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80543A -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其记录媒体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其记录媒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80543A
CN104580543A CN201310485986.1A CN201310485986A CN104580543A CN 104580543 A CN104580543 A CN 104580543A CN 201310485986 A CN201310485986 A CN 201310485986A CN 104580543 A CN104580543 A CN 1045805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ubmodule
data packet
na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8598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斌
刘春伟
卢敏
许长法
陈晓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CHU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men) Co Ltd Is Newly Created In Fuda
Delta Networks Inc
Original Assignee
DACHU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men) Co Ltd Is Newly Created In Fud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CHU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men) Co Ltd Is Newly Created In Fuda filed Critical DACHU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48598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80543A/zh
Priority to TW102143985A priority patent/TWI499248B/zh
Priority to US14/481,580 priority patent/US20150106433A1/en
Publication of CN1045805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805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256NAT traversal
    • H04L61/2589NAT traversal over a relay server, e.g. traversal using relay for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TUR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2514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between local and global IP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76Network utilisation, e.g. volume of load or congestion lev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6Threshold monito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其记录媒体,包括:通过一TCP服务端代理模块的一第一NAT-T子模块通过一NAT-T信号服务器与一TCP客户端代理模块的一第二NAT-T子模块建立一传输通道;以及通过一客户端装置通过上述TCP服务端代理模块及上述TCP客户端代理模块在上述传输通道中与一服务端模块传输一数据封包;其中当上述TCP服务端代理模块的一第一可靠传输子模块及上述TCP客户端代理模块的一第二可靠传输子模块接收到上述数据封包时,检测并控制上述传输通道及上述数据封包,以使上述数据封包可靠地在上述客户端模块与上述服务端模块之间传输。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其记录媒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数据传输系统、方法及其记录媒体,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用于传输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数据封包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其记录媒体。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Internet)带宽存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均可存取至互联网中,如网络电视、电灯、空调、冰箱、网络摄像机等设备。网络设备为使用者带来的诸多便利和实用性,使其被广泛应用于家庭、社区、商家和办公大楼等场所。
在进行TCP点对点通信时,传统的网络设备需要使用者为其分配一唯一的公用网络IP地址并对网络设备进行相应的网络配置。同时,由于近年来存取互联网的网络设备数目快速增长,公用网络IP地址的数目正逐渐减少,有必要将网络设备部署到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中以减少对公用网络IP地址的使用。然而,位于不同区域网络中的传统网络设备间无法直接进行TCP点对点通信,虽可借助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打洞技术穿透,但目前现有基于TCP的NAT打洞技术穿透成功率较低,这些复杂的情况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网络设备的应用与发展。
因此,如何能让不同区域网络中拥有私有网络IP地址的设备间直接进行TCP点对点通信即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其记录媒体。
