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22601A - 一种人工耳蜗弯电极及其植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人工耳蜗弯电极及其植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22601A
CN104622601A CN201310548089.0A CN201310548089A CN104622601A CN 104622601 A CN104622601 A CN 104622601A CN 201310548089 A CN201310548089 A CN 201310548089A CN 104622601 A CN104622601 A CN 1046226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anked electrode
artificial cochlea
cochlea
cranked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4808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22601B (zh
Inventor
王正敏
王澄
许车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ishengt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Eye and ENT Hospital of Fud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ishengt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Eye and ENT Hospital of Fud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ishengt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Eye and ENT Hospital of Fud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ishengt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54808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22601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310548089.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46226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226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226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226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226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工耳蜗弯电极,包括极阵联,极阵联经弯成耳蜗状后由硅胶体封装成弯电极极阵联本体;弯电极极阵联本体上设有使其顺直导向软管,导向软管尾端设有喇叭口,导向软管具有贯穿其首尾两端的可撕裂结构。本发明还提供人工耳蜗弯电极的植入方法:将人工耳蜗弯电极的导向软管尾端的喇叭口抵住人体颞骨的开窗孔;慢慢地将人工耳蜗弯电极由颞骨开窗孔向颞骨内部推进,使导向软管由可撕裂结构处逐渐裂开,使弯电极极阵联本体渐渐恢复到弯状态,并与人体耳蜗完全吻合;再将开裂的导向软管从耳孔取出,则人工耳蜗弯电极植入完成。本发明结构简单,植入方便,安全可靠,语言分辨能力强,功耗小,使用寿命长。

Description

一种人工耳蜗弯电极及其植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器官及其医用电子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人工耳蜗弯电极及其植入方法。
背景技术
人耳可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和中耳的主要作用是将外界声音通过鼓膜和与鼓膜接连的3块听小骨传导至内耳。内耳约黄豆大小,形似蜗牛壳,又称耳蜗。耳蜗内有几万个听觉感受细胞即毛细胞,毛细胞将从中耳传来的声能转换成电化学能引起听神经的兴奋,听神经兴奋以电的形式将声音信息传导至大脑皮层而产生听觉。
