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31425A - 一种加快粉煤灰排渗固结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快粉煤灰排渗固结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31425A
CN104631425A CN201410783409.5A CN201410783409A CN104631425A CN 104631425 A CN104631425 A CN 104631425A CN 201410783409 A CN201410783409 A CN 201410783409A CN 104631425 A CN104631425 A CN 1046314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
water seepage
mattress pad
row
flya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8340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31425B (zh
Inventor
丁玉玺
付俊芳
李兴
冀健红
任威威
李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hina Henan Electric Power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nan Electric Power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nan Electric Power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Hennan Electric Power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41078340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314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314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314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314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3142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00Improving or preserving soil or rock, e.g. preserving permafrost soil
    • E02D3/02Improving by compacting
    • E02D3/10Improving by compacting by watering, draining, de-aerating or blasting, e.g. by installing sand or wick drains
    • E02D3/106Improving by compacting by watering, draining, de-aerating or blasting, e.g. by installing sand or wick drains by forming sand drains containing only loose aggregat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00Improving or preserving soil or rock, e.g. preserving permafrost soil
    • E02D3/02Improving by compacting
    • E02D3/10Improving by compacting by watering, draining, de-aerating or blasting, e.g. by installing sand or wick drai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一种加快粉煤灰排渗固结的方法,在灰坝上设置至少一个排渗单元,所述排渗单元包括排渗褥垫、至少一排砂井、和导水钢管;所述排渗褥垫布置在灰坝上游粉煤灰中,数量与排渗单元数量一致;所述砂井布置在排渗褥垫上游侧;排渗褥垫内设至少一根集水钢管与至少一根排渗管,集水钢管与排渗管连通;所述导水钢管布置在排渗褥垫下游侧,由排渗褥垫引至灰坝下游,每个排渗褥垫至少配置1根,导水钢管与集水钢管连接。本发明能够解决传统方法存在的问题,可用于湿式贮灰场灰坝加高工程,具有适应性强、淤堵速度慢、造价低廉、易于施工、便于维护等特点,能够加快灰坝前粉煤灰排渗固结。

