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00218A - 用于确定电网分区数量以及电网分区的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确定电网分区数量以及电网分区的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700218A CN104700218A CN201510116747.8A CN201510116747A CN104700218A CN 104700218 A CN104700218 A CN 104700218A CN 201510116747 A CN201510116747 A CN 201510116747A CN 104700218 A CN104700218 A CN 1047002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ode
- power
- gesture
- load current
- local maximu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5
- 241000238876 Acari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41000239290 Araneae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05 computational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72 labe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3 weig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确定电网分区数量以及电网分区的方法和系统,其中所述用于确定电网分区数量的方法包括:计算电网中各个非电源节点的负荷电流虚拟势;获取各个非电源节点的与所述非电源节点直接相连的非电源节点的集合;确定所述非电源节点中的势值局部最大节点,所述势值局部最大节点的势值大于所有与该节点直接相连的非电源节点的势值;确定电网分区的数量,所述电网分区的数量为所述势值局部最大节点的数量。随后,即可以根据所述势值局部最大节点确定分区内部节点和分区边界节点;确定分区边界节点的归属,从而实现了电网自动分区,无需额外的人工辅助分析,并且能够实时跟踪电网结构的变化,自动调整分区结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网供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确定电网分区数量以及电网分区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电能需求与一次能源在地域分布上的不均衡,促使现代电力工业朝着跨地区甚至跨国家互联的方向发展。电网的互联可以有效地利用分散的资源,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但同时也使得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对电网运行安全的监控与分析计算也越发的困难。
电网互联是通过少量的输电线路将若干个区域电网连接成一个大电网,区域电网之间的联系相对薄弱,区域内容的扰动或故障极少波及到区域外部。因此,将互联的大规模电网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来进行运行安全的分析计算与监视控制,是可行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提高分析计算的效率,降低运行监控的复杂度。电网分区在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中具有十分广泛的需求。
长期以来,运行人员多依据行政区划结合自身长期积累起来的经验,对电网进行分区,但是这种方式缺乏对运行方式的及时应变并且过于依赖人员经验。虽然例如申请号为CN201310112944.3和申请号为CN201310558491.7的中国专利申请已经提出了一些电网分区方法来减少对人员经验的依赖,但这些方法对分区数量的确定仍然需要人工辅助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电网分区方法不能自动确定分区数量的问题。
为此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确定电网分区数量的方法,包括:计算电网中各个非电源节点的负荷电流虚拟势;获取各个非电源节点的与所述非电源节点直接相连的非电源节点的集合;确定所述非电源节点中的势值局部最大节点,所述势值局部最大节点的势值大于所有与该节点直接相连的非电源节点的势值;确定电网分区的数量,所述电网分区的数量为所述势值局部最大节点的数量。
优选地,所述计算电网中各个非电源节点的负荷电流虚拟势,包括:获取非电源节点的导纳矩阵;根据所述非电源节点的导纳矩阵求取负荷电流等效因子矩阵,所述负荷电流等效因子矩阵为所述非电源节点的导纳矩阵的逆矩阵的各行除以各自的对角元所得到的矩阵;根据所述负荷电流等效因子矩阵求取各个非电源节点的负荷电流虚拟势,各个所述负荷电流虚拟势分别为所述负荷电流等效因子矩阵对应行的各列之和。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电网分区方法,包括:根据上述用于确定电网分区数量的方法确定电网分区的数量;根据所述势值局部最大节点确定分区内部节点和分区边界节点;确定分区边界节点的归属。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势值局部最大节点确定分区内部节点和分区边界节点,包括:以各个所述势值局部最大节点为根节点,沿势值下降方向遍历各非电源节点,并对各非电源节点标记分区号,回退条件为节点无势值下降方向或节点所标记的分区号与当前分区号相同;将仅标记有一个分区号的非电源节点作为所标记分区的内部节点,将标记有多个分区号的非电源节点作为边界节点。
