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28140A - 一种基于浅水、深水植物与滨岸植被的综合水体净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浅水、深水植物与滨岸植被的综合水体净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28140A
CN104628140A CN201510054563.3A CN201510054563A CN104628140A CN 104628140 A CN104628140 A CN 104628140A CN 201510054563 A CN201510054563 A CN 201510054563A CN 104628140 A CN104628140 A CN 1046281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lant
information
shore
shore b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5456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玉国
周玥
张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05456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28140A/zh
Publication of CN1046281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281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Hydropon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浅水、深水植物与滨岸植被的综合水体净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净化水域的水体信息和滨岸信息;根据所述水体信息和滨岸信息在所述待净化水域的深水区设置人工浮床,根据所述水体信息和滨岸信息在所述待净化水域的浅水区种植水生净化植物;根据所述水体信息和滨岸信息在所述待净化水域的滨岸种植滨岸植被。本发明利用深水区的人工浮床吸收深水区的营养物质,利用浅水区净化植物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利用滨岸植被吸收土壤和地表径流中的营养物质,从而对待净化水域浅水区、深水区和滨岸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水体净化,有效去除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浅水、深水植物与滨岸植被的综合水体净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水体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基于浅水、深水植物与滨岸植被的综合水体净化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的发展,水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植物净化在治理水体环境和污染方面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在利用植物进行水体治理和净化过程中,通常利用某种水生植物对水体进行净化,净化速度慢、净化效果不全面,无法适应不同的带净化水体,从而使得水体净化不够全面综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浅水、深水植物与滨岸植被的综合水体净化方法,能够全面综合的对水体进行净化,有效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浅水、深水植物与滨岸植被的综合水体净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净化水域的水体信息和滨岸信息;
根据所述水体信息和滨岸信息在所述待净化水域的深水区设置人工浮床,在所述人工浮床内种植鸢尾、美人蕉和千屈菜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所述水体信息和滨岸信息在所述待净化水域的浅水区种植水生净化植物,所述水生净化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所述挺水植物包括芦苇、香蒲和菖蒲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浮水植物包括浮萍,所述沉水植物包括金鱼藻和菹草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所述水体信息和滨岸信息在所述待净化水域的滨岸种植滨岸植被,所述滨岸植被包括灌木和旱生草本植物,所述灌木包括月季和连翘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旱生草本植物包括狼尾草和南获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滨岸信息包括滨岸土壤信息、滨岸气候信息和滨岸地形信息,所述滨岸土壤信息包括全氮含量、全磷含量、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有机质含量中的至少一项;所述水体信息包括水体质量信息和水体环境信息,所述水体质量信息包括水体pH值、硝氮含量、氮含量、磷含量、氧溶解度、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中的至少一项,所述水体环境信息包括水体温度、水体光照和水体上方风力中的至少一项。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水体信息和滨岸信息在所述待净化水域的深水区设置人工浮床,在所述人工浮床内种植鸢尾、美人蕉和千屈菜中的至少一种,包括:
