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79883B - 一种节点设备、总线网络及其连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点设备、总线网络及其连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79883B
CN104579883B CN201410850941.4A CN201410850941A CN104579883B CN 104579883 B CN104579883 B CN 104579883B CN 201410850941 A CN201410850941 A CN 201410850941A CN 104579883 B CN104579883 B CN 1045798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interface
node device
data transmission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5094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79883A (zh
Inventor
杨春卫
王松柏
刘正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Sineva Intelligent Mach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Sineva Intelligent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Sineva Intelligent Mach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Sineva Intelligent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85094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798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798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798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798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798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点设备、总线网络及其连接方法,该节点设备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具有的引脚的数量与第二接口具有的引脚的数量相等,第一接口的各引脚的定义与第二接口的各引脚的定义相同,第一接口的各引脚与第二接口中对应的引脚电性连接;这样,在将多个该节点设备接入总线网络时,各节点设备可以通过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的各引脚与另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中对应的引脚连接的方式串联,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各节点设备的工作性能,还可以减少布线,从而可以降低成本,并且,各节点设备之间串联,便于在总线网络中增加或减少节点设备,可以提高总线网络的可扩展性。

Description

一种节点设备、总线网络及其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点设备、总线网络及其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总线网络是将所有的节点设备通过各自的接口连接到总线或总线集线板上。
在总线网络的实际连接过程中,如图1所示,各节点设备101利用线材102将各自的接口103连接到总线集线板104上。由于各节点设备的位置可能比较分散,导致总线网络中实际的布线较为复杂,线材的使用量较大,成本较高;并且,总线集线板上具有的接口的数量是固定的,当总线网络需要扩展,即需要连接的节点设备的数量大于总线集线板上的接口的数量时,需要更换总线集线板,这样,不仅不利于总线网络的扩展,还会进一步地增大成本。
因此,如何减少总线网络的布线并提高总线网络的可扩展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点设备、总线网络及其连接方法,用以解决现有的总线网络存在布线复杂和可扩展性低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点设备,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其中,
所述第一接口具有的引脚的数量与所述第二接口具有的引脚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一接口的各引脚的定义与所述第二接口的各引脚的定义相同,所述第一接口的各引脚与所述第二接口中对应的引脚电性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节点设备中,所述第一接口的各引脚的接插件与所述第二接口中对应的引脚的接插件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节点设备中,所述第一接口,包括:第一电源引脚、第一接地引脚、第一数据传输正性引脚和第一数据传输负性引脚;所述第二接口,包括:第二电源引脚、第二接地引脚、第二数据传输正性引脚和第二数据传输负性引脚;
所述第一电源引脚与所述第二电源引脚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接地引脚与所述第二接地引脚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正性引脚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正性引脚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负性引脚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负性引脚电性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节点设备中,还包括:电源管理单元和数据传输单元;
所述第一电源引脚与所述第二电源引脚都与所述电源管理单元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接地引脚与所述第二接地引脚都与所述电源管理单元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正性引脚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正性引脚都与所述数据传输单元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负性引脚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负性引脚都与所述数据传输单元电性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总线网络,包括:多个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节点设备、主控制器和终端电阻;
各所述节点设备通过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的各引脚与另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中对应的引脚连接的方式串联;位于串联的各所述节点设备的两端的其中一个节点设备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性连接,另一个节点设备与所述终端电阻并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总线网络中,距离所述主控制器最近的节点设备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性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总线网络的连接方法,包括:
将各所述节点设备以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的各引脚与另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中对应的引脚连接的方式串联;
将位于串联的各所述节点设备的两端的其中一个节点设备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性连接,将另一个节点设备与所述终端电阻并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中,所述将位于串联的各所述节点设备的两端的其中一个节点设备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性连接,具体包括:
将距离所述主控制器最近的节点设备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性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节点设备、总线网络及其连接方法,该节点设备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具有的引脚的数量与第二接口具有的引脚的数量相等,第一接口的各引脚的定义与第二接口的各引脚的定义相同,第一接口的各引脚与第二接口中对应的引脚电性连接;这样,在将多个该节点设备接入总线网络时,各节点设备可以通过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的各引脚与另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中对应的引脚连接的方式串联,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各节点设备的工作性能,还可以减少布线,从而可以降低成本,并且,各节点设备之间串联,便于在总线网络中增加或减少节点设备,即只需将增加的节点设备串联在总线网络中或将某个节点设备去除后将其相邻的两个节点设备串联即可,可以提高总线网络的可扩展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总线网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节点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总线网络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总线网络的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节点设备、总线网络及其连接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点设备,如图2所示,包括:第一接口1和第二接口2;其中,
第一接口1具有的引脚的数量与第二接口2具有的引脚的数量相等(图2以第一接口1和第二接口2都具有四个引脚为例进行说明),第一接口1的各引脚的定义与第二接口2的各引脚的定义相同,第一接口1的各引脚与第二接口2中对应的引脚电性连接,即分别属于第一接口1与第二接口2的定义相同的两个引脚电性连接。
