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60010B - 一种外转子型涡流传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外转子型涡流传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60010B
CN104660010B CN201510107769.8A CN201510107769A CN104660010B CN 104660010 B CN104660010 B CN 104660010B CN 201510107769 A CN201510107769 A CN 201510107769A CN 104660010 B CN104660010 B CN 1046600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rotor
rotor
moving coil
pull bar
fixed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0776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60010A (zh
Inventor
徐魁
金平
常新平
陈晓菊
杨昆
汤文尤
宋丽华
王倩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Nanzi Tonghua Smart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NICETOWN 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NICETOWN 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NICETOWN 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0776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600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600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600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600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600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ynamo-Electric Clutches, Dynamo-Electric Brak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转子型涡流传动装置,包括同轴支撑的外转子轴和内转子轴,所述外转子轴和内转子轴的相对端分别延伸出外转子骨架盘和具有永磁组的内转子旋转盘,所述外转子骨架盘的同一圆周上轴向延伸出至少二根外转子扭矩传递轴;所述外转子扭矩传递轴上设有限位卡簧以及外转子运动盘两侧的第一组弹簧和第二组弹簧;所述第一外转子运动盘上设有闩锁构件。本发明外转子型涡流传动装置可以有效避免启动时冲击扭矩和机械损伤。

Description

一种外转子型涡流传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涡流传动装置,尤其是一种外转子型涡流传动装置,属于永磁传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据申请人了解,现有永磁涡流调速装置主要由永磁转子和铜(或其他导体)转子两部分组成。传统电机轴与工作机的轴分别与其中一个转子连接,铜转子和永磁转子之间有空气间隙(称为气隙),没有传递扭矩的机械连接。电机和工作机之间形成了软(磁)连接,通过调节气隙来实现工作机轴扭矩、转速的变化,因此可以适应各种恶劣的环境,并且由于没有直接的机械连接,因此避免了机械损耗。
检索发现,已有的永磁涡流调速装置披露了盘式和筒式两种机械连接结构。其中,盘式结构以马格纳福斯公司1998年申请的专利号为CN98802726.7的授权中国专利“可调节磁耦合器”为代表,通过调节内转子上对称布置的永磁盘距离来调节空气气隙,其调节机构置于内转子轴上且处于外转子之外,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与之类似的专利号为CN200910263064.X的授权中国专利采用将上述永磁盘和导体盘互换位置的方式,而专利号为CN201010263206.5的授权中国专利则采用与CN98802726.7不同的内转子永磁盘对称拨动方式,并采用外转子水冷结构。专利号为CN200710134483.3的授权中国专利采用在内转子上对称布置的永磁盘之间的调节机构调节空气气隙。在专利号为CN01117352.1的授权中国专利“自卸载磁耦合器”中在磁转子之间安装了弹簧构件。
实践表明,上述现有机构在启动时由于永磁盘和导体盘之间存在很大的转矩差,因此导致对启动设备的冲击扭矩和机械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可以有效避免启动时冲击扭矩和机械损伤的外转子型涡流传动装置。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外转子型涡流传动装置基本技术方案为:包括同轴支撑的外转子轴和内转子轴,所述外转子轴和内转子轴的相对端分别延伸出外转子骨架盘和内转子旋转盘,所述外转子骨架盘的同一圆周上轴向延伸出至少二根外转子扭矩传递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转子扭矩传递轴固定厚度对称中心与内转子旋转盘厚度对称中心的交叉点设有外转子对称拨动圆环,所述对称拨动圆环两侧分别装有与外转子扭矩传递轴形成轴向移动副且分别以其金属端面与所述内转子旋转盘形成气隙的第一外转子运动盘和第二外转子运动盘,所述对称拨动圆环厚度对称中心对应外转子扭矩传递轴处的铰支点铰装外转子运动盘拉杆,所述第一外转子运动盘和第二外转子运动盘关于所述铰支点原点对称的位置分别朝外转子对称拨动圆环延伸出第一拉杆固定块凸轮和第二拉杆固定块凸轮,所述外转子运动盘拉杆两端分别开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拉杆带槽和第二拉杆带槽,所述第一拉杆固定块凸轮和第二拉杆固定块凸轮的端部分别与第一拉杆带槽和第二拉杆带槽形成移动副。
