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01686A - 卡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卡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01686A
CN104701686A CN201410730100.XA CN201410730100A CN104701686A CN 104701686 A CN104701686 A CN 104701686A CN 201410730100 A CN201410730100 A CN 201410730100A CN 104701686 A CN104701686 A CN 1047016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contact element
contact
card connector
contact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3010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野真稔
横田纯一郎
长岛洋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016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016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 H01R13/70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operated by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dual-continuity coupling 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备构造简单并且获得稳定的导通的卡检测开关的卡连接器。卡连接器(100)具备:外壳(10),具有能够收纳具有信号用触点部的卡的收纳空间(10a);能够与信号用触点部接触的端子(3);以及检测开关部(50),具有能够接触及分离的第一触点部件(4)和第二触点部件(5),检测开关部在卡未插入时第一触点部件与第二触点部件接触,第一触点部件配置成,能够沿着与卡的插入方向平行的虚拟平面而弹性变形,并且向收纳空间内突出,伴随着卡的插入,第一触点部件移动,第一触点部件与第二触点部件隔开间隔,在该卡连接器中,第二触点部件以与第一触点部件弹性接触的方式在相对于虚拟平面相交的方向上能够弹性变形地被支承。

Description

卡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卡连接器,尤其涉及具备常闭式的卡检测开关的卡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在各种电子设备中,搭载有用于连接能够进行电子数据的记录、读入的卡型的记录介质(以后,表示为卡)的连接器即卡连接器的产品较多。在卡连接器中,有具备进行是否插入了卡的检测的卡检测开关的卡连接器。在这样的卡检测开关中,有如下的常闭式的卡检测开关:具备可动触点部件和固定触点部件,在卡未插入的状态下可动触点部件与固定触点部件接触,在卡插入后可动触点部件与固定触点部件隔开间隔,从而检测卡的插入。作为具备这样的常闭式的卡检测开关的卡连接器,已知有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卡连接器。
以下,使用图16,对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卡连接器900进行说明。图16是对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卡连接器100具备的检测开关910进行表示的图,图16A是对检测开关910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16B是对从图16A所示的Y2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下的检测开关910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卡连接器900具备作为卡检测开关的检测开关910。检测开关910具有:绝缘性的杆体911,被卡直接推压进行转动操作;扭簧914,向初始姿态的方向对杆体911施力,具有将金属线材卷绕成筒状而成的线圈部914a;可动导电部915,与杆体911一体地转动,相对于外壳主体903的底部903a滑接,与扭簧914成为一体;第一固定导电部916,在外壳902的前端相对于底部903a立起,经由扭簧914与可动导电部915始终导通;以及,在可动导电部915的转动范围内位于底部903a侧的第二固定导电部917A、917B及绝缘部918。可动导电部915与杆体911一体地向插入方向转动,并依次与第二固定导电部917A、绝缘部918、第二固定导电部917B接触。在杆体911伴随卡的插入而转动时,可动导电部915与杆体911的转动联动而改变接触部位,从而切换可动导电部915的电连接状态。通过这样切换可动导电部915的电连接状态,能够检测卡的插入状态,作为卡检测开关而发挥功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5876号公报
在构造的卡检测开关中,要求获得稳定的导通。为了获得稳定的导通,多采用如下结构:增大可动侧的触点部件的挠曲量,从而即使施加了冲击也通过挠曲来吸收。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卡连接器900的检测开关910中,可动导电部915与扭簧914成为一体,因此存在即使增大可动导电部915的挠曲量也因扭簧914倾斜而难以获得足够的接触压的课题。这是由于:扭簧914是通过将杆体911的轴部911c插通到线圈部914a而保持的,扭簧914以线圈部914a与轴部911c的间隙的量来倾斜。即使去掉线圈部914a与轴部911c的间隙,也担心杆体911的运动由于施加使轴部911c倾斜的力而变差。另外,担心为了使轴部911c不倾斜而构造变得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上述的课题,提供具备构造简单并且能够获得稳定的导通的卡检测开关的卡连接器。
