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77196A - 一种青少年国防科学素养教育培训专用的可穿戴机器人盔甲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青少年国防科学素养教育培训专用的可穿戴机器人盔甲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77196A
CN104677196A CN201510086115.1A CN201510086115A CN104677196A CN 104677196 A CN104677196 A CN 104677196A CN 201510086115 A CN201510086115 A CN 201510086115A CN 104677196 A CN104677196 A CN 1046771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or
luminous
robot
chest
she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8611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shui District of Foshan City Wishes Torch Education and Scie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shui District of Foshan City Wishes Torch Education and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shui District of Foshan City Wishes Torch Education and Scie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shui District of Foshan City Wishes Torch Education and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8611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77196A/zh
Publication of CN1046771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771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一种青少年国防科学素养教育培训专用的可穿戴机器人盔甲,包括机器人盔甲主体胸甲、面罩、面罩呼吸口、左上臂盔甲、左胸可发光盔甲、腹部盔甲、左手盔甲护套、左腿跨骨盔甲护套、左小腿盔甲护套、左脚盔甲护套、面罩左眼可发光可视晶片、面罩右眼可发光可视晶片、头罩盔甲、右上臂盔甲、右胸可发光盔甲、左右侧护腰发光盔甲、右手盔甲护套、右腿跨骨盔甲护套、右小腿盔甲护套、右脚盔甲护套,在本发明可穿戴机器人盔甲面罩左右眼和左右胸盔甲及左右侧护腰盔甲部分装置有无线充电LED晶片,通过功能展示,可启蒙青少年对军事可穿戴机器人装置的研究的兴趣,激发青少年立志投身我国军事战备机器人和医疗救护机器人科研事业的爱国热情。

Description

一种青少年国防科学素养教育培训专用的可穿戴机器人盔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盔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青少年国防科学素养教育培训专用的可穿戴机器人盔甲。
背景技术
在可穿戴机器人领域,一类通过精密机械装置协助人体完成动作的装置(同步、加强、模仿),它结合了外骨骼仿生技术和信息控制技术,涉及生物运动学、机器人学、信息科学、人工智能等跨科学知识。受制于高度符合人体动作准确度的实现难度、运动意判断、能源供给、结构材料(轻型、坚固、有弹性)、控制策略等影响因素,人体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 ——《一种可穿戴机器人的多传感器感知系统研究》。
 最早的人体外骨骼助力机器人是1966年GE研制的助力机器人,21世纪初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拨款推进军事助力机器人研发,第一代产品包括RTN(Raytheon)的XOS(授权自Sarcos)和LMT(Lockheed Martin)的HULC(人类外骨骼负重系统,授权自Ekso),2001-2005年,全球数家大学开始研发下肢助残机器人外骨骼,这些系统初步将投入于康复使用,未来或逐步推广至日常使用,机器人外骨骼或将彻底改变下肢瘫痪患者的康复治疗和日常生活,比较著名的医用外骨骼项目包括剥离自日本筑波大学的HAL、剥离自UC Berkeley的Ekso、以色列创业项目Rewalk、新西兰创业项目Rex以及运动控制技术公司Parker Hannifin(NYSE:PH)旗下的Indego.助力外骨骼下一步自然是延伸至工业应用,减少复杂工程的工伤事故,提升工作效率。