本发明提出一种数据传输系统,该系统包括:一客户端装置,及一服务端装置;该客户端装置是包括:一客户端模块,用以传输一数据封包;一传输控制协议TCP服务端代理模块,包括;一第一网络地址转译穿越NAT-T子模块;一第一可靠传输子模块,连接至上述第一NAT-T子模块;以及一虚拟TCP服务端子模块,连接至上述第一可靠传输子模块;上述服务端装置是包括:一服务端模块,用以接收上述数据封包;一TCP客户端代理模块,连接至上述服务端模块,包括:一第二NAT-T子模块;一第二可靠传输子模块,连接至上述第二NAT-T子模块;以及一虚拟TCP客户端子模块,连接至上述第二可靠传输子模块;以及一NAT-T信号服务器,通过一网络连接至上述第一NAT-T子模块及上述第二NAT-T子模块;其中上述第一NAT-T子模块通过上述NAT-T信号服务器与上述第二NAT-T子模块建立一传输通道;上述客户端模块通过上述TCP服务端代理模块及上述TCP客户端代理模块在上述传输通道中与上述服务端模块传输上述数据封包;其中,当上述第一可靠传输子模块及上述第二可靠传输子模块接收到上述数据封包时,检测上述传输通道及上述数据封包,并根据一检测结果适应地控制上述传输通道及上述数据封包,以使上述数据封包能可靠地在上述TCP客户端模块与上述服务端模块之间传输。
本发明提出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上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通过一传输控制协议TCP服务端代理模块的一第一网络地址转译穿越NAT-T子模块通过一NAT-T信号服务器与一TCP客户端代理模块的一第二NAT-T子模块建立一传输通道;以及通过一客户端装置通过上述TCP服务端代理模块及上述TCP客户端代理模块在上述传输通道中与一服务端模块传输一数据封包;其中,当上述服务端代理模块的一第一可靠传输子模块及上述TCP客户端代理模块的一第二可靠传输子模块接收到上述数据封包时,检测上述传输通道及上述数据封包,并根据一检测结果适应地控制上述传输通道及上述数据封包,以使上述数据封包可靠地在上述客户端模块与上述服务端模块之间传输。
本发明提出一种记录媒体,经由一电子装置读取上述记录媒体所存储的程序后以执行一数据传输方法,其中上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一传输控制协议TCP服务端代理模块的一第一网络地址转译穿越NAT-T子模块通过一NAT-T服务器与一客户端代理模块的一第二NAT-T子模块建立一传输通道;通过一客户端装置通过上述TCP服务端代理模块及上述客户端代理模块在上述传输通道中与一服务端模块传输一数据封包;其中,当上述TCP服务端代理模块的一第一可靠传输子模块及上述TCP客户端代理模块的一第二可靠传输子模块接收到上述数据封包时,检测上述传输通道及上述数据封包,并根据一检测结果适应地控制上述传输通道及上述数据封包,以使上述数据封包可靠地在上述客户端模块与上述服务端模块之间传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TCP客户端代理模块设置于服务端装置以及TCP服务端代理模块设置于客户端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TCP客户端代理模块及TCP服务端代理模块设置于路由器中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可靠传输子模块的方块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6A~6C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客户端装置及服务端装置之间建立传输通道及传输数据的消息时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数据传输系统;
110~服务端装置;
111~服务端模块;
120~客户端装置;
121~客户端模块;
130~TCP客户端代理模块;
131~虚拟TCP客户端子模块;
132~第二可靠传输子模块;
133~第二NAT-T子模块;
140~TCP服务端代理模块;
141~虚拟TCP服务端子模块;
142~第一可靠传输子模块;
143~第一NAT-T子模块;
150~第二路由器;
160~第一路由器;
170~NAT-T信号服务器;
180~互联网;
400~可靠传输子模块;
410~丢包重传子模块;
420~流量拥塞控制子模块;
430~封包顺序控制子模块;
S505、S510~步骤;
600~消息时序图;
S602、S604、S606、S608、S610、S612、S614、S616、S618、S620、S622、S624、S626、S628、S630、S632、S634、S636、S638~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的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图1至图6C,做详细的说明。本发明的说明书提供不同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的技术特征。其中,实施例中的各元件的配置是为说明之用,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且实施例中图式标号的部分重复,是为了简化说明,并非意指不同实施例之间的关联性。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示意图。数据传输系统100至少包含一服务端装置110、一客户端装置120、一第一路由器160、一第二路由器150、一网络地址转译穿越(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T)信号服务器170、一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客户端代理模块130及一TCP服务端代理模块140。必须注意的是,以上所述的客户端装置、服务端装置、路由器等数目,并不局限于本案图示及说明书的内容所示。
客户端装置120用以传输一数据封包,并包括一客户端模块121。客户端装置120可以是任何基于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的具有网络连线能力的电子装置,例如,平板电脑、个人电脑、手机等可连接至互联网180的电子装置。
服务端装置110用以接收上述数据封包,并包括一服务端模块111。服务端装置110可以是任何基于标准即时数据流通信协议的具有网络连线能力的网络设备或服务端。例如网络电视、电灯、空调、冰箱、网络摄像机等可连接至互联网180的装置。
TCP服务端代理模块140可包括一虚拟TCP服务端子模块141、一第一可靠传输子模块142及一第一NAT-T子模块143,其中虚拟TCP服务端子模块141连接至第一可靠传输子模块142及客户端模块121,而第一可靠传输子模块142连接至虚拟TCP服务端子模块141与第一NAT-T子模块143。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数据传输系统100中可包括一或多个服务端装置110及TCP服务端代理模块140,而每一TCP服务端代理模块140均拥有可证明其唯一性的身份识别码(Identity,ID)。在此实施例中,服务端代理模块140具有一第一ID信息及一第一互联网地址信息。.
