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74824A - 水土保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水土保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74824A
CN104674824A CN201310616958.9A CN201310616958A CN104674824A CN 104674824 A CN104674824 A CN 104674824A CN 201310616958 A CN201310616958 A CN 201310616958A CN 104674824 A CN104674824 A CN 1046748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ight
bar
jack
transverse rod
rear transver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1695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锡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61695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74824A/zh
Publication of CN1046748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748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20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 E02D17/205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with modular blocks, e.g. pre-fabric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ulkheads Adapted To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土保持装置,包括有至少一个第一直杆、至少一个第二直杆、至少一个第一前横杆及至少一个第一后横杆,第二直杆与第一直杆彼此并排,第一前横杆的两端分别跨置并连接于第一直杆及第二直杆,第一后横杆的两端分别跨置并连接于第一直杆及第二直杆,第一直杆及第二直杆的一端部分埋入坡地,第一后横杆完全埋设于坡地中,并在第一直杆、第二直杆、第一前横杆及第一后横杆所围成的容置空间中填入土壤,凭借第一前横杆的阻挡能够避免容置空间中的土壤流失,并且因水土保持装置埋设于坡地中,而能够紧紧抓取坡地,避免水土保持装置相对坡地滑移。

Description

水土保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土保持装置,尤指利用至少四个杆件围绕并将一侧埋入坡地中的水土保持装置。
背景技术
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第M351894号的“嵌接式护坡块”专利案,其为一种护坡块,其主要包含一预铸成型的本体,在护坡块本体上至少设有一镂空部,且于其前端底面设有一向下方垂直延伸的扣接唇,并于扣接唇下方设有二支或二支以上的嵌接掣子,另在护坡块本体的后端具有一扣接槽,并于扣接槽内至少设有一嵌接孔;可将多数护坡块以顺沿坡地表面排列铺砌而构筑形成一阶梯型矩阵护坡结构,并使该护坡结构中的各个护坡块均与其前后、左右相邻排列的其它护坡块相互嵌接连结,从而组成一构造坚强且稳固的护坡结构。
然而,上述的护坡结构仅能够适用于特定斜度的缓坡,护坡块仅是放置于坡地上,并通过各个护坡块彼此卡合的结构来避免护坡块相对坡地滑动,若将上述护坡块使用于坡度过于陡峭的斜坡,将造成呈整面的护坡结构因抓取地面的力道不足而相对斜坡滑动,而无法达到护坡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水土保持装置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土保持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使用于坡度过于陡峭的斜坡,将造成呈整面的护坡结构因抓取地面的力道不足而相对斜坡滑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土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至少一个第一直杆;
至少一个第二直杆,该第二直杆与该第一直杆彼此并排;
至少一个第一前横杆,该第一前横杆的两端分别跨置并连接于该第一直杆及该第二直杆;
至少一个第一后横杆,该第一后横杆的两端分别跨置并连接于该第一直杆及该第二直杆;
该第一直杆的一端及该第二直杆的一端埋设于坡地中,该第一直杆及该第二直杆的一端部分埋入坡地,该第一后横杆完全埋设于坡地中,并在该第一直杆、该第二直杆、该第一前横杆及该第一后横杆所围成的容置空间中填入土壤。
所述的水土保持装置,其中:该第一直杆包括有一个前端及一个后端,该第一直杆于前端设有一个前卡槽,该第二直杆包括有一个前端及一个后端,该第二直杆于前端设有一个前卡槽,该第一前横杆具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第二端,该第一前横杆的第一端设于该第一直杆的前卡槽中,而该第一前横杆的第二端设于该第二直杆的前卡槽中,该第一直杆于后端设有一个后卡槽,该第二直杆于后端设有一个后卡槽,该第一后横杆具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第二端,该第一后横杆的第一端设于该第一直杆的后卡槽中,而该第一后横杆的第二端设于该第二直杆的后卡槽中。