优选地,所述确定分区边界节点的归属,包括:计算各个边界节点与其所标记分区号的分区内所有非电源节点之间的等值阻抗的均值;将边界节点划入到所计算的等值阻抗的均值最大所对应的分区中。
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了一种用于确定电网分区数量的系统,包括:负荷电流虚拟势生成单元,用于计算电网中各个非电源节点的负荷电流虚拟势;节点集合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各个非电源节点的与所述非电源节点直接相连的非电源节点的集合;势值局部最大节点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非电源节点中的势值局部最大节点,所述势值局部最大节点的势值大于所有与该节点直接相连的非电源节点的势值;电网分区数量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电网分区的数量,所述电网分区的数量为所述势值局部最大节点的数量。
优选地,所述负荷电流虚拟势生成单元包括:导纳矩阵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非电源节点的导纳矩阵;负荷电流等效因子矩阵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非电源节点的导纳矩阵求取负荷电流等效因子矩阵,所述负荷电流等效因子矩阵为所述非电源节点的导纳矩阵的逆矩阵的各行除以各自的对角元所得到的矩阵;负荷电流虚拟势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负荷电流等效因子矩阵求取各个非电源节点的负荷电流虚拟势,各个所述负荷电流虚拟势分别为所述负荷电流等效因子矩阵对应行的各列之和。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电网分区系统,包括:上述用于确定电网分区数量的系统;节点标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势值局部最大节点确定分区内部节点和分区边界节点;边界节点归属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分区边界节点的归属。
优选地,所述节点标定单元包括:遍历模块,用于以各个所述势值局部最大节点为根节点,沿势值下降方向遍历各非电源节点,并对各非电源节点标记分区号,回退条件为节点无势值下降方向或节点所标记的分区号与当前分区号相同;节点区分模块,用于将仅标记有一个分区号的节点作为所标记分区的内部节点,将标记有多个分区号的非电源节点作为边界节点。
优选地,所述边界节点归属确定单元包括:等值阻抗均值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各个边界节点与其所标记分区号的分区内所有非电源节点之间的等值阻抗的均值;边界节点划分模块,用于将边界节点划入到所计算的等值阻抗的均值最大所对应的分区中。
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计算电网中各个非电源节点的负荷电流虚拟势,以势值的大小来衡量各个非电源节点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将分区看作为势值由中心向边界辐射衰减的连通区域,通过确定非电源节点中的势值局部最大节点的数量来确定电网分区的数量,克服了现有方案中无法自动确定分区数量的不足,进而通过遍历各个分区的非电源节点并确定分区边界节点的归属,搜索被势值低洼区所分割的高势值连通区来实现对电网的自动分区,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能够实时跟踪电网结构的变化,自动调整分区结果。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确定电网分区数量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电网中各个节点的负荷电流虚拟势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IEEE39节点系统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网分区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确定电网分区数量的系统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网分区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确定电网分区数量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1:计算电网中各个非电源节点的负荷电流虚拟势;
S12:获取各个非电源节点的与所述非电源节点直接相连的非电源节点的集合;
S13:确定所述非电源节点中的势值局部最大节点,所述势值局部最大节点的势值大于所有与该节点直接相连的非电源节点的势值;
S14:确定电网分区的数量,所述电网分区的数量为所述势值局部最大节点的数量。
