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81641B - 基于手机的地震救援网络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手机的地震救援网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81641B
CN104581641B CN201510049261.7A CN201510049261A CN104581641B CN 104581641 B CN104581641 B CN 104581641B CN 201510049261 A CN201510049261 A CN 201510049261A CN 104581641 B CN104581641 B CN 1045816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cue
earthquake
cell phone
phone user
user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4926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81641A (zh
Inventor
周封
周至柔
郝婷
王丙全
刘健
王晨光
贺琳琳
刘小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51004926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816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816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816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816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8164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9/00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velocity or attitude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such systems
    • G01S19/01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s transmitting time-stamped messages, e.g.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LONASS [Global Orbiting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or GALILEO
    • G01S19/13Receivers
    • G01S19/14Receiv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9/17Emergency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手机的地震救援网络系统,属于地震救援和搜救领域。所述系统由地震救援网络服务器和手机用户终端组成,并将将手机用户终端的持有者区分为普通人员、志愿业余救援人员、专业救援人员、被困人员、关注人员。地震发生时,每个手机用户终端可收到地震救援网络服务器发来的指定的其他手机用户终端的动态或最终位置信息,同时将本次地震相关信息或救援相关信息发送给各手机用户终端。本发明利用智能手机的普及率高、推广方便、成本极低等优势,解决震后盲目救援及救援效率低的问题,实现震区被困人员主动求救,以及志愿业余救援人员、专业救援人员共同的救援,大大提高了救援效率和受困人员的生存率。

Description

基于手机的地震救援网络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震救援和搜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手机的地震救援网络系统。
背景技术
地震发生后的及时报警、救援,对于提高震区受灾人员的生存率,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目前地震后主要依靠专业设备如生命探测仪和专业救援人员进行救援,震区受灾人员没有主动求救和互救的相关设备。
利用手机的低成本和广泛普及性特点为地震救援服务的研究很少,目前的相关研究大多是如何提高地震预警的准确性,采取避震措施,减少人员伤亡等。如中国专利“智能地震报警手机”(申请号:201020701181.8)提出一种除日常所需具有地震检测及预警功能的智能手机,该专利在确认为地震波情况下发出报警信号,操作方便简单,但是不具备震后求救功能,也不清楚地震信息及救援信息,被困人员容易造成恐慌。
目前尚未有利用手机实现地震救援的网络系统的相关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手机的地震救援网络系统,解决震后盲目救援及救援效率低的问题。目前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很高,利用智能手机建立地震救援网络,推广方便、成本极低。利用该平台实现震区受灾人员主动求救和互救,以及专业救援人员的搜救,大大提高了救援效率和受困人员的生存率,通过亲朋好友的互相关注,有利于相互寻找和救援,也减轻政府部门的相关工作难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系统由地震救援网络服务器(1)和手机用户终端(2)组成,在手机用户终端(2)上安装有地震救援客户端软件;手机用户终端(2)上包括GPS全球定位模块,测量当前所在位置,并将测得的数据通过手机网络上传到地震救援网络服务器(1)。从而使地震救援网络服务器(1)可知道每个手机用户终端(2)的最新位置。
地震发生时,每个手机用户终端(2)收到地震救援网络服务器(1)发来的指定的其他手机用户终端(2)的动态或最终位置信息;地震发生时,地震救援网络服务器(1)将本次地震相关信息或救援相关信息发送给各手机用户终端(2)。从而能够根据救援的要求,将每个手机用户终端(2)的最新位置公开发布,统一调配、协调专业和非专业救援人员实施救援,同时,地震信息有助于受灾人员明确所处的状况,救援相关信息便于求救或救人。
所述系统中,每个手机用户终端(2)收到其周边设定范围内的其他手机用户终端(2)的动态位置或最后位置信息,该范围可通过地震救援客户端软件随时设定并更新,所述的最后位置包含时间信息,并在手机用户终端(2)上结合电子地图显示。动态位置是指手机用户终端(2)的位置信息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即手机是联网活跃状态;最后位置是指手机用户终端(2)与地震救援网络服务器(1)失去连接,最后一次更新的位置数据,可能是手机没电了或者在地震中损坏了等原因造成。
所述系统中,地震救援网络服务器(1)发送给各手机用户终端(2)的地震相关信息包括震中、震级、余震信息,并在手机用户终端(2)上结合电子地图显示。同时包括地震强度等高线图,让每个手机用户终端(2)都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和状态,不至于茫然无措,而且对本次地震有大局上清醒的认识,便于逃生和对周边实施救援。同时提醒手机用户余震信息,采取适当的避震措施,避免损失或伤害扩大。
