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02544B - 异构网络干扰消除方法及干扰消除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异构网络干扰消除方法及干扰消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02544B
CN104702544B CN201410095315.9A CN201410095315A CN104702544B CN 104702544 B CN104702544 B CN 104702544B CN 201410095315 A CN201410095315 A CN 201410095315A CN 104702544 B CN104702544 B CN 1047025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interference
information
user
downlink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9531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02544A (zh
Inventor
田亚飞
宁伟晨
杨晨阳
黄伟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igu Ruituo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igu Ruituo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igu Ruituo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igu Ruituo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9531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025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02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025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025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025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异构网络干扰消除方法及干扰消除装置,涉及异构网络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至少部分第一基站用户的负载信息;获取所述第一基站的至少部分下行控制信息;根据所述负载信息以及下行控制信息重构干扰信号,所述重构的干扰信号用于消除第二基站接收信号中的干扰。本发明实施例的干扰消除方法及干扰消除装置不需要对干扰信号进行解调,而是根据干扰信号的重构来实现干扰消除,因此,可以工作在任意干扰强度下,其干扰消除的有效性及通用性高。

Description

异构网络干扰消除方法及干扰消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各实施例涉及异构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异构网络干扰消除方法及干扰消除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当今无线通信迅速增长的数据速率和更高覆盖质量的需求并显著提升网络性能,3GPP在LTE-Advanced的标准化中提出了异构网络(HeterogeneousNetwork,HetNet)技术。异构网络混合部署宏基站(Macro-BS)、射频拉远(RRH)以及各种低功率小型基站节点,如微微基站(PicoBS)、家庭基站(FemtoBS)和中继(Relay)等(如图1所示,这些小型基站在本申请中统称为微基站)。这些微基站可以由运营商部署或者用户自行部署,与宏基站共享同一段频谱,目的在于减轻宏蜂窝的负载,改善室内覆盖和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通过空间复用来提高单位区域内的频谱效率。同时,无线信号的接收质量也随着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距离的减小而得到了增强。异构网络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覆盖区域内的频谱空间复用率,从而为用户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在由微基站引入而形成的双层无线异构网络中,宏基站和微基站之间的干扰是阻碍微基站被推广和普及的一大障碍。宏基站和微基站之间的干扰分为同步干扰及异步干扰。同步干扰指宏基站与宏用户之间、微基站与微用户之间在同一时刻同时处于上行或下行状态时(即同步状态下)产生的干扰。异步干扰主要指宏基站与宏用户、微基站与微用户之间分别处于不同的上下行状态时(即异步状态下)产生的干扰。
以TD-LTE系统为例,它采用时分双工(TimeDivisionDuplex, TDD)为主要工作方式。3GPP协议规定了7种不同的上下行和特殊子帧的配置,TD-LTE系统可以采用其中任何一种配置组合以适应不同的上下行业务需求。一种典型的帧格式如图2(a)所示,其中,D表示下行子帧,U表示上行子帧,S表示特殊子帧。对于此种结构,尽管在时分双工模式下,在单一系统的一个帧结构中可以根据需求灵活调整上下行的子帧数目,对不对称的业务提供支持,但在整个异构网络中,宏基站与宏用户、微基站与微用户之间仍必须严格同步。从这一点上看,这种工作模式并不利于整体异构网络的上下行结构部署,会带来整体资源利用率低下、上下行结构配置不灵活、不能满足即时上下行流量需求、信息传输时间延长等问题。
如图2(b)所示,为异步状态下的帧结构,宏基站和微基站可以各自按自身需求和具体情况任意选择上行传输或下行传输,动态配置调整帧结构,具有较强的即时性,使整个系统的灵活度与资源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因此,从优化整体网络性能以及上下行配置灵活度方面看,与同步干扰的消除相比,异步干扰的消除对系统时频资源的利用率的提高具有更现实的意义。3GPP在eIMTA(Further EnhancementstoLTETDDforDL-ULInterferenceManagementand TrafficAdaptation)方面的提案就从干扰管理和流量适应的角度提出了消除异步干扰的愿景,目的就是为了根据异构网络整体需求动态配置上下行帧结构,提升异构网络的灵活度与资源利用率。
为了有效解决特定的异构场景下小区间的同步干扰问题,3GPP会议讨论并提出了增强型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elCIC-enhanced Inter-CellInterferenceCoordination),大体可以分为功率控制、频域增强型小区间干扰协调、时域增强型小区间干扰协调三类技术方法,这三种方法虽然能够降低干扰,但会影响全网的吞吐量。尤其在异步状态下,小区间干扰存在新的场景,上述方案并不适用。如图3所示,由于上下行帧在时间上不同步,假设微基站BSPico正在接收来自微用 户A的上行信号,而此时宏基站BSMacro可能正在发射到宏用户B的下行信号。此时微基站BSPico就会很容易把来自宏基站BSMacro的信号也当成是来自微用户A的信号,从而存在强干扰。
现阶段有许多组织机构在进行异构网络中的干扰消除的研究,也提出了一些异步干扰情形下可能适用的干扰消除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端解调干扰信号,从而在接收信号中消除干扰信号,比如,美国专利申请US2013/0077578A1所公开的方法。但是,这样的方案的目的是根据资源分配和调制编码策略解调干扰,然后再删除干扰。其前提是干扰信号必须是可以被接收机解调出来的。这要求干扰功率与信号功率的比值与干扰信号传输数据率之间满足一定条件,即R<log(1+INR/SNR),而当干扰用户的传输数据率较高时,即使接收机知道其资源分配和调制编码方法,也无法完成解调和干扰删除。因此这种干扰消除方法能否成功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不适用于有QoS要求的数据传输业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各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范围较广的异构网络干扰消除方法及干扰消除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异构网络干扰消除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至少部分第一基站用户的负载信息;
获取所述第一基站的至少部分下行控制信息;