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确定电网分区数量的方法,计算电网中各个非电源节点的负荷电流虚拟势,以势值的大小来衡量各个非电源节点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将分区看作为势值由中心向边界辐射衰减的连通区域,通过确定非电源节点中的势值局部最大节点的数量来确定电网分区的数量,克服了现有方案中无法自动确定分区数量的不足,并且由于上述方法可以利用计算机自动执行,因此能够实时跟踪电网结构的变化,自动调整分区结果。
下面将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确定电网分区数量的方法进行详细解释。
具体地,如图2所示,上述步骤S11包括如下步骤:
S111:获取非电源节点的导纳矩阵YLL。
电力网络是由一系列电气元件(设备)按照一定方式连接而成的有机整体。元件间的连接关系和元件的电气特性是电力网络的两个基本要素,共同决定了电力网络的运行特性。对于电力网络中的节点,其相互之间的影响或联系也受上述两个基本要素的共同约束。对于具有m+n个节点的电力网络G(m个电源节点和n个非电源节点),其节点电压方程可列写如下:
式(1)中IL、VL分别为非电源节点的电流和电压,IG、VG分别为电源节点的电流和电压;YLL、YLG、YGL、YGG分别为节点导纳矩阵的子矩阵,其中YLL即为非电源节点的导纳矩阵。
S112:根据非电源节点的导纳矩阵YLL求取负荷电流等效因子矩阵Zeq LL,所述负荷电流等效因子矩阵Zeq LL为所述非电源节点的导纳矩阵YLL的逆矩阵ZLL的各行除以各自的对角元所得到的矩阵。
非电源节点的导纳矩阵YLL的逆矩阵为ZLL为:
由此,即可以得到负荷电流等效因子矩阵Zeq LL为:
Zeq LL的第i列表征了非电源节点i的负荷电流Ii对网络中各非电源节点电压的影响,这种影响与非电源节点i上的负荷电流Ii近似成比例关系。在Ii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各非电源节点所受的电压影响还与各非电源节点到非电源节点i的距离有关,并随距离的增长而快速衰减。这种分布特性与物理学中短程场的特征十分相似。借用场与势的概念,在本文中将Zeq LL第i列表征的非电源节点电压影响力称为负荷电流虚拟场;第i列的各行元素称为各非电源节点在非电源节点i负荷电流虚拟场中的虚拟势。Zeq LL的第i行即是非电源节点i在各非电源节点负荷电流虚拟场中的虚拟势。
S113:根据负荷电流等效因子矩阵Zeq LL求取各个非电源节点的负荷电流虚拟势由势场叠加原理,各个所述负荷电流虚拟势分别为所述负荷电流等效因子矩阵对应行的各列之和,即非电源节点i的负荷电流虚拟势为:
由此,通过上述步骤S111至S113得到了负荷电流虚拟势需要说明的是,负荷电流虚拟场并不是真正物理学意义上的场,它借用了场可描述物理量空间分布的特点,来描述节点负荷电流对节点电压的影响在电网中各个非电源节点的分布。同样地,负荷电流虚拟势也只是借用势的概念来描述节点所受到的由负荷电流引起的电压影响,而不是真正物理学意义上的势。电力网络中各个节点间相互的电压影响具有明显的局部性。节点周边的局域内,势值明显较大,为强势值区;局域之外,势值普遍低下甚至近乎为0,为弱势值区。对网络中的非电源节点i,其所处区域的连接越密集,与之短距离相连接的节点就越多,覆盖节点i的强势值区也就越多,非电源节点i也就具有越高的负荷电流虚拟势。因此,可将节点的负荷电流虚拟势作为节点周边区域连接紧密程度的一种度量。在计算得到各个非电源节点的负荷电流虚拟势之后,进而就可以根据势值的大小来实现对电网的自动分区。
下面以图3为例,来详细描述上述步骤S12和S13。图3示出了IEEE39节点系统,图中以圆圈表示非电源节点,以矩形表示电源节点,经过步骤S11后,可以得到各个非电源节点的负荷电流虚拟势,在图3中表示为圆圈越大颜色越深则负荷电流虚拟势越大,例如节点5的圆圈大于节点8颜色深过节点8,表示节点5的负荷电流虚拟势大于节点8。
对于步骤S12,从图3中可以看到,与节点16直接相连的节点集合为节点15、节点17、节点19、节点21和节点24;与节点3直接相连的节点集合为节点2、节点4和节点18;顺次可以获取每个非电源节点的与该节点直接相连的非电源节点的集合。
对于步骤S13,确定非电源节点中的势值局部最大节点即判断与该节点直接相连的非电源节点的势值是否均小于该节点,若是则该节点为势值局部最大节点,若否则不是。例如,与节点2直接相连的节点1、节点3和节点25的势值均小于节点2;与节点16直接相连的节点15、节点17、节点19、节点21和节点24的势值均小于节点16,从而即可以判断节点2和节点16是势值局部最大节点。而对于节点3,其势值大于节点18但小于节点2和节点4,因此不是势值局部最大节点。在本具体实例中,可以确定势值局部最大节点为节点2、节点6和节点16。
通过上述步骤确定了确定势值局部最大节点,而各个电网分区则是势值由中心向边界辐射衰减的连通区域,因此势值局部最大节点的数量即为电网分区的数量,进而可以确定电网分区的数量。上述步骤均可以利用计算机自动完成,从而克服了现有方法中无法自动确定分区数量的不足,并能够随电网结构的变化实时调整分区结果,保证了电网安全分析、运行监控和调度控制等的精度。
在确定了电网分区数量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实现电网分区。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提出了一种电网分区方法,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1:确定电网分区的数量,具体地可以采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确定电网分区数量的方法来确定电网分区的数量;
S22:根据势值局部最大节点确定分区内部节点和分区边界节点;
S23:确定分区边界节点的归属。
具体地,上述步骤S22包括:
a)以各个所述势值局部最大节点为根节点,沿势值下降方向遍历各非电源节点,并对各非电源节点标记分区号,回退条件为节点无势值下降方向或节点所标记的分区号与当前分区号相同。仍然以图3为例,可以采用深度优先遍历搜索各分区的非电源节点,例如,以势值局部最大节点2为根节点,并将势值局部最大节点2所在的分区标记为分区1,沿一个势值下降方向2->25->26->29,将这些节点的分区号标记为当前分区号1,由于节点28势值大于节点29,无势值下降方向,因此回退到节点26;对于节点26而言,势值下降方向26->28,将节点28的分区号置为当前分区号1,沿节点28继续遍历,由于节点29所标记的分区号与当前分区号相同,因此回退到节点26;势值下降方向26->27,将节点27的分区号置为当前分区号1,由于节点17的势值大于节点27,无势值下降方向,因此回退到节点2;沿另一个势值下降方向2->3->18,将这些节点的分区号标识为当前分区号1,由于节点17势值大于节点18,无势值下降方向,由于节点4势值大于节点3,因此回退到节点2;沿下一个势值下降方向2->1,将节点1的分区号置为当前分区号1,由于节点39的势值大于节点1,无势值下降方向回退到节点2,从而以势值局部最大节点2为根节点的深度优先搜索完毕。类似地,分别以势值局部最大节点6和势值局部最大节点16为根节点进行深度优先遍历搜索,将所有的非电源节点均标记分区号。
b)将仅标记有一个分区号的非电源节点作为所标记分区的内部节点,将标记有多个分区号的非电源节点作为边界节点。通过上述的遍历步骤,可得知节点1、节点3、节点15、节点18和节点27标记了多个分区号,属于边界节点,这些节点暂时不能确定归属于哪个分区,需要在步骤S23中进行确定;而节点2、25、26、28、29仅标记有分区号1,属于分区1的内部节点,节点4-14、39仅标记有分区号2,属于分区2的内部节点,节点16、17、19-24仅标记有分区号3,属于分区3的内部节点。
具体地,上述步骤S23包括:
a)计算各个边界节点与其所标记分区号的分区内所有非电源节点之间的等值阻抗的均值DE i,z,节点与分区内所有节点之间等值阻抗的均值DE i,z可以用于衡量节点与分区之间的电气联系强弱,DE i,z表示为如下:
其中Nz是分区z内部节点集合,nz是分区z内部节点总数,Zij为节点i与j之间等值阻抗。仍然以图3为例,分别计算节点1、节点3、节点15、节点18和节点27与其所标记分区号的分区内所有非电源节点之间的等值阻抗的均值DE i,z,即计算节点1与分区1、2内所有非电源节点之间的等值阻抗的均值DE 1,1和DE 1,2;计算节点3与分区1、2内所有节点之间的等值阻抗的均值DE 3,1和DE 3,2;计算节点18与分区1、3内所有节点之间的等值阻抗的均值DE 18,1和DE 18,3;计算节点27与分区1、3内所有节点之间的等值阻抗的均值DE 27,1和DE 27,3;计算节点15与分区2、3内所有节点之间的等值阻抗的均值DE 15,2和DE 15,3。
b)将边界节点划入到所计算的等值阻抗的均值最大所对应的分区中,即边界节点划入到与之电气联系最强的分区中。在图3的示例中,根据上述计算,可以发现DE 1,1<DE 1,2,即节点1与分区2之间的电气联系强于分区1,因此将边界节点1划入到分区2中。类似地,将边界节点15也划入到分区2中,将边界节点3、18、27划入到分区1中,从而实现了最终的电网分区。在本实例中,最终的分区结果如图3中的虚线所示。
对于电网的分区,普遍认为电网的分区应具有分区内部节点联系稠密分区之间节点联系稀疏的特点。这反映在节点负荷电流虚拟势的分布上表现为:分区内部节点具有较高的势值,且越靠近中心势值越高,分区边界节点具有相对较小的势值;分区可视为势值由中心向边界辐射衰减的连通区域,整个网络可看作是若干相互接壤的起伏峰谷。在步骤S22和S23中,通过遍历各个分区的非电源节点并确定分区边界节点的归属,搜索被势值低洼节点所分割的高势值连通区域实现了对电网的自动分区。采用本实施例的电网分区方法,可以实现电网自动分区,无需额外的人工辅助分析,能实时反映网架结构的变化,提高了计算分析的精度和运行监控的准确度,同时也减免了运行分析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确定电网分区数量的系统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
负荷电流虚拟势生成单元11,用于计算电网中各个非电源节点的负荷电流虚拟势;
节点集合获取单元12,用于获取各个非电源节点的与所述非电源节点直接相连的非电源节点的集合;
势值局部最大节点确定单元13,用于确定所述非电源节点中的势值局部最大节点,所述势值局部最大节点的势值大于所有与该节点直接相连的非电源节点的势值;
电网分区数量确定单元14,用于确定电网分区的数量,所述电网分区的数量为所述势值局部最大节点的数量。
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确定电网分区数量的系统,计算电网中各个非电源节点的负荷电流虚拟势,以势值的大小来衡量各个非电源节点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将分区看作为势值由中心向边界辐射衰减的连通区域,通过确定非电源节点中的势值局部最大节点的数量来确定电网分区的数量,克服了现有方案中无法自动确定分区数量的不足,并且能够实时跟踪电网结构的变化,自动调整分区结果。
相应地,上述负荷电流虚拟势生成单元11包括:
导纳矩阵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非电源节点的导纳矩阵YLL;
负荷电流等效因子矩阵获取模块,用于根据非电源节点的导纳矩阵YLL求取负荷电流等效因子矩阵Zeq LL,所述负荷电流等效因子矩阵Zeq LL为所述非电源节点的导纳矩阵YLL的逆矩阵ZLL的各行除以各自的对角元所得到的矩阵;
负荷电流虚拟势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负荷电流等效因子矩阵Zeq LL求取各个非电源节点的负荷电流虚拟势各个所述负荷电流虚拟势分别为所述负荷电流等效因子矩阵对应行的各列之和。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网分区系统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