TCP客户端代理模块130可以包括一虚拟TCP客户端子模块131、一第二可靠传输子模块132及一第二NAT-T子模块133,其中虚拟TCP客户端子模块131连接至第二可靠传输子模块132及服务端装置110中的服务端模块111,而第二可靠传输子模块132连接至虚拟TCP客户端子模块131与第二NAT-T子模块133。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数据传输系统100中可包括一或多个客户端装置120及TCP客户端代理模块130,而每一TCP客户端代理模块130均拥有可证明其唯一性的身份识别码(Identity,ID)。在此实施例中,TCP客户端代理模块130具有一第二ID信息及一第二互联网地址信息。此外,虚拟TCP服务端子模块141可在第一可靠传输子模块142及客户端模块121之间转传数据封包,同样地,虚拟客户端子模块131也可在第二可靠传输子模块132及服务端模块111之间转传数据封包。
NAT-T信号服务器170通过一互联网(Internet)180连接至第一路由器160及第二路由器150,可用以为服务端装置110及客户端装置120提供一网络地址穿透服务。
首先,第一NAT-T子模块143通过NAT-T信号服务器170与第二NAT-T子模块133建立一传输通道。接着,客户端模块121通过TCP服务端代理模块140及TCP客户端代理模块130在上述传输通道中与服务端模块111传输数据封包,其中当第一可靠传输子模块142及第二可靠传输子模块132接收到数据封包时,会检测传输通道及数据封包,并根据一检测结果适应地控制传输通道及数据封包,以使数据封包能可靠地在TCP客户端模块121与服务端模块111之间传输。
值得注意的是,此数据封包是为一TCP数据封包且数据传输系统100支持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而第一NAT-T子模块143与第二NAT-T子模块133是使用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包通信协议)通信,因此,第一NAT-T子模块143与第二NAT-T子模块所传送的数据封包是属于UDP数据封包。
在一实施例中,TCP客户端代理模块130可以设置于服务端装置110中,而TCP服务端代理模块140可以设置于客户端装置120中,如图2所示。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TCP客户端代理模块设置于服务端装置以及TCP服务端代理模块设置于客户端装置的示意图。此种方式可使服务端装置110方便连接至客户端装置120所使用的网络,而不用增加额外的网络设备。此外,在另一实施例中,TCP客户端代理模块130也可以设置于第二路由器150中,而TCP服务端代理模块140也可以设置于第一路由器160中,如图3所示。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TCP客户端代理模块及TCP服务端代理模块设置于路由器中的示意图。使用此种方式无需额外对服务端装置110及客户端装置120安装TCP客户端代理模块130及TCP服务端代理模块140,而可使客户端装置120直接对已有的服务端装置110进行点对点远端存取的程序。
图4是本发明一可靠传输子模块的方块图。第一可靠传输子模块142及第二可靠传输子模块132具有相同的结构,均可以第4图所示的可靠传输子模块400表示。可靠传输子模块400包括一丢包重传子模块410、一流量拥塞控制子模块420及一封包顺序控制子模块430。丢包重传子模块410用以检测数据封包是否遗失,当数据封包遗失时,重传上述数据封包。流量拥塞控制子模块420连接至丢包重传子模块410,用以检测传输通道的一网络性能。其中网络性能可为传输数据封包的一数量,当网络中数据封包的数量超过一门槛值时(即网络中存在过多的数据封包),网络的性能会下降,流量拥塞控制子模块420则降低数据封包的传输速率,减少传输数据封包的数量,以避免网络拥塞。封包顺序控制子模块430连接至流量拥塞控制子模块420,用以检测数据封包的一接收顺序与一传送顺序是否一致。当接收顺序与传送顺序并不一致时,封包顺序控制子模块430控制传送顺序使其与接收顺序一致。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在步骤S505中,通过一TCP服务端代理模块的第一NAT-T子模块通过一NAT-T信号服务器与一TCP客户端代理模块的一第二NAT-T子模块建立一传输通道。接着,在步骤S510中,通过一客户端装置通过TCP服务端代理模块及TCP客户端代理模块在该传输通道中与一服务端模块传输一数据封包,其中当服务端代理模块的第一可靠传输子模块及TCP客户端代理模块的第二可靠传输子模块接收到该数据封包时,检测传输通道及数据封包,并根据一检测结果适应地控制传输通道及数据封包,以使数据封包可靠地在客户端模块与服务端模块之间传输。
图6A~6C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客户端装置及服务端装置之间建立传输通道及传输数据的消息时序图,并参考图1至图3。在步骤S602中,在TCP服务端代理模块140至互联网后,第一NAT-T子模块143向NAT-T信号服务器170注册TCP服务端代理模块140的一第一ID信息及一第一互联网地址信息。在步骤S604中,在TCP客户端代理模块130连接至互联网后,第二NAT-T子模块133向NAT-T信号服务器170注册TCP客户端代理模块130的一第二ID信息及一第二互联网地址信息。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实施例中,执行步骤S602及步骤S604的动作顺序可任意交换或同时进行,并不局限于此实施例中。
