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60070B - 实现不同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的控制器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实现不同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的控制器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60070B
CN104660070B CN201510091805.6A CN201510091805A CN104660070B CN 104660070 B CN104660070 B CN 104660070B CN 201510091805 A CN201510091805 A CN 201510091805A CN 104660070 B CN104660070 B CN 1046600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mary side
side feedback
power switch
conduction mode
trig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9180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60070A (zh
Inventor
职春星
曾强
林官秋
叶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NANHAI SAIW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NANHAI SAI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NANHAI SAIW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NANHAI SAI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9180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600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600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600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600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600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1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21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217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7/2176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comprising a passive stage to generate a rectified sinusoidal voltage and a controlled switching element in series between such stage and the outpu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4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for or adjusting power factor in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H02M1/4208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power factor of AC input
    • H02M1/424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power factor of AC input using a resonant convert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3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of the forward type
    • H02M3/3354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of the forward type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 H02M3/3355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of the forward type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with galvanic isolation between input and output of both the power stage and the feedback loo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8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 Y02P80/10Efficient use of energy, e.g. using compressed air or pressurized fluid as energy carrier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实现不同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的控制器及控制方法,所述控制器包括: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原边反馈控制部分;所述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工作频率自动跟随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工作频率,无需内置同步时钟发生器;所述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导通时,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截止,实现了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和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本发明能实现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工作频率自动跟随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工作频率,且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和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同时实现在一定负载情况下系统工作频率固定。

Description

实现不同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的控制器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电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控制器,尤其涉及一种开关控制器;同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开关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图2,传统的高功率因数和原边反馈组合控制器,高功率因数部分采用固定导通时间的方式,功率开关工作在临界导通模式,采用这种控制方式,在一个工频周期内,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工作频率在几十千赫兹和几百千赫兹之间变化,且功率因数控制部分和原边反馈控制部分功率开关无法做到同步交替工作,增加了系统EMI(电磁干扰)设计难度和设计成本。
请参阅图3、图4,市场上也有采用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和PWM(脉宽调制模式)组合控制器,工作频率固定,这种组合控制器需要内部同步时钟信号来控制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和PWM控制器部分的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同时这种组合控制器中PWM控制部分多为采用次级反馈的正激变换器或者反激变换器拓扑结构,还无法实现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与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
