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16456B - 一种防止移动终端遗漏的系统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止移动终端遗漏的系统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16456B
CN104616456B CN201410830424.0A CN201410830424A CN104616456B CN 104616456 B CN104616456 B CN 104616456B CN 201410830424 A CN201410830424 A CN 201410830424A CN 104616456 B CN104616456 B CN 1046164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electric capacity
mobile terminal
amplifier
infra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3042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16456A (zh
Inventor
李灿松
赵晋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hai Shenz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83042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1645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164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164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164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164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18Status alarms
    • G08B21/24Reminder alarms, e.g. anti-loss alarm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移动终端遗漏的系统及其方法。该防止移动终端遗漏的系统包括:无线路由器,用于向移动终端提供无线连接上网,并统计移动终端连接无线路由器的用户数量;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在室内的人数;移动终端分别从无线路由器和检测装置获取用户数量和人数,并将用户数量与人数进行比较;若用户数量大于人数,则移动终端判断移动终端遗漏在室内,并通知系统发出警报。通过以上方式,本发明能够防止移动终端遗漏在室内,提高用户的体验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防止移动终端遗漏的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止移动终端遗漏的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终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及,例如手机。当走出家门后,用户发现手机遗漏在家中,但迫于时间,无法折返回家取手机,导致用户整天无法接电话,降低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现有技术中用户通过手机防盗配件,当手机离开手机防盗配件时,手机防盗配件发出警报。但是当用户将配件和手机同时遗漏在家中时,防盗配件无法发出警报提醒用户携带手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移动终端遗漏的系统及其方法,能够防止移动终端遗漏在室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防止移动终端遗漏的系统,其用于防止移动终端遗漏在室内,系统包括:
无线路由器,用于向移动终端提供无线连接上网,并统计移动终端连接无线路由器的用户数量;
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在室内的人数;
移动终端分别从无线路由器和检测装置获取用户数量和人数,并将用户数量与人数进行比较;
若用户数量大于人数,则移动终端判断移动终端遗漏在室内,并通知系统发出警报。
其中,检测装置包括:
识别器,用于识别用户进入室内或者用户从室内出来;
处理器,与识别器连接,用于更新在室内的人数;
通信模块,与处理器连接,移动终端通过通信模块从处理器获取更新后的人数;
报警器,与处理器连接,若用户数量大于更新后的人数,则处理器控制报警器发出警报。
其中,识别器包括定时器和至少两个红外检测电路,红外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用户通过红外检测电路,定时器用于计算用户通过至少两个红外检测电路的时间,以获取用户通过至少两个红外检测电路的顺序。
其中,至少两个红外检测电路包括设置在室内的第一红外检测电路和设置在室外的第二红外检测电路,若用户先后通过第一红外检测电路和第二红外检测电路,则识别器识别用户从室内出来;若用户先后通过第二红外检测电路和第一红外检测电路,则识别器识别用户进入室内。
其中,红外检测电路包括:
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的第一端通过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连接第一参考电压,红外传感器的第二端接地;
第一放大器,第一放大器的第一端通过第三电阻与红外传感器的第三端连接,第一放大器的第二端通过第四电阻和第一电容接地,第一放大器的第三端和第一放大器的第二端之间并联第五电阻和第二电容,第一放大器的第一端通过第三电容与第一放大器的第二端连接;
第六电阻,连接在红外传感器的第三端和接地之间;
第四电容,连接在红外传感器的第三端和接地之间;
第五电容,连接在红外传感器的第一端和接地之间;