所述根据所述水体信息和滨岸信息设置人工浮床参数和浮床内的植物种植参数,所述人工浮床参数包括浮床尺寸、浮床位置和浮床漂浮高度中的至少一项,所述浮床内的植物种植参数包括浮床内种植植物的植物种类、植物数量和种植密度。
优选的,当所述人工浮床内种植鸢尾、美人蕉和千屈菜时,所述鸢尾、美人蕉和千屈菜的种植比例为1∶1∶1。
优选的,所述水生净化植物的种植覆盖度为20%至40%。
优选的,当所述水生净化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时,所述挺水植物种植比例为3~4,所述浮水植物种植比例为1~3,所述沉水植物的种植比例为2~4。
优选的,当所述挺水植物为芦苇、香蒲和菖蒲时,所述芦苇、香蒲和菖蒲的种植比例为3∶3∶4;
当所述沉水植物包括金鱼藻和菹草时,所述金鱼藻种植比例为3~5,所述菹草的种植比例为5~7。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滨岸信息和水体信息在待净化水域滨岸种植滨岸植被,包括:
获取滨岸植被生长特征数据和水体净化数据;
利用所述滨岸植被生长特征数据和水体净化数据与所述滨岸信息和水体信息进行分析匹配确定滨岸植被种植参数;
根据所述滨岸植被种植参数在待净化水域滨岸种植滨岸植被。
优选的,所述灌木和旱生草本植物的种植比例为2~5∶5~8。
优选的,当所述灌木为月季和连翘时,所述月季和连翘的种植比例为1∶1;
当所述旱生草本植物为狼尾草和南荻时,所述狼尾草和南荻的种植比例为1∶1。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通过获取待净化水域的水体信息和滨岸信息,根据所述水体信息和滨岸信息在所述待净化水域的深水区设置人工浮床,在所述待净化水域的浅水区种植水生净化植物,在所述待净化水域的滨岸种植滨岸植被,能够利用深水区的人工浮床吸收深水区的营养物质,利用浅水区净化植物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利用滨岸植被吸收土壤和地表径流中的营养物质,从而对待净化水域浅水区、深水区和滨岸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水体净化,有效去除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浅水、深水植物与滨岸植被的综合水体净化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基于浅水、深水植物与滨岸植被的综合水体净化方法;
图3为本发明的基于浅水、深水植物与滨岸植被的综合水体净化方法水生净化植物水体净化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基于浅水、深水植物与滨岸植被的综合水体净化方法滨岸植被水体净化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浅水、深水植物与滨岸植被的综合水体净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待净化水域的水体信息和滨岸信息。
其中,所述滨岸信息包括滨岸土壤信息、滨岸气候信息和滨岸地形信息,所述滨岸土壤信息包括全氮含量、全磷含量、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有机质含量中的至少一项;所示水体信息可以分为浅水区水体信息和深水区水体信息,所述水体信息包括水体质量信息和水体环境信息,所述水体质量信息包括水体pH值、硝氮含量、氮含量、磷含量、氧溶解度、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中的至少一项,所述水体环境信息包括水体温度、水体光照和水体上方风力中的至少一项。
步骤102:根据所述水体信息和滨岸信息在所述待净化水域的深水区设置人工浮床,在所述人工浮床内种植鸢尾、美人蕉和千屈菜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人工浮床植物根系在水中形成网,与水体接触表面积大,根系吸附、沉淀、过滤水中悬浮物、氮、磷等物质;根系表面形成生物膜,为微生物活动提供环境,微生物将水中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便于植物吸收;浮岛植物根系释放氧气,增加水中溶解氧含量;浮岛遮挡阳光,抑制水中藻类生长。当所述人工浮床内种植鸢尾、美人蕉和千屈菜时,所述鸢尾、美人蕉和千屈菜的种植比例可以为1∶1∶1,深水区的深度可以为1.5m-30m。。
步骤103:根据所述水体信息和滨岸信息在所述待净化水域的浅水区种植水生净化植物,所述水生净化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所述挺水植物包括芦苇、香蒲和菖蒲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浮水植物包括浮萍,所述沉水植物包括金鱼藻和菹草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水生净化植物的种植覆盖度为20%至40%,优选的,为30%;浅水区的范围可以为30cm-1.5m。水生净化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根系释放氧气,使根系周边形成厌氧和好氧区,为微生物活动提供条件,进而加速硝化、反硝化、氨化作用,便于水生净化植物吸收与利用;水生净化植物生长吸收了水中营养物质,抑制了水中浮游藻类疯长,同时释放抑制藻类生长的物质,迫使藻类死亡。水生净化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通过挺水、浮水和沉水不同层次的水生净化植物共同生长,综合协同对待净化水域的水体进行净化,全面高效的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优选的,可以根据所述水体信息在待净化水域浅水区种植水生净化植物,。