在技术方案1中记载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收纳空间的外壳,能够收纳具有信号用触点部的卡;端子,能够与所述信号用触点部接触;以及检测开关部,具有能够接触及分离的第一触点部件和第二触点部件,所述检测开关部在所述卡未插入时所述第一触点部件与所述第二触点部件接触,所述第一触点部件配置成,能够沿着与所述卡的插入方向平行的虚拟平面进行弹性变形,并且向所述收纳空间内突出,所述第一触点部件伴随着所述卡的插入而移动,第一触点部件与第二触点部件隔开间隔,所述卡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点部件以与所述第一触点部件弹性接触的方式、在与所述虚拟平面相交的方向上能够弹性变形地被支承。
在技术方案2中记载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卡未插入的状态下,所述第二触点部件向所述收纳空间内突出并与所述第一触点部件弹性接触,并且在所述卡被插入的状态下,所述第二触点部件与所述卡抵接并向下方挠曲。
在技术方案3中记载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点部件配置成,在所述卡被插入的状态下,与所述卡的避开了所述信号用触点部的位置接触。
在技术方案4中记载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点部件配置成,在避开了所述信号用触点部的位置具有接地用触点部的所述卡被插入的状态下,与所述接地用触点部接触。
发明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第一触点部件仅在沿着虚拟平面的方向上弹性变形,第二触点部件仅在与虚拟平面相交的方向上弹性变形。即,设为第一触点部件以及第二触点部件分别仅在一个方向上弹性变形。由此,例如,也能够使第一触点部件以及第二触点部件为板簧状,能够简单地形成。另外,通过使用能够沿着第一平面弹性变形的第一触点部件和能够向与第一平面相交的方向弹性变形的第二触点部件来构成检测开关部,从而即使为了获得第一触点部件与第二触点部件的稳定的接触而增大挠曲量,也能够在不妨碍第一触点部件以及第二触点部件的动作的条件下采用简单的构造。因此,起到能够提供具备构造简单并且能够获得稳定的导通的卡检测开关的卡连接器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通过采用第二触点部件与卡抵接并向下方挠曲的构造,即使将第二触点部件的自由高度设定为获得与第一触点部件的稳定的导通所需的高度,也不会对卡的插拔造成影响。另外,即使增大了第二触点部件的挠曲量也无需提高卡连接器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因此,起到能够提供具备获得稳定的导通的卡检测开关的薄型的卡连接器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通过将第二触点部件配置成与避开了信号用触点部的位置接触,从而起到即使第二触点部件与卡接触也能够不对信号传送造成影响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4的发明,即使信号用触点部以外的树脂部等的位置、面积对于使第二触点部件接触而言不方便,通过将第二触点部件配置成与接地用触点部接触,也起到如下效果,即:即使第二触点部件与卡接触也能够不对信号传送造成影响。
通过以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具备构造简单并且能够获得稳定的导通的卡检测开关的卡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卡连接器100的构成进行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卡连接器100以及卡CA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3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卡CA的外观进行表示的图,图3A是对卡CA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3B是对从图3A的Z2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下的卡CA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图4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滑块7的外观进行表示的图,图4A是对滑块7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4B是对从图4A所示的Z1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下的滑块7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图5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壳体1的外观进行表示的图,图5A是对壳体1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5B是对从图5A所示的Z1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下的壳体1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图6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端子3以及第二触点部件5的配置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图7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触点部件5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是将图5A所示的A部放大后的图。