第六电容,第六电容的一端连接到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之间,第六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第七电容,第七电容的一端连接到第一参考电压,第七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第二放大器,第二放大器的第一端通过第七电阻与第一参考电压连接,第二放大器的第二端通过第八电阻和第八电容与第一放大器的第三端连接,第二放大器的第三端和第二放大器的第二端之间并联第九电容和第九电阻;
第十电阻,第十电阻的一端与第二放大器的第一端连接,第十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第十电容,第十电容的一端与第二放大器的第一端连接,第十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第十一电容,第十一电容的一端与第二放大器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第十二电容,第十二电容一端与第二放大器的第三端连接;
第十一电阻,第十一电阻的一端与第十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
第一二极管,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一参考电压连接;
第二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接地;
第十二电阻,第十二电阻的一端与第一参考电压连接,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
第十三电阻,第十三电阻的一端接地,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
其中,通信模块为蓝牙模块,移动终端通过蓝牙与检测装置连接。
其中,报警器包括蜂鸣器,处理器通过控制GPIO端口输出高电平,以控制蜂鸣器工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防止移动终端遗漏的方法,其用于防止移动终端遗漏在室内,方法包括:
统计移动终端连接无线路由器的用户数量,并检测在室内的人数;
将用户数量与人数进行比较;
若用户数量大于人数,则判断移动终端遗漏在室内,并发出警报。
其中,检测在室内的人数包括:
识别用户进入室内或者用户从室内出来;
更新在室内的人数。
其中,识别用户进入室内或者用户从室内出来包括:
若用户先后通过设置在室内的第一红外检测电路和设置在室外的第二红外检测电路,则识别用户从室内出来;
若用户先后通过第二红外检测电路和第一红外检测电路,则识别用户进入室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通过无线路由器统计移动终端连接无线路由器的用户数量,检测装置检测在室内的人数,移动终端将用户数量与人数进行比较;若用户数量大于人数,则移动终端判断移动终端遗漏在室内,并通知系统发出警报,能够防止移动终端遗漏在室内,提高用户的体验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防止移动终端遗漏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第一红外检测电路的电路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防止移动终端遗漏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防止移动终端遗漏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揭示的系统10包括:无线路由器 11、检测装置12以及移动终端13。该系统10用于防止移动终端13遗漏在室内,室内优选为家里,还可以为办公室等场景。
在本实施例中,无线路由器11用于向移动终端13提供无线连接上网,并统计移动终端13连接无线路由器11的用户数量A。其中,无线路由器11优选为无线WIFI路由器,移动终端13与无线路由器11建立无线WIFI连接,用户数量A为移动终端13与无线路由器11连接的数量。
具体地,移动终端13进入室内后启动WIFI,获取无线路由器11 的设备名称,并将无线路由器11的设备名称与预存的设备名称对比,若相同,则移动终端13确认无线路由器11为室内的,并与无线路由器 11建立无线连接,移动终端13从无线路由器11获取用户数量A。
其中,检测装置12用于检测在室内的人数B。检测装置12包括识别器121、处理器122、通信模块123以及报警器124,识别器121、通信模块123以及报警器124均与处理器122连接。识别器121用于识别用户进入室内或者用户从室内出来;处理器122优选为型号为nRF51822 芯片,该芯片包含32为ARM内核的无线通信IC,处理器122用于更新在室内的人数B,例如一个用户进入室内,则处理器122将人数B加1;一个用户从室内出来,则处理器122将人数B减一。移动终端13通过通信模块123与处理器122连接,通信模块123优选为蓝牙模块,移动终端13通过蓝牙与检测装置12连接。
具体地,在移动终端13与无线路由器11建立无线WIFI连接后,移动终端13自动开启蓝牙功能,并根据预设的蓝牙设备地址与检测装置12的通信模块123建立蓝牙连接,以从检测装置12获取人数B。移动终端13将用户数量A与人数B进行比较,若用户数量A大于人数B,则移动终端13判断移动终端13遗漏在室内,并通知系统10发出警报,即移动终端13通知处理器122控制报警器124发出警报;若用户数量A 等于人数B,则移动终端13判断移动该终端13没有遗漏在室内。
当处理器122更新在室内的人数B后,处理器122将更新后的人数 B发送给移动终端13,移动终端13将用户数量A与更新后的人数B进行比较,若用户数量A大于更新后的人数B,则移动终端13通知处理器122控制报警器124发出警报。优选地,报警器124为蜂鸣器,处理器122通过GPIO端口输出高电平,以控制蜂鸣器工作。在其他实施例中,报警器124还可以为语音提醒,例如喇叭。
其中,识别器121包括定时器125和至少两个红外检测电路,定时器125用于计算至少两个红外检测电路的时间,以获取用户通过至少两个红外检测电路的顺序。至少两个红外检测电路包括设置在室内的第一红外检测电路126和设置在室外的的第二红外检测电路127,例如第一红外检测电路126设置位于室内的门内测,第二红外检测电路127设置位于室外的门外侧。
当用户从室外进入室内时,用户先后通过第二红外检测电路127和第一红外检测电路126,定时器125计算第二红外检测电路127的时间为t1,计算第一红外检测电路126的时间t2,t1<t2,则识别器121识别用户进入室内,处理器122将人数B加1,即更新后的人数为B+1;当用户从室内走出室外时,用户先后通过第一红外检测电路126和第二红外检测电路127,定时器125计算第一红外检测电路126的时间为t3,计算第二红外检测电路127的时间t4,t3<t4,则识别器121识别用户从室内出来,处理器122将人数B减1,即更新后的人数为B-1。此外,检测装置12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存储器与处理器122连接,用于存储更新后的人数。
