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02359B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随机接入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随机接入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602359B CN104602359B CN201410605693.7A CN201410605693A CN104602359B CN 104602359 B CN104602359 B CN 104602359B CN 201410605693 A CN201410605693 A CN 201410605693A CN 104602359 B CN104602359 B CN 10460235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ndom access
- window
- network
- access response
- sub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72 for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63 phase shif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88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92 spre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6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a dedicated channel for access
- H04W74/0891—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a dedicated channel for access for synchronized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随机接入的方法。该方法用于一无线通信系统的一用户端,包含有传送一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多个重复讯息至该无线通信系统的一网络端;以及在多个随机接入响应时窗上监看一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以从该网络端接收由一随机接入无线网络暂时识别(random access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RA‑RNTI)所辨识的一随机接入响应,其中,该多个随机接入响应时窗中的每一随机接入响应时窗对应于该随机接入前导码的该多个重复讯息当中一个。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随机接入的方法,用于进行覆盖增强运作的用户端。
背景技术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为了改善通用行动电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制定了具有较佳效能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其支持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第八版本(3GPP Rel-8)标准和/或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第九版本(3GPP Rel-9)标准,以满足日益增加的使用者需求。长期演进系统被视为提供高数据传输率、低潜伏时间、分组最佳化以及改善系统容量和覆盖范围的一种新无线接口及无线网络架构,包含有由多个演进式基站(evolved Node-Bs,eNBs)所组成的演进式通用陆地全球无线接入网络(Evolved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其一方面与用户端(userequipment,UE)进行通信,另一方面与处理接入层(Non Access Stratum,NAS)控制的核心网络进行通信,而核心网络包含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及移动管理单元(MobilityManagement Entity,MME)等实体。
先进长期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由长期演进系统进化而成,其包含有载波集成(carrier aggregation,CA)、协调多点(coordinated multipoint,CoMP)传送/接收以及上行链路(uplink,UL)多输入多输出(UL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UL-MIMO)等先进技术,以延展带宽、提供快速转换功率状态及提升小区边缘效能。为了使先进长期演进系统中的用户端及演进式基站能相互通信,用户端及演进式基站必须支持为了先进长期演进系统所制定的标准,如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第十版本(3GPP Rel-10)标准或较新版本的标准。
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装置可自动进行预设工作并回报其结果至其它装置、服务器、基站(Node-B,NB)或演进式基站,其可用于各种领域,如安全性、数据追踪、电子钱包、安全照护、计量等。较佳地,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可通过无线网络进行回报,以避免环境因素造成信号传输的限制。然而,使用无线网络的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在进行传输之前必须先建立无线链路,并分配给进行无线链路传输所需的无线资源,因此,现有的无线通信系统及设备即可作为机器类型通信装置运作的媒介。在此情况下,目前已广为使用的由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所发展的通用移动电信系统、长期演进系统及先进长期演进系统等也同时适用于机器类型通信装置的运作。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即可视为用户端的一种类型。
部分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可能设置在住家大楼的地下室,或设置在被覆箔绝缘体、金属窗或厚墙建筑结构隔绝的地点,因此,相较于一般通信装置而言,这些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在无线接口上往往面临到较严重的穿透损耗(penetration loss)。而覆盖率较差的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可能具有低数据率、较大延迟容忍度等特性且通常不具有移动性,在此情况下,部分的讯息和/或通道可被省略。在覆盖率较差的情况下,属于机器类型通信装置的用户端可运作于一覆盖率增强模式(enhanced coverage mode),此时,信令、数据传输及无线资源的形式不同于一般环境之下的用户端。
为改善覆盖率,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可藉由延长传输时间来累积更多的传输能量。现有用于数据通道的传输时间间隔集束(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bundling,TTIbundling)及混合自动重送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重传皆可有效改善覆盖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目前所规范的上行链路混合自动重送请求重传的最大数量为28,而传输时间间隔集束为4个连续子帧,因此,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可使用较大集束量的传输时间间隔集束以及最高的混合自动重送请求重传次数来取得较佳效能。除了传输时间间隔集束及混合自动重送请求重传之外,其它用来改善覆盖率的方式还包括传送多次具有相同或不同冗余版本(redundancy version,RV)的重复讯息。此外,时域上的扩展码(code spreading)亦被普遍认为可用来改善覆盖率。机器类型通信的讯务分组可分割为较小分组的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传输,也可使用极低速率编码、较低的调制阶数(modulation order)(如二进制相移键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BPSK))及长度较短的循环冗余检查码(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若考虑特定通道的特性(例如通道周期性、参数变化率、通道结构、内容限制等)以及放宽的性能需求(例如延迟容忍度),新的解码技术(例如相关性或缩小的搜寻空间解码)也可用于改善覆盖率。
当一用户端起始一随机接入程序(random access procedure),以和一演进式基站进行上行链路同步时,用户端会传送一随机接入前导码(random access preamble,又称之为“随机接入前置”)。当传送出随机接入前导码时,用户端应在一随机接入响应时窗(random access response window)上监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PDCCH),以取得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 response),该随机接入响应是由随机接入无线网络暂时识别(random access radio network temporaryidentifier,RA-RNTI)来进行辨识,而该随机接入响应时窗开始于包含有随机接入前导码末端的子帧之后的第3个子帧,且长度为ra-ResponeseWindowSize(如10个子帧)。随机接入无线网络暂时识别相关于用来传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物理随机接入通道(physical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其可通过以下方式计算:
RA-RNTI=1+t_id+10×f_id;
其中,t_id为特定物理随机接入通道中第一个子帧的索引(0≤t_id<10),f_id为该子帧内的该特定物理随机接入通道的索引,此索引是依据频谱由小而大依序编入(0≤f_id<6)。当用户端成功接收到一随机接入响应且该随机接入响应包含匹配于其所传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认证(random access preamble identifier,RAPID)时,用户端即停止监看随机接入响应。
当一用户端(如一机器类型通信装置)在覆盖率增强模式之下起始一随机接入程序时,用户端将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多个重复讯息传送至一演进式基站。用户端并开始在随机接入响应时窗上监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以取得由随机接入无线网络暂时识别所辨识的随机接入响应。随机接入响应时窗开始于包含有随机接入前导码末端的子帧之后的第3个子帧,且长度为ra-ResponeseWindowSize(如10个子帧)。若用户端未能在随机接入响应时窗内接收到包含有对应于所传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识别的随机接入响应时,用户端会判断随机接入响应接收失败。在随机接入响应接收失败的情况下,其中一种情况是,用户端会认为随机接入程序发生问题,因而触发一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RRC)连结的重建程序;而另一种情况是,用户端会将后续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传输延迟一回退时间(backoff time)。然而,在覆盖率增强模式之下的用户端不见得符合上述两种情况,实际上,随机接入响应时窗往往在用户端尚未完成随机接入前导码重复讯息的传送时就已结束。在此情况下,由于随机接入程序的不正常中断,在覆盖率增强模式之下的用户端所执行的随机接入程序具有较差的效能。
有鉴于此,已知技术实有改进的必要。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可在进行覆盖增强运作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随机接入的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公开一种处理随机接入的方法,用于一无线通信系统的一用户端,该方法包含有传送一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多个重复讯息至该无线通信系统的一网络端;以及在多个随机接入响应时窗上监看一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PDCCH),以从该网络端接收由一随机接入无线网络暂时识别(random access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RA-RNTI)所辨识的一随机接入响应,其中,该多个随机接入响应时窗中的每一随机接入响应时窗对应于该随机接入前导码的该多个重复讯息当中一个。
本发明另公开一种处理随机接入的方法,用于一无线通信系统的一用户端,该方法包含有传送一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多个重复讯息至该无线通信系统的一网络端;以及在一随机接入响应时窗上监看一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以从该网络端接收由一随机接入无线网络暂时识别所辨识的一随机接入响应,其中,该随机接入响应时窗开始于包含有该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重复讯息末端的一第一子帧之后的第M个子帧,并结束于包含有该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最后一个重复讯息末端的一第二子帧之后的第(N+W)个子帧。
本发明另公开一种处理随机接入的方法,用于一无线通信系统的一用户端,该方法包含有传送一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多个重复讯息至该无线通信系统的一网络端;以及在一随机接入响应时窗上监看一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以从该网络端接收由一随机接入无线网络暂时识别所辨识的一随机接入响应,其中,该随机接入响应时窗开始于包含有该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重复讯息末端的一子帧之后的第N个子帧,且该随机接入响应时窗的长度为X个子帧。
本发明另公开一种处理随机接入的方法,用于一无线通信系统的一用户端,该方法包含有传送一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多个重复讯息至该无线通信系统的一网络端;以及在至少一随机接入响应时窗上监看一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以从该网络端接收由一随机接入无线网络暂时识别所辨识的一随机接入响应,其中,该至少一随机接入响应时窗中的每一随机接入响应时窗开始于包含有该随机接入前导码的该多个重复讯息中一第一数量个连续重复讯息的最后一个重复讯息末端的一子帧之后的第N个子帧,且该每一随机接入响应时窗的长度为X个子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图。
图4为图3的流程中多个随机接入响应时窗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图。
图6为图5的流程中随机接入响应时窗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图。
图8为图7的流程中随机接入响应时窗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图。
图10为图9的流程中随机接入响应时窗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图。
图12为图11的流程中随机接入响应时窗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 无线通信系统
20 通信装置
200 处理装置
210 存储单元
214 程序代码
220 通信接口单元
R0~R99 随机接入前导码重复讯息
n0~n102 子帧
W0~W9 随机接入响应时窗
30 流程
300~306 步骤
50 流程
500~506 步骤
70 流程
700~706 步骤
90 流程
900~906 步骤
110 流程
1100~1106 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无线通信系统10的示意图。无线通信系统10简略地由一网络端及多个用户端(user equipment,UE)所组成。在图1中,网络端及用户端仅是用来说明无线通信系统10的结构。实际上,在通用行动电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中,网络端可为一通用陆地全球无线接入网络(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UTRAN),其包括多个基站(Node-Bs,NBs)。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先进长期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或是先进长期演进系统的后续版本中,网络端可为一演进式通用陆地全球无线接入网络(evolved UTRAN,E-UTRAN),其可包括多个演进式基站(evolved eNBs)和/或中继站(relays)。
除此之外,网络端也可同时包括通用陆地全球无线接入网络/演进式通用陆地全球无线接入网络及核心网络,其中,核心网络可包括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移动管理单元(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分组数据网络(Packet Data Network,PDN)网关(PDN gateway,P-GW)、自我组织网络(Self-Organizing Network,SON)服务器和/或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等网络实体。换句话说,在网络端接收用户端所传送的信息后,可由通用陆地全球无线接入网络/演进式通用陆地全球无线接入网络来处理及产生对应于该信息的决策。或者,通用陆地全球无线接入网络/演进式通用陆地全球无线接入网络可将信息转传至核心网络,由核心网络来产生对应于该信息的决策。此外,也可在通用陆地全球无线接入网络/演进式通用陆地全球无线接入网络及核心网络进行合作及协调后,共同处理该信息,以产生决策。用户端可为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MTC)装置、移动电话、笔记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电子书或可携式计算机系统等装置,而不限于此。此外,根据数据传输方向,网络端及用户端可分别视为传送端或接收端。举例来说,对于一上行链路(uplink,UL)而言,用户端为传送端而网络端为接收端;对于一下行链路(downlink,DL)而言,网络端为传送端而用户端为接收端。更具体来说,对于网络端而言,传送的方向为下行链路而接收的方向为上行链路;对于用户端而言,传送的方向为上行链路而接收的方向为下行链路。
请参考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通信装置20的示意图。通信装置20可以是图1中的用户端或网络端,但不限于此。通信装置20包含一处理装置200、一存储单元210及一通信接口单元220。处理装置200可为一微处理器或一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存储单元210可为任一数据存储装置,用来存储一程序代码214,并通过处理装置200读取及执行程序代码214。举例来说,存储单元210可为用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只读式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DVD-ROM)、磁带(magnetic tape)、硬盘(hard disk)及光学数据存储装置(optical data storage device)等,而不限于此。通信接口单元220可为一无线收发器,其可根据处理装置200的处理结果,进行无线信号(如讯息或分组)的传送及接收。
