内容。
依照S120中的方法对不同类型的信令面数据添加标识位之后,就可以根据上述标识位对各类信令面数据进行区分。本发明提供的图3中,主要包括四种类型的信令面数据,即分别通过最后一个字段的内容为“1”、“2”、“3”或“4”进行标识,其中,每个类型又包括多条信令面数据,其中,至少有一个类型的信令面数据中包括IMSI信息字段的内容,且至少有一个类型的信令面数据中包括IMEI信息字段的内容,具体地,先将同一类型的信令面数据进行关联,然后根据用户标识,将用户面数据与上述关联过的信令面数据进行组合,并从所述组合的数据中获取第二字段的内容;将同一类型的信令面数据进行关联具体实现为,根据无线资源控制协议RRC连接时间字段的内容,从信令面数据中选择属于同一通信链路的信令面数据进行关联,举例为,可以根据RRC连接建立时间字段的内容,从上述信令面数据中选择属于同一通信链路的四条信令面数据进行关联,需要说明的是,该四条信令面数据分别从上述四种类型的信令面数据中选择,上述选择的四条信令面数据均包括RRC连接建立时间字段的内容,该RRC连接建立时间字段的内容均相同,或者相互之间的差值小于阈值。将选择好的上述四条信令面数据进行关联,该关联过的信令面数据包括IMSI信息字段的内容和IMEI信息字段的内容,其中,IMSI信息字段的内容为用户标识,用于唯一的标识用户,IMEI信息字段的内容为通过上述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所对应的终端类型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依照步骤110中的方法获取到用户标识,并且对同一类型的信令面数据进行关联之后,根据该用户标识,将用户面数据和上述关联过的信令面数据进行组合,并从上述组合的数据中获取IMEI信息字段的内容为第二字段的内容。具体地,根据获取到的用户标识M,该值通常用于标识一个用户,然后从关联过的信令面数据中选出IMSI信息字段的内容也为M的关联过的信令面数据,将上述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面数据和选出的关联过的信令面数据进行组合,该组合的数据中包括了用IMSI信息字段的内容标识的用户的完整信息,具体包括:数据流量、IMSI信息字段的内容、User-Agent字段的内容和IMEI信息字段的内容,从上述组合的数据中获取IMEI信息字段的内容为第二字段的内容。
S140,当该第一字段的内容和该第二字段的内容不匹配时,则判定该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为共享网络用户。
对组合的数据中User-Agent字段的内容与IMEI信息字段的内容进行比较,当User-Agent字段的内容与IMEI信息字段的内容不匹配时,则判定上述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为共享网络Tethering用户,具体地,当User-Agent字段的内容与IMEI信息字段的内容不是同一种终端类型时,认为User-Agent字段的内容与IMEI信息字段的内容不匹配,则判定所述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为共享网络Tethering用户;当User-Agent字段的内容与IMEI信息字段的内容匹配时,则判定上述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为正常移动用户。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共享用户识别方法,通过综合分析用户面信息与信令面信息,充分利用了电信网络信令面数据中的关键价值信息,并采用实施处理的方案,能快速、准确的识别Tethering用户,为运营商后续的策略加载和执行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同时,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用以验证其他Tethering识别技术的准确性。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网络共享用户识别装置示意图。所述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1所述的方法。图4中,该装置包括:第一处理单元401、第二处理单元402、第三处理单元403和判定单元404。
第一处理单元401,用于解析互联网协议数据包,获取用户面数据和信令面数据。
参见图2所示的WCDMA网络体系示意图,通常获取3G网络中△处的IP数据包进行分析,图2中△两处的IP数据包既包括用户的用户面信息,也包括无线网络的空口接口中的无线信令面信息。针对获取到的IP数据包,首先基于3G网络的标准协议(网络层标准定义及3G无线信令定义等标准规范)对上述获取到的IP数据包进行解析,即对IP数据包中的每个字节逐一进行解析,并在解析的过程中只保留有效的信息,最后得到通过结构化的数据表示的用户的用户面信息和信令面信息。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402,用于解析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获取的用户面数据,获取用户标识以及第一字段的内容。
第二处理单元402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用户面数据中超文本传输http协议中User-Agent字段的内容为第一字段的内容,其中,所述http协议记录在所述用户面数据中协议信息字段的内容中。
举例为,参见图3中的用户面数据(最后一个字段的内容为“0”的数据),该用户面数据中倒数第二个字段的内容为协议信息字段的内容,即网络层传输用户面信息使用的协议,通常包括http、TCP和ftp协议等中的一种或几种,这些协议信息通过十六进制数据记录在用户面数据中的协议信息字段的内容中;通过进一步分析协议信息字段的内容,获取IMSI信息字段的内容,并获取所述用户面数据中http协议中User-Agent字段的内容为第一字段的内容,其中,IMSI信息字段的内容为用户标识,http协议记录在用户面数据中协议信息字段的内容中,该第一字段的内容包括通过上述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所使用的操作系统信息和所述用户的终端类型信息等。
所述第三处理单元403,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处理单元402获取的用户标识,将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获取的所述用户面数据与所述信令面数据进行组合,并从组合的数据中获取第二字段的内容。
所述判定单元404,用于当所述第二处理单元402获取的所述第一字段的内容和所述第三处理单元403获取的所述第二字段的内容不匹配时,则判定所述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为共享网络用户。
所述判定单元404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字段的内容和第二字段的内容不是同一种终端类型时,为所述第一字段的内容和第二字段的内容不匹配,则判定所述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为共享网络用户。