如图2所示,第一红外检测电路126包括:
红外传感器21,红外传感器21的第一端通过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连接第一参考电压Vcc,红外传感器21的第二端接地;
第一放大器U1,第一放大器U1的第一端通过第三电阻R3与红外传感器21的第三端连接,第一放大器U1的第二端通过第四电阻R4和第一电容C1接地,第一放大器U1的第三端和第一放大器U1的第二端之间并联第五电阻R5和第二电容C2,第一放大器U1的第一端通过第三电容C3与第一放大器U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放大器U1的第一端为正输入端,第一放大器U1的第二端为负输入端,第一放大器U1的第三端为输出端;
第六电阻R6,连接在红外传感器21的第三端和接地之间;
第四电容C4,连接在红外传感器21的第三端和接地之间;
第五电容C5,连接在红外传感器21的第一端和接地之间;
第六电容C6,第六电容C6的一端连接到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 R2之间,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
第七电容C7,第七电容C7的一端连接到第一参考电压Vcc,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
第二放大器U2,第二放大器U2的第一端通过第七电阻R7与第一参考电压Vcc连接,第二放大器U2的第二端通过第八电阻R8和第八电容C8与第一放大器U1的第三端连接,第二放大器U2的第三端和第二放大器U2的第二端之间并联第九电容C9和第九电阻R9;第二放大器U2的第一端为正输入端,第二放大器U2的第二端为负输入端,第二放大器U2的第三端为输出端;
第十电阻R10,第十电阻R10的一端与第二放大器U2的第一端连接,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
第十电容C10,第十电容C10的一端与第二放大器U2的第一端连接,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
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与第二放大器U2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一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
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二电容C12一端与第二放大器U2的第三端连接;
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与第十二电容C12的另一端连接;
第一二极管D1,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第一参考电压Vcc连接;
第二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第十一电阻R 1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接地;
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与第一参考电压Vcc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
第十三电阻R13,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接地,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
其中,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实现滤波,以减少第一参考电压Vcc产生的纹波电压。第六电阻R6为红外传感器21的负载电阻,偏置电压约为0.5V,红外传感器21的接收的信号经过第六电阻R6的耦合到第一放大器U1,第一放大器U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以及第五电阻R5组成第一级同相放大器。第四电阻R4和第一电容C1构成一个带通滤波器,该带通滤波器的下限截止频率为f1=1/2*π*R4*C1*E=0.07Hz,上限截止频率为 f2=1/2*π*R5*C2=15.9Hz,带通滤波器的带宽为15.83Hz,红外传感器21 输出的信号的频率为3Hz,第一放大器U1的放大倍数为 A1=R5/R4+1=22。第七电阻R7和第十电阻R10的偏置电压约为2.5V,保证第二放大器U2输出有足够的动态范围,第二放大器U2的放大倍数为A2=R9/R8=18,通过两级放大器的增益后为:20lg(18)+20lg(22) ≈52dB。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十二电阻R12以及第十三电阻R13组成偏置钳位电路,对滤波放大后的信号做进一步处理,以满足采样的要求。第一红外检测电路126在低频时具有较高的增益,有效地抑制了高频干扰,由于设计有偏置钳位电路,以使输出信噪比打到 20dB,保证用户通过红外传感器21探测区时,能够准确地被识别出来。
其中,第二红外检测电路127与第一红外检测电路126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优选地,第一电阻R1的阻值为10K,第二电阻R2的阻值为10K,第三电阻R3的阻值为1K,第四电阻R4的阻值为47K,第五电阻R5的阻值为1M,第六电阻R6的阻值为4.7K,第七电阻R7的阻值为120K,第八电阻R8的阻值为150K,第九电阻R9的阻值为2.7M,第十电阻R10的阻值为120K,第十一电阻R11的阻值为1K,第十二电阻R12的阻值为340K,第十三电阻R13的阻值为340K,第一电容C1 的电容值为4.7uF,第二电容C2的电容值为102,第三电容C3的电容值为104,第四电容C4的电容值为104,第五电容C5的电容值为100pF,第六电容C6的电容值为1uF,第七电容C7的电容值为4.7uF,第八电容C8的电容值为1uF,第九电容C9的电容值为103,第十电容C10的电容值为4.7uF,第十一电容C11的电容值为104,第十二电容C12的电容值为1uF。
优选地,移动终端13为智能手机,在其他实施例,移动终端13还可以为平板电脑或ipad等移动设备。