2014年初Wintergreen Research发布康复中心机器人行业报告(包括康复机器人、主动型假肢、机器人外骨骼等),预测该市场将从目前$43m增长至2020年的$1.8b,而ABI Research报告预测2020年外骨骼机器人市场将达$292m(仅供参考),全美有1.2m脊髓损伤(SCI)引起的瘫痪病人(The Christopher and Dana Reeve Foundation数据),273k为脊髓损伤引起的全瘫病人(15%为退伍军人,享受相关福利),每年新增病例12k(NSCICS/国家脊髓损伤统计中心数据,2013),非美国家全瘫患者数及每年新增病例与美国接近。美国脊髓损伤患者起因主要是交通事故(37%)和摔倒(29%),紧接着暴力事件(尤其枪支暴力)比重高达14%,远高于欧洲地区的MSD比重。大部分脊髓损伤早期患者会接受数月康复治疗,步态训练是下肢功能障碍康复训练的主要方式,帮助恢复肌肉力量和韧性,改善运动能力和关节协调性,维持身体正常机能。全美每年脊髓损伤直接治疗成本$40b,间接护理成本达到$306b,欧洲市场支出与美国接近。
全美有5m+人中风患者,每年发病人次780k(80%可以幸存),20-25%的中风患者无法独立行走(ReWalk IPO资料),这部分患者便是机器人外骨骼可以提供康复治疗的潜在市场。尽管中风患者每年发病人次是脊髓损伤患者人次的65x,但致瘫比重(29%)仅比脊髓损伤致瘫(23%)高出600 Bps,这是因为中风患者存活寿命较短。 全美有400k多发性硬化症患者(NMSS/国家多发性硬化症协会数据),53%的患者(212k)在Kurtzke扩展残疾状态量表(0-10分)得分6-7(ReWalk招股书数据),属于需要辅助行走但尚未依赖轮椅。
全美有764k脑瘫患者(UCP/国际脑瘫组织),具体适应外骨骼康复人群需要进一步确认。
考虑到前期治疗和并发症治疗,截瘫患者是所有患者人群中医疗开支最高的群体之一,终身疾病开销大约在$1.5-4m(Ekso资料)。以脊髓损伤(SCI)患者为例,不考虑薪酬福利损失,脊髓损伤后第一年治疗费用高达$50k(ReWalk资料),之后每年康复中心理疗成本$4k、定期检查成本$3k,平均每人每年因并发症住院22天,平均住院成本$10k、并发症药物成本$4k(如痉挛),相当于后续每年平均$20k的护理成本(Ekso资料)。 目前对外销售的个人用机器人外骨骼平均售价~$100k,相当于脊髓损伤患者5年的定期护理成本(ReWalk招股书提及全美大约80%的脊髓损伤患者年龄适合购买个人用机器人),由于中风致瘫患者存活寿命相对较短,目前的个人用机器人外骨骼对该部分患者具有价格压力(这也是Ekso计划较晚进入个人用市场的原因);而在康复中心市场,在预算允许或者保险覆盖的前提下,机器人外骨骼未来在帮助截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方面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35%的医疗后送是因为负重损伤所致,部分任务负重超过125磅/57公斤(包括武器、弹药、电子设备、防弹衣等),外骨骼机器人可以大幅提高战士的承重能力。2009年Ekso发布的人类外骨骼负重系统(HULC/Human Universal Load Carrier)承重力达到200磅/90公斤,大幅提高单兵作战能力,该技术目前独家授权给LMT.另外,保护性机器人外骨骼可以有效抵御气体及生化武器的袭击。
工业应用面向工程施工、紧急救助(疾病、事故、灾害、突发事件)、生产制造、搬运输送、危险工作(如核电站操作维护、航天空间站、深水作业)等。显示了2011年普吉特海湾海军造船厂一次高难度测试,工人身着全身外骨骼机器人(HULC+Zero-G)托举电动砂轮机进行船体打磨(Overhead Grinding),如果没有助力机器人,这极易造成工伤,海军部随后发布了测试结果:打磨时间仅为常规耗时的1/3、打磨质量改善、一名患有纤维肌痛的工人轻松完成任务。显示HAL被用于福岛核电站救助现场,外骨骼系统除了助力以外,还可以防辐射,大幅提高工作效率,最小化灾害影响。
Cybernics是一门混合学科,覆盖控制论(人)、机电学(机)、信息学(信息)和医学(神经科学、运动学、再生医学)领域,筑波大学的Cybernics研究中心是日本顶尖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由日本筑波大学教授Yoshiyuke Sankai于1991年创立,1995年,第一台HAL(Hybrid Assistive Limb,混合助力机器人外骨骼)样机诞生。2004年,在日本内阁拨款资助下,Sankai教授创立了Cyberdyne公司,旗舰产品HAL于2005年首次亮相于爱知世博会,是目前日本最著名的机器人外骨骼。2008年HAL正式发布,2013年成为全球首个获得安全认证的机器人外骨骼产品(ISO/DIS 13482)。 各个市场进展(下表)。2013年HAL获得CE标识,随后德国法定工伤保险DGUV提出医保报销,HAL进入德国市场,目前正在着手准备瑞士、奥地利、西班牙市场的推广(Nomura预期2015年)。2013年,日本新泻市民医院启动一项HAL针对顽固性神经肌肉罕见病患者治疗的临床试验,计划今年7月结束,并于年底向日本医药局申请医院用医疗器械,Nomura预期2015年HAL有机会获得日本市场长期关爱中心(LTC)保险覆盖。另外,2014年初公司开始准备FDA申请资料,申请资料会用到日本和德国市场的临床试验数据,Nomura预期14H2递交材料,2015年有望获批及保险覆盖。 Cyberdyne于今年3月在东京交易所上市,目前市值$2.2b。
