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71931B - 一种大螟的人工饲料,其制备方法及饲养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螟的人工饲料,其制备方法及饲养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971931B CN101971931B CN201010536643XA CN201010536643A CN101971931B CN 101971931 B CN101971931 B CN 101971931B CN 201010536643X A CN201010536643X A CN 201010536643XA CN 201010536643 A CN201010536643 A CN 201010536643A CN 101971931 B CN101971931 B CN 10197193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ce
- pink
- borer
- vitamin
- larv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Fodder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螟的人工饲料,其制备方法及饲养方法”,属于昆虫饲养技术领域,由大豆粉、玉米粉、麦胚、酵母粉、干酪素、蔗糖、蜂蜜、鲜茭白或鲜稻茎、抗坏血酸、胆固醇、氯化胆碱、威氏盐、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E、山梨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40%甲醛、98.18%稻酮、琼脂和水组成。大螟的长期、继代饲养方法采用茭白(低龄幼虫)+人工饲料(高龄幼虫直至化蛹)的方法进行。饲养的大螟幼虫发育历期为24.8天,幼虫存活率为76.6%,化蛹率为87.7%,羽化率为91.3%,成虫单雌产卵量为101.9粒/♀,卵孵化率为88.8%。本发明具有成本低、经济实用、配制简便等特点,适于标准试虫的大规模、长期、继代饲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昆虫饲料及饲养技术,具体涉及大螟的人工饲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该饲料的具体饲养方法。
技术背景
大螟Sesamia inferens(walker)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之一,也是茭白、玉米、荸荠和甘蔗等经济作物上的重要害虫,在我国的南北稻区均有分布。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全球气候的变暖,水稻耕作制度、品种及栽培制度的变更,部分地区的大螟种群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危害逐年加重,年发生面积超过2505万亩次,给当前的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傅强和黄世文,2005)。另有研究发现,作为当家品种防治二化螟的有效药剂锐劲特对夜蛾科的大螟防效甚差,致使长江流域部分稻区的大螟种群数量呈上升势头(傅强和黄世文,2005;黄诚华等,2005)。由于抗药性的原因,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应用成为防治螟虫的新策略,但田间调查发现,转Bt基因水稻后期残存螟虫中,大螟所占比例要明显高于二化螟,这给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可持续应用和大螟的抗性治理带来一定的问题(Han et al.,2008;高玉林等,2006)。因此,大螟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在化学和生物农药制剂的筛选及标准化测定、转基因抗虫水稻的抗虫性测定和抗性机制研究中均需要大批量的、发育一致大螟幼虫供试。但目前大螟的饲养主要采用水稻苗、茭白或荸荠等天然饲料饲养,由于受季节性以及必须多次更换饲料的限制,采用天然饲料很难扩大大螟的饲养规模。而且天然饲料易腐烂、变质,试虫极易感染病原菌,用天然饲料难以实现大螟的大规模、长期、继代饲养(①Chatterji S M,Sharma G C,Siddiqui K H,Panwar V P S,Young W R.1969.Laboratory rearing of the pink stem borer,Sesamia inferensWalker,on artificial diets.Indian J.Ent.31:75-77;②Qureshi Z A,Anwar M,Ashraf M,Chatha NU,Arif M D.1972.Rearing,biology and sterilization of the pink rice borer,Sesamia inferensWalker.pp.348.in Sing,P.