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08395A - 一种热塑性支架的成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塑性支架的成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08395A
CN104608395A CN201410811449.6A CN201410811449A CN104608395A CN 104608395 A CN104608395 A CN 104608395A CN 201410811449 A CN201410811449 A CN 201410811449A CN 104608395 A CN104608395 A CN 1046083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end fabric
temperature
heating
telescoping mechanisms
car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1144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08395B (zh
Inventor
盛江峰
周杰
张睿
徐鹂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bration Blackstone Colorful New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bration Blackstone Colorful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bration Blackstone Colorful New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bration Blackstone Colorful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81144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0839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08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083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083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083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0/00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C70/04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only, e.g. self-reinforcing plastics
    • B29C70/28Shaping operations therefor
    • B29C70/30Shaping by lay-up, i.e. applying fibres, tape or broadsheet on a mould, former or core; Shaping by spray-up, i.e. spraying of fibres on a mould, former or core
    • B29C70/34Shaping by lay-up, i.e. applying fibres, tape or broadsheet on a mould, former or core; Shaping by spray-up, i.e. spraying of fibres on a mould, former or core and shaping or impregnating by compression, i.e. combined with compressing after the lay-up op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0/00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C70/04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only, e.g. self-reinforcing plastics
    • B29C70/28Shaping operations therefor
    • B29C70/5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e.g. feeding or storage of prepregs or SMC after impregnation or during ageing

