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85251A - 通气构造 - Google Patents

通气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85251A
CN104685251A CN201380051724.2A CN201380051724A CN104685251A CN 104685251 A CN104685251 A CN 104685251A CN 201380051724 A CN201380051724 A CN 201380051724A CN 104685251 A CN104685251 A CN 1046852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rod
clutch
access
oil pressure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5172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85251B (zh
Inventor
上原弘树
藤泽英树
小坂昌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sa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ssa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sa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ssan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6852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52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852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52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12Details not specific to one of the before-mentioned ty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08Fluid-actuated clutches with fluid-actuated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08Fluid-actuated clutches with fluid-actuated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 F16D25/082Fluid-actuated clutches with fluid-actuated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the line of action of the fluid-actuated members co-inciding with the axis of rotation
    • F16D25/083Actuator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7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venting gearboxes, e.g. air breath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06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 F16D25/062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 F16D25/063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clutch members exclusively moving axially
    • F16D25/0635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clutch members exclusively moving axially with flat friction surfaces, e.g. discs
    • F16D25/0638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clutch members exclusively moving axially with flat friction surfaces, e.g. discs with more than two discs, e.g. multiple lamella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10Clutch systems with a plurality of 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2061/004Venting trapped air from hydraulic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2931Diverse fluid containing pressure systems
