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81108B - 一种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失流后非能动自然循环强化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失流后非能动自然循环强化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81108B
CN104681108B CN201410724613.XA CN201410724613A CN104681108B CN 104681108 B CN104681108 B CN 104681108B CN 201410724613 A CN201410724613 A CN 201410724613A CN 104681108 B CN104681108 B CN 1046811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or
pipeline
inverted
liquid
vertical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2461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81108A (zh
Inventor
金鸣
吴国伟
陈佳跃
薛莎
王晓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Institutes of Physical Science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Institutes of Physical Science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Institutes of Physical Science of CAS filed Critical Hefei Institutes of Physical Science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41072461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811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811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11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811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11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15/00Cooling arrangements within the pressure vessel containing the core; Selection of specific coolants
    • G21C15/18Emergency cooling arrangements; Removing shut-down heat
    • G21C15/182Emergency cooling arrangements; Removing shut-down heat comprising powered means, e.g. pum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失流后非能动自然循环强化系统及方法,属于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安全保护系统。所述的非能动自然循环强化系统包括高压储气罐、节流阀以及位于反应堆内的垂直管道、倒U型管道。本发明利用管道的连接设计,使得液态金属冷却池式反应堆在主泵失去驱动力时,可以不通过任何信号传递,而自动触发高压气体由高压注入罐注入堆芯上部,注入的气体推动堆芯出口处的冷却剂向上流动,强化失流事故后的自然循环。本发明可以实现在反应堆失去强迫循环后自动启动,加强冷、热池回路的自然循环流动,从而保证堆芯的有效冷却。

Description

一种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失流后非能动自然循环强化系统及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反应堆的安全保护系统,特别涉及到金属冷却反应堆的余热排出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反应堆发生失去一回路驱动力即失流事故时,一回路的主泵停止运转,流量急速降低,堆芯的冷却剂流动仅依靠回路冷、热池之间的密度差引起的重位压位所驱动。要保证所形成的自然循环流动有足够的流量和能力带走堆芯的余热,确保主回路具备一定的流速是最关键的因素,只有提高自然循环能力,才能增强失流事故下堆芯事故下的余热排出能力,尤其是对堆芯的冷却能力。
通常实现以上目的的手段具有如下几种:
(1)采用惰转性更强的主泵,使得主泵在失去电源后能依靠惯性实现更长时间的运行,让流速减慢的速率变低,但是只能提高前几十秒内的流速,在长期冷却中无法起到作用;
(2)采用大的堆芯栅距,降低反应堆总的压降,不过这种方法往往意味着堆芯的中子泄露增加,必须付出增加堆芯的燃料装量的代价;
(3)采用较高的换热器-堆芯高度差,这样能够提高自然循环的压头,也即驱动力,然而,提高高度差意味着反应堆必须建造的更高,这无疑会直接损害反应堆的经济性,同时,对于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还有可能影响到堆本体的抗震性能。
但目前为止,还未见到在余热排出时可以主动提高自然循环的系统和方法。
气举提升方式是提高液态金属反应堆自然循环驱动力的一种手段,能够通过在上升段注入气体,实现提供驱动力的方法,目前主要应用在自然循环驱动的反应堆中。
本发明基于气举系统,设计了能够在失去主回路冷却剂驱动力的事故工况下自动启动,并且可以非能动运行的系统,能够提升在这种工况下的自然循环能力,极大的提高了失流事故下余热的排出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技术解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用以实现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失流后非能动自然循环强化系统及方法。