请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30的流程图。流程30可用于图1中的无线通信系统10的用户端,以在覆盖率增强模式之下处理随机接入。流程30可被编译成程序代码214,其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300:开始。
步骤302:传送一随机接入前导码(random access preamble)的多个重复讯息至无线通信系统10的网络端。
步骤304:在多个随机接入响应时窗(random access response window)上监看一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L control channel,PDCCH),以从网络端接收由一随机接入无线网络暂时识别(random access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RA-RNTI)所辨识的一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 response),其中,多个随机接入响应时窗中的每一随机接入响应时窗对应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多个重复讯息当中一个。
步骤306:结束。
根据流程30,在随机接入程序中,处于覆盖率增强模式(enhanced coveragemode)之下的用户端在一物理随机接入通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上传送一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多个重复讯息,以和一演进式基站进行上行链路同步。随机接入前导码可对应于一随机接入前导码认证(random access preamble identifier,RAPID),且一随机接入无线网络暂时识别可用来确认用户端使用哪一时域及频谱资源来传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或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讯息)。用户端在传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每一重复讯息之后,会在多个随机接入响应时窗中一相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时窗上监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以接收由随机接入无线网络暂时识别所辨识的随机接入响应。每一随机接入响应时窗皆对应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多个重复讯息当中一个。在流程30的一实施例中,若用户端传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100个重复讯息时,用户端可在100个相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时窗上监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以接收由随机接入无线网络暂时识别所辨识的随机接入响应。
值得注意的是,对演进式基站来说,当传送一随机接入响应时,随机接入无线网络暂时识别可用于解码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的信息,此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上包含一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L control information,DCI),其具有一预设格式(即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并且附加有一被随机接入无线网络暂时识别扰乱(scramble)的循环冗余检查码(Cyclic Redundancy Code,CRC)。另外需注意的是,用户端接收被该随机接入无线网络暂时识别所扰乱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的信息并且用户端可使用随机接入无线网络暂时识别来解码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的信息。使用随机接入无线网络暂时识别来解码被该随机接入无线网络暂时识别所扰乱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的方式有以下几种,其中一种方式为,用户端可使用随机接入无线网络暂时识别,对被扰乱的循环冗余检查码进行解扰(descramble),以取得原始的循环冗余检查码。接着,用户端根据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来计算另一循环冗余检查码,并比较原始的循环冗余检查码与计算出的循环冗余检查码,以检查所接收到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是否用于用户端本身。若原始的循环冗余检查码与计算出的循环冗余检查码相同时,所接收到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即可用于用户端。另一种方式为,用户端可使用随机接入无线网络暂时识别,对另一循环冗余检查码进行扰乱,以取得另一被扰乱的循环冗余检查码,并比较接收到的被扰乱的循环冗余检查码与后来取得的另一被扰乱的循环冗余检查码。若接收到的被扰乱的循环冗余检查码与该另一被扰乱的循环冗余检查码相同时,所接收到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即可用于用户端。在演进式基站方面,对应于接收到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讯息,演进式基站可传送一或多个随机接入响应。另一方面,用户端可管理多个随机接入响应时窗,同时继续解码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直到成功接收到一随机接入响应其包含匹配于其所传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认证为止。关于随机接入程序及相关物理层程序的详细信息可参考3GPP TS 36.321(介质访问控制层程序(MAC layer procedure))、TS 36.212(多工及通道编码(Multiplexing andchannel coding))、TS 36.213(物理层程序(Physical layer procedure))的说明书。
当用户端处于覆盖率增强模式,并传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多个重复讯息时,用户端可设定多个随机接入响应时窗,以取代已知技术中的单一随机接入响应时窗。如此一来,可避免用户端在完成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讯息的传输之前,因未能在随机接入响应时窗上成功接收到由随机接入无线网络暂时识别所辨识的随机接入响应而造成随机接入程序中断的问题。
在一实施例中,每一随机接入响应时窗皆开始于包含有相对应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一重复讯息末端的子帧之后的第N个子帧,其中,N个子帧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系统环境导致的最小延迟,如3毫秒(millisecond,ms)(就目前的长期演进/先进长期演进系统而言),其中的2毫秒为用户端所传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及演进式基站所传送的随机接入响应在空气中的传播延迟(propagation delay),而另外1毫秒为演进式基站处理接收到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并准备传送随机接入响应的处理时间。N的数值可根据系统需求进行设定,举例来说,N的数值可通过静态的方式设定,例如藉由一标准或规格书来制定,或者N的数值可通过动态的方式设定,例如由演进式基站来决定。若是由演进式基站来决定N的数值,演进式基站可将相关于N的数值的讯息通过系统信息广播至用户端。此外,每一随机接入响应时窗的长度皆为ra-ResponseWindowSize子帧(如10个子帧),且其长度足以使用户端在随机接入响应时窗上接收到相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ra-ResponseWindowSize可通过系统信息进行设定或制定于一标准或规格书。
请参考图4,图4为流程30中多个随机接入响应时窗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一用户端可在一物理随机接入通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上传送一随机接入前导码的3个重复讯息R0~R2至一演进式基站。用户端可在分别对应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讯息R0~R2的3个随机接入响应时窗W0~W2上监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每一随机接入响应时窗W0~W2皆开始于包含有其相对应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讯息R0~R2末端的子帧之后的第N个子帧,在图4的实施例中,N等于3。每一随机接入响应时窗W0~W2的长度为ra-ResponseWindowSize子帧(如10个子帧),该长度使用户端能够监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并接收随机接入无线网络暂时识别所辨识的随机接入响应。在图4的一实施例中,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讯息R0开始于子帧n0且结束于同一子帧n0,使得相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时窗W0开始于子帧n3,子帧n3即为包含有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讯息R0末端的子帧n0之后的第3个子帧。在图4的另一实施例中,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讯息R2开始于子帧n2而结束于下一子帧n3,使得相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时窗W2开始于子帧n6,子帧n6即为包含有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讯息R2末端的子帧n3之后的第3个子帧。值得注意的是,N也可设定为大于3的数值,而不限于此。