由于内耳毛细胞病变导致的耳聋为感音神经性聋,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聋,通常采用助听器放大声音来提高听力。但对于没有残余听力的全聋患者则没有多大帮助。研究表明,多数全聋患者的病变主要位于内耳的毛细胞,而听神经多是完好的。人工耳蜗就是利用声电换能装置取代聋人耳蜗内丧失功能的毛细胞,直接刺激听觉神经使聋人产生听觉。人工耳蜗包括体外装置和体内植入装置两部分,体外装置主要包括言语处理器,体外装置和体内植入装置之间的信号传输通过电磁感应完成,二者之间为皮肤相隔,没有导线连接。在整个人工耳蜗系统中,体内植入装置是最关键的部分,体外装置只有通过它才能实现听觉的恢复,而电极阵列是体内植入装置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目前,世界上所用的人工耳蜗植入装置的电极极阵联主要有2种结构形式,一种是直电极极阵联,另一种是弯电极极阵联,由于植入体的结构不同,因此功能方面也各有差异。对于正常的耳蜗结构,直电极极阵联与耳蜗的螺旋形状不能较好的吻合,由于电极自身的弹性,整个极阵联偏向耳蜗外围,造成刺激电流扩散,功耗大,影响刺激效果,且容易挤压耳蜗内组织,对耳蜗造成损伤,而弯电极极阵联原始状态是螺旋状,它更接近耳蜗的螺旋神经节细胞,刺激更集中,能提高语言的分辨能力,而且功耗小,缺点是它不能方便手术时直接插入耳蜗内。目前国外同类产品已经考虑到植入手术的方便性,有利用辅助器械帮助手术时进行电极插入的,也有在电极极阵联中预埋支撑内芯,手术时边插入边抽出支撑内芯的方法,使电极极阵联方便植入人体内。
现有技术采用电极极阵联中预埋支撑内芯方法的,要在电极极阵联封装体的背向硅胶内,设一个与电极极阵联一样长的圆柱孔,通过插入圆柱孔内的支撑钢芯达到弯电极极阵联顺直的目的。由于支撑钢芯要插入的圆柱孔比较长,又非常细,而且大部分操作过程都处于目视效果不是很好的状态,看不清插入的具体状况,使得插入过程比较困难,支撑钢芯容易折弯导致插入失败,也容易刺破电极极阵联的封装体硅胶,破坏各电极之间的绝缘涂层而影响使用效果,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手术植入、手术植入后更接近耳蜗的螺旋神经节细胞、可靠性好、使用寿命长的人工耳蜗弯电极及其植入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工耳蜗弯电极,包括由电极片和电极丝组成的极阵联,所述极阵联经弯成耳蜗状后由硅胶体封装为一体,形成弯电极极阵联本体;
所述弯电极极阵联本体上套设有供顺直所述弯电极极阵联本体的导向软管,所述导向软管包括导向软管本体和所述导向软管本体的尾端的喇叭口,所述导向软管具有贯穿其首尾两端的可撕裂结构。
优选地,所述可撕裂结构包括所述喇叭口的侧壁上沿圆周均设的至少两个豁口,以及所述导向软管本体的侧壁上沿所述导向软管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喇叭口的侧壁上的豁口相连的至少两组撕裂线。
优选地,每组所述撕裂线包括沿导向软管的轴线均布的多个三角形的小孔。
可选地,每组所述撕裂线包括沿导向软管的轴线均布的多个小圆孔。
优选地,所述导向软管本体为尾端直径较小的锥形管状。
优选地,所述弯电极极阵联本体上设有供手术器械夹持的辅助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人工耳蜗弯电极的植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所述人工耳蜗弯电极的导向软管尾端的喇叭口抵住人体颞骨的开窗孔;
b、慢慢地将所述人工耳蜗弯电极由颞骨开窗孔向颞骨内部推进,所述导向软管的可撕裂结构在所述开窗孔周围的颞骨的阻力下由喇叭口的一端裂开;随着所述人工耳蜗弯电极的继续推进,所述导向软管的可撕裂结构逐渐裂开,使所述弯电极极阵联本体渐渐恢复到弯状态,与螺旋状的耳蜗吻合,贴附在所述螺旋状耳蜗上向里推进,直到导向软管的可撕裂结构全部开裂,所述人工耳蜗弯电极植入到位;
c、将开裂了的导向软管从耳孔内取出,所述人工耳蜗弯电极的植入完成。优选地,在步骤a、步骤b中,用手术器械夹持住所述辅助环,使手术器械带动所述人工耳蜗弯电极先抵住人体颞骨的开窗孔,再完成所述人工耳蜗弯电极的人体植入。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人工耳蜗弯电极及其植入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人工耳蜗弯电极植入效果的可靠性好,安全性高,植入后电极更接近耳蜗的螺旋神经节细胞,提高了语言的分辨能力,且功耗小,确保植入电极在人体内能够长期保持最好的工作状态,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人工耳蜗弯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的人工耳蜗弯电极去除导向软管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发明的人工耳蜗弯电极的实施例一中的导向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发明的人工耳蜗弯电极在植入人体耳蜗时的状态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00        弯电极极阵联本体
110        电极片
120        电极丝
130        辅助环
200        导向软管
201        撕裂线
210        喇叭口
211        豁口
300        颞骨
301        颞骨的开窗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鉴于现有技术中,直电极极阵联与耳蜗的螺旋形状不能较好的吻合,整个极阵联偏向耳蜗外围,造成刺激电流扩散,功耗大,影响刺激效果,且容易挤压耳蜗内组织,对耳蜗造成损伤;而弯电极极阵联原始状态是螺旋状,它更接近耳蜗的螺旋神经节细胞,刺激更集中,能提高语言的分辨能力,而且功耗小,但它不能方便手术时直接插入耳蜗内,要利用辅助器械帮助手术时进行电极插入,或在电极极阵联中预埋支撑内芯,因大部分操作过程都处于目视效果不是很好的状态,使得插入过程比较困难,容易导致插入失败,也容易刺破电极极阵联的封装体硅胶,破坏各电极之间的绝缘涂层而影响使用效果,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本发明的发明人通过在弯电极极阵联本体上设导向软管,使弯电极极阵联本体顺直,便于插入颞骨的开窗孔内;通过在导向软管的侧壁上设撕裂线使插入过程可靠、安全,使植入后的电极更接近耳蜗的螺旋神经节细胞,提高了语言的分辨能力,且功耗小,确保植入电极在人体内能够长期保持最好的工作状态,使用寿命长。