根据所述负载信息以及下行控制信息重构干扰信号,所述重构的干扰信号用于消除第二基站接收信号中的干扰。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第一基站之间的回程链路获取所述负载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第一基站的空中接口获取所述负载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所述第一基站的物理下行共享数据信道获取所述负载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部分第一基站用户为可能对所述第二基站造成上行干扰的第一基站用户。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可能对所述第二基站造成上行干扰的第一基站用户。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第一基站之间的空间关系确定所述可能对所述第二基站造成上行干扰的第一基站用户。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第二基站是否位于所述第一基站用户主瓣及特定旁瓣内确定所述可能对所述第二基站造成上行干扰的第一基站用户。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第一基站的资源分配信息确定所述可能对所述第二基站造成上行干扰的第一基站用户。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部分下行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存在异步干扰可能的时频资源上的下行控制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八或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基站的资源分配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存在异步干扰可能的时频资源。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种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第一基站之间的回程链路获取所述资源分配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第一基站之间的空中接口获取所述资源分配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所述第一基站的物理下行共享数据信道获取所述资源分配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至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第一基站之间的空中接口获取所述至少部分下行控制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第一基站之间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获取所述至少部分下行控制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存在异步干扰可能的时频资源上、在与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号对应的至少部分时间段不做所述第二基站上行资源调度。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部分时间段为与所述第一基站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号对应的整个子帧。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部分时间段为一个子帧中与所述第一基站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号对应的时间段。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周期性执行所述在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存在异步干扰可能的时频资源上、在与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号对应的至少部分时间段不做所述第二基站上行资源调度。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存在异步干扰可能的时频资源上的干扰情况执行所述在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存在异步干扰可能的时频资源上、在与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号对应的至少部分时间段不做所述第二基站上行资源调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二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基站下行资源调度信息以及调制编码策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负载信息中包括所述至少部分第一基站用户的负载数据及用户ID。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以及负载信息重构干扰信号包括:
解码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获取所述资源调度信息以及调制编码策略;
根据所述负载数据、资源调度信息、以及调制编码策略得到宏基站的发射信号;
进行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之间的信道估计;
根据所述发射信号、信道估计重构干扰信号。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异构网络干扰消除装置,其所述装置包括:
一第一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至少部分第一基站用户的负载信息;
一第二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基站至少部分下行控制信息;
一重构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负载信息以及下行控制信息重构干扰信号,所述重构的干扰信号用于消除第二基站接收信号中的干扰。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获取模块通过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第一基站之间的回程链路获取所述负载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获取模块通过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第一基站之间的空中接口获取所述负载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获取模块通过所述第一基站的物理下行共享数据信道获取所述负载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可能对所述第二基站造成上行干扰的第一基站用户。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根据所述第一基站用户与所述第二基站之间的空间关系确定所述可能对所述第二基站造成上行干扰的第一基站用户。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根据所述第二基站是否位于所述第一基站用户主瓣及特定旁瓣内确定所述可能对所述第二基站造成上行干扰的第一基站用户。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根据所述第一基站的资源分配信息确定所述可能对所述第二基站造成上行干扰的第一基站用户。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一第三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基站的资源分配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存在异步干扰可能的时频资源。