具体的,挺水植物根系发达,可直接吸收利用水中物质,同时富集有机物于根系周边;种植挺水植物降低水流速度,使悬浮颗粒沉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根系释放氧气,使根系周边形成厌氧和好氧区,为微生物活动提供条件,进而加速硝化、反硝化作用,便于水生植物吸收与利用。浮水植物直接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浮水植物根系周边为微生物代谢提供环境并向水中释放氧气。沉水植物整株生长在水底,能够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向水中释放氧气。本发明的利用水生植物与滨岸植被的水体净化方法,通过获取待净化水域的滨岸信息和水体信息,并根据所述滨岸信息和水体信息在待净化水域滨岸种植滨岸植被,在待净化水域浅水区种植水生净化植物,能够利用滨岸植被生长吸收滨岸土壤和地表径流中的营养物质,对水体进行净化,并利用水生净化植物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实现待净化水域与滨岸的协同净化,充分考虑到滨岸生态对水体净化的影响,从而更加全面有效的对水体进行净化。
步骤104:根据所述水体信息和滨岸信息在所述待净化水域的滨岸种植滨岸植被,所述滨岸植被包括灌木和旱生草本植物,所述灌木包括月季和连翘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旱生草本植物包括狼尾草和南荻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滨岸植被通过吸收滨岸土壤中的养分和滨岸地表径流中的营养物质实现水体的净化,具体的,滨岸植被能够在地表径流流经时减小径流流速,由于径流流速减小,从而使地表径流中的氮元素和磷元素进入水体时,颗粒态氮元素和磷元素沉降在滨岸植被所在区域内。
具体的,滨岸植被所在滨岸水分充足,土壤结构疏松,有利于溶解态氮元素向更深层土壤渗透,降低了地表径流中可溶性氮元素的含量;地表径流中氮元素通过灌木和旱生草本植物吸收转换、微生物固氮以及细菌的反硝化作用来移除,灌木和旱生草本植物的根、茎、叶能吸收溶解态氮,从而对地表径流氮元素进行吸收、转换,以实现水体的净化;在厌氧型微生物的作用下硝态氮通过反硝化作用转换成分子态氮,并释放到空气中,从而去除河岸带生态系统中氮元素。
地表径流中的磷元素通常以悬浮态和溶解态两种形式存在,可溶性磷一部分被灌木、旱生草本植物和微生物同化并吸收,然后进入土壤层,另一部分磷元素被枯落物和腐殖质吸收,最终剩余的磷元素进入地下水,悬浮态磷随着地表径流中的其他悬浮物在滨岸植被上沉积而去除,在悬浮态磷的去除过程中,滨岸植被的吸附和拦截起到很大的作用。
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浅水、深水植物与滨岸植被的综合水体净化方法,其水体净化状况如表1所示:
表1水体净化情况
总氮 硝氮 总磷 磷酸根 COD
进水(mg/L) 48.1 1.74 3.14 2.91 31.11
出水(mg/L) 13.42 0.59 0.67 0.59 12.48
去除率(%) 72.10% 66.09% 78.66% 79.73% 59.88%
从表1中能够看出,通过在待净化水域的深水区设置人工浮床,在所述待净化水域的浅水区种植水生净化植物,在待净化水域的滨岸种植滨岸植被,能够利用浮床植物、水生净化植物和滨岸植被全面有效的去除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整个待净化水域总氮去除率达到72.10%,总磷去除率达到78.66%,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浅水、深水植物与滨岸植被的综合水体净化方法,通过获取待净化水域的水体信息和滨岸信息,根据所述水体信息和滨岸信息在所述待净化水域的深水区设置人工浮床,在所述待净化水域的浅水区种植水生净化植物,在所述待净化水域的滨岸种植滨岸植被,能够利用深水区的人工浮床吸收深水区的营养物质,利用浅水区净化植物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利用滨岸植被吸收土壤和地表径流中的营养物质,从而对待净化水域浅水区、深水区和滨岸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水体净化,有效去除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水体信息和滨岸信息在所述待净化水域的深水区设置人工浮床,在所述人工浮床内种植鸢尾、美人蕉和千屈菜中的至少一种,包括:
所述根据所述水体信息和滨岸信息设置人工浮床参数和浮床内的植物种植参数,所述人工浮床参数包括浮床尺寸、浮床位置和浮床漂浮高度中的至少一项,所述浮床内的植物种植参数包括浮床内种植植物的植物种类、植物数量和种植密度。
本发明实施例的的基于浅水、深水植物与滨岸植被的综合水体净化方法,其人工浮床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人工浮床可以由正方形人工浮床围隔箱组成,人工浮床围隔箱可以由防水油布缝制而成,人工浮床围隔箱的尺寸可以为1.2m×1.2m,深度为1m,人工浮床围隔箱内设置有浮体,浮体可以采用聚苯乙烯泡沫板(1.1m×1.1m×0.1m)按照25cm×25cm间距均匀打孔,圆孔内径为15cm,孔内放置栽有植物的种植篮,种植篮可以用PE塑料制成圆筒状网篮(外径为15cm,高度为20cm),内部填充有粒径为1~2厘米的陶粒作为填料,一方面防止植株倒伏,另一方面为微生物提供附着表面,在设置浮床时,可以将多个人工浮床围隔箱连接,在人工浮床围隔箱内的种植栏篮内种植鸢尾、美人蕉和千屈菜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浅水、深水植物与滨岸植被的综合水体净化方法,利用人工浮床进行水体净化的情况如表2所示,人工浮床设置在流动水体中,进水浊度40-55NTU,总氮含量10-15mg/L,总磷含量0.45-0.6mg/L:
表2人工浮床水体净化情况
日期 浊度(NTU) 总氮含量(mg/L) 总磷含量(mg/L)
7月8日 44.28 11.725 0.475
8月8日 13.817 4.571 0.269
去除率 68.80% 61.01% 43.37%