所述的水土保持装置,其中:该第一直杆的前卡槽设于该第一直杆的顶侧,该第一直杆的后卡槽设于该第一直杆的顶侧,该第二直杆的前卡槽设于该第二直杆的顶侧,该第二直杆的后卡槽设于该第二直杆的顶侧。
所述的水土保持装置,其中:该第一直杆于前卡槽中凹设有至少一个前插孔,该第二直杆于前卡槽中凹设有至少一个前插孔,该第一前横杆的第一端设有一个第一插孔及一个第一连接件,该第一前横杆的第二端设有一个第二插孔及一个第二连接件,该第一前横杆的第一插孔对应该第一直杆的前插孔,该第一前横杆第二插孔对应该第二直杆的前插孔,该第一前横杆的第一连接件同时插设于该第一前横杆的第一插孔及该第一直杆的前插孔中,该第一前横杆的第二连接件同时插设于该第一前横杆第二插孔及该第二直杆的前插孔中,该第一直杆于后卡槽中凹设有至少一个后插孔,该第二直杆于后卡槽中凹设有至少一个后插孔,该第一后横杆的第一端设有一个第一插孔及一个第一连接件,该第一后横杆的第二端设有一个第二插孔及一个第二连接件,该第一后横杆的第一插孔对应该第一直杆的后插孔,该第一后横杆第二插孔对应该第二直杆的后插孔,该第一后横杆的第一连接件同时插设于该第一后横杆的第一插孔及该第一直杆的后插孔中,该第一后横杆的第二连接件同时插设于该第一后横杆第二插孔及该第二直杆的后插孔中。
所述的水土保持装置,其中:该水土保持装置还包括有至少一个第三直杆、至少一个第二前横杆及至少一个第二后横杆,该第一直杆、该第二直杆及该第三直杆至少有四分之一埋入坡地,所述第一直杆的至少一个前插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直杆的至少一个后插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直杆的至少一个前插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直杆的至少一个后插孔的数量为两个,该第一前横杆的第一插孔对应所述第一直杆的两个前插孔中靠近该第二直杆的一个,该第一前横杆第二插孔对应所述第二直杆的两个前插孔中靠近该第一直杆的一个,该第一后横杆的第一插孔对应所述第一直杆的两个后插孔中靠近该第二直杆的一个,该第一后横杆第二插孔对应所述第二直杆的两个后插孔中靠近该第一直杆的一个,该第三直杆与该第二直杆彼此并排,该第三直杆包括有一个前端及一个后端,该第三直杆的前端及后端分别位于该第三直杆上远离彼此的一端,该第三直杆于前端设有一个前卡槽,该第三直杆的前卡槽设于该第三直杆的顶侧,该第三直杆于后端设有一个后卡槽,该第三直杆的后卡槽设于该第三直杆的顶侧,该第三直杆于前卡槽中凹设有两个前插孔,该第三直杆于后卡槽中凹设有两个后插孔,该第二前横杆的两端分别跨置并连接于该第二直杆及该第三直杆,该第二前横杆具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第二端,该第二前横杆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位于该第二前横杆上远离彼此的一端,该第二前横杆的第一端设于该第二直杆的前卡槽中,而该第二前横杆的第二端设于该第三直杆的前卡槽中,该第二前横杆的第一端设有一个第一插孔及一个第一连接件,该第二前横杆的第二端设有一个第二插孔及一个第二连接件,该第二前横杆的第一插孔对应所述第二直杆的两个前插孔中靠近该第三直杆的一个,该第二前横杆第二插孔对应所述第三直杆的两个前插孔中靠近该第二直杆的一个,该第二前横杆的第一连接件同时插设于该第二前横杆的第一插孔及该第二直杆的前插孔中,该第二前横杆的第二连接件同时插设于该第二前横杆第二插孔及该第三直杆的前插孔中,该第二后横杆的两端分别跨置并连接于该第二直杆及该第三直杆,该第二后横杆具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第二端,该第二后横杆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位于该第二后横杆上远离彼此的一端,该第二后横杆的第一端设于该第二直杆的后卡槽中,而该第二后横杆的第二端设于该第三直杆的后卡槽中,该第二后横杆的第一端设有一个第一插孔及一个第一连接件,该第二后横杆的第二端设有一个第二插孔及一个第二连接件,该第二后横杆的第一插孔对应所述第二直杆的两个后插孔中靠近该第三直杆的一个,该第二后横杆第二插孔对应所述第三直杆的两个后插孔中靠近该第二直杆的一个,该第二后横杆的第一连接件同时插设于该第二后横杆的第一插孔及该第二直杆的后插孔中,该第二后横杆的第二连接件同时插设于该第二后横杆第二插孔及该第三直杆的后插孔中,该第二后横杆完全埋设于坡地中。
所述的水土保持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直杆的数量、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直杆的数量、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前横杆的数量、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后横杆的数量、所述至少一个第三直杆的数量、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前横杆的数量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后横杆的数量都为数个且数量相同,该第一直杆于前端及后端之间还设有至少三个定位孔,该第二直杆于前端及后端之间还设有至少三个定位孔,该第三直杆于前端及后端之间还设有至少三个定位孔,所述的数个第一直杆彼此重叠,使所述数个第一直杆中任一个的最靠近前端的定位孔能够与相邻的另一个第一直杆除最靠近前端外的定位孔彼此相对,所述的数个第二直杆彼此重叠,使所述数个第二直杆中任一个的最靠近前端的定位孔能够与相邻的另一个第二直杆除最靠近前端外的定位孔彼此相对,所述的数个第三直杆彼此重叠,使所述数个第三直杆中任一个的最靠近前端的定位孔能够与相邻的另一个第三直杆除最靠近前端外的定位孔彼此相对。
