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41715A - 用于蜂窝容量改进的具有基于噪声度量的优化的无线通信网 - Google Patents

用于蜂窝容量改进的具有基于噪声度量的优化的无线通信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41715A
CN104641715A CN201380049932.9A CN201380049932A CN104641715A CN 104641715 A CN104641715 A CN 104641715A CN 201380049932 A CN201380049932 A CN 201380049932A CN 104641715 A CN104641715 A CN 1046417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verlay area
noise measurement
area
macrocell
subscriber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993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G.D.布罗
K.迪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046417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417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无线电资源管理(RRM)装置,该装置用于至少一个无线通信网宏小区。该宏小区包括至少第一覆盖区域和第二覆盖区域。该RRM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被配置为确定供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使用的至少一个调度块SB。当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位于第一覆盖区域内时,至少一个SB的确定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噪声度量。当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位于第二覆盖区域内时,至少一个SB的确定至少部分地基于与第一噪声度量不同的第二噪声度量。

Description

用于蜂窝容量改进的具有基于噪声度量的优化的无线通信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无线通信网蜂窝容量改进。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设备的使用以稳定的速度一直不断地增长。随着无线通信设备的使用的已经增长,因此存在对于更高数据速率的需求。一般地,为了跟上对于更高数据速率的需求以及对于无线通信服务的不断增长的需求,服务提供商一直对他们现有的蜂窝网络进行演进以适应更高数据速率的服务和应用。
已经实现了若干方法以增加数据速率。一种方法包含:增加现有宏基站的密度,即,添加更多宏基站。另一个方法涉及增加宏基站之间的协作。然而,建立更密集的宏基站网格尽管也增强了宏基站之间的协作,但是不是成本高效的选项,因为必须安装新的宏基站,其中,安装和回传网络要求的成本可能是很大的。
此外,安装新的宏基站不是时间高效的,因为新的安装常常花费若干月来部署。在城市地区中,安装新的宏基站的成本和延时可能大大超过该安装的益处。例如,新的宏基站可以增加数据吞吐量,但是在安装该宏基站所需花费的若干月内,用户将不会体验到这种增加的数据吞吐量。此外,可能特定地设计该安装以服务无线热点,而等到该安装完成时,无线热点可能移动或转移,从而减弱新安装的益处。更密集宏基站网格的效果还导致显著更高的信令数量,这是由于对于高速移动的移动设备的频繁切换。
另一个方法涉及在宏基站网格内部署更小的基站,这个方法常常被称为异构或同构部署,其中更小的基站形成“微”或“微微”层。特别地,更小的基站是更低功率节点,该更低功率节点从宏层吸收尽可能多的用户,诸如以对宏层进行卸载。从宏层卸载用户允许在宏层和微微层两者中更高的数据速率。此外,这个方法能够服务高速移动的用户,以及能够向在具有更高用户密度的区域(诸如热点)中的用户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
然而,更低功率基站或微微小区的部署不是没有限制的。例如,随着网络负载的增加,网络的容量变成干扰受限,特别是对于在不同小区之间的小区边缘附近的移动设备用户而言。对于异构和同构部署两者而言,对(特别是在给定小区内的小区边缘区域处的)移动设备用户的信号质量进行优化同时不过度地使邻近小区不利是主要障碍。
对于对信号质量进行优化的一种解决方案是对于每个小区使用贪婪算法,其中每个小区尝试对尽可能多的用户进行调度,以便最大化它自己的聚合吞吐量。然而,如果每个小区使用这种策略,特别是对于负载重的网络,则这种方法快速地导致干扰受限场景,其中所有小区和用户遭受降级的性能,即,每个小区最大化它自己的聚合吞吐量而不考虑对邻近小区的影响。
为了解决使用贪婪算法方法的问题,已经定义了许多小区间干扰协作方法,包含:节点之间的协作调度、协作波束成型、协作多点(CoMP)和联合处理。典型地,这些方法与干扰抑制方法(诸如,干扰抑制组合(IRC)或串行干扰消除(SIC))配合,从而允许获得吞吐量中的增益。
然而,与干扰抑制配合的小区间干扰协作通常使用度量,该度量寻求最大化所有用户的某一形式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而不考虑潜在的干扰信号的空间和频率正交性和正在被该潜在的干扰信号干扰的用户。特别地,SINR的优化(诸如IRC和SIC算法)基于在其信号正在被优化的用户的小区处的所接收的干扰,而不考虑该优化将对邻近小区中导致干扰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有利地提供了一种用于小区容量改进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根据一个实施例,提供了无线电资源管理(RRM)装置,该装置用于至少一个无线通信网宏小区。该宏小区包含至少第一覆盖区域和第二覆盖区域。该RRM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被配置为确定供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使用的至少一个调度块SB。当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位于第一覆盖区域内时,至少一个SB的确定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噪声度量。当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位于第二覆盖区域内时,至少一个SB的确定至少部分地基于与第一噪声度量不同的第二噪声度量。
依照这个方面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噪声度量是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度量以及第二噪声度量是信号泄露与噪声比SLNR度量。第一覆盖区域是分数频率重用区域,以及第二覆盖区域是普通频率重用区域。
依照这个方面的另一个实施例,无线通信网宏小区包含第三覆盖小区,该第三覆盖小区至少部分地由波束成型来限定,其中当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位于第三覆盖区域内时,至少一个SB的确定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噪声度量和第二噪声度量。
依照这个方面的另一个实施例,第一覆盖区域是微微小区覆盖区域,以及第二覆盖区域是扩展范围覆盖区域。
依照这个方面的另一个实施例,宏小区还包含第三覆盖区域,该第三覆盖区域是分数频率重用区域,以及第四覆盖区域,其中第四覆盖区域是普通频率重用区域。当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位于第三覆盖区域内时并且当第三覆盖区域与第一覆盖区域不重叠时,至少一个SB的确定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二噪声度量。当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位于第三覆盖区域内时并且当该第三覆盖区域与第一覆盖区域重叠时,至少一个SB的确定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噪声度量。