(Ed.),Artificial diets for insects,mites,and spider.IFI/Plenum,NewYork,Washington,London;③Siddiqui K H,Sarup P,Matwaha K K.1983.Formulation ofartificial diets for mass rearing of the pink borer,Sesamia inferens Walker,in the laboratory.J.Entomol.Res.7(2):154-160;④Senthilkumar P and Siddiqui.1993.Compounding artificial dietsfor rearing ofthe pink stem borer,Sesamia inferens Walker.J.Entomol.Res.17(2):81-90;⑤刘卓荣,傅强.2007.大螟天然庇护所及人工饲料的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硕士论文)。因此研制大螟人工饲料及关键饲养技术,实现试虫的大规模、长期、继代饲养是开展其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已相继开展大螟的人工饲养技术研究。1969年,Chatterji等发明了麦胚半合成人工饲料(Chatterji et al.,1969)。用该饲料饲养大螟3代,每代约有60%的幼虫存活,完成一个世代发育约需115天。随后,Quresh等发明了稻茎粉半合成人工饲料(Quresh et al.,1971)。用稻茎粉饲料饲养的大螟世代历期为42-67天,蛹重0.1369克,大约有50%的个体从初孵幼虫发育到成虫,成虫单雌产卵量194-700粒,幼虫期25-40天,蛹期8-11天,卵孵化率为60.3%。1983年Siddiqui等研制了玉米粉+绿豆粉+玉米叶干粉等半合成人工饲料,并于1993年又对该饲料配方及饲养方法进行了优化(Siddiqui et al.,1983,1993)。用该优化配方饲养的大螟世代历期为40.8天,蛹重0.1369克,约有60%左右的的幼虫存活,单雌产卵量322.3粒左右,卵孵化率为60.3%。刘卓荣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研究了饲料中不同营养成分对大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先后通过5批次正交试验,对144个饲料进行了筛选,初步获得了优化的大螟人工饲料配方。饲养结果表明,该饲料饲养效果虽有明显改善,幼虫化蛹率可达40.9%,但与茭白等天然寄主相比,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因此综上所述,上述研究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研究工作中对大螟标准虫源需求的难题,但仍不能实现试虫的高质量、大批量、周年、继代饲养。目前,人工饲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饲料成分过于单一,不能满足大螟完成整个世代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如取食上述饲料后,幼虫发育迟缓,有的幼虫历期竟达115天;(2)饲料中缺乏大螟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要的关键营养因子。有的饲料配方虽然很复杂,配制环节也很繁琐,但没有找到适合大螟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要的关键营养因子,致使大螟的饲养效果仍然很低;(3)幼虫和卵的存活率偏低如用上述饲料饲喂大螟,第一代幼虫的存活率基本保持在60%以上,但三代以后,其存活率显著下降,有的仅为3%-40%。上述饲料的一个共同点为卵的存活率均偏低,第一代饲养卵的存活率仅有60%左右,随着饲养代次的增加,存活率更低。因此,提高幼虫和卵的存活率是解决大螟饲养的关键环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配方简单,适宜大螟饲养的人工饲料,从而实现标准虫源的大规模、长期、继代饲养。
同时提供该人工饲料的制备方法及大螟的饲养方法。
一种大螟的人工饲料,由下列成分及其重量百分含量组成:大豆粉3.0-4.0%;玉米粉1.0-2.0%;麦胚粉0.5-1.5%;酵母粉1.5-2.5%;干酪素0.8-1.6%;蔗糖1.5-2.5%;蜂蜜1.0-1.5%;鲜茭白(可用鲜稻茎代替)12.0-14.0%;抗坏血酸0.30-0.50%;胆固醇0.02-0.03%;氯化胆碱0.03-0.04%;威氏盐0.12-0.14%;复合维生素B 0.04-0.06%;维生素E 0.04-0.06%;山梨酸0.10-0.15%;对羟基苯甲酸甲酯0.10-0.15%;40%甲醛0.06-0.08%;98.18%稻酮0.05-0.06%;琼脂1.40-1.80%;水70.0-75.0%;所述复合维生素B中各组分占复合维生素B总量的百分含量为:烟酰胺25.0-35.0%;盐酸硫胺素5.0-10.0%;核黄素12.0-18.0%;盐酸吡哆醇5.0-10.0%;赖氨肌醇0.15-0.20%;叶酸5.0-10.0%;泛酸钙25.0-35.0%;生物素0.5-1.0%。