所述的水土保持装置,其中:该第一直杆的前端至后端之间具有一个延伸长度,所述数个第一直杆其中一个的前端至相邻另一个第一直杆的前端之间具有一个伸出长度,该伸出长度小于该延伸长度的四分之三。
所述的水土保持装置,其中:该伸出长度等于该延伸长度的四分之一。
所述的水土保持装置,其中:该第一前横杆第一端沿铅锤方向的两侧分别抵靠于所述数个第一直杆中相邻的两个,该第一前横杆第二端沿铅锤方向的两侧分别抵靠于所述数个第二直杆中相邻的两个。
所述的水土保持装置,其中:该第一直杆于前端及后端之间还设有至少一个定位件,该第一直杆的定位件插设于所述第一直杆的至少三个定位孔中的任一个,该第一直杆的定位件同时插设于其所对应的相邻的另一个第一直杆的定位孔中,该第二直杆于前端及后端之间还设有至少一个定位件,该第二直杆的定位件插设于所述第二直杆的至少三个定位孔中的任一个,该第二直杆的定位件同时插设于其所对应的相邻的另一个第二直杆的定位孔中,该第三直杆于前端及后端之间还设有至少一个定位件,该第三直杆的定位件插设于所述第三直杆的至少三个定位孔中的任一个,该第三直杆的定位件同时插设于其所对应的相邻的另一个第三直杆的定位孔中。
所述的水土保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直杆的至少三个定位孔数量为九个,所述第一直杆的至少一个定位件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一直杆的三个定位件分别插设于所述第一直杆的九个定位孔中的任三个,所述第二直杆的至少三个定位孔数量为九个,所述第二直杆的至少一个定位件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二直杆的三个定位件分别插设于所述第二直杆的九个定位孔中的任三个,所述第三直杆的至少三个定位孔数量为九个,所述第三直杆的至少一个定位件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三直杆的三个定位件分别插设于所述第三直杆的九个定位孔中的任三个。
所述的水土保持装置,其中:所述的数个第一直杆、所述的数个第二直杆及使所述数个第三直杆形状相同,所述的数个第一前横杆、所述的数个第一后横杆、所述的数个第二前横杆及所述的数个第二后横杆形状相同。
所述的水土保持装置,其中:所述的数个第一前横杆及所述的数个第二后横杆形状相同,所述的数个第一后横杆及所述的数个第二前横杆形状相同,该第一后横杆由第一端至第二端之间的长度小于该第一前横杆由第一端至第二端之间的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凭借第一前横杆的阻挡能够避免容置空间中的土壤流失,并且因第一直杆、第二直杆及第三直杆的一端埋入坡地,使第一后横杆及第二后横杆完全埋设于坡地中,使水土保持装置能够紧紧抓取坡地,避免水土保持装置相对坡地滑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水土保持装置第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发明水土保持装置第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水土保持装置第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水土保持装置第一个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5为本发明水土保持装置第一个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6为本发明水土保持装置第二个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附图标记说明:10水土保持装置;20第一直杆;21前端;22后端;23前卡槽;24后卡槽;25前插孔;26后插孔;27定位孔;28定位件;30第二直杆;31前端;32后端;33前卡槽;34后卡槽;35前插孔;36后插孔;37定位孔;38定位件;40第一前横杆;41第一端;42第二端;43第一插孔;44第一连接件;45第二插孔;46第二连接件;50第一后横杆;51第一端;52第二端;53第一插孔;54第一连接件;55第二插孔;56第二连接件;60第三直杆;61前端;62后端;63前卡槽;64后卡槽;65前插孔;66后插孔;67定位孔;68定位件;70第二前横杆;71第一端;72第二端;73第一插孔;74第一连接件;75第二插孔;76第二连接件;80第二后横杆;81第一端;82第二端;83第一插孔;84第一连接件;85第二插孔;86第二连接件;90坡地;91土壤;10a水土保持装置;20a第一直杆;30a第二直杆;40a第一前横杆;41a第一端;42a第二端;50a第一后横杆;51a第一端;52a第二端;70a第二前横杆;80a第二后横杆;L1延伸长度;L2伸出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为本发明水土保持装置第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及剖面结构图。本发明水土保持装置10包括有至少一个第一直杆20、至少一个第二直杆30、至少一个第一前横杆40及至少一个第一后横杆50;其中:
该第一直杆20包括有一个前端21及一个后端22,该第一直杆20的前端21及后端22分别位于该第一直杆20上远离彼此的一端,该第一直杆20的前端21至后端22之间具有一个延伸长度L1。该第一直杆20于前端21设有一个前卡槽23,该第一直杆20的前卡槽23设于该第一直杆20的顶侧,该第一直杆20于后端22设有一个后卡槽24,该第一直杆20的后卡槽24设于该第一直杆20的顶侧。该第一直杆20于前卡槽23中凹设有至少一个前插孔25,该第一直杆20于后卡槽24中凹设有至少一个后插孔26。该第一直杆20于前端21及后端22之间还设有至少三个定位孔27及至少一个定位件28,该第一直杆20的定位件28插设于所述第一直杆20的至少三个定位孔27中的任一个,所述第一直杆20的至少三个定位孔27在本实施例中的数量为九个,所述第一直杆20的至少一个定位件28在本实施例中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一直杆20的三个定位件28分别插设于所述第一直杆20的九个定位孔27中的任三个。