依照这个方面的另一个实施例,宏小区还包含第三覆盖区域,该第三覆盖区域是分数频率重用区域,以及第四覆盖区域,该第四覆盖区域是普通频率重用区域。该宏小区还包含第五覆盖区域,其中第五覆盖区域至少部分地由波束成型来限定。当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位于第五覆盖区域内时,至少一个SB的确定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噪声度量和第二噪声度量。当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位于第三覆盖区域内时并且当该第三覆盖区域与第一覆盖区域重叠时,至少一个SB的确定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二噪声度量。当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位于第五覆盖区域内时,相对于在与第五覆盖区域不重叠的微微小区区域中的其他用户设备应用第一噪声度量,以及相对于在与第五覆盖区域重叠的微微小区区域中的其他用户设备应用第二噪声度量。
依照这个方面的另一个实施例,该宏小区还包括至少部分地由波束成型限定的第三覆盖区域。当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位于第三覆盖区域内时,至少一个SB的确定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噪声度量和第二噪声度量。当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位于第三覆盖区域内时,相对于在该宏小区内的其他微微小区中的用户设备应用第一噪声度量,以及相对于在该宏小区中的用户设备应用第二噪声度量。宏小区具有物理小区身份PCI,以及其它微微小区具有与该宏小区相同的PCI。宏小区还包括:第四覆盖区域,第四覆盖区域至少部分地与第一、第二和第三覆盖区域重叠。当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位于第四覆盖区域内并且在第一、第二和第三覆盖区域外时,至少一个SB的确定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噪声度量。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无线电资源管理(RRM)方法,该方法用于至少一个无线通信网宏小区。该宏小区包含至少第一覆盖区域和第二覆盖区域。确定供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使用的至少一个调度块SB。当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位于第一覆盖区域内时,至少一个SB的确定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噪声度量。当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位于第二覆盖区域内时,至少一个SB的确定至少部分地基于与第一噪声度量不同的第二噪声度量。
依照这个方面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噪声度量是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度量以及第二噪声度量是信号泄露与噪声比SLNR度量。第一覆盖区域是分数频率重用区域,以及第二覆盖区域是普通频率重用区域。
依照这个方面的另一个实施例,无线通信网宏小区包含第三覆盖小区,该第三覆盖小区至少部分地由波束成型来限定。当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位于第三覆盖区域内时,至少一个SB的确定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噪声度量和第二噪声度量。
依照这个方面的另一个实施例,第一覆盖区域是微微小区覆盖区域,以及第二覆盖区域是扩展范围覆盖区域。
该宏小区还包含第三覆盖区域,其中该第三覆盖区域是分数频率重用区域。该宏小区还包含第四覆盖区域,其中第四覆盖区域是普通频率重用区域。当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位于第三覆盖区域内时并且当该第三覆盖区域与第一覆盖区域不重叠时,至少一个SB的确定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二噪声度量。当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位于第三覆盖区域内时并且当该第三覆盖区域与第一覆盖区域重叠时,至少一个SB的确定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噪声度量。
依照这个方面的另一个实施例,宏小区还包含第三覆盖区域,其中该第三覆盖区域是分数频率重用区域,该宏小区还包含第四覆盖区域,其中该第四覆盖区域是普通频率重用区域。该宏小区还包含第五覆盖区域,其中第五覆盖区域至少部分地由波束成型来限定。当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位于第五覆盖区域内时,至少一个SB的确定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噪声度量和第二噪声度量。当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位于第三覆盖区域内时以及当该第三覆盖区域与第一覆盖区域重叠时,至少一个SB的确定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二噪声度量。当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位于第五覆盖区域内时,相对于在与第五覆盖区域不重叠的微微小区区域中的其他用户设备应用第一噪声度量,相对于在与第五覆盖区域重叠的微微小区区域中的其他用户设备应用第二噪声度量。
依照这个方面的另一个实施例,该宏小区还包括至少部分地由波束成型限定的第三覆盖区域。当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位于第三覆盖区域内时,至少一个SB的确定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噪声度量和第二噪声度量。当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位于第三覆盖区域内时,相对于在该宏小区内的其他微微小区中的用户设备应用第一噪声度量,以及相对于在该宏小区中的用户设备应用第二噪声度量。该宏小区具有物理小区身份(PCI),以及其它微微小区具有与该宏小区相同的PCI。宏小区还包括:第四覆盖区域,第四覆盖区域至少部分地与第一、第二和第三覆盖区域重叠。当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位于第四覆盖区域内并且在第一、第二和第三覆盖区域外时,至少一个PRB的确定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噪声度量。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以下结合附图考虑的详细说明将更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更全面含义以及本发明伴随的优点和特征,其中:
图1是具有依照本发明的原理构造的无线电资源管理优化的示例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2是使用依照本发明的原理构造的第一无线电资源管理优化过程的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3是图2中说明的通信系统的噪声度量至带宽映射的图;
图4是使用依照本发明的原理构造的第二无线电资源管理优化过程的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5是使用依照本发明的原理构造的第二无线电资源管理优化过程的通信系统的另一个框图;
图6是图5中说明的通信系统的噪声度量至带宽映射;
图7是使用依照本发明的原理构造的第三无线电资源管理优化过程的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8是依照本发明的原理的示例第一无线电资源管理优化过程的流程图;
图9是依照本发明的原理的示例第二无线电资源管理优化过程的流程图;以及