所述系统中,持有手机用户终端(2)的普通人员(201)通过地震救援客户端软件将自己设为志愿业余救援人员(202),并标明专业特长,上传给地震救援网络服务器(1)。医生、军人等对地震救援可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便于救援机构统一协调分配救援人员,辅助专业人员救援,提高救援效率。
所述系统中,持有手机用户终端(2)的专业救援人员(203)和志愿业余救援人员(202)的信息,由地震救援网络服务器(1)发送给其周边的其他手机用户终端(2),并在手机屏幕上特殊显示。这样在地震发生后,可以知道自己的周边是否有救援人员,便于向救援人员求救,同时给受灾人员一个心理安慰,避免造成社会恐慌,研究表明,在重大灾害时类似的心理安慰是可以显著提升受灾被困人员的求生意志和生存率的。
所述系统中,持有手机用户终端(2)的普通人员(201)地震被困时,利用地震救援客户端软件将自己设为被困人员(204),上传给地震救援网络服务器(1),并通过手机用户终端(2)手动或自动发出自己的位置信息和求救信号。能够实现主动求救,求救信息可包含被困人员受伤情况、周围所处环境等信息,辅助判断其紧张程度,由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共同进行救援。这种方式可大大提高救援效率、显著增加被困人员的获救率和生存率。
被困人员(202)发出的求救信号,还包括其身体状态信息、周边环境信息,或者相关照片。地震救援客户端软件可以测量脉搏等人体数据,被困人员可将手机紧贴心脏、脉搏等部位发出求救信号。这样便于救援人员救援,同时可根据众多被困人员的受伤严重情况分级救援,提高被困人员的获救率。
地震救援网络服务器(1)将被困人员(204)的位置和相关信息发给其周边设定范围的其他手机用户终端(2),特别是专业救援人员(203)和志愿业余救援人员(202)的手机用户终端(2),并在手机屏幕上特殊显示。从而使得救援人员合理分工、统筹安排,有效地实施救援。
所述系统中,在手机用户终端(2)预先设定多个关注人员(205),当其关注人员(205)所在区域发生地震时,地震救援网络服务器(1)将其关注人员(205)的动态位置或最后位置信息发送到该手机用户终端(2)。所述的关注人员(205)一般是亲人、好友等,其所在位置发生地震后,便于寻找亲朋好友、方便救援;若手机网络被摧毁,也可将其关注人员(205)的最后位置信息发送到手机用户终端(2),避免盲目搜救。而且,有可能是手机用户终端(2)的持有者所在位置未发生地震,而其关注人员(205)所在位置发生地震,可使得手机用户终端(2)的持有者及时获知其关注人员(205)的相关信息,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社会恐慌。
所述系统中,地震救援网络服务器(1)为多台,按照一定区域设置,各自负责本区域的手机用户终端(2)数据处理,且相互间可通过互联网相连并交换数据,形成各区域的连续覆盖。覆盖方式类似于蜂窝移动通讯网络,可以尽量减少盲区。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利用智能手机建立地震救援网络系统,不需要专门的搜救和求救设备,只需在现有的智能手机上安装地震救援客户端软件就能实现,成本极低,而且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性,整个系统的建设推广极为方便。
2)利用智能手机的广泛性和普及性,使得地震后的被困人员、搜救人员的位置和状态可实时准确获取,有效解决了震后盲目救援和搜救的问题。
3)基于所述系统平台,受灾人员可主动求救和互救,同时有利于专业救援人员的搜救,大大提高了救援效率和受困人员的生存率。
3)建立的基于手机的地震救援网络系统,使得受灾人员及相关人员可及时得到地震信息、余震信息、救援信息等,便于受灾人员逃生、避免由于信息阻断造成的社会恐慌;同时通过亲朋好友的互相关注,有利于相互寻找和救援,也减轻政府部门的相关工作难度。
附图说明
图1:地震救援网络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地震发生时手机用户终端信息显示示意图。
图中:1-地震救援网络服务器、2-手机用户终端、201-普通人员、202-志愿业余救援人员、203-专业救援人员、204-被困人员、205-关注人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中, 所述系统由地震救援网络服务器(1)和手机用户终端(2)组成,手机用户终端(2)上包括GPS全球定位模块,测量当前所在位置,并将测得的数据通过手机网络上传到地震救援网络服务器(1),从而在图上可看到覆盖区域内所有的手机用户终端(2)的位置。
因此,当地震发生时,每个手机用户终端(2)可以收到地震救援网络服务器(1)发来的指定的其他手机用户终端(2)的动态或最终位置信息;同时,地震救援网络服务器(1)将本次地震相关信息或救援相关信息发送给各手机用户终端(2),包括震中、震级、余震信息,并在手机用户终端(2)上结合电子地图显示;救援信息还包括救援进展情况、哪个区域受灾严重等等,便于受困人员了解当前局势,应该向哪个区域求救逃生等。
图1中,手机用户终端(2)的持有者,默认设置为普通人员(201),也可以设为志愿业余救援人员(202)、专业救援人员(203);地震被困时,可设为被困人员(204),这些设置信息均上传给地震救援网络服务器(1)。
图1中画出2台地震救援网络服务器(1),按照一定区域设置,各自负责本区域的手机用户终端(2)数据处理,且相互间可通过互联网相连并交换数据,形成各区域的连续覆盖。
图2为某个手机用户终端(2)的屏幕上所看到的信息,可设定观察范围,如图中以手机用户终端(2)所在位置为圆心做出的虚线圆所圈定的范围,则对应图1中各其他手机用户终端(2)位于虚线圆外的普通人员(201)和被困人员(204)即为不可见的,而专业救援人员(203)和志愿业余救援人员(202)的信息,则在手机用户终端(2)屏幕上特殊显示。
该范围可灵活设定,如100m、1000m等,由手机用户终端(2)随时设定并向地震救援网络服务器发送更新数据,如遇特殊情况,范围可设为0后就不发送。
在手机用户终端(2)预先设定的关注人员(205)则不论其是否位于设定范围,都在手机用户终端(2)屏幕上特殊显示。
图2中,手机用户终端(2)也可以是被困人员(204),上传给地震救援网络服务器(1),并通过手机用户终端(2)手动或自动发出自己的位置信息和求救信号,求救信号还包括其身体状态信息、周边环境信息,或者相关照片。
图2中,手机用户终端(2)还可以是专业救援人员(203)和志愿业余救援人员(202),可看到周边的所述各种人员位置及相关信息,便于组织协调搜救或救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实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基于手机的地震救援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由地震救援网络服务器(1)和手机用户终端(2)组成,在手机用户终端(2)上安装有地震救援客户端软件;
手机用户终端(2)上包括GPS全球定位模块,测量当前所在位置,并将测得的数据通过手机网络上传到地震救援网络服务器(1);
地震发生时,每个手机用户终端(2)可收到地震救援网络服务器(1)发来的指定的其他手机用户终端(2)的动态或最终位置信息;
地震发生时,地震救援网络服务器(1)将本次地震相关信息或救援相关信息发送给各手机用户终端(2);