该第二直杆30与该第一直杆20彼此并排,该第二直杆30包括有一个前端31及一个后端32,该第二直杆30的前端31及后端32分别位于该第二直杆30上远离彼此的一端,该第二直杆30于前端31设有一个前卡槽33,该第二直杆30的前卡槽33设于该第二直杆30的顶侧,该第二直杆30于后端32设有一个后卡槽34,该第二直杆30的后卡槽34设于该第二直杆30的顶侧。该第二直杆30于前卡槽33中凹设有至少一个前插孔35,该第二直杆30于后卡槽34中凹设有至少一个后插孔36。该第二直杆30于前端31及后端32之间还设有至少三个定位孔37及至少一个定位件38,该第二直杆30的定位件38插设于所述第二直杆30的至少三个定位孔37中的任一个,所述第二直杆30的至少三个定位孔37在本实施例中的数量为九个,所述第二直杆30的至少一个定位件38在本实施例中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二直杆30的三个定位件38分别插设于所述第二直杆30的九个定位孔37中的任三个。
该第一前横杆40的两端分别跨置并连接于该第一直杆20及该第二直杆30,该第一前横杆40具有一个第一端41及一个第二端42,该第一前横杆40的第一端41及第二端42分别位于该第一前横杆40上远离彼此的一端,该第一前横杆40的第一端41设于该第一直杆20的前卡槽23中,而该第一前横杆40的第二端42设于该第二直杆30的前卡槽33中,该第一前横杆40的第一端41设有一个第一插孔43及一个第一连接件44,该第一前横杆40的第二端42设有一个第二插孔45及一个第二连接件46,该第一前横杆40的第一插孔43对应该第一直杆20的前插孔25,该第一前横杆40第二插孔45对应该第二直杆30的前插孔35,该第一前横杆40的第一连接件44同时插设于该第一前横杆40的第一插孔43及该第一直杆20的前插孔25中,该第一前横杆40的第二连接件46同时插设于该第一前横杆40第二插孔45及该第二直杆30的前插孔35中。
该第一后横杆50的两端分别跨置并连接于该第一直杆20及该第二直杆30,该第一后横杆50具有一个第一端51及一个第二端52,该第一后横杆50的第一端51及第二端52分别位于该第一后横杆50上远离彼此的一端,该第一后横杆50的第一端51设于该第一直杆20的后卡槽24中,而该第一后横杆50的第二端52设于该第二直杆30的后卡槽34中,该第一后横杆50的第一端51设有一个第一插孔53及一个第一连接件54,该第一后横杆50的第二端52设有一个第二插孔55及一个第二连接件56,该第一后横杆50的第一插孔53对应该第一直杆20的后插孔26,该第一后横杆50第二插孔55对应该第二直杆30的后插孔36,该第一后横杆50的第一连接件54同时插设于该第一后横杆50的第一插孔53及该第一直杆20的后插孔26中,该第一后横杆50的第二连接件56同时插设于该第一后横杆50第二插孔55及该第二直杆30的后插孔36中。
该水土保持装置10还包括有至少一个第三直杆60、至少一个第二前横杆70及至少一个第二后横杆80。所述第一直杆20的至少一个前插孔25在本实施例中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直杆20的至少一个后插孔26在本实施例中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直杆30的至少一个前插孔35在本实施例中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直杆30的至少一个后插孔36在本实施例中的数量为两个。
该第一前横杆40的第一插孔43对应所述第一直杆20的两个前插孔25中靠近该第二直杆30的一个,该第一前横杆40第二插孔45对应所述第二直杆30的两个前插孔35中靠近该第一直杆20的一个。该第一后横杆50的第一插孔53对应所述第一直杆20的两个后插孔26中靠近该第二直杆30的一个,该第一后横杆50第二插孔55对应所述第二直杆30的两个后插孔36中靠近该第一直杆20的一个。
该第三直杆60与该第二直杆30彼此并排,该第三直杆60包括有一个前端61及一个后端62,该第三直杆60的前端61及后端62分别位于该第三直杆60上远离彼此的一端,该第三直杆60于前端61设有一个前卡槽63,该第三直杆60的前卡槽63设于该第三直杆60的顶侧,该第三直杆60于后端62设有一个后卡槽64,该第三直杆60的后卡槽64设于该第三直杆60的顶侧。该第三直杆60于前卡槽63中凹设有两个前插孔65,该第三直杆60于后卡槽64中凹设有两个后插孔66。该第三直杆60于前端61及后端62之间还设有至少三个定位孔67及至少一个定位件68,该第三直杆60的定位件68插设于所述第三直杆60的至少三个定位孔67中的任一个,所述第三直杆60的至少三个定位孔67在本实施例中的数量为九个,所述第三直杆60的至少一个定位件68在本实施例中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三直杆60的三个定位件68分别插设于所述第三直杆60的九个定位孔57中的任三个。
该第二前横杆70的两端分别跨置并连接于该第二直杆30及该第三直杆60,该第二前横杆70具有一个第一端71及一个第二端72,该第二前横杆70的第一端71及第二端72分别位于该第二前横杆70上远离彼此的一端,该第二前横杆70的第一端71设于该第二直杆30的前卡槽33中,而该第二前横杆70的第二端72设于该第三直杆60的前卡槽63中,该第二前横杆70的第一端71设有一个第一插孔73及一个第一连接件74,该第二前横杆70的第二端72设有一个第二插孔75及一个第二连接件76,该第二前横杆70的第一插孔73对应所述第二直杆30的两个前插孔35中靠近该第三直杆60的一个,该第二前横杆70第二插孔75对应所述第三直杆60的两个前插孔65中靠近该第二直杆30的一个,该第二前横杆70的第一连接件74同时插设于该第二前横杆70的第一插孔73及该第二直杆30的前插孔35中,该第二前横杆70的第二连接件76同时插设于该第二前横杆70第二插孔75及该第三直杆60的前插孔65中。