图10是依照本发明的原理的示例第三无线电资源管理优化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有利地提供了用于小区容量改进的装置、系统和方法。相应地,已经通过附图中的惯用符号在适当的地方描绘了该系统和方法,仅示出与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有关的那些特定细节以便不使用对于受益于本说明书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易于明显的细节而使本公开难于理解。
现在参照附图,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指示符指代相同的元素,在图1中示出了示例通信系统,该示例通信系统具有依照本发明的原理构造的无线电资源管理(“RRM”)优化以及一般被指代为“10”。系统10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12a至12n(统称为“设备12”)、一个或多个低功率(“LP”)无线通信节点14a至14n(统称为“LP节点14”)、无线电资源管理装置16a至16n(统称为“RRM装置16”)以及一个或多个网络18a至18n(统称为“网络18”)。
设备12可以包含:传送器和接收器(未示出),它们用于经由通信网至少与LP节点14、RRM装置16和/或其它用户设备通信。设备12可以使用本领域中已知的通信协议,诸如互联网协议连同长期演进(LTE)标准。通信网可以是无线通信网。设备12可以是终端或移动设备,以及其它启用LTE的设备。LP节点14可以包含:传送器和接收器(未示出),它们用于至少与设备12和/或RRM装置16以及其它设备和装置通信。LP节点14的示例是无线通信节点,该无线通信节点被布置为在异构或同构部署中形成微微小区。备选地,可以不将LP节点14包含在系统10中,例如系统10可以不使用微微小区和/或毫微微小区。
RRM装置16可以包含:传送器20和接收器22,它们用于经由本领域中已知的通信协议(例如使用互联网协议连同LTE标准)与设备12、LP节点14、其它RRM装置16和网络18通信。RRM装置16可以包含:处理器24,诸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处理器24用于执行本申请中描述的装置功能。RRM装置16可以是形成一个或多个宏小区覆盖区域或地区的基站,诸如LTE eNodeB。
RRM装置16可以包含:存储器26,其存储第一RRM优化模块28、第二RRM优化模块30和/或第三RRM优化模块32以及其它模块。特别地,存储器26可以包含: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含:硬盘驱动器、闪速存储器、存储棒等。此外,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含:随机存取存储器和本领域已知的其它存储器。存储器26可以存储程序指令,诸如用于第一RRM优化模块28的那些程序指令。例如,第一RRM优化模块28包含多个指令,当由处理器24执行该多个指令时,该多个指令使得处理器24执行相对于图2和图8所详细论述的第一RRM优化过程。
存储器26可以存储程序指令,诸如用于第二RRM优化模块30的那些程序指令。例如,第二RRM优化模块30包含多个指令,当由处理器24执行该多个指令时,该多个指令使得处理器24执行相对于图4、5和图9所详细论述的第二RRM优化过程。存储器26可以存储程序指令,诸如用于第三RRM优化模块32的那些程序指令。例如,第三RRM优化模块32包含多个指令,当由处理器24执行该多个指令时,该多个指令使得处理器24执行相对于图7和图8所详细论述的第三RRM优化过程。一般地,对于位于所报告的传输可能生成相对大的其它小区干扰的区域或“几何结构”内的设备12而言,RRM装置16最大化第二噪声度量,即SLNR,而对于其余区域而言,优化第一噪声度量,即SINR。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噪声度量和/或第二噪声度量将至少一个调度块(SB)分配给各自设备12,使得最大化各自设备12的信号强度。调度块可以对应于频率域中的180kHz的传输资源。设备12的位置指的是使用噪声度量(例如SINR)所测量的电子位置或几何结构,其限定设备12位于的宏小区34内的区域。例如,电子位置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在阈值之上或之下的SINR度量。
网络18可以包含:通信网,诸如基于互联网协议的核心网、广域网、局域网以及本领域中已知的其它网络。例如,基于IP的核心网可以是演进的分组核心(EPC)网络,该EPC网络基于在该EPC网络中和外部去往/来自其它网络18和RRM装置16的基于端到端IP的传输。EPC网络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服务网关、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和移动管理实体,以及本领域已知的其它逻辑实体。网络18可以向设备12提供各种语音和数据有关的服务、内容等。
参照图2来描述示例宏小区网格。宏小区网格33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宏小区,诸如宏小区34a至34c。尽管在图2中说明了三个宏小区34,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是,宏小区网格33可以包含少于或多于三个宏小区34。可以由各自的RRM装置16(诸如LTE eNodeB)来形成每个宏小区34。例如,宏小区34a可以具有由RRM装置16a创建的各自覆盖区域。备选地,可以由eNodeB来形成一个或多个宏小区34,其中该eNodeB在多个宏小区34中提供无线电有关功能。例如,在三个扇区的宏小区网格33中,eNodeB提供对于三个宏小区34的覆盖区域,以及处理这三个宏小区34的传输。
宏小区34可以实现一个或多个资源分配方案,其中该方案包含至少第一和第二重用区域以及其它区域。重用区域可以包含:分数频率重用(FFR)区域和普通频率重用区域,它们帮助减轻小区间干扰。可以包括如本领域中已知的其它重用区域。宏小区34a可以具有第一重用区域、第二重用区域和可选的波束成型区域,其中在各自区域内应用一个或多个噪声度量。例如,在宏小区34a中,第一重用区域A是FFR区域,以及第二重用区域A是普通重用区域,其中至少部分地基于普通重用方案来向普通频率重用区域内的用户设备调度资源,而至少部分地基于FFR方案来向FFR区域内的用户设备分配资源。使用斜向和水平阴影线来说明FFR区域,诸如第一重用区域A、B和C。
此外,可以在第一重用区域中应用第一噪声度量,该第一重用区域使用空间几何结构以使在不同宏小区34中的设备12之间的干扰正交,即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噪声度量,将FFR区域中的资源调度给设备12。可以在第二重用区域中应用第二噪声度量以最小化至邻近宏小区的泄露,例如,通过使用第二噪声度量来确定供第二重用区域A中的设备12使用的至少一个资源或SB可以有助于最小化至邻近宏小区34b和34c的信号泄露。
第一噪声度量可以是SINR度量,以及第二噪声度量可以是SLNR度量。特别地,可以在分数频率重用区域中应用SINR度量,该分数频率重用区域使用空间几何结构以使在不同宏小区34中的一个或多个设备12之间的干扰正交,即,确定对于FFR区域中的设备12的至少一个SB至少部分地基于SINR度量。可以在普通重用区域中使用SLNR度量以最小化至邻近宏小区的泄露,即确定对于在普通重用区域中的设备12的至少一个SB至少部分地基于SLNR。SLNR度量可以基于在接收器处的期望信号强度除以从传送器至在网络中的其它设备12或RRM装置16的总干扰泄露功率的比率。
第一噪声度量和第二噪声度量至少部分地基于资源方案来考虑系统10的带宽的一个或多个部分。例如,RRM装置16可以被配置为在第一重用区域中使用第一噪声度量,即SINR度量,其中第一噪声度量考虑了在各自宏小区34中的带宽的一部分或对于分数频率重用而分配的带宽,即,可以在各自FFR区域中为宏小区34a、34b和34c分配带宽的不同部分。RRM装置16还可以被配置为对于第二重用区域使用第二噪声度量,即SLNR,其中第二噪声度量考虑宏小区34的带宽。第二噪声度量可以考虑在宏小区34中的普通频率重用区域中所分配的带宽。在图3中说明了图2部署的噪声度量至带宽映射,其中相同的阴影线说明了区域/几何结构至带宽映射,以及还说明了对应的噪声度量。
在LTE中,可以通过使用来自相邻宏小区34的过载指示符(OI),在上行链路上获得对于SLNR计算的泄露功率的测量。对于在LTE中的下行链路实现方式,可以通过使用在来自相邻宏小区34中的进入切换条件的设备12的测量报告消息中传递的报告来获得对于SLNR计算的泄露功率的测量。消息传送报告可以包含在相邻小区信号的所测量的信号特性变得好于服务小区信号的所测量的信号特性时触发的A3报告,和/或当相邻小区信号的所测量的信号特性高于阈值时触发的A4报告。可以在M. Sadek, A. Tarighat, A. Sayed, “基于泄露的预编码或多用户MIMO-OFDM系统(Leakage Based Precoding or Multi-User MIMO-OFDM Systems)”, IEEE 无线通信会刊(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卷. 6, 号. 5, 2007年5月中所讨论的来计算SLNR,通过引用将该文献并入本申请。