有鉴于此,如今迫切需要设计一种能实现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功率开关和原边反馈控制部分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的控制器,能实现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功率开关和原边反馈控制部分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克服现有试验台的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现不同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的控制器,能实现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工作频率自动跟随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工作频率,且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和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同时实现在一定负载情况下系统工作频率固定。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实现不同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的控制方法,能实现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工作频率自动跟随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工作频率,且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和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同时实现在一定负载情况下系统工作频率固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实现不同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原边反馈控制部分;
所述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工作频率自动跟随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工作频率无需内置同步时钟发生器;
所述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导通时,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截止,实现了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和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无需内置同步时钟发生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采用连续导通模式控制方法和前沿调制技术,原边反馈控制部分采用后沿调制技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系统工作频率由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生成,原边反馈控制部分产生控制原边反馈控制部分功率开关开启的触发信号,用以控制原边反馈控制部分功率开关的开启;
所述原边反馈控制部分产生的控制原边反馈控制部分功率开关开启的触发信号同步控制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的截止,实现连续导通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和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且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工作频率自动跟随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工作频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控制器还包括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算法控制模块、原边反馈算法控制模块、第一触发器、第二触发器、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第一功率开关K1、第二功率开关K2;
所述原边反馈算法控制模块输出信号VX分别输入到第一触发器的第二输入端R1和第二触发器的第一输入端S2;
所述原边反馈算法控制模块的输出信号VX使第一触发器复位,第一触发器的输出端Q1输出低电平,第一触发器的输出端Q1与第一驱动器的输入端相连,第一驱动器的输出端与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第一功率开关K1相连,第一驱动器输出低电平,关断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第一功率开关K1;
所述原边反馈算法控制模块的输出信号VX使第二触发器置位,第二触发器的输出端Q2输出高电平,第二触发器的输出端与第二驱动器的输入端相连,第二驱动器的输出端与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第二功率开关K2相连,第二驱动器输出高电平,开启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第二功率开关K2;
所述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算法控制模块的输出信号VK1与第一触发器的第一输入端S1相连,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算法控制模块的输出信号VK1使得第一触发器置位,第一触发器的输出端Q1输出高电平,第一触发器的输出端Q1与第一驱动器的输入端相连,第一驱动器的输出端与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第一功率开关K1相连,第一驱动器输出高电平,开启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第一功率开关K1;
所述原边反馈算法控制模块输出信号VK2与第二触发器的第二输入端R2相连,原边反馈算法控制模块输出信号VK2使第二触发器复位,第二触发器的输出端Q2输出低电平,第二触发器的输出端与第二驱动器的输入端相连,第二驱动器的输出端与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第二功率开关K2相连,第二驱动器输出低电平,关断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第二功率开关K2;
当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第二功率开关K2导通时,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第一功率开关K1关断,实现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工作频率自动跟随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工作频率,且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和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同时实现在一定负载情况下系统工作频率固定。
一种实现不同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工作频率自动跟随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工作频率;
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导通时,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截止,实现了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和原边反馈控制的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采用连续导通模式控制方法和前沿调制技术,原边反馈控制部分采用后沿调制技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系统工作频率由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生成,原边反馈控制部分产生控制原边反馈控制部分功率开关开启的触发信号,用以控制原边反馈控制部分功率开关的开启;
所述原边反馈控制部分产生的控制原边反馈控制部分功率开关开启的触发信号同步控制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的截止,实现连续导通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和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且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工作频率自动跟随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工作频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控制方法利用控制器实现,控制器包括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算法控制模块、原边反馈算法控制模块、第一触发器、第二触发器、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第一功率开关K1、第二功率开关K2;
所述原边反馈算法控制模块输出信号VX分别输入到第一触发器的第二输入端R1和第二触发器的第一输入端S2;
所述原边反馈算法控制模块的输出信号VX使第一触发器复位,第一触发器的输出端Q1输出低电平,第一触发器的输出端Q1与第一驱动器的输入端相连,第一驱动器的输出端与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第一功率开关K1相连,第一驱动器输出低电平,关断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第一功率开关K1;
所述原边反馈算法控制模块的输出信号VX使第二触发器置位,第二触发器的输出端Q2输出高电平,第二触发器的输出端与第二驱动器的输入端相连,第二驱动器的输出端与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第二功率开关K2相连,第二驱动器输出高电平,开启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第二功率开关K2;