    • Y10T137/3003Fluid separating traps or vents
    • Y10T137/3084Discriminating outlet for gas
    • Y10T137/3087With reverse flow stop or pressure regulating valv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保持油压室内的油压的通气构造。在具有将缸油室(83)和大气连通的连通路(12)、配置在连通路(12)内部的阀杆(13)的通气构造(10)中,在该连通路(12)的缸油室(83)侧形成阀杆收纳部(14),其经由可从缸油室(83)排出气体并且保持缸油室(83)内的油压的间隙(18)而配置阀杆(13),在连通路(12)的大气侧形成向大气开放的排气部(15)。另外,在连通路(12)的内周面形成将间隙(18)向排气部(15)开放的坑槽部(16)、限制阀杆(13)向排气部(15)侧移动的限制部(17)。

Description

通气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将油压式离合器装置的油压室和大气连通的连通路配置有阀杆的通气构造。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有在缸套的侧面设置开口且通过该开口将形成于缸套内部的油压室与大气连通的通气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平11-141661号公报
但是,在现有的通气构造中,利用在缸套的侧面简单地形成的孔构成,故而在将气体排气时,动作油会经由该孔而漏出。因此,油压室内的油压下降,难以保持油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设立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保持油压室内的油压的通气构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通气构造具有将油压式离合器装置的油压室和大气连通的连通路、配置在所述连通路内部的阀杆。
在此,在所述连通路的油压室侧形成经由可排出气体且保持所述油压室内的油压的间隙而配置所述阀杆的阀杆收纳部,在所述连通路的大气侧形成向大气开放的排气部。
进而,在所述连通路的内周面形成将所述间隙向所述排气部开放的坑槽部、限制所述阀杆向所述排气部侧的移动的限制部。
在本发明的通气构造中,在形成于将油压室和大气连通的连通路的阀杆收纳部经由间隙而配置有阀杆。另外,在该连通路的内周面形成有将间隙向排气部开放的坑槽部、限制阀杆向排气部侧移动的限制部。
在此,阀杆与阀杆收纳部之间的间隙可将气体排出且保持油压室内的油压。即,油压室内的气体由油压室内的压力而通过了间隙之后,经由坑槽部向排气部排出。另一方面,油压室内的动作油不能通过间隙,阻止自油压室的排出。由此,能够进行动作油中的气体的顺畅排气且保持油压室内的油压。
另外,通过在连通路的内周面形成有限制部,即使油压室内的压力作用于阀杆,也能够防止阀杆向排气部侧移动,确保阀杆的油压耐力。其结果,能够使通气构造具有适当的油压保持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适用了实施例1的通气构造的混合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整体概略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混合驱动力传递装置中的电动机和离合器单元的构成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3是图2中的A部的放大图;
图4A是图3中的B部的放大图,是表示阀杆配置在连通路的中心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4B是图3中的B部的放大图,是表示阀杆在偏离连通路的中心的位置配置的状态的图;
图5是说明实施例1的连通路和油路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1的通气构造中的气体排出路径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在实施例1的通气构造中利用油压按压阀杆的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例1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通气构造的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1)
首先,将实施例1的通气构造的构成分成“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整体构成”、“电动机和离合器单元的构成”、“通气构造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
“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整体构成”