上述大螟的人工饲料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按比例将鲜茭白或鲜稻茎切碎,加入水,放入搅拌器中磨碎并匀浆,匀浆后将其倒入盛有大豆粉、玉米粉、麦胚粉、酵母粉、干酪素和蔗糖的灭菌桶中,将上述6种组分充分搅拌均匀后,高压蒸汽灭菌锅中,于125℃下灭菌30min,灭菌完毕后,取出待用作为A组分;
(2)琼脂中加入纯净水,加热并煮至沸腾,待完全溶解后,将其倒入A中,用力搅拌均匀,并冷却至60℃左右备用作为B组分;
(3)按比例将抗坏血酸、胆固醇、氯化胆碱、威氏盐、复合维生素B、山梨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和维生素E放入烧杯中,用少量温开水溶解,然后将其倒入B中,再分别依次加入蜂蜜、40%的甲醛和98.18%稻酮,搅拌直至完全均匀;
(4)倒入保鲜盒中,完全冷却凝固后存放于4℃冰箱中。
应用上述大螟的人工饲料大批量、全年、继代饲养大螟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初孵幼虫-2-3龄幼虫:取新鲜的茭白,洗净,并置于室温下控干水分待用,待幼虫初孵后,每个茭白上划一条很深的缝隙,将在水稻叶鞘内孵化的幼虫连同叶鞘一同放入茭白的缝隙内,接完虫后,将接虫的茭白置于铺有滤纸的已灭菌的透气的透明容器内饲养至幼虫发育到2龄末或3龄初,饲养条件为温度27±1℃,相对湿度70-80%,光照时间16L:8D;
(2)2-3龄幼虫-化蛹:将所述大螟的人工饲料切成条状,放入消毒后的加上透气塞的透明容器中饲养直至化蛹,饲养条件为温度27±1℃,相对湿度70-80%,光照时间16L:8D;
(3)蛹-成虫:将大螟蛹捡出,辨别雌雄后,分别放入带盖的透明容器中,直至成虫羽化,饲养条件为温度27±1℃,相对湿度70-80%,光照时间16L:8D;
(4)成虫-卵:将羽化后的成虫配对放入移栽有分蘖期水稻苗的产卵笼中进行交配、产卵,并饲以10%的蜂蜜水补充营养,产卵笼置于养虫室内的交配室中,交配室的环境条件为:温度27±1℃,相对湿度85-90%,光照时间16L:8D;
(5)卵-初孵幼虫:将产有大螟卵的叶鞘取下,放入培养皿中,将带卵的培养皿放入干燥器内的陶瓷架上,干燥器内的陶瓷架下方放有40%的甲醛,将干燥器上方的盖子盖好,进行熏蒸消毒,将盛有卵的培养皿取出,并放在通风的地方通风1小时后,将带有卵的叶鞘放入铺有湿滤纸的玻璃培养皿中,并在上面再盖一层湿滤纸用于保湿,在养虫室内培养直至孵化,饲养条件为温度27±1℃,相对湿度70-80%,光照时间16L:8D;
(6)幼虫孵化后,继续按上述步骤(1)、(2)、(3)、(4)、(5)循环操作继代饲养,直至饲养结束。
所述步骤(1)中的透明容器为1000ml烧杯,每烧杯内放10cm左右新鲜茭白3-4段,每烧杯内接虫数约150-200头。
所述步骤(1)饲养时间为5-6天。
所述步骤(2)中的透明容器为直径2.4cm,高7.0cm平底玻璃管,每管放入2-3龄幼虫1-2头,并在管口塞上消毒的棉塞。
所述步骤(4)需每隔2-3天检查成虫的产卵情况并及时更换新鲜的水稻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以往饲料配方的缺点是:有的饲料成分过于单一,不能满足昆虫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而有的饲料配方过于复杂、繁琐,但没有找到最适宜昆虫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关键营养因子,因此饲养效果也不好;已报道的所有人工饲料饲养的大螟均存在卵的孵化率偏低的问题。本研究以上述问题为突破口,通过两年的系统研究,研制出新的人工饲料及饲养技术,解决了大螟人工饲养方面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初步实现了该螟虫的大批量、长期、继代饲养。其主要有益效果为:
1、该饲料配方营养丰富、全面,配方中不但含有天然寄主茭白,而且还加入了天然寄主水稻的提取物稻酮,能满足大螟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叶因子,不仅可为整个世代或跨世代幼虫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物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显著提供幼虫存活率、化蛹率和羽化率。该饲料中还增加了蔗糖、蜂蜜的含量,饲料的口感好,大螟幼虫喜欢取食。在温度27±1℃,相对湿度70-80%,光照时间16L:8D的环境条件下,用该人工饲料饲养,大螟的生长发育正常,幼虫发育历期(24.8天),幼虫存活率(72.0%),化蛹率(70.0%),羽化率(852%),成虫产卵量(101.3粒/♀),卵孵化率(84.7%)等生物学指标与对照天然寄主茭白饲养的指标无显著差异。因此,该饲料的适用性强。
2、该饲料的原材料均为常见的营养物质,来源充足,易于获取;饲料制作工艺简便,成本较低(1.0元/100g),储藏方便,保质期较长(2个月上);采用茭白+人工饲料的方法饲养,幼虫一个世代只需更换一次饲料,即从茭白转移到人工饲料上一直饲养至化蛹,中间无需更换饲料。该饲养方法工作量小,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因此,用该饲料饲养,成本低、比较经济、合算,实用性强。