在步骤S606中,第一NAT-T子模块143根据TCP客户端代理模块130的第二ID信息向NAT-T信号服务器170查询第二互联网地址信息。在步骤S608中,NAT-T信号服务器170将对应第二ID信息的TCP客户端代理模块130的第二互联网地址信息发送至TCP服务端代理模块140,并由第一NAT-T子模块143负责接收第二互联网地址信息。在步骤S610中,第一NAT-T子模块143根据第二NAT-T子模块133的第二互联网地址信息建立一传输通道。
接着,在步骤S612中,客户端模块121传送一数据封包至虚拟TCP服务端子模块141。在步骤S614中,虚拟TCP服务端子模块141转传该数据封包至第一可靠传输子模块142。在步骤S616中,第一可靠传输子模块142检测并控制传输通道及数据封包,并传送该数据封包至第一NAT-T子模块143。在步骤S618中,第一NAT-T子模块143转传该数据封包至第二NAT-T子模块133。在步骤S620中,第二NAT-T子模块133转传该数据封包至第二可靠传输子模块132。在步骤S622中,第二可靠传输子模块132检测并控制传输通道及数据封包,并传送该数据封包至虚拟TCP客户端子模块131。在步骤S624中,虚拟TCP客户端子模块131转传该数据封包至服务端模块111。
服务端模块111接收到数据封包后,在步骤S626中,产生一响应数据封包并将其传送至TCP客户端代理模块130中的虚拟TCP客户端子模块131。虚拟TCP客户端子模块131接收到响应数据封包后,在步骤S628中,转传响应数据封包至第二可靠传输子模块132。在步骤S630中,第二可靠传输子模块132检测并控制传输通道及响应数据封包,并传送该响应数据封包至第二NAT-T子模块133。在步骤S632中,第二NAT-T子模块133转传响应数据封包至第一NAT-T子模块143。在步骤S634中,第一NAT-T子模块143转传响应数据封包至第一可靠传输子模块142。在步骤S636中,第一可靠传输子模块142检测并控制传输通道及响应数据封包,并传送该响应数据封包至虚拟TCP服务端子模块141。最后,虚拟TCP服务端子模块141接收到响应数据封包后,在步骤S638中,将其转传至客户端装置120中的客户端模块121完成传输。
因此,本发明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其记录媒体适用于任何支持TCP应用协议的网络设备且适用于任何基于IP的网络,不受异构网络或系统的限制。此外,由于本发明使用NAT-T技术,因此TCP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可点对点直接通信,使得服务器负载大大降低。再者,当底层UDP通信发生数据封包遗失时,利用本案的可靠传输子模块可重传遗失的数据封包。本案的可靠传输子模块还可当两个代理模块间的传输流量较大时,控制传输流量,并控制数据封包的顺序,以确保数据封包的接收顺序与传输顺序一致。
本发明的方法,或特定形态或其部份,可以经由程序来予以实现。程序可以包含于实体的记录媒体中,如软盘、光盘、硬盘、或是任何其他电子设备或机器可读取(如电脑可读取)存储媒体,亦或不限于外在形式的电脑程序产品,其中,当程序被机器,如电脑载入且执行时,此机器变成用以参与本发明的装置或系统,且可执行本发明的方法步骤。程序也可以通过一些传送媒体,如电线或电缆、光纤、或是任何传输形态进行传送。
因此,本发明也可提出一种记录媒体,经由一电子装置读取上述记录媒体所存储的程序后,以执行以影像传输的方法,其中,此方法及步骤如前所述,不再赘述。
以上实施例使用多种角度描述。显然这里的教示可以多种方式呈现,而在范例中揭露的任何特定架构或功能仅为一代表性的状况。根据本文的教示,任何熟知此技艺的人士应理解在本文呈现的内容可独立利用其他某种形式或综合多种形式作不同呈现。举例说明,可遵照前文中提到任何方式利用某种装置或某种方法实现。一装置的实施或一种方式的执行可用任何其他架构、或功能性、又或架构及功能性来实现在前文所讨论的一种或多种形式上。
熟知此技艺的人士将了解消息及信号可用多种不同科技及技巧展现。举例,在以上描述所有可能引用到的数据、指令、命令、消息、信号、比特、符号、以及码片(chip)可以伏特、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粒、光场或光粒、或以上任何组合所呈现。
熟知此技术的人士还会了解在此描述各种说明性的逻辑区块、模块、处理器、装置、电路、以及演算步骤与以上所揭露的各种情况可用的电子硬件(例如用来源编码或其他技术设计的数字实施、模拟比实施、或两者的组合)、各种形式的程序或与指示作为连结的设计码(在内文中为方便而称作“软件”或“软件模块”)、或两者的组合。为清楚说明此硬件及软件间的可互换性,多种具描述性的元件、方块、模块、电路及步骤在以上的描述大致上以其功能性为主。不论此功能以硬体或软体形式呈现,将视加注在整体系统上的特定应用及设计限制而定。熟知此技艺的人士可为每一特定应用将描述的功能以各种不同方法作实现,但此实现的决策不应被解读为偏离本文所揭露的范围。
此外,多种各种说明性的逻辑区块、模块、及电路以及在此所揭露的各种情况可实施在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存取终端、存取点;或由集成电路、存取终端、存取点执行。集成电路可由一般用途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其他可编程逻辑装置、离散门(discrete gate)或晶体管逻辑(transistorlogic)、离散硬件元件、电子元件、光学元件、机械元件、或任何以上的组合的设计以完成在此文内描述的功能;并可能执行存在于集成电路内、集成电路外、或两者皆有的执行码或指令。一般用途处理器可能是微处理器,但也可能是任何常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可由电脑设备的组合所构成,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及一微型机的组合、多组微型机、一组至多组微型机以及一数位信号处理器核心、或任何其他类似的配置。
