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82379A - 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82379A
CN104682379A CN201310642460.XA CN201310642460A CN104682379A CN 104682379 A CN104682379 A CN 104682379A CN 201310642460 A CN201310642460 A CN 201310642460A CN 104682379 A CN104682379 A CN 1046823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performance number
energy
storage system
dispatch comm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4246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82379B (zh
Inventor
薛飞
牟镠峰
王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RA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RA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RA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RA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64246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823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823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23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823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23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4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oscillations of power in networ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方法及系统。该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方法,应用于电力系统的负荷侧的可调负荷,该可调负荷并联有储能系统;该方法包括:接收电网调度系统发送的第一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其中,所述第一电网负荷调度指令携带第一期望功率值;获取可调负荷的第一运行状态;依据第一期望功率值和第一运行状态,确定可调负荷所需响应的可调负荷调度指令,进而确定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控制可调负荷自身响应可调负荷调度指令;向储能系统发送储能系统调度指令。通过利用本方案可以实现通过调节负荷侧的功率有效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Description

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理论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电力系统的发电侧的输出功率或负荷侧的可调负荷的负荷功率进行适当调节。但是,由于负荷侧的可调负荷受到用电需求的刚性制约,导致可调负荷无法快速精确地响应用于调节负荷功率的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因此,通常通过调节发电侧的输出功率的方式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尽管在理论上存在如三次调频或负荷响应等负荷侧响应电网负荷调度指令的概念,但是,一方面,由于可调负荷的负荷功率的可调范围、可调速率和可调精度受到负荷工况的制约,无法满足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对调节性能的要求;另一方面,调节负荷功率会直接影响到正常的生产、生活的用电需求,造成生产过程的波动,影响产品质量和产能。例如,多数可调负荷对电网负荷调度指令的响应是阶跃性,不连续的;同时,可调负荷的可调范围与可调速率受到生产工艺和生产负荷的限制,且不同生产工况下的可调范围和可调速率波动很大,因此,无法提供快速往返调节能力。又例如,在调节可调负荷的负荷功率时,必须保证生产工艺参数在允许范围内,避免调节负荷功率对正常生产过程所带来的冲击,因此,其实际的负荷功率调节量与设定的负荷功率的调节量存在较大偏差,并随生产过程实际工况和环境因素的变化而波动,负荷功率调节精度往往不能满足电网调度需求。
可见,如何实现通过调节负荷侧的功率有效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方法及系统,以实现通过调节负荷侧的功率有效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方法,应用于电力系统的负荷侧的可调负荷,所述可调负荷并联有储能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电网调度系统发送的第一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其中,所述第一电网负荷调度指令携带第一期望功率值;
获取所述可调负荷的第一运行状态;
依据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和所述第一运行状态,确定所述可调负荷所需响应的可调负荷调度指令,进而确定所述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其中,所述可调负荷调度指令和所述储能系统调度指令响应完毕后负荷侧所能达到的实际功率值与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之差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控制所述可调负荷自身响应所述可调负荷调度指令;
向所述储能系统发送所述储能系统调度指令。
优选的,依据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和所述第一运行状态,确定所述可调负荷所需响应的可调负荷调度指令,包括:
从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中获取所述可调负荷的第一当前功率值;
依据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和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确定所述第一电网负荷调度指令所对应的调节方向;
从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中获取所述可调负荷对应的、所述调节方向上所允许的负荷功率可调量以及负荷功率可调速率范围;
生成所述可调负荷所需响应的可调负荷调度指令,其中,所述可调负荷调度指令携带有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以及调节速率,所述调节速率为所述负荷功率可调速率范围内的一速率,其中,当所述调节方向为增加功率方向时,所述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为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与设定值之和,当所述调节方向为降低功率方向时,所述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为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与设定值之差,其中,当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与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不大于所述负荷功率可调量时,所述设定值不大于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与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当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与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负荷功率可调量时,所述设定值不大于所述负荷功率可调量。
优选的,所述确定所述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包括:
依据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与所述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生成所述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其中,所述储能系统调度指令携带有期望储能系统功率值,所述期望储能系统功率值为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与所述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之差。
优选的,所述确定所述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包括:
获得闭环误差控制分量;其中,所述闭环误差控制分量为将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与所监测到的作为负反馈的并联系统对应的并联系统功率值之和通过PI(Proportional Integral,比例调节和积分调节)控制器作用获得,所述并联系统由所述可调负荷和与所述储能系统构成;
生成第二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其中,所述第二电网负荷调度指令携带有第二期望功率值,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为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与所述闭环误差控制分量之和;
依据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与所述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生成所述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其中,所述储能系统调度指令携带期望储能系统功率值,所述期望储能系统功率值为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与所述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之差。
优选的,依据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和所述第一运行状态,确定所述可调负荷所需响应的可调负荷调度指令,包括:
获得闭环误差控制分量;其中,所述闭环误差控制分量为将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与所监测到的作为负反馈的并联系统对应的并联系统功率值之和通过PI控制器作用获得,所述并联系统由所述可调负荷和与所述储能系统构成;
生成第二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其中,所述第二电网负荷调度指令携带有第二期望功率值,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为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与所述闭环误差控制分量之和;
从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中获取所述可调负荷的第一当前功率值;
依据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和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确定所述第二电网负荷调度指令所对应的调节方向;
从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中获取所述可调负荷对应的、所述调节方向上所允许的负荷功率可调量以及负荷功率可调速率范围;