图8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触点部件5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8A是对从图7所示的Z1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下的第二触点部件5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图8B是对图8A所示的剖面B-B进行表示的剖视图。
图9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触点部件4的外观进行表示的图,图9A是对第一触点部件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9B是对将第一触点部件分解为板簧部件4a和抵接部件4b后的状态进行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触点部件4的外观进行表示的图,图10A是对从图9A所示的Z1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下的第一触点部件4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图10B是对从图9A所示的X1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下的第一触点部件4进行表示的侧视图。
图11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卡连接器100的构成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图12是对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卡CA未插入时的第一触点部件4与第二触点部件5的接触状态进行表示的图,图12A是将图11所示的C部放大后的图,图12B是对图12A所示的剖面D-D进行表示的剖视图。
图13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卡CA插入途中的状态的卡连接器100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图14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收纳有卡CA的状态的卡连接器100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图15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收纳卡CA时的第一触点部件4与第二触点部件5的位置关系进行表示的图,图15A是将图14所示的E部放大后的图,图15B是对图15A所示的剖面F-F进行表示的剖视图。
图16是对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卡连接器100具备的检测开关910进行表示的图,图16A是对检测开关910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16B是对从图16A所示的Y2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下的检测开关910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壳体
1a   主体部
1b   取入口
1c   限制壁
1d   分隔肋
1e   卡收纳部
1f   滑块收纳部
1g   外部连接端子
1h   销孔
1k   中空部
1m   内部底面
1n   开口
1p   触点部件配置部
2   罩体
2a   顶板部
2b   侧壁部
3   端子
3a   端子
3b   端子
3c   端子
3d   端子
3e   端子
3f   端子
4   第一触点部件
4a   板簧部件
4b   抵接部件
4c   固定部
4d   弹簧部
4e   连接端子部
4f   第一触点部
4g   抵接部
4h   抵接面
5   第二触点部件
5a   第二触点部
5b   倾斜面部
6   闩销
6a   棒状部
6b   销部
7   滑块
7a   基体部
7b   心形凸轮部
7c   直线部
7d   环状部
7e   抵接部
7f   施力部件保持部
8   施力部件
10   外壳
10a   收纳空间
10b   插入口
50   检测开关部
100   卡连接器
CA   卡
GT   接地用触点部
ST   信号用触点部
t1   外部连接端子
t2   外部连接端子
t3   外部连接端子
t4   外部连接端子
t5   外部连接端子
t6   外部连接端子
t7   外部连接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卡连接器100进行说明。
首先,使用图1至图10,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卡连接器100的构成进行说明。