为实现所述方法的功能,本发明利用管道的连接设计,使得在反应堆主泵失去驱动力时,高压气体可以下压液面,并形成新的通路,由高压注入罐提供的高压气体自动注入堆芯上部,注入的气体推动堆芯出口处的冷却剂向上流动。
其中高压储气罐(1)通过节流阀(9)连接至垂直管道(2),垂直管道下端连接堆芯(5)入口的分配联箱(8)中,倒U型管道(3)一端连接至垂直管道(2),另一端至于堆芯(5)出口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失流后非能动自然循环强化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能在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强迫循环冷却失去驱动力时自动触发并强化主回路自然循环;具体结构包括:高压储气罐(1)、节流阀(9)、垂直管道(2)、倒U型管道(3)、第一气阀(11)、第二气阀(13)、第三气阀(14)和压力控制系统(12);其中高压储气罐(1)通过节流阀(9)连接至垂直管道(2),垂直管道下端连接堆芯(5)入口的分配联箱(8)中,倒U型管道(3)一端连接至垂直管道(2),另一端至于堆芯(5)出口处。
其中,反应堆正常运行时,垂直管道(2)中的液位比连接倒U型管道(3)的连接点略高。
其实现步骤如下:
(1)反应堆正常运行开始时,高压储气罐(1)、第一气阀(11)、第二气阀(13)和压力控制系统(12)维持倒U型管(3)和垂直管道(2)内合适的液位;
(2)当反应堆强迫循环冷却失去驱动力时,反应堆主泵(6)两侧压差降低;
(3)垂直管道(2)内的液体压力降低,液位下降;
(4)液位下降至垂直管道(2)与倒U型管道(3)的连接点时,气体进入倒U型管道(3);
(5)液体将倒U型管道(3)另一侧的液体向下压,并排出;
(6)U型管道(3)在堆芯上方排出气泡,提供堆芯出口冷却剂向上的驱动力,起到自然循环强化的功能;
(7)高压储气罐(1)提供持续的气体来源,通过节流阀(9)控制流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利用管道的连接设计,使得在主泵停止运行后,不依赖于任何设备,实现一个新的气体通路,向反应堆堆芯上部注入气体,利用气举原理实现自然循环的增强,同时采用了高压储气罐,确保可以气体注入过程可以在停堆之后较长时间内不依赖于外电源持续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高压注入罐 2.垂直管道 3.倒U型管道 4.主换热器 5.堆芯 6.主泵 7.冷池 8.分配联箱 9.节流阀 10.热池 11.第一气阀 12.压力控制系统 13.第二气阀 14.第三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其中高压储气罐1通过节流阀9连接至垂直管道2,垂直管道下端连接堆芯5入口的分配联箱8中,倒U型管道3一端连接至垂直管道2,另一端至于堆芯5出口处。
正常运行时,反应堆正常运行时,垂直管道2中的液位比连接倒U型管道3的连接点略高,高度需要小于主泵6的驱动压头,例如对于铅铋合金作为冷却剂的反应堆,若主泵压头为0.3MPa,则需要维持此液位差小于0.3m。
倒U型管内的液位和压力由第一气阀11和压力控制系统12控制,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必须维持两侧的液面是不连通的。压力控制系统可以提供不同压力大小的惰性气体,和第一气阀11、第二气阀13共同工作,在反应堆正常运行的开始阶段时维持倒U型管中的压力,在设置正确的气压并维持倒U型管两侧的液位之后,则关闭第一气阀11、第二气阀13,并且在失流事故发生后不启动。
联箱8是反应堆原有设备,其功能是将主泵提供的冷却剂进行混合,并注入堆芯各个通道组件中,由于堆芯的流道非常细小,因此在联箱中压降非常低。垂直管道2的下端布置连接于联箱的上部,其压力与堆芯入口接近。
高压储气罐1的压力需要确保气体能注入堆芯上部,因此需要高于液位差,例如对于铅铋合金作为冷却剂的反应堆,若倒U型管道的出口位置在液位以下4m,则要求高压储气罐的气体压力必须高于0.4MPa。高压储气罐的体积决定了最终可以实现非能动自然循环能力的要求,设计中能实现30分钟的非能动注气,这可以满足反应堆事故后处理的三十分钟不干预原则,在此之后,可以启动能动的气体驱动装置继续注入气体,不过这不在本专利中体现。
节流阀9用以控制气体流速。在气举系统中,流速与气体流量非单调关系,存在一个最佳值,这个最佳值需与具体反应堆的设计相关,影响因素包括,温度、注入气体压力、流通长度等。一般来说,最佳空泡份额在10%左右的范围内可以达到大驱动力。
以具体实例的实施参数举例说明
此时垂直管段液位低于倒U型管和垂直管段的联接处位置,气体将从垂直管段进入倒U型管,其中垂直管内的压力为0.65MPa,气举泵出口的压力为0.5MPa,气体可以从储气罐持续不断地进入反应堆堆芯出口处上部,并通过节流阀持续不断的形成气举泵工作,提高反应堆的自然循环能力。

Claims (3)

1.一种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失流后非能动自然循环强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能在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强迫循环冷却失去驱动力时自动触发并强化主回路自然循环,包括:高压储气罐(1)、节流阀(9)、垂直管道(2)、倒U型管道(3)、第一气阀(11)、第二气阀(13)、第三气阀(14)和压力控制系统(12);其中高压储气罐(1)通过第三气阀(14)和节流阀(9)连接至垂直管道(2),垂直管道下端连接堆芯(5)入口的分配联箱(8)中,倒U型管道(3)一端连接至垂直管道(2),另一端至于堆芯(5)出口处,压力控制系统(12)通过第一气阀(11)和第二气阀(13)分别连接至倒U型管道(3)最上端和垂直管道(2)的下部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失流后非能动自然循环强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反应堆正常运行时,倒U型管道(3)上部充满气体,两侧均有液位且不连通,连接垂直管道(2)的一侧液位较高;反应堆发生失流事故后,倒U型管道(3)和垂直管道(2)连接处的气路自动开启,气体由垂直管道(2)持续流过倒U型管道(3),并从倒U型管道(3)左侧出口流出。
3.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失流后非能动自然循环强化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实现步骤如下:
(1)反应堆正常运行开始时,通过第一气阀(11)和第二气阀(13)和压力控制系统(12)维持倒U型管(3)和垂直管道(2)内合适的液位;
(2)当反应堆强迫循环冷却失去驱动力时,反应堆主泵(6)两侧压差降低;
(3)垂直管道(2)内的液体压力降低,液位下降;
(4)液位下降至垂直管道(2)与倒U型管道(3)的连接点时,气体进入倒U型管道(3);
(5)液体将倒U型管道(3)另一侧的液体向下压,并排出;
(6)倒U型管道(3)在堆芯上方排出气泡,提供堆芯出口冷却剂向上的驱动力,起到自然循环强化的功能;
(7)高压储气罐(1)提供持续的气体来源,通过节流阀(9)控制流速。
CN201410724613.XA 2014-12-03 2014-12-03 一种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失流后非能动自然循环强化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046811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24613.XA CN104681108B (zh) 2014-12-03 2014-12-03 一种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失流后非能动自然循环强化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24613.XA CN104681108B (zh) 2014-12-03 2014-12-03 一种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失流后非能动自然循环强化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81108A CN104681108A (zh) 2015-06-03
CN104681108B true CN104681108B (zh) 2017-03-29

Family

ID=53316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24613.XA Active CN104681108B (zh) 2014-12-03 2014-12-03 一种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失流后非能动自然循环强化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811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61401B (zh) * 2015-08-28 2017-07-11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池内液态重金属冷却反应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CN105627638B (zh) * 2015-12-29 2017-12-26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低温推进剂快速过冷装置
CN106409354B (zh) * 2016-09-28 2018-01-19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适用于长期运行工况下的开式非能动热量导出系统
CN108257689A (zh) * 2016-12-29 2018-07-06 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空气驱动叶轮改善自然循环极端工况响应的装置
CN114171216A (zh) * 2021-10-27 2022-03-11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一种非能动余热排出装置及核反应堆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9333A (zh) * 2006-05-26 2007-11-28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核反应堆非能动多功能池式稳压系统
CN202110832U (zh) * 2011-06-29 2012-01-11 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置顶式压水堆非能动应急余热排出系统
CN102332313A (zh) * 2011-10-10 2012-01-25 清华大学 高温气冷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CN102623072A (zh) * 2012-03-30 2012-08-01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复合型的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堆事故余热排出系统
CN103280247A (zh) * 2013-05-21 2013-09-04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一种氟盐冷却高温堆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CN103337264A (zh) * 2013-07-17 2013-10-02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一种熔盐堆缓冲盐事故余热排出系统
CN103400608A (zh) * 2013-07-09 2013-11-20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用于熔盐堆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CN103426486A (zh) * 2013-08-06 2013-12-04 华北电力大学 自然循环多功能气体抬升器装置
CN103714868A (zh) * 2014-01-12 2014-04-0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液态重金属冷却自然循环池式反应堆堆内热分隔系统
