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21136B - 三唑啉酮类化合物在植物抹芽控梢上的应用、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三唑啉酮类化合物在植物抹芽控梢上的应用、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21136B
CN104621136B CN201510073449.5A CN201510073449A CN104621136B CN 104621136 B CN104621136 B CN 104621136B CN 201510073449 A CN201510073449 A CN 201510073449A CN 104621136 B CN104621136 B CN 1046211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uit
composition
triazolinones
poisoning
te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7344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21136A (zh
Inventor
邓建华
颜亚奇
李锐
吴攀道
谭显甫
王福斌
黄超
王明军
兰金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Guoguang Agro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Guoguang Agro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Guoguang Agro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Guoguang Agro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7344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211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21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211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211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211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三唑啉酮类化合物在植物抹芽控梢上的应用、组合物,包括如柑橘、荔枝、龙眼的果树,以及所述三唑啉酮类化合物为活性成分的组合物,该化合物为至少一种选自唑啶草酮、磺酰三唑酮、三唑酮草酯、胺唑草酮,将作为除草剂活性成分的三唑啉酮类化合物应用于植株抹芽控梢中,得到了出乎意料的有益效果,能快速有效且最大程度的选择性去除作物嫩梢,同时对作物的老叶、老枝、幼果安全,省时省力。

Description

三唑啉酮类化合物在植物抹芽控梢上的应用、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抹芽控梢的农药领域,具体涉及三唑啉酮类化合物在植物抹芽控梢上的应用、组合物。
背景技术
对于以采收果实为目的的果树,如柑橘、荔枝、龙眼、桃、李、杏、杨梅在栽培上,由于温度、光照、肥水管理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一年中一般抽生春、夏、秋三次梢,生长特别旺盛的植物,一年中,抽梢的次数还可能超过三次。春梢抽发较整齐,数量最多,其中一部分成为当年结果枝;夏梢是培养幼树树冠的主要枝梢;秋梢大多是次年的结果母枝,此外,如果冬季温暖还可以抽生冬季梢。特别的,夏梢是每年立夏到立秋前抽发的梢,此时果树正处于幼果生长期和生理落果期,果树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如果夏梢过量生长,就会与果实争夺养分,若不及时去除夏梢,会导致果实营养不足,甚至造成大量落果,适时控制夏梢生长,培养足量优质晚夏梢、秋梢为结果母枝,克服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是获得高产稳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另外,对一些植物,如棉花,在植株生长达到一定的高度后,需要去除嫩梢,促进开花和棉铃的生长。而对另一些植物,如桑树、烟草,当植株的叶片数量符合生产的需要后,去除嫩梢,可以让已经长出的叶片更大更肥厚,从而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收益。因此,去除植物不需要的嫩梢在作物的栽培上具有广泛的需求。