生成所述可调负荷所需响应的可调负荷调度指令,其中,所述可调负荷调度指令携带有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以及调节速率,所述调节速率为所述负荷功率可调速率范围内的一速率,其中,当所述调节方向为增加功率方向时,所述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为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与设定值之和,当所述调节方向为降低功率方向时,所述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为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与设定值之差,其中,当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与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不大于所述负荷功率可调量时,所述设定值不大于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与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当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与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负荷功率可调量时,所述设定值不大于所述负荷功率可调量;
所述确定所述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包括:
依据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与所述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生成所述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其中,所述储能系统调度指令携带有期望储能系统功率值,所述期望储能系统功率值为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与所述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之差。
优选的,依据所述期望负荷功率值和所述第一运行状态,确定所述可调负荷所需响应的可调负荷调度指令,包括:
获取所监测到的所述储能系统的充电状态补偿量;
生成第二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其中,所述第二电网负荷调度指令携带有第二期望功率值,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为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与所述充电状态补偿量之和;
从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中获取所述可调负荷的第一当前功率值;
依据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和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确定所述第二电网负荷调度指令所对应的调节方向;
从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中获取所述可调负荷对应的、所述调节方向上所允许的负荷功率可调量以及负荷功率可调速率范围;
生成所述可调负荷所需响应的可调负荷调度指令,其中,所述可调负荷调度指令携带有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以及调节速率,所述调节速率为所述负荷功率可调速率范围内一速率,其中,当所述调节方向为增加功率方向时,所述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为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与设定值之和,当所述调节方向为降低功率方向时,所述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为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与设定值之差,其中,当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与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不大于所述负荷功率可调量时,所述设定值不大于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与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当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与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负荷功率可调量时,所述设定值不大于所述负荷功率可调量;
相应的,
所述确定所述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包括:
获取所监测到的可调负荷对应的实际可调负荷功率值/并联系统对应的并联系统功率值;其中,所述并联系统由所述可调负荷和所述储能系统构成;
根据所述可调负荷对应的实际可调负荷功率值/并联系统对应的并联系统功率值,以及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确定所述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所述储能系统调度指令携带有期望储能系统功率值。
优选的,当获取所监测到的可调负荷对应的实际可调负荷功率值时,所述期望储能系统功率值为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与所述可调负荷对应的实际可调负荷功率值之差。
优选的,当获取所监测到的并联系统对应的并联系统功率值时,所述期望储能系统功率值为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与所述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之差加上所获得的闭环误差控制分量;
其中,所述闭环误差控制分量为将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与所监测到的作为负反馈的所述并联系统对应的并联系统功率值之和通过PI控制器作用获得。
优选的,所述确定所述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包括:
获取所监测到的可调负荷对应的实际可调负荷功率值/并联系统对应的并联系统功率值;其中,所述并联系统由所述可调负荷和所述储能系统构成;
根据所述可调负荷对应的实际可调负荷功率值/并联系统对应的并联系统功率值,以及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确定所述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所述储能系统调度指令携带有期望储能系统功率值。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系统,应用于电力系统的负荷侧的可调负荷,所述可调负荷并联有储能系统;所述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系统包括:
第一电网负荷调度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电网调度系统发送的第一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其中,所述第一电网负荷调度指令携带第一期望功率值;
运行状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可调负荷的第一运行状态;
可调负荷调度指令确定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和所述第一运行状态,确定所述可调负荷所需响应的可调负荷调度指令;
储能系统调度指令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其中,所述可调负荷调度指令和所述储能系统调度指令响应完毕后负荷侧所能达到的实际功率值与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之差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可调负荷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可调负荷自身响应所述可调负荷调度指令;
储能系统调度指令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储能系统发送所述储能系统调度指令。
本实施例中,在负荷侧并联接入储能系统,利用可调负荷与储能系统协调运行,共同响应电网调度系统发送的电网负荷调度指令。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并联接入不受调节速率和调节范围限制的储能系统,为可调负荷提供了更大的调节灵活性,同时增加了负荷侧的调节范围,提高了调节速度和调节精度指标,从而能够真正实现负荷侧对电网负荷调度指令的有效响应;同时,由于储能系统具有一定的功率和能量容量,可以为负荷侧提供调节范围和时间计划安排的缓冲,而在响应电网负荷调度指令的同时,减小了对负荷侧生产过程的冲击,避免了由于调节可调负荷造成的质量和产能的损失。可见,通过利用本方案,可以实现通过调节负荷侧的功率以有效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方法的第一种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方法的第二种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方法的第三种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方法的第四种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闭环误差控制分量的原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实现通过调节负荷侧的功率以有效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的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方法及系统。
下面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方法进行介绍。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方法应用于电力系统的负荷侧的可调负荷,该可调负荷并联有储能系统,而电力系统的发电侧可以包括电网调度系统。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可调负荷与储能系统的并联可以是实际并联接入一个物理连接点,也可以接入多个物理连接点。
其中,可调负荷为具备调节能力的负荷,即其负荷功率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根据指令需求进行连续或阶跃调节;在实际应用中,可调负荷包括但不限于拖动电机、压缩机、制冷机组、水泵或制冰设备等;并且,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可调负荷可以为单个可调负荷,也可以为多个可调负荷的集群。需要说明的是,下述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系统,其可以置于可调负荷内部,此时,该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系统可以直接控制该可调负荷,并可以与电网调度系统和储能系统通信。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该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系统可以与可调负荷分离设置,此时,该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系统可以与电网调度系统、可调负荷以及储能系统通信。
如图1所示,一种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方法,可以包括:
S101,接收电网调度系统发送的第一电网负荷调度指令,该第一电网负荷调度指令携带第一期望功率值;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可以通过电网调度系统发送携带第一期望功率值的第一电网负荷调度指令,以调节负荷侧的功率,而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系统则会接收到电网调度系统发送的第一电网负荷调度指令,从而后续为负荷侧的可调负荷和储能系统分配调度指令,进而实现负荷侧对第一电网负荷调度指令的响应。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该第一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可以包括:AGC((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自动发电量控制)负荷侧调度指令、一次调频指令、旋转备份调度指令或用电调峰等各种负荷侧有功率类调度指令;而由于储能系统存在放电和充电两个过程,因此,可以将充电过程的功率值定义为正值,放电过程的功率值定义为负值,而可调负荷的功率仅仅存在耗电状态,因此,可以将可调负荷的功率值定义为正值;同时,后续的关于功率值的运算为带正负号的运算。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网负荷调度指令”中的“第一”、“第一期望功率值”中的“第一”,以及后续的“第二电网负荷调度指令”中的“第二”、“第二期望功率值”中的“第二”仅仅为了从命名上区分不同的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并不具有任何限定意义。