3、由于茭白易腐烂、变质,大螟整个世代在茭白上饲养很容易受病原菌感染,一旦感染,整个种群就会全军覆没,因此继代饲养存在很大困难。而天然寄主转人工饲料饲养缩短了大螟在茭白上的时间,也就减少了大螟感染病原菌的机会,使大螟的继代饲养成为现实。
4、用天然饲料饲养大螟需要大量稻茎和茭白,而由于生长季节变化,无法提供大批量天然寄 主,致使饲养量受限,而天然寄主茭白转人工饲料饲养,只需少量茭白就可完成世代发育,大大减少了茭白的使用量。因此,后期人工饲料饲养克服了以往因季节变化,尤其是冬季和早春季节天然饲料短缺导致大螟无法全年饲养的难题,实现了标准虫源的大批量、长期饲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配制1000g人工饲料)
本例各组分用量分别为:大豆粉30.0g;玉米15.0g;麦胚8.0g;酵母粉20.0g;干酪素13.0g;蔗糖25.0g;蜂蜜10.0g;鲜茭白140.0g;抗坏血酸钠(Vc)3.5g;胆固醇0.25g;氯化胆碱0.30g;威氏盐1.3g;复合维生素B 0.5g;维生素E 0.50g;山梨酸1.3g;对羟基苯甲酸甲酯1.3g;40%甲醛0.7ml;98.18%稻酮0.5g;琼脂16.0g;水713.35ml本例复合维生素B中各组分用量分别为:烟酰胺:0.007g;盐酸硫胺素(VB1):0.0012g;核黄素(VB2):0.0036g;盐酸吡哆醇(VB6):0.0016g;赖氨肌醇(VB12):0.000036g;叶酸:0.0014g;泛酸钙:0.0064g;生物素:0.0002g
按照以下步骤配制大螟人工饲料:
(1)将各组分按配比称重,备用;
(2)将新鲜的茭白(或鲜荸荠、鲜稻茎)切碎,并加入350ml水,放入搅拌器中进行研磨、匀浆,匀浆后,将其倒入盛有大豆粉、玉米粉、麦胚粉、酵母粉、干酪素和蔗糖的灭菌桶中,将上述6种组分充分搅拌均匀后,置于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锅中,于125℃下灭菌30min,灭菌完毕后,取出待用作为A组分;
(3)琼脂中加入313.35ml纯净水,加热并煮至沸腾,待完全溶解后,将其倒入A中,用力搅拌均匀,并冷却至60℃左右备用作为B组分;
(4)将称好的抗坏血酸、胆固醇、氯化胆碱、威氏盐、复合维生素B、山梨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和维生素E放入烧杯中,用50ml温开水溶解,然后将其倒入B中,再分别依次加入10g蜂蜜、0.7ml的40%的甲醛和98.18%的稻酮0.5g,搅拌直至完全均匀。
(5)将搅拌好的饲料倒入保鲜盒中,完全冷却凝固后存放于4℃冰箱中备用。
大螟的大规模、长期、继代饲养方法:
在饲养过程中需注意:必须严格保持养虫室内、养虫架及各种饲养器具及工具的消毒,做到无菌操作,严防昆虫病原菌的传播与蔓延。
具体按以下步骤进行:
(1)初孵幼虫-2-3龄幼虫:从市场上购买新鲜的茭白,洗净,并置于室温下控干水分。待幼虫初孵后,用壁纸刀在每个茭白上划一条很深的缝隙,将在水稻叶鞘内孵化的幼虫连同叶鞘一同放入茭白的缝隙内。接完虫后,将接虫的茭白置于铺有滤纸的已灭菌的1000ml烧杯内饲养。每烧杯内放3~4段(10cm左右)新鲜茭白,接虫数大约100-150头左右。为防幼虫逃逸,烧杯口要用黑布封住。然后将接虫的烧杯置于有下光源的养虫架上饲养。大约5-6天后,幼虫发育到2龄末或3龄初,大部分茭白已开始腐烂,这时候需要将幼虫转移至人工饲料上。养虫室内的环境条件均为温度27±1℃,相对湿度70-80%,光照时间16L:8D。
(2)2-3龄幼虫-化蛹:将所述人工饲料切成条状,放入消毒后的平底玻璃管中(直径2.5cm,高7.0cm),然后每管放入2-3龄幼虫1-2头(不能超过2头),并在管口塞上消毒的棉塞,将其置于有下光源的养虫架上饲养,直至化蛹。室内饲养条件同步骤(1)。
(3)蛹-成虫:将大螟蛹从玻璃管中捡出,辨别雌雄后,分别放入带盖的塑料盒中,置于步骤(1)中相同环境条件下的养虫室内饲养,直至成虫羽化。
(4)成虫-卵:将羽化后的成虫配对放入移栽有分蘖期水稻苗的产卵笼中进行交配、产卵,并饲以10%的蜂蜜水补充营养,每隔2-3天检查成虫的产卵情况并及时更换新鲜的水稻苗。产卵笼置于养虫室内的交配室中,交配室的环境条件为:温度27±1℃,相对湿度85-90%,光照时间16L:8D。
(5)卵-初孵幼虫:将产有大螟卵的叶鞘取下,放入培养皿中,将带卵的培养皿放入干燥器内的陶瓷架上,干燥器内的陶瓷架下方放有40%的甲醛,将干燥器上方的盖子盖好,进行熏蒸消毒,熏蒸40分钟,将盛有卵的培养皿取出,并放在通风的地方通风1小时后,将带有卵的叶鞘放入铺有湿滤纸的玻璃培养皿(直径9cm)中,并在上面再盖一层湿滤纸用于保湿,然后置于步骤(1)中相同环境条件下的养虫室内直至孵化。
(6)幼虫孵化后,继续按上述步骤(1)、(2)、(3)、(4)、(5)循环操作继代饲养,直至饲养结束。
实施例2:(配制5000g人工饲料)
本例各组分用量分别为:大豆粉150.0g;玉米90.0g;麦胚60.0g;酵母粉105.0g;干酪素70.0g;蔗糖75.0g;蜂蜜50.0g;鲜茭白650.0g;抗坏血酸钠(Vc)25.0g;胆固醇1.25g;氯化胆碱1.75g;威氏盐6.5g;复合维生素B 3.0g;维生素E 2.65g、山梨酸7.0g;对羟基苯甲酸甲酯7.0g;40%甲醛4.0ml;98.18%稻酮2.5g;琼脂80.0g;水3586.85ml