此外,宏小区34可以可选地使用定向波束成型以生成至少一个波束成型区域。波束成型的使用可以增强覆盖或对于宏小区34中的设备12的信号强度。可以通过使用第一噪声度量和第二噪声度量两者来确定供设备12使用的至少一个调度块(SB)来优化在波束成型区域内的设备12的信号强度。特别地,相对于在空间上正交的邻近宏小区34中的所有设备12使用第一度量来优化在波束成型区域内的设备12的信号强度。例如,相对于波束成型区域A,因为波束成型区域A在空间上正交于宏小区34b,因此至少部分地基于通过相对于在宏小区34b中的所有设备12来使用SINR度量,通过向设备12a和12b调度至少一个各自SB来优化设备12a和12b的各自信号强度。继续该示例,相对于波束成型区域A,因为波束成型区域A可以泄露到FFR区域C和普通重用区域C两者,因此至少部分地基于通过相对于在宏小区34c中的所有设备12使用SLNR度量,通过向设备12a和12b调度至少一个各自SB来优化设备12a和12b的信号强度,即至少部分地基于SINR和SLNR度量,来确定供设备12a使用的至少一个SB。
取决于在宏小区34a内的设备12的位置,根据第一度量或第二度量来优化在波束成型区域A之外但是在宏小区34a内的设备12的信号强度。例如,可以使用SLNR度量来优化位于宏小区34a的普通重用区域内的设备12c的信号强度,使得对去往/来自设备12c和在不同宏小区34中的其他设备12的干扰进行优化。对于在相同宏小区34内的传输,可以通过在正交资源上对设备进行分配或调度来减轻干扰。此外,可以使用SINR度量来优化在波束覆盖区域B外但是在FFR区域A内的设备12d的信号强度,即,至少部分地基于SINR度量向在波束覆盖区域B外但是在FFR区域内的设备12分配各自资源或SB。
参照宏小区34b,可以使用至少第一噪声度量和第二噪声度量来优化位于宏小区34b和波束成型区域B内的设备12e的信号强度。例如,相对于波束成型区域B而言,因为波束成型区域B在空间上与宏小区34a正交,因此相对于在宏小区34a内的所有设备12使用第一噪声度量来优化设备12e的信号强度。继续该示例,还相对于在宏小区34c中的所有设备12使用第二噪声度量来优化设备12e的信号强度。至少部分地基于SINR和SLNR度量,向位于波束成型区域B内的设备12调度至少一个各自SB。还相对于图8更详细地描述了各自区域内的至少第一噪声度量和/或第二噪声度量的应用。
此外,也可以朝向SLNR区域应用零点可控(null steering)。特别地,可以基于朝向受影响的邻近小区来控制零点波束,在使用波束成型的给定小区中估计SLNR。备选地,如果SLNR和零点波束估计之间的映射是不可能的,则朝向受影响的邻近宏小区34来控制零点波束区域可以用作用于优化设备12的信号强度的另外度量,即,至少部分地基于该另外度量向设备12调度至少一个SB。
在图3中说明了示例噪声度量至带宽映射。特别地,图2的部署可以在分数频率重用区域中使用SINR度量,其中对带宽的各自部分进行分配以供在如使用相同水平和斜向阴影线所说明的各自分数频率重用区域中使用。此外,图2的部署可以在普通重用区域中使用SLNR度量,其中分配整个带宽以供在普通重用区域内使用。
在图4中说明了另一个示例宏小区。宏小区网格33可以是异构部署,其中在相同覆盖区域中,微微小区具有与宏小区不同的物理小区身份(PCI)。例如,微微小区36可以具有与RRM装置16a不同的PCI。宏小区34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微微小区和/或范围扩展区域。使用水平阴影线来说明由LP节点14形成的微微小区区域。在微微小区区域中,至该微微小区的上行链路信号和下行链路信号两者是强的。范围扩展区域包含:由宏小区34和微微小区两者服务的设备12,其中至该微微小区的路径损耗可以小于至宏小区34的路径损耗。特别地,在从微微小区至设备12的下行链路上的路径损耗较大,而至宏小区34或RRM装置16的上行链路上的路径损耗较大。使用垂直阴影线来说明范围扩展区域。
可以在各自区域中使用不同的噪声度量。例如,第二噪声度量,即SLNR,可以在范围扩展区域37、39、41、43、45、47、49 和/或51中应用,而第一噪声度量,即SINR,可以在微微小区区域36、38、40、42、44、46、48和/或50中应用。注意的是,如上所述,可以使用LP节点14来形成微微小区区域36、38、40、42、44、46、48和50。在范围扩展区域中使用第二噪声度量以及在微微小区区域中使用第一噪声度量有助于最小化来自微微小区覆盖信号对由微微小区服务的其它设备的干扰,以及还有助于最小化由来自微微小区覆盖信号对由宏小区34服务的其它设备的干扰。还相对于图9论述了在各自覆盖区域内的至少第一噪声度量和/或第二噪声度量的应用。
参照图5来描述异构网络的示例实施例。宏小区34可以大体上对应于以上相对于图4论述的宏小区34,除了宏小区34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重用区域和/或可以使用定向波束成型之外。在各自区域中使用斜向和水平阴影线来说明诸如FFR区域的第一重用区域A、B和C,而使用垂直阴影线来说明诸如55、61和67的范围扩展区域。如以上在图4中论述的,可以使用诸如SINR度量的第一噪声度量来优化位于微微小区内的设备12的信号强度,而可以使用SLNR度量来优化位于范围扩展区域内的设备12的信号强度。其它噪声度量可以用于优化如下所述的设备12的信号强度。
宏小区34a可以具有诸如普通重用区域的第二重用区域A以及诸如分数频率重用区域的第一重用区域,其中诸如微微小区52、54和/或56的一个或多个微微小区可以与第一重用区域和/或第二重用区域重叠。用于优化至少一个用户设备12的信号强度的噪声度量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设备12是否位于与第二区域重叠的微微小区区域内。例如,可以使用诸如SLNR度量的第二噪声度量来优化在小区边缘FFR区域中操作的用户设备12的信号强度。对于位于在与第一重用区域重叠的微微小区区域内的设备12使用第二噪声度量最小化对在宏小区34内和在邻近宏小区34内的其它设备的干扰。如相对于图9所论述的,如果设备12位于与第一重用区域不重叠的微微小区区域内,则可以使用诸如SINR度量的第一噪声度量来优化设备12的信号强度。
宏小区34可以包含:定向波束成型,其中可以使用第一噪声度量和第二噪声度量来优化在该波束成型区域内的设备12的信号强度。例如,可以相对于在空间上与波束成型区域A不正交的微微小区使用第二噪声度量来优化在波束成型区域A内的设备12的信号强度。由于波束成型区域A可以泄露到微微小区52和58中,因此可以相对于微微小区52和58使用SLNR度量来优化至少设备12a的信号强度。继续该示例,可以相对于在空间上与波束成型区域A正交的其它微微小区使用第一噪声度量来优化设备12a的信号强度,即可以相对于诸如54、56、60、62、64和66的其它微微小区使用SINR度量来优化至少设备12a的信号强度。
相对于在波束成型区域之外并且在第一区域内的设备12,如果一个或多个微微小区与第一区域重叠,则诸如SLNR度量的第二度量可以用于优化设备12的信号强度,使得最小化对在服务宏小区34内和在邻近宏小区34内的由微微小区服务的设备12的干扰。否则,当微微小区重叠第一区域并且设备12在波束成型区域之外时,可以在第一区域中使用诸如SINR度量的第一噪声度量。
在图6中说明了示例噪声度量至带宽的映射。特别地,在图5中说明的部署可以具有至少部分地基于宏小区34配置(例如所使用的重用方案)的噪声度量至带宽的映射。特别地,可以在普通重用区域中使用SLNR度量,使得考虑普通重用区域的整个带宽。可以在分数重用区域中使用SINR或SLNR度量,其中由正在使用的噪声度量来考虑对于在各自分数重用区域中使用而分配的带宽。参照图5和图6,相似的阴影线说明了区域/几何结构至带宽的映射,其中还说明了对应的噪声度量(多个)。
参照图7,说明了使用共享小区布置的异构网络。在该共享小区布置中,宏小区34可以包括:在它的覆盖区域内的一个或多个微微小区(使用斜向线阴影线来说明),其中宏小区34和该一个或多个微微小区具有相同的物理小区身份(PCI)。例如,宏小区34a可以具有与微微小区68和70相同的PCI,而宏小区34c可以具有与微微小区72和74相同的PCI。诸如SINR度量的第一噪声度量可以用于优化对于在微微小区覆盖区域内的设备12的信号强度。在每个微微小区内使用第一度量来最大化小区分裂。可以对于在范围扩展区域内的设备12使用诸如SLNR度量的第二噪声度量。可以通过至少部分地基于SINR度量向在微微小区和范围扩展区域(使用垂直阴影线来说明)之外的设备12调度至少一个SB来优化该设备12的信号强度。从宏小区34或微微小区的视角,在共享小区布置中的范围扩展区域可以指在由内部处理限定的微微小区周围的扩展区域,因为从设备12的视角,信号来自相同小区而不管设备12是附着于宏小区34还是附着于微微小区。