目前,作物栽培上去除夏梢的方法以人工去除为主,在长至3—5公分左右时,用手将其从基部抹除。人工抹梢一般间隔几天就需要进行一次,虽然很有效,但费时费工,成本高,而且常因大面积种植得不到及时去除而造成大量落果。而目前也有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如乙烯利、烯效唑、多效唑、青鲜素等)去除或抑制夏梢的方法,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明显减少新梢以及枝叶的生长,但在减少夏梢的同时,也会影响功能叶片的光合作用效率,影响幼果的生长。如乙烯利的浓度过高或者对于一些敏感品种,引起功能叶的黄化,进而出现掉叶和落果。过高浓度的多效唑或烯效唑等赤霉酸生物合成抑制剂还会引起枝叶下垂、叶片着生距离变小,功能叶面积减少,降低功能叶的光合效率,甚至影响果实的生长,同时,还会引起树冠的通透性降低,使树内膛枝、叶和果实更易发生病虫害。
而目前研究热度最高的去除夏梢的化学类制剂一般以二苯醚类除草剂为活性成分,但在二苯醚类化合物中,草醚、乙氧氟草醚、氟磺胺草醚、三氟羧草醚的活性不高,乙羧氟草醚、乳氟禾草灵效果较好,但在有效量使用浓度两倍的情况下,喷施植物树冠上直径2cm以下的幼果,果面会出现变色及果锈,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果实木栓化现象。此外利用二苯醚类化合物去除荔枝、龙眼的嫩梢时,会伤荔枝、龙眼的果皮,使荔枝的果皮变暗红,使龙眼的果皮发黑,该类药剂用来去除冬梢尚可,在花果期不适用。可见二苯醚类除草剂安全性不足,显著降低了相关技术方案的有效性。
到目前为止,各种文献及资料上均未见三唑啉酮类化合物用于去除植物嫩梢的报道,寻找既能去除嫩梢,特别是夏梢,又能在快速去除夏梢的同时,对果树的老叶、老枝、幼果安全,对食品安全的化学类抹芽控梢药剂,是种植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三唑啉酮类化合物在植物抹芽控梢上的应用、组合物,该组合物及制剂能快速有效且最大程度的选择性去除作物嫩梢,同时对作物的老叶、老枝、幼果安全,省时省力。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唑啉酮类化合物在植物抹芽控梢上的应用。
优选的,所述植物为包括柑橘、荔枝、龙眼的果树。
本申请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以上述三唑啉酮类化合物为活性成分的组合物,所述三唑啉酮类化合物为至少一种选自唑啶草酮、磺酰三唑酮、三唑酮草酯、胺唑草酮。
优选的,所述三唑啉酮类化合物为三唑酮草酯。
优选的,所述三唑啉酮类化合物的有效施用浓度为1—50ppm。
更为优选的,所述三唑啉酮类化合物的有效施用浓度为10ppm。
优选的,所述组合物的组成成分还包括:溶剂、表面活性剂、消泡剂、填料。
优选的,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至少一种选自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NP磷酸酯盐、1601磷酸酯盐、1602磷酸酯盐、牛酯胺、烷基糖醇、烷基糖醇衍生物、有机硅表面活性剂L-77。
优选的,所述消泡剂为至少一种选自聚甲基硅氧烷、乳化硅油、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季戊四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甘油醚、链端用疏水基硬脂酸酯封头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甘油醚、聚氧丙烯甘油醚、石竹烯、荷兰芹萜烯、香叶烯、蒎烯。
优选的,所述填料为至少一种选自溶剂油、植物油酸酯、烷基酰胺、水、硅藻土、白炭黑、膨润土、高岭土。
