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63586B - 一种提高丽蝇蛹集金小蜂抗寒性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丽蝇蛹集金小蜂抗寒性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63586B
CN104663586B CN201510052039.2A CN201510052039A CN104663586B CN 104663586 B CN104663586 B CN 104663586B CN 201510052039 A CN201510052039 A CN 201510052039A CN 104663586 B CN104663586 B CN 1046635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st
stage
honeybee
diapause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5203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63586A (zh
Inventor
李玉艳
张亚玲
张礼生
黄凤霞
陈红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51005203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635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635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635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635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635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33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New breeds of invertebrat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丽蝇蛹集金小蜂抗寒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阶段:1)将寄主从成虫期开始调控饲养,调控每天光照时长、温度,饲养至产幼虫;2)对第1)阶段所产寄主幼虫调控饲养,调控每天光照时长、温度,选取该阶段预定天数所形成的蛹作为滞育寄主;3)将丽蝇蛹集金小蜂从羽化成蜂期开始调控饲养,将成蜂置于黑暗条件下,调控温度,饲养预定天数;4)丽蝇蛹集金小蜂产卵时,选取第3)阶段成对雌雄成蜂,按照成蜂对与蝇蛹1:1的比例接入置有第2)阶段所形成寄主蛹的容器内进行饲养;5)调控第4)阶段饲养环境的每天光照时长、温度,预定时间后除去成蜂;将寄主蛹在相同条件下发育,至发育出丽蝇蛹集金小蜂幼虫。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丽蝇蛹集金小蜂抗寒性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丽蝇蛹集金小蜂抗寒性的方法,具体涉及丽蝇蛹集金小蜂幼虫的滞育、寄主滞育以及寄主饲料的调整。
背景技术
膜翅目寄生蜂属寄生性天敌昆虫,其在农林业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田间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利用寄生蜂防治害虫不但有利于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而且其扩繁和利用也是害虫可持续综合治理的手段之一。
目前,存在于国内外天敌昆虫大规模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如产品贮藏,长距离运输及引入后定殖力等常是决定天敌昆虫能否成功应用的重要因素。昆虫在低温条件下提高其抗寒性的能力可保证其正常越冬或在严寒条件下的存活。这一抗寒特性对延长天敌昆虫的产品货架期,实现长距离运输以及提高天敌昆虫在新释放地的定殖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丽蝇蛹集金小蜂Nasoniavitripennis(Walk.)属于膜翅目金小蜂科,是一种蝇类的蛹期特异性寄生蜂,为世界广布型种类,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及亚洲北部地区(Wolschin and Gadau,2009),可寄生多种蝇类,如丝光绿蝇、棕尾别麻蝇、黑尾黑麻蝇及巨尾阿丽蝇等,对丽蝇科和麻蝇科种类的控制能力尤为显著(Whit ing,1967)。