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 式中,所述第三信息获取模块通过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第一基站之间的回程链路获取所述资源分配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信息获取模块通过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第一基站之间的空中接口获取所述资源分配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信息获取模块通过所述第一基站的物理下行共享数据信道获取所述资源分配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第九至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信息获取模块通过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第一基站之间的空中接口获取所述至少部分下行控制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信息获取模块通过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第一基站之间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获取所述至少部分下行控制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一调度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存在异步干扰可能的时频资源上、在与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号对应的至少部分时间段不做所述第二基站上行资源调度。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度模块周期性执行其功能。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度模块根据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存在异步干扰可能的时频资源上的干扰情况执行其功能。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十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存在异步干 扰可能的时频资源上受到的干扰。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十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基站下行资源调度信息以及调制编码策略。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十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负载信息中包括所述至少部分第一用户的负载数据及用户ID。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十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重构模块进一步包括:
一解码单元,用于解码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获取所述资源调度信息以及调制编码策略;
一负载信息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负载数据、资源调度信息、以及调制编码策略得到所述第一基站的发射信号;
一信道估计单元,用于进行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之间的信道估计;
一重构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发射信号、信道估计重构干扰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的干扰消除方法及干扰消除装置不需要对干扰信号进行解调,而是根据干扰信号的重构来实现干扰消除,因此,可以工作在任意干扰强度下,其干扰消除的有效性及通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异构网络基本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a)是LTE系统的同步状态下的一种帧格式;
图2(b)是LTE系统的异步状态下的一种帧格式;
图3(a)是异构网络中异步状态下的一种干扰场景示意图;
图3(b)是异构网络中异步状态下的另一种干扰场景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异构网络干扰消除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示例性的LTE系统中使用的无线帧结构图;
图6是示例性LTE系统中下行链路子帧的结构图;
图7是PDCCH的处理流程示意;
图8(a)和图8(b)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中微基站上行资源调度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异构网络干扰消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的异构网络干扰消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的异构网络干扰消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异构网络干扰消除装置中重构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第四种实施例的异构网络干扰消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以下描述中,“基站”广义上指与终端通信的网络端的随机节点,诸如NodeB、eNodeB、基站、AP(接入点)等。“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可分别指干扰基站和被干扰基站,且被干扰基站和干扰基站可分别为宏基站和微基站,或微基站和宏基站。微基站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或几种:Pico基站、Femto基站、RRH基站等等。宏基站和微基站广义上为相对的说法,也即宏基站为覆盖范围大于微基站的任意合适的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异构网络干扰消除方法,尤其适用于异构网络中异步状态下宏基站和微基站之间的干扰消除,该方法可运行于第二基站,或独立于第二基站运行。例如,图3(a)中所示的场景,在微基站接收微用户的上行数据时可能受到的来自宏基站的下行数 据的干扰;如图3(b)所示的场景,在宏基站接收宏用户的上行数据时可能受到的来自微基站的下行数据的干扰。本文中称对微基站或宏基站上行数据的干扰为上行干扰。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用于在不解调干扰信号的前提下消除被干扰基站接收到的干扰。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异构网络干扰消除方法包括:
S410.获取至少部分第一用户的负载信息。
负载信息中至少包括第一基站发送到第一基站用户的负载数据比特,还包括负载数据所对应的第一基站用户的用户ID。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中,至少部分第一基站用户包括可能对第二基站造成上行干扰的第一基站用户。这样的用户例如:在空间上位于第二基站外围的第一基站用户,也即根据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物理位置关系,第一基站对第一基站用户发送的下行数据会对第二基站接收第二基站用户的上行数据造成干扰;在时域上与第二基站用户使用相同资源块的第一基站用户,也即分配到第一基站和二基站重叠的时频资源块的第一基站用户;在空域上,第二基站处于该第一基站用户的主瓣或较大旁瓣内,等等。该至少部分第一基站用户甚至还可以为全部的第一基站用户。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确定该至少部分第一基站用户的步骤。在确定第一基站发往哪个第一基站用户的信号将会带来异步干扰问题之后,便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去进行消除干扰。在步骤S410中,获取这样的至少部分第一基站用户的负载信息,以为之后的干扰消除做准备。
S420.获取至少部分第一基站的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DCI)。
第一基站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时频资源的调度信息、编码调制信息以及功率控制信息等,下行控制信息的获取可以为干扰消除做准备。至少部分第一基站的下行控制信息优选为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存在异步干扰可能的时频资源上的下行控制信息,也即第一基站所分配 给第一基站用户的、与第二基站分配给第二基站用户的时频资源有重叠的时频资源上的下行控制信息。
S430.根据所述负载信息以及下行控制信息重构干扰信号,所述重构的干扰信号用于消除所述第二基站接收信号中的干扰。