Description

一种加快粉煤灰排渗固结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煤发电厂应用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加快湿式贮灰场粉煤灰排渗固结的方法。
背景技术
贮灰场是燃煤发电厂的主要生产设施之一,用来存放燃煤发电厂排出的粉煤灰和炉渣。灰坝是贮灰场的重要构筑物之一,随着贮灰场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灰坝的等级也越来越高。一般情况下,灰坝是燃煤发电厂的重大危险源之一,一旦失事,不仅危及贮灰场下游生命、财产的安全,而且影响燃煤发电厂的正常运行,从而造成重大损失。
在灰坝建设过程中,不但要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而且要满足国家的产业政策。灰坝的设计理论经历了不透水坝、透水坝、设排渗体的不透水坝三个时期,经过几代工程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灰坝的设计理论已日趋完善。对灰坝,渗流稳定和抗滑稳定至关重要。从大量的灰坝、尾矿坝事故调查报告可以看出,灰坝、尾矿坝失事大多是由于渗流破坏或边坡失稳造成的。
目前,为了降低初期投资,减少前期购地,贮灰场大多采用分期、分块建设方式;灰坝大多采用分期筑坝模式,即先在贮灰场下游修建一定高度的初期坝,然后待坝前沉积的粉煤灰达到一定高度后,在坝前灰面上,用土、石料或粉煤灰逐级对灰坝进行加高。按填筑时间顺序,可将灰坝坝体分为初期坝和后期子坝二部分。初期坝一般采用土坝、土石混合坝、堆石坝、浆砌石坝等,以土坝、土石混合坝居多;后期子坝可采用粉煤灰、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等材料进行填筑。随着灰渣筑坝技术日益成熟,用粉煤灰填筑后期子坝的工程实例越来越多。
对湿式贮灰场,由于自然沉积的粉煤灰很不均匀,且具有互层现象,因而呈现出各向异性的特征。在渗透性方面,自然沉积粉煤灰的各向异性特征尤其明显,水平渗透系数与垂直渗透系数的差距很大。一般情况下,自然沉积粉煤灰的水平渗透系数为3×10-4~10×10-4cm/s;垂直渗透系数为1×10-4~4×10-4cm/s,水平渗透系数为垂直渗透系数的2~5倍。影响粉煤灰渗透性的因素很多,主要为粉煤灰的颗粒级配、胶结物质含量、沉积密实度等。
对湿式贮灰场,当采用分期筑坝时,如何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来加快坝前粉煤灰的排渗固结,提高坝前粉煤灰的抗剪强度,增强灰坝后期的稳定性,是工程设计人员必须解决的问题。加快粉煤灰排渗固结的传统方法主要有:排渗棱体、排渗铺盖、排渗管等。
1)排渗棱体
排渗棱体位于灰坝上游坝趾处,用块石填筑而成。排渗棱体与坝体和坝基之间需设置反滤层。排渗棱体顶部高程应通过渗流计算进行确定;内坡坡度为1:1.25~1:2.5,外坡坡度为1:1.5~1:2.5;顶部宽度应根据施工条件及运行需要确定,但不得小于1.0m。渗入排渗棱体的灰水通过埋设于排渗棱体内的集水管排至灰坝下游。排渗棱体能够加快粉煤灰的排渗固结,具有降低坝体浸润线和增强坝体稳定性的作用。排渗棱体的主要缺点为:石料用量较大,费用较高;无法解决各向异性对粉煤灰排渗固结所产生的影响;容易淤堵;无法维护、检修;必须与初期坝同步施工;无法用于灰坝加高工程。
2)排渗铺盖
排渗铺盖设置于灰坝上游,且平行于坝轴线,其下游侧位于灰坝上游坝趾处,上游侧位于灰场库区内。排渗铺盖用块石填筑而成,厚度为0.6~1.0m。排渗铺盖宽度(上游侧与下游侧之间的距离)应根据渗流计算进行确定。渗入排渗铺盖的灰水通过埋设于排渗铺盖内的集水管排至灰坝下游。排渗铺盖能够加快粉煤灰的排渗固结,具有降低坝体浸润线和增强坝体稳定性的作用。排渗铺盖主要缺点为:无法解决各向异性对粉煤灰排渗固结所产生的影响;当坝基产生不均匀沉陷时,铺盖排水层将发生断裂,从而导致其排渗能力降低,甚至丧失;容易淤堵;无法维护、检修;必须与初期坝同步施工;无法用于灰坝加高工程。
3)排渗管
排渗管由集水管和排水管两部分组成。集水管位于灰坝上游,且平行于坝轴线,可根据排渗要求布置若干排。集水管至灰坝上游坝趾处的距离应根据渗流计算进行确定。集水管可采用带孔的陶瓦管、混凝土管或钢筋混凝土管,也可用碎石填筑而成。集水管用于收集粉煤灰中的灰水。排水管垂直于坝轴线布置,间距为20~30m,排水管可将集水管收集的灰水排至灰坝下游。排渗管能够加快粉煤灰的排渗固结,能够用于灰坝加高工程。排渗管主要缺点为:无法解决各向异性对粉煤灰排渗固结所产生的影响;排渗能力低,排渗效果差;当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陷时,排渗管将发生断裂,从而导致其排渗能力降低,甚至丧失;容易淤堵;维护、检修比较困难。