该第二后横杆80的两端分别跨置并连接于该第二直杆30及该第三直杆60,该第二后横杆80具有一个第一端81及一个第二端82,该第二后横杆80的第一端81及第二端82分别位于该第二后横杆80上远离彼此的一端,该第二后横杆80的第一端81设于该第二直杆30的后卡槽34中,而该第二后横杆80的第二端82设于该第三直杆60的后卡槽64中,该第二后横杆80的第一端81设有一个第一插孔83及一个第一连接件84,该第二后横杆80的第二端82设有一个第二插孔85及一个第二连接件86,该第二后横杆80的第一插孔83对应所述第二直杆30的两个后插孔36中靠近该第三直杆60的一个,该第二后横杆80第二插孔85对应所述第三直杆60的两个后插孔66中靠近该第二直杆30的一个,该第二后横杆80的第一连接件84同时插设于该第二后横杆80的第一插孔83及该第二直杆30的后插孔36中,该第二后横杆80的第二连接件86同时插设于该第二后横杆80第二插孔85及该第三直杆60的后插孔66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直杆20的数量、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直杆30的数量、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前横杆40的数量、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后横杆50的数量、所述至少一个第三直杆60的数量、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前横杆70的数量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后横杆80的数量在本实施例中的数量都为数个且数量相同。所述的数个第一直杆20、所述的数个第二直杆30及使所述数个第三直杆60在本实施例中形状相同,所述的数个第一前横杆40、所述的数个第一后横杆50、所述的数个第二前横杆70及所述的数个第二后横杆80在本实施例中形状相同。
所述的数个第一直杆20彼此重叠,使所述数个第一直杆20中任一个的最靠近前端21的定位孔27能够与相邻的另一个第一直杆20除最靠近前端21外的定位孔27彼此相对,而该第一直杆20的定位件28同时插设于其所对应的相邻的另一个第一直杆20的定位孔27中。所述的数个第二直杆30彼此重叠,使所述数个第二直杆30中任一个的最靠近前端31的定位孔37能够与相邻的另一个第二直杆30除最靠近前端31外的定位孔37彼此相对,而该第二直杆30的定位件38同时插设于其所对应的相邻的另一个第二直杆30的定位孔37中。所述的数个第三直杆60彼此重叠,使所述数个第三直杆60中任一个的最靠近前端61的定位孔67能够与相邻的另一个第三直杆60除最靠近前端61外的定位孔67彼此相对,而该第三直杆60的定位件68同时插设于其所对应的相邻的另一个第三直杆60的定位孔67中。
所述数个第一直杆20其中一个的前端21至相邻另一个第一直杆20的前端21之间具有一个伸出长度L2,该伸出长度L2小于该延伸长度L1的四分之三,该伸出长度L2等于该延伸长度L1的四分之一为最佳。
请继续参照图4及图5所示,为本发明水土保持装置第一个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该水土保持装置10在使用时需将该第一直杆20的后端22、该第二直杆30的后端32及该第三直杆60的后端62埋设于坡地90中,该第一直杆20、该第二直杆30及该第三直杆60的一端部分埋入坡地90,该第一直杆20、该第二直杆30及该第三直杆60至少有四分之一埋入坡地90,使该第一后横杆50及该第二后横杆80完全埋设于坡地90中,并在该第一直杆20、该第二直杆30、该第一前横杆40及该第一后横杆50所围成的容置空间中填入土壤91。
因土壤91被限制于该第一直杆20、该第二直杆30、该第一前横杆40及该第一后横杆50所围成的容置空间,凭借该第一前横杆40的阻挡能够避免容置空间中的土壤91流失,并且因该第一直杆20、该第二直杆30及该第三直杆60的一端埋入坡地90,使该第一后横杆50及该第二后横杆80完全埋设于坡地90中,使该水土保持装置10能够紧紧抓取坡地90,避免该水土保持装置10相对坡地90滑移。
又因所述数个第一前横杆40之间具有间隙,使容置空间中的土壤91外露,能够在所述数个第一前横杆40之间所形成之间隙中种植植栽,植物的根能够更进一步盘住容置空间中的土壤91,增加该水土保持装置10保留土壤91的效果。
因所述的数个第一直杆20、所述的数个第二直杆30及使所述数个第三直杆60在本实施例中形状相同,所述的数个第一前横杆40、所述的数个第一后横杆50、所述的数个第二前横杆70及所述的数个第二后横杆80在本实施例中形状相同,使该水土保持装置10能够凭借模块化生产的方式而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参照图6所示,为本发明水土保持装置第二个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的差异主要在于,所述的数个第一前横杆40a及所述的数个第二前横杆70a在本实施例中形状相同,所述的数个第一后横杆50a及所述的数个第二后横杆80a在本实施例中形状相同。该第一后横杆50a由第一端51a至第二端52a之间的长度小于该第一前横杆40a由第一端41a至第二端42a之间的长度。该第一前横杆40a第一端41a沿铅锤方向的两侧分别抵靠于所述数个第一直杆20a中相邻的两个,该第一前横杆40a第二端42a沿铅锤方向的两侧分别抵靠于所述数个第二直杆30a中相邻的两个。
因该第一后横杆50a的长度小于该第一前横杆40a的长度,使该水土保持装置10a呈弧状,该水土保持装置10a能够适用于弧状的坡地。并且因该第一前横杆40a沿铅锤方向的两侧能够分别抵靠于相邻的两个第一直杆20a或第二直杆30a,能够有效避免该第一前横杆40a由该水土保持装置10a上脱落,增加该水土保持装置10a的结构强度。