宏小区34可以包含:对于在该宏小区34内的目标设备12的波束成型。允许宏小区34至在微微小区区域中没有覆盖的宏小区34内的目标设备12的波束成型。当至少一个设备12位于波束成型区域内时,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噪声度量和第二噪声度量来向至少一个设备12分配至少一个SB。例如,可以相对于宏小区34覆盖区域来使用诸如SLNR度量的第二噪声度量,以优化在波束成型区域内的设备12的信号强度。此外,可以相对于微微小区来使用诸如SINR的第一噪声度量,以优化在波束成型区域内的设备12的信号强度。相对于图10描述了在各自区域内的第一噪声度量和/或第二噪声度量的应用。
图8说明了第一RRM优化过程的示例流程图。处理器24确定设备12是否位于波束成型区域内(框S100)。如以上相对于图2论述的,如果设备12在波束成型区域内,则第一噪声度量和第二噪声度量应用于确定供设备12使用的至少一个SB(框S102)。也就是说,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噪声度量和第二噪声度量向位于波束成型区域内的设备12分配至少一个SB。备选地,如果宏小区不应用定向波束成型,则可以跳过框S100和S102,即可以从框S104开始。如果做出的确定的是,设备12位于波束成型区域之外,则处理器24确定设备12是否位于第一区域内(框S104)。例如,处理器24确定设备12是否位于宏小区34的分数频率重用区域内。
如果做出的确定的是,设备12位于第一区域内,则诸如SINR度量的第一噪声度量可以应用于部分地确定至少一个SB以用于对设备12进行分配(框S106)。如果做出的确定的是,设备12在第一区域之外,则处理器24确定设备12是否位于第二区域内(框S108)。当确定设备12被定位在第二重用区域内时,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诸如SLNR的第二噪声度量来确定供设备12使用的至少一个SB(框S110)。如果处理器24确定的是,设备12没有位于第二区域内,则第一RRM优化过程可以结束。备选地,可以跳过框S108的确定,以及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诸如SLNR度量的第二度量来确定供设备12使用的至少一个SB,即,给定图2中说明的网络部署,设备12默认为在第二区域中。作为又一个备选方案,可以跳过框S108的确定,以及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诸如SINR度量的第一度量来确定供设备12使用的至少一个SB。取决于设计需要,可以以不同的顺序来执行框S100、S104和/或S108。
参照图9来描述示例第二RRM优化过程。处理器24确定设备12是否位于例如波束成型区域A的波束成型区域内(框S112)。如果确定设备12在波束成型区域内,则至少第一噪声度量和第二噪声度量用于确定供设备12使用的至少一个SB,即如以上相对于图4-5论述的使用SINR和SLNR噪声度量(框S114)。备选地,如果宏小区34不使用定向波束成型,则可以跳过框S112和S114,即该过程可以从框S116开始。如果做出的确定的是设备12在波束成型区域之外,则处理器24确定设备12是否在诸如第一重用区域的第一区域内(框S116)。如果确定设备12在第一区域内,则处理器24确定该第一区域是否与微微小区区域重叠(框S118)。例如,在宏小区34的小区边缘附近可以部署一个或多个微微小区,使得至少一个微微小区与FFR区域重叠。如果做出的确定的是,在微微小区区域内,第一区域重叠,则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二噪声度量(即SLNR度量)确定或调度供设备12使用的至少一个SB,使得优化设备12的信号强度(框S120)。
如果做出的确定是,微微小区区域没有与第一区域覆盖,则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噪声度量或SINR度量向设备12调度至少一个SB(框S124)。如果处理器24确定设备12没有在第一区域内,则做出以下确定:设备12是否位于微微小区区域内(框S122)。如果确定设备12在微微小区区域内,则可以使用第一噪声度量以部分地确定供设备12使用的至少一个SB。如果处理器24确定设备12在微微小区区域外,则做出关于设备12是否在范围扩展区域内的确定(框S126)。如果处理器24确定设备12在范围扩展区域内,则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二噪声度量来确定供设备12使用的至少一个SB,使得优化设备12的信号强度。如果做出的确定是,设备12没有在宏小区34内的范围扩展区域内,则处理器24确定设备12是否位于或被定位在第二区域内(框S130)。如果确定设备12在宏小区34的第二区域内,则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二噪声度量向设备12调度至少一个SB(框S132)。如果做出的确定是,设备12位于第二区域之外,则第二RRM优化过程结束。备选地,如果设备12在范围扩展区域之外,即,给定在图4-5中说明的网络部署,设备12默认在第二区域中,则可以跳过框S130,以及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二度量向设备12调度至少一个SB。
参照图10来描述示例第三RRM优化过程。处理器24确定设备12是否位于例如波束成型区域C的波束成型区域内(框S134)。如相对于图7公开的,如果做出的确定是,设备12位于波束成型区域内,则至少部分地基于SINR和SLNR噪声度量来确定供设备12使用的至少一个SB,即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噪声度量和第二噪声度量来优化设备12的信号强度(框S136)。如果做出的确定是,设备12位于波束成型区域外,则处理器24确定设备12是否位于微微小区区域内(框S138),如果确定设备12在微微小区区域内,则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噪声度量来确定供设备12使用的至少一个SB(框S140)。如果处理器24确定设备12在微微小区区域之外,则做出关于设备12是否在范围扩展区域内的确定(框S142)。如果确定设备12在范围扩展区域内,则应用第二噪声度量,即,至少部分地基于SLNR度量向设备12分配至少一个SB(框S144)。如果做出的确定是,设备12位于范围扩展区域之外并且在宏小区34内,则处理器24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噪声度量(即至少部分地基于SINR度量)来确定至少一个SB以对设备12进行调度。可以设想的是,基于设计需要,可以以与图10中示出的顺序不同的顺序来执行框S134、S138、S142和S146。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法,该方法用于基于覆盖区域的空间或频率正交性来匹配对于信号强度优化的一个或多个噪声度量,以最小化非正交的覆盖区域之间的干扰泄露,同时允许在空间上正交的覆盖区域中或在频率域中最大化至少一个噪声度量。也就是说,本发明提供了SINR和/或SLNR干扰优化至网络的几何结构的映射以及对于给定网络部署实现最小干扰几何结构的频率重用实现方式。
可以在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来实现本发明。任何类型的计算系统,或适应于实现本申请中描述的方法的其它装置适用于执行本申请中描述的功能。
硬件和软件的典型组合可以是具有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以及存储在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的特定或通用计算机系统,当加载和运行该计算机程序时,该计算机程序控制该计算机系统,使得它执行本申请描述的方法。可以将本发明嵌入在计算机程序产品中,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使得能够实现本申请中描述的方法的所有特征,以及当将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加载到计算系统中时,该计算机程序产品能够实现这些方法。存储介质指的是任何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计算机程序或应用意味着指令集的任何表示形式(以任何语言、代码或表示法),该指令集旨在使得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系统直接地或在以下中的任何一项或两项之后来执行特定功能:a)转换到另一种语言、代码或表示法;b)在不同材料形式中的重现。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的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本申请中以上所特定示出和描述的那些内容。另外,除非以上作出相反的提示,否则应当注意的是,全部附图不是按比例的。在不背离本发明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鉴于以上教导,各种修改和变型是可能的,本发明范围和精神仅由以下权利要求书来限定。