本发明所述抹芽控梢的组合物使用时采用常规的制剂形式,使用在制剂加工技术中通常采用的辅助剂,加工成乳油、直接可喷雾或可稀释溶液、可稀释乳液、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粉剂、悬浮剂、颗粒剂或微胶囊剂等;制剂采用已知的方式制备,例如,通过将三唑啉酮类化合物与所述的加工辅助剂混合,粉碎和/或搅拌溶解和/或研磨,还可额外使用适合的表面活性化合物(表面活性剂)来制备制剂。
所述“适合的表面活性化合物”是具有良好乳化、分散和润湿性能的非离子、阳离子、阴离子和/或两性表面活性剂和表面活性剂混合物。本发明的组合物中可以按重量百分比计包含0.001—99%的活性成分;优选的,所述组合物中包含按重量百分比计0.001—50%的活性成分;更为优选的,所述组合物中包含按重量百分比计1—50%的活性成分;最为优选的,所述组合物包含按重量百分比计1—20%的活性成分。总而言之,本发明中活性成分三唑啉酮类化合物的有效施用浓度为1—50ppm,优选有效浓度为10ppm,上述重量配比依据所需要的制剂类型进行调整,满足有效浓度时,可直接施用,若是活性成分重量百分比过高,要求在使用前用水稀释至有效浓度范围。
例如悬浮剂的制备方式:将活性组分与表面活性剂、水充分混合后,用砂磨机砂磨至平均粒径5um以下,加入有机硅消泡剂、甲醛、硅酸镁铝、黄原胶(根据物料粘度,必要时,黄原胶可以在砂磨前部分或全部加入),用此方式获得悬浮剂,由此可以用水稀释制备任何所需浓度的悬浮液。
此外,本发明的组合物或制剂可以单独施用或与植物营养剂一起施用或先后施用于植物树冠,达到去除植物不需要的嫩梢,特别是夏梢的目的。
本发明所述“抹芽控梢”与“杀梢”、“去除植物不需要的嫩梢”同义。
本发明所述“植物”,是指任何需要去除嫩芽、嫩梢以达到调控其生长,提高经济价值的农作物、园林作物。
在农药上,三唑啉酮类化合物主要作为除草剂使用,唑啶草酮、磺酰三唑酮、三唑酮草酯、胺唑草酮是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剂,引起植物的典型生理变化为生长抑制、叶绿素降解、原卟啉IX积累、膜降解产生短链碳氢化合物,本发明人创造性地将作为除草剂活性成分的三唑啉酮类化合物应用于植株抹芽控梢中,得到了出乎意料的有益效果,其能快速有效地去除植株嫩梢,但对老叶、老枝、幼果均安全,通过大量实验筛选,得出效果较好的三唑啉酮化合物的种类以及有效浓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以本申请用于植物抹芽控梢的化合物为有效成分的制剂,以质量百分比计,其组分及配比如下:
其制备方法为:将分散剂、润湿剂、消泡剂、黄原胶、防腐剂、黄原胶与水搅拌均匀成水相,在搅拌条件下将磺酰三唑酮加入水相,搅拌均匀成预混料,将预混料在卧式砂磨机中砂磨至固体原药粒径3—5um出料,包装。
实施例二
一种以本申请用于植物抹芽控梢的化合物为有效成分的制剂,以质量百分比计,其组分及配比如下:
其制备方法为:将磺酰三唑酮、乳化分散剂、有机膨润土、液体石蜡,搅拌均匀成预混料,将预混料在卧式砂磨机中砂磨固体原药粒径至3—5um出料,包装。
实施例三
一种以本申请用于植物抹芽控梢的化合物为有效成分的制剂,以质量百分比计,其组分及配比如下:
其制备方法为:将胺唑草酮、乳化分散剂、有机膨润土、液体石蜡搅拌均匀成预混料,将预混料在卧式砂磨机中砂磨固体原药粒径至3—5um出料,包装。
实施例四
一种以本申请用于植物抹芽控梢的化合物为有效成分的制剂,以质量百分比计,其组分及配比如下:
其制备方法为:将胺唑草酮、三唑酮草酯、乳化分散剂、有机膨润土、液体石蜡,搅拌均匀成预混料,将预混料在卧式砂磨机中砂磨固体原药粒径至3—5um出料,包装。
实施例五
一种以本申请用于植物抹芽控梢的化合物为有效成分的制剂,以质量百分比计,其组分及配比如下:
其制备方法为:将三唑酮草酯、乙二醇丁醚、尼泊金甲酯、乳化剂、润湿剂搅拌溶解,制成油相,将消泡剂加入水中剪切均匀,制成水相,在剪切条件下,将油相加入水相,剪切均匀,出料,包装。
实施例六
一种以本申请用于植物抹芽控梢的化合物为有效成分的制剂,以质量百分比计,其组分及配比如下:
其制备方法为:将分散剂、润湿剂、消泡剂、黄原胶、防腐剂、黄原胶、水搅拌均匀成水相,在搅拌条件下将唑啶草酮加入水相,搅拌均匀成预混料,将预混料在卧式砂磨机中砂磨至固体原药粒径3—5um出料,包装。
实施例七
1、供试品种:柑橘
2、试验方法:每一个处理选取10株柑橘树喷药,每个处理重复四次,每个处理选取100根嫩梢和100颗幼果作为调查对象。
3、药效调查:药后每天观察柑橘嫩梢的变化(萎蔫、变色、卷曲、干枯、脱落等)以及柑橘幼果的变化(是否出现药斑、变色、果锈、畸形、裂果、脱落等)。在药后3d、7d、15d,调查记录每个处理中选定的100根嫩梢中剩余的新梢数以及100颗幼果中出现药害的个数,计算出每个处理的平均嫩梢去除率和平均药害率。