如图4所示,随机接入响应时窗W0~W2互相重叠。一般来说,随机接入响应时窗可能互相重叠或彼此不重叠,其可根据用户端所传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讯息相对应的子帧而定,且不限于此。
请参考图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50的流程图。流程50可用于图1中的无线通信系统10的用户端,以在覆盖率增强模式之下处理随机接入。流程50可被编译成程序代码214,其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500:开始。
步骤502:传送一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多个重复讯息至无线通信系统10的网络端。
步骤504:在一随机接入响应时窗上监看一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以从网络端接收由一随机接入无线网络暂时识别所辨识的一随机接入响应,其中,该随机接入响应时窗开始于包含有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重复讯息末端的一第一子帧之后的第M个子帧,并结束于包含有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最后一个重复讯息末端的一第二子帧之后的第(N+W)个子帧。
步骤506:结束。
根据流程50,在随机接入程序中,处于覆盖率增强模式之下的用户端在一物理随机接入通道上传送一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多个重复讯息,以和一演进式基站进行上行链路同步。用户端会在一随机接入响应时窗上监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该随机接入响应时窗开始于包含有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重复讯息末端的一第一子帧之后的第M个子帧,并结束于包含有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最后一个重复讯息末端的一第二子帧之后的第(N+W)个子帧,其中,M及N可由演进式基站通过系统信息来设定,或制定于一标准或规格书中,W可通过系统信息或一标准或规格书的制定而设定为ra-ResponseWindowSize(如10个子帧)。相较于已知技术所设定的随机接入响应时窗,用户端可根据流程50,在更长的随机接入响应时窗上监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以接收由一随机接入无线网络暂时识别所辨识的随机接入响应,该随机接入无线网络暂时识别可确认用户端使用哪一时域及频谱资源来传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如此一来,用户端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的机率可大幅提升。
由于用户端可在随机接入响应时窗上监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且该随机接入响应时窗开始的一子帧基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重复讯息的传输而被决定,并且该随机接入响应时窗结束的一子帧基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最后一个重复讯息的传输而被决定,因此,用户端拥有更多时间可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上成功接收用于随机接入无线网络暂时识别的下行链路分配,进而接收包含有匹配于其所传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认证的一随机接入响应(在物理下行链路共享通道上)。如此一来,可避免用户端在完成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讯息的传输之前,因未能成功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而造成随机接入程序中断的问题。
在流程50中,M、N及W的数值可根据系统需求进行设定。举例来说,M、N及W的数值可通过静态的方式设定,例如藉由一标准或规格书来制定,或者M、N及W的数值可通过动态的方式设定,例如由演进式基站来决定。若是由演进式基站来决定M、N及W的数值,演进式基站可将相关于M、N及W的数值的讯息通过系统信息广播至用户端。
请参考图6,图6为流程50中随机接入响应时窗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一用户端可在一物理随机接入通道上传送一随机接入前导码的100个重复讯息R0~R99至一演进式基站。用户端可在一随机接入响应时窗上监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该随机接入响应时窗开始于包含有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讯息R0末端的子帧之后的第M个子帧,并结束于包含有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讯息R99末端的子帧之后的第(N+W)个子帧,其中,M及N可由演进式基站通过系统信息来设定,W可通过系统信息或一标准或规格书的制定而设定为ra-ResponseWindowSize(如10个子帧)。需注意的是,在图6的实施例中,M及N皆等于3,但在其它实施例中,M及N也可设定为大于3的数值,而不限于此。
值得注意的是,在图4及图6中,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讯息以连续的子帧传送仅为便于绘示的一种实施例,在实际情况下,往往不会发生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所有重复讯息皆以连续的子帧去传送的情况,这是因为演进式基站可能仅允许在一无线帧(radioframe)中的部分子帧用来进行物理随机接入通道的传送,而非整个无线帧中的每一子帧皆可用于物理随机接入通道的传送。
请参考图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70的流程图。流程70可用于图1中的无线通信系统10的用户端,以在覆盖率增强模式之下处理随机接入。流程70可被编译成程序代码214,其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700:开始。
步骤702:传送一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多个重复讯息至无线通信系统10的网络端。
步骤704:在一随机接入响应时窗上监看一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以从网络端接收由一随机接入无线网络暂时识别所辨识的一随机接入响应,其中,该随机接入响应时窗开始于包含有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重复讯息末端的一子帧之后的第N个子帧,且该随机接入响应时窗的长度为X个子帧。
步骤706:结束。
根据流程70,在随机接入程序中,处于覆盖率增强模式之下的用户端在一物理随机接入通道上传送一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多个重复讯息,以和一演进式基站进行上行链路同步。用户端会在一随机接入响应时窗上监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随机接入响应时窗开始于包含有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重复讯息末端的子帧之后的第N个子帧,且长度为X个子帧,其中,N个子帧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系统环境导致的最小延迟,如3毫秒(就目前的长期演进/先进长期演进系统而言),其中的2毫秒为用户端所传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及演进式基站所传送的随机接入响应在空气中的传播延迟,而另外1毫秒为演进式基站处理接收到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并准备传送随机接入响应的处理时间,X为一预设的随机接入响应时窗大小,其大于已知技术中的随机接入响应时窗大小ra-ResponseWindowSize(如10个子帧)。如此一来,用户端可在长度足以使随机接入响应被一随机接入无线网络暂时识别所辨识的一随机接入响应时窗上监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该随机接入无线网络暂时识别可确认用户端使用哪一时域及频谱资源来传送随机接入前导码。
值得注意的是,当用户端处在覆盖率增强模式之下,并传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多个重复讯息时,用户端所设定的随机接入响应时窗与已知技术预设的随机接入响应时窗具有不同特性。更明确来说,本发明的随机接入响应时窗的长度X子帧大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的标准所制定的长度ra-ResponseWindowSize子帧。X的数值可任意决定,但应足够大以适用于所有可能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使演进式基站可在该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上传送一随机接入响应,以回应用户端所传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举例来说,X的数值可使随机接入响应时窗结束于包含有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最后一个重复讯息末端的一子帧之后的第N个子帧,其中,N大于或等于3(即上述由于系统环境导致的最小延迟)。换句话说,X的数值将使用户端能够成功接收到可能对应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最后一个重复讯息的随机接入响应。如此一来,可避免用户端在完成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讯息的传输之前,因未能在随机接入响应时窗上成功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而造成随机接入程序中断的问题。