HAL模仿人体工学设计,由两套Cybernics控制系统构成:生物意识控制系统(CVC)和自主控制系统(CAC)。这是HAL与其他机器人外骨骼相比的独特优势,通过固定在皮肤表面的传感器搜集肌电信息(Bioelectric Signals),CVC可以判断行动意,控制动力装置,而CAC则利用计算机存储动作模型,完成并记忆助力动作(站坐、行走、上下楼梯),不难想象,CAC的记忆控制或可永久保留著名运动员的动作模式。
利用相关医学原理阐述HAL的作用机制:正常肢体行动依靠大脑和外周神经系统进行,大脑发布指令,运动神经(脊髓)传递指令至肌肉骨骼系统(比如关节),中风等脑部疾病以及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症等运动神经疾病会破坏正常神经通路,使患者肢体瘫痪。HAL的两套控制系统互相配合,为患者架构一个替代神经网络,相当于一个外接大脑/神经系统,促进生物反馈、刺激大脑学习、逐步修复通路,这和一般意义上的理疗有显著差别,理疗通过肢体移动恢复肌肉功能,而HAL为患者提供了完整生物反馈。 注意到目前竞争对手产品(包括ReWalk、Rex在内)主要针对脊髓损伤(22%截瘫患者)和多发性硬化症患者(17%截瘫患者),而HAL和Ekso的产品适用于截瘫第一大病因——中风患者(29%截瘫患者)。其中,HAL的通路修复原理天然适合于中风引起的瘫痪,而Ekso则是利用可变助力软件对中风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除筑波大学,全球其他通过“意念”控制帮助瘫痪患者的项目包括美国的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和杜克大学医院院的机器人假肢项目,可以通过连接大脑按瘫痪者“意念”来完成全身肢体动作。
除了医用产品,Cyberdyne还有其他外骨骼及非外骨骼机器人产品,但Sankai教授拒绝Cybernics技术用于军事领域。 Cyberdyne计划2014年底前测试发布以下产品: -智能大楼清洁机器人。清洁机器人可以自行乘坐电梯并清洁所有楼道,这将节省楼道清洁费(包括人工费、照明费、空调费、工伤保险费等)。 -手关节/膝关节强化训练机器人外骨骼。关节强化机器人将用于疾病预防及家庭护理。 -生命体征传感器。手掌大小的传感器可以通过检测一系列病状预防中风,包括动脉硬化、心律失常、脱水等病状,数据可实时发送至医生处。 -腰背助力外骨骼。适用于康复中心护工及重体力工业。
在研其他外骨骼系列包括:全身助力外骨骼(工业用)、赈灾助力外骨骼(防辐射、冷却系统、生命体征传感系统),日本政府2011年承诺向后者研发提供$150m资金援助。 
2005年,UC Berkeley机器人和人体工程实验室三名学者创立了Berkeley Bionics,同年发布ExoHiker系列,提高长途承重至150磅/70公斤,2007年承重升级至200磅/90公斤。2009年公司发布了液压传动的人类外骨骼负重系统(HULC/Human Universal Load Carrier),承重力200磅/90公斤(包括武器、弹药、电子设备、防弹衣等),大幅提高单兵作战能力,同年Berkeley Bionics将HULC技术独家授权给LMT. 2012年底海豹六队在阿富汗东部解除一名美国医生人质时,一名特种兵遭遇枪杀,此事直接导致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USSOCOM)去年启动TALOS项目(战术突击轻型作战机器服),HULC将是TALOS构成的一部分。TALOS不仅防弹、助力、夜视、增强现实,还能监测生命体征、自动喷药,该项目由56家公司、18个政府机构、13个大学和10个国家实验室共同参与,计划于2018年产品上市,目前累计耗资已经超过$10m. 今年初,LMT和Ekso合作研发的军事工业用机器人外骨骼Mantis样机发货,助力造船工人搬运重物及进行高难度工作,减少工伤事故。
在HULC基础上,公司于2010年发布针对脊髓损伤引起的截瘫患者的下肢步态修复外骨骼系统eLEGS(Exoskeleton Lower Extremity Gait System),该系统利用专用拐杖进行行为控制,需要理疗医生监督。2011年公司改名为Ekso Bionics,eLEGS改名Ekso,2012年初第一代Ekso获得FDA批准并取得CE标识,开始进入全美主要康复中心,为脊髓损伤(SCI)患者提供步态康复训练。13H2, Ekso发布可变助力软件(Variable Assis Software),覆盖人群拓展至中风患者(详见“产品对比”)。2013年底,第二代机器人外骨骼Ekso GT配合可变助力软件进入康复中心。 截至14Q1,Ekso机器人外骨骼已进入全球60家康复中心(50%北美、40%欧州12国、剩余10%南非、南美),共计出售或出租64台Ekso,累计帮助3000+患者进行治疗,注意到年初新聘的销售VP Glenn Davis在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公司西门子任职23年。除康复用机器人外,公司正在研发个人用机器人,预期2015-2016年上市。截至14Q1,Ekso月产量8台,最高产能可以达到125台。