持有手机用户终端(2)的普通人员(201)通过地震救援客户端软件将自己设为志愿者业余救援人员(202),并标明专业特长,上传给地震救援网络服务器(1);
持有手机用户终端(2)的普通人员(201)地震被困时,利用地震救援客户端软件将自己设为被困人员(204),上传给地震救援网络服务器(1),并通过手机用户终端(2)手动或自动发出自己的位置信息和求救信号;
手机用户终端(2)的地震救援客户端软件中可以预先设定多个关注人员(205),当其关注人员(205)所在区域发生地震时,地震救援网络服务器(1)将其关注人员(205)的动态位置或最后位置信息发送到该手机用户终端(2);
持有手机用户终端(2)的专业救援人员(203)和志愿业余救援人员(202)的信息,由地震救援网络服务器(1)发送给其周边的其他手机用户终端(2),并在手机屏幕上特殊显示;
地震救援网络服务器(1)发送给各手机用户终端(2)的地震相关信息包括震中、震级、余震信息,并结合手机用户终端(2)上的电子地图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手机的地震救援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手机用户终端(2)收到其周边设定范围内的其他手机用户终端(2)的动态位置或最后位置信息,该范围可通过地震救援客户端软件随时设定并更新,所述的最后位置包含时间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手机的地震救援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被困人员(202)发出的求救信号,还包括其身体状态信息、周边环境信息,或者相关照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手机的地震救援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地震救援网络服务器(1)将被困人员(204)的位置和相关信息发给其周边设定范围的其他手机用户终端(2),特别是专业救援人员(203)和志愿业余救援人员(202)的手机用户终端(2),并在手机屏幕上特殊显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手机的地震救援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地震救援网络服务器(1)为多台,按照一定区域设置,各自负责本区域的手机用户终端(2)数据处理,且相互间可通过互联网相连并交换数据,形成各区域的连续覆盖。
CN201510049261.7A 2015-01-31 2015-01-31 基于手机的地震救援网络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816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49261.7A CN104581641B (zh) 2015-01-31 2015-01-31 基于手机的地震救援网络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49261.7A CN104581641B (zh) 2015-01-31 2015-01-31 基于手机的地震救援网络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81641A CN104581641A (zh) 2015-04-29
CN104581641B true CN104581641B (zh) 2018-11-09

Family

ID=53096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4926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81641B (zh) 2015-01-31 2015-01-31 基于手机的地震救援网络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816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03221A (zh) * 2015-11-26 2017-06-06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方法
CN105657030B (zh) * 2016-01-29 2019-07-09 电子科技大学 灾后数据收集及传输方法
CN105847128A (zh) * 2016-05-06 2016-08-10 北京联高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基于社交网络的应急疏散装置和终端
CN109769200A (zh) * 2018-12-14 2019-05-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事故救援方法及装置
CN109451580B (zh) * 2018-12-25 2020-12-18 南开大学 一种用于在三维场景中震后被困人员的定位方法
CN109890024B (zh) * 2019-02-02 2020-09-25 上海救要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确定救援小组信息的方法与设备
CN110691102A (zh) * 2019-10-29 2020-01-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共享方法及电子设备、服务器
CN115941839A (zh) * 2022-02-21 2023-04-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紧急通话的处理方法和处理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1498A (zh) * 2011-09-15 2011-12-21 无锡永中软件有限公司 具有求救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
CN203490817U (zh) * 2013-09-24 2014-03-19 湖州沃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gps网络的地质灾害求助系统
CN103716382A (zh) * 2013-12-12 2014-04-09 北京理工大学 用于北斗导航搜救系统的基于xml的数据通信方法
CN104077884A (zh) * 2013-03-26 2014-10-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震呼救装置、地震搜救装置、方法和智能终端
CN104077890A (zh) * 2014-07-17 2014-10-01 哈尔滨理工大学 分布式地震预警云监测网络系统及方法
CN104185143A (zh) * 2014-08-13 2014-12-03 南京邮电大学 面向应急搜救的移动智能终端机会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29411A1 (en) * 2002-08-08 2005-05-11 Seongsoo Kim Location information of emergency call providing system using mobile network
