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04404B - 无纺布秧苗插播机及其插播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纺布秧苗插播机及其插播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04404B
CN104604404B CN201510074496.1A CN201510074496A CN104604404B CN 104604404 B CN104604404 B CN 104604404B CN 201510074496 A CN201510074496 A CN 201510074496A CN 104604404 B CN104604404 B CN 1046044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ven fabrics
rice shoot
bar
rice
interc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7449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04404A (zh
Inventor
肖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odong Primitive Agriculture Farmers'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Original Assignee
Shaodong Primitive Agriculture Farmers'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odong Primitive Agriculture Farmers'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filed Critical Shaodong Primitive Agriculture Farmers'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Priority to CN20151007449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044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044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044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044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044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纺布秧苗插播机及其插播方法。该插播机包括分设于稻田两侧的结构相同的第一、二插播装置和位于第一、二插播装置之间的用于连接拉动无纺布秧苗盘的插播杆,该第一、第二插播装置分别包括一支架,该支架上枢设有多个用于设置无纺布秧苗盘的旋转托架;该插播杆上连接固定有两组拉绳,两组拉绳分别位于插播杆的两侧,且两组拉绳的自由端延伸到稻田两侧。该方法是,先将无纺布秧苗条螺旋盘绕成无纺布秧苗盘;再将无纺布秧苗盘放置在位于稻田侧的旋转托架上,并将无纺布秧苗盘固定在插播杆上,通过工人从远离无纺布秧苗盘一方拉拽拉绳使插播杆到达稻田另一侧,将无纺布秧苗条放置于稻田,如此反复,即可。