以色列公司Rewalk Robotics成立于2001年,总部后迁至美国麻省,创始人Amit Goffer四肢瘫痪,致力于研发助残外骨骼机器人,公司的核心技术为独有的倾斜传感技术(2021年到期),通过检测重心的轻微变化,ReWalk带动患者行走。 历经10年研究,ReWalk于2011年在欧美市场发布了康复训练外骨骼(ReWalk R/Rehabilitation),是最早进入欧洲市场的机器人外骨骼产品。个人用机器人外骨骼(ReWalk P/Personal)定制系统先后于2012年底和2014年中获得CE标识和FDA批准,Rewalk P成为FDA批准的第一个个人用外骨骼系统(FDA要求在有人监督情况下使用ReWalk),也是在欧洲市场最早获得保险覆盖的个人用机器人外骨骼产品。招股书提及至少2年内不会有竞争对手个人用产品获批,公司在全美个人用外骨骼市场有先发优势(14Q3开始销售)。 在研产品方面,招股书提到目前产品仅针对脊髓损伤患者,未来产品将进一步拓展到多发性硬化症(在研)、中风和脑瘫患者。另外,在研产品还包括一款ReWalk Q/Quadriplegia,主要用于四肢瘫痪患者,这部分患者无法支撑拐杖,因此ReWalk Q将配备底轮拐杖,公司预期近期完成ReWalk Q的研发,之后开始临床试验和监管申请。 目前,ReWalk已进入全球24家康复中心(北美15、欧4国8中心、中东1),共售出60台康复机器人和18台个人用机器人。公司与日本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安川电机(市值$3.4b)签署战略合作,拓展亚洲市场,安川电机拥有一部分ReWalk股权,ReWalk未来也将帮助安川在欧美市场经销安川部分在研医疗机器人。
Rex机器的优劣势均很明显,Rex是唯一一家无需拐杖支持的自助式设备,适用于四肢瘫痪患者,即便是下肢瘫痪患者,也可以体会“解放双手”的方便,这可能也是创始人切身需求,但Rex在步态和可调节方面具有明显劣势,公司表明下一代产品会有所改善,HAL和Ekso在步态方面非常自然。另外,ReWalk在研产品ReWalk Q将会针对四肢瘫痪人群,由底轮驱动拐杖前进并保持行走平衡,ReWalk创始人亦是四肢瘫痪患者,ReWalk Q或成为额继Rex之后第二款针对四肢瘫痪患者的外骨骼产品。 生物意识控制技术目前仅有HAL一家实现,且有专利支持,该技术天然支持HAL用于中风患者,Ekso通过可变助力软件介入该患者市场,其他产品基本还是停留在运动神经疾病致瘫患者(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症等)。 电池使用寿命方面,作为唯一一个被FDA批准的个人用机器人外骨骼产品,ReWalk的电池寿命优势相当明显,间断使用下可持续一整天,连续使用持续3-4小时,Ekso的机器人电池可持续6小时,HAL和Rex的电池寿命低于2小时,HAL目前没有个人用产品。 相比而言,HAL比ReWalk/Ekso轻巧一倍,ReWalk和Ekso机器重23kg(电池~5kg),而HAL仅为12kg重(无线电池~2kg),尽管ReWalk和Ekso声称行走时机器人重量由地面承重,但一位使用HAL的日本老人受访时表示HAL太重,那么ReWalk/Ekso的重量可能对部分患者压力更大。
2010年,美军发布了一款XOS外骨骼机械盔甲,其重量为195磅,是由美国雷神公司防御系统制造的,预计将在未来5年内用于军事操作。
日前,日本冲绳县的大学生成功设计一种新型机器人盔甲,这种气动动力装置比电影《异形》中的机器人盔甲更加有效。
据悉,这种外骨骼机器人盔甲仅用了6个月设计建造完成,是由日本冲绳县一支大学生研究小组采用铝质片材和管材制成的。由人体肌肉作为动力源,这套无发动机机器人盔甲可延伸手臂和双腿的活动范围。
研究小组称这一项目仍在完善之中,计划装配装甲钢板将人体完全覆盖其中。目前,他们发布了一段视频精确地描述了这种外骨骼机器人盔甲的设计过程,以及如何组装成为一个巨型机器人,其网络一段视频演示了该机器人盔甲具有多种用途,其中包括:和朋友们一起玩“石头剪刀布”游戏、打棒球、弹空易拉罐、跳舞以及担当保镖。在视频中,人们穿着这种机器人盔甲能够拿起大葱,还能偷偷地窃取汽水,但这款机器人盔甲并不仅仅是科幻电影的镜像,它与美军和其它高科技公司设计的真实用途机械盔甲相似,甚至包括用于战场上的机械盔甲。2010年,美军发布了一款XOS外骨骼机械盔甲,其重量为195磅,是由美国雷神公司防御系统制造的,预计将在未来5年内用于军事操作;它通过抽吸穿过金属框架的加热液压液体,从而扩大了人体的肢体力量,能够举起搬运更大重量的物体。雷神-萨克斯盔甲(XOS外骨骼机械盔甲)操作副主席弗雷泽-史密斯(Fraser Smith)说:“不是使用机械装置搬运、拖拉或者放弃材料,而是溶入人力和机械元素使工作更加精确,并且减少时间无需使用起重机或者其它装置。或者这种装置经过计算化操控处理,空军或者海军航空工作人员可装载炸弹至飞机起落架,或者放置军需品至仓库和卡车用于装运。”
完全外骨骼类型的XOS外骨骼机械盔甲可将力量集中于双手操控实现,并且能全天操作,无疲劳感,每次可搬运50磅的重量,无论人们的意愿如何,XOS外骨骼机械盔甲都可使人们变得更加强壮。但不同于目前日本大学生设计的机器人盔甲,雷神-萨克斯盔甲是由一台内燃机提供动力,通过电缆连接至电源。
综上所述,结合国内外机器人领域可穿戴机器人装置的技术变革,有必要尽快在我国青少年中普及此类可穿戴机器人装置的知识和科技启蒙教育,对此,佛山市三水区希望火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员,经过长期对国内外机器人领域可穿戴机器人装置的调研和对我国青少年机器人教育普及的现状,专门研发了一种青少年国防科学素养教育培训专用的可穿戴机器人盔甲。。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青少年国防科学素养教育培训专用的可穿戴机器人盔甲。
本发明的一种青少年国防科学素养教育培训专用的可穿戴可穿戴机器人盔甲盔甲,通过简易的可穿戴机器人盔甲功能展示,可激发青少年热爱国防科学,投身军事可穿戴机器人装置的研究,为我国的军事战备机器人和医疗救护机器人研究开发培养储备一批后备人才。