本例复合维生素B中各组分用量分别为:烟酰胺:0.045g;盐酸硫胺素(VB1):0.012g;核黄素(VB2):0.024g;盐酸吡哆醇(VB6):0.015g;赖氨肌醇(VB12):0.000225g;叶酸:0.012g;泛酸钙:0.045g;生物素:0.00135g
按照以下步骤配制大螟人工饲料:
饲料配制方法:
(1)将各组分按配比称重,备用;
(2)将新鲜的茭白(或鲜荸荠、鲜稻茎)切碎,并加入1600ml水,放入搅拌器中进行研磨、匀浆,匀浆后,将其倒入盛有大豆粉、玉米粉、麦胚粉、酵母粉、干酪素和蔗糖的灭菌桶中,将上述6种组分充分搅拌均匀后,置于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锅中,于125℃下灭菌30min,灭菌完毕后,取出待用作为A组分;
(3)琼脂中加入1736.85ml纯净水,加热并煮至沸腾,待完全溶解后,将其倒入A中,用力搅拌均匀,并冷却至60℃左右备用作为B组分;
(4)将称好的抗坏血酸、胆固醇、氯化胆碱、威氏盐、复合维生素B、山梨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和维生素E放入烧杯中,用250ml温开水溶解,然后将其倒入B中,再分别依次加入50g蜂蜜、4.0ml的40%的甲醛和98.18%稻酮2.5g,搅拌直至完全均匀;
(5)将搅拌好的饲料倒入保鲜盒中,完全冷却凝固后存放于4℃冰箱中备用。
大螟的大规模、长期、继代饲养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茭白+人工饲料与天然寄主茭白的饲养效果对比试验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供试虫源:从江苏省溧水县水稻田采集虫龄一致的大螟幼虫,在室内用天然饲料饲养至化蛹,成虫羽化、产卵后,取下一代初孵幼虫为供试虫源。采用该虫源连续饲养3代。
(2)供试饲料:
天然饲料茭白:购自市售茭白,使用前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并晾干备用。
人工饲料:采用实施例1、2所述饲料
(3)试验方法:试虫饲养方法参照实施例1、2所述方法,连续饲养3代,每代均设茭白+人工饲料和茭白2个处理,每处理4次重复,每重复供试幼虫200头,每代饲养过程中均记录幼虫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蛹重、产卵量及卵孵化率。
2.数据统计:
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采用SAS 6.12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测验。
3.试验结果
具体试验数据见表1。用茭白+该人工饲料的方法连续3代饲养大螟,其平均幼虫历期为24.8天,平均蛹重达114.1mg,平均幼虫存活率为76.6%,平均化蛹率为87.7%,羽化率 为91.3%,卵孵化率为88.8%,单雌产卵量为101.9粒。连续饲养3代的结果表明,采用茭白+人工饲料的方法饲养与用天然饲料茭白相比,大螟的各种生活史参数,如幼虫历期、蛹重、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卵孵化率和单雌产卵量没有任何显著差异。这说明该人工饲料与天然饲料茭白的饲养效果相当。而且使用茭白+人工饲料的方法饲养,饲养成本低、省工省力,且能显著减少病原菌对大螟幼虫的感染,从而实现试虫的大批量、长期、继代饲养。
表1用茭白+人工饲料和天然寄主茭白连续三代饲养大螟的效果比对(M±SE)
注:同一行数据后有相同字母表示经Duncan多重比较后差异不显著(P≥0.05)。
Claims (8)
1.一种大螟的人工饲料,其特征在于,由下列成分及其重量百分含量组成:大豆粉3.0-4.0%;玉米粉1.0-2.0%;麦胚粉0.5-1.5%;酵母粉1.5-2.5%;干酪素0.8-1.6%;蔗糖1.5-2.5%;蜂蜜1.0-1.5%;鲜茭白或鲜稻茎12.0-14.0%;抗坏血酸0.30-0.50%;胆固醇0.02-0.03%;氯化胆碱0.03-0.04%;威氏盐0.12-0.14%;复合维生素B 0.04-0.06%;维生素E 0.04-0.06%、山梨酸0.10-0.15%;对羟基苯甲酸甲酯0.10-0.15%;40%甲醛0.06-0.08%;98.18%稻酮0.05%-0.06%;琼脂1.40-1.80%;水70.0-75.0%;所述复合维生素B中各组分占复合维生素B总量的百分含量为:烟酰胺25.0-35.0%;盐酸硫胺素5.0-10.0%;核黄素12.0-18.0%;盐酸吡哆醇5.0-10.0%;赖氨肌醇VB120.15-0.20%;叶酸5.0-10.0%;泛酸钙25.0-35.0%;生物素0.5-1.0%。
2.权利要求1所述大螟的人工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
(1)按比例将鲜茭白或鲜稻茎切碎,加入水,放入搅拌器中磨碎并匀浆,匀浆后将其倒入盛有大豆粉、玉米粉、麦胚粉、酵母粉、干酪素和蔗糖的灭菌桶中,将上述6种组分充分搅拌均匀后,高压蒸汽灭菌锅中,于125℃下灭菌30min,灭菌完毕后,取出待用作为A组分;
(2)琼脂中加入纯净水,加热并煮至沸腾,待完全溶解后,将其倒入A中,用力搅拌均匀,并冷却至60℃左右备用作为B组分;
(3)按比例将抗坏血酸、胆固醇、氯化胆碱、威氏盐、复合维生素B、山梨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和维生素E放入烧杯中,用少量温开水溶解,然后将其倒入B中,再加入蜂蜜、40%的甲醛和98.18%稻酮,搅拌直至完全均匀;