Description

无纺布秧苗插播机及其插播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秧苗插播方法及所用插播机,特别是一种无纺布秧苗插播机及其插播方法。
背景技术
市场现有育秧技术主要有传统人工育秧、盘式育秧和直播等。传统育秧是以淹水管理为主的育秧方式,即先后经过浸种催芽、水整地、水作床、人工分秧、人工带水插秧。传统育秧方式由于淹水管理,常有坏种烂芽、出苗和成苗率较低、秧苗细长不壮、分蘖弱等弊端,占地面积大、育苗程序复杂、用工时间长、育苗过程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等缺点。盘式育秧包括手工摆盘、手工铺土、播种(种子经浸种消毒和催芽)、覆土、进大棚或温室叠盘竖芽(出室)、拱棚保温(或封膜盖草)绿化炼苗等过程。盘式育秧成本高、操作复杂、人员劳动量大、保温效果差。直播就是不进行育秧、移栽而直接将种子播于大田的一种栽培方式,即经过浸种催芽、精细整地、直接撒播种子到水田。直播水稻苗多,封行早,田间较荫蔽,病虫发生率较高,亩产量低。
现有插秧技术主要有插秧机插秧和人工抛秧。插秧机插秧是利用常规机械插播机进行插秧,这种方式虽实现了机械化作业,但是其用种量大、漏插率高以及高密植(在单位面积土地上适当缩小作物行距和株距,过高地增加播种量),并且插播机笨重、耗能、使用条件有限。人工抛秧是采用钵体育苗盘或纸筒育出根部带有营养土块的、相互易于分散的水稻秧苗,或采用常规育秧方法育出秧苗后手工掰块分秧,然后将秧苗连同营养土一起均匀撒抛在空中,使其根部随重力落入田间定植的一种栽培法。人工抛秧易造成秧苗分布不均,在面积大的水田情况下,一般的人工抛秧还要求操作人员下水田工作,不仅耗时、劳动强度大,而且秧苗返青时间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能实现轻便、灵巧插播,且不受地形限制的无纺布秧苗插播机及其插播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纺布秧苗插播机,其包括分设于稻田两侧的结构相同的第一、二插播装置和位于第一、二插播装置之间的用于连接拉动无纺布秧苗盘的插播杆,该第一、第二插播装置分别包括一支架,该支架上枢设有多个用于设置无纺布秧苗盘的旋转托架;该插播杆上连接固定有两组拉绳,两组拉绳分别位于插播杆的两侧,且两组拉绳的自由端延伸到稻田两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无纺布秧苗插播方法,其首先将育秧完成的无纺布秧苗条螺旋盘绕形成多个无纺布秧苗盘;然后将多个无纺布秧苗盘分别放置在位于稻田两侧的结构相同的第一、第二插播装置的多个旋转托架上,并将第一插播装置上的无纺布秧苗盘的无纺布秧苗条一端分别固定在插播杆上,该插播杆上连接固定有两组拉绳,两组拉绳分别位于插播杆的两侧,且两组拉绳的自由端延伸到稻田两侧,通过工人从远离第一插播装置的一方拉拽拉绳使插播杆水平到达该稻田的另一侧,将无纺布秧苗条放置于稻田,再将第二插播装置上的无纺布秧苗盘的无纺布秧苗条一端分别固定在插播杆上,通过工人从远离第二插播装置的一方拉拽拉绳使插播杆水平到达该稻田的另一侧,将无纺布秧苗条放置于稻田,如此反复,即可。
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每组拉绳分别包括连接该插播杆两端的第一、第二拉绳,以通过两侧的第一、第二拉绳控制插播杆的位置,保持插播杆水平移动。
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该无纺布秧苗盘由育秧完成的无纺布秧苗条螺旋盘绕形成。
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该旋转托架由可折合性十字架组成,每组十字架的中部设置轴承,该轴承连接该支架。
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该无纺布秧苗条是在条状无纺布上均布种子及XQ养分颗粒,再通过温室育秧形成。该XQ养分颗粒是将含氮、磷、钾养分的复合配方肥料通过造粒机形成的不规则球状颗粒。
采用本发明无纺布育苗技术相对于传统育秧节约占地约95%;育秧效果不受自然环境影响,节省种子50%左右;易培育壮秧,提高亩产约10%;便于移栽,秧苗根系粗壮,白根多,抗病力强。本发明无纺布秧苗插播机轻便、灵巧,使用范围广,不受地形限制,适合任何地形的水田,对在丘陵地区的水田更具优越性,如果在稻田两侧分别放置一台插播机,2个人协同操作,可在1天内插播水田15亩左右,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省工、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及使用状态图。
图2为本发明插播装置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旋转托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无纺布秧苗条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无纺布秧苗插播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无纺布秧苗插播机一实施例包括分设于稻田两侧的结构相同的第一、二插播装置1、2和位于第一、二插播装置1、2之间的用于连接拉动无纺布秧苗盘3的插播杆4。该第一、第二插播装置1、2分别包括一支架11,该支架11上通过轴承设有多个用于设置无纺布秧苗盘3的旋转托架12。该插播杆4上连接固定有两组拉绳5、6,两组拉绳分别位于插播杆4的两侧,且两组拉绳的自由端延伸到稻田两侧。每组拉绳分别包括连接该插播杆4两端的第一、第二拉绳51、52(或61、62),以通过两侧的第一、第二拉绳51、52(或61、62)控制插播杆4的位置,保持插播杆4水平移动。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该旋转托架12由可折合性十字架121组成,十字架121的中部设置轴承,该轴承连接该支架11。
该无纺布秧苗盘3由育秧完成的无纺布秧苗条31螺旋盘绕形成。如图4所示,该无纺布秧苗条31是在条状无纺布上均布种子及XQ养分颗粒32,再通过温室育秧形成。该XQ养分颗粒是将含氮、磷、钾养分的复合配方肥料通过造粒机形成的不规则球状颗粒。
本发明插播机使用时,如图5所示,首先将育秧完成的无纺布秧苗条31螺旋盘绕形成多个无纺布秧苗盘3;然后将多个无纺布秧苗盘3分别放置在位于稻田7两侧的结构相同的第一、第二插播装置1、2的多个旋转托架12上,并将第一插播装置1上的无纺布秧苗盘的无纺布秧苗条一端分别固定在插播杆4上,该插播杆4上连接固定有两组拉绳5、6,两组拉绳5、6分别位于插播杆4的两侧,且两组拉绳的自由端延伸到稻田7两侧,通过工人从远离第一插播装置1的一方拉拽拉绳5使插播杆4水平到达该稻田7的另一侧,将无纺布秧苗条31放置于稻田7,再将第二插播装置2上的无纺布秧苗盘3的无纺布秧苗条31一端分别固定在插播杆4上,通过工人从远离第二插播装置2的一方拉拽拉绳6使插播杆4水平到达该稻田7的另一侧,将无纺布秧苗条31放置于稻田7,如此反复,即可。

Claims (9)