本发明的一种青少年国防科学素养教育培训专用的可穿戴可穿戴机器人盔甲盔甲,包括机器人盔甲主体胸甲、面罩、面罩呼吸口、左上臂盔甲、左胸可发光盔甲、腹部盔甲、左手盔甲护套、左腿跨骨盔甲护套、左小腿盔甲护套、左脚盔甲护套、面罩左眼可发光可视晶片、面罩右眼可发光可视晶片、头罩盔甲、右上臂盔甲、右胸可发光盔甲、左右侧护腰发光盔甲、右手盔甲护套、右腿跨骨盔甲护套、右小腿盔甲护套、右脚盔甲护套,所述的机器人盔甲主体胸甲的上端中间部位设有面罩并在所述面罩上分左右装设有面罩左眼可发光可视晶片和面罩右眼可发光可视晶片,所述面罩上的下方设有可变音的面罩呼吸口,进一步所述的面罩呼吸口内置可变音的锂电池变声器,进一步所述的面罩上端还装设有头罩盔甲,进一步所述的面罩左眼可发光可视晶片为无线充电的LED眼镜并在所述的面罩右眼可发光可视晶片上对应设置无线充电的LED眼镜;所述的机器人盔甲主体胸甲的左下端连接左上臂盔甲并由所述左上臂盔甲与左手盔甲护套7套接;进一步所述的左胸可发光盔甲为LED发光多闪控制模式充电晶片并在所述的右胸可发光盔甲上也对应设置LED发光多闪控制模式充电晶片;所述的机器人盔甲主体胸甲的右下端连接右上臂盔甲并由所述右上臂盔甲与右手盔甲护套套接,所述的机器人盔甲主体胸甲的中下端分左右设置左胸可发光盔甲和右胸可发光盔甲,所述的左胸可发光盔甲和右胸可发光盔甲的中间连接处的下端还设有腹部盔甲,进一步所述的左胸可发光盔甲的下端和右胸可发光盔甲的下端设有左右侧护腰发光盔甲,所述的左右侧护腰发光盔甲的左下端通过左腿跨骨盔甲护套与左小腿盔甲护套连接并由所述左小腿盔甲护套套接左脚盔甲护套;所述的左右侧护腰发光盔甲的右下端通过右腿跨骨盔甲护套与右小腿盔甲护套连接并由所述右小腿盔甲护套套接右脚盔甲护套;所述的左右侧护腰发光盔甲为LED发光多闪控制模式充电晶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可穿戴机器人盔甲面罩左右眼和左右胸盔甲及左右侧护腰盔甲部分装置有无线充电LED晶片,每只晶片单独配一个快速液晶显示充电器,只需简单充电既可以正常使用,开关、LED晶片,内部电池为一个整体,不需要有多余的连接线来链接供电,具有做工精细、时尚外观、携带方便,蓄电能力强,亮度超高,能随取随用展示机器人的优特点,另在面罩呼吸口内置可变音的锂电池变声器,更加逼真地展示机器人声形并茂的勇敢形像,这种青少年国防科学素养教育培训专用的可穿戴可穿戴机器人盔甲盔甲,一种青少年国防科学素养教育培训专用的可穿戴机器人盔甲,包括机器人盔甲主体胸甲1、面罩2、面罩呼吸口3、左上臂盔甲4、左胸可发光盔甲5、腹部盔甲6、左手盔甲护套7、左腿跨骨盔甲护套8、左小腿盔甲护套9、左脚盔甲护套10、面罩左眼可发光可视晶片11、面罩右眼可发光可视晶片12、头罩盔甲13、右上臂盔甲14、右胸可发光盔甲15、左右侧护腰发光盔甲16、右手盔甲护套17、右腿跨骨盔甲护套18、右小腿盔甲护套19、右脚盔甲护套20,通过本发明可穿戴机器人盔甲的功能展示,可启蒙青少年对军事可穿戴机器人装置的研究的兴趣,激发青少年立志投身我国军事战备机器人和医疗救护机器人可穿戴装置的科研事业的爱国热情。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青少年国防科学素养教育培训专用的可穿戴机器人盔甲的结构示意
图1标示说明
机器人盔甲主体胸甲1、面罩2、面罩呼吸口3、左上臂盔甲4、左胸可发光盔甲5、腹部盔甲6、左手盔甲护套7、左腿跨骨盔甲护套8、左小腿盔甲护套9、左脚盔甲护套10、面罩左眼可发光可视晶片11、面罩右眼可发光可视晶片12、头罩盔甲13、右上臂盔甲14、右胸可发光盔甲15、左右侧护腰发光盔甲16、右手盔甲护套17、右腿跨骨盔甲护套18、右小腿盔甲护套19、右脚盔甲护套2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根据图1所示的一种青少年国防科学素养教育培训专用的可穿戴机器人盔甲,在机器人盔甲主体胸甲1的上端中间部位设有面罩2并在所述面罩2上分左右装设有面罩左眼可发光可视晶片11和面罩右眼可发光可视晶片12,所述面罩2上的下方设有可变音的面罩呼吸口3,进一步所述的面罩2上端还装设有头罩盔甲13,所述的机器人盔甲主体胸甲1的左下端连接左上臂盔甲4并由所述左上臂盔甲4与左手盔甲护套7套接;所述的机器人盔甲主体胸甲1的右下端连接右上臂盔甲14并由所述右上臂盔甲14与右手盔甲护套17套接;所述的机器人盔甲主体胸甲1的中下端分左右设置左胸可发光盔甲5和右胸可发光盔甲15,所述的左胸可发光盔甲5和右胸可发光盔甲15的中间连接处的下端还设有腹部盔甲6,进一步所述的左胸可发光盔甲5的下端和右胸可发光盔甲15的下端设有左右侧护腰发光盔甲16;再进一步所述的左右侧护腰发光盔甲16的左下端通过左腿跨骨盔甲护套8与左小腿盔甲护套9连接并由所述左小腿盔甲护套9套接左脚盔甲护套10;更进一步所述的左右侧护腰发光盔甲16的右下端通过右腿跨骨盔甲护套18与右小腿盔甲护套19连接并由所述右小腿盔甲护套19套接右脚盔甲护套20;所述的面罩左眼可发光可视晶片11和面罩右眼可发光可视晶片12为无线充电的LED眼镜;所述的左胸可发光盔甲5和所述的右胸可发光盔甲15上均设有LED发光多闪控制模式充电晶片,
所述的面罩呼吸口3内置可变音的锂电池变声器;
所述的左右侧护腰发光盔甲16为LED发光多闪控制模式充电晶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

Claims (3)