图1是表示适用了实施例1的通气构造的混合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整体概略图。以下,基于图1对实施例1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
实施例1的混合驱动力传递装置,如图1所示,具有发动机Eng、电动机和离合器单元(油压式离合器装置)M/C、变速器单元T/M、发动机输出轴1、离合器轮毂轴2、离合器轮毂3、离合器鼓轴4、变速器输入轴5、离合器鼓6、多板干式离合器7、从动缸8、电动机/发电机9。另外,对多板干式离合器7的联接和释放进行油压控制的从动缸8通常称为“CSC(Concentric Slave Cylinder)”。
实施例1的混合驱动力传递装置在将作为通常开放的多板干式离合器7开放时,将电动机/发电机9和变速器输入轴5经由离合器鼓6和离合器鼓轴4连结,成为“电动车行驶模式”。另外,在通过从动缸8将多板干式离合器7油压联接时,离合器轮毂3和离合器鼓6联接,经由缓冲器20将发动机输出轴1和离合器轮毂轴2连结。而且,将发动机Eng和电动机/发电机9连结,成为“混合动力车行驶模式”。
所述电动机和离合器单元M/C具有多板干式离合器7、从动缸8、电动机/发电机9。多板干式离合器7与发动机Eng连接,对来自发动机Eng的驱动力传递进行离合。从动缸8对多板干式离合器7的联接和开放进行油压控制。电动机/发电机9配置在多板干式离合器7的离合器鼓6的外周位置,在与变速器输入轴5之间进行动力传递。在该电动机和离合器单元M/C通过O型环81a保持密封性且设有向从动缸8的第一离合器压力油路84(参照图5)及具有通气构造10的缸套81。
所述电动机/发电机9为同步型交流电动机,具有与离合器鼓6一体设置的转子支承框架91、被支承固定在转子支承框架91上且埋入有永久磁铁的转子92。而且,具有经由气隙93而配置在转子92上且固定在缸套81上的定子94、卷绕在定子94上的定子线圈95。另外,在缸套81上形成有使冷却水流通的冷却水套96。
所述变速器单元T/M与电动机和离合器单元M/C连接,具有变速器壳体41、V带式无级变速器机构42、油泵O/P。V带式无级变速器机构42内设于变速器壳体41,在两个带轮之间卷挂V型带,通过使带接触半径变化而可得到无级的变速比。油泵O/P为制成向必要部位的油压的油压源,将油泵压作为原压,将来自对向带轮室的变速油压及离合器和制动器油压等调压的未图示的控制阀的油压向必要部位引导。在该变速器单元T/M还设有前进后退切换机构43、油罐44、端板45。端板45具有未图示的第二离合器压力油路。
所述油泵O/P通过将变速器输入轴5的旋转驱动扭矩经由链条驱动机构传递而进行泵驱动。链条驱动机构具有伴随变速器输入轴5的旋转驱动而旋转的驱动侧链轮51、使泵轴57旋转驱动的从动侧链轮52、卷绕在两链轮51、52上的链条53。驱动侧链轮51夹装在变速器输入轴5与端板45之间,相对于固定在变速器壳体41的定子轴54,经由衬套55被可旋转地支承。而且,经由在变速器输入轴5花键嵌合且相对于驱动侧链轮51爪嵌合的适配器56传递来自变速器输入轴5的旋转驱动扭矩。
“电动机和离合器单元的构成”
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混合驱动力传递装置中的电动机和离合器单元的构成的主要部分剖面图。以下,基于图2对实施例1的电动机和离合器单元的构成进行说明。
所述离合器轮毂3经由离合器轮毂轴2与发动机Eng的发动机输出轴1连结(参照图1)。如图2所示,在该离合器轮毂3,通过花键结合而保持多板干式离合器7的驱动板71(离合器板)。
所述离合器鼓6与变速器单元T/M的变速器输入轴5连结。如图2所示,在该离合器鼓6,通过花键结合而保持多板干式离合器7的驱动板72(离合器板)。
所述多板干式离合器7通过交替地配列多个在两面贴合有摩擦片73、73的驱动板71、驱动板72而夹装在离合器轮毂3与离合器鼓6之间。即,通过将多板干式离合器7联接,可进行离合器轮毂3与离合器鼓6之间的扭矩传递,通过将多板干式离合器7开放,将离合器轮毂3与离合器鼓6之间的扭矩传递截断。
所述从动缸8为对多板干式离合器7的联接和开放进行控制的油压促动器,配置在变速器单元T/M与离合器鼓6之间的位置。该从动缸8如图2所示,具有缸套81、活塞82、缸油室(油压室)83、第一离合器压力油路84(参照图5)、通气构造10。另外,在活塞82与多板干式离合器7之间,如图2所示,夹装有滚针轴承85、活塞臂86、复位弹簧87、臂固定板88。
所述活塞82在缸套81的缸孔80内可滑动地设置。所述缸油室83为在缸孔80的内侧通过活塞82划分的空间,经由第一离合器压力油路84与形成于端板45的未图示的第二离合器压力油路连通。所述第一离合器压力油路84为贯通缸套81的油路,将由变速器单元T/M制成的离合器压力向缸油室83引导。所述通气构造10将缸油室83内的气体向大气开放。
所述活塞臂86利用缸油室83内的油压力产生相对于多板干式离合器7的按压力,在形成于离合器鼓6的贯通孔61可滑动地设置。复位弹簧87夹装在活塞臂86与离合器鼓6之间。滚针轴承85夹装在活塞82与活塞臂86之间,抑制活塞82伴随着活塞臂86的旋转而被带着旋转。臂固定板88固定在折曲弹性密封部件89的中央部,经由贯通孔61被压入固定向多板干式离合器7侧突出的活塞臂86的前端。另外,所述折曲弹性密封部件89的外周部被压入离合器鼓6并固定。通过该臂固定板88和折曲弹性密封部件89将来自活塞臂86侧的泄漏油向多板干式离合器7的流入截断。即,具有通过在离合器鼓6的活塞臂安装位置密封固定的臂固定板88及折曲弹性密封部件89划分配置有从动缸8的湿式空间、和配置有多板干式离合器7的干式空间的分隔功能。
