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86165B - 一种改良种植富硒茶叶的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良种植富硒茶叶的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86165B
CN104686165B CN201510107337.7A CN201510107337A CN104686165B CN 104686165 B CN104686165 B CN 104686165B CN 201510107337 A CN201510107337 A CN 201510107337A CN 104686165 B CN104686165 B CN 1046861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dge
ground
fertilizer
selenium
s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0733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86165A (zh
Inventor
陈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blue sky Te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Lentan Te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Lentan Tea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Lentan Te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0733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861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861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61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861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616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良种植富硒茶叶的新方法,是指在农田套种薇菜、茶叶、刺杉的方法,具体包括将农田排水晒田3~6月,晒田期间未播种作物且翻土2~3次,在农田堆筑第一、二垄地,第一垄地采用改良土壤填整而成,改良土壤为旱田土、泥炭土、富硒混料和火肥土混合配制得到,第一垄地旁侧设置支架,支架上设置喷水管,喷水管上间隔设置有喷头;茶叶的栽植、施用富硒肥,套种广玉兰、紫云英等操作。广玉兰在垄沟的外侧形成一篱栏,在其内侧种植较大的茶树苗,茶树喜阴,能够很好的生长,多作物套种,提高整个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改良种植富硒茶叶的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良种植富硒茶叶的新方法。
背景技术
薇菜,学名紫箕,属多年生蕨类植物,在大别山山区有广泛的存在。薇菜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以及钾、钙、鳞等多种微量元素,薇菜不仅可制成美味的菜肴,更具有抗癌、清热、解毒、减肥、美容等功效,同时对流感、乙型脑炎等病毒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是长期出口、畅销海外的蔬菜,特别是出口至日本。