其中,第一红外检测电路126和第二红外检测电路127安装在门上,第一参考电压Vcc采用干电池进行供电。而通信模块123为蓝牙模块,蓝牙模块的工作电流为8.1mA,在室内进行近距离通信,蓝牙模块的发射功率只需-10dbm—20dbm,蓝牙模块的功耗约为4mA;当系统10处于睡眠模式时,电流只有0.4mA,运算放大器的工作电流为0.7mA,普通5号干电池的容量为700-900mA,因此系统10在正常情况下,两节普通5号干电池可以续航800小时,系统10的耗电量小。此外,该系统10的硬件成本大约为15元人民币到20元人民币,制造成本低。
因此,本实施例所揭示的系统10通过无线路由器11统计移动终端 13连接无线路由器11的用户数量,检测装置12检测在室内的人数,移动终端13将用户数量与人数进行比较;若用户数量大于人数,则移动终端13判断移动终端13遗漏在室内,并通知系统10发出警报,能够防止移动终端13遗漏在室内,提高用户的体验效果,并且耗电量小和制造成本低。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止移动终端遗漏的方法,其基于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系统10进行描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揭示的方法包括:
S301:无线路由器11统计移动终端13连接无线路由器11的用户数量;
S302:检测装置12检测在室内的人数;
S303:移动终端13将用户数量与人数进行比较;
S304:若用户数量大于人数,则移动终端13判断移动终端13在室内,并系统10发出警报。
在S301中,无线路由器11用于向移动终端13提供无线连接上网,并统计移动终端13连接无线路由器11的用户数量A。其中,移动终端 13与无线路由器11建立无线WIFI连接,用户数量A为移动终端13与无线路由器11连接的数量。
具体地,移动终端13进入室内后启动WIFI,获取无线路由器11 的设备名称,并将无线路由器11的设备名称与预存的设备名称对比,若相同,则移动终端13确认无线路由器11为室内的,并与无线路由器 11建立无线连接,移动终端13从无线路由器11获取用户数量A。
在S302中,检测装置12用于检测在室内的人数B。检测装置12 包括识别器121、处理器122、通信模块123以及报警器124,识别器 121、通信模块123以及报警器124均与处理器122连接。识别器121 用于识别用户进入室内或者用户从室内出来;处理器122用于更新在室内的人数B,例如一个用户进入室内,则处理器122将人数B加1;一个用户从室内出来,则处理器122将人数B减一。移动终端13通过通信模块123与处理器122连接,通信模块123优选为蓝牙模块,移动终端13通过蓝牙与检测装置12连接。
其中,识别器121包括定时器125和至少两个红外检测电路,定时器125用于计算至少两个红外检测电路的时间,以获取用户通过至少两个红外检测电路的顺序。至少两个红外检测电路包括设置在室内的第一红外检测电路126和设置在室外的的第二红外检测电路127,例如第一红外检测电路126设置位于室内的门内测,第二红外检测电路127设置位于室外的门外侧。
当用户从室外进入室内时,用户先后通过第二红外检测电路127和第一红外检测电路126,定时器125计算第二红外检测电路127的时间为t1,计算第一红外检测电路126的时间t2,t1<t2,则识别器121识别用户进入室内,处理器122将人数B加1,即更新后的人数为B+1;当用户从室内走出室外时,用户先后通过第一红外检测电路126和第二红外检测电路127,定时器125计算第一红外检测电路126的时间为t3,计算第二红外检测电路127的时间t4,t3<t4,则识别器121识别用户从室内出来,处理器122将人数B减1,即更新后的人数为B-1。
在S303中,移动终端13从无线路由器11获取用户数量A,移动终端13从检测装置12获取人数B或者更新后的人数,并将用户数量A 与人数B或者更新后的人数进行比较。
在S304中,若用户数量A等于人数B或者更新后的人数,则移动终端13判断该 移动终端13没有遗漏在室内。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无线路由器11统计移动终端13连接无线路由器11的用户数量,检测装置12检测在室内的人数,移动终端13将用户数量与人数进行比较;若用户数量大于人数,则移动终端13判断移动终端13遗漏在室内,并通知系统10发出警报,能够防止移动终端 13遗漏在室内,提高用户的体验效果,并且耗电量小和制造成本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防止移动终端遗漏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用于防止所述移动终端遗漏在室内,所述系统包括:
无线路由器,用于向所述移动终端提供无线连接上网,并统计所述移动终端连接所述无线路由器的用户数量;
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在所述室内的人数;其中,识别器,用于识别所述用户进入所述室内或者所述用户从所述室内出来;所述识别器包括定时器和至少两个红外检测电路,所述红外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所述用户通过所述红外检测电路,所述定时器用于计算所述用户通过所述至少两个红外检测电路的时间,以获取所述用户通过所述至少两个红外检测电路的顺序;
处理器,与所述识别器连接,用于更新在所述室内的人数;
通信模块,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从所述处理器获取更新后的人数;
报警器,与所述处理器连接,若所述用户数量大于所述更新后的人数,则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报警器发出警报;
所述移动终端分别从所述无线路由器和所述检测装置获取所述用户数量和所述人数,并将所述用户数量与所述人数进行比较;
若所述用户数量大于所述人数,则所述移动终端判断所述移动终端遗漏在所述室内,并通知所述系统发出警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红外检测电路包括设置在所述室内的第一红外检测电路和设置在室外的第二红外检测电路,若所述用户先后通过所述第一红外检测电路和所述第二红外检测电路,则所述识别器识别所述用户从所述室内出来;若所述用户先后通过所述第二红外检测电路和所述第一红外检测电路,则所述识别器识别所述用户进入所述室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检测电路包括:
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的第一端通过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连接第一参考电压,所述红外传感器的第二端接地;