综上所述,传统方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无法解决各向异性对粉煤灰排渗固结所产生的影响。(2)在灰坝运行初期,排渗效果较好,但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粉煤灰中的细颗粒和化学物质对排渗体产生淤堵,使排渗体的排渗能力逐渐减弱,直至丧失。(3)维护、检修比较困难,有的排渗体根本无法维护、检修。(4)灵活性、适应性较差,有的排渗体必须与初期坝同步施工;有的排渗体无法用于灰坝加高工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传统方法存在的问题,可用于湿式贮灰场灰坝加高工程,具有适应性强、淤堵速度慢、造价低廉、易于施工、便于维护等特点,能够加快灰坝前粉煤灰排渗固结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加快粉煤灰排渗固结的方法,在灰坝上设置至少一个排渗单元,所述排渗单元包括排渗褥垫、至少一排砂井、和导水钢管;所述排渗褥垫布置在灰坝上游粉煤灰中,数量与排渗单元数量一致;所述砂井布置在排渗褥垫上游侧;排渗褥垫内设至少一根集水钢管与至少一根排渗管,集水钢管与排渗管连通;所述导水钢管布置在排渗褥垫下游侧,由排渗褥垫引至灰坝下游,每个排渗褥垫至少配置1根,导水钢管与集水钢管连接。
所述排渗单元根据灰坝的建设规模和排渗要求进行布置,不受灰坝平面布置和断面尺寸的限制;所述各排渗单元自成体系,或者串联在一起共同作用。
所述排渗褥垫长度、宽度、顶部标高和厚度的确定需综合考虑排渗能力、造价、施工、维护因素,长度为20.0~200.0m;宽度为5.0~50.0m;顶部标高为低于实际灰面标高0.2~0.5m;厚度为0.3~3.0m;排渗褥垫下游侧至初期坝坝轴线的距离不但要满足本期灰坝加高的要求,而且要兼顾灰坝后期加高;在排渗褥垫顶面铺设一层粉煤灰,厚度为0.2~0.5m。
所述排渗褥垫采用中粗砂填筑,外表面先包裹一层土工布,再包裹一层土工格栅;在排渗褥垫中部应铺设集水钢管和排渗管;集水钢管沿排渗褥垫长度方向等距布置,其规格和根数的确定需考虑过流能力、施工、腐蚀因素;排渗管沿排渗褥垫宽度方向等距布置,其直径、根数和间距通过渗流计算进行确定,间距为0.5~5.0m;
所述排渗管采用软式透水管;排渗管与集水钢管连接,其接头采用四通钢管,并用铅丝进行绑扎。
所述砂井采用圆形断面,其顶部标高与子坝贮灰限制标高一致;砂井间距、底部标高和直径通过渗流计算进行确定,直径为0.4~0.8m;根据排渗能力、施工干扰、灰坝后期加高因素,下游侧砂井中心与排渗褥垫上游侧的距离为0.5~2.0m;砂井回填材料采用中粗砂。
所述砂井以实际灰面为界,将其分成上、下两段;砂井下段采用置换成孔、连续回填滤料施工方案;砂井上段用至少1个外侧用土工布包裹的圆形土工格栅护笼进行分层加高,并随着坝前灰面逐渐升高,分层向护笼内填筑中粗砂;下层护笼底部与砂井下段顶部连接在一起,下层护笼底部进入砂井下段的深度不小于0.2m。
所述中粗砂中颗粒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含量大于30%,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含量大于60%。
所述导水钢管的内径、进口标高和出口标高通过水力计算确定,其进口与出口之间设1%~5%坡降,其规格的选择需考虑过流能力、施工、腐蚀因素。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先施工砂井,再施工排渗褥垫、集水钢管和导水钢管。
根据贮灰场的运行工况、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和排渗单元布置方案,对坝前粉煤灰的排渗固结速度、灰坝的渗流稳定和抗滑稳定进行试算。通过试算,确定本发明的相关设计参数。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先施工砂井,再施工排渗褥垫、集水钢管和导水钢管。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破坏了自然沉积粉煤灰的各向异性。本发明用砂井破坏了自然沉积粉煤灰的各向异性,加大了粉煤灰的垂直渗透系数,减小了粉煤灰水平渗透系数与垂直渗透系数的差距。
2)排渗能力强,粉煤灰固结速度快。砂井的竖向排渗作用提高了排渗褥垫的排渗能力,加快了粉煤灰的排渗固结,不但为灰坝加高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可以对初期坝的排渗系统进行补强,以降低灰坝浸润线,提高灰坝的安全度。
3)布置灵活,适应性强,可用于灰坝加高工程。本发明的各个单元可根据灰坝的建设规模和排渗要求进行布置,不受灰坝平面布置和断面尺寸的限制。若干单元可串联在一起,使其共同作用;也可相互独立,使各个单元自成体系。