目前,薇菜大多是野外采集,虽然也有地方实验人工种植,但是其产量低,采集的薇菜茎细,品质差,而且采摘一、两年后薇菜就会枯死或不再苞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改良种植富硒茶叶的新方法,其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薇菜的产量高,而且薇菜粗壮,品质好,可以长期采摘,不会减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良种植富硒茶叶的新方法,是指在农田套种薇菜、茶叶、刺杉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步骤1:将农田排水晒田3~6月,晒田期间未播种作物且翻土2~3次,在农田中起垄形成条状的第一垄地和第二垄地,第一、二垄地呈排列状间隔交错布置,第二垄地的高度大于第一垄地的高度,第二垄地为旱田土构成,第一垄地采用改良土壤填整而成,改良土壤为旱田土、泥炭土、富硒混料和火肥土按照1:1:0.4:0.2~1.2:1:0.8:0.4的重量比混合配制得到,旱田土为农田排水晒田3~6月后所取的稻田土,火肥土为秸秆、树枝叶、杂草烧成的火灰与林地土按照1:2~3的重量比混合配制得到;富硒混料为4kg绿肥、0.8kg石灰、4.0kg禽畜粪肥、0.5kg饼肥和5~10g亚硒酸钠经堆肥腐熟得到;第一垄地旁侧设置支架,支架上设置横状布置的喷水管,喷水管的管身上间隔设置有双向喷头,双向喷头的两出水方向分别斜向下指向第一、二垄地;
步骤2:第一年春季在第二垄地上间隔栽植广玉兰苗,秋季将人工繁殖/野生的薇菜苗在第一垄地上间隔进行栽植,并在垄沟内灌水,且垄沟内的水面高度至少低于第一垄地的地表高度18cm,霜降后停止灌溉并在第一垄地的地表铺盖一层树叶;
步骤3:第二年惊蛰后开始灌溉,4~5月份薇菜开始苞芽,薇菜苞芽后每天夜晚打开双向喷头进行3~5min的雾喷,苞芽第一年不对薇菜进行采摘,对广玉兰进行修剪,第二年秋天在第一垄地上撒播紫云英,紫云英成熟后将其割收和树叶一起铺盖在第一垄地的地表,9月份时,在第二垄地上挖50cm深的栽植穴,在栽植穴的底部投入2.0kg绿肥,然后用1.5kg禽畜粪肥、2.0kg饼肥压实,覆盖地膜进行腐熟,腐熟后撤离地膜,对栽植穴内的肥料进行翻动摊放,11月份时栽种3~4年生茶树苗,茶树与广玉兰间隔交错布置,霜降后停止灌溉;从第二年开始,紫云英和树叶铺盖前在第一垄地上撒施富硒土肥,富硒土肥的撒施量为每亩第一垄地撒施120~150kg,富硒土肥为6kg绿肥、0.8kg石灰、4.0kg禽畜粪肥、3.5kg饼肥和3~5g亚硒酸钠经堆肥腐熟得到;
步骤4:从第三年开始,每年重复如下操作:惊蛰后开始灌溉并对茶叶施加茶业冲施肥和禽畜粪肥,禽畜粪肥的施加量为160~170kg/亩,在3、4月份对薇菜施加一次助芽肥,茶叶发芽以及薇菜苞芽后每天夜晚打开双向喷头进行3~5min的雾喷,4~5月份对薇菜采摘3~4次,第三年茶叶不进行采摘只进行修剪,第四年开始对茶叶进行采摘,秋天在第一垄地撒播紫云英,第二垄地上播种三叶草,紫云英成熟后将其割收和树叶一起铺盖在第一垄地的地表,三叶草成熟后将其翻埋于第二垄地的土壤中,霜降后停止灌溉,助芽肥为火肥土和人蓄尿液/尿素混合配制得到;
禽畜粪肥采用如下方法得到:按照6:3:1的质量比将高粱、小麦、大豆粉碎混合配制成发酵底物,按照1:5的质量比将酵母硒和发酵底物混匀,加水在28℃下发酵处理70天,将发酵的产物和饲料进行混合用于饲养畜禽,收集的畜禽粪便即为禽畜粪肥。
第一垄地的高度为25~30cm,第一垄地的宽度为40~50cm,第二垄地的高度为45~50cm,第二垄地的宽度为1.4~2m。
薇菜的种植,最主要的就是水肥的控制,薇菜喜水喜阴,但是也怕水涝,而且对生长土壤极为苛刻。本发明通过上述农田的改造,垄沟构成的灌溉系统,能够使得水流均匀的灌溉整个农田,同时垄沟内的水位控制的低于第一垄地地表12~17cm,保证薇菜的喜水灌溉且不会出现水涝;双向喷头在夜晚短时喷淋,模拟雨水天,使得部分雨水稀疏喷淋在薇菜芽上,促进薇菜芽的成长,使得薇菜芽更加粗壮;同时上述配制的改良土壤,在酸度和肥养上更与薇菜生长的最佳需求相吻合,使得薇菜更加粗壮,另外紫云英可以在第一垄地的土质上繁茂生长,收割的紫云英、树叶进行覆盖,使得薇菜能够更好地越冬,保证薇菜来年发芽孢,紫云英、树叶的腐烂以及助芽肥的施加能够很好的补充第一垄地的肥力和调节酸度,使得薇菜每年都能够进行采摘。广玉兰为常绿树种,能够快速的在薇菜的外围形成遮阴,保证薇菜对生长环境的需求,同时长大的广玉兰(直径7cm以上)可以移栽作为绿化苗木进行出售,移栽后重新栽种小型广玉兰苗。
当然,上述只是简单阐述各因素单独所起到的主要作用,通过各因素的相互协调作用,使得薇菜能够每年都进行高产量的采摘,且采摘的薇菜粗壮,品质好。
且采用上述改良土壤和富硒土肥进行薇菜种植,有机硒可以有效被薇菜吸收,其可有效提高薇菜中的硒含量,收获的干薇菜中硒含量约提高3~4倍,堆肥腐熟就是农业生产上常用的绿肥堆肥腐熟的手段。