CN103037311B (zh) * 2012-12-24 2015-09-30 东莞市全方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社交网络的群发求助和救助方法
CN103905986A (zh) * 2014-04-02 2014-07-02 汪家祥 共享位置的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1498A (zh) * 2011-09-15 2011-12-21 无锡永中软件有限公司 具有求救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
CN104077884A (zh) * 2013-03-26 2014-10-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震呼救装置、地震搜救装置、方法和智能终端
CN203490817U (zh) * 2013-09-24 2014-03-19 湖州沃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gps网络的地质灾害求助系统
CN103716382A (zh) * 2013-12-12 2014-04-09 北京理工大学 用于北斗导航搜救系统的基于xml的数据通信方法
CN104077890A (zh) * 2014-07-17 2014-10-01 哈尔滨理工大学 分布式地震预警云监测网络系统及方法
CN104185143A (zh) * 2014-08-13 2014-12-03 南京邮电大学 面向应急搜救的移动智能终端机会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81641A (zh) 2015-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81641B (zh) 基于手机的地震救援网络系统
US11799980B2 (en) Crowd-sourced computer-implemented methods and systems of collecting and transforming portable device data
WO2019173476A8 (en) Community safety, security, health communication and emergency notification system providing emergency source tracking
WO2017026120A1 (ja) 位置情報利用システム、ゲートウェイ装置、及びウェアラブル装置
WO2017026111A1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端末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Maryam et al. A survey on smartphones systems for emergency management (SPSEM)
CN105547281A (zh) 用于确定救援路径的方法及设备
Ko et al. A wandering path tracking and fall detection system for people with dementia
US9600996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mobile cellular beacons
US10229566B2 (en) Method of providing information for supporting rescue in disaster area and apparatus therefor
Lennartsson Strategic placement of ambulance drones for delivering defibrillators to out 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 victims
JP2017038205A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端末装置
Newberry et al. SARS-CoV-2 IgG seropositivity and acute asymptomatic infection rate among firefighter first responders in an early outbreak county in California
Nollet et al. When all else fails: 21st century Amateur Radio as an emergency communications medium
Bao et al. Secure augmented reality (AR) for telehealth and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EMS): a survey
Büscher et al. Connected communities in crises
CN103905554B (zh) 基于无线定位和视频技术实现军队医院人员物资管理方法
JP6620456B2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ウェアラブル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Wang et al. Emergency medicine for disaster rescue
Cooper Jr et al. Twitter as a potential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tool. part ii: descriptive analysis of identified twitter activity during the 2013 hattiesburg f4 tornado
Hamed et al. Designing a mobile app to trace Covid-19 using social networks
Imdad et al. The COVID-19 pandemic's footprint in India: An assessment on the district-level susceptibility and vulnerability
KR102613293B1 (ko) 해상 조난자 구조를 위한 구명조끼 위치 추적 관제 시스템
Shahzad TRACEABILITY BY SMART DEVICES, CELLULAR CHANNELS AND SOCIAL NETWORK TOPOGRAPHY MAY HELP TO COUP COVID-19 TRANSMOGRIFY
Jackson et al. Missing Rights and Misplaced Justice for Sex Work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09

Termination date: 202001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