如图2所示,实施例1的泄漏油回收油路具有第一轴承62、第一密封部件31、泄漏油路32、第一回收油路33、第二回收油路34。即,该泄漏油回收油路为使来自活塞82的滑动部的泄漏油经过由第一轴承62及第一密封部件31密封的第一回收油路33和第二回收油路34并返回变速器单元T/M的回路。除此之外,该泄漏油回收油路使来自活塞臂86的滑动部的泄漏油经过由分隔密封构造(臂固定板88、折曲弹性密封部件89)密封的泄漏油路32、由第一轴承62及第一密封部件31密封的第一回收油路33和第二回收油路34,返回变速器单元T/M。
如图2所示,实施例1的轴承润滑油路具有滚针轴承21、第二密封部件22、第一轴心油路23、第二轴心油路24、润滑油路25、间隙26。该轴承润滑油路将从变速器单元T/M流向第一轴心油路23→第二轴心油路24→间隙26的轴承润滑油向滚针轴承21供给,并且经由润滑油路25向相对于缸套81可旋转地支承离合器鼓6的第一轴承62及滚针轴承85供给。该轴承润滑油经过第一回收油路33和第二回收油路34,返回变速器单元T/M。
另外,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密封部件22夹装在离合器轮毂3与离合器鼓6之间。通过该第二密封部件22从配置有从动缸8的湿式空间向配置有多板干式离合器7的干式空间流入轴承润滑油的构造密封。
“通气构造的详细构成”
图3是图2中的A部的放大图。图4A是图3的B部的放大图,是表示阀杆在连通路的中心位置配置的状态的图。图4B是图3的B部的放大图,是表示阀杆配置在偏离连通路的中心的位置的状态的图。图5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连通路和第一离合器压力油路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以下,基于图3~图5对实施例1的通气构造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
所述通气构造10在相对于缸套81可拆装地设置的螺纹部件(安装部件)11设置,具有连通路12、配置在该连通路12内的金属圆柱体构成的阀杆13。在此,螺纹部件11与形成于缸套81的贯通螺纹81b拧合(螺纹嵌合)。所述贯通螺纹孔81b贯通缸套81,如图2所示,以与缸油室83连通且在端板45隔开间隙的状态相对。
所述连通路12沿轴向贯通螺纹部件11,经由贯通螺纹孔81b将缸油室83和大气(在此,端板45与缸套81之间的空间)连通。在该连通路12的内部形成有阀杆收纳部14、排气部15、坑槽部16、限制部17。
所述阀杆收纳部14为连通路12中形成于缸油室83侧的端部且在内侧收纳配置阀杆13的部分。该阀杆收纳部14为具有与从缸油室83排出的气体的排出方向平行的中心轴O1的圆筒状的空间,该阀杆收纳部14的内径尺寸14R如图4A所示地,以比阀杆13的外径尺寸13R大的方式设定。而且,在阀杆收纳部14的内周面14a与阀杆13的外周面13a之间形成间隙18。在此,间隙18遍及阀杆13的整周而形成,径向的平均间隙尺寸W设定为可将来自缸油室83的气体排出的尺寸。另外,如图4B所示,间隙18的径向的最大间隙尺寸W′限制为预先设定有从缸油室83泄漏的动作油的泄漏量的量,并且设定为可防止气体从大气向缸油室83的侵入的尺寸。
另外,“平均间隙尺寸W”是指,阀杆13的中心轴与阀杆收纳部14的中心轴O1一致时的间隙尺寸,遍及阀杆13的整周而均一(参照图4A)。另外,“最大间隙尺寸W′”为阀杆13的外周面13a的一部分与阀杆收纳部14的内周面14a接触时的间隙尺寸中的最大值(参照图4B)。
另外,“可从缸油室83排出气体的尺寸”是指,利用缸油室83内的压力将流入到间隙18的动作油的表面张力向大气侧按压的气体可通过的尺寸。由此,缸油室83内的气体向大气排出。
而且,“限制为预先设定有从缸油室83泄漏的动作油的泄漏量的量”是指,在不影响缸油室83的油压的范围,允许任意设定的泄漏量。间隙18的间隙尺寸过大的话,泄漏量增大,缸油室83的油压力降低。因此,经由间隙18的动作油的泄漏保持缸油室83内的油压,但仅必要的泄漏量可泄漏。
另外,“可防止气体从大气向缸油室83的侵入的尺寸”是指,利用大气压将流入到间隙18的动作油的表面张力向缸油室83侧按压的气体不能通过的尺寸。由此,气体不从大气侧向缸油室83侵入。
所述排气部15是在连通路12中的大气侧即端板45侧的端部形成,且具有与端板45相对的开口,由此向大气开放的部分。该排气部15为具有与从缸油室83排出的气体的排出方向平行的中心轴O2的圆筒状空间,如图4A所示,内径尺寸15R设定为比阀杆收纳部14的内径尺寸14R小。另外,该排气部15的中心轴O2以与阀杆收纳部14的中心轴O1平行的方式偏置。
所述坑槽部16在阀杆收纳部14与排气部15之间的连通路内周面形成,是将间隙18向排气部15开放的凹坑。该坑槽部16比限制部17更向缸油室83侧形成。即,该坑槽部16使与阀杆13的外周面13a相对的阀杆收纳部14的内周面14a凹陷而将间隙18的间隙尺寸扩大,并且使该间隙放大区域延伸到排气部15而形成。
所述限制部17为在阀杆收纳部14与排气部15之间的连通路内周面形成,向连通路12的内侧突出,限制阀杆13向排气部15侧的移动的突起。即,在利用缸油室83内的油压力将阀杆13向排气部15侧按压时,阀杆13的一端面13b与该限制部17干涉并限制移动。
另外,在阀杆收纳部14的缸油室83侧的开放端也形成有通过缩径而限制阀杆13向缸油室83侧的移动的第二限制部14b。
而且,如图5所示,该通气构造10形成为与在缸套81形成的第一离合器压力油路84同一圆弧状,并且设置在相对于该第一离合器压力油路84偏移的位置(倾斜的位置)。
接着,将实施例1的通气构造的作用分为“气体排气及油压保持作用”、“阀杆的限制作用”进行说明。
“气体排气及油压保持作用”
图6是表示实施例1的通气构造中的气体排出路径的说明图。