在流程70中,N及X的数值可根据系统需求进行设定。举例来说,N及X的数值可通过静态的方式设定,例如藉由一标准或规格书来制定,或者N及X的数值可通过动态的方式设定,例如由演进式基站来决定。若是由演进式基站来决定N及X的数值,演进式基站可将相关于N及X的数值的讯息通过系统信息广播至用户端。
请参考图8,图8为流程70中随机接入响应时窗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一用户端可在一物理随机接入通道上传送一随机接入前导码的100个重复讯息R0~R99至一演进式基站。用户端可在一随机接入响应时窗上监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该随机接入响应时窗开始于包含有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讯息R0末端的子帧之后的第3个子帧,且该随机接入响应时窗的长度为X个子帧。X的数值大于ra-ResponseWindowSize(如10个子帧)并使得随机接入响应时窗结束于包含有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讯息R99末端的子帧之后的第N个子帧,在图8的实施例中,N等于3,但在其它实施例中,N也可设定为大于3的数值,而不限于此。
请参考图9,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90的流程图。流程90可用于图1中的无线通信系统10的用户端,以在覆盖率增强模式之下处理随机接入。流程90可被编译成程序代码214,其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900:开始。
步骤902:传送一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多个重复讯息至无线通信系统10的网络端。
步骤904:在一随机接入响应时窗上监看一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以从网络端接收由一随机接入无线网络暂时识别所辨识的一随机接入响应,其中,该随机接入响应时窗开始于包含有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最后一个重复讯息末端的一子帧之后的第N个子帧,且该随机接入响应时窗的长度为X个子帧。
步骤906:结束。
根据流程90,在随机接入程序中,处于覆盖率增强模式之下的用户端在一物理随机接入通道上传送一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多个重复讯息,以和一演进式基站进行上行链路同步。用户端会在一随机接入响应时窗上监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该随机接入响应时窗开始于包含有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最后一个重复讯息末端的子帧之后的第N个子帧,且长度为X个子帧。在一实施例中,N个子帧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系统环境导致的最小延迟,如3毫秒,而X为一预设的随机接入响应时窗大小或已知技术中的随机接入响应时窗大小ra-ResponseWindowSize(如10个子帧)。因此,用户端可在随机接入响应时窗上监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以接收由一随机接入无线网络暂时识别所辨识的随机接入响应。
用户端可在传送出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所有重复讯息之后,再监看随机接入响应。由于演进式基站可能藉由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多个重复讯息来完成随机接入前导码的解码,再传送随机接入响应,因此,流程90所述的监看随机接入响应的方式可提高用户端成功接收随机接入响应并完成随机接入程序的机率。
在流程90中,N的数值可根据系统需求进行设定。举例来说,N的数值可通过静态的方式设定,例如藉由一标准或规格书来制定,或者N的数值可通过动态的方式设定,例如由演进式基站来决定。若是由演进式基站来决定N的数值,演进式基站可将相关于N的数值的讯息通过系统信息广播至用户端。
请参考图10,图10为流程90中随机接入响应时窗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一用户端可在一物理随机接入通道上传送一随机接入前导码的100个重复讯息R0~R99至一演进式基站。用户端可在一随机接入响应时窗上监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该随机接入响应时窗开始于包含有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讯息R99末端的子帧之后的第N个子帧,且该随机接入响应时窗的长度为ra-ResponseWindowSize子帧(如10个子帧)。需注意的是,在图10的实施例中,N等于3,但在其它实施例中,N也可设定为大于3的数值,而不限于此。
值得注意的是,在图4、图6、图8及图10中,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一重复讯息仅占据子帧的一部分,而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每一重复讯息的传输均终止于一特定子帧,换句话说,该特定子帧即包含有该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讯息的末端。举例来说,在图4中,随机接入前导码重复讯息R0~R2分别终止于子帧n0、n1及n3,亦即,子帧n0、n1及n3分别包含有随机接入前导码重复讯息R0~R2的末端。实际上,一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一重复讯息可能会跨越多个子帧(如图4中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讯息R2)。在此情况下,随机接入响应时窗是根据包含有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讯息末端的子帧来决定(如用于随机接入前导码重复讯息R2的子帧n3)。
请参考图11,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110的流程图。流程110可用于图1中的无线通信系统10的用户端,以在覆盖率增强模式之下处理随机接入。流程110可被编译成程序代码214,其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100:开始。
步骤1102:传送一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多个重复讯息至无线通信系统10的网络端。
步骤1104:在多个随机接入响应时窗上监看一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以从网络端接收由一随机接入无线网络暂时识别所辨识的一随机接入响应,其中,每一随机接入响应时窗开始于包含有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多个重复讯息中一第一数量个重复讯息的最后一个重复讯息末端的一子帧之后的第N个子帧,且每一随机接入响应时窗的长度为X个子帧。
步骤1106:结束。
除此之外,图12为流程110中随机接入响应时窗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根据流程110,在随机接入程序中,处于覆盖率增强模式之下的用户端可在一物理随机接入通道上传送一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多个重复讯息。用户端会在多个随机接入响应时窗上监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以接收由一随机接入无线网络暂时识别所辨识的一随机接入响应,该随机接入无线网络暂时识别可确认用户端使用哪一时域及频谱资源来传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其中,每一随机接入响应时窗开始于包含有一第一数量(j)个连续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讯息中最后一个重复讯息末端的子帧之后的第N个子帧,且每一随机接入响应时窗的长度为X个子帧。在一实施例中,N个子帧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系统环境导致的最小延迟,如3毫秒,而X为一预设随机接入响应时窗大小或已知技术中的随机接入响应时窗大小ra-ResponseWindowSize(如10个子帧)。
换句话说,用户端可在每j个连续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讯息的传输后开始一随机接入响应时窗。以图12为例,用户端可传送100个随机接入前导码重复讯息R0~R99,且第一数量j的连续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讯息为10个重复讯息。亦即,用户端可在传送出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讯息R0~R9之后,开始在一随机接入响应时窗W0上监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随机接入响应时窗W0开始于10个连续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讯息R0~R9中包含有最后一个重复讯息(R9)末端的子帧之后的第3个子帧(即子帧n12),且随机接入响应时窗W0的长度为10个子帧。此外,用户端可在传送出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讯息R90~R99之后,开始在一随机接入响应时窗W9上监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随机接入响应时窗W9开始于10个连续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讯息R90~R99中包含有最后一个重复讯息(R99)末端的子帧之后的第3个子帧(即子帧n102),且随机接入响应时窗W9的长度为10个子帧。需注意的是,流程110相似于流程90,其唯一的差异在于,用于流程90的随机接入响应时窗是在用户端传送出所有随机接入前导码重复讯息之后才开始,而流程110则采用多个随机接入响应时窗,其中相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时窗是在用户端每传送j个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讯息之后开始。