该蜂具有寄主范围广,种群数量大,控制能力强,世代周期短并易于人工繁殖等许多优点,因此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天敌昆虫。此外,金小蜂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成为理想的模式实验昆虫,目前随着金小蜂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完成,更为研究其他昆虫的生物学,生理学及遗传学特性等提供了可能(The Nasoniagenome working group,2010)。
近年来,随着许多天敌昆虫包括寄生蜂在内的开发及应用,天敌昆虫工业化生产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逐渐成为限制其发展的瓶颈。研究寄生蜂的抗寒性,将为解决天敌昆虫产品的贮藏,运输及应用等提供重要的技术方法参考。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丽蝇蛹集金小蜂抗寒性的方法,通过操控寄主及寄主饲料,如寄主滞育状态,寄主饲料添加外源潜在抗寒物质等处理措施,实现丽蝇蛹集金小蜂抗寒性的提高,从而解决寄生蜂产品货架期短,不易长途运输及定殖力低等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提高丽蝇蛹集金小蜂抗寒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阶段:
1)将寄主从成虫期开始调控饲养,对成虫饲养环境的每天光照时长、温度的组合进行调控,饲养至产幼虫;
2)对第1)阶段所产寄主幼虫调控饲养,对幼虫饲养环境的每天光照时长、温度的组合进行调控,选取该阶段预定天数所形成的蛹作为滞育寄主;
3)将丽蝇蛹集金小蜂从羽化成蜂期开始调控饲养,将成蜂置于黑暗条件下,对饲养环境的温度进行调控,饲养预定天数;
4)丽蝇蛹集金小蜂产卵时,选取第3)阶段成对雌雄成蜂,按照成蜂对与蝇蛹1:1的比例接入置有第2)阶段所形成寄主蛹的容器内进行饲养;
5)对第4)阶段饲养环境的每天光照时长、温度的组合进行调控,预定时间后除去成蜂;将寄主蛹在相同条件下发育,至发育出丽蝇蛹集金小蜂幼虫。
进一步,所述寄主采用麻蝇,所述第1)阶段中,将成虫置于25℃、光周期9L:15D条件下饲养至产幼虫期,所述第2)阶段中,收集幼虫置于20℃、光周期8L:16D条件下饲养,选取进入滞育第20天的蝇蛹作为滞育寄主。
进一步,所述丽蝇蛹集金小蜂的羽化成蜂,选择在室内25℃、光周期14L:10D条件下以麻蝇作为寄主连续饲养形成的稳定世代。
进一步,所述第3)阶段中,将羽化24h内的成蜂置于10℃黑暗条件下5-10天。
进一步,所述第5)阶段中,寄主蛹的容器采用透明容器,将其置于25℃、光周期14L:10D条件下饲养;24h后除去成蜂。
进一步,所述第1)阶段中,在寄主成虫期饲养饲料中添加10-100mg/g比例的外源抗寒物质。
进一步,所述饲料为经搅拌机搅拌的牛肝,选定的外源抗寒物质为丙氨酸,首先将牛肝磨碎搅拌均匀,然后按照80mg/g的比例称取丙氨酸和牛肝,并混合搅拌均匀。
进一步,所述饲料按照“10g/20头寄主幼虫”的比例饲养。
采用上述技术特征的提高丽蝇蛹集金小蜂抗寒性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该方法可显著提高丽蝇蛹集金小蜂的抗逆境胁迫能力,包括增加体重,降低体内含水量,提高耐低温能力,从而实现延长天敌昆虫产品货架期,有助于天敌昆虫产品的长距离运输,以及增强外来引入天敌昆虫的定殖能力等。
附图说明
图1-4是不同寄主对不同发育态丽蝇蛹集金小蜂体重、含水量及过冷却点的影响统计图(不同小写字母代表P<0.05的差异显著性);
图5-8是不同寄主配合不同寄主饲料对滞育丽蝇蛹集金小蜂体重、含水量及过冷却点的影响统计图(不同小写字母代表P<0.05的差异显著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到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和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结构、工作流程详细说明如下。
昆虫的抗寒性受诸多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影响,如营养,休眠状态及外部环境因子等。在温带地区生活的许多昆虫通常会选择进入滞育进行越冬,滞育是一种发育抑制状态常常伴随着昆虫抗寒性的提高。寄主作为寄生蜂最重要的营养来源,可对寄生蜂的生物学、生理学及其他表观学等产生显著影响。寄主及其寄主饲料的变化也有可能通过改变寄生蜂的生理和生化状态从而影响其抗寒性。因此,通过操控昆虫的发育状态,寄主发育状态及寄主饲料等,或可实现对昆虫抗寒性的控制,从而为天敌昆虫生物防治产业提供技术支持。