图1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卡连接器100的构成进行表示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卡连接器100以及卡CA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3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卡CA的外观进行表示的图,图3A是对卡CA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3B是对从图3A的Z2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下的卡CA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图4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滑块7的外观进行表示的图,图4A是对滑块7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4B是对从图4A所示的Z1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下的滑块7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图5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壳体1的外观进行表示的图,图5A是对壳体1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5B是对从图5A所示的Z1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下的壳体1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图6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端子3以及第二触点部件5的配置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图7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触点部件5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是将图5A所示的A部放大后的图。图8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触点部件5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8A是对从图7所示的Z1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下的第二触点部件5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图8B是对图8A所示的剖面B-B进行表示的剖视图。图9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触点部件4的外观进行表示的图,图9A是对第一触点部件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9B是对将第一触点部件分解为板簧部件4a和抵接部件4b后的状态进行表示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触点部件4的外观进行表示的图,图10A是对从图9A所示的Z1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下的第一触点部件4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图10B是对从图9A所示的X1方向侧观察到的状态下的第一触点部件4进行表示的侧视图。
如图1所示,卡连接器100具备:由壳体1和罩体2构成的外壳10、端子3、具有第一触点部件4和第二触点部件5的检测开关部50、闩销(latch pin)6、滑块7及施力部件8。另外,如图2所示,卡连接器100构成为能够在外壳10的收纳空间10a插拔卡CA。
首先,对虽不是卡连接器100的构成部件但能够收纳在卡连接器100中的卡CA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卡CA具备能够与卡连接器100电连接的信号用触点部ST,在本实施方式中,信号用触点部ST在卡的背面侧以规定的间隔在1列上配置三个,并且在卡CA的插入方向(Y1-Y2方向)的前端侧(Y1方向侧)和后端侧(Y2方向侧)各配置有一列。
接下来,对卡连接器100的构成部件进行说明。首先,施力部件8由金属线材构成,是如图1所示的螺旋弹簧。
闩销6由金属线材构成,并如图1所示那样,具有直线状地延伸设置的棒状部6a,在棒状部6a的两端,形成有相对于棒状部6a交叉的向某一方向(Z2方向)突出的销部6b。另外,闩销6由剖面是圆形并且具有不易挠曲的特性的金属线材构成。
滑块7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并如图4所示那样,形成为大致L字型,在内部埋设有一部分金属板。滑块7具有长方体状地延伸而形成的基体部7a。滑块7在基体部7a的上表面(Z1方向侧的面)具有形成为槽状的心形凸轮(heart cam)部7b,心形凸轮部7b形成为在从Z1方向侧的俯视时是大致心形标记形状,并具有设置成直线状的直线部7c和设置成环状的环状部7d。另外,在心形凸轮部7b的内部底面适当设置有高低差。另外,心形凸轮部7b形成为能够供闩销6的销部6b插入的宽度。另外,在从Z1方向侧俯视的情况下,滑块7在基体部7a的设置有心形凸轮部7b的直线部7c一侧(Y1方向侧)的前端部,具有从基体部7a向X2方向侧延伸设置的抵接部7e。在从Z1方向侧俯视时,抵接部7e的Y2方向侧的形状形成为与卡CA的插入方向的前端侧的端面匹配的形状。另外,滑块7在基体部7a的设置有心形凸轮部7b的环状部7d一侧(Y2方向侧)具有施力部件保持部7f。施力部件保持部7f设置成在基体部7a的X1方向侧以与基体部7a平行的方式棒状地延伸,并形成为能够从螺旋弹簧即施力部件8的端部插入的大小。
如图1所示,外壳10由壳体1和罩体2构成。如图2所示,外壳10通过以覆盖壳体1的上方的方式配置并与罩体2卡合而形成。另外,外壳10具有能够供卡CA插入的插入口10b,在插入口10b的里侧,在内部具有能够收纳卡CA的收纳空间10a。
罩体2由金属板构成,并如图1所示那样,具有形成为长方形的平板状的顶板部2a、以及相对于顶板部2a直角地且沿同一方向平板状地延伸设置的侧壁部2b。另外,侧壁部2b设置在除了顶板部2a的一方(Y2方向侧)以外的三方。