本领域技术人员当可依本发明的精神加以结合、修饰或变化以上所述的实施例,而不限于此。前述的所有流程的步骤(包含建议步骤)可通过装置实现,装置可为硬件、固件(为硬件装置与计算机指令与数据的组合,且计算机指令与数据属于硬件装置上的只读软件)或电子系统。硬件可为模拟微计算机电路、数字微计算机电路、混合式微计算机电路、微计算机芯片或硅芯片。电子系统可为系统单芯片(System On Chip,SOC)、系统级封装(System in Package,SiP)、嵌入式计算机(Computer On Module,COM)及通信装置20。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在进行覆盖增强运作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随机接入的方法。处于覆盖率增强模式之下的用户端在起始一随机接入程序时,可传送一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多个重复讯息,以和一演进式基站进行上行链路同步。在此情况下,随机接入响应时窗可根据多个重复讯息来进行设定,以避免用户端在完成随机接入前导码重复讯息的传输之前,因未能在随机接入响应时窗上成功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而造成随机接入程序中断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处理随机接入的方法,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用户端,该方法包含有:
在多个子帧上传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多个重复讯息至该无线通信系统的网络端,其中每一重复讯息是在该多个子帧中的各个子帧上传送且不互相重叠;以及
在多个随机接入响应时窗上监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PDCCH),以从该网络端接收由随机接入无线网络暂时识别(randomaccess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RA-RNTI)所辨识的一随机接入响应,其中,该多个随机接入响应时窗中的每一随机接入响应时窗对应于该随机接入前导码的该多个重复讯息当中一个;
其中,该多个随机接入响应时窗中包含至少两个随机接入响应时窗互相重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多个随机接入响应时窗中的每一随机接入响应时窗开始于包含有相对应的该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讯息末端的子帧之后的第N个子帧,其中,N为正整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N大于或等于相关于该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传播延迟(propagation delay)及处理时间的预设值,或N的数值由该网络端以静态或动态的方式进行设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多个随机接入响应时窗中每一随机接入响应时窗的长度为一预设长度或由该网络端通过系统信息来设定。
5.一种处理随机接入的方法,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用户端,该方法包含有:
在多个子帧上传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多个重复讯息至该无线通信系统的网络端;以及
在随机接入响应时窗上监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PDCCH),以从该网络端接收由随机接入无线网络暂时识别(random access radio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RA-RNTI)所辨识的随机接入响应,其中,该随机接入响应时窗开始于包含有该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重复讯息末端的第一子帧之后的第M个子帧,并结束于包含有该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最后一个重复讯息末端的第二子帧之后的第(N+W)个子帧,其中,M、N、W为正整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M及N大于或等于相关于该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传播延迟(propagation delay)及处理时间的预设值,或M及N的数值由该网络端以静态或动态的方式进行设定。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W为一预设值,或W的数值由该网络端通过系统信息来设定。
8.一种处理随机接入的方法,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用户端,该方法包含有:
在多个子帧上传送一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多个重复讯息至该无线通信系统的一网络端;以及
在随机接入响应时窗上监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PDCCH),以从该网络端接收由随机接入无线网络暂时识别(random access radio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RA-RNTI)所辨识的随机接入响应,其中,该随机接入响应时窗开始于包含有该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第一个重复讯息末端的子帧之后的第N个子帧,且该随机接入响应时窗的长度为X个子帧;
其中,X的数值使得用户端能够接收对应于该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多个重复讯息中最后一个重复讯息的随机接入响应,其中,N、X为正整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N大于或等于相关于该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传播延迟(propagation delay)及处理时间的预设值,或N的数值由该网络端以静态或动态的方式进行设定。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该随机接入响应时窗的长度为预设长度或由该网络端通过系统信息来设定。
11.一种处理随机接入的方法,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用户端,该方法包含有:
在多个子帧上传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多个重复讯息至该无线通信系统的网络端;以及
在一随机接入响应时窗上开始监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PDCCH),以在传送该多个重复讯息中所有重复讯息之后,从该网络端接收由随机接入无线网络暂时识别(random access radio network temporaryidentifier,RA-RNTI)所辨识的随机接入响应,其中,该随机接入响应时窗开始于包含有该随机接入前导码的该多个重复讯息中最后一个重复讯息末端的子帧之后的第N个子帧,且该随机接入响应时窗的长度为X个子帧,其中,N、X为正整数。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N大于或等于相关于该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传播延迟(propagation delay)及处理时间的预设值,或N的数值由该网络端以静态或动态的方式进行设定。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随机接入响应时窗的长度为一预设长度或由该网络端通过系统信息来设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361898450P | 2013-10-31 | 2013-10-31 | |
US61/898,450 | 2013-10-31 | ||
US14/529,131 | 2014-10-30 | ||
US14/529,131 US9794961B2 (en) | 2013-10-31 | 2014-10-30 | Method of handling random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602359A CN104602359A (zh) | 2015-05-06 |
CN104602359B true CN104602359B (zh) | 2018-08-28 |
Family
ID=51862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605693.7A Active CN104602359B (zh) | 2013-10-31 | 2014-10-31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随机接入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794961B2 (zh) |
EP (1) | EP2869654B1 (zh) |