利用下行控制信息能够获取的调制编码策略以及资源调度方案信息,根据资源调度方案能够知道某时刻使用对应的时频资源的用户,依照同样的调制编码策略对该用户对应的负载数据进行编码调制可以得到第一基站向该第一基站用户发射的发射信号;通过第一基站到第二基站的信道估计值,结合上述发射信号,可以重构出到达第二基站的干扰信号。受到上行干扰的第二基站的接收信号中包括第二基站用户的发射信号以及干扰信号。当第二基站用户接收到信号时,从接收信号中删除重构出的干扰信号进而达到干扰消除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的干扰消除方法不需要对干扰信号进行解调,而是根据干扰信号的重构来实现干扰消除,因此,可以工作在任意干扰强度下,其干扰消除的有效性及通用性高。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中,优选地,通过第二基站和第一基站之间的回程链路(backhaul)获取所述负载信息,可以有效利用光纤大容量无干扰传输的巨大优势,数据传输延时小。当然,还可通过第二基站和第一基站之间的空中接口获取所述负载信息,例如,通过第一基站的物理下行共享数据信道(PDSCH)获取所述负载信息,但不限于此,PDSCH用于承载下行用户数据,若使用PDSCH获取负载信息时,需先建立与第一基站的连接,也即接入第一基站,以便第一基站能够为负载信息通过空口的传输分配资源。还可以让第二基站监听第一基站广播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中的资源分配信息。
此外,鉴于该至少部分下行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存在异步干扰可能的时频资源上的下行控制信息,以及为了根据第一基站的资源分配信息获取至少部分第一基站用户的负载信息的需 求,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步骤:
S440.获取第一基站的资源分配信息,确定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存在异步干扰可能的时频资源。资源分配信息中记录了第一基站对时频资源的分配情况,也即,已分配的时频资源信息及所分配到该时频资源的第一基站用户信息。根据该资源分配信息,第二基站能够获知哪块时频资源是和自己分配给第二基站用户的时频资源有重叠,这样的时频资源可能受到异步干扰。
与负载信息的获取类似的,该资源分配信息也优选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的回程链路获取,从而有效利用光纤大容量无干扰传输的巨大优势,数据传输延时小。还可通过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空中接口获取,例如,通过第一基站的PDSCH获取,或利用第一基站的PDCCH获取。
下行控制信息指的是基站在进行下行数据的传输或接收上行数据之前所生成的包括上、下行数据的调制编码策略、已分配的时频资源的资源调度方案、物理资源块(PRB)的功率控制信息等的控制信息,通过下行信道广播给用户设备(UE),由用户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息使用对应的时频资源以及调制/解调、编码/解码数据,第二基站也在其能够接收到该信号的时频资源上。下行控制信息由下行控制信道上传输的下行子帧承载。
示例性的LTE系统中使用的无线帧结构如图5所示,在所示的帧结构中,一帧具有10ms的长度且包括十个具有相等大小的子帧。每个子帧具有1ms的长度且包括两个时隙,每个时隙具有0.5ms的长度。时隙在时域中包括多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或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符号并且在频域中包括多个资源块(RB)。上述的帧结构是示例性的,且在无线帧中包含的子帧的数量、一个子帧中包括的时隙的数量、每个时隙中包括的OFDM符号或SC-FDMA符号的数量可以以多种方式改变。
图6示出了在示例性LTE系统中下行链路子帧的结构。如图6所示,一个下行链路子帧在时域中包括两个时隙。在下行链路子帧中的第一个时隙的前部中的最多三个OFDM符号对应于分配有控制信道的控制区,剩余的OFDM符号对应于分配有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数据区(如果采用常规的循环前缀(CyclicPrefix,CP),每个子帧的第一个时隙的钱1-3个OFDM符号上可以承载控制信道的物理资源,而剩余的符号上可以承载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物理资源,若采用较长的CP,则每个子帧的第一个时隙的第2-3个OFDM符号上承载控制信道的物理资源)。控制区对应于子帧中下行第一层/第二层(L1/L2)控制信令传输的部分。在LTE系统中使用的下行控制信道包括: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ICH)、PDCCH。其中,PCFICH在子帧的第一个OFDM符号传输,表示在一个子帧里传输PDCCH的OFDM符号的数量(即控制区大小)相关的信息。PHICH用于承载上行传输数据的肯定应答/否定应答(ACK/NACK)反馈信息。PHICH的数目、时频位置可由PHICH所在的下行载波的物理广播信道(PBCH)中的系统消息和小区ID确定。PDCCH用于承载下行控制信息,包括上述的:上/下行资源调度信息、调制编码策略、以及功率控制信息等,该DCI即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要获取的下行控制信息。资源调度方案指的是对已分配给用户设备的时频资源,用户设备可在哪些时间使用该时频资源。不同类型的控制信息通常对应不同的DCI大小,且DCI的格式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格式,由PDCCH承载,不同的DCI格式对应不同的信息内容。在下行调度中,资源调度方案、调制编码策略、功率控制信息对应于不同的DCI格式。
在步骤S420中,对第一基站下行控制信号的获取可通过监听第二基站和第一基站之间的PDCCH获取,通过侦听PDCCH能够快速跟踪信道变化且对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系统容量都不会造成显著 影响。由此一来,可以得到相应的控制信息的内容,从而能够结合负载信息得到调制编码后的信息,用于最后的干扰信号重构。
第二基站在监听到PDCCH信号后,与用户设备一样需要对PDCCH信号进行解码才能得到想要的信息。PDCCH包括一个或若干个连续的控制信道单元(CCE)的集合,PDCCH格式是PDCCH在物理资源上的映射格式,与PDCCH的内容不相关。一个PDCCH在一个或几个连续的CCE上传输。CCE是用来为PDCCH提供基于无线信道的状态的编码速率的逻辑分配单元。CCE对应于多个资源单元组。根据在CCE的数量和由CCE提供的编码速率之间的关联性来确定PDCCH的格式和可用的PDCCH的比特的数量。基站根据将发送到用户设备的DCI确定PDCCH格式,取决于负载量和信道条件等。如图7所示为PDCCH的处理流程。控制信息源比特首先添加循环冗余校验(CRC),CRC是由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Network TemporaryIdentifier,RNTI)加扰的,对于不同的控制信息比特用途,RNTI的类型不同,对于传输公共控制信息的DCI,用随机接入(RA-RNTI)、系统信息传输(SI-RNTI)、寻呼(P-RNTI)、功率控制(TPC-RNTI)等加扰,而对于传输针对单个用户的DCI,用半持续调度(SPS-C-RNTI)、用户设备的特定标识小区标识(C-RNTI)等加扰。添加完CRC后,经过信道编码、速率匹配等操作,多个PDCCH复用一起传输,所有的PDCCH的比特序列顺序连接起来,然后和加扰序列求模2和。加扰后的比特进行QPSK调制、层映射和预编码、资源映射等相关操作,将调制符号映射到物理资源单元RE。
根据上述PDCCH信号的形成过程,对监听到的PDCCH信号进行逆向的处理就能够解出其所承载的控制信息。例如,在未知CCE数目的情况下,可通过盲解码来解码PDCCH所承载的信息比特:根据从负载信息中的用户ID依次解扰CRC,来确定监听到的PDCCH承载的是否是该用户对应的控制信息。PDCCH信号的解码方法为本 领域的成熟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此外,为了使在监听第一基站下行PDCCH信号的过程中不受第二基站用户上行信号的干扰,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还可包括调度步骤:
S450.在所述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存在异步干扰可能的时频资源上、在与所述第一基站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至少部分时间段不做第二基站上行资源调度。具言之,该至少部分时间段可以为与所述第一基站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号对应的整个子帧,还可为一个子帧中与所述第一基站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号对应的时间段,例如,根据图6所示的结构,该至少部分时间段为一个子帧的前三个OFDM符号。