4)淤堵速度慢,使用寿命长。本发明从过滤层设计、过滤材料和排渗管的选择、排渗管布置形式等方面,提出了减缓排渗褥垫淤堵速度的措施。排渗褥垫的土工布层可阻止粉煤灰颗粒进入排渗褥垫,从而减缓粉煤灰颗粒淤堵排渗褥垫的速度;中粗砂层既可减缓粉煤灰颗粒淤堵排渗管的速度,又可加大排渗管的排渗能力。
5)易于维护,便于管理。本发明的构筑物全部位于灰场库区内,外部环境对其影响很小,便于日常维护和管理。
6)社会、经济、环境保护等综合效益显著。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加快粉煤灰排渗固结的方法,并很好的解决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对灰渣筑坝设计理论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必将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在灰坝加高工程中,本发明经济效益显著。发明者曾将本发明的初步技术方案应用于某灰坝加高工程,通过经济比较得出:使用本发明后,该工程综合造价约降低10~15%。本发明的构筑物全部位于灰场库区内,无论是施工期,还是运行期,其对外部环境的影响都很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排渗单元平面布置图;
图2为本发明的排渗单元横向剖面图(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排渗褥垫平面布置详图;
图4为本发明的排渗褥垫纵向剖面详图(图3的B--B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的排渗褥垫横向剖面详图(图3的C--C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的导水钢管与排渗管连接详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某灰坝加高工程为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某灰坝采用一次规划、分期建设方式,并采用灰渣筑坝技术对灰坝进行加高,即先修建初期坝10,后根据贮灰需要采用灰渣逐级加高。现已建成初期坝10、一级子坝11和二级子坝12。初期坝10为均质粘土坝,其高度为50.5m;坝轴线13长度为841.0m;上游坝坡平均坡度为2.51;下游坝坡平均坡度为3.44;坝顶宽度为5.0m。初期坝10排渗系统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上游排渗铺盖;二是上游排渗棱体;三是下游排渗棱体。上游排渗铺盖和排渗棱体收集的灰水通过6根DN250钢管排至灰坝下游。上游排渗铺盖和排渗棱体的作用是:加快坝前粉煤灰排渗固结,为灰坝后期加高创造有利条件;下游排渗棱体的作用是:加大初期坝10的排渗能力,降低灰坝浸润线,提高灰坝安全度。初期坝10经二次加高后,灰坝总高度增至63.0m;下游坝坡平均坡度调整为3.63;坝顶宽度调整为6.5m。
在二级子坝12加高时,由于受初期坝10排渗系统淤堵严重、坝前灰面不断升高、库尾排灰导致坝前干滩过短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该灰坝浸润线不断升高,坝前粉煤灰的排渗固结速度很慢。为了能够实施二级子坝12加高,必须采取可靠的工程措施,对该灰坝排渗系统进行改造,从而加快坝前粉煤灰的排渗固结,降低灰坝浸润线。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该灰坝的排渗系统进行改造。具体内容如下:
1)根据本工程的建设规模和排渗要求,在灰坝建设至少一个排渗单元1,所述排渗单元1又包括排渗褥垫2、砂井3、集水钢管4和导水钢管5。详见图1~2。所述排渗单元1的布置应根据灰坝的建设规模和排渗要求进行确定,不受灰坝平面布置和断面尺寸的限制。各排渗单元1可以自成体系,也可以串联在一起,共同作用,即各单元内部管道可以连通在一起,也可以不连通在一起使用。排渗单元1数量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本工程布置了10个排渗单元1,各排渗单元1自成体系。
2)所述排渗褥垫2布置在灰坝上游粉煤灰中,数量与排渗单元1数量一致,各排渗褥垫2平面投影的中心可不在一条直线上。所述排渗褥垫2的作用是收集渗入粉煤灰的灰水,并将收集的灰水经排渗管9汇集至集水钢管4。排渗褥垫2长度、宽度、顶部标高和厚度的确定需综合考虑排渗能力、造价、施工、维护等因素,长度一般取20.0~200.0m;宽度一般取5.0~50.0m;顶部标高一般为低于实际灰面标高0.2~0.5m;厚度一般取0.3~3.0m。排渗褥垫2下游侧至初期坝坝轴线13的距离不但要满足本期灰坝加高的要求,而且要兼顾灰坝后期加高。本工程各排渗褥垫2平面投影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排渗褥垫2的长度为88.0m;宽度为20.0m;顶部标高为226.0m;高度为0.6m,其下游侧至初期坝坝轴线13的距离为81.0m。排渗褥垫2处实际灰面标高为226.5m。详见图1~5。