Abstract

本发明的提供一种以玻纤与化纤混纺织物为原料,加热使其中的化纤熔融后再模压成型的热塑性支架的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将玻纤与化纤混纺织物剪裁成相应的形状和大小并上下叠放铺设;二、加热熔融:将混纺织物放入温度为210℃-250℃的烘箱中加热6-10分钟,最终使混纺织物的温度在出烘箱时≥210℃;三、模压成型:把混纺织物转移到模具中,下模对混纺织物的加热温度为40-130℃,上模对混纺织物的加热温度为40-140℃,施加压力的压强为2-10MPa,冷却到一定温度后开模将半成品取出;四、最后按照支架尺寸对步骤三制成的半成品进行冲切成一段段的支架体,再在支架体上用螺丝固定金属件后制成支架。

Description

一种热塑性支架的成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塑性支架的成型方法,该支架用于将车用平板(包括实心板和空心板)与车辆进行90度连接。
背景技术
玻纤与化纤混纺纤维及其织物是一种新的可形成连续纤维增强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新原料。采用这种混纺纤维制造的热塑性复合材料一方面具有与部分热固性复合材料相近的机械性能,另一方面这种材料具有环保可回收特性,因此随着社会对环保要求越来越关注,这种材料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同时该材料还具有比传统热固性复合材料更低的密度,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制品重量,节省生产成本。
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常规加热滚压的方式只能生产平板类材料,无法满足客户对异形制品的需求。
现有技术的其中一种方案是采用加热熔融滚压的方式生产实心平板或者夹心板材类产品。通常的做法是将玻纤与化纤混纺织物或以此为主的材料,通过烘箱或者通过加热的辊筒将织物中的化纤熔融,之后通过后续的压力将玻纤与熔融的化纤压制成为一个整体或形成实心板材或形成三明治类板材。而该种加热熔融滚压的方法由于其本身工艺的局限性,因此无法作为结构相对复杂的异形材料的成型方法,仅能生产平面板状结构材料。
如图3所示,支架由支架体39和金属件40组成,金属件40用螺丝固定在支架体39上,支架体39的横截面为L形。该支架用于将车用平板(包括实心板和空心板)与车辆进行90度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一方面可以实现平板与车辆的连接,另一方面这种连接在受到冲击力发生形变后回复到原来状态。现有技术的支架体39主要采用金属材料制造,而金属类材料在收到冲击后容易发生永久形变,导致固定后的平板与车固定面的角度发生不可恢复性变化,最终导致无法使固定平板保持在一定的位置,从而有影响固定平板的作用。而且金属材料容易出现锈蚀等现象,影响支架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以玻纤与化纤混纺织物为原料,加热使其中的化纤熔融后再模压成型的热塑性支架的成型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1、一种热塑性支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一、将玻纤与化纤混纺织物剪裁成相应的形状和大小;然后按照设计的铺层结构将几层混纺织物上下叠放铺设,铺设完成后的混纺织物重量为3000-5000克/平方米;完成后的混纺织物为平板状;
二、加热熔融:首先将依照步骤一的要求剪裁、铺放完毕的混纺织物放入温度为210℃-250℃的烘箱中加热6-10分钟,最终使混纺织物的温度在出烘箱时≥210℃;
三、模压成型:把步骤二制成的混纺织物转移到预先准备好的模具中;模具对混纺织物加热并施加压力,下模对混纺织物的加热温度为40-130℃,上模对混纺织物的加热温度为40-140℃,施加压力的压强为2-10MPa;在模具内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熔融后的化纤与玻纤充分浸润,冷却到一定温度后开模将半成品取出,取出后的半成品的横截面为L形;
四、最后按照支架尺寸对步骤三制成的半成品进行冲切成一段段的支架体,再在支架体上用螺丝固定金属件后制成支架。
本发明步骤一的剪裁过程中,先对玻纤与化纤混纺织物需要切割的部分进行加热,再对该部分进行冷却与挤压,最后对该部分进行切割。
本发明步骤一中,采用一切割机构对玻纤与化纤混纺织物进行剪裁;该切割机构包括放卷装置、加热装置、冷却定型装置、切割装置和机架;放卷装置、加热装置、冷却定型装置、切割装置前后依次安装在机架上;放卷装置包括放卷支架和放卷辊,放卷支架固定在机架上,放卷辊转动连接在放卷支架上;加热装置包括加热支架、一号伸缩机构和加热元件;加热支架固定在机架上;一号伸缩机构安装在加热支架上;加热元件与一号伸缩机构连接,一号伸缩机构可带动加热元件上下竖直移动;冷却定型装置包括冷却装置、定型装置和电机;冷却装置和定型装置前后设置;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支架、二号伸缩机构、冷却辊和一号牵引辊;冷却支架固定在机架上;二号伸缩机构安装在冷却支架上;冷却辊与二号伸缩机构连接,二号伸缩机构可带动冷却辊上下竖直移动;一号牵引辊转动连接在机架上,冷却辊和一号牵引辊上下设置;定型装置包括定型支架、三号伸缩机构、定型辊和二号牵引辊;定型支架固定在机架上;三号伸缩机构安装在定型支架上;定型辊与三号伸缩机构连接,三号伸缩机构可带动定型辊上下竖直移动;二号牵引辊转动连接在机架上,定型辊和二号牵引辊上下设置;电机安装在机架上,其电机轴通过皮带或者链条与一号牵引辊和二号牵引辊连接;切割装置包括切割支架、切割刀和四号伸缩机构;切割支架固定在机架上;四号伸缩机构安装在定型支架上;切割刀与四号伸缩机构连接,四号伸缩机构可带动切割刀上下竖直移动。