进一步地,所述内转子旋转盘设有永磁组或盘式绕组。
进一步地,所述外转子扭矩传递轴上设有限位卡簧以及外转子运动盘两侧的第一组弹簧和第二组弹簧;所述限位卡簧用于最大气隙位置的限位;所述第一组弹簧包括一号弹簧和二号弹簧,一号弹簧位于左侧限位卡簧和第一外转子运动盘之间,二号弹簧位于第一外转子运动盘和外转子对称拨动圆环之间;所述第二组弹簧包括三号弹簧和四号弹簧,三号弹簧位于右侧限位卡簧和第二外转子运动盘之间,四号弹簧位于第二外转子运动盘和外转子对称拨动圆环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转子运动盘上设有闩锁构件,并且设于外转子骨架盘和第一外转子运动盘之间,所述第一外转子运动盘上安装有闩锁臂固定块,闩锁臂摆动地安装在闩锁臂固定块上,并且可以在摆动轴线上从一个平行于外转子轴线的有效位置摆动至一个摆动轴线径向向外方向的无效位置;当处于静止或相对静止状态时,吸力使得外转子运动盘趋向内转子旋转盘,并且隔开一个所需的工作条件而选择的最小气隙,最小气隙可以调节;所述闩锁构件还包括一个弹簧,当低速转动时阻抗闩锁臂从其有效位置摆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转子运动盘上安装有第一拉杆固定块,第一拉杆固定块上固定有和第一拉杆固定块凸轮,第二外转子运动盘上安装有第二拉杆固定块,第二拉杆固定块上固定有和第二拉杆固定块凸轮,第一拉杆固定块凸轮半径小于第一拉杆带槽,第二拉杆固定块凸轮半径小于第二拉杆带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转子运动盘上装有第一滑动套筒,第二外转子运动盘上装有第二滑动套筒,第一滑动套筒和第二滑动套筒使第一外转子运动盘和第二外转子运动盘在外转子扭矩传递轴上沿轴向自由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外转子对称拨动圆环沿径向外端面上装有沿径向外突出的销子,在销子上固定有外转子运动盘拉杆,外转子运动盘拉杆两端关于销子对称并且可以围绕销子自由地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转子运动盘上,与内转子旋转盘相邻侧固定有第一外转子运动铜盘;所述第二外转子运动盘上,与内转子旋转盘相邻侧固定有第二外转子运动铜盘,第一外转子运动铜盘和第二外转子运动铜盘分别位于外转子对称拨动圆环两侧且沿轴向关于外转子对称拨动圆环对称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气隙包括第一可调气隙和第二可调气隙;所述第一外转子运动铜盘与内转子旋转盘之间间隔有第一可调气隙,第二外转子运动铜盘与内转子旋转盘之间间隔有第二可调气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转子运动盘上还设有第一散热片组,第一散热片组和第一外转子运动铜盘分别置于第一外转子运动盘沿轴向的两侧,第二外转子运动盘上还设有有第二散热片组,第二散热片组和第二外转子运动铜盘分别置于第二外转子运动盘沿轴向的两侧。
这样,构成了可以在外转子上进行气隙调节的外转子延迟型涡流传动装置。当处于静止或相对静止状态时,吸力使得外转子运动盘趋向内转子旋转盘,并且隔开一个所需工作条件的最小气隙。在启动或者紧急停止期间,外转子运动盘和内转子旋转盘之间的相对速度引起永磁组与金属端面之间的斥力增加,使得外转子运动盘呈现远离内转子旋转盘的趋势,此时在外转子运动盘拉杆机构的作用下,分别位于两侧的第一外转子运动盘和第二外转子运动盘同步轴向移位,对称改变相应的气隙,使其从最小气隙略增至软启动气隙。该软启动气隙使内转子处于较低的转矩水平上,逐渐升至工作速度,从而减小对相关启动设备的冲击,有效避免了机械损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外转子延迟型涡流传动装置的总体结构剖面图。
图2为实施例一外转子延迟型涡流传动装置在小气隙情况下的外观图。
图3为实施例一外转子延迟型涡流传动装置在大气隙情况下的外观图。
图4为实施例一设有散热片的外转子延迟型涡流传动装置的总体结构剖面图。
图5为实施例二的外转子限矩型涡流调速器的总体结构剖面图。
图6为实施例二的外转子限矩型涡流调速器在小气隙情况下的外观图。
图7为实施例二的外转子限矩型涡流调速器在大气隙情况下的外观图。
图8为实施例二的设有散热片的外转子限矩型涡流调速器的总体结构剖面图。
图9为外转子固定圆环的平面图。
图10为外转子骨架盘平面图。
图11为第一外转子运动盘平面图。
图12为外转子对称拨动圆环平面图。
图13为内转子的永磁盘平面图。
图14为内转子的绕组盘平面图。
图中:1-外转子轴;2-内转子轴;3-外转子固定圆环;31-孔;4-外转子骨架盘;41-孔;5-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1-第一滑动套筒;52-第一外转子运动铜盘;53-第一可调气隙;54-第一散热片组;55-第一拉杆固定块;56-第一拉杆固定块凸轮;57-闩锁构件;57a-闩锁臂固定块;57b-闩锁弹簧;57c-闩锁臂;6-外转子对称拨动圆环;61-销子;62-外转子运动盘拉杆;63-拉杆带槽;63a-第一拉杆带槽;63b-第二拉杆带槽;7-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1-第二滑动套筒;72-第二外转子运动铜盘;73-第二可调气隙;74-第二散热片组;75-第二拉杆固定块;76-第二拉杆固定块凸轮;8-外转子扭矩传递轴;81-限位卡簧;81a-左侧限位卡簧;81b-右侧限位卡簧;82-第一组弹簧;82a-一号弹簧;82b-二号弹簧;83-第二组弹簧;83a-三号弹簧;83b-四号弹簧;9-内转子旋转盘;91-永磁组;92-盘式绕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4,图9-14所示,本实施例一为外转子延迟型涡流传动装置。
如图1,9,10所示,本实施例外转子延迟型涡流传动装置,包括同轴支撑的外转子轴1和内转子轴2,所述外转子轴1和内转子轴2的相对端分别延伸出外转子骨架盘4和具有永磁组91的内转子旋转盘9,所述外转子骨架盘4的同一圆周上轴向延伸出至少二根外转子扭矩传递轴8;所述外转子轴1与外转子骨架盘4沿轴向直接连接,外转子骨架盘4上沿轴向开有孔41,外转子扭矩传递轴8通过该孔41与外转子骨架盘4固定,使得外转子扭矩传递轴8可以与外转子骨架盘4一起转动。