3)所述排渗褥垫2的设计方案为:(1)根据2)确定的排渗褥垫2布置方案,进行排渗褥垫2基坑开挖。(2)在基坑底部和侧面,先铺一层土工格栅6,再铺一层土工布7。土工布7的作用是阻止粉煤灰颗粒进入排渗褥垫2,减缓排渗褥垫2的淤堵速度,延长排渗褥垫2的使用寿命。(3)先在基坑底部土工布7上铺设一层中粗砂8,再在中粗砂8上铺设至少1根集水钢管4和至少1根排渗管9。通过调整第一次铺设的中粗砂8厚度,使集水钢管4和排渗管9位于排渗褥垫2中部。集水钢管4的作用是收集流入排渗管9的灰水。集水钢管4沿排渗褥垫2长度方向等距布置,并与排渗褥垫2下游侧的导水钢管5连接。集水钢管4规格和根数的确定需考虑过流能力、施工、腐蚀等因素。排渗管9的作用是收集流入排渗褥垫2的灰水,并将收集的灰水汇集至集水钢管4。排渗管9沿排渗褥垫2宽度方向等距布置,并与排渗褥垫2内的集水钢管4连接。排渗管9的直径、根数和间距应通过渗流计算进行确定,间距一般取0.5~5.0m。排渗管9与集水钢管4之间的接头采用四通钢管14。为了避免排渗管9与集水钢管4的接头处产生滑移,应先将四通钢管14接头套入排渗管,再用铅丝15进行绑扎,详见图6。排渗管9优先采用软式透水管,常用的软式透水管直径为:DN50、DN100、DN150、DN200。本工程在排渗褥垫2内铺设了4根集水钢管4和6根排渗管9,集水钢管4间距为22.0m,规格为DN150;排渗管9间距为3.4m,规格为DN150。(4)集水钢管4和排渗管9铺设完毕后,在其上再铺一层中粗砂8。中粗砂8的作用是加大排渗褥垫2控制区域的渗透性;提高排渗管9的排渗能力;延缓排渗管9的淤堵。中粗砂8的颗粒级配应良好,其中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含量应超过30%,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含量应超过60%。(5)在中粗砂8顶面,先铺一层土工布7,再铺一层土工格栅6。中粗砂8顶面上的土工布7应与基坑侧面的土工布7连接;中粗砂8顶面上的土工格栅6应与基坑侧面的土工格栅6连接。(6)在排渗褥垫2顶面铺设一层粉煤灰,厚度一般为0.2~0.5m。粉煤灰层具有保护排渗褥垫2的作用。本工程在排渗褥垫2顶面上铺设的粉煤灰厚度为0.5m。详见图3~5。
4)所述砂井3布置在排渗褥垫2上游侧,至少1排。所述砂井3的作用是破坏自然沉积粉煤灰的各向异性,加大粉煤灰的垂直渗透系数,减小粉煤灰水平渗透系数与垂直渗透系数的差距;提高排渗褥垫2的排渗能力。砂井3采用圆形断面,其顶部标高与子坝贮灰限制标高一致。砂井3间距、底部标高和直径应通过渗流计算进行确定,直径一般取0.4~0.8m。确定下游侧砂井3中心与排渗褥垫2上游侧的距离时,应考虑排渗能力、施工干扰、灰坝后期加高等因素,一般取0.5~2.0m。砂井3回填材料采用中粗砂8。本工程在排渗褥垫2上游侧布置了3排砂井3,详见图1~2。砂井3直径为0.5m;顶部标高为234.5m;底部标高为211.5m;下游侧砂井3中心与排渗褥垫2上游侧的距离为1.25m。在平面上,砂井3采用等边三角形布置,中心间距为3.0m。详见图1~2。
5)所述砂井3应以实际灰面为界,将其分成上、下两段。对砂井下段,为了提高砂井3的排渗能力,应采用置换成孔、连续回填滤料施工方案。对砂井3上段,先为每口砂井3制作至少1个外侧用土工布7包裹的圆形土工格栅6护笼,再根据灰场运行情况,用护笼将下段已施工完毕的砂井3分层加高至设计标高。随着坝前灰面逐渐升高,分层向护笼内填筑中粗砂8,直至设计标高。为了便于施工,护笼长度建议控制在1.0~3.0m范围内,护笼内径应略大于砂井3直径。下层护笼底部与砂井3下段顶部应连接在一起,下层护笼底部进入砂井3下段的深度不得小于0.2m。本工程为每口砂井3制作5个护笼。护笼实际长度为2.2m,有效长度为2.0m,内径为0.55m。根据灰场运行情况,用护笼将下段已施工完毕的砂井3分层加高至234.5m高程,每层加高2.0m,共加高5层。详见图1~2。
6)所述导水钢管5布置在排渗褥垫2下游侧,由排渗褥垫2引至灰坝下游,每个排渗褥垫2至少1根,导水钢管5应与集水钢管4连接。所述导水钢管5的作用是排出流入集水钢管4的灰水。导水钢管5的内径、进口标高和出口标高应通过水力计算确定。为了防止导水钢管5发生淤堵,其进口与出口之间应有一定的坡降,取1%~5%。导水钢管5规格的选择需考虑过流能力、施工、腐蚀等因素。本工程由排渗褥垫2往灰坝下游方向引出了二根DN150导水钢管5,其进口与出口之间的坡降为3%。导水钢管5穿越灰坝段采用顶管施工方案;其余地段采用明挖施工方案。详见图1~2。