举例来说,对组合的数据中User-Agent字段的内容与IMEI信息字段的内容进行比较,当User-Agent字段的内容与IMEI信息字段的内容不匹配时,则判定上述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为共享网络Tethering用户,具体地,当User-Agent字段的内容与IMEI信息字段的内容不是同一种终端类型时,认为User-Agent字段的内容与IMEI信息字段的内容不匹配,则判定所述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为共享网络Tethering用户;当User-Agent字段的内容与IMEI信息字段的内容匹配时,则判定上述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为正常移动用户。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关联单元405,用于将同一类型的信令面数据进行关联。第三处理单元403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获取的所述用户标识,将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获取的所述用户面数据与所述关联单元关联过的信令面数据进行组合,并从组合的数据中获取第二字段的内容。
可选地,关联单元405具体用于:根据无线资源控制协议连接时间字段的内容,从所述信令面数据中选择属于同一通信链路的信令面数据进行关联。所述第三处理单元403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获取的所述用户标识,将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获取的所述用户面数据与所述关联单元关联过的信令面数据进行组合,并从组合的数据中获取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码信息字段的内容为第二字段的内容。
举例为,可以根据RRC连接建立时间字段的内容,从上述信令面数据中选择属于同一通信链路的四条信令面数据进行关联,需要说明的是,该四条信令面数据分别从上述四种类型的信令面数据中选择,上述选择的四条信令面数据均包括RRC连接建立时间字段的内容,该RRC连接建立时间字段的内容均相同,或者相互之间的差值小于阈值。将选择好的上述四条信令面数据进行关联,该关联过的信令面数据包括IMSI信息字段的内容和IMEI信息字段的内容,其中,IMSI信息字段的内容为用户标识,用于唯一的标识用户,IMEI信息字段的内容为通过上述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所对应的终端类型信息。最后,根据该用户标识,将用户面数据和上述关联过的信令面数据进行组合,并从上述组合的数据中获取IMEI信息字段的内容为第二字段的内容。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组合单元406,用于根据所述用户面数据中数据包包头信息字段的内容,对解析得到的用户面数据进行组合。所述第二处理单元402具体用于:解析所述组合单元406组合过的用户面数据,获取所述组合单元406组合过的用户面数据中第一字段的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装置植入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方法,因此,本发明提供的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在此不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第一处理单元401解析互联网协议数据包,获取用户面数据和信令面数据;第二处理单元402解析所述用户面数据,获取用户标识以及第一字段的内容;第三处理单元403根据所述用户标识,将所述用户面数据与所述信令面数据进行组合,并从组合的数据中获取第二字段的内容;判定单元404在当所述第一字段的内容和所述第二字段的内容不匹配时,判定所述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为共享网络Tethering用户。由此充分利用了MBB网络中用户面数据和信令面数据的关键价值信息,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只对容易被修改的用户面数据进行分析,而影响预测的准确性的问题。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网络共享用户识别装置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装置包括:网络接口501、处理器502和存储器503。系统总线504用于连接网络接口501、处理器502和存储器503。
举例来说,处理器502可以是CPU。
网络接口501用于与其它设备通信。
存储器503可以是永久存储器,例如硬盘驱动器和闪存,存储器503中具有软件模块和设备驱动程序。软件模块能够执行本发明上述方法的各种功能模块;设备驱动程序可以是网络和接口驱动程序。
在启动时,这些软件组件被加载到存储器503中,然后被处理器502访问并执行如下指令:
解析互联网协议数据包,获取用户面数据和信令面数据;
解析所述用户面数据,获取用户标识以及第一字段的内容;
根据所述用户标识,将所述用户面数据与所述信令面数据进行组合,并从组合的数据中获取第二字段的内容;
当所述第一字段的内容和所述第二字段的内容不匹配时,则判定所述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为共享网络用户。
进一步的,所述应用程序还包括可用于使所述处理器502和所述装置执行以下过程的指令:
将同一类型的信令面数据进行关联;
所述根据所述用户标识,将所述用户面数据与所述信令面数据进行组合,并从组合的数据中获取第二字段的内容包括:
所述根据所述用户标识,将所述用户面数据与所述关联过的信令面数据进行组合,并从组合的数据中获取第二字段的内容。
进一步的,所述应用程序还包括可用于使所述处理器502和所述装置执行以下过程的指令:
根据无线资源控制协议连接时间字段的内容,从所述信令面数据中选择属于同一通信链路的信令面数据进行关联;
所述根据所述用户标识,将用户面数据与信令面数据进行组合,并从组合的数据中获取第二字段的内容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标识,将用户面数据和所述关联过的信令面数据进行组合,并从组合的数据中获取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码信息字段的内容为第二字段的内容。
进一步的,所述应用程序还包括可用于使所述处理器502和所述装置执行以下过程的指令:
根据所述用户面数据中数据包包头信息字段的内容,对解析得到的用户面数据进行组合;
所述解析所述用户面数据,获取所述用户面数据中第一字段的内容包括:
解析所述组合过的用户面数据,获取所述组合过的用户面数据中第一字段的内容。
进一步的,所述应用程序还包括可用于使所述处理器502和所述装置执行以下过程的指令:
获取所述用户面数据中超文本传输协议中User-Agent字段的内容为第一字段的内容,其中,所述超文本传输协议记录在所述用户面数据中协议信息字段的内容中。
进一步的,所述应用程序还包括可用于使所述处理器502和所述装置执行以下过程的指令:
所述当所述第一字段的内容和第二字段的内容不是同一种终端类型时,为所述第一字段的内容和第二字段的内容不匹配,则判定所述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为共享网络用户。
专业人员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网络共享用户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解析互联网协议数据包,获取用户面数据和信令面数据;
解析所述用户面数据,获取用户标识以及第一字段的内容;
根据所述用户标识,将所述用户面数据与所述信令面数据进行组合,并从组合的数据中获取第二字段的内容;
当所述第一字段的内容和所述第二字段的内容不匹配时,则判定所述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为共享网络用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根据所述用户标识,将所述用户面数据与所述信令面数据进行组合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同一类型的信令面数据进行关联;
所述根据所述用户标识,将所述用户面数据与所述信令面数据进行组合,并从组合的数据中获取第二字段的内容包括:
所述根据所述用户标识,将所述用户面数据与所述关联过的信令面数据进行组合,并从组合的数据中获取第二字段的内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同一类型的信令面数据进行关联包括:
根据无线资源控制协议连接时间字段的内容,从所述信令面数据中选择属于同一通信链路的信令面数据进行关联;
所述根据所述用户标识,将用户面数据与信令面数据进行组合,并从组合的数据中获取第二字段的内容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标识,将用户面数据和所述关联过的信令面数据进行组合,并从组合的数据中获取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码信息字段的内容为第二字段的内容。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获取用户面数据和信令面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面数据中数据包包头信息字段的内容,对解析得到的用户面数据进行组合;
所述解析所述用户面数据,获取所述用户面数据中第一字段的内容包括:
解析所述组合过的用户面数据,获取所述组合过的用户面数据中第一字段的内容。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用户面数据中第一字段的内容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面数据中超文本传输协议中User-Agent字段的内容为第一字段的内容,其中,所述超文本传输协议记录在所述用户面数据中协议信息字段的内容中。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第一字段的内容和第二字段的内容不匹配时,则判定所述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为共享网络用户包括:
所述当所述第一字段的内容和第二字段的内容不是同一种终端类型时,认为所述第一字段的内容和第二字段的内容不匹配,则判定所述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为共享网络用户。
7.一种网络共享用户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处理单元、第二处理单元、第三处理单元和判定单元;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解析互联网协议数据包,获取用户面数据和信令面数据;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用于解析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获取的用户面数据,获取用户标识以及第一字段的内容;
所述第三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获取的用户标识,将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获取的所述用户面数据与所述信令面数据进行组合,并从组合的数据中获取第二字段的内容;
所述判定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获取的所述第一字段的内容和所述第三处理单元获取的所述第二字段的内容不匹配时,则判定所述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为共享网络用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关联单元,用于将同一类型的信令面数据进行关联;
所述第三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获取的所述用户标识,将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获取的所述用户面数据与所述关联单元关联过的信令面数据进行组合,并从组合的数据中获取第二字段的内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无线资源控制协议连接时间字段的内容,从所述信令面数据中选择属于同一通信链路的信令面数据进行关联;
所述第三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获取的所述用户标识,将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获取的所述用户面数据与所述关联单元关联过的所述信令面数据进行组合,并从组合的数据中获取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码信息字段的内容为第二字段的内容。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组合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面数据中数据包包头信息字段的内容,对解析得到的用户面数据进行组合;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具体用于:解析所述组合单元组合过的用户面数据,获取所述组合单元组合过的用户面数据中第一字段的内容。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用户面数据中超文本传输协议中User-Agent字段的内容为第一字段的内容,其中,所述超文本传输协议记录在所述用户面数据中协议信息字段的内容中。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定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字段的内容和第二字段的内容不是同一种终端类型时,认为所述第一字段的内容和第二字段的内容不匹配,则判定所述用户标识所标识的用户为共享网络用户。