所述外转子扭矩传递轴8固定厚度对称中心与内转子旋转盘9厚度对称中心的交叉点设有外转子对称拨动圆环6,所述对称拨动圆环6两侧分别装有与外转子扭矩传递轴8形成轴向移动副且分别以其金属端面与所述内转子旋转盘9形成气隙的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和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所述对称拨动圆环6厚度对称中心对应外转子扭矩传递轴8处的铰支点铰装外转子运动盘拉杆62。
所述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和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关于所述铰支点原点对称的位置分别朝外转子对称拨动圆环6延伸出第一拉杆固定块凸轮56和第二拉杆固定块凸轮76,所述外转子运动盘拉杆62两端分别开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拉杆带槽63a和第二拉杆带槽63b,所述第一拉杆固定块凸轮56和第二拉杆固定块凸轮76的端部分别与第一拉杆带槽63a和第二拉杆带槽63b形成移动副。如图2和3所示,所述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上安装有第一拉杆固定块55,第一拉杆固定块55上固定有第一拉杆固定块凸轮56,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上安装有第二拉杆固定块75,第二拉杆固定块75上固定有第二拉杆固定块凸轮76,第一拉杆固定块凸轮56半径小于第一拉杆带槽63a,第二拉杆固定块凸轮76半径小于第二拉杆带槽63b。外转子运动盘拉杆62在转动的时候,拉杆固定块凸轮56、76可以在拉杆带槽63a、63b中移动,使得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可以关于外转子对称拨动圆环6对称地与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沿轴向相向或相反方向移动,同时第一可调气隙53和第二可调气隙73就可以对称地变大或者变小。
如图1-4所示,所述外转子扭矩传递轴8上设有限位卡簧81以及外转子运动盘5、7两侧的第一组弹簧82和第二组弹簧83;所述限位卡簧81用于最大气隙位置的限位;所述第一组弹簧82包括一号弹簧82a和二号弹簧82b,一号弹簧82a位于左侧限位卡簧81a和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之间,二号弹簧82b位于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和外转子对称拨动圆环6之间;所述第二组弹簧83包括三号弹簧83a和四号弹簧83b,三号弹簧83a位于右侧限位卡簧81b和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之间,四号弹簧83b位于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和外转子对称拨动圆环6之间。
如图1和11所示,所述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上,与内转子旋转盘9相邻侧固定有第一外转子运动铜盘52;所述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上,与内转子旋转盘9相邻侧固定有第二外转子运动铜盘72,第一外转子运动铜盘52和第二外转子运动铜盘72分别位于外转子对称拨动圆环6两侧且沿轴向关于外转子对称拨动圆环6对称布置。所述第一外转子运动铜盘52和第二外转子运动铜盘72可替换地换成铝盘和银盘等导电效果较好的介质盘或闭合绕组。
如图1和4所示,所述气隙包括第一可调气隙53和第二可调气隙73;所述第一外转子运动铜盘52与内转子旋转盘9之间间隔有第一可调气隙53,第二外转子运动铜盘72与内转子旋转盘9之间间隔有第二可调气隙73。
如图1和4所示,所述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上装有第一滑动套筒51,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上装有第二滑动套筒71,第一滑动套筒51和第二滑动套筒71使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和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在外转子扭矩传递轴8上沿轴向自由滑动。
如图12所示,所述外转子对称拨动圆环6沿径向外端面上装有沿径向外突出的销子61,在销子61上固定有外转子运动盘拉杆62,外转子运动盘拉杆62两端关于销子61对称并且可以围绕销子61自由地转动。外转子对称拨动圆环6,有四个外侧面,每一个外侧面有一个沿径向突出的销子61,上面安装有外转子运动盘拉杆62,运动盘拉杆62可以通过滑套或者是轴承安装于销子61上。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上还设有第一散热片组54,第一散热片组54和第一外转子运动铜盘52分别置于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沿轴向的两侧,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上还设有有第二散热片组74,第二散热片组74和第二外转子运动铜盘72分别置于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沿轴向的两侧。加装了散热片后使得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实现更好的散热。
如图13和14所示,所述内转子旋转盘9设有永磁组91或盘式绕组92。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如下:
如图1-3所示,外转子扭矩传递轴8上设有限位卡簧81,用于最大气隙位置的限位。在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的两侧各装有一号弹簧82a二号弹簧82b,在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的两侧同样各装有三号弹簧83a和四号弹簧83b;当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和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与外转子对称拨动圆环6之间的二号弹簧82b、四号弹簧83b压缩到最大限度时,第一可调气隙53和第二可调气隙73同时达到最小;当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和左侧限位卡簧81a之间的一号弹簧82a以及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和右侧限位卡簧81b之间的三号弹簧83a压缩到最大限度时,第一可调气隙53和第二可调气隙73同时达到最大,通过限位卡簧81的调节可以控制最大气隙的位置;
如图2所示,当传动装置静止时,由于永磁组和铜盘之间存在吸引力,导致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和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趋向于内转子旋转盘9,此时二号弹簧82b和四号弹簧83b处于压缩状态,一号弹簧82a和三号弹簧83a处于拉伸状态,阻止了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和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向内转子旋转盘9的靠近,使得第一可调气隙53和第二可调气隙7处于最小气隙状态。
如图3所示,当传动装置启动时,由于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和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与内转子旋转盘9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对转速,导致铜盘与永磁组之间的斥力增大,使得第一可调气隙53和第二可调气隙73增大到一个启动的距离,弹簧组件起到了加速其分开的速度的作用。
当传动装置正常工作时,弹簧处于自然状态。
当内转子处于过载状态或者是紧急停止状态时,由于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2和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2与内转子旋转盘9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对转速,导致铜盘与永磁组91之间的斥力增大,使得第一可调气隙53和第二可调气隙73进一步增大,弹簧组件起到了阻碍其分开的速度的作用。
内转子结构包括内转子旋转盘9和内转子轴2。内转子旋转盘9和内转子轴2可以设计成沿轴向直接连接。内转子旋转盘9上可以装有一永磁组91。当外转子轴1转动时,两个铜盘52、72也随之转动,因为磁力的原因,带动永磁组91转动,永磁组91带动内转子旋转盘9转动,从而带动内转子轴2转动;永磁组91也可以用参照附图10的盘式绕组92所代替,在制作材料上更加经济。
实施例二
如图5-14所示,本实施例二为一种外转子限矩型涡流调速器。
如图5、9、10所示,本实施例外转子延迟型涡流传动装置,包括同轴支撑的外转子轴1和内转子轴2,所述外转子轴1和内转子轴2的相对端分别延伸出外转子骨架盘4和具有永磁组91的内转子旋转盘9,所述外转子骨架盘4的同一圆周上轴向延伸出至少二根外转子扭矩传递轴8;所述外转子轴1与外转子骨架盘4沿轴向直接连接,外转子骨架盘4上沿轴向开有孔41,外转子扭矩传递轴8通过该孔41与外转子骨架盘4固定,使得外转子扭矩传递轴8可以与外转子骨架盘4一起转动。
所述外转子扭矩传递轴8固定厚度对称中心与内转子旋转盘9厚度对称中心的交叉点设有外转子对称拨动圆环6,所述外转子对称拨动圆环6两侧分别装有与外转子扭矩传递轴8形成轴向移动副且分别以其金属端面与所述内转子旋转盘9形成气隙的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和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所述对称拨动圆环6厚度对称中心对应外转子扭矩传递轴8处的铰支点铰装外转子运动盘拉杆62。
所述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和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关于所述铰支点原点对称的位置分别朝外转子对称拨动圆环6延伸出第一拉杆固定块凸轮56和第二拉杆固定块凸轮76,所述外转子运动盘拉杆62两端分别开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拉杆带槽63a和第二拉杆带槽63b,所述第一拉杆固定块凸轮56和第二拉杆固定块凸轮76的端部分别与第一拉杆带槽63a和第二拉杆带槽63b形成移动副。如图6和7所示,所述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上安装有第一拉杆固定块55,第一拉杆固定块55上固定有和第一拉杆固定块凸轮56,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上安装有第二拉杆固定块75,第二拉杆固定块75上固定有和第二拉杆固定块凸轮76,第一拉杆固定块凸轮56半径小于第一拉杆带槽63a,第二拉杆固定块凸轮76半径小于第二拉杆带槽63b。外转子运动盘拉杆62在转动的时候,拉杆固定块凸轮56、76可以在拉杆带槽63a、63b中移动,使得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可以关于外转子对称拨动圆环6对称地与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沿轴向相向或相反方向移动,同时第一可调气隙53和第二可调气隙73就可以对称地变大或者变小。