本发明在步骤四中,采用一冲切模具对步骤三制成的半成品进行冲切;该冲切模具包括上模、上模冲切块、下模、下模冲切块、底座和滑动板;上模的底部开有上斜面,上斜面为两个,相对设置,并且两个上斜面呈八字形设置;底座固定在下模上;底座为两个,相对设置;上模冲切块倾斜设置,与底座上的导向槽滑动连接,使其在冲切模具中斜向滑动设置;上模冲切块为两个,相对设置,并且两个上模冲切块呈八字形设置;两个上模冲切块分别与两个上斜面配合;下模冲切块的底部固定在下模上,顶部开有支撑面;下模冲切块位于两个上模冲切块之间,支撑面分别与两个上模冲切块相对设置;滑动板为两个,分别安装在两个底座上,两个滑动板相对设置,并且两个滑动板呈倒八字形设置;滑动板包括滑块和滚针;滑块固定在底座上;滚针转动连接在滑块中;两个上模冲切块的底部分别与两个滑动板上的滚针接触;所述的支撑面为两个,两个支撑面相对设置成倒V形,两个支撑面分别与两个上模冲切块相对设置。
本发明步骤二中,加热温度为210℃、215℃、220℃、225℃、230℃、235℃、240℃、245℃和250℃中的一种。
本发明步骤二中,加热时间为6分钟、6.5分钟、7分钟、7.5分钟、8分钟、8.5分钟、9分钟、9.5分钟和10分钟中的一种。
本发明步骤二中,加热完成后混纺织物的温度为210℃、215℃、220℃、225℃、230℃、235℃、240℃、245℃和250℃中的一种。
本发明步骤三中,下模对混纺织物的加热温度为40℃、50℃、60℃、70℃、80℃、90℃、100℃、110℃、120℃和130℃中的一种。
本发明步骤三中,上模对混纺织物的加热温度为40℃、50℃、60℃、70℃、80℃、90℃、100℃、110℃、120℃、130℃和140℃中的一种。
本发明步骤三中,施加压力的压强为2MPa、3MPa、4MPa、5MPa、6MPa、7MPa、8MPa、9MPa和10MPa中的一种。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可将某种功能性平板与车辆固定面垂直的方式连接到车辆上;
2、当固定的平板受到外力作用导致支架压缩至一定角度后(最小可压缩到45°),本发明成型出的支架的角度可在外力撤销后恢复到88至90°的状态;
3、本发明成型出的支架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可在条件长期湿度大的环境下使用;
4、本发明成型出的支架可实现100%的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步骤一制成后的混纺织物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步骤三制成后的半成品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制成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切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切割机构的放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切割机构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切割机构的冷却定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切割机构的切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冲切模具闭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冲切模具开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冲切模具的滑动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冲切模具的滑动板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图12,本发明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一、将玻纤与化纤混纺织物剪裁成相应的形状和大小,剪裁过程中,先对玻纤与化纤混纺织物需要切割的部分进行加热,再对该部分进行冷却与挤压,最后对该部分进行切割;然后按照设计的铺层结构将几层混纺织物上下叠放铺设,铺设完成后的混纺织物重量为3000至5000克/平方米,在此设置范围内制备得到的材料在刚性和韧性上有一个符合这种应用的平衡点;铺设的层数由单一一层的混纺织物的重量而定,比如铺设完成后的混纺织物重量为4500克/平方米,单一一层的混纺织物的重量为1500克/平方米,则需要铺设三层;完成后的混纺织物为平板状,其幅宽为175mm-185mm,长度为622mm-626mm,如图1所示。