在将多个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节点设备接入总线网络时,各节点设备可以通过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的各引脚与另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中对应的引脚连接的方式串联,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各节点设备的工作性能,还可以减少布线,从而可以降低成本,并且,各节点设备之间串联,便于在总线网络中增加或减少节点设备,即只需将增加的节点设备串联在总线网络中或将某个节点设备去除后将其相邻的两个节点设备串联即可,可以提高总线网络的可扩展性。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节点设备中,在利用接插件将各节点设备串联连接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如下三种连接情况: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一接口的各引脚与另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一接口的各引脚电性连接;或,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二接口的各引脚与另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二接口的各引脚电性连接;或,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一接口的各引脚与另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二接口的各引脚电性连接。在第一接口的各引脚的接插件与第二接口中对应的引脚的接插件不同时,上述三种连接情况需要三种不同的接插件,这样,会为总线网络的实际连接操作带来不便。
基于此,较佳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节点设备中,可以将第一接口的各引脚的接插件与第二接口中对应的引脚的接插件设置为相同,这样,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完全相同,在总线网络的连接过程中,不需要区分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并且,连接各节点设备所使用的接插件也完全相同,为总线网络的实际连接操作带来极大地便利。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节点设备中,如图2所示,第一接口1,具体可以包括:第一电源引脚11、第一接地引脚12、第一数据传输正性引脚13和第一数据传输负性引脚14;第二接口2,包括:第二电源引脚21、第二接地引脚22、第二数据传输正性引脚23和第二数据传输负性引脚24;其中,第一电源引脚11与第二电源引脚21定义相同,两者电性连接;第一接地引脚12与第二接地引脚22定义相同,两者电性连接;第一数据传输正性引脚13与第二数据传输正性引脚23定义相同,两者电性连接;第一数据传输负性引脚14与第二数据传输负性引脚24定义相同,两者电性连接。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节点设备中,如图2所示,还可以包括:电源管理单元3和数据传输单元4;第一电源引脚11与第二电源引脚21都与电源管理单元3电性连接;第一接地引脚12与第二接地引脚22都与电源管理单元3电性连接;第一数据传输正性引脚13与第二数据传输正性引脚23都与数据传输单元4电性连接;第一数据传输负性引脚14与第二数据传输负性引脚24都与数据传输单元4电性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节点设备,还可以具有其他功能的单元及接口,与现有的节点设备具有的其他功能的单元及接口类似,在此不做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总线网络,如图3所示,包括:多个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节点设备100、主控制器200和终端电阻300;
各节点设备100通过一个节点设备100的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的各引脚与另一个节点设备100的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中对应的引脚连接的方式串联;位于串联的各节点设备100的两端的其中一个节点设备100与主控制器200电性连接,另一个节点设备100与终端电阻300并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上述总线网络,由于各节点设备通过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的各引脚与另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中对应的引脚连接的方式串联,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各节点设备的工作性能,而且,连接各节点设备所使用的线材的长度与从主控制器到连接终端电阻的节点设备的走线路径的长度相当,从而可以减少布线,降低成本,并且,各节点设备之间串联,便于在总线网络中增加或减少节点设备,即只需将增加的节点设备串联在总线网络中或将某个节点设备去除后将其相邻的两个节点设备串联即可,可以提高总线网络的可扩展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上述总线网络在具体实施时,各节点设备串联具有如下三种连接方式: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一接口的各引脚与另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一接口的各引脚电性连接;或,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二接口的各引脚与另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二接口的各引脚电性连接;或,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一接口的各引脚与另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二接口的各引脚电性连接,在此不做限定。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上述总线网络中,节点设备与终端电阻并联,具体地,终端电阻的两端分别与节点设备中的第一数据传输正性引脚和第一数据传输负性引脚电性连接,第一电源引脚和第一接地引脚悬空即可;或者,终端电阻的两端分别与节点设备中的第二数据传输正性引脚和第二数据传输负性引脚电性连接,第二电源引脚和第二接地引脚悬空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总线网络在具体连接过程中,可以具有多种布线方式,其中,距离主控制器最近的节点设备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并且,各节点设备选择最近邻的节点设备串联,是最优的布线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布线,降低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总线网络中各节点设备的具体分布位置并非局限于如图3所示的并排排列,总线网络中各节点设备可以随机分布,在此不做限定。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针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总线网络,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总线网络的连接方法,如图4所示,包括:
S401、将各节点设备以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的各引脚与另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中对应的引脚连接的方式串联;
S402、将位于串联的各节点设备的两端的其中一个节点设备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将另一个节点设备与终端电阻并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上述总线网络的连接方法,将各节点设备以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的各引脚与另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中对应的引脚连接的方式串联,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各节点设备的工作性能,而且,连接各节点设备所使用的线材的长度与从主控制器到连接终端电阻的节点设备的走线路径的长度相当,从而可以减少布线,降低成本,并且,各节点设备之间串联,便于在总线网络中增加或减少节点设备,即只需将增加的节点设备串联在总线网络中或将某个节点设备去除后将其相邻的两个节点设备串联即可,可以提高总线网络的可扩展性。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中的步骤S401将各节点设备以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的各引脚与另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中对应的引脚连接的方式串联,具体可以为如下三种串联方式:将各节点设备以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一接口的各引脚与另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一接口的各引脚电性连接的方式串联;或,将各节点设备以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二接口的各引脚与另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二接口的各引脚电性连接的方式串联;或,将各节点设备以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一接口的各引脚与另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二接口的各引脚电性连接的方式串联,在此不做限定。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中的步骤S402将位于串联的各节点设备的两端的其中一个节点设备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具体可以将距离主控制器最近的节点设备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并且,各节点设备选择最近邻的节点设备串联,这是最优的布线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布线,降低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点设备、总线网络及其连接方法,该节点设备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具有的引脚的数量与第二接口具有的引脚的数量相等,第一接口的各引脚的定义与第二接口的各引脚的定义相同,第一接口的各引脚与第二接口中对应的引脚电性连接;这样,在将多个该节点设备接入总线网络时,各节点设备可以通过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的各引脚与另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中对应的引脚连接的方式串联,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各节点设备的工作性能,还可以减少布线,从而可以降低成本,并且,各节点设备之间串联,便于在总线网络中增加或减少节点设备,即只需将增加的节点设备串联在总线网络中或将某个节点设备去除后将其相邻的两个节点设备串联即可,可以提高总线网络的可扩展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7)