详细的方案为:
助芽肥为50kg火肥土和10L人蓄尿液配制得到。第二年后,广玉兰的主干已经较大,犹如在垄沟的外侧形成一篱栏,此时种植较大的茶树苗,茶树喜阴,能够很好的生长,由于种植茶树,第二垄地的地表高度设置的大于第一垄地地表高度,多作物套种,提高整个经济效益。通过套种,可以消除大片茶叶种植容易发生病虫害的现象,提高整个农业的经济效益。
另外,富含有机硒的畜禽粪便与杂草、石灰、饼肥混合压实堆熟得到的富硒肥以及惊蛰后禽畜粪肥的施加,禽畜粪肥中的有机硒可以被茶树有效吸收,使得茶叶中硒含量大大提高,茶叶泡制的茶汤中硒含量为普通茶叶泡制的茶汤中硒含量的1.8倍以上。茶叶冲施肥应较禽畜粪肥前使用,茶叶冲施肥可有效促进油茶树对有机硒肥的吸收,另外还可起到抗病力强、增产的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显著提高薇菜的产量和品质,且第三年后每年都能够对薇菜进行采摘,茶叶的鲜叶肥壮,不会出现病虫害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农田整地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农田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下述实施例1~2是在我公司(安庆万草千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芜湖恒诺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岳西县弘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凉风农场(岳西县莲花村凉风组)中进行,芽孢是指薇菜蔸上发出嫩白色芽孢,芽孢长成薇菜之后进行采摘,稀粪水为人蓄尿液和2倍水混合配制得到,尿素水为100~200g尿素和1L水配制得到。下述实施例1、2中未明确说明的肥料具体施用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肥料的作用和使用时期进行适量使用,保证农作物的可靠栽植,另外,整个种植过程中,每年都需要进行除草、松土、杀虫等操作。本发明中如无特别说明,组分的百分数均为质量浓度。
实施例1、2中所用的改良土壤为实施例3~6中制得,富硒土肥为实施例7~9中制得,农田的改良具体如图1、2所示。
茶叶冲施肥为郑州云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云耕牌茶树冲施肥,其使用方法为稀释800-1200倍冲施滴灌,每亩滴管冲施2.0公斤;当然也可采用其他公司生产的茶叶冲施肥进行使用,已取得相同效果。禽畜粪肥为饲养畜禽收集的粪便;按照6:3:1的质量比将高粱、小麦、大豆粉碎混合配制成发酵底物,按照1:5的质量比将酵母硒和发酵底物混匀,加水在28℃下发酵处理70天,将发酵的产物和饲料进行混合用于饲养畜禽,对畜禽的粪便进行收集。
实施例1
将农田(水稻田)排水晒田3~6月,晒田期间未播种作物且翻土2~3次,在农田中起垄形成条状的第一垄地111和第二垄地112,第一、二垄地呈排列状间隔交错布置,第二垄地112的高度大于第一垄地111的高度,第二垄地112为旱田土构成,第一垄地111采用改良土壤填整而成,改良土壤为旱田土、泥炭土、富硒混料和火肥土按照1:1:0.4:0.2~1.2:1:0.8:0.4的重量比混合配制得到,旱田土为农田排水晒田3~6月后所取的稻田土,火肥土为秸秆、树枝叶、杂草烧成的火灰与林地土(林地土优选为大别山岳西地区松树林的林土或山坡的坡土)按照1:2~3的重量比混合配制得到;富硒混料为4kg绿肥、0.8kg石灰、4.0kg禽畜粪肥、0.5kg饼肥和5~10g亚硒酸钠经堆肥腐熟得到;第一垄地111旁侧设置支架Z1,支架Z1上设置横状布置的喷水管114,喷水管114的管身上间隔设置有双向喷头,双向喷头的两出水方向分别斜向下指向第一、二垄地;第一垄地的高度为25~30cm,第一垄地的宽度为40~50cm,第二垄地的高度为45~50cm,第二垄地的宽度为1.4~2m,垄沟L1的宽度为15~20cm;
第一年春季在第二垄地112上间隔栽植直径2~3cm的广玉兰苗,株距2m,秋季将人工繁殖的薇菜苗11a在第一垄地111上间隔进行栽植,种植穴的宽度为20~25厘米,大小为20×20cm,按株距15cm栽植,移栽时,薇菜苗11a应带土移植,勿伤根系,栽后浇定根水,并在垄沟内灌水(本发明中所述的灌水和灌溉均指在垄沟内循环间隔蓄水/灌水,亦即每次灌水延续10天,每次水深5~8cm,每次灌水后放水沥干4~5天,如此反复循环操作),垄沟内的水面高度低于第一垄地111的地表高度12~17cm,霜降后停止灌溉并在第一垄地111的地表铺盖一层树叶,可选用杂树飘落的树叶和松针进行铺盖;