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人工耳蜗弯电极及其植入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人工耳蜗弯电极,包括由电极片110和电极丝120组成的极阵联,所述极阵联经弯成耳蜗状后由硅胶体封装为一体,形成弯电极极阵联本体100。
所述弯电极极阵联本体100上套设有导向软管200,所述导向软管200使所述弯电极极阵联本体100顺直。
所述导向软管200包括导向软管本体和所述导向软管本体的尾端的喇叭口210,所述喇叭口210位于所述弯电极极阵联本体100的外侧。所述导向软管200具有贯穿其首尾两端的可撕裂结构。
本实施例一的所述可撕裂结构包括所述喇叭口210的侧壁上沿圆周均设的两个豁口211,以及所述导向软管本体的侧壁上沿所述导向软管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喇叭口的侧壁上的豁口211相连的两组撕裂线201。本实施例一的豁口211设为两个,撕裂线201设为两组,目的是将豁口211和撕裂线201撕裂开后,使导向软管200分裂成两半,从而使导向软管200从弯电极极阵联本体100上脱落,而弯电极极阵联本体100没有了导向软管200的顺直作用,自动恢复成耳蜗状。当然,豁口211也可以设为三个或更多,相应地,撕裂线201也可以设为三组或更多组,同样能够使导向软管200分裂,使导向软管200从弯电极极阵联本体100上脱落;只是因为本发明的人工耳蜗弯电极是植入到人体的耳蜗内,尺寸很小,豁口211设为两个,撕裂线201设为两组,相对的豁口和撕裂线的尺寸可设计的相对较大些,以便于制造成型。
本实施例一的每组所述撕裂线201包括沿导向软管200的轴线均布的多个三角形的小孔,以便于所述导向软管200由喇叭口210的豁口211处沿撕裂线201的三角形的夹角处逐渐裂开。当然,每组所述撕裂线201也可以设为沿导向软管200的轴线均布的多个小圆孔,或椭圆孔等,只要使所述导向软管200能够由喇叭口210的豁口211处沿撕裂线201逐渐裂开即可。
因为所述弯电极极阵联本体100往往为尾端直径较小的锥状,为了使所述导向软管200牢固地套设于所述弯电极极阵联本体100的表面,本实施例一的所述导向软管本体为尾端直径较小的锥形管状。
为了使本发明的人工耳蜗弯电极在使用时夹持牢靠,不打滑,增加手术的安全可靠性,本实施例一的所述弯电极极阵联本体100上设有供手术器械夹持的辅助环130。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一的人工耳蜗弯电极的植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所述人工耳蜗弯电极的导向软管200尾端的喇叭口210抵住人体颞骨300的开窗孔301;
b、慢慢地将所述人工耳蜗弯电极由颞骨的开窗孔301向颞骨300内部推进,所述导向软管200的可撕裂结构在所述开窗孔301周围的颞骨300的阻力下由喇叭口210的豁口211处裂开;随着所述人工耳蜗弯电极的继续推进,所述导向软管200侧壁上的相应的撕裂线201由喇叭口210的一端逐渐裂开,使所述弯电极极阵联本体100渐渐恢复到弯状态,与螺旋状的耳蜗吻合,贴附在所述螺旋状耳蜗上向里推进,直到导向软管200的可撕裂结构全部开裂,所述人工耳蜗弯电极植入到位;
c、将开裂了的导向软管200从耳孔内取出,所述人工耳蜗弯电极的植入完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步骤a、步骤b中,为了增加手术的安全可靠性,使本发明的人工耳蜗弯电极位置正确地植入耳蜗内,且在植入过程中夹持牢靠,不打滑,首先应通过导向软管200的可撕裂结构与所述弯电极极阵联本体100的即将弯曲方向的相对位置关系(例如在实施例一中,两组撕裂线201对称排布,位于即将弯曲成耳蜗状的所述弯电极极阵联本体100的两侧,参见图4),来确定出手术器械夹持所述辅助环130的位置,以保证本发明的人工耳蜗弯电极在植入过程中贴附于人体内螺旋状的耳蜗;然后用手术器械夹持住所述辅助环130,使手术器械带动所述人工耳蜗弯电极,让所述导向软管200尾端的喇叭口210先抵住人体颞骨300的开窗孔301,再慢慢完成所述弯电极极阵联本体100的人体植入。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人工耳蜗弯电极结构简单,本发明的人工耳蜗弯电极的植入方法方便快捷、安全可靠,采用本发明植入耳蜗后的电极更接近耳蜗的螺旋神经节细胞,提高了语言的分辨能力,且功耗小,确保植入电极在人体内能够长期保持最好的工作状态,使用寿命长。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9)

1.一种人工耳蜗弯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电极片和电极丝组成的极阵联,所述极阵联经弯成耳蜗状后由硅胶体封装为一体,形成弯电极极阵联本体;