如图5所示,壳体1形成为中空且上表面以及一个侧面开放的长方体状。壳体1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在内部埋设有由金属薄板构成的布线。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埋设于壳体1的金属薄板的一部分露出,形成有端子3以及第二触点部件5等。壳体1形成为中空的长方体状,具有上表面(Z1方向侧的面)以及一个侧面(Y2方向侧的面)开放的主体部1a。主体部1a形成为能够插入到被罩体2的顶板部2a与侧壁部2b包围的空间中的大小。主体部1a的开放的一个侧面在X1方向侧残留一部分侧壁,并开放成能够插入卡CA的大小,开放的部分形成作为插入口10b的一部分的取入口1b。在将在取入口1b的X1方向侧残留了一部分的侧壁作为限制壁1c时,在主体部1a的形成为中空状的部位(中空部1k),从限制壁1c连续地、以比限制壁1c低的高度的肋状并且直到与取入口1b对置一侧的侧面为止地形成有以直线状延伸设置的分隔肋1d。中空部1k以分隔肋1d为界被分为与取入口1b直连的卡收纳部1e和滑块收纳部1f。卡收纳部1e是收纳空间10a的一部分,形成为能够收纳卡CA的大小,并且在卡收纳部1e的内部底面1m,端子3以及第二触点部件5对应于卡CA而露出设置。另外,在内部底面1m的中间附近形成有贯通内部底面1m的开口1n,并从开口1n的Y1-Y2方向侧的端部分别向对应一侧突出地设置有外部连接端子1g。外部连接端子1g在Y1方向侧设置有四个,在Y2方向侧设置有三个。另外,内部底面1m形成为与图8所示的虚拟平面VF平行的平面状。另外,滑块收纳部1f形成为能够配置滑块7的基体部7a以及施力部件保持部7f的大小。另外,在滑块收纳部1f的Y2方向侧的侧壁(限制壁1c)的上表面,形成有能够供闩销6的销部6b插入的销孔1h。另外,在主体部1a的X2方向侧的侧壁上形成有形成为上方(Z1方向侧)开放的缝隙状的触点部件配置部1p,以在X1-X2方向上分割侧壁。另外,主体部1a的X2方向侧的侧壁在触点部件配置部1p的Y1方向侧和将触点部件配置部1p断开的位置设置有向外方开放的部位。
端子3由金属薄板构成,并如图6所示那样,形成为从壳体1的卡收纳部1e的内部底面1m起在卡收纳部1e二个成为一组地突出。另外,端子3以插入方向(Y1方向)的近前一侧成为支承端、插入方向的里侧成为自由端的方式由壳体1来悬臂(日语:片持ち)保持,自由端侧的前端向卡收纳部1e突出,并且能够向下侧弹性变形。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3在取入口1b的附近,以等间隔、三个排列为1列而配置,并且在比取入口1b更靠插入方向的里侧处,以等间隔、三个排列为1列而配置,共计六个端子3以自由端侧的前端来到与卡CA的信号用触点部ST对应的位置的方式配置。另外,端子3与外部连接端子1g通过埋入于壳体1的部分而电连接。从X1方向侧起按顺序地将在插入方向的里侧排列的端子3设为端子3a、端子3b、端子3c,并从X1方向侧起按顺序地将在插入方向的近前一侧排列的端子3设为端子3d、端子3e、端子3f。另外,同样地,从X1方向侧起按顺序地将在插入方向的里侧排列的外部连接端子1g设为外部连接端子t1、外部连接端子t2、外部连接端子t3、外部连接端子t4,并从X1方向侧起按顺序地将在插入方向的近前一侧排列的外部连接端子1g设为外部连接端子t5、外部连接端子t6、外部连接端子t7。在这样定义端子3以及外部连接端子1g时,端子3a与外部连接端子t1电连接,端子3b与外部连接端子t2电连接,端子3c与外部连接端子t3电连接,端子3d与外部连接端子t5电连接,端子3e与外部连接端子t6电连接,端子3f与外部连接端子t7电连接。
如图1所示,检测开关部50具有第一触点部件4和第二触点部件5。第二触点部件5由金属薄板构成,并如图7以及图8所示那样,形成为从壳体1的卡收纳部1e的内部底面1m起向卡收纳部1e突出。另外,第二触点部件5以插入方向(Y1方向)的近前一侧成为支承端、插入方向的里侧成为自由端的方式由壳体1来悬臂保持,自由端侧的前端向作为收纳空间10a的一部分的卡收纳部1e内突出,并且能够向下侧弹性变形。即,被支承为能够沿与平行于虚拟平面VF的形成为平面状的内部底面1m相交的方向(下侧,Z2方向)弹性变形。第二触点部件5在自由端侧具有形成为平板状的第二触点部5a,在第二触点部5a的自由端侧以及侧方侧(X2方向侧)具有倾斜面部5b。倾斜面部5b具有随着远离第二触点部5a而朝向下方倾斜的面。
第一触点部件4由金属薄板及一部分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如图9所示,第一触点部件4包括由金属板构成的板簧部件4a和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抵接部件4b。如图10所示,板簧部件4a具有形成为大致平板状的固定部4c。另外,第一触点部件4具有相对于固定部4c向一方(X1方向)倾斜、并且从固定部4c向某一方向(Y1方向)平板状地延伸设置的弹簧部4d。固定部4c具有从下端(Z2方向侧端部)向另一方(X2方向)突出的连接端子部4e。另外,弹簧部4d在弹簧部4d的相反侧具有向下方突出并且下表面形成为圆筒的外周面状的第一触点部4f。抵接部件4b设置成在弹簧部4d的前端覆盖第一触点部4f的上方。另外,第一触点部4f向抵接部件4b的下方突出。抵接部件4b具有相对于弹簧部4d向一方(X1方向)突出的抵接部4g,在抵接部4g的固定部4c侧的面上,具有倾斜的抵接面4h,以使越远离固定部4c则越远离弹簧部4d。
接下来,使用图11以及图12,对卡连接器100的构造进行说明。图11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卡连接器100的构成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图12是对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卡CA未插入时的第一触点部件4与第二触点部件5的接触状态进行表示的图,图12A是将图11所示的C部放大后的图,图12B是对图12A所示的剖面D-D进行表示的剖视图。另外,在图12A中,省略了罩体2的图示。