所述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算法控制模块的输出信号VK1与第一触发器的第一输入端S1相连,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算法控制模块的输出信号VK1使得第一触发器置位,第一触发器的输出端Q1输出高电平,第一触发器的输出端Q1与第一驱动器的输入端相连,第一驱动器的输出端与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第一功率开关K1相连,第一驱动器输出高电平,开启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第一功率开关K1;
所述原边反馈算法控制模块输出信号VK2与第二触发器的第二输入端R2相连,原边反馈算法控制模块输出信号VK2使第二触发器复位,第二触发器的输出端Q2输出低电平,第二触发器的输出端与第二驱动器的输入端相连,第二驱动器的输出端与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第二功率开关K2相连,第二驱动器输出低电平,关断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第二功率开关K2;
当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第二功率开关K2导通时,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第一功率开关K1关断,实现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工作频率自动跟随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工作频率,且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和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同时实现在一定负载情况下系统工作频率固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出的实现不同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的控制器及控制方法,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和原边反馈控制部分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功率因数控制部分工作频率自动跟随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工作频率,且工作频率固定,使得系统始终表现为一个工作频率,减小系统EMI设计难度和设计成本。此外,本发明实现了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和原边反馈控制的组合控制,省去了传统PWM控制器所需的光耦、TL431等次级反馈环路,减小系统设计成本和系统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恒定导通时间功率因数控制和原边反馈控制组合控制器原理图。
图2为图1电路中各点波形图。
图3为传统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和次级反馈PWM控制组合控制器原理图。
图4为图3电路中各点波形图。
图5为本发明实现不同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的控制器的原理图。
图6为本发明控制器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和原边反馈组合控制各关键节点的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5,本发明揭示了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实现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素控制部分功率开关和原边反馈控制部分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的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所述控制器包括: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原边反馈控制部分;
所述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采用连续导通模式控制方法和前沿调制技术,原边反馈控制部分采用后沿调制技术。
所述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工作频率自动跟随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工作频率,无需内置同步时钟发生器;所述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导通时,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截止,实现了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和原边反馈控制的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
具体地,系统工作频率由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生成,原边反馈算法控制模块产生控制原边反馈控制部分功率开关开启的触发信号,用以控制原边反馈控制部分功率开关的开启。所述原边反馈算法控制模块产生的控制原边反馈控制部分功率开关开启的触发信号同步控制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的截止,实现连续导通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和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且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工作频率自动跟随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工作频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功率因数控制部分采用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技术,控制方法如佛山市南海赛威科技技术有限公司的产品SF6580;原边反馈采用反激拓扑架构,控制方法如南海赛威科技技术有限公司的产品SF6010系列以及SF6771系列等。
请参阅图5、图6,原边反馈算法控制模块输出信号VX分别输入到第一触发器的R1输入端和第二触发器的S2输入端。原边反馈算法控制模块输出信号VX使第一触发器复位,第一触发器输出端Q1输出低电平,第一触发器的输出端Q1与第一驱动器的输入端相连,第一驱动器的输出端与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K1相连,第一驱动器输出低电平,关断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K1;原边反馈算法控制模块输出信号VX使第二触发器置位,第二触发器输出端Q2输出高电平,第二触发器输出端与第二驱动器的输入端相连,第二驱动器的输出端与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K2相连,第二驱动器输出高电平,开启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K2。
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算法控制模块输出信号VK1与第一触发器的S1端相连,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算法控制模块输出信号VK1使得第一触发器置位,第一触发器输出端Q1输出高电平,第一触发器的输出端Q1与第一驱动器的输入端相连,第一驱动器的输出端与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K1相连,第一驱动器输出高电平,开启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K1;原边反馈算法控制模块输出信号VK2与第二触发器的R2输入端相连,原边反馈算法控制模块输出信号VK2使第二触发器复位,第二触发器输出端Q2输出低电平,第二触发器输出端与第二驱动器的输入端相连,第二驱动器的输出端与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K2相连,第二驱动器输出低电平,关断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K2。
当原边反馈控制部分功率开关K2导通时,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K1关断,实现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工作频率自动跟随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工作频率,且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和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同时实现在一定负载情况下系统工作频率固定。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的实现不同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的控制器及控制方法,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功率开关和原边反馈控制部分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工作频率自动跟随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工作频率,且工作频率固定,使得系统始终表现为一个工作频率,减小系统EMI设计难度和设计成本。此外,本发明实现了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和原边反馈控制的组合控制,省去了传统PWM控制器所需的光耦、TL431等次级反馈环路,减小系统设计成本和系统体积。