就以上所述可以归纳出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为本发明水土保持装置,其中水土保持装置包括有至少一个第一直杆、至少一个第二直杆、至少一个第一前横杆及至少一个第一后横杆,第二直杆与第一直杆彼此并排,第一前横杆的两端分别跨置并连接于第一直杆及第二直杆,第一后横杆的两端分别跨置并连接于第一直杆及第二直杆,第一直杆的一端及第二直杆的一端埋设于坡地中,第一直杆及第二直杆的一端部分埋入坡地,第一后横杆完全埋设于坡地中,并在第一直杆、第二直杆、第一前横杆及第一后横杆所围成的容置空间中填入土壤,因土壤被限制于第一直杆、第二直杆、第一前横杆及第一后横杆所围成的容置空间,凭借第一前横杆的阻挡能够避免容置空间中的土壤流失,并且因第一直杆、第二直杆及第三直杆的一端埋入坡地,使第一后横杆及第二后横杆完全埋设于坡地中,使水土保持装置能够紧紧抓取坡地,避免水土保持装置相对坡地滑移。

Claims (13)

1.一种水土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至少一个第一直杆;
至少一个第二直杆,该第二直杆与该第一直杆彼此并排;
至少一个第一前横杆,该第一前横杆的两端分别跨置并连接于该第一直杆及该第二直杆;
至少一个第一后横杆,该第一后横杆的两端分别跨置并连接于该第一直杆及该第二直杆;
该第一直杆的一端及该第二直杆的一端埋设于坡地中,该第一直杆及该第二直杆的一端部分埋入坡地,该第一后横杆完全埋设于坡地中,并在该第一直杆、该第二直杆、该第一前横杆及该第一后横杆所围成的容置空间中填入土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土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直杆包括有一个前端及一个后端,该第一直杆于前端设有一个前卡槽,该第二直杆包括有一个前端及一个后端,该第二直杆于前端设有一个前卡槽,该第一前横杆具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第二端,该第一前横杆的第一端设于该第一直杆的前卡槽中,而该第一前横杆的第二端设于该第二直杆的前卡槽中,该第一直杆于后端设有一个后卡槽,该第二直杆于后端设有一个后卡槽,该第一后横杆具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第二端,该第一后横杆的第一端设于该第一直杆的后卡槽中,而该第一后横杆的第二端设于该第二直杆的后卡槽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土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直杆的前卡槽设于该第一直杆的顶侧,该第一直杆的后卡槽设于该第一直杆的顶侧,该第二直杆的前卡槽设于该第二直杆的顶侧,该第二直杆的后卡槽设于该第二直杆的顶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土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直杆于前卡槽中凹设有至少一个前插孔,该第二直杆于前卡槽中凹设有至少一个前插孔,该第一前横杆的第一端设有一个第一插孔及一个第一连接件,该第一前横杆的第二端设有一个第二插孔及一个第二连接件,该第一前横杆的第一插孔对应该第一直杆的前插孔,该第一前横杆第二插孔对应该第二直杆的前插孔,该第一前横杆的第一连接件同时插设于该第一前横杆的第一插孔及该第一直杆的前插孔中,该第一前横杆的第二连接件同时插设于该第一前横杆第二插孔及该第二直杆的前插孔中,该第一直杆于后卡槽中凹设有至少一个后插孔,该第二直杆于后卡槽中凹设有至少一个后插孔,该第一后横杆的第一端设有一个第一插孔及一个第一连接件,该第一后横杆的第二端设有一个第二插孔及一个第二连接件,该第一后横杆的第一插孔对应该第一直杆的后插孔,该第一后横杆第二插孔对应该第二直杆的后插孔,该第一后横杆的第一连接件同时插设于该第一后横杆的第一插孔及该第一直杆的后插孔中,该第一后横杆的第二连接件同时插设于该第一后横杆第二插孔及该第二直杆的后插孔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土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水土保持装置还包括有至少一个第三直杆、至少一个第二前横杆及至少一个第二后横杆,该第一直杆、该第二直杆及该第三直杆至少有四分之一埋入坡地,所述第一直杆的至少一个前插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直杆的至少一个后插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直杆的至少一个前插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直杆的至少一个后插孔的数量为两个,该第一前横杆的第一插孔对应所述第一直杆的两个前插孔中靠近该第二直杆的一个,该第一前横杆第二插孔对应所述第二直杆的两个前插孔中靠近该第一直杆的一个,该第一后横杆的第一插孔对应所述第一直杆的两个后插孔中靠近该第二直杆的一个,该第一后横杆第二插孔对应所述第二直杆的两个后插孔中靠近该第一直杆的一个,该第三直杆与该第二直杆彼此并排,该第三直杆包括有一个前端及一个后端,该第三直杆的前端及后端分别位于该第三直杆上远离彼此的一端,该第三直杆于前端设有一个前卡槽,该第三直杆的前卡槽设于该第三直杆的顶侧,该第三直杆于后端设有一个后卡槽,该第三直杆的后卡槽设于该第三直杆的顶侧,该第三直杆于前卡槽中凹设有两个前插孔,该第三直杆于后卡槽中凹设有两个后插孔,该第二前横杆的两端分别跨置并连接于该第二直杆及该第三直杆,该第二前横杆具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第二端,该第二前横杆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位于该第二前横杆上远离彼此的一端,该第二前横杆的第一端设于该第二直杆的前卡槽中,而该第二前横杆的第二端设于该第三直杆的前卡槽中,该第二前横杆的第一端设有一个第一