其中嫩梢去除率的计算公式为:
嫩梢去除率(%)=(调查新稍数-剩余新稍数)/调查新稍数×100%;
其中药害率的计算公式为:
药害率(%)=药害果数/调查果数×100%。
具体试验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实施例七平均嫩梢去除率试验结果
表2实施例七平均药害率试验结果
试验表明:与现有的化学类抹芽控梢的药物相比,三唑酮草酯比乙氧氟草醚、扑草净活性高的多,比乳氟禾草灵、乙羧氟草醚、三氟羧草醚活性稍高,但三唑酮草酯安全性显著优于乳氟禾草灵、乙羧氟草醚、三氟羧草醚。
实施例八
1、供试品种:柑橘
2、试验方法:每一个处理选取10株柑橘树喷药,每个处理重复四次。每个处理选取100根嫩梢和100颗幼果作为调查对象。
3、药效调查:药后每天观察柑橘嫩梢的变化(萎蔫、变色、卷曲、干枯、脱落等)以及柑橘幼果的变化(是否出现药斑、变色、果锈、畸形、裂果、脱落等)。在药后3d、7d、15d,调查记录每个处理中选定的100根嫩梢中剩余的新梢数以及100颗幼果中出现药害的个数,计算出每个处理的平均嫩梢去除率和平均药害率。
其中嫩梢去除率的计算公式为:
嫩梢去除率(%)=(调查新稍数-剩余新稍数)/调查新稍数×100%;
其中药害率的计算公式为:
药害率(%)=药害果数/调查果数×100%。
具体试验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
表3实施例八平均嫩梢去除率试验结果
表4实施例八平均药害率试验结果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对于该品种的柑橘,空白对照中,随着时间的增加,新梢数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较快,而本申请中的触杀选择性三唑啉酮类除草剂:唑啶草酮、磺酰三唑酮、三唑酮草酯、胺唑草酮均能达到快速除去新梢的效果,此外,对幼果的安全性较高,其中,以三唑酮草酯的嫩梢去除率最高,达到了100%,且安全性也较高,为本申请的优选技术方案。
实施例九
1、供试品种:柑橘
2、试验方法:每一个处理选取10株柑橘树喷药,每个处理重复四次。每个处理选取100根嫩梢和100颗幼果作为调查对象。
3、药效调查:药后每天观察柑橘嫩梢的变化(萎蔫、变色、卷曲、干枯、脱落等)以及柑橘幼果的变化(是否出现药斑、变色、果锈、畸形、裂果、脱落等)。在药后3d、7d、15d,调查记录每个处理中选定的100根嫩梢中剩余的新梢数以及100颗幼果中出现药害的个数,计算出每个处理的平均嫩梢去除率和平均药害率。
其中嫩梢去除率的计算公式为:
嫩梢去除率(%)=(调查新稍数-剩余新稍数)/调查新稍数×100%;
其中药害率的计算公式为:
药害率(%)=药害果数/调查果数×100%。
具体试验结果如表5和表6所示。
表5实施例九平均嫩梢去除率试验结果
表6实施例九平均药害率试验结果
试验表明:三唑酮草酯对柑橘嫩梢在低至1ppm时就有活性,在50ppm时的安全性仍然很高,而在三唑酮草酯浓度为100ppm时药害增加,在药后15天开始有缓解。综合表5和表6的数据,可以看出,三唑酮草酯浓度在1—50ppm时,能达到本申请有益效果,此外,三唑酮草酯在10ppm浓度时其活性较高,药害较少,两者之间平衡,是本申请的优选技术方案。
实施例十
1、供试品种:荔枝
2、试验方法:每一个处理选取10株荔枝树喷药,每个处理重复四次,每个处理选取100根嫩梢和100颗幼果作为调查对象。
3、药效调查:药后每天观察荔枝嫩梢的变化(萎蔫、变色、卷曲、干枯、脱落等)以及荔枝幼果的变化(是否出现药斑、变色、果锈、畸形、裂果、脱落等)。在药后3d、7d、15d,调查记录每个处理中选定的100根嫩梢中剩余的新梢数以及100颗幼果中出现药害的个数,计算出每个处理的平均嫩梢去除率和平均药害率。
其中嫩梢去除率的计算公式为:
嫩梢去除率(%)=(调查新稍数-剩余新稍数)/调查新稍数×100%;
其中药害率的计算公式为:
药害率(%)=药害果数/调查果数×100%。
具体试验结果如表7和表8所示。
表7实施例十平均嫩梢去除率试验结果
表8实施例十平均药害率试验结果
试验表明:与现有的化学类抹芽控梢的药物相比,三唑酮草酯比乙氧氟草醚、扑草净活性高的多,比乳氟禾草灵、乙羧氟草醚、三氟羧草醚活性稍高,但三唑酮草酯安全性显著优于乳氟禾草灵、乙羧氟草醚、三氟羧草醚。
实施例十一
1、供试品种:荔枝
2、试验方法:每一个处理选取10株荔枝树喷药,每个处理重复四次,每个处理选取100根嫩梢和100颗幼果作为调查对象。