S102,获取该可调负荷的第一运行状态;
在接收到携带有第一期望功率值的第一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后,可以获取该可调负荷的第一运行状态,进而后续依据表明可调负荷的实际运行工况的该第一运行状态,以及表明电力系统的功率调节需求的该第一期望功率值,确定可调负荷所需响应的调度指令,从而进一步确定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调度指令。
其中,从该第一运行状态中可以确定出该可调负荷的第一当前功率值、负荷功率可调容量及负荷功率可调速率范围等状态参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该可调负荷的第一运行状态可以由特定的监测装置监测,从而该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系统可以直接从特定的监测装置获取;当然,该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系统可以监测该可调负荷的第一运行状态,从而获取到该第一运行状态,这都是合理的。
S103,依据该第一期望功率值和该第一运行状态,确定该可调负荷所需响应的可调负荷调度指令;
S104,确定该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
在获取到该第一期望功率值和该第一运行状态后,可以依据该第一期望功率值和该第一运行状态,确定该可调负荷所需响应的可调负荷调度指令,进而确定该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从而在保证负荷侧能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有效响应该第一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其中,依据该第一期望功率值和该第一运行状态确定该可调负荷所需响应的可调负荷调度指令的具体方式,以及确定该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的具体方式,后续将进行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该可调负荷调度指令和该储能系统调度指令响应完毕后负荷侧所能达到的实际功率值与该第一期望功率值之差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其中,该允许偏差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在此不做限定。
S105,控制该可调负荷自身响应该可调负荷调度指令;
S106,向该储能系统发送该储能系统调度指令。
在确定出该可调负荷所需响应的可调负荷调度指令以及该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后,可以控制该可调负荷自身响应该可调负荷调度指令;而向该储能系统发送该储能系统调度指令,从而使得该储能系统可以响应该储能系统调度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控制可调负荷自身响应该可调负荷调度指令而言:当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系统置于可调负荷内部时,可以直接控制该可调负荷自身响应该可调负荷调度指令,并不存在发送指令的动作;而当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系统与可调负荷分离设置时,存在发送指令的动作,即向该可调负荷发送该可调负荷调度指令,从而该可调负荷自身响应该可调负荷调度指令。
本实施例中,在负荷侧并联接入储能系统,利用可调负荷与储能系统协调运行,共同响应电网调度系统发送的电网负荷调度指令。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并联接入不受调节速率和调节范围限制的储能系统,为可调负荷提供了更大的调节灵活性,同时增加了负荷侧的调节范围,提高了调节速度和调节精度指标,从而能够真正实现负荷侧对电网负荷调度指令的有效响应;同时,由于储能系统具有一定的功率和能量容量,可以为负荷侧提供调节范围和时间计划安排的缓冲,而在响应电网负荷调度指令的同时,减小了对负荷侧生产过程的冲击,避免了由于调节可调负荷造成的质量和产能的损失。可见,通过利用本方案,可以实现通过调节负荷侧的功率以有效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下面结合具体的应用实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方法进行介绍。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方法应用于电力系统的负荷侧的可调负荷,该可调负荷并联有储能系统,而电力系统的发电侧可以包括电网调度系统。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可调负荷与储能系统的并联可以是实际并联接入一个物理连接点,也可以接入多个物理连接点。
其中,可调负荷为具备调节能力的负荷,即其负荷功率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根据指令需求进行连续或阶跃调节;在实际应用中,可调负荷包括但不限于拖动电机、压缩机、制冷机组、水泵或制冰设备等;并且,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可调负荷可以为单个可调负荷,也可以为多个可调负荷的集群。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系统,其可以置于可调负荷内部,此时,该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系统可以直接控制该可调负荷,并可以与电网调度系统和储能系统通信。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该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系统可以与可调负荷分离设置,此时,该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系统可以与电网调度系统、可调负荷以及储能系统通信。
如图2所示,一种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方法,可以包括:
S201,接收电网调度系统发送的第一电网负荷调度指令,该第一电网负荷调度指令携带第一期望功率值;
S202,获取该可调负荷的第一运行状态;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步骤S201-步骤S202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步骤S101-步骤S102相似,在此不作赘述。
S203,从该第一运行状态中获取该可调负荷的第一当前功率值;
在获得该可调负荷的第一运行状态后,可以从该第一运行状态获取该可调负荷的第一当前功率值。
S204,依据该第一当前功率值和该第一期望功率值,确定该第一电网负荷调度指令所对应的调节方向;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当该第一当前功率值大于该第一期望功率值时,该第一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对应的调节方向为降低功率方向;而当该第一当前功率值小于该第一期望功率值时,该第一电网负荷调度指令所对应的调节方向为增加功率方向。
S205,从该第一运行状态中获取该可调负荷对应的、该调节方向上所允许的负荷功率可调量以及负荷功率可调速率范围;
S206,生成该可调负荷所需响应的可调负荷调度指令;
在确定出该第一电网负荷调度指令所对应的调节方向后,需要从该第一运行状态中获取该可调负荷对应的、该调节方向上所允许的负荷功率可调量以及负荷功率可调速率范围,进而生成该可调负荷所需响应的可调负荷调度指令,以保证该可调负荷在不影响自身工作的情况下响应该可调负荷调度指令。
其中,该可调负荷调度指令携带有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以及调节速率,该调节速率为该负荷功率可调速率范围内一速率,其中,当该调节方向为增加功率方向时,该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为该第一当前功率值与设定值之和,当该调节方向为降低功率方向时,该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为该第一当前功率值与设定值之差,其中,当该第一当前功率值与该第一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不大于该负荷功率可调量时,该设定值不大于该第一当前功率值与该第一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当该第一当前功率值与该第一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该负荷功率可调量时,该设定值不大于该负荷功率可调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当该第一当前功率值与该第一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不大于该负荷功率可调量时,该设定值可以为该第一当前功率值与该第一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而当该第一当前功率值与该第一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该负荷功率可调量时,该设定值可以为该负荷功率可调量,以实现在可调负荷能够满足第一电网负荷调度指令时,优先由可调负荷来满足调度指令。
例如:当第一期望功率值为+115MW,第一当前功率为+95MW,此时,调节方向为增加功率方向;假设可调负荷的负荷功率可调量为10MW,由于第一当前功率值与该第一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该负荷功率可调量,因此,该设定值可以为该负荷功率可调量,即10MW,最终确定出该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为+105MW。
又如:当第一期望功率值为+95MW,第一当前功率为+90MW,此时,调节方向为降低功率方向;假设可调负荷的负荷功率可调量为15MW,由于第一当前功率值与该第一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不大于该负荷功率可调量,因此,该设定值可以为该第一当前功率值与第一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即5MW,最终确定出该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为+95MW。
S207,依据该第一期望功率值与该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生成该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
在确定出该可调负荷对应的可调负荷调度指令后,为了实现对第一电网负荷调度指令的响应,可以依据该第一期望功率值与该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生成该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其中,该储能系统调度指令携带有期望储能系统功率值,该期望储能系统功率值为该第一期望功率值与该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之差。
S208,控制该可调负荷自身响应该可调负荷调度指令;
S209,向该储能系统发送该储能系统调度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208-步骤S209与上述实施例的步骤S105-步骤S106相似,在此不作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方案中,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并联接入不受调节速率和调节范围限制的储能系统,为可调负荷提供了更大的调节灵活性,同时增加了负荷侧的调节范围,提高了调节速度和调节精度指标,从而能够真正实现负荷侧对电网负荷调度指令的有效响应;同时,由于储能系统具有一定的功率和能量容量,可以为负荷侧提供调节范围和时间计划安排的缓冲,而在响应电网负荷调度指令的同时,减小了对负荷侧生产过程的冲击,避免了由于调节可调负荷造成的质量和产能的损失。可见,通过利用本方案,可以实现通过调节负荷侧的功率以有效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由可调负荷与储能系统构成的并联系统的总体负荷水平的控制为开环控制,当然也可以采用闭环控制方式。因此,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在确定出可调负荷所需响应的可调负荷调度指令后,可以采用闭环控制方式完成后续确定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的过程,具体的,确定该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可以包括:
步骤a1,获得闭环误差控制分量;
其中,如图5所示,该闭环误差控制分量为将该第一期望功率值与所监测到的作为负反馈的并联系统对应的并联系统功率值之和通过PI(ProportionalIntegral,比例调节和积分调节)控制器作用获得,该并联系统由该可调负荷和与该储能系统构成。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并联系统对应的并联系统功率值之和可以通过特定的检测装置检测,进而由该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系统获得,当然,并联系统对应的并联系统功率值之和也可以由该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系统直接检测并获得;并且,PI控制器可以采用其他控制器形式来代替,例如:纯积分环节或者仅考虑静态误差控制等方法。
步骤b1,生成第二电网负荷调度指令;
其中,该第二电网负荷调度指令携带有第二期望功率值,该第二期望功率值为该第一期望功率值与该闭环误差控制分量之和。可以理解的是,该闭环误差控制分量则可以为正值或负值。
步骤c1,依据该第二期望功率值与该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生成该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
其中,该储能系统调度指令携带期望储能系统功率值,该期望储能系统功率值为该第二期望功率值与该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之差。
可见,通过上述步骤a1-步骤c1可以确定出该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
更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由于可调负荷所能响应的可调负荷调度指令是根据可调负荷自身实际可调负荷功率值确定的,因此,可以获取该可调负荷对应的实际可调负荷功率值,进而确定出该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而由于无需依据可调负荷调度指令中的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因此,确定可调负荷所需响应的可调负荷调度指令和确定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的过程可以同时进行。
具体的:确定该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可以包括:
步骤a2,获取所监测到的可调负荷对应的实际可调负荷功率值;
步骤b2,根据该可调负荷对应的实际可调负荷功率值和该第一期望功率值,确定该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该储能系统调度指令携带有期望储能系统功率值。
其中,该期望储能系统功率值为该第一期望功率值与该可调负荷对应的实际可调负荷功率值之差。
可见,通过上述步骤a2-步骤b2可以确定出该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
更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在依据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上述方法确定出该可调负荷所需响应的可调负荷调度指令后,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确定该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具体的,确定该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可以包括:
步骤a3,获取所监测到的并联系统对应的并联系统功率值;
其中,该并联系统由该可调负荷和该储能系统构成。
步骤b3,根据该并联系统对应的并联系统功率值以及该第一期望功率值,确定该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该储能系统调度指令携带有期望储能系统功率值。
其中,该期望储能系统功率值为该第一期望功率值与该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之差加上所获得的闭环误差控制分量;其中,如图5所示,该闭环误差控制分量为将该第一期望功率值与所监测到的作为负反馈的该并联系统对应的并联系统功率值之和通过PI控制器作用获得。可以理解的是,该闭环误差控制分量可以为正值或负值。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并联系统对应的并联系统功率值之和可以通过特定的检测装置检测,进而由该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系统获得,当然,并联系统对应的并联系统功率值之和也可以由该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系统直接检测并获得;并且,PI控制器可以采用其他控制器形式来代替,例如:纯积分环节或者仅考虑静态误差控制等方法。
可见,通过上述步骤a3-步骤b3可以确定出该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
更进一步的,需要说明的是,还可以增加储能系统的充电状态补偿量,当储能系统的充电状态高于设定的充电状态控制点时,该储能系统的充电状态补偿量为正值(需调高负荷功率水平),反之则为负值(需调低负荷功率水平),从而通过储能系统的充电状态补偿量的作用实现对储能系统出力的修正,使之始终运行在设定的充电状态控制点的附近;并且,该储能系统的充电状态补偿量可以叠加在多个位置,如与第一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叠加,与可调负荷调度指令叠加,或与储能系统调度指令叠加。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储能系统的充电状态为储能系统中剩余能量与其额定存储能量的百分比。而由于储能系统是一个能量有限的系统,当其能量完全充满,则意味着储能系统无法提供充电能力,反之其能量完全放光则意味着储能系统无法提供放电能力,因此,需要增加储能系统的充电状态补偿量以实时控制储能系统的充电状态,使之始终处于可以提供充电/放电能力的状态下。
下面结合另一具体的应用实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方法进行介绍。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闭环控制方式对由可调负荷与储能系统构成的并联系统的总体负荷水平进行控制。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方法应用于电力系统的负荷侧的可调负荷,而该可调负荷并联有储能系统,而电力系统的发电侧可以包括电网调度系统。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可调负荷与储能系统的并联可以是实际并联接入一个物理连接点,也可以接入多个物理连接点。
其中,可调负荷为具备调节能力的负荷,即其负荷功率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根据指令需求进行连续或阶跃调节;在实际应用中,可调负荷包括但不限于拖动电机、压缩机、制冷机组、水泵或制冰设备等;并且,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可调负荷可以为单个可调负荷,也可以为多个可调负荷的集群。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系统,其可以置于可调负荷内部,此时,该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系统可以直接控制该可调负荷,并可以与电网调度系统和储能系统通信。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该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系统可以与可调负荷分离设置,此时,该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系统可以与电网调度系统、可调负荷以及储能系统通信。
如图3所示,一种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方法,可以包括:
S301,接收电网调度系统发送的第一电网负荷调度指令,该第一电网负荷调度指令携带第一期望功率值;
S302,获取该可调负荷的第一运行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301-步骤S302与上述实施例中步骤S101-步骤S102相似,在此不作赘述。
S303,获得闭环误差控制分量;
其中,如图5所示,该闭环误差控制分量为将该第一期望功率值与所监测到的作为负反馈的并联系统对应的并联系统功率值之和通过PI控制器作用获得。可以理解的是,该闭环误差控制分量可以为正值或负值。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并联系统对应的并联系统功率值之和可以通过特定的检测装置检测,进而由该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系统获得,当然,并联系统对应的并联系统功率值之和也可以由该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系统直接检测并获得;并且,PI控制器可以采用其他控制器形式来代替,例如:纯积分环节或者仅考虑静态误差控制等方法。
S304,生成第二电网负荷调度指令;
其中,该第二电网负荷调度指令携带有第二期望功率值,该第二期望功率值为该第一期望功率值与该闭环误差控制分量之和。
S305,从该第一运行状态中获取该可调负荷的第一当前功率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305与上述实施例的步骤S203相似,在此不作赘述。
S306,依据该第一当前功率值和该第二期望功率值,确定该第二电网负荷调度指令所对应的调节方向;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当该第一当前功率值大于该第二期望功率值时,该第二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对应的调节方向为降低功率方向;而当该第二当前功率值小于该第一期望功率值时,该第二电网负荷调度指令所对应的调节方向为增加功率方向。
S307,从该第一运行状态中获取该可调负荷对应的、该调节方向上所允许的负荷功率可调量以及负荷功率可调速率范围;
S308,生成该可调负荷所需响应的可调负荷调度指令;
在确定出该第二电网负荷调度指令所对应的调节方向后,需要从该第一运行状态中获取该可调负荷对应的、该调节方向上所允许的负荷功率可调量以及负荷功率可调速率范围,进而生成该可调负荷所需响应的可调负荷调度指令,以保证该可调负荷在不影响自身工作的情况下响应该可调负荷调度指令。
其中,该可调负荷调度指令携带有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以及调节速率,所述调节速率为该负荷功率可调速率范围内一速率,其中,当该调节方向为增加功率方向时,该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为该第一当前功率值与设定值之和,当该调节方向为降低功率方向时,该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为该第一当前功率值与设定值之差,其中,当该第一当前功率值与第二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不大于该负荷功率可调量时,该设定值不大于该第一当前功率值与第二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当该第一当前功率值与第二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该负荷功率可调量时,该设定值不大于该负荷功率可调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当该第一当前功率值与该第二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不大于该负荷功率可调量时,该设定值可以为该第一当前功率值与该第二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而当该第一当前功率值与该第二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该负荷功率可调量时,该设定值可以为该负荷功率可调量,以实现在可调负荷能够满足第二电网负荷调度指令时,优先由可调负荷来满足调度指令。
S309,依据该第二期望功率值与该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生成该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