插孔及一个第一连接件,该第二前横杆的第二端设有一个第二插孔及一个第二连接件,该第二前横杆的第一插孔对应所述第二直杆的两个前插孔中靠近该第三直杆的一个,该第二前横杆第二插孔对应所述第三直杆的两个前插孔中靠近该第二直杆的一个,该第二前横杆的第一连接件同时插设于该第二前横杆的第一插孔及该第二直杆的前插孔中,该第二前横杆的第二连接件同时插设于该第二前横杆第二插孔及该第三直杆的前插孔中,该第二后横杆的两端分别跨置并连接于该第二直杆及该第三直杆,该第二后横杆具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第二端,该第二后横杆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位于该第二后横杆上远离彼此的一端,该第二后横杆的第一端设于该第二直杆的后卡槽中,而该第二后横杆的第二端设于该第三直杆的后卡槽中,该第二后横杆的第一端设有一个第一插孔及一个第一连接件,该第二后横杆的第二端设有一个第二插孔及一个第二连接件,该第二后横杆的第一插孔对应所述第二直杆的两个后插孔中靠近该第三直杆的一个,该第二后横杆第二插孔对应所述第三直杆的两个后插孔中靠近该第二直杆的一个,该第二后横杆的第一连接件同时插设于该第二后横杆的第一插孔及该第二直杆的后插孔中,该第二后横杆的第二连接件同时插设于该第二后横杆第二插孔及该第三直杆的后插孔中,该第二后横杆完全埋设于坡地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土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直杆的数量、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直杆的数量、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前横杆的数量、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后横杆的数量、所述至少一个第三直杆的数量、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前横杆的数量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后横杆的数量都为数个且数量相同,该第一直杆于前端及后端之间还设有至少三个定位孔,该第二直杆于前端及后端之间还设有至少三个定位孔,该第三直杆于前端及后端之间还设有至少三个定位孔,所述的数个第一直杆彼此重叠,使所述数个第一直杆中任一个的最靠近前端的定位孔能够与相邻的另一个第一直杆除最靠近前端外的定位孔彼此相对,所述的数个第二直杆彼此重叠,使所述数个第二直杆中任一个的最靠近前端的定位孔能够与相邻的另一个第二直杆除最靠近前端外的定位孔彼此相对,所述的数个第三直杆彼此重叠,使所述数个第三直杆中任一个的最靠近前端的定位孔能够与相邻的另一个第三直杆除最靠近前端外的定位孔彼此相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土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直杆的前端至后端之间具有一个延伸长度,所述数个第一直杆其中一个的前端至相邻另一个第一直杆的前端之间具有一个伸出长度,该伸出长度小于该延伸长度的四分之三。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土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伸出长度等于该延伸长度的四分之一。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土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前横杆第一端沿铅锤方向的两侧分别抵靠于所述数个第一直杆中相邻的两个,该第一前横杆第二端沿铅锤方向的两侧分别抵靠于所述数个第二直杆中相邻的两个。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土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直杆于前端及后端之间还设有至少一个定位件,该第一直杆的定位件插设于所述第一直杆的至少三个定位孔中的任一个,该第一直杆的定位件同时插设于其所对应的相邻的另一个第一直杆的定位孔中,该第二直杆于前端及后端之间还设有至少一个定位件,该第二直杆的定位件插设于所述第二直杆的至少三个定位孔中的任一个,该第二直杆的定位件同时插设于其所对应的相邻的另一个第二直杆的定位孔中,该第三直杆于前端及后端之间还设有至少一个定位件,该第三直杆的定位件插设于所述第三直杆的至少三个定位孔中的任一个,该第三直杆的定位件同时插设于其所对应的相邻的另一个第三直杆的定位孔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水土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杆的至少三个定位孔数量为九个,所述第一直杆的至少一个定位件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一直杆的三个定位件分别插设于所述第一直杆的九个定位孔中的任三个,所述第二直杆的至少三个定位孔数量为九个,所述第二直杆的至少一个定位件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二直杆的三个定位件分别插设于所述第二直杆的九个定位孔中的任三个,所述第三直杆的至少三个定位孔数量为九个,所述第三直杆的至少一个定位件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三直杆的三个定位件分别插设于所述第三直杆的九个定位孔中的任三个。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土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个第一直杆、所述的数个第二直杆及使所述数个第三直杆形状相同,所述的数个第一前横杆、所述的数个第一后横杆、所述的数个第二前横杆及所述的数个第二后横杆形状相同。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土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个第一前横杆及所述的数个第二后横杆形状相同,所述的数个第一后横杆及所述的数个第二前横杆形状相同,该第一后横杆由第一端至第二端之间的长度小于该第一前横杆由第一端至第二端之间的长度。