本实施例中,铺设完成后的混纺织物重量为3000克/平方米、3200克/平方米、3400克/平方米、3600克/平方米、3800克/平方米、4000克/平方米、4200克/平方米、4400克/平方米、4500克/平方米、4600克/平方米、4800克/平方米和5000克/平方米中的一种。
由于该玻纤与化纤混纺织物中即包括化纤(成型后成为复合材料中的基体材料),但其中也包含大量的作为增强的玻璃纤维,因此该材料在模压过程中的流动性较差,从而需要在剪裁过程中根据最终产品的形状、大小等要求,对玻纤与化纤混纺纤维及其织物采用人工或者机械方式裁切成相应的形状和大小,之后按照设计的铺层结构铺放相应的混纺织物(也可添加其他材料,但以混纺织物为主)。
二、加热熔融。在这个步骤中,首先将依照步骤一的要求剪裁、铺放完毕的混纺织物,直接或者通过某种托承装置放入温度为210-250℃的烘箱中,该温度范围的选择原因是对于这里使用的化纤材料,其加热温度过低时,无法使混纺织物中的化纤熔融,从而无法达到使化纤成为连续的基体材料形成复合材料的作用,而加热温度过高后,又容易使化纤的材料因温度过高而发生分解的现象,从而最终导致制品性能下降;加热6-10分钟,使混纺织物内部的化纤发生熔融现象,最终使加热完成后的混纺织物温度≥210℃。加热时间为6-10分钟主要是由于铺设完成后的混纺织物具有一定的重量,因此需要适当的加热时间使材料熔融并达到出口温度≥210℃的要求。在加热熔融过程后混纺织物中的化纤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加热后,完全熔融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从而有利于熔融的化纤对玻璃纤维的浸润,为最终高性能复合材料的成型提供基础条件。
本实施例中,加热温度为210℃、215℃、220℃、225℃、230℃、235℃、240℃、245℃和250℃中的一种。
本实施例中,加热时间为6分钟、6.5分钟、7分钟、7.5分钟、8分钟、8.5分钟、9分钟、9.5分钟和10分钟中的一种。
本实施例中,加热完成后混纺织物的温度为210℃、215℃、220℃、225℃、230℃、235℃、240℃、245℃和250℃中的一种。
三、模压成型。把步骤二制成的混纺织物转移到与预先准备好的模具中;模具对混纺织物加热并施加压力,下模对混纺织物的加热温度为40-130℃,上模对混纺织物的加热温度为40-140℃,施加压力的压强为2-10MPa。当上下模温度过低时,相对较冷的模具表面接触到熔融状态的化纤可导致化纤受冷急速固化,从而影响最终制品表面的美观程度,而当模具温度过高接近化纤本身的结晶温度时,化纤材料无法完全达到较高的结晶状态,从而影响整个制品的刚性,最终导致脱模困难以及容易变形的问题,另外由于上模接触加热后的混纺织物比下模晚,因此需要相对高的温度弥补合模之前的温度损失;对于压力,压力低于2MPa则难以使多层的混纺织物压实,从而无法使多层混纺织物形成一个整体,而压力大于10MPa时,熔融的化纤容易在高压压挤出来,从而导致化纤含量偏少。
在模具内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熔融后的化纤与玻纤充分浸润,冷却到常温后开模将半成品取出,取出后的半成品的横截面为L形,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冷却到130℃后开模,温度过低无所谓,温度过高容易出现制品未完全固化而出现制品偏软的情况,从而影响脱模以及最终制品的形状保持。
本实施例中,下模对混纺织物的加热温度为40℃、50℃、60℃、70℃、80℃、90℃、100℃、110℃、120℃和130℃中的一种。
本实施例中,上模对混纺织物的加热温度为40℃、50℃、60℃、70℃、80℃、90℃、100℃、110℃、120℃、130℃和140℃中的一种。
本实施例中,施加压力的压强为2MPa、3MPa、4MPa、5MPa、6MPa、7MPa、8MPa、9MPa和10MPa中的一种。
四、最后按照支架尺寸对步骤三制成的半成品38进行冲切成一段段的支架体39,再在支架体39上用螺丝固定金属件40后制成支架,如图3所示。
在步骤一中,本发明采用一切割机构对玻纤与化纤混纺织物进行剪裁。
该切割机构包括放卷装置1、加热装置2、冷却定型装置3、切割装置4、光线感应器5和机架6。
放卷装置1、加热装置2、冷却定型装置3、切割装置4前后依次安装在机架6上。
放卷装置1包括放卷支架7和放卷辊8。放卷支架7固定在机架6上。放卷辊8转动连接在放卷支架7上。
加热装置2包括加热支架10、一号伸缩机构11、加热元件12和聚能装置13。加热支架10固定在机架6上。一号伸缩机构11安装在加热支架10上。加热元件12与一号伸缩机构11连接,一号伸缩机构11可带动加热元件12上下竖直移动。聚能装置13安装在一号伸缩机构11上,聚能装置13与加热元件12配合。一号伸缩机构11为气缸。加热元件12为石英灯管或红外灯管或热风出风口。聚能装置13为灯罩。加热装置2为两个,上下相对设置,这样就可以对玻纤与化纤混纺织物9的上下两面加热。通过一号伸缩机构11可调节加热元件12与玻纤与化纤混纺织物9之间的具体,从而调节加热温度。
冷却定型装置3包括冷却装置19、定型装置20和电机18。冷却装置19和定型装置20前后设置。