7)根据贮灰场的运行工况、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和排渗单元布置方案,对坝前粉煤灰的排渗固结速度、灰坝的渗流稳定和抗滑稳定进行试算。通过试算,确定本发明的相关设计参数。
8)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先施工砂井3,再施工排渗褥垫2、集水钢管4和导水钢管5。

Claims (10)

1.一种加快粉煤灰排渗固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灰坝上设置至少一个排渗单元(1),所述排渗单元(1)包括排渗褥垫(2)、至少一排砂井(3)、和导水钢管(5);所述排渗褥垫(2)布置在灰坝上游粉煤灰中,数量与排渗单元(1)数量一致;所述砂井(3)布置在排渗褥垫(2)上游侧;排渗褥垫(2)内设至少一根集水钢管(4)与至少一根排渗管(9),集水钢管(4)与排渗管(9)连通;所述导水钢管(5)布置在排渗褥垫(2)下游侧,由排渗褥垫(2)引至灰坝下游,每个排渗褥垫(2)至少配置1根,导水钢管(5)与集水钢管(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快粉煤灰排渗固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渗单元(1)根据灰坝的建设规模和排渗要求进行布置,不受灰坝平面布置和断面尺寸的限制;所述各排渗单元(1)自成体系,或者串联在一起共同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快粉煤灰排渗固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渗褥垫(2)长度、宽度、顶部标高和厚度的确定需综合考虑排渗能力、造价、施工、维护因素,长度为20.0~200.0m;宽度为5.0~50.0m;顶部标高为低于实际灰面标高0.2~0.5m;厚度为0.3~3.0m;排渗褥垫(2)下游侧至初期坝坝轴线(13)的距离不但要满足本期灰坝加高的要求,而且要兼顾灰坝后期加高;在排渗褥垫(2)顶面铺设一层粉煤灰,厚度为0.2~0.5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加快粉煤灰排渗固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渗褥垫(2)采用中粗砂(8)填筑,外表面先包裹一层土工布(7),再包裹一层土工格栅(6);在排渗褥垫(2)中部应铺设集水钢管(4)和排渗管(9);集水钢管(4)沿排渗褥垫(2)长度方向等距布置,其规格和根数的确定需考虑过流能力、施工、腐蚀因素;排渗管(9)沿排渗褥垫(2)宽度方向等距布置,其直径、根数和间距通过渗流计算进行确定,间距为0.5~5.0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加快粉煤灰排渗固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渗管(9)采用软式透水管;排渗管(9)与集水钢管(4)连接,其接头采用四通钢管(14),并用铅丝(15)进行绑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快粉煤灰排渗固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砂井(3)采用圆形断面,其顶部标高与子坝贮灰限制标高一致;砂井(3)间距、底部标高和直径通过渗流计算进行确定,直径为0.4~0.8m;根据排渗能力、施工干扰、灰坝后期加高因素,下游侧砂井(3)中心与排渗褥垫(2)上游侧的距离为0.5~2.0m;砂井(3)回填材料采用中粗砂(8)。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加快粉煤灰排渗固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砂井(3)以实际灰面为界,将其分成上、下两段;砂井(3)下段采用置换成孔、连续回填滤料施工方案;砂井(3)上段用至少1个外侧用土工布(7)包裹的圆形土工格栅(6)护笼进行分层加高,并随着坝前灰面逐渐升高,分层向护笼内填筑中粗砂(8);下层护笼底部与砂井(3)下段顶部连接在一起,下层护笼底部进入砂井(3)下段的深度不小于0.2m。