所述弯电极极阵联本体上套设有供顺直所述弯电极极阵联本体的导向软管,所述导向软管包括导向软管本体和所述导向软管本体的尾端的喇叭口,所述导向软管具有贯穿其首尾两端的可撕裂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耳蜗弯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撕裂结构包括所述喇叭口的侧壁上沿圆周均设的至少两个豁口,以及所述导向软管本体的侧壁上沿所述导向软管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喇叭口的侧壁上的豁口相连的至少两组撕裂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耳蜗弯电极,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撕裂线包括沿导向软管的轴线均布的多个三角形的小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耳蜗弯电极,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撕裂线包括沿导向软管的轴线均布的多个小圆孔。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人工耳蜗弯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电极极阵联本体上设有供手术器械夹持的辅助环。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人工耳蜗弯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软管本体为尾端直径较小的锥形管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工耳蜗弯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电极极阵联本体上设有供手术器械夹持的辅助环。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耳蜗弯电极的植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所述人工耳蜗弯电极的导向软管尾端的喇叭口抵住人体颞骨的开窗孔;
b、慢慢地将所述人工耳蜗弯电极由颞骨开窗孔向颞骨内部推进,所述导向软管的可撕裂结构在所述开窗孔周围的颞骨的阻力下由喇叭口的一端裂开;随着所述人工耳蜗弯电极的继续推进,所述导向软管的可撕裂结构逐渐裂开,使所述弯电极极阵联本体渐渐恢复到弯状态,与螺旋状的耳蜗吻合,贴附在所述螺旋状耳蜗上向里推进,直到导向软管的可撕裂结构全部开裂,所述人工耳蜗弯电极植入到位;
c、将开裂了的导向软管从耳孔内取出,所述人工耳蜗弯电极的植入完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工耳蜗弯电极的植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步骤b中,用手术器械夹持住所述辅助环,使手术器械带动所述人工耳蜗弯电极先抵住人体颞骨的开窗孔,再完成所述人工耳蜗弯电极的人体植入。
CN201310548089.0A 2013-11-06 一种人工耳蜗弯电极及其植入方法 Active CN1046226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48089.0A CN104622601B (zh) 2013-11-06 一种人工耳蜗弯电极及其植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48089.0A CN104622601B (zh) 2013-11-06 一种人工耳蜗弯电极及其植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22601A true CN104622601A (zh) 2015-05-20
CN104622601B CN104622601B (zh) 2016-11-30

Family

ID=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82632A (zh) * 2017-10-13 2018-05-04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动物人工耳蜗电极植入体及其用途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11321A1 (en) * 1997-09-02 1999-03-11 Advanced Bionics Corporation Cochlear electrode with modiolar-hugging system including a flexible positioner
US20040236390A1 (en) * 2003-04-16 2004-11-25 Fysh Dadd Cochlear electrode array
US20080082141A1 (en) * 2006-09-29 2008-04-03 Cochlear Limited Electrode assembly for a stimulating medical device
WO2009029866A2 (en) * 2007-08-29 2009-03-05 Advanced Bionics, Llc Minimizing trauma during and after insertion of a cochlear lead
CN201768051U (zh) * 2010-07-29 2011-03-23 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人工耳蜗预弯电极极阵联