(4)倒入保鲜盒中,完全冷却凝固后存放于4℃冰箱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需依次加入蜂蜜、40%的甲醛和98.18%稻酮。
4.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大螟的人工饲料大批量、全年、继代饲养大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
(1)初孵幼虫-2-3龄幼虫:取新鲜的茭白,洗净,并置于室温下控干水分备用,待幼虫初孵后,每个茭白上划一条很深的缝隙,将在水稻叶鞘内孵化的幼虫连同叶鞘一同放入茭白的缝隙内,接完虫后,将接虫的茭白置于铺有滤纸的已灭菌的透气的透明容器内饲养至幼虫发育到2龄末或3龄初,饲养条件为温度27±1℃,相对湿度70-80%,光照时间16L:8D;
(2)2-3龄幼虫-化蛹:将所述大螟的人工饲料切成条状,放入消毒后的加上透气塞的透明容器中饲养直至化蛹,饲养条件为温度27±1℃,相对湿度70-80%,光照时间16L:8D;
(3)蛹-成虫:将大螟蛹捡出,辨别雌雄后,分别放入带盖的透明容器中,直至成虫羽化, 饲养条件为温度27±1℃,相对湿度70-80%,光照时间16L:8D;
(4)成虫-卵:将羽化后的成虫配对放入移栽有分蘖期水稻苗的产卵笼中进行交配、产卵,并饲以10%的蜂蜜水补充营养,产卵笼置于养虫室内的交配室中,交配室的环境条件为:温度27±1℃,相对湿度85-90%,光照时间16L:8D;
(5)卵-初孵幼虫:将产有大螟卵的叶鞘取下,放入培养皿中,将带卵的培养皿放入干燥器内的陶瓷架上,干燥器内的陶瓷架下方放有40%的甲醛,将干燥器上方的盖子盖好,进行熏蒸消毒,将盛有卵的培养皿取出,并放在通风的地方通风1小时后,将带有卵的叶鞘放入铺有湿滤纸的玻璃培养皿中,并在上面再盖一层湿滤纸用于保湿,在养虫室内培养直至孵化,饲养条件为温度27±1℃,相对湿度70-80%,光照时间16L:8D;
(6)幼虫孵化后,继续按上述步骤(1)、(2)、(3)、(4)、(5)循环操作继代饲养,直至饲养结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透明容器为1000ml烧杯,每烧杯内放10cm左右新鲜茭白3-4段,每烧杯内接虫数150-200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饲养时间为5-6天。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透明容器为直径2.4cm,高7.0cm平底玻璃管,每管放入2-3龄幼虫1-2头,并在管口塞上消毒的棉塞。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需每隔2-3天检查成虫的产卵情况并及时更换新鲜的水稻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536643XA CN101971931B (zh) | 2010-11-09 | 2010-11-09 | 一种大螟的人工饲料,其制备方法及饲养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536643XA CN101971931B (zh) | 2010-11-09 | 2010-11-09 | 一种大螟的人工饲料,其制备方法及饲养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71931A CN101971931A (zh) | 2011-02-16 |
CN101971931B true CN101971931B (zh) | 2012-07-04 |
Family
ID=43571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53664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71931B (zh) | 2010-11-09 | 2010-11-09 | 一种大螟的人工饲料,其制备方法及饲养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97193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50759A (zh) * | 2011-03-16 | 2011-08-17 | 上海征泰饲料有限公司 | 果冻饲料制备方法 |
CN102919563B (zh) * | 2011-11-22 | 2016-03-30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种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的人工饲料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02389066A (zh) * | 2011-11-29 | 2012-03-28 | 北京燕化永乐农药有限公司 | 一种二化螟人工饲料的制备方法 |