CN (1) | CN10460235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81925B (zh) * | 2013-10-29 | 2019-01-08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覆盖增强机制下的定时维护方法及装置 |
US9668280B2 (en) * | 2013-11-01 | 2017-05-30 | Htc Corporation | Method of handling random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3078234B1 (en) * | 2013-12-04 | 2019-03-1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for coverage enhancement user equipment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0141983B2 (en) * | 2014-05-08 | 2018-11-2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for activating pSCell and SCell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dual connectivity |
CN105451360A (zh) * | 2014-09-26 | 2016-03-30 | 夏普株式会社 | 用于配置随机接入响应窗的方法以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
CN105611646B (zh) * | 2014-11-07 | 2021-11-02 | 夏普株式会社 | 基站、用户设备及其方法 |
ES2850174T3 (es) * | 2015-01-26 | 2021-08-26 | Asustek Comp Inc | Procedimiento y aparato para la detección de haces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
US10595280B2 (en) * | 2015-03-06 | 2020-03-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petition level coverage enhancement techniques for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transmissions |
CN107409317B (zh) | 2015-03-09 | 2020-08-04 | Lg 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操作快速随机接入过程的方法及其设备 |
US10555348B2 (en) * | 2015-03-11 | 2020-02-0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operating a fast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device therefor |
EP3281481A4 (en) * | 2015-04-08 | 2018-12-05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Random access response message transmission |
US9743426B2 (en) * | 2015-04-19 | 2017-08-22 | Alcatel Lucent | Dynamic determination and signaling of a RAR window size to a coverage enhanced low complexity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device |
CN106455112B (zh) * | 2015-08-11 | 2019-12-13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ra-rnti的确定方法和设备 |
CN112040453A (zh) * | 2015-08-14 | 2020-12-04 | 寰发股份有限公司 | 寻呼和rar调度方法 |
CN106793148B (zh) * | 2015-11-20 | 2021-11-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
WO2017097582A1 (en) * | 2015-12-09 | 2017-06-15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Random access enhancement for unlicensed access |
CN109076598B (zh) * | 2016-04-28 | 2021-06-1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一种随机接入响应的传输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
US10383150B2 (en) * | 2016-05-11 | 2019-08-13 | Ofinno, Llc | Random access process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eless network |
CN107529210A (zh) * | 2016-06-17 | 2017-12-29 |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 窄频物联网系统及其前置信号传输方法 |
KR102384523B1 (ko) | 2016-09-12 | 2022-04-0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단일 랜덤 액세스 절차를 위한 다수의 랜덤 액세스 프리앰블 전송 |
US10992510B2 (en) * | 2016-09-30 | 2021-04-27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and random access for flexible radio communication |
US10548168B2 (en) * | 2016-12-01 | 2020-01-28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for random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
EP3554175B1 (en) * | 2016-12-16 | 2021-02-03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Random access methods and apparatus |
US10484151B2 (en) * | 2017-03-02 | 2019-11-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ntrolling random-access channel (RACH) retransmission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EP3379886A1 (en) * | 2017-03-20 | 2018-09-26 | ASUSTek Computer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for system information reques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9275187B (zh) | 2017-07-17 | 2021-01-0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US11202322B2 (en) * | 2017-07-20 | 2021-12-14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
EP3629661A4 (en) * | 2017-07-20 | 2020-07-01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RANDOM ACCESS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
WO2019028753A1 (en) * | 2017-08-10 | 2019-02-14 | Zte Corporation | RANDOM ACCESS CONFIGURATIONS |
US10555338B2 (en) * | 2017-08-11 | 2020-02-04 | Mediatek Inc. | NR-PRACH multiple Msg1 transmission |
US11202319B2 (en) * | 2018-05-09 | 2021-12-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andom access response window ambiguity for multiple message1 transmissions |
US11202311B2 (en) * | 2018-07-20 | 2021-12-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response to idle mode requests |
KR20210122296A (ko) * | 2019-02-01 | 2021-10-08 | 노키아 테크놀로지스 오와이 | 랜덤 액세스 절차를 위한 제어 메커니즘 |
CN112189363A (zh) * | 2019-05-03 | 2021-01-05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 |
CN112399615B (zh) * | 2019-08-14 | 2022-04-26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调度方法及装置 |
CN114557106A (zh) * | 2019-10-14 | 2022-05-2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确定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