8.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一种加快粉煤灰排渗固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粗砂(8)中颗粒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含量大于30%,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含量大于6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快粉煤灰排渗固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钢管(5)的内径、进口标高和出口标高通过水力计算确定,其进口与出口之间设1%~5%坡降,其规格的选择需考虑过流能力、施工、腐蚀因素。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快粉煤灰排渗固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先施工砂井(3),再施工排渗褥垫(2)、集水钢管(4)和导水钢管(5)。
CN201410783409.5A 2014-12-18 2014-12-18 一种加快粉煤灰排渗固结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314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83409.5A CN104631425B (zh) 2014-12-18 2014-12-18 一种加快粉煤灰排渗固结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83409.5A CN104631425B (zh) 2014-12-18 2014-12-18 一种加快粉煤灰排渗固结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31425A true CN104631425A (zh) 2015-05-20
CN104631425B CN104631425B (zh) 2016-08-17

Family

ID=53210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8340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31425B (zh) 2014-12-18 2014-12-18 一种加快粉煤灰排渗固结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3142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21904A (zh) * 2021-01-27 2021-06-08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上游式尾矿库的粘性土初期坝结构
CN112921905A (zh) * 2021-01-27 2021-06-08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于上游式尾矿库的新型初期坝的建设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92652A (ja) * 1994-04-27 1995-11-07 Concrete Kooring Kk 地盤改良工法
CN201485847U (zh) * 2009-08-19 2010-05-26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尾矿坝同步排渗加固装置
CN102041845A (zh) * 2010-11-18 2011-05-04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有效降低尾矿库堆积坝浸润线的联合排渗系统
CN202081409U (zh) * 2011-05-31 2011-12-21 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 一种用灰渣筑成的贮灰场初期坝结构
CN103882834A (zh) * 2014-03-03 2014-06-25 辽宁电力勘测设计院 一种灰坝上游贴坡排渗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92652A (ja) * 1994-04-27 1995-11-07 Concrete Kooring Kk 地盤改良工法
CN201485847U (zh) * 2009-08-19 2010-05-26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尾矿坝同步排渗加固装置
CN102041845A (zh) * 2010-11-18 2011-05-04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有效降低尾矿库堆积坝浸润线的联合排渗系统
CN202081409U (zh) * 2011-05-31 2011-12-21 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 一种用灰渣筑成的贮灰场初期坝结构