Claims (24)

1. 一种无线电资源管理RRM装置(16),所述装置(16)用于至少一个无线通信网宏小区(34),所述宏小区(34)具有至少第一覆盖区域和第二覆盖区域,所述RRM装置包括:
处理器(24),所述处理器(24)被配置为:
确定供至少一个用户设备(12)使用的至少一个调度块SB;
当所述至少一个用户设备(12)位于所述第一覆盖区域内时,所述至少一个SB的确定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噪声度量;以及
当所述至少一个用户设备(12)位于所述第二覆盖区域内时,所述至少一个SB的确定至少部分地基于与所述第一噪声度量不同的第二噪声度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RM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噪声度量是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度量以及所述第二噪声度量是信号泄露与噪声比SLNR度量。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RRM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覆盖区域是分数频率重用区域,以及所述第二覆盖区域是普通频率重用区域。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RM装置,其中所述无线通信网宏小区(34)包含第三覆盖小区,所述第三覆盖小区至少部分地由波束成型来限定;以及
当所述至少一个用户设备(12)位于所述第三覆盖区域内时,所述至少一个SB的确定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一噪声度量和所述第二噪声度量(S102、S114和S136)。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RM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覆盖区域是微微小区覆盖区域(36、38、40、42、44、46、48和50),以及所述第二覆盖区域是扩展范围覆盖区域(37、39、41、43、45、47、49和51)。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RRM装置,其中所述宏小区(34)还包含:
第三覆盖区域,所述第三覆盖区域是分数频率重用区域;
第四覆盖区域,所述第四覆盖区域是普通频率重用区域;以及
当所述至少一个用户设备(12)位于第三覆盖区域内时并且当所述第三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一覆盖区域不重叠时,所述至少一个SB的确定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二噪声度量(S118);以及
当所述至少一个用户设备(12)位于所述第三覆盖区域内时并且当所述第三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一覆盖区域重叠时,所述至少一个SB的确定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一噪声度量(S118)。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RRM装置,其中所述宏小区(34)还包含:
第三覆盖区域,所述第三覆盖区域是分数频率重用区域;
第四覆盖区域,所述第四覆盖区域是普通频率重用区域;
第五覆盖区域,所述第五覆盖区域至少部分地由波束成型来限定;以及
当至少一个用户设备(12)位于所述第五覆盖区域内时,所述至少一个SB的确定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一噪声度量和所述第二噪声度量(S114);以及
当所述至少一个用户设备(12)位于所述第三覆盖区域内时并且当所述第三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一覆盖区域重叠时,所述至少一个SB的确定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二噪声度量(S118)。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RRM装置,其中当所述至少一个用户设备(12)位于所述第五覆盖区域内时,相对于在与所述第五覆盖区域不重叠的微微小区区域中的其他用户设备(12)应用所述第一噪声度量,以及相对于在与所述第五覆盖区域重叠的微微小区区域中的其他用户设备(12)应用所述第二噪声度量。
9.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RRM装置,其中所述宏小区(34)还包含至少部分地由波束成型限定的第三覆盖区域;以及
当所述至少一个用户设备(12)位于所述第三覆盖区域内时,所述至少一个SB的所述确定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一噪声度量和第二噪声度量(S118)。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RRM装置,其中当所述至少一个用户设备(12)位于所述第三覆盖区域内时,相对于在所述宏小区(34)中的其他微微小区中的用户设备(12)应用所述第一噪声度量,以及相对于在所述宏小区(34)中的用户设备(12)应用所述第二噪声度量。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RRM装置,其中所述宏小区(34)具有物理小区身份PCI,以及其它微微小区具有与所述宏小区(34)相同的PCI。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RRM装置,其中所述宏小区(34)还包含:第四覆盖区域,所述第四覆盖区域至少部分地与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覆盖区域重叠;以及
当所述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位于所述第四覆盖区域内并且在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覆盖区域外时,所述至少一个SB的确定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一噪声度量(S146)。
13. 一种无线电资源管理RRM方法,所述方法用于至少一个无线通信网宏小区(34),所述宏小区(34)具有至少第一覆盖区域和第二覆盖区域,所述RRM方法包括:
确定供至少一个用户设备(12)使用的至少一个调度块SB;
当所述至少一个用户设备(12)位于所述第一覆盖区域内时,所述至少一个SB的确定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噪声度量;以及
当所述至少一个用户设备(12)位于所述第二覆盖区域内时,所述至少一个SB的确定至少部分地基于与所述第一噪声度量不同的第二噪声度量。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RRM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噪声度量是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度量以及所述第二噪声度量是信号泄露与噪声比SLNR度量。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RRM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覆盖区域是分数频率重用区域,以及所述第二覆盖区域是普通频率重用区域。
16.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RRM方法,其中所述无线通信网宏小区(34)包含第三覆盖小区,所述第三覆盖小区至少部分地由波束成型来限定;以及