1. 一种青少年国防科学素养教育培训专用的可穿戴机器人盔甲,其特征在于:在机器人盔甲主体胸甲1的上端中间部位设有面罩2并在所述面罩2上分左右装设有面罩左眼可发光可视晶片11和面罩右眼可发光可视晶片12,所述面罩2上的下方设有可变音的面罩呼吸口3,进一步所述的面罩2上端还装设有头罩盔甲13,所述的机器人盔甲主体胸甲1的左下端连接左上臂盔甲4并由所述左上臂盔甲4与左手盔甲护套7套接;所述的机器人盔甲主体胸甲1的右下端连接右上臂盔甲14并由所述右上臂盔甲14与右手盔甲护套17套接;所述的机器人盔甲主体胸甲1的中下端分左右设置左胸可发光盔甲5和右胸可发光盔甲15,所述的左胸可发光盔甲5和右胸可发光盔甲15的中间连接处的下端还设有腹部盔甲6,进一步所述的左胸可发光盔甲5的下端和右胸可发光盔甲15的下端设有左右侧护腰发光盔甲16;再进一步所述的左右侧护腰发光盔甲16的左下端通过左腿跨骨盔甲护套8与左小腿盔甲护套9连接并由所述左小腿盔甲护套9套接左脚盔甲护套10;更进一步所述的左右侧护腰发光盔甲16的右下端通过右腿跨骨盔甲护套18与右小腿盔甲护套19连接并由所述右小腿盔甲护套19套接右脚盔甲护套20;所述的面罩左眼可发光可视晶片11和面罩右眼可发光可视晶片12为无线充电的LED眼镜;所述的左胸可发光盔甲5和所述的右胸可发光盔甲15上均设有LED发光多闪控制模式充电晶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青少年国防科学素养教育培训专用的可穿戴机器人盔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罩呼吸口3内置可变音的锂电池变声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青少年国防科学素养教育培训专用的可穿戴机器人盔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侧护腰发光盔甲16为LED发光多闪控制模式充电晶片。
CN201510086115.1A 2015-02-21 2015-02-21 一种青少年国防科学素养教育培训专用的可穿戴机器人盔甲 Pending CN1046771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86115.1A CN104677196A (zh) 2015-02-21 2015-02-21 一种青少年国防科学素养教育培训专用的可穿戴机器人盔甲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86115.1A CN104677196A (zh) 2015-02-21 2015-02-21 一种青少年国防科学素养教育培训专用的可穿戴机器人盔甲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77196A true CN104677196A (zh) 2015-06-03

Family

ID=53312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86115.1A Pending CN104677196A (zh) 2015-02-21 2015-02-21 一种青少年国防科学素养教育培训专用的可穿戴机器人盔甲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77196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51204A (zh) * 2016-04-18 2016-07-13 智造未来(北京)机器人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穿戴机器人
CN105835035A (zh) * 2016-04-18 2016-08-10 智造未来(北京)机器人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穿戴机器人的骨架装置及穿戴机器人
CN106493715A (zh) * 2016-12-20 2017-03-15 东南大学 一种适于防辐射服支撑的外骨骼装置
CN106861214A (zh) * 2017-02-26 2017-06-20 佛山市三水区希望火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的蝙蝠人装备
CN107050877A (zh) * 2017-01-12 2017-08-18 佛山市三水区希望火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陆两用的儿童游乐军事模型车
CN107414835A (zh) * 2017-08-31 2017-12-01 智造未来(北京)机器人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机械臂控制方法及载人机甲
CN107773997A (zh) * 2017-09-30 2018-03-09 惠州市洛玛科技有限公司 胸甲器具
CN108019705A (zh) * 2017-11-03 2018-05-11 绍兴市上虞区幻想动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穿戴式外骨骼机器人装置头盔眼部发光结构
CN108837485A (zh) * 2018-06-05 2018-11-20 佛山市三水区希望火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企鹅造型的穿戴式儿童滑雪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73996A (en) * 1974-07-05 1975-04-01 Levon Antoine Varteressian Articulated head and neck protector apparatus