用于确定电网分区数量的系统21,具体可以采用上文所述的用于确定电网分区数量的系统;
节点标定单元22,用于根据势值局部最大节点确定分区内部节点和分区边界节点;
边界节点归属确定单元23,用于确定分区边界节点的归属。
相应地,节点标定单元22可以包括:
遍历模块,用于以各个所述势值局部最大节点为根节点,沿势值下降方向遍历各非电源节点,并对各非电源节点标记分区号,回退条件为节点无势值下降方向或节点所标记的分区号与当前分区号相同;
节点区分模块,用于将仅标记有一个分区号的节点作为所标记分区的内部节点,将标记有多个分区号的非电源节点作为边界节点。
边界节点归属确定单元23可以包括:
等值阻抗均值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各个边界节点与其所标记分区号的分区内所有非电源节点之间的等值阻抗的均值;
边界节点划分模块,用于将边界节点划入到所计算的等值阻抗的均值最大所对应的分区中。
根据本实施例的电网分区系统,可以实现电网自动分区,无需额外的人工辅助分析,能实时反映网架结构的变化,提高了计算分析的精度和运行监控的准确度,同时也减免了运行分析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作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确定电网分区数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计算电网中各个非电源节点的负荷电流虚拟势;
获取各个非电源节点的与所述非电源节点直接相连的非电源节点的集合;
确定所述非电源节点中的势值局部最大节点,所述势值局部最大节点的势值大于所有与该节点直接相连的非电源节点的势值;
确定电网分区的数量,所述电网分区的数量为所述势值局部最大节点的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电网中各个非电源节点的负荷电流虚拟势,包括:
获取非电源节点的导纳矩阵;
根据所述非电源节点的导纳矩阵求取负荷电流等效因子矩阵,所述负荷电流等效因子矩阵为所述非电源节点的导纳矩阵的逆矩阵的各行除以各自的对角元所得到的矩阵;
根据所述负荷电流等效因子矩阵求取各个非电源节点的负荷电流虚拟势,各个所述负荷电流虚拟势分别为所述负荷电流等效因子矩阵对应行的各列之和。
3.一种电网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确定电网分区的数量;
根据所述势值局部最大节点确定分区内部节点和分区边界节点;
确定分区边界节点的归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势值局部最大节点确定分区内部节点和分区边界节点,包括:
以各个所述势值局部最大节点为根节点,沿势值下降方向遍历各非电源节点,并对各非电源节点标记分区号,回退条件为节点无势值下降方向或节点所标记的分区号与当前分区号相同;
将仅标记有一个分区号的非电源节点作为所标记分区的内部节点,将标记有多个分区号的非电源节点作为边界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分区边界节点的归属,包括:
计算各个边界节点与其所标记分区号的分区内所有非电源节点之间的等值阻抗的均值;
将边界节点划入到所计算的等值阻抗的均值最大所对应的分区中。
6.一种用于确定电网分区数量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负荷电流虚拟势生成单元,用于计算电网中各个非电源节点的负荷电流虚拟势;
节点集合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各个非电源节点的与所述非电源节点直接相连的非电源节点的集合;
势值局部最大节点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非电源节点中的势值局部最大节点,所述势值局部最大节点的势值大于所有与该节点直接相连的非电源节点的势值;
电网分区数量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电网分区的数量,所述电网分区的数量为所述势值局部最大节点的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荷电流虚拟势生成单元包括:
导纳矩阵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非电源节点的导纳矩阵;
负荷电流等效因子矩阵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非电源节点的导纳矩阵求取负荷电流等效因子矩阵,所述负荷电流等效因子矩阵为所述非电源节点的导纳矩阵的逆矩阵的各行除以各自的对角元所得到的矩阵;
负荷电流虚拟势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负荷电流等效因子矩阵求取各个非电源节点的负荷电流虚拟势,各个所述负荷电流虚拟势分别为所述负荷电流等效因子矩阵对应行的各列之和。
8.一种电网分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用于确定电网分区数量的系统;
节点标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势值局部最大节点确定分区内部节点和分区边界节点;
边界节点归属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分区边界节点的归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标定单元包括:
遍历模块,用于以各个所述势值局部最大节点为根节点,沿势值下降方向遍历各非电源节点,并对各非电源节点标记分区号,回退条件为节点无势值下降方向或节点所标记的分区号与当前分区号相同;