如图5和8所示,所述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上设有闩锁构件57,并且设于外转子骨架盘4和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之间,所述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上安装有闩锁臂固定块57a,闩锁臂57c摆动地安装在闩锁臂固定块57a上,并且可以在摆动轴线上从一个平行于外转子轴线的有效位置摆动至一个摆动轴线径向向外方向的无效位置;当处于静止或相对静止状态时,吸力使得外转子运动盘5、7趋向内转子旋转盘9,并且隔开一个所需的工作条件而选择的最小气隙,最小气隙可以调节;所述闩锁构件57还包括一个闩锁弹簧57b,当低速转动时阻抗闩锁臂57c从其有效位置摆开。
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所承载的闩锁构件57,最好沿周向设置三个,以保证至少一个闩锁构件57可在一个有效位置和一个无效位置之间运动;至少一个闩锁构件57可以被离心力从传动装置启动时的有效位置移至启动后的无效位置。
如图5和11所示,所述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上,与内转子旋转盘9相邻侧固定有第一外转子运动铜盘52;所述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上,与内转子旋转盘9相邻侧固定有第二外转子运动铜盘72,第一外转子运动铜盘52和第二外转子运动铜盘72分别位于外转子对称拨动圆环6两侧且沿轴向关于外转子对称拨动圆环6对称布置。所述第一外转子运动铜盘52和第二外转子运动铜盘72可替换地换成铝盘或银盘等导电效果较好的介质盘或闭合绕组。
如图5和8所示,所述气隙包括第一可调气隙53和第二可调气隙73;所述第一外转子运动铜盘52与内转子旋转盘9之间间隔有第一可调气隙53,第二外转子运动铜盘72与内转子旋转盘9之间间隔有第二可调气隙73。
如图5和8所示,所述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上装有第一滑动套筒51,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上装有第二滑动套筒71,第一滑动套筒51和第二滑动套筒71使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和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在外转子扭矩传递轴8上沿轴向自由滑动。
如图12所示,所述外转子对称拨动圆环6沿径向外端面上装有沿径向外突出的销子61,在销子61上固定有外转子运动盘拉杆62,外转子运动盘拉杆62两端关于销子61对称并且可以围绕销子61自由地转动。外转子对称拨动圆环6,有四个外侧面,每一个外侧面有一个沿径向突出的销子61,上面安装有外转子运动盘拉杆62,运动盘拉杆62可以通过滑套或者是轴承安装于销子61上。
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上还设有第一散热片组54,第一散热片组54和第一外转子运动铜盘52分别置于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沿轴向的两侧,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上还设有有第二散热片组74,第二散热片组74和第二外转子运动铜盘72分别置于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沿轴向的两侧。加装了散热片后使得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实现更好的散热。
如图13和14所示,所述内转子旋转盘9上可设有永磁组91或盘式绕组92。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如下:
外转子扭矩传递轴8上设有限位卡簧81,用于最大气隙位置的限位。当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与左侧限位卡簧81a接触时,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也与右侧限位卡簧81b接触,此时可调气隙53、73同时达到最大,通过限位卡簧81的调节可以控制最大气隙的位置。
如图5、6和8所示,当处于静止或相对静止状态时,吸力使得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上的第一外转子运动铜盘52趋向内转子旋转盘9上的永磁组91,同时带动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上的第二外转子运动铜盘72趋向内转子旋转盘9,并且隔开一个所需的工作条件而选择的相同的最小气隙,最小气隙可以设置成可调节。
在启动或者紧急停止期间,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和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与内转子旋转盘9之间的相对速度过大,从而引起永磁组91和外转子运动铜盘52、72之间的斥力增加,使得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和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远离内转子旋转盘9,此时闩锁臂57c压在外转子骨架盘4上,此时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和内转子旋转盘9之间的第一可调气隙53从最小气隙增加至一个软启动气隙。软启动气隙使内转子在一个降低的转矩水平上,升至工作速度,从而减小对启动相关的设备的冲击。
如图6所示,当内转子轴2的转速接近于外转子轴1的转速时,斥力减小,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和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又回到工作位置,与内转子旋转盘9间隔最小气隙。