US4580296A (en) * 1983-10-11 1986-04-08 Cano Richard A Combat sports equipment
CN101458052A (zh) * 2008-12-25 2009-06-17 张红彬 单兵整体防护智能化系统
CN201820390U (zh) * 2010-03-25 2011-05-04 亚力赛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可构建寓教于乐型机器人
CN202404820U (zh) * 2012-01-04 2012-08-29 湖州师范学院 一种教学机器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73996A (en) * 1974-07-05 1975-04-01 Levon Antoine Varteressian Articulated head and neck protector apparatus
US4580296A (en) * 1983-10-11 1986-04-08 Cano Richard A Combat sports equipment
CN101458052A (zh) * 2008-12-25 2009-06-17 张红彬 单兵整体防护智能化系统
CN201820390U (zh) * 2010-03-25 2011-05-04 亚力赛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可构建寓教于乐型机器人
CN202404820U (zh) * 2012-01-04 2012-08-29 湖州师范学院 一种教学机器人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35035A (zh) * 2016-04-18 2016-08-10 智造未来(北京)机器人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穿戴机器人的骨架装置及穿戴机器人
CN105751204A (zh) * 2016-04-18 2016-07-13 智造未来(北京)机器人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穿戴机器人
CN105835035B (zh) * 2016-04-18 2018-01-02 智造未来(北京)机器人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穿戴机器人的骨架装置及穿戴机器人
CN106493715B (zh) * 2016-12-20 2019-02-05 东南大学 一种适于防辐射服支撑的外骨骼装置
CN106493715A (zh) * 2016-12-20 2017-03-15 东南大学 一种适于防辐射服支撑的外骨骼装置
CN107050877A (zh) * 2017-01-12 2017-08-18 佛山市三水区希望火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陆两用的儿童游乐军事模型车
CN107050877B (zh) * 2017-01-12 2019-04-23 山东业达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陆两用的儿童游乐军事模型车
CN106861214A (zh) * 2017-02-26 2017-06-20 佛山市三水区希望火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的蝙蝠人装备
CN107414835A (zh) * 2017-08-31 2017-12-01 智造未来(北京)机器人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机械臂控制方法及载人机甲
CN107773997A (zh) * 2017-09-30 2018-03-09 惠州市洛玛科技有限公司 胸甲器具
CN107773997B (zh) * 2017-09-30 2019-09-24 磐安县嘉嘉宠物用品设计工作室 胸甲器具
CN108019705A (zh) * 2017-11-03 2018-05-11 绍兴市上虞区幻想动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穿戴式外骨骼机器人装置头盔眼部发光结构
CN108837485A (zh) * 2018-06-05 2018-11-20 佛山市三水区希望火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企鹅造型的穿戴式儿童滑雪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77196A (zh) 一种青少年国防科学素养教育培训专用的可穿戴机器人盔甲
Babaiasl et al. A review of technological and clinical aspects of robot-aided rehabilitation of upper-extremity after stroke
CN103519970B (zh) 一种微智能外骨骼手指康复机器人