CN102599388B (zh) * | 2012-04-09 | 2013-04-10 | 天津师范大学 | 一种六星黑点豹蠹蛾人工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141670B (zh) * | 2012-05-14 | 2013-12-25 |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 一种茶丽纹象甲成虫的人工饲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茶丽纹象甲成虫的饲养方法 |
CN102919589B (zh) * | 2012-11-01 | 2014-01-01 | 华中农业大学 | 豆野螟人工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039720B (zh) * | 2012-11-27 | 2014-04-16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中华草蛉幼虫人工饲料及杀虫化合物对草蛉幼虫毒性影响的测定方法 |
CN103110009B (zh) * | 2013-02-05 | 2014-07-02 | 中国水稻研究所 | 一种大螟的半人工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110020B (zh) * | 2013-03-08 | 2014-02-05 |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 一种含中草药添加剂成分的亚洲玉米螟人工饲料及其配制方法 |
CN104322461B (zh) * | 2014-11-15 | 2016-01-27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 一种大螟室内人工饲养的方法 |
CN104686837B (zh) * | 2015-02-10 | 2018-02-06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种草地螟的人工饲料,其制备方法及饲养方法 |
CN104920824B (zh) * | 2015-05-18 | 2018-03-30 |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 用于饲养甘蔗条螟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192383B (zh) * | 2015-09-30 | 2019-03-29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种椰子织蛾幼虫人工饲料 |
CN105994169B (zh) * | 2016-05-31 | 2019-04-23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种利用嫩玉米穗饲养大螟的方法 |
CN106942157B (zh) * | 2017-03-04 | 2019-10-11 | 云南农业大学 | 一种使用人工饲料的辣木瑙螟饲养方法 |
CN109198308B (zh) * | 2018-11-12 | 2022-02-15 | 南京林业大学 | 一种咖啡木蠹蛾幼虫的人工饲养专用饲料及其人工饲养方法 |
CN109303036A (zh) * | 2018-11-30 | 2019-02-05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 一种甘蔗二点螟人工室内饲养方法 |
CN109907007A (zh) * | 2019-04-19 | 2019-06-21 | 贵州大学 | 一种规模化饲养烟草粉螟的装置和方法 |
CN112471368A (zh) * | 2020-11-04 | 2021-03-12 |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 | 一种豇豆荚螟幼虫人工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868606B (zh) * | 2021-02-26 | 2022-04-22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 一种室内饲养甘蔗条螟或二点螟的方法 |
CN112868945B (zh) * | 2021-02-26 | 2022-11-15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 一种甘蔗条螟和二点螟的通用饲料及其配制方法 |
CN112868856B (zh) * | 2021-03-04 | 2022-01-04 | 贵州省生物研究所 | 一种老鹰茶虫茶的分段式生产方法 |
CN113693177A (zh) * | 2021-09-03 | 2021-11-26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 | 一种促进夜蛾科昆虫生长的人工饲料 |