US20230094907A1 (en) * | 2021-09-30 | 2023-03-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andom access response window start in non-terrestrial networks |
US20240155693A1 (en) * | 2022-11-03 | 2024-05-09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461213A1 (en) | 2005-11-04 | 2019-03-27 | LG Electronics Inc. | Random access dimensioning methods and procedures fo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 systems |
EP1949566B1 (en) | 2005-11-04 | 2014-04-30 | LG Electronics Inc. | Random access channel hopping fo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 systems |
KR101388351B1 (ko) * | 2007-06-19 | 2014-04-2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제어 정보를 이용하여, 빠르게 랜덤 액세스 프리앰블의전송을 재시도 하는 방법 |
CN101562897B (zh) | 2008-04-18 | 2010-11-17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确定随机接入前导序列响应发送窗口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US8111656B2 (en) * | 2008-05-02 | 2012-02-07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random access window configuration |
WO2010052522A1 (en) | 2008-11-07 | 2010-05-14 | Nokia Corporation | Random access channel message bundling |
KR100949972B1 (ko) | 2009-01-02 | 2010-03-2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단말의 임의접속 수행 기법 |
US8693448B2 (en) * | 2009-02-11 | 2014-04-08 | Lg Electronics Inc. |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
US20140112254A1 (en) * | 2011-06-17 | 2014-04-24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nodes for random access |
EP3937551A3 (en) * | 2012-01-25 | 2022-02-09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Random access channel in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ith timing advance groups |
US9414409B2 (en) * | 2012-02-06 | 2016-08-0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ata on multiple carrier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2818019A1 (en) * | 2012-02-24 | 2014-12-31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Random access in dynamic and shared spectrums |
US20130258969A1 (en) * | 2012-03-30 | 2013-10-03 | Acer Incorporated | Method of Random Access Response Reception |
US9451639B2 (en) * | 2013-07-10 | 2016-09-2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verage enhancement for a random access process |
EP3026830B1 (en) * | 2013-07-26 | 2019-12-0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for mtc and apparatus for same |
US9668280B2 (en) * | 2013-11-01 | 2017-05-30 | Htc Corporation | Method of handling random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2014
- 2014-10-30 US US14/529,131 patent/US9794961B2/en active Active
- 2014-10-31 CN CN201410605693.7A patent/CN104602359B/zh active Active
- 2014-10-31 EP EP14191247.7A patent/EP2869654B1/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794961B2 (en) | 2017-10-17 |
EP2869654B1 (en) | 2017-12-13 |
EP2869654A1 (en) | 2015-05-06 |
US20150117374A1 (en) | 2015-04-30 |
CN104602359A (zh) | 2015-05-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602359B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随机接入的方法 | |
CN104619037B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随机接入的方法 | |
CN104601276B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覆盖率增强的方法 | |
US11032778B2 (en) | Uplink channel power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US10805947B2 (en) | Method for uplink packet scheduling and device thereof | |
US20160337086A1 (en) | Method for configuring physical uplink channel,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 |
KR102044782B1 (ko) | 사용자 장비에 대한 물리적 랜덤 액세스 채널 및 랜덤 액세스 응답 검출 | |
US11196495B2 (en) |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 |
EP3304789B1 (en) |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testing using downlink and uplink transmissions between an access point and mobile terminals | |
CN107211324B (zh) | 容纳特定用户设备的系统和方法 | |
KR20170109569A (ko) | 업링크 신호를 송신하기 위한 방법, 사용자 장치 및 기지국 | |
CN107277741A (zh) | 基站及其方法 | |
EP3860259B1 (en) | Harq process id determin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medium | |
KR102117572B1 (ko) | 물리적 다운링크 제어 채널 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4823475A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监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及其装置 | |
CN112740813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US9137781B2 (en) | Method of handl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resour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WO2018059250A1 (zh) | 反馈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基站、终端 | |
CN105812092A (zh) | 重复发送处理方法、装置及节点 | |
CN107534984B (zh) | 一种分量载波组的配置方法及设备 | |
CN109644464A (zh) | 下行信道的接收方法和终端设备 | |
JP7553121B2 (ja) | ハイブリッド自動反復要求送信を処理するためのデバイスおよび方法 | |
CN107770847A (zh) | 网络接入方法、接入设备和终端设备 | |
CN103369702A (zh) | 接收随机存取响应的方法 | |
CN109391433A (zh) |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