CN103610568A (zh) 一种拟人化的下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
Proietti et al. Restoring arm function with a soft robotic wearable for individuals with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Chappell et al. Evidence report: risk of injury and compromised performance due to EVA operations
Hamzeheinejad et al. Immersive robot-assisted virtual reality therapy for neurologically-caused gait impairments
Faure et al. Adding haptic feedback to virtual environments with a cable-driven robot improves upper limb spatio-temporal parameters during a manual handling task
Gast et al. A glimpse from the inside of a space suit: What is it really like to train for an EVA?
Verdel et al. Human weight compensation with a backdrivable upper-limb exoskeleton: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Susko et al. MIT-Skywalker: A novel environment for neural gait rehabilitation
Lotti et al. Soft robotics to enhance upper limb endurance in individuals with multiple sclerosis
Lee et al. Design of a wearable 3-DOF forearm exoskeleton for rehabilitation and assistive purposes
Deutsch Virtual reality and gaming systems to improve walking and mobility for people with musculoskeletal and neuromuscular conditions
Ong et al. Recent developments of robotic exoskeletons for hand rehabilitation
MajidiRad et al. Upper limb rehabilitation and mobility assistance using robotic devices: a review
Wagner Haptic and exoskeleton devices for neurorehabilitation of upper limb paralysis: a state of art and a night landing task
Schnieders ARCTiC LawE: Armed robotic control for training in civilian law enforcement
Chow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 non-powered exoskeleton device to cater to the physical needs of puppeteers
CN207186797U (zh) 多模态感知反馈的医疗康复机器人系统
Allemang et al. 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learn trimanual coordination?
Chowdhury et al. A Physics-based Virtual Reality System Design and Evaluation by Simulating Human-Robot Collaboration
Vazzoler et al. Evaluating Efficacy of Continuous Assistance Control During Orientation Tasks with an Active Wrist Exoskeleton
Dunn et al. Evidence Report: Risk of Injury and Compromised Performance due to EVA Operations
del-Ama et al. Robotic rehabilitation: ten critical questions about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 answered by emerging research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60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