在本发明中所揭露程序的任何具体顺序或分层的步骤单纯为一举例的方式。基于设计上的偏好,必须了解到程序上的任何具体顺序或分层的步骤可在此文件所揭露的范围内被重新安排。伴随的方法申请专利范围以一示例顺序呈现出各种步骤的元件,也因此不应被此所展示的特定顺序或阶层所限制。
申请专利范围中用以修饰元件的“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词的使用本身未暗示任何优先权、优先次序、各元件之间的先后次序、或方法所执行的步骤的次序,而仅用作标识来区分具有相同名称(具有不同序数词)的不同元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1)

1.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客户端装置,包括:
一客户端模块,用以传输一数据封包;
一传输控制协议TCP服务端代理模块,包括;
一第一网络地址转译穿越NAT-T子模块;
一第一可靠传输子模块,连接至上述第一NAT-T子模块;以及
一虚拟TCP服务端子模块,连接至上述第一可靠传输子模块;
一服务端装置,包括:
一服务端模块,用以接收上述数据封包;
一TCP客户端代理模块,连接至上述服务端模块,包括:
一第二NAT-T子模块;
一第二可靠传输子模块,连接至上述第二NAT-T子模块;以及
一虚拟TCP客户端子模块,连接至上述第二可靠传输子模块;以及
一NAT-T信号服务器,通过一网络连接至上述第一NAT-T子模块及上述第二NAT-T子模块;
其中上述第一NAT-T子模块通过上述NAT-T信号服务器与上述第二NAT-T子模块建立一传输通道;
其中上述客户端模块通过上述TCP服务端代理模块及上述TCP客户端代理模块在上述传输通道中与上述服务端模块传输上述数据封包;
其中,当上述第一可靠传输子模块及上述第二可靠传输子模块接收到上述数据封包时,检测上述传输通道及上述数据封包,并根据一检测结果适应地控制上述传输通道及上述数据封包,以使上述数据封包可靠地在上述TCP客户端模块与上述服务端模块之间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服务端代理模块具有一第一身份标识ID信息及一第一互联网地址信息,上述客户端代理模块具有一第二ID信息及一第二互联网地址信息,而上述第一NAT-T子模块通过上述NAT-T信号服务器与上述第二NAT-T子模块建立上述传输通道时,是由上述第一NAT-T子模块向上述NAT-T信号服务器注册上述第一ID信息及上述第一互联网地址信息,而上述客户端代理模块通过上述第二NAT-T子模块向上述NAT-T信号服务器注册上述第二ID信息及上述第二互联网地址信息;上述第一NAT-T子模块根据上述第二ID信息向上述NAT-T信号服务器取得上述第二互联网地址信息;在取得上述第二互联网地址信息后,上述第一NAT-T子模块根据上述第二互联网地址信息与上述第二NAT-T子模块建立上述传输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可靠传输子模块及上述第二可靠传输子模块还分别包括:
一丢包重传子模块,用以检测上述数据封包是否遗失,当上述数据封包遗失时,重传上述数据封包;
一流量拥塞控制子模块,连接至上述丢包重传子模块,用以检测上述传输通道的一网络性能;其中上述网络性能是为传输上述数据封包的一数量,当上述网络中传输上述数据封包的上述数量超过一门槛值时,则降低上述数据封包的一传输速率,减少传输上述数据封包的上述数量,以避免上述网络拥塞;以及
一封包顺序控制子模块,连接至上述流量拥塞控制子模块,用以检测上述数据封包的一接收顺序与一传送顺序是否一致,当上述接收顺序与上述传送顺序并不一致时,控制上述传送顺序使其与上述接收顺序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服务端代理模块还包括:
一虚拟服务端子模块,连接至上述第一可靠传输子模块及上述客户端模块,用以在上述第一可靠传输子模块及上述客户端模块之间转传上述数据封包:以及
上述客户端代理模块还包括:
一虚拟客户端子模块,连接至上述第二可靠传输子模块及上述服务端模块,用以在上述第二可靠传输子模块及上述服务端模块之间转传上述数据封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第一路由器,连接至上述客户端装置,用以将上述客户端装置连接至上述网络;以及
一第二路由器,连接至上述服务端装置,用以将上述服务端装置连接至上述网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数据封包是为一TCP数据封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系统支持TCP。
8.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通过一传输控制协议TCP服务端代理模块的一第一网络地址转译穿越NAT-T子模块通过一NAT-T信号服务器与一TCP客户端代理模块的一第二NAT-T子模块建立一传输通道;以及
通过一客户端装置通过上述TCP服务端代理模块及上述TCP客户端代理模块在上述传输通道中与一服务端模块传输一数据封包;
其中,当上述服务端代理模块的一第一可靠传输子模块及上述TCP客户端代理模块的一第二可靠传输子模块接收到上述数据封包时,检测上述传输通道及上述数据封包,并根据一检测结果适应地控制上述传输通道及上述数据封包,以使上述数据封包可靠地在上述客户端模块与上述服务端模块之间传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TCP服务端代理模块具有一第一身份标识ID信息及一第一互联网地址信息,上述TCP客户端代理模块具有一第二ID信息及一第二互联网地址信息,而上述第一NAT-T子模块通过上述NAT-T信号服务器与上述第二NAT-T子模块建立上述传输通道时,上述方法还包括下列步骤:
通过上述第一NAT-T子模块向上述NAT-T信号服务器注册上述第一ID信息及上述第一互联网地址信息,而上述TCP客户端代理模块通过上述第二NAT-T子模块向上述NAT-T信号服务器注册上述第二ID信息及上述第二互联网地址信息;
