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88815A - 一种治疗黄胆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及穴位组合针灸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黄胆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及穴位组合针灸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88815A
CN104688815A CN201510136287.5A CN201510136287A CN104688815A CN 104688815 A CN104688815 A CN 104688815A CN 201510136287 A CN201510136287 A CN 201510136287A CN 104688815 A CN104688815 A CN 1046888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acupoint
acupuncture
combination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3628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庆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13628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88815A/zh
Publication of CN1046888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88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一种治疗黄胆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及穴位组合针灸应用,其特征是:选取中药原料的配比为:龙胆草25克、夏枯草25克、板兰根25克、金钱草25克、金银花50克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肝消肿,清热理湿;泻肝定惊,抗病毒调节免疫等功效,选取穴位:1组:胆俞穴、太冲穴、阳陵泉穴;2组:肝俞穴、至阳穴、足三里穴;3组:脾俞穴、期门穴、天枢穴等穴位组合,针灸穴位刺激形成物理刺激穴疗法,两相结合配伍治疗达到最佳治疗黄胆肝炎的效果,与药效的协同作用,可标本兼治,提高并保护机体免疫功能,疗效显著,且方法简单,疗程短,用药简单易行,疗效快效果好,费用低。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黄胆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及穴位组合针灸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治疗黄胆肝炎的药物,尤其涉及一种以植物中草药为原料治疗黄胆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及穴位组合针灸刺激穴位经络的应用与治疗,用药物治疗与物理刺激穴位疗法配伍相结合达到最佳治疗的黄胆肝炎效果。
背景技术:
中草药的疗效在当今世界上越来越被重视,像中国的针灸、中草药的熬制都深入到世界各地,而中药的可研究性给我们很多不同的可塑性,用中草药治病是我国的医学瑰宝。
中医药学在中国历史悠久,自1982年国家《宪法》写入“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之后,1991年我国又将“中西医并重”作为新时期卫生工作总方针之一。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一次明确指出要“中西医并重”、“扶植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在法律上和政策角度赋予中医合法的地位,神圣不可侵犯,挖掘传承祖传医学是势在必行。
中草药龙胆草 
【性味】味苦,性寒。【归经】归肝、胆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肝定惊。湿热黄疸;小便淋痛;阴肿阴痒;湿热带下;肝胆实火之头胀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肿;胁痛口苦;热病惊风抽搐。
中草药夏枯草 
【性味】苦、辛,寒。【归经】入肝、胆经。【功能主治】:清肝、散结、利尿;治瘟病、乳痈、目痛、黄疸、淋病、高血压等症;叶可代茶。治淋巴结核、甲状腺肿大、瘰疬、瘿瘤、乳痈、乳癌、目珠夜痛、羞明流泪、头目眩晕、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结核、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血崩、带下。
草药板兰根 
【性味】苦,寒。【归经】归肝;胃经。【功能主治】温毒发斑;高热头痛;大头瘟疫;舌绛紫暗,烂喉丹痧;丹毒;痄腮;喉痹;疮肿、痈肿;水痘;麻疹;肝炎;流行性感冒,流脑,乙脑,肺炎,神昏吐衄,咽肿,火眼,疮疹;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
中药金钱草 
【性味】味甘、微苦,性凉。【归经】归肝、胆、肾、膀胱经。【功能主治】利水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治肝胆及泌尿系结石;热淋;肾炎水肿;湿热黄疸;疮毒痈肿;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中草药金银花 
【性味】甘,微苦,清香,辛,寒。【归经】归肺,胃,心,大肠经。【功能主治】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证,均效果显著。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
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
针灸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由十四经脉、奇经八脉、十五别络、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及孙络、浮络等组成的经络理论,以及361个腧穴以及经外奇穴等腧穴与腧穴主病的知识,发现了人体特定部位之间特定联系的规律,创造了经络学说,并由此产生了一套治疗疾病的方法体系。