如图11所示,施力部件8以在一端插入了滑块7的施力部件保持部7f(参照图4)的状态被保持于滑块7。另外,滑块7以抵接部7e向壳体1的卡收纳部1e突出并且位于插入方向里侧(Y1方向侧)的方式配置在壳体1的滑块收纳部1f。此时,施力部件8被滑块7和滑块收纳部1f的插入方向里侧的侧壁所夹持,对滑块7向插入方向近前一侧(Y2方向侧)施力,而使滑块7与限制壁1c接触。另外,滑块7能够对抗施力部件8的施力而向插入方向(Y1-Y2方向)滑动移动。另外,抵接部7e配置在比端子3的前端部高的位置,因此能够在抵接部7e不会与端子3接触的条件下使滑块7滑动移动。闩销6以将一方的销部6b插入到壳体1的销孔1h中并且将另一方的销部6b插入到滑块7的心形凸轮部7b(直线部7c)的状态配置。闩销6配置成能够以插入到销孔1h的销部6b为支点摆动。第一触点部件4以将板簧部件4a的固定部4c插入到触点部件配置部1p的状态配置。另外,第一触点部件4配置成在抵接部件4b上覆盖上部的第一触点部4f向作为收纳空间10a的一部分的卡收纳部1e内突出,连接端子部4e向壳体1的外方突出。
另外,如图12所示,以第一触点部4f向卡收纳部1e内突出的方式配置的第一触点部件4与向卡收纳部1e突出而形成的第二触点部件5配置成第一触点部4f与第二触点部5a接触。另外,与第一触点部件4接触的第二触点部件5向下方(Z2方向)挠曲,而与第一触点部件4弹性接触。另外,包括向卡收纳部1e内突出的第一触点部4f的弹簧部4d能够沿着与卡CA的插入方向平行的虚拟平面VF(内部底面1m)而弹性变形。因此,具有能够接触及分离的第一触点部件4和第二触点部件5的检测开关部50被形成,能够通过外部连接端子t4(1g,参照图11)与连接端子部4e(参照图11)确认检测开关部50的导通状态。
在这样配置有各构成部件的壳体1的上方,以覆盖卡收纳部1e以及滑块收纳部1f的方式配置罩体2。通过将罩体2与壳体1卡止,形成具有收纳空间10a以及插入口10b的外壳10,并且形成卡连接器100。这样形成的卡连接器100能够从插入口10b供卡CA插入,并且能够在收纳空间10a内收纳卡CA。
接下来,使用图12至图15,对卡连接器100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13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卡CA插入途中的状态的卡连接器100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图14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收纳有卡CA的状态的卡连接器100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图15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收纳卡CA时的第一触点部件4与第二触点部件5的位置关系进行表示的图,图15A是将图14所示的E部放大后的图,图15B是对图15A所示的剖面F-F进行表示的剖视图。另外,在图15A中省略了罩体2的图示。
在卡CA未插入时,卡连接器100如图12所示,滑块7以与限制壁1c接触的状态被保持,检测开关部50的第一触点部件4与第二触点部件5接触,能够获得电导通。将这样的状态设为初始状态。
在从插入口10b(参照图11)向卡连接器100插入卡CA时,如图13所示,卡CA的前端侧的一部分与滑块7的抵接部7e接触。
卡CA对抗施力部件8而与滑块7一起进一步向插入方向里侧移动,前端侧的另一部分与第一触点部件4的抵接部4g(抵接面4h)接触。另外,插入到直线部7c(心形凸轮部7b)的闩销6的销部6b相应于滑块7的滑动移动而沿着直线部7c移动。
在卡CA进一步插入到收纳空间10a中的状态下,如图14所示,卡CA使滑块7进一步向里侧移动,并且第一触点部件4伴随着卡CA的插入而沿着内部底面1m(参照图11)向侧方(X2方向)挠曲移动。另外,插入到直线部7c(心形凸轮部7b)的闩销6的销部6b相应于滑块7的滑动移动,沿着直线部7c以及环状部7d移动,在对抗施力部件8的施力而能够保持滑块7的位置锁定。另外,第一触点部件4向侧方挠曲移动,从而如图15所示,第一触点部件4与第二触点部件5隔开间隔,并且第二触点部件5与卡CA抵接并向下方挠曲,而与卡CA弹性接触。另外,第二触点部件5配置成与避开了卡CA的信号用触点部ST的位置接触。这样第一触点部件4与第二触点部件5隔开间隔,从而切换检测开关部50的导通状态,能够检测插入了卡CA。另外,卡CA所具有的信号用触点部ST与端子3接触,能够经由卡连接器100在搭载了卡CA的电子设备与卡CA之间进行电子数据等的收发。
另外,若从滑块7被锁定的状态起将卡CA再次推入,则锁定着的闩销6的销部6b沿着环状部7d移动,滑块7的锁定被解除,复原为初始状态,并且卡CA被排出。另外,伴随着卡CA被排出,第一触点部件4的第一触点部4f在收纳空间10a内移动,并且与第二触点部件5抵接,使第二触点部件5向下方挠曲,第一触点部件4与第二触点部件5弹性接触。这样,通过初始状态复原,切换检测开关部50的导通状态,能够检测卡CA已被排出。
以下,对采用本实施方式带来的效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卡连接器100中,采用如下结构:该卡连接器100具备:外壳10,具有能够收纳具有信号用触点部ST的卡CA的收纳空间10a;端子3,能够与信号用触点部ST接触;以及检测开关部5,具有能够接触及分离的第一触点部件4和第二触点部件5,检测开关部50在卡CA未插入时第一触点部件4与第二触点部件5接触,第一触点部件4配置成,能够沿着与卡CA的插入方向平行的虚拟平面VF而弹性变形,并且向收纳空间10a内突出,伴随着卡CA的插入,第一触点部件4移动,第一触点部件4与第二触点部件5隔开间隔,在该卡连接器中,第二触点部件5以与第一触点部件4弹性接触的方式,在与虚拟平面VF相交的方向上能够弹性变形地被支承。
由此,第一触点部件4仅在沿着与虚拟平面VF平行的壳体1的内部底面1m的方向上弹性变形,第二触点部件5仅在与内部底面1m(虚拟平面VF)相交的方向上弹性变形。即,设为第一触点部件4以及第二触点部件5分别仅在一个方向上弹性变形。由此,如本实施方式所示,也能够将第一触点部件4以及第二触点部件5设为板簧状,能够简单地形成。另外,通过使用能够沿着内部底面1m(虚拟平面VF)弹性变形的第一触点部件4和能够向与内部底面1m(虚拟平面VF)相交的方向弹性变形的第二触点部件5来构成检测开关部50,即使为了获得第一触点部件4与第二触点部件5的稳定的接触而增大挠曲量,也能够在不妨碍第一触点部件4以及第二触点部件5的动作的条件下采用简单的构造。因此,能够提供具备构造简单并且能够获得稳定的导通的卡检测开关的卡连接器。