从表2中可以看到,待净化水域深水区流动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得到了有效去除,在解决了深水区净化植物安放问题的同时,有效对深水区的水体进行净化,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待净化水域深水区设置人工浮床,能够方便水生净化植物在深水区的设置,便于管理,能够使鸢尾、美人蕉和千屈菜等多种植物共同进行水体净化,提高了深水区域的水体净化效果,从而保证水体净化的全面性。
如图3所示,根据所述水体信息和滨岸信息在所述待净化水域的浅水区种植水生净化植物,包括:
步骤301:获取每种水生净化植物的生长特征数据。
其中,生长特征数据包括水生净化植物生长影响因素数据和净化植物营养物质吸收数据,生长影响因素数据例如,水生净化植物的生长温度、生长光照强度、生长湿度、适宜生长水质环境等;营养物质吸收数据例如,氮吸收率、磷吸收率、养分吸收率等。
步骤302:根据所述水体信息利用所述生长特征数据设置水生净化植物种类和种植覆盖度。
其中,可以将水体信息与生长特征数据进行匹配,例如,将水体信息中的pH值、硝氮含量、氮含量、磷含量、氧溶解度、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与每种水生净化植物的生长条件进行匹配,并根据水体信息中的相关污染物浓度(例如,硝氮含量、氮含量、磷含量、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等)与水生净化植物的水体净化特点进行匹配确定水生净化植物的种类、搭配及种植密度。例如,所述挺水植物种植比例为3~4,所述浮水植物种植比例为1~3,所述沉水植物的种植比例为2~4。优选的,所述挺水植物、浮水植物与沉水植物的种植比例为5∶2∶3。
优选的,当所述挺水植物包括芦苇、香蒲和菖蒲时,芦苇、香蒲和菖蒲的种植比例为3∶3∶4。
当所述沉水植物包括金鱼藻和菹草时,所述金鱼藻种植比例为3~5,所述菹草的种植比例为5~7。优选的,当所述沉水植物包括金鱼藻和菹草时,所述金鱼藻与菹草的种植比例为4∶6。
具体的,芦苇生长习性:芦苇具有较强的耐寒性和耐旱性,适宜在湿生地或浅水生长,能够在南北方各地区自然露天过冬。水体净化特点:能够有效吸收、富集重金属,去除悬浮物、氯化物、有机氮和磷等污染物质。菖蒲生长习性:具有较强的耐寒性,适宜在0.1m左右深的浅水中生长,可适应短期干旱,在我国南北地区均可自然露天过冬。水体净化特点:能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氨氮、细菌和大肠杆菌等物质。香蒲生长习性:香蒲耐寒性强,适宜在浅水和沼泽地生长,不耐旱,在我国南北地区均可自然露天过冬。水体净化特点:能够吸收、富集重金属,并降解COD及石油废水中的有机物,有效去除总氮、总磷等物质。浮萍水体净化特点:能够有效吸收、富集重金属,去除有机物。菹草生长习性:菹草耐旱习性极强,适宜在0.5-2m深的水中生长。在长江流域晚秋开始萌芽生长。花期4-6月,第二年6月腐烂进入休眠期,在我国南北各地均可自然过冬,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的冬季幼苗长青。菹草与其他沉水植物有着明显的季节差异,与大部分植物生长发育相反,适宜温度10-25℃,低温缓慢生长,以休眠芽越夏,利用上述特性,在实践应用中可与其他夏季生长冬天枯萎的沉水植物搭配使用。水体净化特点:能够有效吸收、富集重金属,去除总氮、总磷和氨氮。金鱼藻藻生长习性:耐寒性强,在我国南北方均可生长。适宜在0.5-1.58m深的水中生长。水体净化特点:吸收、富集重金属,去除总氮、总磷。
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浅水、深水植物与滨岸植被的综合水体净化方法,在待净化水域浅水区种植水生净化植物的水体净化情况如表3所示:
实验时间6月22日到8月30日:
表3水体净化情况
                                         单位:mg/L
总氮 氨氮 硝氮 总磷 磷酸根 COD BOD
6月22日 99.20 76.65 12.40 13.69 11.22 176.8 60.6
8月30日 26.45 19.78 1.38 1.36 1.17 61.03 34.66
去除率 73.34% 74.19% 88.87% 90.07% 89.57% 65.47% 42.81%
从表中可以看出通过种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能够有效对水体进行净化,去除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其中,总磷的去除率高达90.07%,氮的去除率也在70%至80%,水体净化率高,且去除全面。
本实施例中,在不同的层次利用一种或多种水生净化植物交互作用,实现多层次多种类全面水体净化,有效去除水体多余的营养物质,并美化了环境,针对不同种类水生净化植物的生长习性(即生长影响因素数据)和水体净化特点(即营养物质吸收数据)种植水生净化植物,从而适应了不同的生长环境和待净化水域水质。
如图4所示,根据所述水体信息和滨岸信息在所述待净化水域的滨岸种植滨岸植被,包括:
步骤401:获取滨岸植被生长特征数据和水体净化数据。
其中,滨岸植被生长特征数据包括生长温度、生长光照强度、生长湿度、生长密度、土壤养分、适宜生长水质环境等;所述滨岸植被水体净化数据包括:磷元素吸收率,氮元素吸收率等。
步骤402:利用所述滨岸植被生长特征数据和水体净化数据与所述滨岸信息和水体信息进行分析匹配确定滨岸植被种植参数,所述滨岸植被种植参数包括滨岸植被宽度、株距行距、滨岸植物组合方式和滨岸植物配置比例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滨岸植被宽度可以为3米、4米或5米等,灌木株行距可以为0.5*1米、0.7*1.2米、1*1.5米等,草本植物行距10厘米,滨岸植物组合方式可以为月季和狼尾草、连翘和南荻等,滨岸植物配置比例中灌木和旱生草本植物的种植比例可以为2~5∶5~8,优选的,灌木和旱生草本植物的种植比例可以为1∶2、1∶3或1∶4。优选的,当所述灌木为月季和连翘时,所述月季和连翘的种植比例为1∶1;当所述旱生草本植物为狼尾草和南荻时,所述狼尾草和南荻的种植比例为1∶1。
步骤403:根据所述滨岸植被种植参数在待净化水域滨岸种植滨岸植被。