由于针灸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有广泛的适应性,疗效迅速显著,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医疗费用经济,极少副作用,远在唐代,中国针灸就已传播到日本、朝鲜、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并在他国开花结果,繁衍出一些具有异域特色的针灸医学。到目前为止,针灸已经传播到世界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保障全人类的生命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针灸是在中国历代特定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生长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思维和文化精华,涵纳着大量的实践观察、知识体系和技术技艺,凝聚着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应该受到更好的保护与利用。
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科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调和阴阳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
扶正祛邪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针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胆俞穴(足太阳膀胱经)
位于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针法:斜刺0.3-0.5寸。主治:黄疸,口苦,呕吐,胁痛,惊悸,胸腹胀满,骨蒸潮热,及肝火,胆囊炎,胃炎,肋间神经痛等
太冲穴(足厥阴肝经)
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针法:直刺0.5--0.8寸。主治: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癫狂,痫证,胁痛,腹胀,黄疸,呕逆,咽痛嗌干,目赤肿痛,膝股内侧痛,足跗肿,下肢痿痹。夜晚磨牙。
阳陵泉穴(足少阳胆经)
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针法:直刺1~2寸,可透阴陵泉。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膑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现多用于坐骨神经痛,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膝关节炎,小儿舞蹈病等。
肝俞穴(膀胱经)
位于人体的背部脊椎旁,第九胸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或第九胸椎凸骨下,左右旁开1.5寸)。针法:向椎体斜刺1~1.5寸。主治:胃肠病、胸痛腹痛、肝病、老人斑、皮肤粗糙、失眠等。
至阳穴(督脉)
位于人体的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针法:直刺法:稍偏向胫骨方法,直刺1-2足三里寸。斜刺0.5~1寸。主治:胸胁胀痛,黄疸;脊背强痛;咳嗽,气喘。
足三里穴(足阳明胃经)
位于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针法:直刺1.5~3寸。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赢瘦。
脾俞穴(膀胱经)
位于腰背部第十一、第十二胸椎棘突间旁开1.5寸。针法:直刺8分~1寸。主治:胃炎、溃疡病、神经性呕吐、腹泻、胃下垂、肝炎、神经衰弱、子宫脱垂、荨麻疹、慢性出血性疾病等。
期门穴(肝经)
位于胸腹部乳房直下肋弓处,相当于第九肋软骨缘。针法斜刺5分~1寸。主治: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肝炎、消化不良等。
天枢穴(胃经)
位于胸腹部脐旁2寸。针法:直刺1~2寸。主治:急慢性胃肠炎、痢疾、便秘、肠麻痹、肠道蛔虫症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中草药的药理疗效治疗黄胆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及穴位组合针灸刺激穴位经络的应用与治疗,用药物治疗与物理刺激穴位疗法相结合配伍达到最佳治疗黄胆肝炎疾病的效果。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选取中药原料的配比为:龙胆草25克、夏枯草25克、板兰根25克、金钱草25克、金银花50克等组成。选取穴位:1组:胆俞穴、太冲穴、阳陵泉穴;2组:肝俞穴、至阳穴、足三里穴;3组:脾俞穴、期门穴、天枢穴等穴位组合;针灸穴位刺激形成物理刺激穴疗法,两相配伍达到最佳治疗黄胆肝炎的效果。
本发明的优点:
1.使中华民族中医药这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瑰宝得以传承弘扬和保护。
2.利用中草药的药理疗效中药组合物治疗黄胆肝炎,及穴位组合针灸刺激穴位经络的应用与治疗,用药物治疗与物理刺激穴位疗法两配伍结合达到最佳治疗黄胆肝炎疾病的效果。
3.用药量少、简单易行,疗效快、效果好,费用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主要选取中药原料的配比为:选取中药原料的配比为:龙胆草25克、夏枯草25克、板兰根25克、金钱草25克、金银花50克等组成。选取穴位:1组:胆俞穴、太冲穴、阳陵泉穴;2组:肝俞穴、至阳穴、足三里穴;3组:脾俞穴、期门穴、天枢穴等穴位组合,针灸穴位配伍形成物理刺激穴疗法,两相配伍达到最佳治疗黄胆肝炎疾病的效果。
制备方法: 
选取龙胆草25克、夏枯草25克、板兰根25克、金钱草25克、金银花50克等组成,把上述中草药放入锅内加1200克水用文火煎熬浓至250克备用,本发明就制备完成。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可制成片剂型、胶囊型、也可加工制成口服液型的。
服法:医用时取药液100克服用,每日2次。
穴位组合针灸刺激穴位应用治疗.