当所述至少一个用户设备(12)位于所述第三覆盖区域内时,所述至少一个SB的所述确定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一噪声度量和所述第二噪声度量(S102、S114和S136)。
17.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RRM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覆盖区域是微微小区覆盖区域(36、38、40、42、44、46、48和50),以及所述第二覆盖区域是扩展范围覆盖区域(37、39、41、43、45、47、49和51)。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RRM方法,其中所述宏小区(34)还包含:
第三覆盖区域,所述第三覆盖区域是分数频率重用区域;
第四覆盖区域,所述第四覆盖区域是普通频率重用区域;以及
当所述至少一个用户设备(12)位于第三覆盖区域内时并且当所述第三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一覆盖区域不重叠时,所述至少一个SB的所述确定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二噪声度量(S118);以及
当所述至少一个用户设备(12)位于所述第三覆盖区域内时并且当所述第三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一覆盖区域重叠时,所述至少一个SB的所述确定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一噪声度量(S118)。
19.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RRM方法,其中所述宏小区(34)还包含:
第三覆盖区域,所述第三覆盖区域是分数频率重用区域;
第四覆盖区域,所述第四覆盖区域是普通频率重用区域;
第五覆盖区域,所述第五覆盖区域至少部分地由波束成型来限定;以及
当至少一个用户设备(12)位于所述第五覆盖区域内时,所述至少一个SB的所述确定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一噪声度量和所述第二噪声度量(S114);以及
当所述至少一个用户设备(12)位于所述第三覆盖区域内时并且当所述第三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一覆盖区域重叠时,所述至少一个SB的所述确定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二噪声度量(S118)。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RRM方法,其中当所述至少一个用户设备(12)位于所述第五覆盖区域内时,相对于在与所述第五覆盖区域不重叠的微微小区区域中的其他用户设备(12)应用所述第一噪声度量,以及相对于在与所述第五覆盖区域重叠的微微小区区域中的其他用户设备(12)应用所述第二噪声度量。
21.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RRM方法,其中所述宏小区还包含至少部分地由波束成型限定的第三覆盖区域;以及
当所述至少一个用户设备(12)位于所述第三覆盖区域内时,所述至少一个SB的所述确定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一噪声度量和第二噪声度量(S118)。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RRM方法,其中当所述至少一个用户设备(12)位于所述第三覆盖区域内时,相对于在所述宏小区中的其他微微小区中的用户设备(12)应用所述第一噪声度量,以及相对于在所述宏小区(34)中的用户设备(12)应用所述第二噪声度量。
23.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RRM方法,其中所述宏小区(34)具有物理小区身份PCI,以及其它微微小区具有与所述宏小区相同的PCI。
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RRM方法,其中所述宏小区(34)还包含:第四覆盖区域,所述第四覆盖区域至少部分地与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覆盖区域重叠;以及
当所述至少一个用户设备(12)位于所述第四覆盖区域内并且在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覆盖区域外时,所述至少一个PRB的所述确定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一噪声度量(S146)。
CN201380049932.9A 2012-07-25 2013-06-27 用于蜂窝容量改进的具有基于噪声度量的优化的无线通信网 Pending CN10464171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557,832 US8918113B2 (en) 2012-07-25 2012-07-25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with noise metric based optimization for cellular capacity improvement
US13/557832 2012-07-25
PCT/IB2013/055296 WO2014016715A1 (en) 2012-07-25 2013-06-27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with noise metric based optmization for cellular capacity improvement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41715A true CN104641715A (zh) 2015-05-20

Family

ID=49237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9932.9A Pending CN104641715A (zh) 2012-07-25 2013-06-27 用于蜂窝容量改进的具有基于噪声度量的优化的无线通信网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18113B2 (zh)
EP (1) EP2878164B1 (zh)
CN (1) CN104641715A (zh)
WO (1) WO20140167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97329B2 (en) * 2013-11-08 2018-10-09 Spidercloud Wireless, Inc. 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 schemes assigned to radio nodes in an LTE network
KR102110326B1 (ko) * 2014-06-18 2020-05-1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이종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의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그 장치
KR102375627B1 (ko) * 2015-08-31 2022-03-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용자 단말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7506244B (zh) * 2017-09-13 2020-01-17 厦门美图移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cpu调度方法、移动终端及cpu调度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2207A (zh) * 2007-02-09 2008-08-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联合调度以增加频率效率和公平性的方法和设备