在确定出该可调负荷对应的可调负荷调度指令后,为了实对第二电网负荷调度指令的响应,可以依据该第二期望功率值与该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生成该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其中,该储能系统调度指令携带有期望储能系统功率值,该期望储能系统功率值为该第二期望功率值与该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之差。
S310,控制该可调负荷自身响应该可调负荷调度指令;
S311,向该储能系统发送该储能系统调度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310-步骤S311与上述实施例的步骤S105-步骤S106相似,在此不作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方案中,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并联接入不受调节速率和调节范围限制的储能系统,为可调负荷提供了更大的调节灵活性,同时增加了负荷侧的调节范围,提高了调节速度和调节精度指标,从而能够真正实现负荷侧对电网负荷调度指令的有效响应;同时,由于储能系统具有一定的功率和能量容量,可以为负荷侧提供调节范围和时间计划安排的缓冲,而在响应电网负荷调度指令的同时,减小了对负荷侧生产过程的冲击,避免了由于调节可调负荷造成的质量和产能的损失。可见,通过利用本方案,可以实现通过调节负荷侧的功率以有效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下面结合另一具体的应用实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方法进行介绍。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方法应用于电力系统的负荷侧的可调负荷,而电力系统的发电侧可以包括电网调度系统。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可调负荷与储能系统的并联可以是实际并联接入一个物理连接点,也可以接入多个物理连接点。
其中,可调负荷为具备调节能力的负荷,即其负荷功率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根据指令需求进行连续或阶跃调节;在实际应用中,可调负荷包括但不限于拖动电机、压缩机、制冷机组、水泵或制冰设备等;并且,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可调负荷可以为单个可调负荷,也可以为多个可调负荷的集群。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系统,其可以置于可调负荷内部,此时,该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系统可以直接控制该可调负荷,并可以与电网调度系统和储能系统通信。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该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系统可以与可调负荷分离设置,此时,该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系统可以与电网调度系统、可调负荷以及储能系统通信。
如图4所示,一种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方法,可以包括:
S401,接收电网调度系统发送的第一电网负荷调度指令,该第一电网负荷调度指令携带第一期望功率值;
S402,获取该可调负荷的第一运行状态;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步骤S401-步骤S402与上述实施例中步骤S101-步骤S102相似,在此不作赘述。
S403,获取所监测到的该储能系统的充电状态补偿量;
其中,当储能系统的充电状态高于设定的充电状态控制点时,该储能系统的充电状态补偿量为正值(需调高负荷功率水平),反之则为负值(需调低负荷功率水平),从而通过储能系统的充电状态补偿量的作用实现对储能系统出力的修正,使之始终运行在设定的充电状态控制点的附近。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储能系统的充电状态为储能系统中剩余能量与其额定存储能量的百分比。而由于储能系统是一个能量有限的系统,当其能量完全充满,则意味着储能系统无法提供充电能力,反之其能量完全放光则意味着储能系统无法提供放电能力,因此,需要增加储能系统的充电状态补偿量以实时控制储能系统的充电状态,使之始终处于可以提供充电/放电能力的状态下。
S404,生成第二电网负荷调度指令;
其中,该第二电网负荷调度指令携带有第二期望功率值;其中,该第二期望功率值为该第一期望功率值与充电状态补偿量之和。
S405,从该第一运行状态中获取该可调负荷的第一当前功率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405与上述实施例中步骤S203相似,在此不作赘述。
S406,依据该第一当前功率值和该第二期望功率值,确定该第二电网负荷调度指令所对应的调节方向;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当该第一当前功率值大于该第二期望功率值时,该第二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对应的调节方向为降低功率方向;而当该第一当前功率值小于该第二期望功率值时,该第二电网负荷调度指令所对应的调节方向为增加功率方向。
S407,从该第一运行状态中获取该可调负荷对应的、该调节方向上所允许的负荷功率可调量以及负荷功率可调速率范围;
S408,生成该可调负荷所需响应的可调负荷调度指令;
在确定出该第二电网负荷调度指令所对应的调节方向后,需要从该第一运行状态中获取该可调负荷对应的、该调节方向上所允许的负荷功率可调量以及负荷功率可调速率范围,进而生成该可调负荷所需响应的可调负荷调度指令,以保证该可调负荷在不影响自身工作的情况下响应该可调负荷调度指令。
其中,该可调负荷调度指令携带有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以及调节速率,该调节速率为该负荷功率可调速率范围内一速率,其中,当该调节方向为增加功率方向时,该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为该第一当前功率值与设定值之和,当该调节方向为降低功率方向时,该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为该第一当前功率值与设定值之差,其中,当该第一当前功率值与该第二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不大于该负荷功率可调量时,该设定值不大于该第一当前功率值与该第二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当该第一当前功率值与该第二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该负荷功率可调量时,该设定值不大于该负荷功率可调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当该第一当前功率值与该第二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不大于该负荷功率可调量时,该设定值可以为该第一当前功率值与该第二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而当该第一当前功率值与该第二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该负荷功率可调量时,该设定值可以为该负荷功率可调量,以实现在可调负荷能够满足第二电网负荷调度指令时,优先由可调负荷来满足调度指令。
S409,获取所监测到的可调负荷对应的实际可调负荷功率值/并联系统对应的并联系统功率值;
其中,该并联系统由该可调负荷和该储能系统构成。
S410,根据该可调负荷对应的实际可调负荷功率值/并联系统对应的并联系统功率值,以及该第二期望功率值,确定该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
其中,该储能系统调度指令携带有期望储能系统功率值。
当获取所监测到的可调负荷对应的实际可调负荷功率值时,该期望储能系统功率值为该第二期望功率值与该可调负荷对应的实际可调负荷功率值之差。
其中,当获取所监测到的并联系统对应的并联系统功率值时,该期望储能系统功率值为该第二期望功率值与该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之差加上所获得的闭环误差控制分量;其中,该闭环误差控制分量为将该第二期望功率值与所监测到的作为负反馈的该并联系统对应的并联系统功率值之和通过PI控制器作用获得。可以理解的是,该闭环误差控制分量可以为正值或负值。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并联系统对应的并联系统功率值之和可以通过特定的检测装置检测,进而由该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系统获得,当然,并联系统对应的并联系统功率值之和也可以由该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系统直接检测并获得;并且,PI控制器可以采用其他控制器形式来代替,例如:纯积分环节或者仅考虑静态误差控制等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获取所监测到的该可调负荷对应的实际可调负荷功率值的情况而言,由于无需依据可调负荷调度指令中的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因此,确定可调负荷所需响应的可调负荷调度指令和确定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的过程可以同时进行。而对于获取所监测到的并联系统对应的并联系统功率值的情况,由于需依据可调负荷调度指令中的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因此,确定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的过程和确定可调负荷所需响应的可调负荷调度指令的过程存在时间先后关系。
S411,控制该可调负荷自身响应该可调负荷调度指令;
S412,向该储能系统发送该储能系统调度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411-步骤S412与上述实施例的步骤S105-步骤S106相似,在此不作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方案中,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并联接入不受调节速率和调节范围限制的储能系统,为可调负荷提供了更大的调节灵活性,同时增加了负荷侧的调节范围,提高了调节速度和调节精度指标,从而能够真正实现负荷侧对电网负荷调度指令的有效响应;同时,由于储能系统具有一定的功率和能量容量,可以为负荷侧提供调节范围和时间计划安排的缓冲,而在响应电网负荷调度指令的同时,减小了对负荷侧生产过程的冲击,避免了由于调节可调负荷造成的质量和产能的损失。可见,通过利用本方案,可以实现通过调节负荷侧的功率以有效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依据该第一期望功率值和该第一运行状态,确定该可调负荷所需响应的可调负荷调度指令,进而确定该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的方式仅仅作为示例,并不应该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
相应于上述方法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系统,应用于电力系统的负荷侧的可调负荷,该可调负荷并联有储能系统;如图6所示,所述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系统可以包括:
第一电网负荷调度指令接收模块610,用于接收电网调度系统发送的第一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其中,所述第一电网负荷调度指令携带第一期望功率值;
运行状态获取模块620,用于获取所述可调负荷的第一运行状态;
可调负荷调度指令确定模块630,用于依据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和所述第一运行状态,确定所述可调负荷所需响应的可调负荷调度指令
储能系统调度指令确定模块640,用于确定所述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其中,所述可调负荷调度指令和所述储能系统调度指令响应完毕后负荷侧所能达到的实际功率值与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之差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可调负荷控制模块650,用于控制所述可调负荷自身响应所述可调负荷调度指令;
储能系统调度指令发送模块660,用于向所述储能系统发送所述储能系统调度指令。