冷却装置19包括冷却支架14、二号伸缩机构15、冷却辊16和一号牵引辊17。冷却支架14固定在机架6上。二号伸缩机构15安装在冷却支架14上。冷却辊16与二号伸缩机构15连接,二号伸缩机构15可带动冷却辊16上下竖直移动。一号牵引辊17转动连接在机架6上,冷却辊16和一号牵引辊17上下设置。二号伸缩机构15为气缸。
定型装置20包括定型支架21、三号伸缩机构22、定型辊23和二号牵引辊24。定型支架21固定在机架6上。三号伸缩机构22安装在定型支架21上。定型辊23与三号伸缩机构22连接,三号伸缩机构22可带动定型辊23上下竖直移动。二号牵引辊24转动连接在机架6上,定型辊23和二号牵引辊24上下设置。三号伸缩机构22为气缸。
电机18安装在机架6上,其电机轴通过皮带或者链条与一号牵引辊17和二号牵引辊24连接。通过调节电机18的转速实现传输速度的调整。
切割装置4包括切割支架25、切割刀26和四号伸缩机构27。切割支架25固定在机架6上。四号伸缩机构27安装在定型支架21上。切割刀26与四号伸缩机构27连接,四号伸缩机构27可带动切割刀26上下竖直移动。四号伸缩机构27为气缸。
光线感应器5安装在机架6上,光线感应器5与切割装置4配合。
首先将卷装或者其他形式收卷后的玻纤与化纤混纺织物9安放在放卷辊8上,放卷装置1将混纺织物11匀速放卷,实现后续稳定、均匀地切割。
玻纤与化纤混纺织物9依次穿过加热装置2、冷却定型装置3、切割装置4。二号伸缩机构15带动冷却辊16向下移动,冷却辊16与一号牵引辊17将位于中间的玻纤与化纤混纺织物9夹紧。三号伸缩机构22带动定型辊23向下移动,定型辊23与二号牵引辊24将位于中间的玻纤与化纤混纺织物9夹紧。一号伸缩机构11将加热元件12移动到离玻纤与化纤混纺织物9距离较近的位置,开启加热,按照设定时间及功率对玻纤与化纤混纺织物9的切割部分加热,使其中的化纤受热熔融并粘附到玻璃纤维表面。加热结束后,切断加热电源,一号伸缩机构11收缩。电机18开启,带动一号牵引辊17和二号牵引辊24转动,一号牵引辊17和二号牵引辊24输送玻纤与化纤混纺织物9,冷却辊16在输送过程中实现对玻纤与化纤混纺织物9的切割部分进行冷却,同时对玻纤与化纤混纺织物9加热的地方挤压起到硬化的作用;定型辊23输送过程中对玻纤与化纤混纺织物9经过冷却辊16冷却硬化后的部分进行挤压,得到再一次定型,为后续切割提供条件。最后,当玻纤与化纤混纺织物9在往前移动过程中挡住光线感应器5,触发四号伸缩机构27带动切割刀26移动,切割刀26在玻纤与化纤混纺织物9之前加热熔融处进行切割,最终得到预设长度的玻纤与化纤混纺织物9。
现有技术玻纤与化纤混纺织物的使用过程中,一直没有找到一种快速、有效、低成本的切割织物的设备,从而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现有技术对于该材料的常规裁切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剪刀进行人工裁切,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容易在剪断处出现部分玻纤与化纤混纺纱线掉落的情况;另一种采用激光切割工艺,该工艺虽然具有精确且可防止切断处掉纱的发生,但是采用该工艺会导致激光切割处由于切割时温度太高导致化纤分解而产生黑色物质,另外由于所切割的织物中既包括容易熔融且柔性的化纤又包括难以熔融且脆性的玻纤,因此采用激光切割因无法短时间内切割玻纤而导致切割速度较慢。
而本发明切割机构结构设计合理、简洁,投资低。由于采用将织物加热到可以使化纤熔融的温度,而且熔融后的化纤可粘附到玻纤表面,冷却后提高了传统切割方式的切割效果,因此切割效率高,同时熔融的化纤使织物的在熔融区域的经向纬向的整体性增强,从而防止了切割后发生切割部位掉纱的可能;同时该设备在切割过程中对混纺织物的加热仅在切割部位附近,因此具有非常显著的节能效果;最后,该设备的加热是可控的,可防止类似激光切割类似的,由于局部能量过高导致化纤碳化导致切割边缘变黑的情况,从而提高和合格品率。
在步骤四中,本发明采用一冲切模具对步骤三制成的半成品进行冲切。
该冲切模具包括上模28、上模冲切块29、下模30、下模冲切块31、底座32、滑动板33。
上模28的底部开有上斜面34,上斜面34为两个,相对设置,并且两个上斜面34呈八字形设置。
底座32固定在下模30上。底座32为两个,相对设置。底座32上开有导向槽。
上模冲切块29倾斜设置,与底座32上的导向槽滑动连接,使其在模具中斜向滑动设置。上模冲切块29为两个,相对设置,并且两个上模冲切块29呈八字形设置。两个上模冲切块29分别与两个上斜面34配合。
下模冲切块31的底部固定在下模30上,顶部开有两个支撑面35,两个支撑面35相对设置成倒V形,支撑面35的形状是为了配合半成品38的形状。下模冲切块31位于两个上模冲切块29之间,两个支撑面35分别与两个上模冲切块29相对设置。
滑动板33包括滑块36和滚针37。
滑块36固定在底座32上。
滚针37转动连接在滑块36中。滚针37为多个,并排设置。滚针37采用比铜硬度更高的合金或者不锈钢制成,可进一步减轻磨损,最终延长使用寿命,保证冲切模具的长时间正常工作。
滑动板33为两个,分别安装在两个底座32上。两个滑动板33相对设置,并且两个滑动板33呈倒八字形设置。
两个上模冲切块29的底部分别与两个滑动板33上的滚针37接触。
上模28和下模30分别固定在冲床上,在冲床工作时,下模30保持静止,上模28随冲床向下运动,并首先接触上模冲切块29,上模冲切块29沿着底座4上的导向槽向下运动,接触半成品38,实现冲切作用。