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浅水、深水植物与滨岸植被的综合水体净化方法,在待净化水域滨岸种植滨岸植被的水体净化情况如袁4所示:
滨岸植被种植宽度为3m,滨岸进水流量0.173L/s,流速0.7m/s,测试时间30天。
表4滨岸植被水体净化情况
径流 泥沙 总氮 总磷
拦截率 86% 94% 92% 97%
从表1中可以看出,通过在待净化水域滨岸种植滨岸植被,能够有效拦截滨岸附近的地表径流,并吸收地表径流中的氮元素和磷元素。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滨岸植被生长特征数据和水体净化数据与所述滨岸信息和水体信息进行分析匹配确定滨岸植被种植参数,能够充分考虑滨岸信息和水体信息与滨岸植被生长特征和水体净化特征对水体净化产生的影响,从而种植净化效率更高、净化效果更全面的滨岸植被,有效提高了水体净化能力。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浅水、深水植物与滨岸植被的综合水体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净化水域的水体信息和滨岸信息;
根据所述水体信息和滨岸信息在所述待净化水域的深水区设置人工浮床,在所述人工浮床内种植鸢尾、美人蕉和千屈菜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所述水体信息和滨岸信息在所述待净化水域的浅水区种植水生净化植物,所述水生净化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所述挺水植物包括芦苇、香蒲和菖蒲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浮水植物包括浮萍,所述沉水植物包括金鱼藻和菹草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所述水体信息和滨岸信息在所述待净化水域的滨岸种植滨岸植被,所述滨岸植被包括灌木和旱生草本植物,所述灌木包括月季和连翘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旱生草本植物包括狼尾草和南荻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浅水、深水植物与滨岸植被的综合水体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滨岸信息包括滨岸土壤信息、滨岸气候信息和滨岸地形信息,所述滨岸土壤信息包括全氮含量、全磷含量、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有机质含量中的至少一项;所述水体信息包括水体质量信息和水体环境信息,所述水体质量信息包括水体pH值、硝氮含量、氮含量、磷含量、氧溶解度、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中的至少一项,所述水体环境信息包括水体温度、水体光照和水体上方风力中的至少一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浅水、深水植物与滨岸植被的综合水体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水体信息和滨岸信息在所述待净化水域的深水区设置人工浮床,在所述人工浮床内种植鸢尾、美人蕉和千屈菜中的至少一种,包括:
所述根据所述水体信息和滨岸信息设置人工浮床参数和浮床内的植物种植参数,所述人工浮床参数包括浮床尺寸、浮床位置和浮床漂浮高度中的至少一项,所述浮床内的植物种植参数包括浮床内种植植物的植物种类、植物数量和种植密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浅水、深水植物与滨岸植被的综合水体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人工浮床内种植鸢尾、美人蕉和千屈菜时,所述鸢尾、美人蕉和千屈菜的种植比例为1∶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水生植物与滨岸植被的水体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净化植物的种植覆盖度为20%至40%。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任意一项所述的利用水生植物与滨岸植被的水体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水生净化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时,所述挺水植物种植比例为3~4,所述浮水植物种植比例为1~3,所述沉水植物的种植比例为2~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水生植物与滨岸植被的水体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挺水植物为芦苇、香蒲和菖蒲时,所述芦苇、香蒲和菖蒲的种植比例为3∶3∶4;
当所述沉水植物包括金鱼藻和菹草时,所述金鱼藻种植比例为3~5,所述菹草的种植比例为5~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浅水、深水植物与滨岸植被的综合水体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滨岸信息和水体信息在待净化水域滨岸种植滨岸植被,包括:
获取滨岸植被生长特征数据和水体净化数据;
利用所述滨岸植被生长特征数据和水体净化数据与所述滨岸信息和水体信息进行分析匹配确定滨岸植被种植参数;
根据所述滨岸植被种植参数在待净化水域滨岸种植滨岸植被。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浅水、深水植物与滨岸植被的综合水体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木和旱生草本植物的种植比例为2~5∶5~8。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浅水、深水植物与滨岸植被的综合水体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灌木为月季和连翘时,所述月季和连翘的种植比例为1∶1;