本实施例中,在负荷侧并联接入储能系统,利用可调负荷与储能系统协调运行,共同响应电网调度系统发送的电网负荷调度指令。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并联接入不受调节速率和调节范围限制的储能系统,为可调负荷提供了更大的调节灵活性,同时增加了负荷侧的调节范围,提高了调节速度和调节精度指标,从而能够真正实现负荷侧对电网负荷调度指令的有效响应;同时,由于储能系统具有一定的功率和能量容量,可以为负荷侧提供调节范围和时间计划安排的缓冲,而在响应电网负荷调度指令的同时,减小了对负荷侧生产过程的冲击,避免了由于调节可调负荷造成的质量和产能的损失。可见,通过利用本方案,可以实现通过调节负荷侧的功率以有效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在第一种实现方式中,可调负荷调度指令确定模块630,可以包括:
第一当前功率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中获取所述可调负荷的第一当前功率值;
调节方向确定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和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确定所述第一电网负荷调度指令所对应的调节方向;
可调数据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中获取所述可调负荷对应的、所述调节方向上所允许的负荷功率可调量以及负荷功率可调速率范围;
可调负荷调度指令生成单元,用于生成所述可调负荷所需响应的可调负荷调度指令,其中,所述可调负荷调度指令携带有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以及调节速率,所述调节速率为所述负荷功率可调速率范围内的一速率,其中,当所述调节方向为增加功率方向时,所述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为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与设定值之和,当所述调节方向为降低功率方向时,所述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为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与设定值之差,其中,当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与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不大于所述负荷功率可调量时,所述设定值不大于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与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当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与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负荷功率可调量时,所述设定值不大于所述负荷功率可调量。
基于上述第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储能系统调度指令确定模块640,可以包括:
储能系统调度指令确定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与所述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生成所述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其中,所述储能系统调度指令携带有期望储能系统功率值,所述期望储能系统功率值为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与所述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之差。
基于上述第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储能系统调度指令确定模块640,可以包括:
控制分量获得单元,用于获得闭环误差控制分量;其中,所述闭环误差控制分量为将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与所监测到的作为负反馈的并联系统对应的并联系统功率值之和通过PI控制器作用获得,所述并联系统由所述可调负荷和与所述储能系统构成;
第二电网负荷调度指令生成单元,用于生成第二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其中,所述第二电网负荷调度指令携带有第二期望功率值,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为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与所述闭环误差控制分量之和;
储能系统调度指令确定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与所述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生成所述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其中,所述储能系统调度指令携带期望储能系统功率值,所述期望储能系统功率值为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与所述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之差。
在第二种实现方式中,可调负荷调度指令确定模块630,可以包括:
控制分量获得单元,用于获得闭环误差控制分量;其中,所述闭环误差控制分量为将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与所监测到的作为负反馈的并联系统对应的并联系统功率值之和通过PI控制器作用获得,所述并联系统由所述可调负荷和与所述储能系统构成;
第二电网负荷调度指令生成单元,用于生成第二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其中,所述第二电网负荷调度指令携带有第二期望功率值,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为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与所述闭环误差控制分量之和;
第一当前功率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中获取所述可调负荷的第一当前功率值;
调节方向确定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和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确定所述第二电网负荷调度指令所对应的调节方向;
可调数据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中获取所述可调负荷对应的、所述调节方向上所允许的负荷功率可调量以及负荷功率可调速率范围;
可调负荷调度指令生成单元,用于生成所述可调负荷所需响应的可调负荷调度指令,其中,所述可调负荷调度指令携带有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以及调节速率,所述调节速率为所述负荷功率可调速率范围内的一速率,其中,当所述调节方向为增加功率方向时,所述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为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与设定值之和,当所述调节方向为降低功率方向时,所述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为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与设定值之差,其中,当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与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不大于所述负荷功率可调量时,所述设定值不大于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与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当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与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负荷功率可调量时,所述设定值不大于所述负荷功率可调量;
相应的,基于第二种实现方式,储能系统调度指令确定模块640,可以包括:
储能系统调度指令确定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与所述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生成所述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其中,所述储能系统调度指令携带有期望储能系统功率值,所述期望储能系统功率值为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与所述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之差。
在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可调负荷调度指令确定模块630,可以包括:
需求量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监测到的所述储能系统的充电状态补偿量;
第二电网负荷调度指令生成单元,用于生成第二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其中,所述第二电网负荷调度指令携带有第二期望功率值,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为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与所述充电状态补偿量之和;
第一当前功率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中获取所述可调负荷的第一当前功率值;
调节方向确定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和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确定所述第二电网负荷调度指令所对应的调节方向;
可调数据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中获取所述可调负荷对应的、所述调节方向上所允许的负荷功率可调量以及负荷功率可调速率范围;
可调负荷调度指令生成单元,用于生成所述可调负荷所需响应的可调负荷调度指令,其中,所述可调负荷调度指令携带有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以及调节速率,所述调节速率为所述负荷功率可调速率范围内一速率,其中,当所述调节方向为增加功率方向时,所述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为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与设定值之和,当所述调节方向为降低功率方向时,所述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为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与设定值之差,其中,当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与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不大于所述负荷功率可调量时,所述设定值不大于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与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当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与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负荷功率可调量时,所述设定值不大于所述负荷功率可调量;
相应的,基于第三种实现方式,所述储能系统调度指令确定模块640,可以包括:
实际功率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监测到的可调负荷对应的实际可调负荷功率值/并联系统对应的并联系统功率值;其中,所述并联系统由所述可调负荷和所述储能系统构成;
储能系统调度指令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可调负荷对应的实际可调负荷功率值/并联系统对应的并联系统功率值,以及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确定所述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所述储能系统调度指令携带有期望储能系统功率值。