第一放大器,所述第一放大器的正输入端通过第三电阻与所述红外传感器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负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和第一电容接地,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负输入端之间并联第五电阻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放大器的正输入端通过第三电容与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负输入端连接;
第六电阻,连接在所述红外传感器的第三端和接地之间;
第四电容,连接在所述红外传感器的第三端和接地之间;
第五电容,连接在所述红外传感器的第一端和接地之间;
第六电容,所述第六电容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之间,所述第六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第七电容,所述第七电容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参考电压,所述第七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第二放大器,所述第二放大器的正输入端通过第七电阻与所述第一参考电压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负输入端通过第八电阻和第八电容与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负输入端之间并联第九电容和第九电阻;
第十电阻,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放大器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第十电容,所述第十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放大器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第十一电容,所述第十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放大器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第十二电容,所述第十二电容一端与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
第十一电阻,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十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
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参考电压连接;
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接地;
第十二电阻,所述第十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参考电压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
第十三电阻,所述第十三电阻的一端接地,所述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为蓝牙模块,所述移动终端通过蓝牙与所述检测装置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器包括蜂鸣器,所述处理器通过控制GPIO端口输出高电平,以控制所述蜂鸣器工作。
6.一种防止移动终端遗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防止所述移动终端遗漏在室内,所述方法包括:
统计所述移动终端连接无线路由器的用户数量,并检测在所述室内的人数,包括:
识别所述用户进入所述室内或者所述用户从所述室内出来,包括:
若所述用户先后通过设置在所述室内的第一红外检测电路和设置在室外的第二红外检测电路,则识别所述用户从所述室内出来;
若所述用户先后通过所述第二红外检测电路和所述第一红外检测电路,则识别所述用户进入所述室内;
更新在所述室内的人数;
将所述用户数量与所述人数进行比较;
若所述用户数量大于所述人数,则判断所述移动终端遗漏在所述室内,并发出警报。
CN201410830424.0A 2014-12-25 2014-12-25 一种防止移动终端遗漏的系统及其方法 Active CN1046164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30424.0A CN104616456B (zh) 2014-12-25 2014-12-25 一种防止移动终端遗漏的系统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30424.0A CN104616456B (zh) 2014-12-25 2014-12-25 一种防止移动终端遗漏的系统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16456A CN104616456A (zh) 2015-05-13
CN104616456B true CN104616456B (zh) 2017-12-19

Family

ID=53150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30424.0A Active CN104616456B (zh) 2014-12-25 2014-12-25 一种防止移动终端遗漏的系统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164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71672A (zh) * 2015-11-19 2016-04-06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显示系统及包含该信息显示系统的网关