CN202288625U (zh) * 2011-05-17 2012-07-04 上海华聆人工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预弯型人工耳蜗电极
US20130190853A1 (en) * 2012-01-25 2013-07-25 Peter Sibary Tissue stimulating electrode assembly
CN203609544U (zh) * 2013-11-06 2014-05-28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一种人工耳蜗弯电极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11321A1 (en) * 1997-09-02 1999-03-11 Advanced Bionics Corporation Cochlear electrode with modiolar-hugging system including a flexible positioner
US20040236390A1 (en) * 2003-04-16 2004-11-25 Fysh Dadd Cochlear electrode array
US20080082141A1 (en) * 2006-09-29 2008-04-03 Cochlear Limited Electrode assembly for a stimulating medical device
WO2009029866A2 (en) * 2007-08-29 2009-03-05 Advanced Bionics, Llc Minimizing trauma during and after insertion of a cochlear lead
CN201768051U (zh) * 2010-07-29 2011-03-23 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人工耳蜗预弯电极极阵联
CN202288625U (zh) * 2011-05-17 2012-07-04 上海华聆人工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预弯型人工耳蜗电极
US20130190853A1 (en) * 2012-01-25 2013-07-25 Peter Sibary Tissue stimulating electrode assembly
CN203609544U (zh) * 2013-11-06 2014-05-28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一种人工耳蜗弯电极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82632A (zh) * 2017-10-13 2018-05-04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动物人工耳蜗电极植入体及其用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38484A (en) Cochlear electrode with modiolar-hugging system including a flexible positioner
US5123422A (en) Electrode-carrier devices able to be implanted in the cochlea so as to electrically stimulate the nervus acusticus
CN106794345B (zh) 用于耳蜗植入物的改进的电极引线
JPS6111115B2 (zh)
US20110295352A1 (en) Cochlear Lead
CN101366666A (zh) 一种人工耳蜗预弯电极极阵联
US9415207B2 (en) Mid-scalar electrode array
CN105980001B (zh) 具有集成附接机构的电极引线
CN102274098B (zh) 一种预弯型人工耳蜗电极
CN105102058A (zh) 无创伤蜗轴状环抱电极
CN201260735Y (zh) 人工耳蜗电极植入装置
CN203609544U (zh) 一种人工耳蜗弯电极
CN103536375A (zh) 一种人工耳蜗弯电极
CN101889910B (zh) 一种人工耳蜗预弯电极极阵联
CN203970669U (zh) 人工耳蜗预弯电极
CN201768051U (zh) 人工耳蜗预弯电极极阵联
CN104622601B (zh) 一种人工耳蜗弯电极及其植入方法
CN104622601A (zh) 一种人工耳蜗弯电极及其植入方法
KR100492515B1 (ko) 인공 와우용 전극 구조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US9561361B2 (en) Atraumatic electrode lead
CN202288625U (zh) 一种预弯型人工耳蜗电极
CN104644330A (zh) 人工耳蜗电极
CN210813497U (zh) 一种锥形人工耳蜗植入电极
CN204618482U (zh) 人工耳蜗微弯电极
Chen et al. Development of a steerable cochlear implant electrode arra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