如果没有滑动板33,上模冲切块29在冲切过程中需要沿底座4向下滑动,同时冲切时瞬间出现的强大的冲击力一部分成为上模冲切块29向下运动的动力,另一部分需要由底座32承受。而且,由于冲击力巨大,因此上模冲切块29与底座32之间的摩擦力也比没有冲击力时大很多,从而容易产生上模冲切块29与底座32之间接触面的磨损,最终导致模具损坏、报废。而上模冲切块29与底座32之间加入滑动板33后,可使上模冲切块29与底座32之间原来的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小两者之间的摩擦阻力。
冲切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而且在冲切模具收到冲击力作用时,其内部各组成部分会根据预先设计的动作进行移动、滑动、滚动,最终实现对材料的冲切过程。在传统的冲切模具中常采用铜片减小上模冲切块与底座的滑动摩擦,虽然铜具有减小摩擦的作用,但是由于其相对较软,因此容易在长时间、往复受压摩擦中逐渐磨损、破坏,最终导致模具损坏。
本发明的冲切模具结构设计合理,滑动板中的滚针结构可将上模冲切块与底座之间的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从而可明显减小上模冲切块与底座底之间的摩擦力,减少磨损。同时,滚针可用硬度较高的合金或者不锈钢制成,从而使模具在周期性冲击力的作用下较长时间保持完整性,提高模具使用寿命,实现稳定、高效的冲切生产。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

Claims (10)

1.一种热塑性支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一、将玻纤与化纤混纺织物剪裁成相应的形状和大小;然后按照设计的铺层结构将几层混纺织物上下叠放铺设,铺设完成后的混纺织物重量为3000-5000克/平方米;完成后的混纺织物为平板状;
二、加热熔融:首先将依照步骤一的要求剪裁、铺放完毕的混纺织物放入温度为210℃-250℃的烘箱中加热6-10分钟,最终使混纺织物的温度在出烘箱时≥210℃;
三、模压成型:把步骤二制成的混纺织物转移到预先准备好的模具中;模具对混纺织物加热并施加压力,下模对混纺织物的加热温度为40-130℃,上模对混纺织物的加热温度为40-140℃,施加压力的压强为2-10MPa;在模具内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熔融后的化纤与玻纤充分浸润,冷却到一定温度后开模将半成品取出,取出后的半成品的横截面为L形;
四、最后按照支架尺寸对步骤三制成的半成品进行冲切成一段段的支架体,再在支架体上用螺丝固定金属件后制成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支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的剪裁过程中,先对玻纤与化纤混纺织物需要切割的部分进行加热,再对该部分进行冷却与挤压,最后对该部分进行切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塑性支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采用一切割机构对玻纤与化纤混纺织物进行剪裁;该切割机构包括放卷装置、加热装置、冷却定型装置、切割装置和机架;放卷装置、加热装置、冷却定型装置、切割装置前后依次安装在机架上;放卷装置包括放卷支架和放卷辊,放卷支架固定在机架上,放卷辊转动连接在放卷支架上;加热装置包括加热支架、一号伸缩机构和加热元件;加热支架固定在机架上;一号伸缩机构安装在加热支架上;加热元件与一号伸缩机构连接,一号伸缩机构可带动加热元件上下竖直移动;冷却定型装置包括冷却装置、定型装置和电机;冷却装置和定型装置前后设置;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支架、二号伸缩机构、冷却辊和一号牵引辊;冷却支架固定在机架上;二号伸缩机构安装在冷却支架上;冷却辊与二号伸缩机构连接,二号伸缩机构可带动冷却辊上下竖直移动;一号牵引辊转动连接在机架上,冷却辊和一号牵引辊上下设置;定型装置包括定型支架、三号伸缩机构、定型辊和二号牵引辊;定型支架固定在机架上;三号伸缩机构安装在定型支架上;定型辊与三号伸缩机构连接,三号伸缩机构可带动定型辊上下竖直移动;二号牵引辊转动连接在机架上,定型辊和二号牵引辊上下设置;电机安装在机架上,其电机轴通过皮带或者链条与一号牵引辊和二号牵引辊连接;切割装置包括切割支架、切割刀和四号伸缩机构;切割支架固定在机架上;四号伸缩机构安装在定型支架上;切割刀与四号伸缩机构连接,四号伸缩机构可带动切割刀上下竖直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支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中,采用一冲切模具对步骤三制成的半成品进行冲切;该冲切模具包括上模、上模冲切块、下模、下模冲切块、底座和滑动板;上模的底部开有上斜面,上斜面为两个,相对设置,并且两个上斜面呈八字形设置;底座固定在下模上;底座为两个,相对设置;上模冲切块倾斜设置,与底座上