第二年惊蛰后开始灌溉,4~5月份薇菜开始苞芽,薇菜苞芽后每天夜晚打开双向喷头进行3~5min的雾喷,芽孢前和芽孢后用稀粪水或尿素水进行追肥提苗,苞芽第一年不对薇菜进行采摘,对广玉兰进行修剪,第二年秋天在第一垄地上撒播紫云英,紫云英成熟后将其割收和树叶一起铺盖在第一垄地的地表,9月份时,在第二垄地上挖50cm深的栽植穴,在栽植穴的底部投入2.0kg绿肥,然后用1.5kg禽畜粪肥、2.0kg饼肥压实,覆盖地膜进行腐熟,腐熟后撤离地膜,对栽植穴内的肥料进行翻动摊放,11月份时栽种3~4年生茶树苗,茶树位于广玉兰的内侧且与广玉兰间隔交错布置,霜降后停止灌溉;从第二年开始,紫云英和树叶铺盖前在第一垄地上撒施富硒土肥,富硒土肥的撒施量为每亩第一垄地撒施120~150kg。
从第三年开始,每年重复如下操作:惊蛰后开始灌溉并对茶叶施加茶业冲施肥和禽畜粪肥,禽畜粪肥的施加量为160~170kg/亩,在3、4月份对薇菜施加一次助芽肥,茶叶发芽以及薇菜苞芽后每天夜晚打开双向喷头进行3~5min的雾喷,4~5月份对薇菜采摘3~4次,第三年茶叶不进行采摘只进行修剪,第四年开始对茶叶进行采摘,使其高度不超过1.5m,秋天在第一垄地撒播紫云英,第二垄地上播种三叶草,紫云英成熟后将其割收和树叶一起铺盖在第一垄地的地表,三叶草成熟后将其翻埋于第二垄地的土壤中,霜降后停止灌溉,助芽肥为50kg火肥土和10L人蓄尿液配制得到。
实施例2
将农田(水稻田)排水晒田3~6月,晒田期间未播种作物且翻土2~3次,在农田中起垄形成条状的第一垄地111和第二垄地112,第一、二垄地呈排列状间隔交错布置,第二垄地112的高度大于第一垄地111的高度,第二垄地112为旱田土构成,第一垄地111采用改良土壤填整而成,改良土壤为旱田土、泥炭土、富硒混料和火肥土按照1:1:0.4:0.2~1.2:1:0.8:0.4的重量比混合配制得到,旱田土为农田排水晒田3~6月后所取的稻田土,火肥土为秸秆、树枝叶、杂草烧成的火灰与林地土(林地土优选为大别山岳西地区松树林的林土或山坡的坡土)按照1:2~3的重量比混合配制得到;富硒混料为4kg绿肥、0.8kg石灰、4.0kg禽畜粪肥、0.5kg饼肥和5~10g亚硒酸钠经堆肥腐熟得到;第一垄地111旁侧设置支架Z1,支架Z1上设置横状布置的喷水管114,喷水管114的管身上间隔设置有双向喷头,双向喷头的两出水方向分别斜向下指向第一、二垄地;第一垄地的高度为25~30cm,第一垄地的宽度为40~50cm,第二垄地的高度为45~50cm,第二垄地的宽度为1.4~2m,垄沟L1的宽度为15~20cm;
当年春季在第二垄地112上间隔栽植直径2~3cm的广玉兰苗,株距2m,在同年的秋季将野生的薇菜苗11a在第一垄地111上间隔进行栽植,种植穴的宽度为20~25厘米,大小为20×20cm,按株距15cm栽植,移栽时,薇菜苗11a应带土移植,勿伤根系,栽后浇定根水,并在垄沟内灌水,垄沟内的水面高度低于第一垄地111的地表高度12~17cm,霜降后停止灌溉并在第一垄地111的地表铺盖一层树叶,可选用杂树飘落的树叶和松针进行铺盖;
第二年惊蛰后开始灌溉,4~5月份薇菜开始苞芽,薇菜苞芽后每天夜晚打开喷头进行3~5min的雾喷,芽孢前和芽孢后用稀粪水或尿素水进行追肥提苗,苞芽第一年不对薇菜进行采摘,对广玉兰进行修剪,第二年秋天在第一垄地上撒播紫云英,紫云英成熟后将其割收和树叶一起铺盖在第一垄地的地表,9月份时,在第二垄地上挖50cm深的栽植穴,在栽植穴的底部投入2.0kg绿肥,然后用1.5kg禽畜粪肥、2.0kg饼肥压实,覆盖地膜进行腐熟,腐熟后撤离地膜,对栽植穴内的肥料进行翻动摊放,11月份时栽种3~4年生茶树苗,茶树位于广玉兰的内侧且与广玉兰间隔交错布置,霜降后停止灌溉;从第二年开始,紫云英和树叶铺盖前在第一垄地上撒施富硒土肥,富硒土肥的撒施量为每亩第一垄地撒施120~150kg。
从第三年开始,每年重复如下操作:惊蛰后开始灌溉并对茶叶施加茶业冲施肥和禽畜粪肥,禽畜粪肥的施加量为160~170kg/亩,在3、4月份对薇菜施加一次助芽肥,茶叶发芽以及薇菜苞芽后每天夜晚打开喷头进行3~5min的雾喷,4~5月份对薇菜采摘3~4次,第三年茶叶不进行采摘只进行修剪,第四年开始对茶叶进行采摘,使其高度不超过1.5m,秋天在第一垄地撒播紫云英,第二垄地上播种三叶草,紫云英成熟后将其割收和树叶一起铺盖在第一垄地的地表,三叶草成熟后将其翻埋于第二垄地的土壤中,霜降后停止灌溉,助芽肥为50kg火肥土和10L人蓄尿液配制得到。