当所述旱生草本植物为狼尾草和南荻时,所述狼尾草和南荻的种植比例为1∶1。
CN201510054563.3A 2015-02-03 2015-02-03 一种基于浅水、深水植物与滨岸植被的综合水体净化方法 Pending CN1046281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54563.3A CN104628140A (zh) 2015-02-03 2015-02-03 一种基于浅水、深水植物与滨岸植被的综合水体净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54563.3A CN104628140A (zh) 2015-02-03 2015-02-03 一种基于浅水、深水植物与滨岸植被的综合水体净化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28140A true CN104628140A (zh) 2015-05-20

Family

ID=53207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54563.3A Pending CN104628140A (zh) 2015-02-03 2015-02-03 一种基于浅水、深水植物与滨岸植被的综合水体净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28140A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86859A (zh) * 2015-05-27 2015-10-21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保护和美化北方城市景观水体的草本植被过滤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36347A (zh) * 2015-07-28 2015-11-11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用于河道原位修复的人工湿地植物群落及其应用
CN105129996A (zh) * 2015-08-16 2015-12-09 哈尔滨工业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 一种东北地区人工湿地植物多样性配置方案的研究方法
CN105258719A (zh) * 2015-09-30 2016-01-20 四川大学 多空隙组合介质隧洞渗流植被生长用水测试方法
CN105776559A (zh) * 2016-04-26 2016-07-20 江苏东珠景观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水生植物组合去除水体中氮、磷的方法
CN106954440A (zh) * 2017-02-07 2017-07-18 江苏江达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浅水湖泊生态恢复沉水植被的方法
CN107347399A (zh) * 2017-06-30 2017-11-17 棕榈生态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水滨带植物景观的生态性配置方法
CN109607795A (zh) * 2018-11-23 2019-04-12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湖泊消落带近自然反渗透生物墙的构建方法
CN110104781A (zh) * 2019-03-23 2019-08-09 广东华碧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景观湖水生植物系统
CN111606421A (zh) * 2019-02-26 2020-09-01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改善湿地水质的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5719A (zh) * 2011-08-08 2011-12-21 北京锡兰石环境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旁侧人工河道多功能净化系统
CN102976494A (zh) * 2012-12-06 2013-03-20 东南大学 一种多生境生态塘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5719A (zh) * 2011-08-08 2011-12-21 北京锡兰石环境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旁侧人工河道多功能净化系统
CN102976494A (zh) * 2012-12-06 2013-03-20 东南大学 一种多生境生态塘系统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86859A (zh) * 2015-05-27 2015-10-21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保护和美化北方城市景观水体的草本植被过滤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36347A (zh) * 2015-07-28 2015-11-11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用于河道原位修复的人工湿地植物群落及其应用