这里本发明的描述和应用是说明性的,并非想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制在上述实施例中。这里所披露的实施例的变形和改变是可能的,对于那些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实施例的替换和等效的各种部件是公知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本质特征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以其它形式、结构、布置、比例,以及用其它组件、材料和部件来实现。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里所披露的实施例进行其它变形和改变。

Claims (8)

1.一种实现不同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原边反馈控制部分;
所述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工作频率自动跟随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工作频率,无需内置同步时钟发生器;
所述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导通时,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截止,实现了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和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不同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采用连续导通模式控制方法和前沿调制技术,原边反馈控制部分采用后沿调制技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不同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系统工作频率由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生成,原边反馈控制部分产生控制原边反馈控制部分功率开关开启的触发信号,用以控制原边反馈控制部分功率开关的开启;
所述原边反馈控制部分产生的控制原边反馈控制部分功率开关开启的触发信号同步控制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的截止,实现连续导通功率因数控制部分功率开关和原边反馈控制部分功率开关的同步交替工作,且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工作频率自动跟随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工作频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不同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还包括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算法控制模块、原边反馈算法控制模块、第一触发器、第二触发器、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第一功率开关K1、第二功率开关K2;
所述原边反馈算法控制模块输出信号VX分别输入到第一触发器的第二输入端R1和第二触发器的第一输入端S2;
所述原边反馈算法控制模块的输出信号VX使第一触发器复位,第一触发器的输出端Q1输出低电平,第一触发器的输出端Q1与第一驱动器的输入端相连,第一驱动器的输出端与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第一功率开关K1相连,第一驱动器输出低电平,关断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第一功率开关K1;
所述原边反馈算法控制模块的输出信号VX使第二触发器置位,第二触发器的输出端Q2输出高电平,第二触发器的输出端与第二驱动器的输入端相连,第二驱动器的输出端与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第二功率开关K2相连,第二驱动器输出高电平,开启原边反馈控制模块的第二功率开关K2;
所述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算法控制模块的输出信号VK1与第一触发器的第一输入端S1相连,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算法控制模块的输出信号VK1使得第一触发器置位,第一触发器的输出端Q1输出高电平,第一驱动器输出高电平,开启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第一功率开关K1;
所述原边反馈算法控制模块输出信号VK2与第二触发器的第二输入端R2相连,原边反馈算法控制模块输出信号VK2使第二触发器复位,第二触发器的输出端Q2输出低电平,第二驱动器输出低电平,关断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第二功率开关K2;
当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第二功率开关K2导通时,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第一功率开关K1关断,实现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工作频率自动跟随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工作频率,且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和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同时实现在一定负载情况下系统工作频率固定。
5.一种实现不同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工作频率自动跟随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工作频率;
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导通时,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截止,实现了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和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现不同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采用连续导通模式控制方法和前沿调制技术,原边反馈控制部分采用后沿调制技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现不同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系统工作频率由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生成,原边反馈控制部分产生控制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开启的触发信号,用以控制原边反馈控制部分功率开关的开启;
所述原边反馈控制部分产生的控制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开启的触发信号同步控制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的截止,实现连续导通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和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且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工作频率自动跟随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工作频率。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现不同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方法利用控制器实现,控制器包括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算法控制模块、原边反馈算法控制模块、第一触发器、第二触发器、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第一功率开关K1、第二功率开关K2;
所述原边反馈算法控制模块输出信号VX分别输入到第一触发器的第二输入端R1和第二触发器的第一输入端S2;
所述原边反馈算法控制模块的输出信号VX使第一触发器复位,第一触发器的输出端Q1输出低电平,第一触发器的输出端Q1与第一驱动器的输入端相连,第一驱动器的输出端与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第一功率开关K1相连,第一驱动器输出低电平,关断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第一功率开关K1;
所述原边反馈算法控制模块的输出信号VX使第二触发器置位,第二触发器的输出端Q2输出高电平,第二触发器的输出端与第二驱动器的输入端相连,第二驱动器的输出端与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第二功率开关K2相连,第二驱动器输出高电平,开启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第二功率开关K2;