步骤S450的调度步骤可周期性执行,例如,以一个或多个子帧为周期,且该周期可动态调整,如图8(a)所示,在偶数帧执行调度步骤(斜线所示),且整个偶数帧均不做调度;或者该调度步骤可根据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存在异步干扰可能的时频资源上的干扰情况来执行,例如,根据该时频资源上第二户的上行数据的信噪比SNR是否低于一预设阈值来判断干扰是否过大,或者根据第二用户的上行数据的误码率是否高于一预设阈值来判断干扰是否过大,进而在干扰过大时执行该调度,以保证PDCCH信号的准确监听,如图8(b)所示,在第二、第三和第十个子帧执行调度,且其前3个OFDM符号(斜线所示)不做调度。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步骤:检测所述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存在异步干扰可能的时频资源上受到的干扰。
虽然上述调度的执行使得第二用户上行数据率有一定的损失(例如,当每个子帧的前三个OFDM符号均不作调度时,约有27%的损失),但是由于通过成功监听控制信息并能够据此消除干扰,在数据的传输过程中可采用更优的编码调制方式,进而提上网络的整体吞吐量。
控制信息以及原始负载比特获得之后,使用第一基站对负载数据比特所进行的同样的编码调制方式对在步骤S410所获取的负载数据进行编码调制,获得与第一基站发射的发射信号,结合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信道估计,可重构出干扰信号。综上,步骤S430进一步包括:
S431.解码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获取所述资源调度信息以及调制编码策略;
S432.根据所述资源调度信息、负载数据、以及调制编码策略得到宏基站的发射信号;
S433.进行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信道估计。信道估计可采用本领域所熟知的任一种合适的方法。例如,根据第一基站发射信号时的天线预编码方案(例如,基于码本的预编码、非码本的预编码等),使用小区特定的参考信号(导频或训练序列)或调制参考信号来进行信道估计。这两种方案分别被叫做基于码本的预编码和非码本的预编码。
S434.根据所述发射信号及信道估计重构干扰信号。
干扰信号重构后,第二基站即可在接收信号中删除该干扰信号,进而实现干扰消除。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在干扰消除可充分利用现有异构网络的架构以及光纤网络的无干扰传输优势,同时尽可能优化干扰消除方法,保证干扰消除能在各种场景下适用。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第一基站待发射的信息是来自互联网上远端的服务器,则除了本发明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回程链路或空口外,还可以通过适当修改网络层协议使此负载数据经过不同的路由同时传给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具有极高的干扰消除的有效性和通用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方法中,各步骤的序号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步骤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 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异构网络干扰消除装置,尤其适用于异构网络中异步状态下宏基站和微基站之间的干扰消除,该装置可为第二基站的一部分,或为独立于第二基站的第三方设别。例如,图3(a)中所示的场景,在微基站接收微用户的上行数据时可能受到的来自宏基站的下行数据的干扰;如图3(b)所示的场景,在宏基站接收宏用户的上行数据时可能受到的来自微基站的下行数据的干扰。本文中称对微/宏基站上行数据的干扰为上行干扰。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用于在不解调干扰信号的前提下消除被干扰基站接收到的干扰。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异构网络干扰消除装置900包括:
第一信息获取模块910,用于获取至少部分第一基站用户的负载信息。
负载信息中至少包括第一基站发送到该至少部分第一基站用户的负载数据比特,还包括负载数据所对应的第一基站用户的用户ID。在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中,至少部分第一基站用户包括可能对第二基站造成上行干扰的第一基站用户。这样的第一基站用户例如:在空间上位于第二基站外围的第一基站用户,也即根据第二基站和第一基站的物理位置关系,第一基站对第一基站用户发送的下行数据会对第二基站接收第二基站用户的上行数据造成干扰;在时域上与第二基站使用相同资源块的第一基站用户,也即分配到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重叠的时频资源块的第一基站用户;在空域上,第二基站处于第一基站用户的主瓣或较大旁瓣内,等等。该至少部分第一基站用户甚至还可以为全部的第一基站用户。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该特定用户。在确定第一基站发往哪个第一基站用户的信号将会带来异步干扰问题之后,便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去进行消除干扰。第一信息获取模块910获取这样的至少部分第一基站用户的负载 信息,以为之后的干扰消除做准备。
第二信息获取模块920,用于获取第一基站至少部分下行控制信息DCI。
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时频资源的调度信息、编码调制信息以及功率控制信息等,下行控制信息的获取可以为干扰消除做准备。至少部分下行控制信息优选为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存在异步干扰可能的时频资源上的下行控制信息,也即第一基站所分配给第一基站用户的、与第二基站分配给第二基站用户的时频资源有重叠的时频资源上的下行控制信息。
重构模块930,用于根据所述负载信息以及下行控制信息重构干扰信号,所述重构的干扰信号用于消除第二基站接收信号中的干扰。
利用下行控制信息能够获取的调制编码策略以及资源调度方案,根据资源调度方案能够知道某时刻使用对应的时频资源的用户,依照同样的调制编码策略对该用户对应的负载数据进行编码调制可以得到第一基站向该第一基站用户发射的发射信号;通过第一基站到第二基站的信道估计值,结合上述发射信号,可以重构出到达第二基站的干扰信号。受到上行干扰的第二基站的接收信号中包括第二基站用户的发射信号以及干扰信号。当第二基站用户接收到信号时,从接收信号中删除重构出的干扰信号进而达到干扰消除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的干扰消除装置不需要对干扰信号进行解调,而是根据干扰信号的重构来实现干扰消除,因此,可以工作在任意干扰强度下,其干扰消除的有效性及通用性高。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中,优选地,第一信息获取模块910通过第二基站和第一基站之间的回程链路获取所述负载信息,可以有效利用光纤大容量无干扰传输的巨大优势,数据传输延时小。当然,第一信息获取模块910还可通过第二基站和第一基站之间的空中接口获取所述负载信息,例如,通过第一基站的PDSCH获取所述负载信息, 但不限于此,PDSCH用于承载下行用户数据,若使用PDSCH获取负载信息时,需先建立与第一基站的连接,也即接入第一基站,以便第一基站能够为负载信息通过空口的传输分配资源。还可以第二基站监听第一基站广播的PDCCH信道中的资源分配信息。
此外,鉴于该至少部分下行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存在异步干扰可能的时频资源上的下行控制信息,以及为了根据宏基站的资源分配信息获取至少部分第一基站用户的负载信息的需求,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还包括步骤:
第三信息获取模块940,用于获取第一基站的资源分配信息,确定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存在异步干扰可能的时频资源。资源分配信息中记录了第一基站对时频资源的分配情况,也即,已分配的时频资源信息及所分配到该时频资源的第一基站用户信息。根据该资源分配信息以及第二基站的时频资源分配信息,是否存在相同的物理资源块同时被分配给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用户,然后判断是否存在上行时隙干扰。与负载信息的获取类似的,该资源分配信息也优选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的回程链路获取。还可通过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空中接口获取,从而有效利用光纤大容量无干扰传输的巨大优势,数据传输延时小,例如,通过第一基站的PDSCH获取,或利用第一基站的PDCCH获取。
下行控制信息指的是基站在进行下行数据的传输或接收上行数据之前所生成的包括上、下行数据的调制编码策略、已分配的时频资源的资源调度方案、物理资源块的功率控制信息等的控制信息,通过下行信道广播给用户设备,由用户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息使用对应的时频资源以及调制/解调、编码/解码数据,第二基站也在其能够接收到该信号的时频资源上。下行控制信息由下行控制信道上传输的下行子帧承载。