CN110084923B (zh) * 2019-03-29 2021-08-31 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门锁控制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710070B (zh) * 2021-01-12 2022-04-26 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 近零能耗建筑室内主动环境控制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6163B (zh) * 2008-02-14 2012-06-06 刘鸣 具有无人自动切断燃气功能的安全节能型智能燃气表
CN202222049U (zh) * 2011-09-09 2012-05-16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利用基站获取景区人流信息的景区客流量的信息系统
KR20130114886A (ko) * 2012-04-10 2013-10-21 주식회사 디지털커브 미아/실종자 처리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시스템
CN103906086B (zh) * 2012-12-26 2017-11-2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网络的人员流向监测方法和装置
CN203039932U (zh) * 2013-01-28 2013-07-03 周敏 一种适于显示无线连接终端数量的无线路由器
WO2014121578A1 (zh) * 2013-02-05 2014-08-14 Li Ming 用于实现移动设备防丢功能的防丢设备
WO2014121741A1 (zh) * 2013-02-05 2014-08-14 Li Ming 基于环境识别的实现移动设备防丢功能的移动电源
CN104038952B (zh) * 2014-06-25 2018-05-18 兴天通讯技术(天津)有限公司 突发事件的预测方法及预测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16456A (zh) 2015-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14374U (zh) 一种可自由布置实时测量室内空气质量的自组网节点
CN104616456B (zh) 一种防止移动终端遗漏的系统及其方法
CN103137158A (zh) 一种控制音频播放的方法及终端
CN203503106U (zh) 一种家用智能机器人小车
CN105282653B (zh) 音频插入自动唤醒装置以及音频插入自动唤醒方法
CN106054622A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家居环控制系统
CN106507047B (zh) 一种面向智能家居的音视频终端系统
CN204440203U (zh) 一种空气检测报警装置
CN205353621U (zh) 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控制装置
CN204390004U (zh) 一种智能家居背景音乐控制系统
CN208210192U (zh) 智能音响系统
CN204498120U (zh) 一种控制装置
CN205721130U (zh) 智能家居平台
CN209283235U (zh) 一种具有倾斜检测功能的对讲机
CN204598279U (zh) 一种基于nfc的高灵敏度脑电波感应蓝牙耳机
CN204614133U (zh) 拾音传送报警模块
CN202694537U (zh) 一种远程控制多功能安防系统
CN206993224U (zh) 门铃
CN206686357U (zh) 一种蓝牙音箱
CN206991041U (zh) 一种带烟感探测的智能手表
CN205334093U (zh) 一种家居智能物联网控制器
CN204598274U (zh) 一种便携式脑电波感应蓝牙耳机
CN204943126U (zh) 一种智能磁悬浮台灯
CN204578747U (zh) 一种便携后挂式脑电波信号的蓝牙耳机
CN204633998U (zh) 一种基于NFC的脑电α波信号感应蓝牙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29

Address after: 264200 19th floor, block a,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base, No. 213, Torch Road, torch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Weiha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EIHAI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REHENSIVE RESEARCH CENTER,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516006 Zhongkai hi tech Zone, Huizhou, Guangdong, 86 Chang seven Road West

Patentee before: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16

Address after: 264200 18th Floor, Building A,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Base, No. 213, Torch Road, Torch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Weihai, Shandong

Patentee after: Weihai Shenz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264200 19th floor, block a,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base, No. 213, Torch Road, torch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Weiha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EIHAI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REHENSIVE RESEARCH CENTER,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