在实施例1的从动缸8中,缸油室83内的动作油包含的气体通过缸油室83内的油压通常被向大气(在此为端板45与缸套81之间的空间)按压。在此,通气构造10在安装于缸套81的螺纹部件11形成的连通路12内配置阀杆13,在该阀杆13的外周面13a与形成于连通路12内侧的阀杆收纳部14的内周面14a之间形成有间隙18。
此时,间隙18的径向的平均间隙尺寸W设定为可从缸油室83排出气体的尺寸。因此,缸油室83内的气体对抗流入该间隙18的动作油的表面张力而进入该动作油内,通过间隙18。
而且,通过在阀杆收纳部14与排气部15之间的连通路内周面形成有坑槽部16,如图6所示,通过了间隙18的气体经由该坑槽部16向排气部15流入。因此,能够使通过了间隙18的气体顺畅地向排气部15排出,能够确保顺畅的排气。
另一方面,该间隙18的径向的最大间隙尺寸W′设定为限制在预先设定有从缸油室83泄漏的动作油的泄漏量的量的尺寸。因此,虽然允许任意地设定的泄漏量,但不影响缸油室83的油压,保持缸油室83内的油压。即,缸油室83内的动作油的允许量以上不能通过间隙18,阻止从缸油室83的排出。由此,能够防止缸油室83内的油压力大幅度降低,能够保持缸油室83的油压。
另外,由于允许必要的泄漏量,故而在例如缸油室83内的油压过高的情况下,动作油经由间隙18而泄漏,能够保持缸油室83的油压。即,通过调整该间隙18的间隙尺寸,能够调整动作油自缸油室83的泄漏量,以简单的构造就能够调整油压。
另外,该间隙18的径向的最大间隙尺寸W′设定为可防止气体从大气向缸油室83侵入的尺寸。因此,能够防止气体向缸油室83的逆流。
这样,在连通路12侧形成与阀杆13相对的间隙18,并且形成有坑槽部16,从而无需在阀杆13自身设置可将气体排气的流路(在气体的排出方向上延伸的槽等)。即,通过连通路12的加工,能够使通气构造10具有气体排气功能和油压保持功能,能够形成廉价的构造。
另外,即使在动作油中含有污垢的情况下,气体经由坑槽部16向排气部15流动,由此气体能够在间隙18强劲地流动,能够提高污垢的排出性能。
“阀杆的限制作用”
图7是表示在实施例1的通气构造中利用油压按压阀杆的状态的说明图。
在实施例1的从动缸8中,利用缸油室83内的油压将阀杆13向大气(在此,端板45与缸套81之间的空间)按压,如图7所示,阀杆13向排气部15侧移动。在此,通气构造10在阀杆收纳部14与排气部15之间的连通路内周面形成有限制部17,故而移动到排气部15侧的阀杆13的一端面13b与该限制部17干涉。
由此,阻止阀杆13在连通路12内的移动,防止该阀杆13进入排气部15侧。另外,坑槽部16在比限制部17更靠缸油室83侧的位置形成,故而即使阀杆13与限制部17干涉,如图7所示,坑槽部16相对于排气部15也不闭锁。因此,即使在利用缸油室83内的油压按压阀杆13的情况下,也能够顺畅地进行气体的排气。
而且,通过利用限制部17限制阀杆13的移动,例如在排气部15嵌合暗栓(ウエルチプラグ)来防止阀杆13向大气侧脱离的情况相比,阀杆13不易向大气侧脱离,能够提高相对于油压的耐脱离力。并且,由于限制部17与形成有连通路12的螺纹部件11一体化,故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阀杆13的耐脱离力。
而且,在实施例1的从动缸8的通气构造10中,以排气部15的中心轴O2相对于阀杆收纳部14的中心轴O1平行的方式偏置。
因此,在阀杆收纳部14与排气部15的边界部分,在连通路12的内周面产生台阶差,通过该台阶差形成有坑槽部16及限制部17。因此,能够由简单的构造形成坑槽部16及限制部17,能够形成更廉价的构造。
另外,在实施例1的从动缸8中,在与将通气构造10形成于缸套81的贯通螺纹孔81b螺纹嵌合的螺纹部件11形成。即,该螺纹部件11相对于缸套81可拆装地安装。
因此,与例如将暗栓与贯通螺纹孔81b嵌合而实现阀杆13的防脱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设置通气构造10,能够实现组装性能的提高。另外,例如为了调整自缸油室83的泄漏量,即使在将阀杆13与阀杆收纳部14之间的间隙的间隙尺寸变更的情况下,只要更换该螺纹部件11即可,故而能够容易地进行通气构造10的尺寸变更。
接着,对效果进行说明。
在实施例1的通气构造中,能够得到下述列举的效果。
(l)通气构造10具有将油压式离合器装置(电动机和离合器单元)M/C的油压室(缸油室)83和大气连通的连通路12、在所述连通路12的内部配置的阀杆13,其中,
在所述连通路12的所述油压室83侧形成经由可将所述油压室83内的气体排出且保持所述油压室83内的油压的间隙18而配置所述阀杆13的阀杆收纳部14,在所述连通路12的所述大气侧形成向大气开放的排气部15,在所述连通路12的内周面形成将所述间隙18向所述排气部15开放的坑槽部16、限制所述阀杆13向所述排气部15侧的移动的限制部17。
由此,使通气构造10具有油压保持功能,并且能够实现阀杆13相对于油压的耐脱离力的提高。
(2)将所述排气部15的中心轴O2相对于所述阀杆收纳部14的中心轴Ol偏置。
由此,能够由简单的构造形成坑槽部16及限制部17,能够形成更廉价的构造。
(3)将所述连通路12设置在相对于所述油压式离合器装置(电动机和离合器单元)M/C的缸套81可拆装地卡止的安装部件(螺纹部件)11,所述油压式离合器装置(电动机和离合器单元)M/C形成所述油压室(缸油室)83,并且在内部配置有通过向该油压室83供给并排出动作油而滑动的活塞82。
由此,与通过暗栓实现阀杆13的防脱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阀杆的组装性能的提高,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通气构造10的尺寸变更。