CN105129996A (zh) * 2015-08-16 2015-12-09 哈尔滨工业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 一种东北地区人工湿地植物多样性配置方案的研究方法
CN105258719A (zh) * 2015-09-30 2016-01-20 四川大学 多空隙组合介质隧洞渗流植被生长用水测试方法
CN105258719B (zh) * 2015-09-30 2017-06-30 四川大学 多空隙组合介质隧洞渗流植被生长用水测试方法
CN105776559A (zh) * 2016-04-26 2016-07-20 江苏东珠景观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水生植物组合去除水体中氮、磷的方法
CN106954440A (zh) * 2017-02-07 2017-07-18 江苏江达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浅水湖泊生态恢复沉水植被的方法
CN107347399A (zh) * 2017-06-30 2017-11-17 棕榈生态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水滨带植物景观的生态性配置方法
CN107347399B (zh) * 2017-06-30 2020-05-12 棕榈生态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水滨带植物景观的生态性配置方法
CN109607795A (zh) * 2018-11-23 2019-04-12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湖泊消落带近自然反渗透生物墙的构建方法
CN111606421A (zh) * 2019-02-26 2020-09-01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改善湿地水质的方法
CN110104781A (zh) * 2019-03-23 2019-08-09 广东华碧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景观湖水生植物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28140A (zh) 一种基于浅水、深水植物与滨岸植被的综合水体净化方法
CN103951067B (zh) 一种使用以多种沉水植物组合为基础的生态系统处理农村污水的系统及方法
Seidel Macrophytes and water purification
CN104628141A (zh) 一种水生植物水体净化方法
CN104003524B (zh) 一种用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生态吸附浮床
CN103880257A (zh) 一种农村分散式污水的生态组合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214151B (zh) 一种生态组合处理龟鳖温室养殖废水的方法
CN109835987B (zh) 一种表面流-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工艺
Wu et al. Purification effects of two eco-ditch systems on Chinese soft-shelled turtle greenhouse culture wastewater pollution
CN206417918U (zh) 零能耗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CN103613240A (zh) 多级生态净化治理污水的装置及方法
CN101397166A (zh) 天然水域饮用水源地靶环式生态修复及水质改良技术
CN103265145A (zh) 利用自然生物膜反应器净化低负荷低温河水的方法
CN104628142A (zh) 一种利用水生植物与滨岸植被的水体净化方法
WO2020030574A1 (en) Water treatment system for a recirculation aquaculture facility
Tepe et al. Treatment of effluents from fish and shrimp aquaculture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CN109095728A (zh) 一种雨水径流净化装置及净化方法
Zhao et al. Enhanced Purification of Eutrophic Water by Microbe-Inoculated Stereo Floating Beds.
CN205313330U (zh) 畜禽水产养殖废水生态处理池
CN205035164U (zh) 梯级塘水净化系统
Fahim et al. Synergistic long-term temperate climate nitrogen removal performance in open raceway pond and horizontal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operated under different regimes
ES2363363B2 (es) Humedal artificial y uso del mismo para la fitopurificación de efluentes líquidos
Maharjan et al. The potential role of water hyacinth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Nepal
CN205528004U (zh) 一种生态法结合生化法的污水处理及水体修复设备
CN104773832A (zh) 一种提高湿地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的植物配置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