第二信息获取模块920对第一基站下行控制信号的获取可通过监 听第二基站和第一基站之间的PDCCH获取,通过侦听PDCCH能够快速跟踪信道变化且对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系统容量都不会造成显著影响。由此一来,可以得到相应的控制信息的内容,从而能够结合负载信息得到调制编码后的信息,用于最后的干扰信号重构。
重构模块930可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PDCCH信号的形成过程,对监听到的PDCCH信号进行逆向的处理就能够解出其所承载的控制信息。例如,在未知CCE数目的情况下,可通过盲解码来解码PDCCH所承载的信息比特:根据从负载信息中的用户ID依次解扰CRC,来确定监听到的PDCCH承载的是否是该用户对应的控制信息。PDCCH信号的解码方法为本领域的成熟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此外,为了使在监听第一基站下行PDCCH信号的过程中不受第二基站用户上行信号的干扰,如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还可包括调度模块950,用于在所述第二基站可能受到干扰的时频资源上、与所述第一基站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至少部分时间段不做第二基站上行资源调度。具言之,该至少部分时间段可以为与所述第一基站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号对应的整个子帧,还可为一个子帧中与所述第一基站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号对应的时间段,例如,根据图6所示的结构,该特定时间段为一个子帧的前两个或三个OFDM符号。
调度模块950可周期性执行上述,例如,以一个或多个子帧为周期,且该周期可动态调整,如图8(a)所示,在偶数帧执行调度步骤(斜线所示),且整个偶数帧均不做调度;或者该可根据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存在异步干扰可能的时频资源上的干扰情况来执行调度,例如,根据该时频资源上第二基站用户的上行数据的信噪比SNR是否低于一预设阈值来判断干扰是否过大,或者根据第二基站用户的上行数据的误码率是否高于一预设阈值来判断干扰是否过大,进而在干扰过大时执行该调度,以保证PDCCH信号的准确监听,如图8(b)所示,在第二、第三和第十个子帧执行调度,且其前3个OFDM符 号(斜线所示)不做调度。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还包括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存在异步干扰可能的时频资源上受到的干扰。
虽然调度模块950的调度使得第二基站用户上行数据率有一定的损失(例如,当每个子帧的前三个OFDM符号均不作调度时,约有27%的损失),但是由于通过成功监听控制信息并能够据此消除干扰,在数据的传输过程中可采用更优的功率控制方案、MCS等,进而提上网络的整体吞吐量。
控制信息以及原始负载比特获得之后,使用第一基站对负载数据比特所进行的同样的编码调制方式对第一信息获取模块910获取的负载数据进行编码调制,获得与第一基站发射的发射信号,结合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信道估计和功率控制信息,可重构出干扰信号。综上,如图12所示,重构模块930进一步包括:
解码单元931,用于解码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获取所述资源调度信息以及调制编码策略;
负载数据处理单元932,用于根据所述资源调度信息、负载数据、以及调制编码策略得到宏基站的发射信号;
信道估计单元933,用于进行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信道估计。信道估计可采用本领域所熟知的任一种合适的方法。例如,根据第一基站发射信号时的天线预编码方案(例如,基于码本的预编码、非码本的预编码等),使用小区特定的参考信号(导频或训练序列)或调制参考信号来进行信道估计。这两种方案分别被叫做基于码本的预编码和非码本的预编码。
重构单元934,用于根据所述发射信号以及信道估计重构干扰信号。
干扰信号重构后,第二基站即可在接收信号中删除该干扰信号,进而实现干扰消除。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在干扰消除可充分利用现有异构网络的架构以及光纤网络的无干扰传输优势,同时尽可能优化干扰消除方法,保证干扰消除能在各种场景下适用。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第一基站待发射的信息是来自互联网上远端的服务器,则除了本发明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回程链路或空口外,还可以通过适当修改网络层协议使此负载数据经过不同的路由同时传给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具有极高的干扰消除的有效性和通用性。
如图13所示,为本发明还实施例的另一种异构网络干扰消除装置1300,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并不对异构网络干扰消除装置1300的具体实现做限定。如图13所示,该装置1300可以包括:
处理器(processor)13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1320、存储器(memory)1330、以及通信总线1340。其中:
处理器1310、通信接口1320、以及存储器1330通过通信总线13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通信接口1320,用于与比如客户端等的网元通信。
处理器1310,用于执行程序1332,具体可以执行上述图4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步骤。
具体地,程序1332可以包括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
处理器1310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存储器1330,用于存放程序1332。存储器1330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程序1332具体使该装置1300执行以下步骤:
获取至少部分第一基站用户的负载信息;
获取第一基站的至少部分下行控制信息;
根据所述负载信息以及下行控制信息重构干扰信号,所述重构的干扰信号用于消除第二基站接收信号中的干扰。
程序1332中各单元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上文各实施例中的相应步骤或单元,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方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模块(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模块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41)

1.一种异构网络干扰消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第二基站与第一基站的空中接口获取至少部分第一基站用户的负载信息;
获取所述第一基站的至少部分下行控制信息;
根据所述负载信息以及下行控制信息重构干扰信号,所述重构的干扰信号用于消除第二基站接收信号中的干扰;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负载信息以及下行控制信息重构干扰信号包括:
解码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获取资源调度信息以及调制编码策略;
根据所述负载信息、资源调度信息、以及调制编码策略得到第一基站的发射信号;
进行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之间的信道估计;