上述实施例1、2中,每亩薇菜的栽种量为1800~2000株,每亩年产310公斤左右鲜薇菜,采摘鲜薇菜的长度为15~20cm,鲜薇菜根部的根部直径为0.8~1.2cm,鲜薇菜的纤维化程度低,薇菜中的硒含量高,制得的干薇菜中硒含量约为普通薇菜的3~4倍。
传统平地栽种,亩薇菜的栽种量为4500~6000株,每亩年产300公斤鲜薇菜,采摘鲜薇菜的长度为15~20cm,鲜薇菜根部的根部直径为0.3~0.6cm,鲜薇菜表面的纤维化程度高。
上述实施例1、2中从第四年开始采摘茶叶,采摘的茶叶肥嫩,茶叶不会出现病虫害,亩产干茶100kg左右,茶叶泡制的茶汤中硒含量为普通茶叶泡制的茶汤中硒含量的1.8倍以上。
实施例3
将旱田土、泥炭土、富硒混料和火肥土按照1:1:0.4:0.2的重量比混合配制得到改良土壤,旱田土为农田排水晒田6月后所取的稻田土,晒田期间未播种作物且翻土2次,火肥土为秸秆、树枝叶、杂草烧成的火灰与林地土(林地土为大别山岳西地区松树林的林土或山坡的坡土、下同)按照1:2的重量比混合配制得到;富硒混料为4kg绿肥、0.8kg石灰、4.0kg禽畜粪肥、0.5kg饼肥和5g亚硒酸钠经堆肥腐熟得到,禽畜粪肥采用如下方法得到:按照6:3:1的质量比将高粱、小麦、大豆粉碎混合配制成发酵底物,按照1:5的质量比将酵母硒和发酵底物混匀,加水在28℃下发酵处理70天,将发酵的产物和饲料进行混合用于饲养畜禽,收集的畜禽粪便即为禽畜粪肥。
实施例4
将旱田土、泥炭土、富硒混料和火肥土按照1.2:1:0.8:0.4的重量比混合配制得到改良土壤,旱田土为农田排水晒田3月后所取的稻田土,晒田期间未播种作物且翻土3次,火肥土为秸秆、树枝叶、杂草烧成的火灰与林地土按照1:3的重量比混合配制得到;富硒混料为4kg绿肥、0.8kg石灰、4.0kg禽畜粪肥、0.5kg饼肥和10g亚硒酸钠经堆肥腐熟得到,禽畜粪肥采用如下方法得到:按照6:3:1的质量比将高粱、小麦、大豆粉碎混合配制成发酵底物,按照1:5的质量比将酵母硒和发酵底物混匀,加水在28℃下发酵处理70天,将发酵的产物和饲料进行混合用于饲养畜禽,收集的畜禽粪便即为禽畜粪肥。
实施例5
将旱田土、泥炭土、富硒混料和火肥土按照1:1:0.8:0.4的重量比混合配制得到改良土壤,旱田土为农田排水晒田4月后所取的稻田土,晒田期间未播种作物且翻土3次,火肥土为秸秆、树枝叶、杂草烧成的火灰与林地土按照1:2.5的重量比混合配制得到;富硒混料为4kg绿肥、0.8kg石灰、4.0kg禽畜粪肥、0.5kg饼肥和8g亚硒酸钠经堆肥腐熟得到,禽畜粪肥采用如下方法得到:按照6:3:1的质量比将高粱、小麦、大豆粉碎混合配制成发酵底物,按照1:5的质量比将酵母硒和发酵底物混匀,加水在28℃下发酵处理70天,将发酵的产物和饲料进行混合用于饲养畜禽,收集的畜禽粪便即为禽畜粪肥。
实施例6
将旱田土、泥炭土、富硒混料和火肥土按照1.2:1:0.4:0.4的重量比混合配制得到改良土壤,旱田土为农田排水晒田4月后所取的稻田土,晒田期间未播种作物且翻土2次,火肥土为秸秆、树枝叶、杂草烧成的火灰与林地土按照1:2.5的重量比混合配制得到;富硒混料为4kg绿肥、0.8kg石灰、4.0kg禽畜粪肥、0.5kg饼肥和8g亚硒酸钠经堆肥腐熟得到,禽畜粪肥采用如下方法得到:按照6:3:1的质量比将高粱、小麦、大豆粉碎混合配制成发酵底物,按照1:5的质量比将酵母硒和发酵底物混匀,加水在28℃下发酵处理70天,将发酵的产物和饲料进行混合用于饲养畜禽,收集的畜禽粪便即为禽畜粪肥。
上述实施例3~6中制取的改良土壤,其酸碱度和肥力都非常适宜薇菜的生产,因此,移栽的薇菜苗成活率高,肥效持久提高薇菜的产量,而且其中有机硒可有效被薇菜吸收,提高成品薇菜中的有机硒含量。
实施例7
富硒土肥为6kg绿肥、0.8kg石灰、4.0kg禽畜粪肥、3.5kg饼肥和3~5g亚硒酸钠经堆肥腐熟得到;禽畜粪肥采用如下方法得到:按照6:3:1的质量比将高粱、小麦、大豆粉碎混合配制成发酵底物,按照1:5的质量比将酵母硒和发酵底物混匀,加水在28℃下发酵处理70天,将发酵的产物和饲料进行混合用于饲养畜禽,收集的畜禽粪便即为禽畜粪肥。
实施例8
富硒土肥为8kg绿肥、1.0kg石灰、4.0kg禽畜粪肥、3.5kg饼肥和3~5g亚硒酸钠经堆肥腐熟得到;禽畜粪肥采用如下方法得到:按照6:3:1的质量比将高粱、小麦、大豆粉碎混合配制成发酵底物,按照1:5的质量比将酵母硒和发酵底物混匀,加水在28℃下发酵处理70天,将发酵的产物和饲料进行混合用于饲养畜禽,收集的畜禽粪便即为禽畜粪肥。
实施例9