通过上述第一NAT-T子模块根据上述第二ID信息向上述NAT-T信号服务器取得上述第二互联网地址信息;以及
取得上述第二互联网地址信息后,通过上述第一NAT-T子模块根据上述第二互联网地址信息与上述第二NAT-T子模块建立上述传输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可靠传输子模块及上述第二可靠传输子模块检测上述传输通道及上述数据封包还包括下列步骤:
检测上述数据封包是否遗失,当上述数据封包遗失时,重传上述数据封包;
检测上述传输通道的一网络性能;其中上述网络性能是为传输上述数据封包的一数量,当上述网络中传输上述数据封包的上述数量超过一门槛值时,则降低上述数据封包的一传输速率,减少传输上述数据封包的上述数量,以避免上述网络拥塞;以及
检测上述数据封包的一接收顺序与一传送顺序是否一致,当上述接收顺序与上述传送顺序并不一致时,控制上述传送顺序使其与上述接收顺序一致。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下列步骤:
通过上述TCP服务端代理模块的一虚拟TCP服务端子模块在上述第一可靠传输子模块及上述客户端模块之间转传上述数据封包:以及
通过上述客户端代理模块的一虚拟客户端子模块在上述第二可靠传输子模块及上述服务端模块之间转传上述数据封包。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列步骤:
通过一第一路由器将上述客户端装置连接至上述网络;以及
通过一第二路由器将上述服务端装置连接至上述网络。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数据封包是为一TCP)数据封包。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方法支持TCP。
15.一种记录媒体,经由一电子装置读取上述记录媒体所存储的程序后以执行一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一传输控制协议TCP服务端代理模块的一第一网络地址转译穿越NAT-T子模块通过一NAT-T服务器与一客户端代理模块的一第二NAT-T子模块建立一传输通道;
通过一客户端装置通过上述TCP服务端代理模块及上述客户端代理模块在上述传输通道中与一服务端模块传输一数据封包;
其中,当上述TCP服务端代理模块的一第一可靠传输子模块及上述TCP客户端代理模块的一第二可靠传输子模块接收到上述数据封包时,检测上述传输通道及上述数据封包,并根据一检测结果适应地控制上述传输通道及上述数据封包,以使上述数据封包可靠地在上述客户端模块与上述服务端模块之间传输。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TCP服务端代理模块具有一第一ID信息及一第一互联网地址信息,上述客户端代理模块具有一第二ID信息及一第二互联网地址信息,而上述第一NAT-T子模块通过上述网络地址转译穿越信号服务器与上述第二NAT-T子模块建立上述传输通道时,上述方法还包括下列步骤:
通过上述第一NAT-T子模块向上述NAT-T信号服务器注册上述第一ID信息及上述第一互联网地址信息,而上述客户端代理模块通过上述第二NAT-T子模块向上述NAT-T信号服务器注册上述第二ID信息及上述第二互联网地址信息;
通过上述第一NAT-T子模块根据上述第二ID信息向上述NAT-T信号服务器取得上述第二互联网地址信息;以及
取得上述第二互联网地址信息后,通过上述第一NAT-T子模块根据上述第二互联网地址信息与上述第二NAT-T子模块建立上述传输通道。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可靠传输子模块及上述第二可靠传输子模块检测上述传输通道及上述数据封包还包括下列步骤:
检测上述数据封包是否遗失,当上述数据封包遗失时,重传上述数据封包;
检测上述传输通道的一网络性能;其中上述网络性能是为传输上述数据封包的一数量,当上述网络中传输上述数据封包的上述数量超过一门槛值时,则降低上述数据封包的一传输速率,减少传输上述数据封包的上述数量,以避免上述网络拥塞;以及
检测上述数据封包的一接收顺序与一传送顺序是否一致,当上述接收顺序与上述传送顺序并不一致时,控制上述传送顺序使其与上述接收顺序一致。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记录媒体,上述方法还包括下列步骤:
通过上述TCP服务端代理模块的一虚拟TCP服务端子模块在上述第一可靠传输子模块及上述客户端模块之间转传上述数据封包:以及
通过上述TCP客户端代理模块的一虚拟TCP客户端子模块在上述第二可靠传输子模块及上述服务端模块之间转传上述数据封包。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方法还包括下列步骤:
通过一第一路由器将上述客户端装置连接至上述网络;以及
通过一第二路由器将上述服务端装置连接至上述网络。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数据封包是为一TCP数据封包。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方法支持TCP。
CN201310485986.1A 2013-10-16 2013-10-16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其记录媒体 Pending CN1045805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85986.1A CN104580543A (zh) 2013-10-16 2013-10-16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其记录媒体