其中,当实际功率获取单元获取所监测到的可调负荷对应的实际可调负荷功率值时,所述储能系统调度指令确定单元所确定出的所述期望储能系统功率值为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与所述可调负荷对应的实际可调负荷功率值之差。
其中,当所述实际功率获取单元获取所监测到的并联系统对应的并联系统功率值时,所述储能系统调度指令确定单元所确定出的所述期望储能系统功率值为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与所述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之差加上所获得的闭环误差控制分量;其中,所述闭环误差控制分量为将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与所监测到的作为负反馈的所述并联系统对应的并联系统功率值之和通过PI控制器作用获得。
进一步,基于第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储能系统调度指令确定模块640,可以包括:
实际功率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监测到的可调负荷对应的实际可调负荷功率值/并联系统对应的并联系统功率值;其中,所述并联系统由所述可调负荷和所述储能系统构成;
储能系统调度指令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可调负荷对应的实际可调负荷功率值/并联系统对应的并联系统功率值,以及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确定所述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所述储能系统调度指令携带有期望储能系统功率值。
其中,当实际功率获取单元获取所监测到的可调负荷对应的实际可调负荷功率值时,所述储能系统调度指令确定单元所确定出的所述期望储能系统功率值为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与所述可调负荷对应的实际可调负荷功率值之差。
其中,当所述实际功率获取单元获取所监测到的并联系统对应的并联系统功率值时,所述储能系统调度指令确定单元所确定出的所述期望储能系统功率值为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与所述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之差加上所获得的闭环误差控制分量;其中,所述闭环误差控制分量为将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与所监测到的作为负反馈的所述并联系统对应的并联系统功率值之和通过PI控制器作用获得。
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方式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这里所称得的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力系统的负荷侧的可调负荷,所述可调负荷并联有储能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电网调度系统发送的第一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其中,所述第一电网负荷调度指令携带第一期望功率值;
获取所述可调负荷的第一运行状态;
依据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和所述第一运行状态,确定所述可调负荷所需响应的可调负荷调度指令,进而确定所述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其中,所述可调负荷调度指令和所述储能系统调度指令响应完毕后负荷侧所能达到的实际功率值与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之差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控制所述可调负荷自身响应所述可调负荷调度指令;
向所述储能系统发送所述储能系统调度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和所述第一运行状态,确定所述可调负荷所需响应的可调负荷调度指令,包括:
从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中获取所述可调负荷的第一当前功率值;
依据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和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确定所述第一电网负荷调度指令所对应的调节方向;
从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中获取所述可调负荷对应的、所述调节方向上所允许的负荷功率可调量以及负荷功率可调速率范围;
生成所述可调负荷所需响应的可调负荷调度指令,其中,所述可调负荷调度指令携带有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以及调节速率,所述调节速率为所述负荷功率可调速率范围内的一速率,其中,当所述调节方向为增加功率方向时,所述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为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与设定值之和,当所述调节方向为降低功率方向时,所述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为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与设定值之差,其中,当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与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不大于所述负荷功率可调量时,所述设定值不大于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与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当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与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负荷功率可调量时,所述设定值不大于所述负荷功率可调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包括:
依据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与所述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生成所述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其中,所述储能系统调度指令携带有期望储能系统功率值,所述期望储能系统功率值为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与所述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之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包括:
获得闭环误差控制分量;其中,所述闭环误差控制分量为将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与所监测到的作为负反馈的并联系统对应的并联系统功率值之和通过PI(Proportional Integral,比例调节和积分调节)控制器作用获得,所述并联系统由所述可调负荷和与所述储能系统构成;
生成第二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其中,所述第二电网负荷调度指令携带有第二期望功率值,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为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与所述闭环误差控制分量之和;
依据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与所述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生成所述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其中,所述储能系统调度指令携带期望储能系统功率值,所述期望储能系统功率值为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与所述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之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和所述第一运行状态,确定所述可调负荷所需响应的可调负荷调度指令,包括:
获得闭环误差控制分量;其中,所述闭环误差控制分量为将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与所监测到的作为负反馈的并联系统对应的并联系统功率值之和通过PI控制器作用获得,所述并联系统由所述可调负荷和与所述储能系统构成;
生成第二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其中,所述第二电网负荷调度指令携带有第二期望功率值,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为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与所述闭环误差控制分量之和;
从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中获取所述可调负荷的第一当前功率值;
依据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和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确定所述第二电网负荷调度指令所对应的调节方向;
从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中获取所述可调负荷对应的、所述调节方向上所允许的负荷功率可调量以及负荷功率可调速率范围;
生成所述可调负荷所需响应的可调负荷调度指令,其中,所述可调负荷调度指令携带有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以及调节速率,所述调节速率为所述负荷功率可调速率范围内的一速率,其中,当所述调节方向为增加功率方向时,所述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为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与设定值之和,当所述调节方向为降低功率方向时,所述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为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与设定值之差,其中,当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与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不大于所述负荷功率可调量时,所述设定值不大于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与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当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与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负荷功率可调量时,所述设定值不大于所述负荷功率可调量;
所述确定所述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包括:
依据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与所述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生成所述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其中,所述储能系统调度指令携带有期望储能系统功率值,所述期望储能系统功率值为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与所述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之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所述期望负荷功率值和所述第一运行状态,确定所述可调负荷所需响应的可调负荷调度指令,包括:
获取所监测到的所述储能系统的充电状态补偿量;
生成第二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其中,所述第二电网负荷调度指令携带有第二期望功率值,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为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与所述充电状态补偿量之和;