在工作状态时,离心力使闩锁臂57c从有效位置摆动至无效位置。
当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沿轴向靠近内转子旋转盘9时,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也相应向着的靠近内转子旋转盘9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从而使第二外转子运动铜盘72和永磁盘91之间的第二可变间隙73随着第一外转子运动铜盘52和永磁盘91之间的第一可调气隙53的减小而减小相同的距离;如图6所示,是气隙最小的情况。
当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沿轴向远离内转子旋转盘9时,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也相应的向着远离内转子旋转盘9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从而使第二外转子运动铜盘72和永磁盘91之间的第二可调气隙73随着第一外转子运动铜盘52和永磁盘91之间的第一可调气隙53的增大而增大相同的距离,实现可调气隙53、73的对称调整;如图7所示,是气隙最大的情况。
内转子结构包括内转子旋转盘9和内转子轴2。内转子旋转盘9和内转子轴2可以设计成沿轴向直接连接。内转子旋转盘9上可以装有一永磁组91。当外转子轴1转动时,两个铜盘52、72也随之转动,因为磁力的原因,带动永磁组91转动,永磁组91带动内转子旋转盘9转动,从而带动内转子轴2转动;永磁组91也可以用参照附图10的盘式绕组92所代替,在制作材料上更加经济。
本发明外转子型涡流传动装置,当处于静止或相对静止状态时,吸力使得外转子运动盘5、7趋向内转子旋转盘9,并且隔开一个所需工作条件的最小气隙。在启动或者紧急停止期间,外转子运动盘5、7和内转子旋转盘9之间的相对速度引起永磁组91与金属端面之间的斥力增加,使得外转子运动盘呈现远离内转子旋转盘9的趋势,此时在外转子运动盘拉杆62的作用下,分别位于两侧的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和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同步轴向移位,对称改变相应的气隙,使其从最小气隙略增至软启动气隙。该软启动气隙使内转子处于较低的转矩水平上,逐渐升至工作速度,从而减小对相关启动设备的冲击,有效避免了机械损伤。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外转子型涡流传动装置,包括同轴支撑的外转子轴(1)和内转子轴(2),所述外转子轴(1)和内转子轴(2)的相对端分别延伸出外转子骨架盘(4)和内转子旋转盘(9),所述外转子骨架盘(4)的同一圆周上轴向延伸出至少二根外转子扭矩传递轴(8);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转子扭矩传递轴(8)固定厚度对称中心与内转子旋转盘(9)厚度对称中心的交叉点设有外转子对称拨动圆环(6),所述外转子对称拨动圆环(6)两侧分别装有与外转子扭矩传递轴(8)形成轴向移动副且分别以其金属端面与所述内转子旋转盘(9)形成气隙的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和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所述外转子对称拨动圆环(6)厚度对称中心对应外转子扭矩传递轴(8)处的铰支点铰装外转子运动盘拉杆(62),所述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和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关于所述铰支点原点对称的位置分别朝外转子对称拨动圆环(6)延伸出第一拉杆固定块凸轮(56)和第二拉杆固定块凸轮(76),所述外转子运动盘拉杆(62)两端分别开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拉杆带槽(63a)和第二拉杆带槽(63b),所述第一拉杆固定块凸轮(56)和第二拉杆固定块凸轮(76)的端部分别与第一拉杆带槽(63a)和第二拉杆带槽(63b)形成移动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转子型涡流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子旋转盘(9)设有永磁组(91)或盘式绕组(9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转子型涡流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转子扭矩传递轴(8)上设有限位卡簧(81)以及外转子运动盘(5、7)两侧的第一组弹簧(82)和第二组弹簧(83);所述限位卡簧(81)用于最大气隙位置的限位;所述第一组弹簧包括一号弹簧(82a)和二号弹簧(82b),一号弹簧(82a)位于左侧限位卡簧(81a)和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之间,二号弹簧(82b)位于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和外转子对称拨动圆环(6)之间;所述第二组弹簧(83)包括三号弹簧(83a)和四号弹簧(83b),三号弹簧(83a)位于右侧限位卡簧(81b)和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之间,四号弹簧(83b)位于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和外转子对称拨动圆环(6)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转子型涡流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上设有闩锁构件(57),并且设于外转子骨架盘(4)和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之间,所述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上安装有闩锁臂固定块(57a),闩锁臂(57c)摆动地安装在闩锁臂固定块(57a)上;当处于静止或相对静止状态时,吸力使得外转子运动盘(5、7)趋向内转子旋转盘(9);所述闩锁构件(57)还包括一个闩锁弹簧(57b),当低速转动时阻抗闩锁臂(57c)从其有效位置摆开。