TW102143985A TWI499248B (zh) 2013-10-16 2013-12-02 數據傳輸方法、系統及其記錄媒體
US14/481,580 US20150106433A1 (en) 2013-10-16 2014-09-09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threr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85986.1A CN104580543A (zh) 2013-10-16 2013-10-16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其记录媒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80543A true CN104580543A (zh) 2015-04-29

Family

ID=52810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85986.1A Pending CN104580543A (zh) 2013-10-16 2013-10-16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其记录媒体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106433A1 (zh)
CN (1) CN104580543A (zh)
TW (1) TWI4992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48652B (zh) * 2020-09-15 2023-10-13 北京神州飞航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fc协议分层架构实现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5235A (zh) * 2004-03-02 2005-09-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穿越子网的方法及子网穿越系统
EP1198926B1 (en) * 1999-12-14 2006-03-15 Schneider Automation Inc. Bridge for can to tcp/ip connection
CN101262478A (zh) * 2008-04-10 2008-09-1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穿越网络地址转换nat的方法和设备
CN101374141A (zh) * 2007-08-23 2009-02-25 浙江省电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pcp协议的tcp nat穿越方法
CN103108057A (zh) * 2011-11-09 2013-05-15 友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网络地址转译器的行为建立传输控制协议联机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29475B1 (en) * 1998-12-16 2003-03-04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onitor for the control of multimedia services in networks
TWI239757B (en) * 2003-10-24 2005-09-11 Zyxel Communications Corp Digital equipment for integrating Internet phone server and client
US7760636B1 (en) * 2004-01-26 2010-07-20 Cisco Technology, Inc. Retransmission and flow control in a logical network tunnel
US20060072569A1 (en) * 2004-10-04 2006-04-06 Wizzysoft Corporation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protocol for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connections
FR2908001B1 (fr) * 2006-10-26 2009-04-10 Alcatel Sa Traversee d'un equipement de traduction d'adresse nat pour messages de signalisation conformes au protocole sip par redondance d'informations d'adresses.
WO2009115132A1 (en) * 2008-03-20 2009-09-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8769278B2 (en) * 2010-04-07 2014-07-01 Apple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fficiently and securely exchanging connection data