1.一种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其中,
所述第一接口和/或所述第二接口,用于与其他节点设备进行串联连接或与总线网络中的部件进行电连接;其中,所述总线网络中的部件为主控制器或终端电阻;
所述第一接口具有的引脚的数量与所述第二接口具有的引脚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一接口的各引脚的定义与所述第二接口的各引脚的定义相同,所述第一接口的各引脚的接插件与所述第二接口中对应的引脚的接插件相同,所述第一接口的各引脚与所述第二接口中对应的引脚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包括:第一电源引脚、第一接地引脚、第一数据传输正性引脚和第一数据传输负性引脚;所述第二接口,包括:第二电源引脚、第二接地引脚、第二数据传输正性引脚和第二数据传输负性引脚;
所述第一电源引脚与所述第二电源引脚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接地引脚与所述第二接地引脚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正性引脚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正性引脚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负性引脚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负性引脚电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管理单元和数据传输单元;
所述第一电源引脚与所述第二电源引脚都与所述电源管理单元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接地引脚与所述第二接地引脚都与所述电源管理单元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正性引脚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正性引脚都与所述数据传输单元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负性引脚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负性引脚都与所述数据传输单元电性连接。
4.一种总线网络,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节点设备、主控制器和终端电阻;
各所述节点设备通过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的各引脚与另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中对应的引脚连接的方式串联;位于串联的各所述节点设备的两端的其中一个节点设备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性连接,另一个节点设备与所述终端电阻并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总线网络,其特征在于,距离所述主控制器最近的节点设备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性连接。
6.一种总线网络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线网络如权利要求4所述,所述方法包括:
将各所述节点设备以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的各引脚与另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中对应的引脚连接的方式串联;
将位于串联的各所述节点设备的两端的其中一个节点设备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性连接,将另一个节点设备与所述终端电阻并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位于串联的各所述节点设备的两端的其中一个节点设备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性连接,具体包括:
将距离所述主控制器最近的节点设备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性连接。
CN201410850941.4A 2014-12-30 2014-12-30 一种节点设备、总线网络及其连接方法 Active CN1045798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50941.4A CN104579883B (zh) 2014-12-30 2014-12-30 一种节点设备、总线网络及其连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50941.4A CN104579883B (zh) 2014-12-30 2014-12-30 一种节点设备、总线网络及其连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79883A CN104579883A (zh) 2015-04-29
CN104579883B true CN104579883B (zh) 2019-01-15