另外,通过使用第一触点部件4和第二触点部件5来构成检测开关部50,从而与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卡连接器900那样使用扭簧来构成检测开关部的情况相比,起到能够实现省空间化并能够进一步小型化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卡连接器100中,采用如下结构:在卡CA未插入的状态下,第二触点部件5向收纳空间10a内突出并与第一触点部件4弹性接触,并且在卡CA被插入的状态下,第二触点部件5与卡CA抵接并向下方挠曲。
由此,通过将第二触点部件5设为与卡CA抵接并向下方挠曲的构造,从而即使将第二触点部件5的自由高度设定为用于获得与第一触点部件4的稳定的导通所需的高度,也不对卡CA的插拔造成影响。另外,即使增大了第二触点部件5的挠曲量也无需提高卡连接器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因此,起到如下效果,即:能够提供具备获得稳定的导通的卡检测开关的薄型的卡连接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卡连接器100中,采用了从第二触点部件5的第二触点部5a的X2方向侧遍及到Y1方向侧而设置有倾斜面部5b的构成。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在CA被排出、第一触点部件4与第二触点部件5抵接、使第二触点部件5向下方挠曲时,第一触点部4f在与倾斜面部5b滑接的同时移动到第二触点部5a上。由此,第一触点部件4的抵接部件4b卡于第二触点部件5,能够防止检测开关部50的导通状态不切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卡连接器100中,采用如下构成:在卡CA被插入的状态下,第二触点部件5被配置成与卡CA的避开了信号用触点部ST的位置(例如未形成有信号用触点部ST的树脂部)接触。
由此,通过将第二触点部件5配置成与避开了信号用触点部ST的位置接触,从而起到即使第二触点部件5与卡CA接触也能够不对信号传送造成影响的效果。
如以上所述,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连接器进行了具体地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例如能够如下所述进行变形而实施,这些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
[变形例1]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卡连接器100中,采用了如下结构:在卡CA被插入的状态下,第二触点部件5配置成与卡CA的避开了信号用触点部ST的位置接触。除了这样的构成以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构成:在卡CA具有信号用触点部ST以及接地用触点部GT的情况下,在避开了信号用触点部ST的位置具有接地用触点部GT的卡CA被插入的状态下,第二触点部件5配置成与接地用触点部GT接触。例如,卡CA在配置于图3B所示的Y1方向侧且X2方向侧的信号用触点部ST的位置具有接地用触点部GT的情况(信号用触点部ST是5个部位)。另外,在与如例示那样的卡CA对应的情况下,需要将第二触点部件5配置在设置有图6所示的端子3c的位置,并使第一触点部件4的配置位置、挠曲量等相应于第二触点部件5的配置位置而变更。
由此,即使信号用触点部ST以外的树脂部等的位置、面积对于使第二触点部件5接触而言不方便,通过将第二触点部件5配置成与接地用触点部GT接触,从而起到即使第二触点部件与卡CA接触也能够更可靠地不对信号传送造成影响的效果。
[变形例2]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卡连接器100中,采用了如下构成:面向下方而设置的第一触点部件4的第一触点部4f与面向上面而设置的第二触点部件5的第二触点部5a通过第二触点部件5的施力而弹性接触。除了这样的构成以外,例如,也可以是如以下的构成。可以采用如下构成:第一触点部4f面对第一触点部件4的侧方而设置,并且第二触点部5a面向第二触点部件5的侧方而设置,第一触点部件4以与第二触点部件5弹性接触的方式被支承为能够沿着虚拟平面VF弹性变形,并且第二触点部件5被支承为能够在与虚拟平面VF相交的方向上弹性变形。另外,在采用如例示那样的构成的情况下,为了获得检测开关部50的稳定的导通而需要使第一触点部件4的接触压等变形。
[变形例3]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卡连接器100中,采用了配置6个(使端子3为1列三个且有二列)端子3的构成,但也可以相应于能够对应的卡CA的信号用触点部ST的个数以及位置而先施行。

Claims (4)

1.一种卡连接器,具备:
具有收纳空间的外壳,能够收纳具有信号用触点部的卡;
端子,能够与所述信号用触点部接触;以及
检测开关部,具有能够接触及分离的第一触点部件和第二触点部件,
在所述卡未插入时,所述检测开关部的所述第一触点部件与所述第二触点部件接触,
所述第一触点部件配置成,能够沿着与所述卡的插入方向平行的虚拟平面进行弹性变形,并且向所述收纳空间内突出,
所述第一触点部件伴随着所述卡的插入而移动,第一触点部件与第二触点部件分离,
所述卡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触点部件以与所述第一触点部件弹性接触的方式,在与所述虚拟平面相交的方向上能够弹性变形地被支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卡未插入的状态下,所述第二触点部件向所述收纳空间内突出并与所述第一触点部件弹性接触,并且
在所述卡被插入的状态下,所述第二触点部件与所述卡抵接并向下方挠曲。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触点部件配置成,在所述卡被插入的状态下,与所述卡的避开了所述信号用触点部的位置接触。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触点部件配置成,在避开了所述信号用触点部的位置具有接地用触点部的所述卡被插入的状态下,与所述接地用触点部接触。