CN103882834A (zh) * 2014-03-03 2014-06-25 辽宁电力勘测设计院 一种灰坝上游贴坡排渗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21904A (zh) * 2021-01-27 2021-06-08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上游式尾矿库的粘性土初期坝结构
CN112921905A (zh) * 2021-01-27 2021-06-08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于上游式尾矿库的新型初期坝的建设方法
CN112921904B (zh) * 2021-01-27 2022-03-15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上游式尾矿库的粘性土初期坝结构
CN112921905B (zh) * 2021-01-27 2022-03-15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于上游式尾矿库的初期坝的建设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31425B (zh) 2016-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03105U (zh) 一种壁板式生态挡墙护岸结构
CN103953008B (zh) 一种适用于尾矿库的改进型混合坝
CN102644288B (zh) 一种节约清洁安全的无水尾矿库的建造方法
CN103615042B (zh) 一种横纵竖三向网络式排渗装置
CN109371918B (zh) 具有永临结合多功能排水箱涵的大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8457249B (zh) 一种复合面板砂砾石坝的结构设计及施工方法
CN106049379B (zh) 溢洪道下游施工滞后时的临时发电方法及堆石自溃坝
CN201485847U (zh) 一种新型尾矿坝同步排渗加固装置
CN102966072A (zh) 软弱土地基上堤防加宽加高工程结合面处治的施工方法
CN111305211B (zh) 一种一次性建坝的超细粒尾矿库采用中线法加高扩容的方法
CN107119624A (zh) 一种泥石流沟内大型弃渣场的防治体系及实施方法
CN212052626U (zh) 一种具有多重防渗结构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CN104652492A (zh) 一种尾矿库粘性土初期坝的排渗系统
CN111472326A (zh) 一种深厚覆盖层上修筑重力坝的方法及其结构
CN103696402B (zh) 一种钢索网护底型泥石流排导槽及其应用和施工方法
CN111593742A (zh) 一种基于抛石挤淤法整改尾矿库的施工方法
CN205035768U (zh) 一种堆石混凝土透水坝
CN107761668B (zh) 一种滨海滨库造地型护岸结构及其建筑方法
CN113818402A (zh) 黏土心墙堆石坝的补强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9371919A (zh) 心墙防渗的土石挡水结构
CN104631425B (zh) 一种加快粉煤灰排渗固结的方法
CN203593996U (zh) 一种防治沟道泥石流起动的结构体
CN209429056U (zh) 心墙防渗的土石挡水结构
CN207672344U (zh) 铁路路基坎儿井地段拼装式地基加固构造
CN206298869U (zh) 一种自由排水的混凝土挡墙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50007 Zhengzhou Zhongyuan Road, Henan, No. 212

Patentee after: China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Group Henan electric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450007 Zhengzhou Zhongyuan Road, Henan, No. 212

Patentee before: Hennan Electric Power Survey & Design Institut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Termination date: 201912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