3、药效调查:药后每天观察荔枝嫩梢的变化(萎蔫、变色、卷曲、干枯、脱落等)以及荔枝幼果的变化(是否出现药斑、变色、果锈、畸形、裂果、脱落等)。在药后3d、7d、15d,调查记录每个处理中选定的100根嫩梢中剩余的新梢数以及100颗幼果中出现药害的个数,计算出每个处理的平均嫩梢去除率和平均药害率。
其中嫩梢去除率的计算公式为:
嫩梢去除率(%)=(调查新稍数-剩余新稍数)/调查新稍数×100%;
其中药害率的计算公式为:
药害率(%)=药害果数/调查果数×100%。
具体试验结果如表9和表10所示。
表9实施例十一平均嫩梢去除率试验结果
表10实施例十一平均药害率试验结果
试验表明:三唑啉酮类化合物对荔枝嫩梢具有明显的杀梢活性,对荔枝幼果安全性较高,此外三唑酮草酯的活性和安全性均较好,是本申请的优选技术方案。
实施例十二
1、供试品种:荔枝
2、试验方法:每一个处理选取10株荔枝树喷药,每个处理重复四次,每个处理选取100根嫩梢和100颗幼果作为调查对象。
3、药效调查:药后每天观察荔枝嫩梢的变化(萎蔫、变色、卷曲、干枯、脱落等)以及荔枝幼果的变化(是否出现药斑、变色、果锈、畸形、裂果、脱落等)。在药后3d、7d、15d,调查记录每个处理中选定的100根嫩梢中剩余的新梢数以及100颗幼果中出现药害的个数,计算出每个处理的平均嫩梢去除率和平均药害率。
其中嫩梢去除率的计算公式为:
嫩梢去除率(%)=(调查新稍数-剩余新稍数)/调查新稍数×100%;
其中药害率的计算公式为:
药害率(%)=药害果数/调查果数×100%。
具体试验结果如表11和表12所示。
表11实施例十二平均嫩梢去除率试验结果
表12实施例十二平均药害率试验结果
试验表明:三唑酮草酯对荔枝树嫩梢在低至1ppm时就有活性,在50ppm时的安全性仍然很高,而在三唑酮草酯浓度为100ppm时药害增加,在药后15天开始有缓解。综合表5和表6的数据,可以看出,三唑酮草酯浓度在1—50ppm时,能达到本申请有益效果,此外,三唑酮草酯在10ppm浓度时其活性较高,药害较少,两者之间平衡,是本申请的优选技术方案。
实施例十三
1、供试品种:龙眼
2、试验方法:每一个处理选取10株龙眼树喷药,每个处理重复四次,每个处理选取100根嫩梢和100颗幼果作为调查对象。
3、药效调查:药后每天观察龙眼嫩梢的变化(萎蔫、变色、卷曲、干枯、脱落等)以及龙眼幼果的变化(是否出现药斑、变色、果锈、畸形、裂果、脱落等)。在药后3d、7d、15d,调查记录每个处理中选定的100根嫩梢中剩余的新梢数以及100颗幼果中出现药害的个数,计算出每个处理的平均嫩梢去除率和平均药害率。
其中嫩梢去除率的计算公式为:
嫩梢去除率(%)=(调查新稍数-剩余新稍数)/调查新稍数×100%;
其中药害率的计算公式为:
药害率(%)=药害果数/调查果数×100%。
具体试验结果如表13和表14所示。
表13实施例十三平均嫩梢去除率试验结果
表14实施例十三平均药害率试验结果
试验表明:与现有的化学类抹芽控梢的药物相比,三唑酮草酯比乙氧氟草醚、扑草净活性高的多,比乳氟禾草灵、乙羧氟草醚、三氟羧草醚活性稍高,但三唑酮草酯安全性显著优于乳氟禾草灵、乙羧氟草醚、三氟羧草醚。
实施例十四
1、供试品种:龙眼
2、试验方法:每一个处理选取10株龙眼树喷药,每个处理重复四次,每个处理选取100根嫩梢和100颗幼果作为调查对象。
3、药效调查:药后每天观察龙眼嫩梢的变化(萎蔫、变色、卷曲、干枯、脱落等)以及龙眼幼果的变化(是否出现药斑、变色、果锈、畸形、裂果、脱落等)。在药后3d、7d、15d,调查记录每个处理中选定的100根嫩梢中剩余的新梢数以及100颗幼果中出现药害的个数,计算出每个处理的平均嫩梢去除率和平均药害率。
其中嫩梢去除率的计算公式为:
嫩梢去除率(%)=(调查新稍数-剩余新稍数)/调查新稍数×100%;
其中药害率的计算公式为:
药害率(%)=药害果数/调查果数×100%。
具体试验结果如表15和表16所示。
表15实施例十四平均嫩梢去除率试验结果
表16实施例十四平均药害率试验结果
试验表明:三唑啉酮类化合物对龙眼嫩梢具有明显的杀梢活性,对龙眼幼果安全性较高,此外三唑酮草酯的活性和安全性均最好,是本申请的优选技术方案。
实施例十五
1、供试品种:龙眼
2、试验方法:每一个处理选取10株龙眼树喷药,每个处理重复四次,每个处理选取100根嫩梢和100颗幼果作为调查对象。
3、药效调查:药后每天观察龙眼嫩梢的变化(萎蔫、变色、卷曲、干枯、脱落等)以及龙眼幼果的变化(是否出现药斑、变色、果锈、畸形、裂果、脱落等)。在药后3d、7d、15d,调查记录每个处理中选定的100根嫩梢中剩余的新梢数以及100颗幼果中出现药害的个数,计算出每个处理的平均嫩梢去除率和平均药害率。
其中嫩梢去除率的计算公式为:
嫩梢去除率(%)=(调查新稍数-剩余新稍数)/调查新稍数×100%;
其中药害率的计算公式为:
药害率(%)=药害果数/调查果数×100%。
具体试验结果如表17和表18所示。