本发明所描述的一种提高丽蝇蛹集金小蜂抗寒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阶段:
1)将寄主从成虫期开始调控饲养,对成虫饲养环境的每天光照时长、温度的组合进行调控,饲养至产幼虫;
2)对第1)阶段所产寄主幼虫调控饲养,对幼虫饲养环境的每天光照时长、温度的组合进行调控,选取该阶段预定天数所形成的蛹作为滞育寄主;
3)将丽蝇蛹集金小蜂从羽化成蜂期开始调控饲养,将成蜂置于黑暗条件下,对饲养环境的温度进行调控,饲养预定天数;
4)丽蝇蛹集金小蜂产卵时,选取第3)阶段成对雌雄成蜂,按照成蜂对与蝇蛹1:1的比例接入置有第2)阶段所形成寄主蛹的容器内进行饲养;
5)对第4)阶段饲养环境的每天光照时长、温度的组合进行调控,预定时间后除去成蜂;将寄主蛹在相同条件下发育,至发育出丽蝇蛹集金小蜂幼虫。
上述寄主采用麻蝇,所述第1)阶段中,将成虫置于25℃、光周期9L:15D条件下饲养至产幼虫期,所述第2)阶段中,收集幼虫置于20℃、光周期8L:16D条件下饲养,选取进入滞育第20天的蝇蛹作为滞育寄主。
上述丽蝇蛹集金小蜂的羽化成蜂,选择在室内25℃、光周期14L:10D条件下以麻蝇作为寄主连续饲养形成的稳定世代。
上述第3)阶段中,将羽化24h内的成蜂置于10℃黑暗条件下5-10天。
上述第5)阶段中,寄主蛹的容器采用透明容器,将其置于25℃、光周期14L:10D条件下饲养;24h后除去成蜂。
上述第1)阶段中,在寄主成虫期饲养饲料中添加10-100mg/g比例的外源抗寒物质。
上述饲料为经搅拌机搅拌的牛肝,选定的外源抗寒物质为丙氨酸,首先将牛肝磨碎搅拌均匀,然后按照80mg/g的比例称取丙氨酸和牛肝,并混合搅拌均匀。
上述饲料按照“10g/20头寄主幼虫”的比例饲养。
本发明所做实验
针对本发明提高丽蝇蛹集金小蜂抗寒性方法的确定,申请人做了以下实验,本发明的各个阶段均可以从以下实验中得到验证。
实验1:金小蜂滞育及寄主滞育状态对金小蜂抗寒性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虫源及饲养方法:
寄主麻蝇Sarcophagacrassipalpis为本实验室室内世代饲养的种群,饲养方法如前人所述(Denlinger,1972)。非滞育的麻蝇蛹于25℃、光周期15L:9D条件下饲养得到,选取化蛹第4d的非滞育蝇蛹作为供试非滞育寄主。滞育的麻蝇蛹通过将成虫于25℃、光周期9L:15D条件下饲养至产幼虫期,然后收集幼虫并将其转移至滞育条件下(20℃、光周期8L:16D)饲养得到,选取进入滞育第20天的蝇蛹作为供试滞育寄主。
金小蜂采自中国农科院廊坊实验基地,并在实验室内25℃,光周期14L:10D条件下以麻蝇S.crassipalpis作为寄主连续饲养形成稳定世代后用于后续实验。非滞育金小蜂通过将羽化24h内的成蜂对与蝇蛹按照1:1的比例置于玻璃管(30×100cm)内24h后,除去成蜂,并将寄生过的蝇蛹饲养在原条件下得到,选取产卵后发育6天的末龄金小蜂幼虫作为供试非滞育虫源。滞育金小蜂幼虫通过将羽化24h内的成蜂置于10℃黑暗条件下5-10天,从第5天开始,每天取成对金小蜂成蜂按照1:1的比例接入置有麻蝇蛹的玻璃管内,然后将其置于25℃、光周期14L:10D条件下饲养,24h后除去成蜂,寄生过的蝇蛹继续在此条件下发育,至产卵后的第17天(25℃下金小蜂由卵发育至末龄幼虫需6-7天,滞育金小蜂发育至末龄幼虫后将停留在幼虫期不再继续发育,产卵后的第17天为金小蜂幼虫进入滞育的第10天),选取金小蜂幼虫作为供试滞育虫源。
1.2实验设计
设两因素四水平的重复性实验,以非滞育和滞育的蝇蛹寄主分别饲养得到非滞育和滞育的金小蜂,测定金小蜂自身滞育及寄主滞育对金小蜂抗寒性的影响。实验中所用供试寄主及金小蜂如1.1所述。
1.3金小蜂体重和含水量的测定
鲜重:用超微量电子天平(Mettler UMT2)称量30头幼虫的鲜重并记录,各重复3次。
干重:将称重过的幼虫置于60℃烘箱内5天,然后再次称量其重量。
含水量:以水合量表示,即(鲜重-干重)/干重(毫克水每毫克干重)。
1.4金小蜂过冷却点的测定
过冷却点,即在逐渐降温过程中,昆虫体液刚开始结冰时的温度。
本实验中用两向输出温度计与两个热电偶相连接,并将热电偶与幼虫体壁接触,然后将其置于真空玻璃管内,并将此玻璃管浸于以1℃/min降温的酒精冰浴中,待昆虫体液结冰释放潜热前所测得的最低温度即过冷却点。试验中每个处理所用虫数为15-30头。
1.5金小蜂的耐寒性测定
将30头幼虫(从寄主蛹内取出的裸露幼虫)置于薄壁试管(15×80mm)内并以棉花封口。然后将试管置于-20℃的恒温酒精浴(HAAKE Phoenix II,C35P)中,非滞育幼虫分别处理2,4,6,8,10,12和24h,滞育幼虫分别处理1,2,3,5,7和10天。在持续冷处理后,将幼虫转移至室温(25℃、光周期14L:10D)下恢复24h,然后检查并记录幼虫存活状况,计算50%个体存活的时间(LT50)。幼虫经触碰多次仍不活动,或体躯有明显黑化坏死认为其死亡。
1.6数据分析