富硒土肥为6kg绿肥、1.2kg石灰、6.0kg禽畜粪肥、3.5kg饼肥和3~5g亚硒酸钠经堆肥腐熟得到;禽畜粪肥采用如下方法得到:按照6:3:1的质量比将高粱、小麦、大豆粉碎混合配制成发酵底物,按照1:5的质量比将酵母硒和发酵底物混匀,加水在28℃下发酵处理70天,将发酵的产物和饲料进行混合用于饲养畜禽,收集的畜禽粪便即为禽畜粪肥。
薇菜每年生长采收后,对土壤的损耗较大,因此每年需要对土壤进行肥力补充和酸碱度调节,上述实施例7~9中制取的富硒土肥,其酸碱度较高于薇菜正常的生长条件,在铺盖牧草和树叶前使用,其可有效对土壤的酸碱度进行调节,同时补充肥力和有机硒,保证富硒薇菜每年的高产量产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获知本发明中记载内容后,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其作出若干同等变换和替代,这些同等变换和替代也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改良种植富硒茶叶的新方法,是指在农田套种薇菜、茶叶、刺杉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步骤1:将农田排水晒田3~6月,晒田期间未播种作物且翻土2~3次,在农田中起垄形成条状的第一垄地和第二垄地,第一、二垄地呈排列状间隔交错布置,第二垄地的高度大于第一垄地的高度,第二垄地为旱田土构成,第一垄地采用改良土壤填整而成,改良土壤为旱田土、泥炭土、富硒混料和火肥土按照1:1:0.4:0.2~1.2:1:0.8:0.4的重量比混合配制得到,旱田土为农田排水晒田3~6月后所取的稻田土,火肥土为秸秆、树枝叶、杂草烧成的火灰与林地土按照1:2~3的重量比混合配制得到;富硒混料为4kg绿肥、0.8kg石灰、4.0kg禽畜粪肥、0.5kg饼肥和5~10g亚硒酸钠经堆肥腐熟得到;第一垄地旁侧设置支架,支架上设置横状布置的喷水管,喷水管的管身上间隔设置有双向喷头,双向喷头的两出水方向分别斜向下指向第一、二垄地;
步骤2:第一年春季在第二垄地上间隔栽植广玉兰苗,秋季将人工繁殖/野生的薇菜苗在第一垄地上间隔进行栽植,并在垄沟内灌水,且垄沟内的水面高度至少低于第一垄地的地表高度18cm,霜降后停止灌溉并在第一垄地的地表铺盖一层树叶;
步骤3:第二年惊蛰后开始灌溉,4~5月份薇菜开始苞芽,薇菜苞芽后每天夜晚打开双向喷头进行3~5min的雾喷,苞芽第一年不对薇菜进行采摘,对广玉兰进行修剪,第二年秋天在第一垄地上撒播紫云英,紫云英成熟后将其割收和树叶一起铺盖在第一垄地的地表,9月份时,在第二垄地上挖50cm深的栽植穴,在栽植穴的底部投入2.0kg绿肥,然后用1.5kg禽畜粪肥、2.0kg饼肥压实,覆盖地膜进行腐熟,腐熟后撤离地膜,对栽植穴内的肥料进行翻动摊放,11月份时栽种3~4年生茶树苗,茶树与广玉兰间隔交错布置,霜降后停止灌溉;从第二年开始,紫云英和树叶铺盖前在第一垄地上撒施富硒土肥,富硒土肥的撒施量为每亩第一垄地撒施120~150kg,富硒土肥为6kg绿肥、0.8kg石灰、4.0kg禽畜粪肥、3.5kg饼肥和3~5g亚硒酸钠经堆肥腐熟得到;
步骤4:从第三年开始,每年重复如下操作:惊蛰后开始灌溉并对茶叶施加茶业冲施肥和禽畜粪肥,禽畜粪肥的施加量为160~170kg/亩,在3、4月份对薇菜施加一次助芽肥,茶叶发芽以及薇菜苞芽后每天夜晚打开双向喷头进行3~5min的雾喷,4~5月份对薇菜采摘3~4次,第三年茶叶不进行采摘只进行修剪,第四年开始对茶叶进行采摘,秋天在第一垄地撒播紫云英,第二垄地上播种三叶草,紫云英成熟后将其割收和树叶一起铺盖在第一垄地的地表,三叶草成熟后将其翻埋于第二垄地的土壤中,霜降后停止灌溉,助芽肥为火肥土和人畜 尿液/尿素混合配制得到;
禽畜粪肥采用如下方法得到:按照6:3:1的质量比将高粱、小麦、大豆粉碎混合配制成发酵底物,按照1:5的质量比将酵母硒和发酵底物混匀,加水在28℃下发酵处理70天,将发酵的产物和饲料进行混合用于饲养畜禽,收集的畜禽粪便即为禽畜粪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种植富硒茶叶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垄地的高度为25~30cm,第一垄地的宽度为40~50cm,第二垄地的高度为45~50cm,第二垄地的宽度为1.4~2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种植富硒茶叶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助芽肥为50kg火肥土和10L人畜 尿液配制得到。