表17实施例十五平均嫩梢去除率试验结果
表18实施例十五平均药害率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三唑酮草酯对龙眼嫩梢在低至1ppm时就有活性,在50ppm时的安全性仍然很高,而在三唑酮草酯浓度为100ppm时药害增加,在药后15天开始有缓解。综合表5和表6的数据,可以看出,三唑酮草酯浓度在1—50ppm时,能达到本申请有益效果,此外,三唑酮草酯在10ppm浓度时其活性较高,药害较少,两者之间平衡,是本申请的优选技术方案。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

1.一种组合物用于植物抹芽控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以胺唑草酮为活性成分,所述胺唑草酮的有效施用浓度为1—50ppm,所述组合物的组成成分还包括溶剂、表面活性剂、消泡剂、填料,所述植物为荔枝、龙眼;
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至少一种选自脂肪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NP磷酸酯盐、1601磷酸酯盐、1602磷酸酯盐、牛酯胺、烷基糖醇、烷基糖醇衍生物、有机硅表面活性剂L-77;
所述消泡剂为至少一种选自乳化硅油、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季戊四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甘油醚、链端用疏水基硬脂酸酯封头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甘油醚、聚氧丙烯甘油醚、石竹烯、荷兰芹萜烯、香叶烯、蒎烯;
所述填料为至少一种选自溶剂油、植物油酸酯、烷基酰胺、水、白炭黑、膨润土、高岭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胺唑草酮的有效施用浓度为10ppm。
CN201510073449.5A 2015-02-11 2015-02-11 三唑啉酮类化合物在植物抹芽控梢上的应用、组合物 Active CN1046211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73449.5A CN104621136B (zh) 2015-02-11 2015-02-11 三唑啉酮类化合物在植物抹芽控梢上的应用、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73449.5A CN104621136B (zh) 2015-02-11 2015-02-11 三唑啉酮类化合物在植物抹芽控梢上的应用、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21136A CN104621136A (zh) 2015-05-20
CN104621136B true CN104621136B (zh) 2017-09-29

Family

ID=53200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73449.5A Active CN104621136B (zh) 2015-02-11 2015-02-11 三唑啉酮类化合物在植物抹芽控梢上的应用、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211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9089B (zh) * 2018-05-04 2021-02-09 会东县隆峰农业农机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枇杷控梢促花的制剂
CN109362815A (zh) * 2018-11-19 2019-02-22 广西壮族自治区化工研究院 一种柑桔用控梢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77173A1 (en) * 2004-02-10 2005-08-25 Fm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ontrol of ground shoots of vines and other trunk vegetation