CN201310616958.9A 2013-11-27 2013-11-27 水土保持装置 Pending CN1046748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16958.9A CN104674824A (zh) 2013-11-27 2013-11-27 水土保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16958.9A CN104674824A (zh) 2013-11-27 2013-11-27 水土保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74824A true CN104674824A (zh) 2015-06-03

Family

ID=53310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16958.9A Pending CN104674824A (zh) 2013-11-27 2013-11-27 水土保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74824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81782A (ja) * 1999-09-09 2001-03-27 Woody Sannai:Kk 傾斜地の木材階段、木材階段施工用枠体ユニットおよび傾斜地への木材階段施工方法
CN101041965A (zh) * 2007-02-09 2007-09-26 王翔宇 一种坡的生态治理方法
CN201007108Y (zh) * 2006-12-28 2008-01-16 陈冠廷 格框组接结构
CN101191581A (zh) * 2007-12-12 2008-06-04 无锡威华电焊机制造有限公司 嵌焊式钢格板及其加工方法
JP2009127209A (ja) * 2007-11-20 2009-06-11 Hokutan Seibu Shinrin Kumiai 土留め柵用の支持ブロック、土留め柵、及び、土留め柵の構築方法
CN101509243A (zh) * 2009-03-13 2009-08-19 山东大学 一种阶梯式堤岸生态护岸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81782A (ja) * 1999-09-09 2001-03-27 Woody Sannai:Kk 傾斜地の木材階段、木材階段施工用枠体ユニットおよび傾斜地への木材階段施工方法
CN201007108Y (zh) * 2006-12-28 2008-01-16 陈冠廷 格框组接结构
CN101041965A (zh) * 2007-02-09 2007-09-26 王翔宇 一种坡的生态治理方法
JP2009127209A (ja) * 2007-11-20 2009-06-11 Hokutan Seibu Shinrin Kumiai 土留め柵用の支持ブロック、土留め柵、及び、土留め柵の構築方法
CN101191581A (zh) * 2007-12-12 2008-06-04 无锡威华电焊机制造有限公司 嵌焊式钢格板及其加工方法
CN101509243A (zh) * 2009-03-13 2009-08-19 山东大学 一种阶梯式堤岸生态护岸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28846B (zh) 插入式立体绿化花盆组合造型专用并联连接长插销
CN204357027U (zh) 一种楼梯踏步用印花橡胶或pvc防滑板
CN103603370A (zh) 一种空间交错互嵌式生态砌块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04674824A (zh) 水土保持装置
CN107700428A (zh) 生态重力式挡墙
CN203684271U (zh) 一种空间交错互嵌式生态砌块挡土墙
KR20120003971U (ko) 조립식 옹벽블록
CN104818694A (zh) 一种组合式生态护坡砌块及其施工工艺
CN205682064U (zh) 一种树木支撑架的固定脚及该支撑架
CN204762442U (zh) 高架桥桥墩绿化模块
CN211525272U (zh) 一种拼接式围栏
CN210086975U (zh) 一种隔离多功能一体网围栏
CN202299613U (zh) 组合式防护围栏
CN206346086U (zh) 一种安全环保的草坪砖
CN207491769U (zh) 一种羊舍便于清洗地板
CN219196006U (zh) 一种块式护坡结构
CN203285142U (zh) 建筑施工用的基坑护栏
CN103120843B (zh) 栽入撤出简便的武术梅花桩
CN206452743U (zh) 一种太子参收获机
CN208190095U (zh) 继电保护屏柜的搬运机构
CN206090871U (zh) 加强型插入式连接器
CN205369161U (zh) 生态护坡砖
CN219762077U (zh) 一种城市绿化系统生态护树格
CN203475445U (zh) 边坡防护网装置
CN205347912U (zh) 一种改进的新型植草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