节点区分模块,用于将仅标记有一个分区号的节点作为所标记分区的内部节点,将标记有多个分区号的非电源节点作为边界节点。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界节点归属确定单元包括:
等值阻抗均值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各个边界节点与其所标记分区号的分区内所有非电源节点之间的等值阻抗的均值;
边界节点划分模块,用于将边界节点划入到所计算的等值阻抗的均值最大所对应的分区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16747.8A CN104700218B (zh) | 2015-03-17 | 2015-03-17 | 用于确定电网分区数量以及电网分区的方法和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16747.8A CN104700218B (zh) | 2015-03-17 | 2015-03-17 | 用于确定电网分区数量以及电网分区的方法和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00218A true CN104700218A (zh) | 2015-06-10 |
CN104700218B CN104700218B (zh) | 2017-09-15 |
Family
ID=53347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1674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00218B (zh) | 2015-03-17 | 2015-03-17 | 用于确定电网分区数量以及电网分区的方法和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700218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37271A (zh) * | 2015-11-27 | 2016-02-17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基于最小区域的多级保护区域划分方法 |
CN107657543A (zh) * | 2017-08-25 | 2018-02-02 |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用电负荷能效交互系统 |
CN110336273A (zh) * | 2019-06-10 | 2019-10-15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一种220千伏电网分区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26351A (zh) * | 2013-05-17 | 2013-09-25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基于层次化聚类自动分区的分布式并行潮流计算方法 |
CN104242299A (zh) * | 2014-08-22 | 2014-12-24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考虑线路电气介数的电网分区方法 |
CN104331847A (zh) * | 2014-11-18 | 2015-02-04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利用Delaunay三角剖分的供电分区方法 |
US20150051744A1 (en) * | 2013-08-19 | 2015-02-19 | Board Of Trustees Of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 Linear Optimal Power Flow System and Method |
-
2015
- 2015-03-17 CN CN201510116747.8A patent/CN10470021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26351A (zh) * | 2013-05-17 | 2013-09-25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基于层次化聚类自动分区的分布式并行潮流计算方法 |
US20150051744A1 (en) * | 2013-08-19 | 2015-02-19 | Board Of Trustees Of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 Linear Optimal Power Flow System and Method |
CN104242299A (zh) * | 2014-08-22 | 2014-12-24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考虑线路电气介数的电网分区方法 |
CN104331847A (zh) * | 2014-11-18 | 2015-02-04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利用Delaunay三角剖分的供电分区方法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37271A (zh) * | 2015-11-27 | 2016-02-17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基于最小区域的多级保护区域划分方法 |