CN201310652323.4A 2013-12-05 2013-12-05 一种网络共享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47025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52323.4A CN104702564A (zh) 2013-12-05 2013-12-05 一种网络共享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PCT/CN2014/080855 WO2015081693A1 (zh) 2013-12-05 2014-06-26 一种网络共享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52323.4A CN104702564A (zh) 2013-12-05 2013-12-05 一种网络共享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02564A true CN104702564A (zh) 2015-06-10

Family

ID=53272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52323.4A Pending CN104702564A (zh) 2013-12-05 2013-12-05 一种网络共享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02564A (zh)
WO (1) WO2015081693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03953A (zh) * 2016-03-08 2016-06-2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ott业务资源消耗确定方法和系统
CN106506514A (zh) * 2016-11-21 2017-03-15 北京集奥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4g移动数据信令面和用户面的关联方法及系统
CN106941690A (zh) * 2016-01-04 2017-07-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数据质量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9429262A (zh) * 2017-09-04 2019-03-0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热点的检测方法、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21183A (zh) * 2018-02-07 2019-08-13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868436A (zh) * 2018-08-28 2020-03-06 清华大学 物联网数据采集方法和装置
CN111263345A (zh) * 2018-11-30 2020-06-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终端的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15243248A (zh) * 2021-04-21 2022-10-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 终端的流量共享类型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58052B (zh) * 2022-01-04 2024-03-15 武汉光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关联系统、数据关联方法及装置、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7917A (zh) * 2012-08-24 2013-01-02 北京拓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信令分析的手机连接pc上网识别方法
CN102870445A (zh) * 2012-06-20 2013-0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网络共享行为的方法、节点、移动终端及系统
CN103124407A (zh) * 2011-11-18 2013-05-2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 移动用户上网方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3139015A (zh) * 2013-02-08 2013-06-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共享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24407A (zh) * 2011-11-18 2013-05-2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 移动用户上网方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2870445A (zh) * 2012-06-20 2013-0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网络共享行为的方法、节点、移动终端及系统
CN102857917A (zh) * 2012-08-24 2013-01-02 北京拓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信令分析的手机连接pc上网识别方法
CN103139015A (zh) * 2013-02-08 2013-06-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共享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41690A (zh) * 2016-01-04 2017-07-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数据质量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5703953A (zh) * 2016-03-08 2016-06-2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ott业务资源消耗确定方法和系统