CN201510107337.7A 2015-03-11 2015-03-11 一种改良种植富硒茶叶的新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861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07337.7A CN104686165B (zh) 2015-03-11 2015-03-11 一种改良种植富硒茶叶的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07337.7A CN104686165B (zh) 2015-03-11 2015-03-11 一种改良种植富硒茶叶的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86165A CN104686165A (zh) 2015-06-10
CN104686165B true CN104686165B (zh) 2018-06-15

Family

ID=53334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0733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86165B (zh) 2015-03-11 2015-03-11 一种改良种植富硒茶叶的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861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65531A (zh) * 2015-09-21 2015-12-23 霍山县雨佳有机茶有限公司 一种高寒山区幼龄茶园免揭膜栽培方法
CN105340662B (zh) * 2015-09-29 2018-08-07 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壤肥料工作站 富硒火龙果的种植方法
CN109168837A (zh) * 2018-07-19 2019-01-11 河源市童济石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种植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31585B1 (en) * 2001-01-02 2003-10-14 Marvin J. Williams, Jr. Intercropping process
CN1413452A (zh) * 2002-09-11 2003-04-30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紫萁的快速繁殖方法
CN102318477B (zh) * 2011-07-20 2013-03-27 江苏君行健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富硒茶的生产方法
CN102696379B (zh) * 2012-06-20 2016-08-10 湖北长友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薇菜孢子漂浮式两段育苗方法
CN103798015B (zh) * 2014-01-16 2015-07-01 金寨县天鹅山茶叶专业合作社 有机富硒茶的健康生态种植方法
CN104322285B (zh) * 2014-11-03 2016-04-20 贵州省植物园 一种桂皮紫萁的育苗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影响薇菜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分析;罗世家;《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130;第19卷(第04期);第8-10页 *
施肥种类对薇菜生长的影响;万辉等;《湖北农业科学》;20120229;第51卷(第03期);第473-474,477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86165A (zh) 2015-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56730B (zh) 一种富硒油茶树套种的方法