依据穴位主治功效选取穴:
1组:胆俞穴、太冲穴、阳陵泉穴;
2组:肝俞穴、至阳穴、足三里穴;
3组:脾俞穴、期门穴、天枢穴等穴位组合。
方法:三组交替针灸,中、强刺激,每日一次。
本发明将上述药物组合后,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肝消肿,清热理湿;泻肝定惊,抗病毒调节免疫等功效,患者服药期间选取:胆俞穴、、太冲穴、阳陵泉穴、肝俞穴、至阳穴、足三里穴、脾俞穴、期门穴、天枢穴等穴位刺激形成物理刺激穴疗法,两相结合达到最佳治疗黄胆肝炎疾病的效果,可标本兼治,提高并保护机体免疫功能,疗效显著,且方法简单,疗程短,用药简单易行,疗效快效果好,费用低。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及针灸穴位组合应用对治疗黄胆肝炎疾病疗效显著。

Claims (1)

1.一种治疗黄胆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及穴位组合针灸应用,其特征在于,选取中药原料的配比为:龙胆草25克、夏枯草25克、板兰根25克、金钱草25克、金银花50克等组成。选取穴位:1组:胆俞穴、太冲穴、阳陵泉穴;2组:肝俞穴、至阳穴、足三里穴;3组:脾俞穴、期门穴、天枢穴等穴位组合,两相结合配伍治疗达到最佳治疗黄胆肝炎疾病的效果。
CN201510136287.5A 2015-03-27 2015-03-27 一种治疗黄胆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及穴位组合针灸应用 Pending CN1046888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36287.5A CN104688815A (zh) 2015-03-27 2015-03-27 一种治疗黄胆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及穴位组合针灸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36287.5A CN104688815A (zh) 2015-03-27 2015-03-27 一种治疗黄胆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及穴位组合针灸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88815A true CN104688815A (zh) 2015-06-10

Family

ID=53336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36287.5A Pending CN104688815A (zh) 2015-03-27 2015-03-27 一种治疗黄胆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及穴位组合针灸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88815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2013A (zh) * 2001-07-18 2002-01-23 卓丽霞 一种清热祛湿颗粒冲剂
CN102008566A (zh) * 2010-11-11 2011-04-13 吴金霞 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中药制剂
CN102038768A (zh) * 2009-10-22 2011-05-04 吴云霞 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中药制剂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2013A (zh) * 2001-07-18 2002-01-23 卓丽霞 一种清热祛湿颗粒冲剂
CN102038768A (zh) * 2009-10-22 2011-05-04 吴云霞 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中药制剂
CN102008566A (zh) * 2010-11-11 2011-04-13 吴金霞 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中药制剂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沈阳部队后勤部卫生部: "《新医疗法手册》", 31 December 1971, 吉林人民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63356B (zh) 治疗阳虚痹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01601796B (zh) 治疗痹证的中药熏蒸组合物及其引药
CN101062377B (zh) 一种通经活络、祛风散寒、消炎止痛的膏药
CN103623244A (zh) 一种降压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32522B (zh) 治疗股骨头坏死、骨结核、骨髓炎的膏药
CN103223039A (zh) 一种降压中药
CN103989840A (zh) 通督中药包
CN107412640B (zh) 一种用于辅助针灸理疗的外用药膏
CN104784580A (zh) 一种治疗膝关节痛的中药组合物及针灸穴位组合应用
CN104666495A (zh) 一种治疗大叶性肺炎的中药组合物及穴位组合针灸应用
CN105079302A (zh) 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经络受阻型颈椎病的药物
CN104688815A (zh) 一种治疗黄胆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及穴位组合针灸应用
CN109999157A (zh) 一种治疗风寒湿痹、手足拘挛、骨节疼痛的药膏
CN104706785A (zh) 一种治疗胆结石的中药组合物及穴位组合针灸应用
CN104666879A (zh) 一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药组合物及穴位组合针灸应用
CN104666717A (zh) 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及穴位组合针灸应用
CN104740584A (zh)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及穴位组合针灸应用
CN104922342A (zh) 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
CN104435256A (zh) 一种治疗肝硬化的中药组合物及针灸穴位组合应用
CN105079578A (zh) 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
CN104800342A (zh) 一种治疗胆囊炎的中药组合物及穴位组合针灸应用
CN105106579A (zh) 用于治疗后期骨质增生的药物
CN104771452A (zh) 一种治疗尿路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及穴位组合针灸应用
CN105079258A (zh) 用于治疗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型颈椎病的药物
CN103638188A (zh) 一种用于防治慢性骨髓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