CN201410730100.XA 2013-12-05 2014-12-04 卡连接器 Pending CN1047016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52099 2013-12-05
JP2013252099A JP2015109231A (ja) 2013-12-05 2013-12-05 カード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01686A true CN104701686A (zh) 2015-06-10

Family

ID=53348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30100.XA Pending CN104701686A (zh) 2013-12-05 2014-12-04 卡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5109231A (zh)
CN (1) CN104701686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8576A (zh) * 2003-04-16 2004-10-20 ������������ʽ���� 卡用连接装置
CN201061023Y (zh) * 2007-06-21 2008-05-14 钜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检测功能的电子卡连接器
CN101257168A (zh) * 2007-02-28 2008-09-03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卡用连接器
CN101989712A (zh) * 2009-08-03 2011-03-23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卡用连接器
CN102332653A (zh) * 2010-06-11 2012-01-25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记录介质用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8576A (zh) * 2003-04-16 2004-10-20 ������������ʽ���� 卡用连接装置
CN101257168A (zh) * 2007-02-28 2008-09-03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卡用连接器
CN201061023Y (zh) * 2007-06-21 2008-05-14 钜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检测功能的电子卡连接器
CN101989712A (zh) * 2009-08-03 2011-03-23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卡用连接器
CN102332653A (zh) * 2010-06-11 2012-01-25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记录介质用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09231A (ja) 2015-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71125B2 (en) Miniature audio jack connector
KR100330863B1 (ko) 동축 커넥터
US7416428B1 (en) Memory card connector
US20090253280A1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having an improved insulative housing
US7628653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ard restriction structure
CN104377472B (zh) 卡连接器和接触件
US7448889B1 (en) Memory card connector
US8740634B2 (en) Card connector
US7726991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with a wedge-shaped block
US7438600B1 (en) Memory card connector
US6692277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with spring switch
CN100490255C (zh) 存储卡用连接器
US20140030928A1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with metal shell
US8011965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CN102025059B (zh) 连接器
US7037125B1 (en) Memory card connector
JP3115090U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US7517237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CN101345153B (zh) 开关
CN101257168B (zh) 卡用连接器
CN105261857A (zh) 具有构造为减少刮擦造成的磨损的电触头的电连接器
CN102655288B (zh) 连接器装置
CN104701686A (zh) 卡连接器
CN202084687U (zh) 卡连接器
US705233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ductive contac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