的导向槽滑动连接,使其在冲切模具中斜向滑动设置;上模冲切块为两个,相对设置,并且两个上模冲切块呈八字形设置;两个上模冲切块分别与两个上斜面配合;下模冲切块的底部固定在下模上,顶部开有支撑面;下模冲切块位于两个上模冲切块之间,支撑面分别与两个上模冲切块相对设置;滑动板为两个,分别安装在两个底座上,两个滑动板相对设置,并且两个滑动板呈倒八字形设置;滑动板包括滑块和滚针;滑块固定在底座上;滚针转动连接在滑块中;两个上模冲切块的底部分别与两个滑动板上的滚针接触;所述的支撑面为两个,两个支撑面相对设置成倒V形,两个支撑面分别与两个上模冲切块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热塑性支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加热温度为210℃、215℃、220℃、225℃、230℃、235℃、240℃、245℃和250℃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热塑性支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加热时间为6分钟、6.5分钟、7分钟、7.5分钟、8分钟、8.5分钟、9分钟、9.5分钟和10分钟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热塑性支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加热完成后混纺织物的温度为210℃、215℃、220℃、225℃、230℃、235℃、240℃、245℃和250℃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热塑性支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下模对混纺织物的加热温度为40℃、50℃、60℃、70℃、80℃、90℃、100℃、110℃、120℃和130℃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热塑性支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上模对混纺织物的加热温度为40℃、50℃、60℃、70℃、80℃、90℃、100℃、110℃、120℃、130℃和140℃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热塑性支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施加压力的压强为2MPa、3MPa、4MPa、5MPa、6MPa、7MPa、8MPa、9MPa和10MPa中的一种。
CN201410811449.6A 2014-12-24 2014-12-24 一种热塑性支架的成型方法 Active CN1046083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11449.6A CN104608395B (zh) 2014-12-24 2014-12-24 一种热塑性支架的成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11449.6A CN104608395B (zh) 2014-12-24 2014-12-24 一种热塑性支架的成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08395A true CN104608395A (zh) 2015-05-13
CN104608395B CN104608395B (zh) 2017-07-11

Family

ID=53143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11449.6A Active CN104608395B (zh) 2014-12-24 2014-12-24 一种热塑性支架的成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0839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26432A (zh) * 2016-12-08 2017-05-10 振石集团华美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墙护角的制作方法
CN110563318A (zh) * 2019-03-11 2019-12-13 田英良 一种带状玻璃供料及手机盖板玻璃在线3d模压成型方法与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99336A1 (en) * 2004-03-09 2005-09-15 Jamco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rmosetting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CN101100521A (zh) * 2006-07-03 2008-01-09 蒋姝华 热塑性纤维增强塑料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3112179A (zh) * 2012-10-23 2013-05-22 镇江铁科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纤维增强树脂片材及其连续成型方法和装置