从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中获取所述可调负荷的第一当前功率值;
依据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和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确定所述第二电网负荷调度指令所对应的调节方向;
从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中获取所述可调负荷对应的、所述调节方向上所允许的负荷功率可调量以及负荷功率可调速率范围;
生成所述可调负荷所需响应的可调负荷调度指令,其中,所述可调负荷调度指令携带有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以及调节速率,所述调节速率为所述负荷功率可调速率范围内一速率,其中,当所述调节方向为增加功率方向时,所述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为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与设定值之和,当所述调节方向为降低功率方向时,所述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为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与设定值之差,其中,当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与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不大于所述负荷功率可调量时,所述设定值不大于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与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当所述第一当前功率值与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负荷功率可调量时,所述设定值不大于所述负荷功率可调量;
相应的,
所述确定所述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包括:
获取所监测到的可调负荷对应的实际可调负荷功率值/并联系统对应的并联系统功率值;其中,所述并联系统由所述可调负荷和所述储能系统构成;
根据所述可调负荷对应的实际可调负荷功率值/并联系统对应的并联系统功率值,以及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确定所述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所述储能系统调度指令携带有期望储能系统功率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获取所监测到的可调负荷对应的实际可调负荷功率值时,所述期望储能系统功率值为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与所述可调负荷对应的实际可调负荷功率值之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获取所监测到的并联系统对应的并联系统功率值时,所述期望储能系统功率值为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与所述期望可调负荷功率值之差加上所获得的闭环误差控制分量;
其中,所述闭环误差控制分量为将所述第二期望功率值与所监测到的作为负反馈的所述并联系统对应的并联系统功率值之和通过PI控制器作用获得。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包括:
获取所监测到的可调负荷对应的实际可调负荷功率值/并联系统对应的并联系统功率值;其中,所述并联系统由所述可调负荷和所述储能系统构成;
根据所述可调负荷对应的实际可调负荷功率值/并联系统对应的并联系统功率值,以及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确定所述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所述储能系统调度指令携带有期望储能系统功率值。
10.一种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力系统的负荷侧的可调负荷,所述可调负荷并联有储能系统;所述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系统包括:
第一电网负荷调度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电网调度系统发送的第一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其中,所述第一电网负荷调度指令携带第一期望功率值;
运行状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可调负荷的第一运行状态;
可调负荷调度指令确定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和所述第一运行状态,确定所述可调负荷所需响应的可调负荷调度指令;
储能系统调度指令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储能系统所需响应的储能系统调度指令,其中,所述可调负荷调度指令和所述储能系统调度指令响应完毕后负荷侧所能达到的实际功率值与所述第一期望功率值之差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可调负荷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可调负荷自身响应所述可调负荷调度指令;
储能系统调度指令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储能系统发送所述储能系统调度指令。
CN201310642460.XA 2013-12-03 2013-12-03 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46823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42460.XA CN104682379B (zh) 2013-12-03 2013-12-03 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42460.XA CN104682379B (zh) 2013-12-03 2013-12-03 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82379A true CN104682379A (zh) 2015-06-03
CN104682379B CN104682379B (zh) 2017-03-15

Family

ID=53317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42460.XA Active CN104682379B (zh) 2013-12-03 2013-12-03 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8237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8489A (zh) * 2015-06-17 2015-08-26 北京睿能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网储能系统出力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7688A (zh) * 2011-07-04 2011-11-09 牟镠峰 储能装置的控制方法及设备
CN202772599U (zh) * 2012-05-18 2013-03-06 北京睿能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电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7688A (zh) * 2011-07-04 2011-11-09 牟镠峰 储能装置的控制方法及设备
CN202772599U (zh) * 2012-05-18 2013-03-06 北京睿能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电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廖怀庆等: "基于大规模储能系统的智能电网兼容性研究", 《电力系统自动化》 *
陈大宇等: "储能在美国调频市场中的发展及启示", 《电力系统自动化》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8489A (zh) * 2015-06-17 2015-08-26 北京睿能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网储能系统出力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868489B (zh) * 2015-06-17 2017-08-01 北京睿能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网储能系统出力控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82379B (zh) 2017-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15956B2 (en) Building management and appliance control system
CA2858189C (en) System, method and controller for managing and controlling a micro-grid
US10651652B2 (en) Frequency threshold determination for frequency-responsive load controllers
CA2819169C (en) Systems, methods and controllers for control of power distribution devices and systems
CN102820668B (zh) 一种控制储能系统出力的方法、装置及一种发电系统
CN104767197A (zh) 协调响应一次调频的方法及装置
CN102820674B (zh) 协调发电机组与储能系统出力的方法、装置及发电系统
CN202772598U (zh) 发电系统
CN104747295A (zh) 燃气轮机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196624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ad control in a power system
CN104682379A (zh) 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方法及系统
CN104682380A (zh) 一种电网负荷调度指令响应方法及系统
CN202772599U (zh) 一种发电系统
KR102284303B1 (ko) 이종 분산 자원과 연계된 에너지 저장 장치의 지능형 운전 방법 및 장치
CN104767213A (zh) 储能系统出力超调抑制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5800405B (zh) 基于储能系统的新能源电场的功率调节方法及相关设备
AU2021342362B2 (en) Power adjustment method and power adjustment device
JP2023166743A (ja) 電力制御装置、電力制御方法及び電力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16014768A (zh) 一种制氢储能系统联合调控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47405A (zh) 一种无功调度控制方法、系统及数据处理模块
KR20190069013A (ko) 태양광 발전의 출력 평활화 장치 및 제어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603

Assignee: Beijing Haibo Sichuang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RAY POWER SYSTEMS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2990000842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Response method and system of power grid load dispatching comman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15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2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