CN116530621A (zh) * | 2023-06-14 | 2023-08-04 | 烟台大学 | 一种粘虫饲料及粘虫室内饲养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47184A (zh) * | 2008-09-09 | 2009-01-21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 半人工养殖小菜蛾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1491307A (zh) * | 2009-02-20 | 2009-07-29 | 扬州绿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 水稻纵卷叶螟人工饲料及制备和应用于水稻纵卷叶螟的人工饲养方法 |
CN101507472A (zh) * | 2009-03-19 | 2009-08-19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种二化螟的人工饲料,其制备方法及饲养方法 |
-
2010
- 2010-11-09 CN CN201010536643XA patent/CN10197193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47184A (zh) * | 2008-09-09 | 2009-01-21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 半人工养殖小菜蛾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1491307A (zh) * | 2009-02-20 | 2009-07-29 | 扬州绿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 水稻纵卷叶螟人工饲料及制备和应用于水稻纵卷叶螟的人工饲养方法 |
CN101507472A (zh) * | 2009-03-19 | 2009-08-19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种二化螟的人工饲料,其制备方法及饲养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71931A (zh) | 2011-02-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71931B (zh) | 一种大螟的人工饲料,其制备方法及饲养方法 | |
CN101507472B (zh) | 一种二化螟的人工饲料,其制备方法及饲养方法 | |
CN101491307B (zh) | 水稻纵卷叶螟人工饲料及制备和应用于水稻纵卷叶螟的人工饲养方法 | |
CN101856085B (zh) | 一种粘虫的人工饲料,其制备方法及饲养方法 | |
CN102578425B (zh) | 一种鳞翅目低龄幼虫的人工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1228853B (zh) | 松褐天牛人工饲养和传代方法 | |
CN101983580B (zh) | 用于人工饲养松墨天牛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954669B (zh) | 茶尺蠖的人工饲养和传代方法 | |
CN110036984B (zh) | 一种低成本规模饲养蝙蝠蛾的方法 | |
CN103004704A (zh) | 利用大麦虫为中间寄主繁育管氏肿腿蜂的方法 | |
CN110916022A (zh) | 一种草地贪夜蛾的人工饲料及饲养方法 | |
CN104957107B (zh) | 一种室内饲养龟纹瓢虫的方法 | |
CN102578432B (zh) | 一种二点委夜蛾幼虫的人工饲料制备及其简化饲养方法 | |
CN104304694A (zh) | 桃蛀螟人工饲料、制备方法及继代饲养方法 | |
CN108041353A (zh) | 一种桃蛀螟人工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1190006A (zh) | 一种金龟子高毒力Bt新菌株、新基因筛选和生物测定方法 | |
CN106106375A (zh) | 一种用水培甘蓝室内大量饲养小菜蛾的方法 | |
CN1994241A (zh) | 美国白蛾的人工饲养和传代方法及其幼虫人工饲料 | |
CN102578424B (zh) | 一种旋幽夜蛾的人工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2124999B (zh) | 红棕象甲实验种群的饲养方法 | |
CN106172251A (zh) | 一种劳氏粘虫的饲养方法 | |
CN104054634B (zh) | 一种云实蛀虫的人工繁殖技术 | |
CN103110009B (zh) | 一种大螟的半人工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994169B (zh) | 一种利用嫩玉米穗饲养大螟的方法 | |
CN102389066A (zh) | 一种二化螟人工饲料的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 Termination date: 20151109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