根据所述发射信号、信道估计重构干扰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第一基站之间的回程链路获取所述负载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第一基站的物理下行共享数据信道获取所述负载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部分第一基站用户为可能对所述第二基站造成上行干扰的第一基站用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可能对所述第二基站造成上行干扰的第一基站用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第一基站之间的空间关系确定所述可能对所述第二基站造成上行干扰的第一基站用户。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二基站是否位于所述第一基站用户主瓣及特定旁瓣内确定所述可能对所述第二基站造成上行干扰的第一基站用户。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基站的资源分配信息确定所述可能对所述第二基站造成上行干扰的第一基站用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部分下行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存在异步干扰可能的时频资源上的下行控制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基站的资源分配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存在异步干扰可能的时频资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第一基站之间的回程链路获取所述资源分配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第一基站之间的空中接口获取所述资源分配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第一基站的物理下行共享数据信道获取所述资源分配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第一基站之间的空中接口获取所述至少部分下行控制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第一基站之间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获取所述至少部分下行控制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存在异步干扰可能的时频资源上、在与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号对应的至少部分时间段不做所述第二基站上行资源调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部分时间段为与所述第一基站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号对应的整个子帧。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部分时间段为一个子帧中与所述第一基站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号对应的时间段。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周期性执行所述在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存在异步干扰可能的时频资源上、在与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号对应的至少部分时间段不做所述第二基站上行资源调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存在异步干扰可能的时频资源上的干扰情况执行所述在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存在异步干扰可能的时频资源上、在与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号对应的至少部分时间段不做所述第二基站上行资源调度。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基站下行资源调度信息以及调制编码策略。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信息中包括所述至少部分第一基站用户的负载数据及用户ID。
23.一种异构网络干扰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一第一信息获取模块,用于通过第二基站与第一基站的空中接口获取至少部分第一基站用户的负载信息;
一第二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基站至少部分下行控制信息;
一重构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负载信息以及下行控制信息重构干扰信号,所述重构的干扰信号用于消除第二基站接收信号中的干扰;
其中,所述重构模块进一步包括:
一解码单元,用于解码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获取资源调度信息以及调制编码策略;
一负载信息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负载数据、资源调度信息、以及调制编码策略得到所述第一基站的发射信号;
一信道估计单元,用于进行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之间的信道估计;
一重构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发射信号、信道估计重构干扰信号。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获取模块通过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第一基站之间的回程链路获取所述负载信息。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获取模块通过所述第一基站的物理下行共享数据信道获取所述负载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可能对所述第二基站造成上行干扰的第一基站用户。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根据所述第一基站用户与所述第二基站之间的空间关系确定所述可能对所述第二基站造成上行干扰的第一基站用户。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根据所述第二基站是否位于所述第一基站用户主瓣及特定旁瓣内确定所述可能对所述第二基站造成上行干扰的第一基站用户。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根据所述第一基站的资源分配信息确定所述可能对所述第二基站造成上行干扰的第一基站用户。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一第三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基站的资源分配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存在异步干扰可能的时频资源。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信息获取模块通过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第一基站之间的回程链路获取所述资源分配信息。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信息获取模块通过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第一基站之间的空中接口获取所述资源分配信息。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信息获取模块通过所述第一基站的物理下行共享数据信道获取所述资源分配信息。
34.根据权利要求31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获取模块通过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第一基站之间的空中接口获取所述至少部分下行控制信息。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获取模块通过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第一基站之间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获取所述至少部分下行控制信息。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一调度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存在异步干扰可能的时频资源上、在与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号对应的至少部分时间段不做所述第二基站上行资源调度。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模块周期性执行其功能。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模块根据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存在异步干扰可能的时频资源上的干扰情况执行其功能。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存在异步干扰可能的时频资源上受到的干扰。