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外转子型涡流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上安装有第一拉杆固定块(55),第一拉杆固定块(55)上固定有第一拉杆固定块凸轮(56),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上安装有第二拉杆固定块(75),第二拉杆固定块(75)上固定有第二拉杆固定块凸轮(76),第一拉杆固定块凸轮(56)半径小于第一拉杆带槽(63a),第二拉杆固定块凸轮(76)半径小于第二拉杆带槽(63b)。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外转子型涡流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上装有第一滑动套筒(51),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上装有第二滑动套筒(71),第一滑动套筒(51)和第二滑动套筒(71)使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和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在外转子扭矩传递轴(8)上沿轴向自由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外转子型涡流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转子对称拨动圆环(6)沿径向外端面上装有沿径向外突出的销子(61),在销子(61)上固定有外转子运动盘拉杆(62),外转子运动盘拉杆(62)两端关于销子(61)对称并且可以围绕销子(61)自由地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外转子型涡流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上,与内转子旋转盘(9)相邻侧固定有第一外转子运动铜盘(52);所述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上,与内转子旋转盘(9)相邻侧固定有第二外转子运动铜盘(72),第一外转子运动铜盘(52)和第二外转子运动铜盘(72)分别位于外转子对称拨动圆环(6)两侧且沿轴向关于外转子对称拨动圆环(6)对称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外转子型涡流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转子运动铜盘(52)与内转子旋转盘(9)之间间隔有第一可调气隙(53),第二外转子运动铜盘(72)与内转子旋转盘(9)之间间隔有第二可调气隙(73)。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外转子型涡流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上还设有第一散热片组(54),第一散热片组(54)和第一外转子运动铜盘(52)分别置于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沿轴向的两侧,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上还设有有第二散热片组(74),第二散热片组(74)和第二外转子运动铜盘(72)分别置于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沿轴向的两侧。
CN201510107769.8A 2015-03-12 2015-03-12 一种外转子型涡流传动装置 Active CN1046600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07769.8A CN104660010B (zh) 2015-03-12 2015-03-12 一种外转子型涡流传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07769.8A CN104660010B (zh) 2015-03-12 2015-03-12 一种外转子型涡流传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60010A CN104660010A (zh) 2015-05-27
CN104660010B true CN104660010B (zh) 2017-08-25

Family

ID=53250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07769.8A Active CN104660010B (zh) 2015-03-12 2015-03-12 一种外转子型涡流传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600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9107A (zh) * 2015-08-06 2015-11-25 江苏南自通华电力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内转子水冷型涡流传动装置
CN107171531B (zh) * 2017-06-13 2023-09-29 江苏磁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永磁联轴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17412B2 (ja) * 2005-09-28 2011-11-16 秋男 橋爪 非接触型回転伝達装置及び発電システム