Family

ID=53095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50941.4A Active CN104579883B (zh) 2014-12-30 2014-12-30 一种节点设备、总线网络及其连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7988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1754A (zh) * 2005-08-26 2006-02-08 清华大学 一种适用于强电磁干扰环境下的高性能光纤can通讯系统
CN201654774U (zh) * 2010-05-14 2010-11-24 珠海世纪鼎利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usb2.0的数据传输设备
CN102377085A (zh) * 2010-08-09 2012-03-1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串行端口传输装置
CN104009354A (zh) * 2013-02-25 2014-08-27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Usb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24224B2 (en) * 2013-06-18 2016-08-23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PCIe tunneling through SA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1754A (zh) * 2005-08-26 2006-02-08 清华大学 一种适用于强电磁干扰环境下的高性能光纤can通讯系统
CN201654774U (zh) * 2010-05-14 2010-11-24 珠海世纪鼎利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usb2.0的数据传输设备
CN102377085A (zh) * 2010-08-09 2012-03-1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串行端口传输装置
CN104009354A (zh) * 2013-02-25 2014-08-27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Usb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79883A (zh) 2015-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30974B (zh) 电源适配器和终端
CN104506375B (zh) 电力线宽带载波通信模块组网测试系统
CN104582449B (zh) 一种通信设备及用于该通信设备的单板
US10050703B2 (en) Monitoring optical decay in fiber connectivity systems
WO2014011714A1 (en) Physical layer management at a wall plate device
CN105718409A (zh) 引脚可配置的内部总线终端系统
CN204258836U (zh) 一种电力线宽带载波通信模块组网测试系统
CN104579883B (zh) 一种节点设备、总线网络及其连接方法
WO2015119623A2 (en) Power sourcing equipment
CN105159158A (zh) 适用于微小卫星的电总线
CN104994040A (zh) 一种以太网交换机及其应用的端口复用方法
CN104102292A (zh) 一种pciex16兼容自研pcie daughter card的设计方法
CN212991536U (zh) Usb二合一数据线及集群测试系统
CN208923489U (zh) 一种用于多控制器平台的信号转接装置
CN206378159U (zh) 一种温湿度采集器及温湿度采集系统
CN104079285A (zh) 信号线受电电路、信号线供电电路与信号线供电系统
CN105700994A (zh) 网络通信状态指示装置
CN203645103U (zh) 串口调试线缆系统
CN202854180U (zh) 转接箱及测试装置
CN204480129U (zh) 一种cpci刀片服务器的多路以太网连接装置
CN104241992A (zh) 一种新的rj45网络信息模块设计
CN109274611A (zh) 基板管理控制器切换共享网络协议的方法
CN204463020U (zh) 远程开关机的装置、用于放置延长器的发射端的插板
CN207305139U (zh) 机柜组和通信电源系统
CN105337111A (zh) 一种模块化智能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621

Address after: 230013 Southwest District of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HEFEI SINEVA INTELLIGENT MACHINE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76 Beijing Daxing District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Chuang Chuang nine Street 32 Building 1, two floors 201 rooms.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SINEVA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30013 Southwest District of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fei xinyihua Intelligent Machine Co.,Ltd.

Address before: 230013 Southwest District of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FEI SINEVA INTELLIGENT MACHIN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