CN102835411A (zh) * 2012-09-27 2012-12-26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胺唑草酮的超低容量液剂
CN103125513A (zh) * 2013-03-20 2013-06-05 步康明 高效棉花脱叶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77173A1 (en) * 2004-02-10 2005-08-25 Fm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ontrol of ground shoots of vines and other trunk vegetation
CN102835411A (zh) * 2012-09-27 2012-12-26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胺唑草酮的超低容量液剂
CN103125513A (zh) * 2013-03-20 2013-06-05 步康明 高效棉花脱叶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21136A (zh) 2015-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1530426A (ja) 新規の農業的な組成物
CN104970040B (zh) 一种用于玉米的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制剂及其应用
CN102835391A (zh) 一种草甘膦油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22714A (zh) 具有增效作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物
CN104068050B (zh) 一种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621136B (zh) 三唑啉酮类化合物在植物抹芽控梢上的应用、组合物
JP2022061995A (ja) 非生物的ストレス耐性
CN109452311B (zh) 一种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制剂及其应用
JP6273366B2 (ja) 水分散性植物成長調節濃縮物とそれを作製して使用するための方法
CN106061267B (zh) 一种化学药剂用于核果疏花的用途
US10798943B2 (en) Use of 6-anilino purine derivatives to improve heat stress tolerance of rice seedlings
CN104542615B (zh) 一种防除园林菟丝子属植物的组合物、制剂及其应用
CN104604896B (zh) 一种防除菟丝子属寄生植物的组合物、制剂及其应用
US11771083B2 (en) Flower thinning composition and flower thinning method using same
CN103518762B (zh) 一种新型棉花化学打顶剂
CN106857679A (zh) 含有噻苯隆和超敏蛋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物
RU2677030C2 (ru) Биологически активная синергетическая композиция
CN110463709A (zh) 组合物、制剂及其应用
CN113994963B (zh) 一种含有乙酸二氢香芹酯的抑芽剂及其用途
CN108669089B (zh) 一种用于枇杷控梢促花的制剂
CN109452279A (zh) 一种植物生根组合物、制剂及其应用
KR101093433B1 (ko) 농작물의 병충해 살균용 액상 황 제조방법 및 그 액상 황 조성물
CN107136060A (zh) 一种二氯喹啉酸和氰氟草酯复配可湿性粉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60658A (zh) 一种氰氟草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3115779A (zh) 一种含氟节胺的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