CN203039552U (zh) * 2012-12-21 2013-07-03 鞍山钦元节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永磁涡流柔性传动联轴器
CN103107675A (zh) * 2013-01-14 2013-05-15 浙江大学 可调速磁涡流联轴器
CN103107679B (zh) * 2013-01-14 2016-03-02 浙江大学 一种圆盘式时滞效应较小的永磁涡流联轴器
CN103915972B (zh) * 2014-03-28 2016-06-08 西安巨舟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馈式永磁电涡流调速器
CN104009610A (zh) * 2014-06-12 2014-08-27 上海市东方海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永磁涡流调速器
CN204465320U (zh) * 2015-03-12 2015-07-08 江苏南自通华电力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外转子型涡流传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60010A (zh) 2015-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13181B2 (ja) 巻線型の永久磁石結合伝動装置
CN104967278B (zh) 一种固定气隙盘式永磁调速器
CN110212725A (zh) 一种用于永磁电机转子的调磁链隔磁板结构
CN110212735B (zh) 一种基于转速自适应调节的宽速域旋转涡流制动器
CN204013180U (zh) 圆筒式磁感应调速器
CN104660010B (zh) 一种外转子型涡流传动装置
CN107294325A (zh) 一种分区定子盘式双凸极电机
CN105720719A (zh) 一种可变励磁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结构
KR20140106560A (ko) 전자 기계식 플라이휠
CN104993672B (zh) 一种带自保护的盘式永磁传动装置
CN204465320U (zh) 一种外转子型涡流传动装置
CN104883030B (zh) 一种新型旋转凸极调节磁通的永磁调速器
CN104600955A (zh) 一种盘式限矩永磁耦合器
CN204794610U (zh) 一种自保护筒式永磁传动装置
CN104682662B (zh) 一种外转子调节型涡流调速器
WO2021000588A1 (zh) 一种同轴双转子变速电磁传动器
CN104979999B (zh) 一种变气隙自保护筒式永磁调速器
CN209627201U (zh) 延迟型磁力耦合器
CN208046416U (zh) 一种永磁电机
EP3849067A1 (en) Rotor and motor equipped with rotor
CN103904858A (zh) 一种端面固定的单平盘式永磁涡流联轴器
CN101572469B (zh) 高频电动机或者发电机
US1595550A (en) Variable-speed induction motor
CN213879600U (zh) 一种多筒型恒磁隙永磁调速器
CN204089559U (zh) 一种盘式限矩永磁耦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11112 Jiangsu Province, Jiangning District, Tongtian Road 101, "thousands of people home" building

Applicant after: JIANGSU NICETOWN 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CO., LTD.

Address before: Water Pavilion Road West Street Jiangning Changting District of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1102 No. 9

Applicant before: Jiangsu Nanzitonghua Electric Automation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0000 No. 519-1 Chengxin Avenue,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atentee after: Jiangsu Nanzi Tonghua Smart Ener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Jiangning District of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1112 Tong Road No. 101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NICETOWN 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n external rotor type eddy current transmission devic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2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25

Pledgee: Bank of Nanjing Co.,Ltd. Jiangning sub branch

Pledgor: Jiangsu Nanzi Tonghua Smart Energy Co.,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980002182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