40.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基站下行资源调度信息以及调制编码策略。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信息中包括所述至少部分第一用户的负载数据及用户ID。
CN201410095315.9A 2013-12-10 2014-03-14 异构网络干扰消除方法及干扰消除装置 Active CN1047025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95315.9A CN104702544B (zh) 2013-12-10 2014-03-14 异构网络干扰消除方法及干扰消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701049 2013-12-10
CN201310670104 2013-12-10
CN201410095315.9A CN104702544B (zh) 2013-12-10 2014-03-14 异构网络干扰消除方法及干扰消除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02544A CN104702544A (zh) 2015-06-10
CN104702544B true CN104702544B (zh) 2017-12-19

Family

ID=53349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95315.9A Active CN104702544B (zh) 2013-12-10 2014-03-14 异构网络干扰消除方法及干扰消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025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2897B (zh) * 2015-06-24 2022-02-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WO2018235363A1 (ja) * 2017-06-20 2018-12-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US11552705B2 (en) * 2018-11-23 2023-01-10 Signify Holding B.V. Interference-free scheduling for wireless optical networks with multiple coordinator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1161A (zh) * 2003-06-06 2003-12-10 北京大学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间干扰消除方法及相应的移动通信系统
CN101141235A (zh) * 2006-09-08 2008-03-12 北京大学 一种适用于同频同时隙双工的干扰消除方法
CN102946296A (zh) * 2012-10-31 2013-02-27 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 干扰信号重构方法和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51382B1 (ko) * 2006-09-07 2010-04-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시분할 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수신신호의 간섭 제거방법 및 장치
US8761323B2 (en) * 2011-09-28 2014-06-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mpairment covariance and combining weight updates during iterative turbo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recept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1161A (zh) * 2003-06-06 2003-12-10 北京大学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间干扰消除方法及相应的移动通信系统
CN101141235A (zh) * 2006-09-08 2008-03-12 北京大学 一种适用于同频同时隙双工的干扰消除方法
CN102946296A (zh) * 2012-10-31 2013-02-27 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 干扰信号重构方法和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TE/LTE-Advanced异构网干扰消除技术研究;杜滢;《电信网技术》;20100531(第5期);第49-53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02544A (zh) 2015-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66656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JP5964468B2 (ja) マルチ・ビットack/nakのための制御チャネル・リソース
JP6100888B2 (ja) エンハンストリソース要素グループへのリソース要素の共通マッピング
JP6246217B2 (ja) 動的なtddアップリンク/ダウンリンク構成
JP5847525B2 (ja) 無線通信端末、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5379167B (zh) 增强型pdsch操作
CN105393624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9417455B (zh) 下行链路传输的配置
CN104012121B (zh) 用于数据信道传输和接收的系统和方法
JP6452088B2 (ja) サブフレームにおける伝送ブロックのサイズを確定する方法及び基地局
US20140321370A1 (en) Rate matching under irregular, sparse, or narrowband signals
CN105101431B (zh) 一种设备到设备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KR20130020670A (ko) Tdd에서의 효율적인 자원 활용
WO2011087041A1 (ja) 基地局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インフォメーションの通知方法
KR20190027314A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시스템 정보의 송수신 방법
EP2810517B1 (en) Efficient multiplexing of ePDCCH signals
CN106105351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集成电路
CN109076576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US9288024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plink signaling using time-frequency resources
CN104025489B (zh) 控制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传输点
KR102317129B1 (ko) 복조 참조 신호 오버헤드 감소를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US11582759B2 (en) Method and device in UE and base station for identifying start time of transmission using subcarrier spacing information us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7950051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JP7140129B2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KR20190088990A (ko) 뉴 라디오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 레퍼런스 신호들의 송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