以上,基于实施例1对本发明的通气构造进行了说明,但具体的构成不限于该实施例,只要不脱离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的发明主旨,允许设计的变更及追加等。
在实施例1中,表示了将间隙18的间隙尺寸设定为允许预先设定的泄漏量的尺寸的例子,但也可以设定为虽然允许气体的通过但将动作油的泄漏截断的尺寸。即,也可以为允许动作油自通气构造10泄漏的构成。
另外,在实施例1中,表示了通过将螺纹部件11相对于缸套81螺纹嵌合而进行组装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爪嵌合而将设有通气构造10的安装部件安装到缸套81。另外,也可以将通气构造10直接设于缸套81。
另外,在实施例1中,表示了阀杆收纳部14的中心轴O1及排气部15的中心轴O2以相对于从缸油室83排出的气体的排出方向分别平行,且中心轴O2相对于中心轴O1平行的方式偏置的例子。但是,中心轴O1及中心轴O2也可以相对于气体的排出方向不平行,中心轴O2也可以相对于中心轴O1不平行。即,以气体的排气方向在连通路12的中途变化的方式使中心轴O1、O2的延伸方向不同。
另外,在实施例1中,作为油压式离合器装置,表示了形成为电动机和离合器单元成为一体的电动机和离合器单元M/C的例子,但电动机和离合器单元也可以是分体构造。另外,作为电动机和离合器单元M/C内的离合器,表示了形成为多板干式离合器7的例子,但也可以是单板干式离合器、多板湿式离合器等。
而且,在实施例1中表示了将本发明的通气构造适用于搭载发动机和电动机/发电机且将干式离合器形成为行驶模式的迁移离合器的混合驱动力传递装置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适用于作为驱动源而仅搭载有发动机的发动机车的起步离合器,还可以适用于有级自动变速器内的离合器。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2012年10月4日在日本专利局提出申请的特愿2012-222143而主张优先权,其全部的公开通过参照而完全编入本说明书。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通气构造,其具有将油压式离合器装置的油压室和大气连通的连通路、配置在所述连通路内部的阀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通路的油压室侧形成经由保持所述油压室内的油压且可排出气体的间隙而配置所述阀杆的阀杆收纳部,在所述连通路的大气侧形成向大气开放的排气部,
在所述连通路的内周面形成限制所述阀杆向所述排气部侧的移动的限制部、在比所述限制部更靠所述油压室侧的位置形成且将所述间隙向所述排气部开放的坑槽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气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部的中心轴相对于所述阀杆收纳部的中心轴偏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气构造,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连通路设置在相对于所述油压式离合器装置的缸套可拆装地卡止的安装部件上,所述油压式离合器装置形成所述油压室,并且在内部配置有通过向该油压室供给、排出动作油而滑动的活塞。

Claims (3)

1.一种通气构造,其具有将油压式离合器装置的油压室和大气连通的连通路、配置在所述连通路内部的阀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通路的油压室侧形成经由保持所述油压室内的油压且可排出气体的间隙而配置所述阀杆的阀杆收纳部,在所述连通路的大气侧形成向大气开放的排气部,
在所述连通路的内周面形成将所述间隙向所述排气部开放的坑槽部、限制所述阀杆向所述排气部侧的移动的限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气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部的中心轴相对于所述阀杆收纳部的中心轴偏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气构造,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连通路设置在相对于所述油压式离合器装置的缸套可拆装地卡止的安装部件上,所述油压式离合器装置形成所述油压室,并且在内部配置有通过向该油压室供给、排出动作油而滑动的活塞。
CN201380051724.2A 2012-10-04 2013-10-02 通气构造 Active CN1046852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22143 2012-10-04
JP2012222143 2012-10-04
PCT/JP2013/076824 WO2014054692A1 (ja) 2012-10-04 2013-10-02 ブリーザ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85251A true CN104685251A (zh) 2015-06-03
CN104685251B CN104685251B (zh) 2017-02-22

Family