1.一种无纺布秧苗插播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分设于稻田两侧的结构相同的第一、二插播装置和位于第一、二插播装置之间的用于连接拉动无纺布秧苗盘的插播杆,该第一、第二插播装置分别包括一支架,该支架上枢设有多个用于设置无纺布秧苗盘的旋转托架;该插播杆上连接固定有两组拉绳,两组拉绳分别位于插播杆的两侧,且两组拉绳的自由端延伸到稻田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秧苗插播机,其特征在于,每组拉绳分别包括连接该插播杆两端的第一、第二拉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秧苗插播机,其特征在于,该无纺布秧苗盘由育秧完成的无纺布秧苗条螺旋盘绕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秧苗插播机,其特征在于,该旋转托架由可折合性十字架组成,每组十字架的中部设置轴承,该轴承连接该支架。
5.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无纺布秧苗插播机的插播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将育秧完成的无纺布秧苗条螺旋盘绕形成多个无纺布秧苗盘;然后将多个无纺布秧苗盘分别放置在位于稻田两侧的结构相同的第一、第二插播装置的多个旋转托架上,并将第一插播装置上的无纺布秧苗盘的无纺布秧苗条一端分别固定在插播杆上,该插播杆上连接固定有两组拉绳,两组拉绳分别位于插播杆的两侧,且两组拉绳的自由端延伸到稻田两侧,通过工人从远离第一插播装置的一方拉拽拉绳使插播杆水平到达该稻田的另一侧,将无纺布秧苗条放置于稻田,再将第二插播装置上的无纺布秧苗盘的无纺布秧苗条一端分别固定在插播杆上,通过工人从远离第二插播装置的一方拉拽拉绳使插播杆水平到达该稻田的另一侧,将无纺布秧苗条放置于稻田,如此反复,即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纺布秧苗插播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无纺布秧苗条是在条状无纺布上均布种子及XQ养分颗粒,再通过温室育秧形成;
该XQ养分颗粒是将含氮、磷、钾养分的复合配方肥料通过造粒机形成的不规则球状颗粒。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纺布秧苗插播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插播装置分别包括一支架,该支架上枢设有多个用于设置所述无纺布秧苗盘的所述旋转托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纺布秧苗插播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旋转托架由可折合性十字架组成,每组十字架的中部设置轴承,该轴承连接所述支架。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纺布秧苗插播方法,其特征在于,每组拉绳分别包括连接该插播杆两端的第一、第二拉绳。
CN201510074496.1A 2015-02-12 2015-02-12 无纺布秧苗插播机及其插播方法 Active CN1046044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74496.1A CN104604404B (zh) 2015-02-12 2015-02-12 无纺布秧苗插播机及其插播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74496.1A CN104604404B (zh) 2015-02-12 2015-02-12 无纺布秧苗插播机及其插播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04404A CN104604404A (zh) 2015-05-13
CN104604404B true CN104604404B (zh) 2018-01-26

Family

ID=53139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74496.1A Active CN104604404B (zh) 2015-02-12 2015-02-12 无纺布秧苗插播机及其插播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0440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006A (zh) * 1991-09-19 1992-04-08 段晋宏 一种玉米定向播种方法
CN2273099Y (zh) * 1996-12-26 1998-01-28 张振平 盘式种绳
CN2422800Y (zh) * 2000-01-27 2001-03-14 吴静 水稻育秧土肥播种机
CN1378772A (zh) * 2002-04-10 2002-11-13 唐育军 铺纸式播种法和采用的装置
CN100405890C (zh) * 2006-01-05 2008-07-30 郭细才 岸上操纵水稻播种机
CN1910977A (zh) * 2006-08-25 2007-02-14 黔南金福有限责任公司 格盘式育苗播种膜及其生产方法
GB0716011D0 (en) * 2007-08-16 2007-09-26 Horticultural Developments Int Method and device for establishing and organism
CN202160401U (zh) * 2011-08-18 2012-03-14 由朋双 作物种粒种植绳
CN204498673U (zh) * 2015-02-12 2015-07-29 邵东县原始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无纺布秧苗插播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04404A (zh) 2015-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07228B (zh) 一种油菜毯状苗培育方法
CN102144541B (zh) “三步法”生产“龙头凤尾”优质铁皮石斛材料的方法
CN103493664B (zh) 干制辣椒轻简化栽培方法
CN105684738A (zh) 一种日光温室番茄的栽培方法
CN102783348B (zh) 一种烤烟直播省工降本栽培方法
JP2014150771A (ja) 薬用植物の栽培方法
CN113287472A (zh) 一种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方法
CN104488478A (zh) 一种桔梗的高效栽培方法
CN104641843A (zh) 一种作物变株距行行交错种植方法
CN204498673U (zh) 无纺布秧苗插播机
CN110463524B (zh) 一种铜草花的育苗方法
CN102369833A (zh) 丝瓜大棚高产栽培技术
CN104604404B (zh) 无纺布秧苗插播机及其插播方法
CN106106079A (zh) 一种多单元有机基质的温室果蔬种植方法
CN103430751B (zh) 一种天冬种苗的繁殖方法
CN105815007B (zh) 水稻精准播种育秧方法
CN201226697Y (zh) 复合营养育苗垫
CN204907329U (zh) 一种农作物播种膜及制膜设备
CN105519338B (zh) 一种凤丹种子育苗方法
CN1695432A (zh) 室内工业化生产水稻直播种子地毯及其制作方法
CN100499997C (zh) 杏香兔耳风繁育方法
CN106386469A (zh) 一种玉米的抗逆性育种方法
CN107852887B (zh) 一种冬季马铃薯微型薯物理催芽法
CN206963452U (zh) 一种农作物育苗装置
CN106622948A (zh) 一种用于农业种植中的种子筛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