CN105703953B (zh) * 2016-03-08 2019-02-1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ott业务资源消耗确定方法和系统
CN106506514A (zh) * 2016-11-21 2017-03-15 北京集奥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4g移动数据信令面和用户面的关联方法及系统
CN106506514B (zh) * 2016-11-21 2019-04-30 北京集奥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4g移动数据信令面和用户面的关联方法及系统
CN109429262A (zh) * 2017-09-04 2019-03-0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热点的检测方法、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21183A (zh) * 2018-02-07 2019-08-13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868436A (zh) * 2018-08-28 2020-03-06 清华大学 物联网数据采集方法和装置
CN111263345A (zh) * 2018-11-30 2020-06-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终端的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11263345B (zh) * 2018-11-30 2022-11-0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终端的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15243248A (zh) * 2021-04-21 2022-10-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 终端的流量共享类型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243248B (zh) * 2021-04-21 2023-09-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 终端的流量共享类型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81693A1 (zh) 2015-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02564A (zh) 一种网络共享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US2021021136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xtracting identifiers from traffic of an unknown protocol
US2014018986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rrelating network information with subscriber information in a mobile network environment
CN106936791B (zh) 拦截恶意网址访问的方法和装置
CN109688186B (zh) 数据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3297270A (zh) 应用类型识别方法及网络设备
US20150289301A1 (en) Terminal matching method, terminal and system
CN104412565B (zh) 用于涉及承载无关协议的套接字管理的方法
US933865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rrelating security events with subscriber information in a mobile network environment
US923191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URL) filtering
CN111800412A (zh) 高级可持续威胁溯源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25129B (zh) 一种5g网络环境下工业互联网资产测绘方法
US20160277306A1 (en) Data Stream Identify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3763125A (zh) 运营商网络实际用户数的统计方法和装置
CN107707686B (zh) 设备标识方法和装置
CN106656919A (zh) 一种基于Telnet协议的会话解析方法及系统
CN106412296B (zh) 终端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688099B (zh) 服务器端撞库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4202432B (zh) 一种远程web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CN113472798B (zh) 一种网络数据包的回溯解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0166518B (zh) 会话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4760216B (zh) 一种扫描探测事件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050602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viding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for a plurality of candidate applications in a mobile device
CN111262782A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6803830B (zh) 识别上网终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及uim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