CN105337271B (zh) * | 2015-11-27 | 2019-01-11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基于最小区域的多级保护区域划分方法 |
CN107657543A (zh) * | 2017-08-25 | 2018-02-02 |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用电负荷能效交互系统 |
CN110336273A (zh) * | 2019-06-10 | 2019-10-15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一种220千伏电网分区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00218B (zh) | 2017-09-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Mohammed et al. | Available transfer capability calculation method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 |
Teh et al. | Reliability impacts of the dynamic thermal rating and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s on wind-integrated power networks | |
Ye et al. | Predicting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in a building using an optimized back-propagation and Levenberg–Marquardt 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Case study of a shopping mall in China | |
Karabacak et al. |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for controlling wind–PV power systems: A review | |
CN104134999B (zh) | 基于多数据源的配电网量测有效性分析实用化计算方法 | |
CN104376389A (zh) | 基于负载均衡的主从式微电网功率负荷预测系统及其方法 | |
EP2537222A2 (en) | Energy generating system and control thereof | |
CN105243476A (zh) | 一种用于高渗透分布式光伏的分层储能能量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 |
CN106786529B (zh) | 一种分布式静态安全分析方法 | |
CN110543696A (zh) | 一种未建模小机组参与电力市场出清和安全校核的方法 | |
CN104021315A (zh)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电厂厂用电率计算方法 | |
CN104700218A (zh) | 用于确定电网分区数量以及电网分区的方法和系统 | |
Wu et al. | Deep ensemble with proliferation of PV energy for bidirectional evaluation of voltage stability margin | |
CN103344881A (zh) | 基于组合型交叉熵算法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法 | |
CN103150605A (zh) | 电网规划辅助系统 | |
Zelensky et al. | Development of a distributed multi-agent system monitoring and control networks of 0.4–35 kV | |
US11313889B2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valuating and improving distribution-grid observability | |
CN103020290A (zh) | 电网信息校验方法及系统 | |
CN116305741B (zh) | 一种用于电力设备数字孪生模型的更新方法及装置 | |
CN116826728A (zh) | 一种少测量样本条件下的配电网状态结构估计方法及系统 | |
CN116613746A (zh) | 一种基于os2的分布式电网建模模型 | |
US11637756B2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valuating data transportability in distribution grids | |
CN115051360A (zh) | 集成式知识迁移的电力系统运行风险在线计算方法与装置 | |
Wu et al. | A power flow tracing based load curtailment technique | |
CN106777494B (zh) | 一种电力系统可靠性影响因素灵敏度计算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1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