WO2013086269A1 (en) * 2011-12-09 2013-06-13 Ticona Llc Impregnation section of die for impregnating fiber roving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99336A1 (en) * 2004-03-09 2005-09-15 Jamco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rmosetting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CN101100521A (zh) * 2006-07-03 2008-01-09 蒋姝华 热塑性纤维增强塑料板及其制造方法
WO2013086269A1 (en) * 2011-12-09 2013-06-13 Ticona Llc Impregnation section of die for impregnating fiber rovings
CN103112179A (zh) * 2012-10-23 2013-05-22 镇江铁科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纤维增强树脂片材及其连续成型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26432A (zh) * 2016-12-08 2017-05-10 振石集团华美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墙护角的制作方法
CN110563318A (zh) * 2019-03-11 2019-12-13 田英良 一种带状玻璃供料及手机盖板玻璃在线3d模压成型方法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08395B (zh) 2017-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86735B (zh) 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型材及成型工艺
KR100781932B1 (ko) 천연원목의 외관 및 질감을 가진 합성목재판 패널의 연속식제조방법 및 제조장치
CN102225624B (zh) 连续纤维基布与热塑性树脂复合板材成型工艺
CN102336026B (zh) 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直接在线拉挤成型工艺
CN107127984A (zh) 一种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制造工艺
CN105252848B (zh) 一种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板材生产线及生产方法
CN102509610B (zh) 2.5μm聚丙烯电容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6273989A (zh) 一种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板的成型装置及其成型方法
CN204397942U (zh) 用于切割玻纤与化纤混纺织物的装置
CN104608395A (zh) 一种热塑性支架的成型方法
CN102350826B (zh) 一种发泡复合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2963101B (zh) 一体式热塑性树脂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板与复合工艺
CN202498800U (zh) 连续纤维增强聚丙烯发泡板材
CN101508173B (zh) 纤维基材热塑淋膜型双面复合工艺
CN104369473B (zh) 一种拉挤型材用复合毡及其制造方法
CN203126090U (zh) 一种铝复合板的自动化生产设备
CN203438522U (zh) 单聚合物复合材料制品熔融包覆辊压成型设备
CN207481265U (zh) Lvt覆膜地板的生产装置
CN202097884U (zh) 复合板材滚压成型设备
CN109878050A (zh) Pvc发泡共挤asa玻纤增强工艺
CN203031943U (zh) 成型系统
CN105946252A (zh) 蜂窝状织物复合热塑片材及压塑成型拉杆箱箱壳加工方法
CN105668997A (zh) 平板玻璃模板连续静态成型法
CN206204556U (zh) 一种新型纤维棉分料装置
CN215319264U (zh) 一种生态板材料生产用热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