CN103824603A (zh) * 2014-03-10 2014-05-28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 一种驱动高温液态金属循环流动冷却堆内部件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14796A (ja) * 1988-02-24 1989-08-29 Hitachi Ltd 原子炉の非常用炉心冷却系
KR100419318B1 (ko) * 2000-12-07 2004-02-19 한국전력공사 써모사이펀을 이용한 액체금속로의 잔열제거장치
EP2248133B1 (en) * 2007-09-26 2011-08-31 Del Nova Vis S.R.L. Nuclear reactor, in particular pool-type nuclear reactor, having new concept fuel elements
KR101071415B1 (ko) * 2011-04-15 2011-10-07 한국수력원자력 주식회사 Sbo와 loca 대처 피동 고압안전주입탱크 시스템
KR101389836B1 (ko) * 2012-08-16 2014-04-29 한국원자력연구원 분리형 안전주입탱크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9333A (zh) * 2006-05-26 2007-11-28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核反应堆非能动多功能池式稳压系统
CN202110832U (zh) * 2011-06-29 2012-01-11 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置顶式压水堆非能动应急余热排出系统
CN102332313A (zh) * 2011-10-10 2012-01-25 清华大学 高温气冷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CN102623072A (zh) * 2012-03-30 2012-08-01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复合型的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堆事故余热排出系统
CN103280247A (zh) * 2013-05-21 2013-09-04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一种氟盐冷却高温堆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CN103400608A (zh) * 2013-07-09 2013-11-20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用于熔盐堆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CN103337264A (zh) * 2013-07-17 2013-10-02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一种熔盐堆缓冲盐事故余热排出系统
CN103426486A (zh) * 2013-08-06 2013-12-04 华北电力大学 自然循环多功能气体抬升器装置
CN103714868A (zh) * 2014-01-12 2014-04-0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液态重金属冷却自然循环池式反应堆堆内热分隔系统
CN103824603A (zh) * 2014-03-10 2014-05-28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 一种驱动高温液态金属循环流动冷却堆内部件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81108A (zh) 2015-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81108B (zh) 一种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失流后非能动自然循环强化系统及方法
KR101389836B1 (ko) 분리형 안전주입탱크
US9859027B2 (en) Multi stage safety injection device and passive safety injection system having the same
US20130070887A1 (en) Reactor adapted for mitigating loss-of-coolant accident and mitigation method thereof
WO2017045159A1 (zh) 核电站反应堆压力容器与屏蔽墙的组合结构
CN109887624A (zh) 模块式小堆安全壳隔离失效时的失水事故长期冷却系统
WO1998028754A1 (en) Nuclear reactor with improved natural coolant circulation
JPH085772A (ja) 原子炉格納容器
CN106409354A (zh) 一种适用于长期运行工况下的开式非能动热量导出系统
JP2009257929A (ja) 炉心溶融物保持装置および原子炉格納容器
WO2020098490A1 (zh) 反应堆及反应堆的冷却剂应急注入系统
KR20090100529A (ko) 안전주입탱크
CN209099446U (zh) 设有防掺气结构的高位水池
CN109448873A (zh) 一种改进型安注箱
CN113661547B (zh) 核电厂严重事故的应对安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5348286U (zh) 一种与冷却循环水池结合的单向稳压塔装置
CN107945892A (zh) 一体化气态氧控装置以及铅基快中子反应堆
CN207028246U (zh) 胶丸制作系统
CN105944405B (zh) 回液池用消泡装置
CN216457919U (zh) 恒定液位组合氧化氮压缩机组分离器系统
CN113205893B (zh) 一种核电站堆芯淹没水池的布置方法及系统
CN103090188B (zh) 一种液氧系统
CN105544657B (zh) 一种单向稳压塔装置的控制方法
CN207615825U (zh) 桶装水利用装置
JPH06331779A (ja) 冷却水の注水装置及び原子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