试验中,所有结果以平均数±标准误表示。金小蜂平均过冷却点的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或Two-way ANOVA,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Bofferroni多重比较法。重量测定结果的比较也采用Two-way ANOVA,并以Bofferroni多重比较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剂量-抑制反应模型用于计算半数存活时间(LT50),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多平方F检验法。所有数据分析在统计分析软件GraphPad Prism V6.03中完成。
2.结果分析
2.1金小蜂滞育对其体重、过冷却点及耐寒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滞育可对金小蜂的鲜重、干重及过冷却点产生显著影响(图1)。滞育金小蜂的鲜重及干重显著高于非滞育个体,但滞育个体的含水量及过冷却点均显著低于非滞育个体。滞育幼虫的过冷却点约比非滞育个体低3-4℃。本实验中,饲养在不同发育态寄主上的滞育金小蜂均表现出了以上显著差异。
为了直接测定金小蜂幼虫的耐寒性,我们将金小蜂置于-20℃下分别处理不同时间后将其在室温25℃下恢复24h并对其存活状况进行了评价。这一低温处理远在金小蜂过冷却点之上,但高于过冷却点的温度也常常会导致昆虫死亡,因此过冷却点并不能作为评价抗寒性的一个可靠指标。实验结果表明,滞育金小蜂的抗寒性显著高于非滞育金小蜂,在低温-20℃下,滞育幼虫的半数存活时间约为非滞育幼虫的8-11倍。
2.2寄主滞育对金小蜂体重、过冷却点及耐寒性的影响
由图1可知,寄主滞育状态对金小蜂的鲜重、干重、含水量及过冷却点均无显著影响。但寄主滞育可显著提高提高金小蜂在低温-20℃下的存活率,由滞育寄主上饲养得到的滞育金小蜂其在-20℃下的半数存活时间要显著高于饲养在非滞育寄主上的滞育金小蜂的半数存活时间。由此可知,寄主滞育状态对金小蜂耐寒性的影响要低于金小蜂自身滞育对其抗寒性的影响。但通过操控寄主的发育状态仍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金小蜂的抗寒性。
综合而言,滞育金小蜂个体的耐寒性要显著高于非滞育个体,而寄主对金小蜂耐寒性的影响程度要小于金小蜂自身滞育的影响,但操控寄主进入滞育,并以滞育寄主饲养金小蜂,将进一步促进滞育金小蜂耐寒性的提高,且以此获得的金小蜂个体大,存活时间长,滞育解除后成蜂的生命力、繁殖力、产卵力及抗逆能力等均优于非滞育个体。
实验2:寄主饲料中添加外源抗寒物质对金小蜂抗寒性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虫源及饲养方法:
为了评价寄主饲料添加外源抗寒物质对金小蜂抗寒性的影响,首先对寄主饲料中添加外源抗寒物质的适宜比例进行筛选,并以此浓度饲养寄主,从而进一步以该寄主饲养得到金小蜂。试验中,对照饲料为经搅拌机搅拌的牛肝,选定的外源抗寒物质为丙氨酸(Alanine),按照添加比例为10mg/g到100mg/g的梯度配制饲料。配制方法为首先将牛肝磨碎搅拌均匀,然后按照上述浓度比例称取牛肝和丙氨酸,并将其混合搅拌均匀。以上述配制好的饲料按照20头麻蝇幼虫每10g饲料的比例饲养寄主麻蝇,并观察饲料对寄主麻蝇发育的影响。根据麻蝇的发育情况筛选出相对较高添加浓度的饲料配比。
寄主及金小蜂的来源及饲养方法如前所述。
1.2实验设计
设两因素四水平的重复性实验,以对照饲料和添加丙氨酸的饲料饲养得到非滞育和滞育的蝇蛹,并以这些麻蝇为寄主饲养得到滞育的金小蜂,测定寄主饲料添加丙氨酸对金小蜂抗寒性的影响。
1.3抗寒性测定
实验中金小蜂鲜重、干重、含水量、过冷却点以及抗寒性的测定方法如前所述(实验1,1.3-1.5)。数据分析同实验1。
1.4结果分析
通过观察和测定寄主在不同添加浓度饲料上的发育情况,表明80mg/g为较适宜添加浓度,此浓度为寄主可耐受的较高浓度,在该浓度饲料上发育的寄主个体大小可被金小蜂接受并产卵且正常发育到成虫期,寄主的化蛹率及羽化率都相对较高,化蛹率可达70%,羽化率也在60%左右,而添加浓度过高会显著抑制麻蝇的正常发育,产生个体较小或无法发育到蛹期的麻蝇,较低的浓度下麻蝇发育正常,但低浓度在不同营养级传递中被稀释的可能性也较大。
由图2可知,饲喂丙氨酸的滞育寄主均可显著提高滞育金小蜂的鲜重及干重,并显著降低滞育金小蜂的过冷却点,但对含水量无显著影响。饲喂丙氨酸的滞育寄主比非滞育寄主对金小蜂耐寒性参数的影响效果显著。
表2的结果表明,无论是非滞育寄主还是滞育寄主,其饲料中添加丙氨酸均可显著提高金小蜂在-20℃下的半数存活时间,可使半数存活时间相应提高2倍多。饲喂丙氨酸的滞育寄主对滞育金小蜂耐寒性的影响显著为高。
综合以上两个实验的结果,滞育金小蜂的耐寒性显著高于非滞育个体;在滞育寄主上发育的金小蜂其耐寒性要高于在非滞育寄主上的发育的金小蜂,但该效果要低于金小蜂本身滞育的提高作用;在寄主饲料中添加外源丙氨酸也可显著提高金小蜂的耐寒性。滞育寄主饲喂丙氨酸并以此饲养得到的滞育金小蜂的抗寒性是最高的。