WO2009019079A1 (en) * 2007-08-03 2009-02-12 Alcatel Lucent Reducing interference in a cellular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110312319A1 (en) * 2010-06-22 2011-12-2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ownlink Scheduling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CN102487372A (zh) * 2010-12-02 2012-06-06 北京邮电大学 软空频复用方法与装置、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1903A (zh) 2009-03-20 2010-09-2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减小基站间干扰的装置和方法
US20110176497A1 (en) 2010-01-20 2011-07-21 Nandu Gopalakrishnan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and power control scheme for downlink transmissions
KR20120031700A (ko) 2010-09-27 2012-04-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계층 셀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피드포워드 인덱스를 이용한 간섭 정렬 방법 및 장치
WO2012079604A1 (en) 2010-12-15 2012-06-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echnique for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a heterogeneous communication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2207A (zh) * 2007-02-09 2008-08-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联合调度以增加频率效率和公平性的方法和设备
WO2009019079A1 (en) * 2007-08-03 2009-02-12 Alcatel Lucent Reducing interference in a cellular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110312319A1 (en) * 2010-06-22 2011-12-2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ownlink Scheduling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CN102487372A (zh) * 2010-12-02 2012-06-06 北京邮电大学 软空频复用方法与装置、基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78164A1 (en) 2015-06-03
WO2014016715A1 (en) 2014-01-30
US8918113B2 (en) 2014-12-23
US20140031050A1 (en) 2014-01-30
EP2878164B1 (en) 2016-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ehrani et al. Licensed spectrum sharing schemes for mobile operators: A survey and outlook
CN103703814B (zh) 用于异构网络中的小区边缘容量改进的波束形成
JP6398972B2 (ja)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端末装置
US9838925B2 (en) Method and a network node for determining an offset for selection of a cell of a first radio network node
Wisely et al. Capacity and costs for 5G networks in dense urban areas
CN110945893B (zh) 控制设备、无线设备、方法和记录介质
EP2708054B1 (en) Mobile station-assisted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WO2012151656A1 (en) Access point for mobile station-assisted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Ahmed et al. A review on femtocell and its diverse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technique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CN104770004B (zh) 一种通信系统和方法
EP270805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bile station-assisted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CN104641715A (zh) 用于蜂窝容量改进的具有基于噪声度量的优化的无线通信网
Ghosh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efficiency and spectral efficiency in cognitive femtocell networks: A survey
Cho et al. Facing to wireless network densification in 6G: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ratu et al. Small cells in cellular networks: Challenges of future HetNets
Li et al.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public femtocell networks
CN104854896A (zh) 基站及其方法
Habiba et al. Backhauling 5G Small Cells with Massive‐MIMO‐Enabled mmWave Communication
Jacob et al. Interference reduction through femto-relays
Yunas et al. Cell planning for outdoor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in dense urban areas
Al Amodi et al. The impact of heterogenous ultra-dense network technologi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4G and 5G networks
Ho et al. Downward facing directional antennas for ultra-high density indoor small cells
Khan et al. Adaptive mode configuration in two‐tier macro‐femtocell networks
Yunas et al. Techno-Economical Comparison of Dynamic DAS and Legacy Macrocellular Densification: Capacity and Cost-Efficiency Analysis of Alternative Deployment Solutions for Outdoor Service Provisioning
Sambo et al.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0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