所述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算法控制模块的输出信号VK1与第一触发器的第一输入端S1相连,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算法控制模块的输出信号VK1使得第一触发器置位,第一触发器的输出端Q1输出高电平,第一驱动器输出高电平,开启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第一功率开关K1;
所述原边反馈算法控制模块输出信号VK2与第二触发器的第二输入端R2相连,原边反馈算法控制模块输出信号VK2使第二触发器复位,第二触发器的输出端Q2输出低电平,第二驱动器输出低电平,关断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第二功率开关K2;
当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第二功率开关K2导通时,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第一功率开关K1关断,实现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工作频率自动跟随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工作频率,且连续导通模式功率因数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和原边反馈控制部分的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同时实现在一定负载情况下系统工作频率固定。
CN201510091805.6A 2015-02-28 2015-02-28 实现不同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的控制器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046600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91805.6A CN104660070B (zh) 2015-02-28 2015-02-28 实现不同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的控制器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91805.6A CN104660070B (zh) 2015-02-28 2015-02-28 实现不同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的控制器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60070A CN104660070A (zh) 2015-05-27
CN104660070B true CN104660070B (zh) 2017-04-12

Family

ID=53250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91805.6A Active CN104660070B (zh) 2015-02-28 2015-02-28 实现不同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的控制器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6007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33211B1 (en) * 2003-06-30 2008-10-07 Iwatt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put current shaping in a power converter
CN101710785A (zh) * 2008-08-30 2010-05-19 技领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调节输出电压的转换器及相关方法
CN102905416A (zh) * 2011-10-17 2013-01-30 凹凸电子(武汉)有限公司 光源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
CN103079316A (zh) * 2013-01-08 2013-05-01 成都启臣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功率因数校正和原边反馈控制的led照明电源控制器
CN103296904A (zh) * 2012-02-29 2013-09-11 黄煜梅 功率因数校正恒流控制器及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44638B2 (en) * 2008-07-29 2013-01-01 Point Somee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scaded power conversion
WO2012012195A2 (en) * 2010-07-19 2012-01-26 Microsemi Corporation Led string driver arrangement with non-dissipative current balance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33211B1 (en) * 2003-06-30 2008-10-07 Iwatt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put current shaping in a power converter
CN101710785A (zh) * 2008-08-30 2010-05-19 技领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调节输出电压的转换器及相关方法
CN102905416A (zh) * 2011-10-17 2013-01-30 凹凸电子(武汉)有限公司 光源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
CN103296904A (zh) * 2012-02-29 2013-09-11 黄煜梅 功率因数校正恒流控制器及控制方法
CN103079316A (zh) * 2013-01-08 2013-05-01 成都启臣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功率因数校正和原边反馈控制的led照明电源控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60070A (zh) 2015-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70239A (zh) 一种基于频率调节的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全范围软开关控制方法
CN102486527B (zh) 一种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合成试验方法
CN101860194B (zh) 多模式功率因数校正器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2843025A (zh) 用于pfc电路的控制电路、控制方法及电源系统
CN102063144A (zh) 一种面向低功耗应用的动态电压调节系统及实现方法
CN104917414A (zh) 逆变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2611287B (zh) 实现全桥零电压开关、零电流开关驱动的方法及其电路
CN101618472A (zh) 一种软开关逆变电焊机
CN103516206A (zh) 开关式电源及其操作方法
CN103551716A (zh) 全数字强功率等离子弧精细化切割系统
CN101789700A (zh) 谐振式功率转换器的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03401259A (zh) 一种储能系统无缝切换控制方法
CN109768708A (zh) 用于返驰式电源供应电路的零电压切换控制电路
CN102685420A (zh) 一种待机控制模块及电视机
US20130201737A1 (en) Off-grid master-slave solar inverter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CN105480109A (zh) 电动汽车的电源变换装置和电动汽车
CN103066826B (zh) 开关电源转换器的软启动系统
CN101645648A (zh) 用于开关电源的频率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4201893A (zh) 多级联变换器预偏置电路及预偏置方法
CN104660070B (zh) 实现不同功率开关同步交替工作的控制器及控制方法
CN105811782A (zh) 铀浓缩专用一体化变频电源
CN106169869A (zh) 一种伪pwm控制电路
CN203056974U (zh) 直驱风电系统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电源
CN106208783A (zh) 新型软开关整流系统
CN101872997A (zh) 连续提供电源的切换控制方法及其装置与电源供应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Controller and control method for realizing synchronous and alternate operation of different power switches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1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2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by Share Ltd. Foshan branch

Pledgor: FOSHAN SIFIRST TECHNOLOGIES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35214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