因此,通过简单操控金小蜂的滞育状态,寄主的滞育状态以及寄主饲料均可实现对金小蜂抗寒性的控制,从而可将此特性应用到生物防治中,以此提高天敌昆虫产品的抗寒性,延长贮藏时间(即延长产品货架期),避免长途运输中对天敌昆虫产品的冷伤害,同时也可提高异地应用的天敌昆虫的抗逆能力,提高其定殖力,有助于生物防治效能的发挥。
表1 不同发育态寄主上饲养得到的不同发育态丽蝇蛹集金小蜂在低温-20℃下的半数致死时间(LT50)
Group LT50(hour) 模型拟合优度(R2)
ND+nd 6.60a 0.8440
ND+d 7.84a 0.8630
D+nd 52.13b 0.8200
D+d 84.33c 0.8797
注:表中缩写字母分别代表:ND:非滞育金小蜂;D:滞育金小蜂;nd:非滞育寄主;d:滞育寄主;不同小写字母代表P<0.05的差异显著性。
表2 在不同寄主饲喂不同寄主饲料上得到的滞育丽蝇蛹集金小蜂在低温-20℃下的半数致死时间(LT50)
Group LT50(hour) 模型拟合优度(R2)
D+nd 52.13a 0.8200
D+d 84.33b 0.8797
D+nd+Ala80 115.8c 0.8982
D+d+Ala80 151.3d 0.8242
注:表中缩写字母分别代表:ND:非滞育金小蜂;D:滞育金小蜂;nd:非滞育寄主;d:滞育寄主;Ala80:添加丙氨酸的比例为80mg/g;不同小写字母代表P<0.05的差异显著性。
上面所述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应该理解为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符合本发明思想的各种变通形式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提高丽蝇蛹集金小蜂抗寒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阶段:
1)将寄主从成虫期开始调控饲养,对成虫饲养环境的每天光照时长、温度的组合进行调控,饲养至产幼虫;
2)对第1)阶段所产寄主幼虫调控饲养,对幼虫饲养环境的每天光照时长、温度的组合进行调控,选取该阶段预定天数所形成的蛹作为滞育寄主;
3)将丽蝇蛹集金小蜂从羽化成蜂期开始调控饲养,将成蜂置于黑暗条件下,对饲养环境的温度进行调控,饲养预定天数;
4)丽蝇蛹集金小蜂产卵时,选取第3)阶段成对雌雄成蜂,按照成蜂对与蝇蛹1:1的比例接入置有第2)阶段所形成寄主蛹的容器内进行饲养;
5)对第4)阶段饲养环境的每天光照时长、温度的组合进行调控,预定时间后除去成蜂;将寄主蛹在相同条件下发育,至发育出丽蝇蛹集金小蜂幼虫;
所述寄主采用麻蝇,所述第1)阶段中,将成虫置于25℃、光周期9L:15D条件下饲养至产幼虫期,所述第2)阶段中,收集幼虫置于20℃、光周期8L:16D条件下饲养,选取进入滞育第20天的蝇蛹作为滞育寄主;
所述丽蝇蛹集金小蜂的羽化成蜂,选择在室内25℃、光周期14L:10D条件下以麻蝇作为寄主连续饲养形成的稳定世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阶段中,将羽化24h内的成蜂置于10℃黑暗条件下5-10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5)阶段中,寄主蛹的容器采用透明容器,将其置于25℃、光周期14L:10D条件下饲养;24h后除去成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阶段中,在寄主成虫期饲养饲料中添加10-100mg/g比例的外源抗寒物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饲料为经搅拌机搅拌的牛肝,选定的外源抗寒物质为丙氨酸,首先将牛肝磨碎搅拌均匀,然后按照80mg/g的比例称取丙氨酸和牛肝,并混合搅拌均匀。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饲料按照“10g/20头寄主幼虫”的比例饲养。
CN201510052039.2A 2015-02-02 2015-02-02 一种提高丽蝇蛹集金小蜂抗寒性的方法 Active CN1046635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52039.2A CN104663586B (zh) 2015-02-02 2015-02-02 一种提高丽蝇蛹集金小蜂抗寒性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52039.2A CN104663586B (zh) 2015-02-02 2015-02-02 一种提高丽蝇蛹集金小蜂抗寒性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63586A CN104663586A (zh) 2015-06-03
CN104663586B true CN104663586B (zh) 2017-04-05

Family