TWI521960B (zh) * 2013-06-07 2016-02-11 福達新創通訊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影像傳輸方法、系統及其記錄媒體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98926B1 (en) * 1999-12-14 2006-03-15 Schneider Automation Inc. Bridge for can to tcp/ip connection
CN1665235A (zh) * 2004-03-02 2005-09-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穿越子网的方法及子网穿越系统
CN101374141A (zh) * 2007-08-23 2009-02-25 浙江省电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pcp协议的tcp nat穿越方法
CN101262478A (zh) * 2008-04-10 2008-09-1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穿越网络地址转换nat的方法和设备
CN103108057A (zh) * 2011-11-09 2013-05-15 友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网络地址转译器的行为建立传输控制协议联机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三民: "NAT用户间的TCP通信引擎机制的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7566A (zh) 2015-05-01
US20150106433A1 (en) 2015-04-16
TWI499248B (zh) 2015-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30674B2 (en) Discovery and rediscovery protocol method and system
WO2017101419A1 (zh) 投屏方法
CN101057460B (zh) 服务器装置及便携式终端
EP2680491B1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channel for managing an IPv4 terminal
US8334755B2 (en) Method for recognizing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 reader and apparatus thereof
TW200841649A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providing IPv6 packet transit between two IPv6 nodes of a utility network connected via an IPv4 network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
US872463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network intercommunication
CN103716189A (zh) 一种局域网终端网关设备配置管理方法
KR101937388B1 (ko) Dns 명칭 설정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6507414B (zh) 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3428303A (zh) IPv6主机访问IPv4服务器的方法及系统
US1079106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serv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086618A1 (en) Repeating method and corresponding communication network device, system, computer readable program product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4780082A (zh) 一种移动设备与家庭智能终端的通讯方法
CN101309169A (zh) 一种网络管理方法及网络管理系统、网络设备
KR100755635B1 (ko) 이동성을 제공하는 ieee 802.15.4 표준을 기반으로 하는 네트워크 및 이의 설정방법
CN104580543A (zh)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其记录媒体
CN104038538A (zh) 局域网主机软件升级方法与系统
CN102246494A (zh) 从一个地址领域向不同地址领域中的客户端分配网络资源的系统和方法
CN104168302A (zh) 设备操控实现方法、系统和代理网关
WO2020024853A1 (zh) 一种终端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8566441B (zh) 一种nas设备处理数据的方法、nas设备及介质
US20150351129A1 (en) Wireless network and method
CN104219589B (zh) 图像传输方法、系统及其记录媒体
TWI521960B (zh) 影像傳輸方法、系統及其記錄媒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