ID=50435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1724.2A Active CN104685251B (zh) 2012-10-04 2013-10-02 通气构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523397B2 (zh)
JP (1) JP5935896B2 (zh)
CN (1) CN104685251B (zh)
WO (1) WO20140546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09723B2 (ja) * 2011-10-24 2015-04-30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WO2017057587A1 (ja) * 2015-09-30 2017-04-06 株式会社ニコン 露光装置、フラット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の製造方法、及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CN111120634B (zh) * 2020-02-28 2022-08-09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膜片式排气塞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33381B2 (ja) * 1993-03-08 2000-04-1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回転クラッチ
JP3647228B2 (ja) 1997-11-04 2005-05-11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多板ブレーキ装置
JP2009191916A (ja) 2008-02-13 2009-08-27 Univance Corp 駆動力伝達装置
JP2009264549A (ja) 2008-04-28 2009-11-12 Univance Corp 駆動力伝達装置
JP2010038174A (ja) * 2008-07-31 2010-02-18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変速機
US8640844B2 (en) * 2008-11-25 2014-02-04 Nissan Motor Co., Ltd. Dry clutch
JP5709723B2 (ja) * 2011-10-24 2015-04-30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54692A1 (ja) 2014-04-10
US9523397B2 (en) 2016-12-20
JP5935896B2 (ja) 2016-06-15
JPWO2014054692A1 (ja) 2016-08-25
CN104685251B (zh) 2017-02-22
US20150240886A1 (en) 2015-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33247B2 (ja) 駆動力伝達装置
CN203511265U (zh) 具有内燃发动机和起动机发电机的机动车辆的动力传动系
JP5471823B2 (ja) 駆動力伝達装置
CN107336597B (zh) 车辆的供油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8657094B2 (en) Clutch device for vehicle
JP5853761B2 (ja) 駆動力伝達装置
CN102465977B (zh) 用于车辆的驱动系统
US10670138B2 (en) Vehicle drive device
KR101302326B1 (ko) 자동 변속기
US6810772B2 (e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N104685251A (zh) 通气构造
CN102248886B (zh) 驱动力传递装置
KR101602586B1 (ko) 클러치 유닛
CN102943828B (zh) 一种amt 变速器制动装置
CN102840249B (zh) 离合器和工程机械
JP5533494B2 (ja) 車両用クラッチ装置
JP2013213543A (ja) 変速機の潤滑油供給装置
JP5940844B2 (ja) 油圧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JP7300559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JP2013204543A (ja)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油圧回路装置
JP5077041B2 (ja) 可変フライホイール
JP2001141025A (ja) トルクコンバータ
IT201600121982A1 (it) Trasmissione sincrona a elevato rendimento
JP2004019770A (ja) 無段変速機の油供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