ID=53299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52039.2A Active CN104663586B (zh) 2015-02-02 2015-02-02 一种提高丽蝇蛹集金小蜂抗寒性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635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74750B (zh) * 2019-03-22 2021-09-03 遵义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金小蜂的人工繁育方法
CN113215268A (zh) * 2021-04-16 2021-08-06 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吉林省蜂产品质量管理监督站、吉林省蜜蜂遗传资源基因保护中心) 一种蜜蜂抗寒能力的鉴别方法及蜜蜂抗寒基因库
CN113287574B (zh) * 2021-04-30 2022-07-19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扩繁蓝色长盾金小蜂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03563A (ja) * 1991-10-11 1993-04-27 Sumitomo Chem Co Ltd 寄生蜂の飼育方法
CN1141874C (zh) * 2000-06-15 2004-03-17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中红侧沟茧蜂的人工繁育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63586A (zh) 2015-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07472B (zh) 一种二化螟的人工饲料,其制备方法及饲养方法
CN101971931B (zh) 一种大螟的人工饲料,其制备方法及饲养方法
CN102578425B (zh) 一种鳞翅目低龄幼虫的人工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785445B (zh) 肿腿蜂的繁育方法
CN105766803B (zh) 柞蚕卵为寄主混合繁育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方法
CN103141443B (zh) 一种调控草地螟阿格姬蜂滞育的方法
CN104365557B (zh) 一种孟氏隐唇瓢虫人工饲养、保种和繁殖生产方法
CN103004704A (zh) 利用大麦虫为中间寄主繁育管氏肿腿蜂的方法
CN104396881A (zh) 一种龟纹瓢虫人工饲养、保种和繁殖生产方法
CN104663586B (zh) 一种提高丽蝇蛹集金小蜂抗寒性的方法
CN102939943A (zh) 烟蚜的人工繁殖方法
CN102524193A (zh) 斑潜蝇优势寄生蜂的规模化饲养方法
CN108477076A (zh) 适用于3龄及以上蝙蝠蛾幼虫的饲养基质及培育方法
CN102919589B (zh) 豆野螟人工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Shivananda Murthy et al. 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Unuma et al. Improving the food quality of sea urchins collected from barren grounds by short-term aquaculture under controlled temperature
MacIntyre Rapid growth in stalked barnacles
CN106386607A (zh) 一种克氏原螯虾分级池塘多茬养殖方法
Kayaba et al. Effect of low temperature rearing, using deep-sea water, on gonadal maturation of the short-spined sea urchin, 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 in Rausu, Hokkaido
CN101341855A (zh) 一种人工网箱养殖海参的养殖方法
CN102578432A (zh) 一种二点委夜蛾幼虫的人工饲料制备及其简化饲养方法
CN102124999B (zh) 红棕象甲实验种群的饲养方法
CN105532583A (zh) 一种昆虫病原线虫的活体繁殖方法
CN205813240U (zh) 一种黄鳝生态养殖装置
CN102524115A (zh) 青鳉鱼的人工养殖方法和养殖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