CN104686166B (zh) 一种改良农田栽培油茶树的方法
CN104686156A (zh) 一种富硒茶叶的套种方法
CN104705147B (zh) 一种蓝莓的栽植方法
CN104686159B (zh) 一种在农田中种植富硒蔬果的方法
CN104686165B (zh) 一种改良种植富硒茶叶的新方法
CN104686173B (zh) 一种在农田中联合种植富硒枇杷和蔬菜的方法
CN104718945B (zh) 一种改良农田栽培富硒蔬菜的方法
CN104686171B (zh) 一种山坡林地改良栽培高产油茶树的方法
CN104686162B (zh) 一种用于富硒果蔬高产套种的技术
CN104541914B (zh) 一种茶叶防虫害的种植方法
CN104692943A (zh) 一种种植富硒蔬菜的富硒土肥
CN104686161B (zh) 一种富硒茶叶在农田中栽培的方法
CN104686167B (zh) 一种实现在农田中联合套种油茶树的方法
CN104756712B (zh) 一种改良农田用于药材的种植方法
CN104686163B (zh) 一种能够防虫病灾的富硒茶叶栽培方法
CN104756689B (zh) 一种富硒枇杷和蔬菜的高产联合种植方法
CN104737762B (zh) 一种用于药材的高产套种方法
CN104718957B (zh) 一种药材在农田中联合套种的高产方法
CN104686168B (zh) 一种富硒蔬菜的栽培方法
CN104686170B (zh) 一种用于富硒茶叶种植的新方法
CN104686152A (zh) 一种富硒茶叶防虫害的种植方法
CN104686172B (zh) 一种用于改良坡地套种富硒蔬菜和水果的方法
CN104705058B (zh) 一种用于坡地改良种植富硒蔬果的方法
CN104686160B (zh) 一种富硒蔬菜连续高产的种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hen Qiang

Inventor before: Wang Shounan

Inventor before: Hu Liuma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509

Address after: 465450 Henan province Xinyang Guangshan County River Peng awa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Applicant after: Henan blue sky Tea Co., Ltd.

Address before: 246003 Changqing Industrial Park, Yingjiang District, Anqing, Anhui

Applicant before: Anqing ten thousand grass thousand woode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s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465450 Henan province Xinyang Guangshan County River Peng awa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Applicant after: HENAN LENTAN TEA INDUST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465450 Henan province Xinyang Guangshan County River Peng awa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Applicant before: Henan blue sky Tea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15

Termination date: 20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