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79586B -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和装置、以及接收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和装置、以及接收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79586B
CN104579586B CN201310500661.6A CN201310500661A CN104579586B CN 104579586 B CN104579586 B CN 104579586B CN 201310500661 A CN201310500661 A CN 201310500661A CN 104579586 B CN104579586 B CN 1045795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ing matrix
index
matrix
value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0066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79586A (zh
Inventor
张然然
高秋彬
拉盖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31050066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795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795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795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795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795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和装置、以及接收方法和装置,该反馈方法包括:接收下行导频信号并进行信道估计,得到信道估计值;基于信道估计值确定RI、第一预编码矩阵,第二预编码矩阵和第三预编码矩阵,并基于所确定的RI、第一预编码矩阵、第二预编码矩阵和第三预编码矩阵确定CQI;反馈RI、CQI和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索引、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索引和第三预编码矩阵的索引。本发明能够避免将垂直信道状态信息中的RI与水平信道状态信息中的RI之积直接确定为整体RI,而是在进行信道估计时,确定出RI和第三预编码矩阵并根据RI和第一至第三预编码矩阵确定CQI,有助于合理地确定整体CQI,进而提高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和装置、以及接收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工程领域,并且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和装置、以及接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Rel-8系统引入了闭环预编码技术提高频谱效率。闭环预编码首先要求在基站和终端都保存同一个预编码矩阵的集合,称为码本。
为了获得信道信息,LTE Rel-8系统中终端接收小区公共导频并进行信道估计。LTE-A Rel-10系统中终端接收CSI-RS并进行信道估计。估计出信道信息后,按一定准则从码本中选出一个预编码矩阵。选取的准则可以是最大化互信息量、最大化输出信干噪比等。终端将选出的预编码矩阵在码本中的索引通过上行信道反馈到基站,该索引记为预编码矩阵索引(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简称为PMI)。基站由收到的索引值就可以确定对该终端应使用的预编码矩阵。终端上报的预编码矩阵可以看作是信道状态信息的量化值。
除了PMI之外终端还会上报秩指示信息(Rank Indication,简称为RI)和信道质量信息(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简称为CQI,)。其中RI对应于空间复用传输的独立数据流数目,即从基站到终端的空间信道最多可以支持的空间数据流数目由RI指示。CQI用于衡量从基站到终端的信道质量,作为调制方式和编码速率选择的依据。LTE以及LTE-A标准中基站向终端传输的一个数据块称为一个码字,在空间复用的情况下,基站最多可以同时向终端传输两个码字,也可以只传输一个码字。一个码字的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映射到一个或者多个空间数据流上。如果是两个码字的传输,则两个码字映射的总数据流数目不应超过基站到终端的空间信道所最多能支持的数据流数目,该数目即通过终端上报的RI获得。如果空间信道可以支持多个数据流的传输,即RI>1,则意味着基站到终端的传输为两个码字的传输,终端将会分别计算这两个码字的CQI,并反馈给基站。
LTE以及LTE-A针对不同的数据流数目的传输设计了不同的码本,基站需要根据终端反馈的RI确定数据流数目进而确定预编码矩阵应该从哪个码本中选择,PMI则用于指示终端推荐的预编码矩阵在对应的码本中的索引。因此,终端向基站推荐的预编码矩阵由终端反馈的RI和PMI联合确定。而CQI则对应于基站使用终端推荐的预编码矩阵的条件下的信道质量信息。
在现有蜂窝系统中,基站天线阵列一般呈水平排列,如图1和图2所示。基站发射端波束仅能在水平方向进行调整,而垂直方向是固定的下倾角,因此各种波束赋形/预编码技术等均是基于水平方向信道信息进行的。事实上,由于无线信号在空间中是三维传播的,固定下倾角的方法不能使系统的性能达到最优。垂直方向的波束调整对于降低小区间干扰,提高系统性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随着天线技术的发展,业界已出现能够对每个阵子独立控制的有源天线,如图3和图4所示。采用这种包括垂直维和水平维两维分布的天线阵列,使得波束在垂直方向动态调整的3D-MIMO成为可能。
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简称为FDD)系统中要实现三维的波束赋形/预编码需要依靠终端上报的信道状态信息,可以沿用LTE Rel-10系统以来一直采用的基于CSI-RS测量基于码本反馈的方式。假设水平维共包含NH根天线,垂直维包含NV根天线,水平维相邻天线的间距为dH,垂直维相邻天线的间距为dV,则二维天线阵列共包含NV·NH根发送天线。假设接收端有NR根接收天线。
为了节约CSI-RS开销和CQI/PMI/RI计算复杂度,可以只测量水平维的一行天线和垂直维一列天线的信道,分别记做NR×NH维信道矩阵HH,NR×NV维信道矩阵HV,设计两组分别包含NH×rH维和NV×rV维码本,其中rH表示水平维Rank数,也即水平维预编码矩阵的列数,rH≤RH,RH=min(NR,NH),其中rV表示垂直维Rank数,也即垂直维于编码矩阵的列数,rV≤RV,RV=min(NR,NV)。之后,可以分别计算垂直维和水平维采用码本中各预编码矩阵后的吞吐量,对应于最大吞吐量的预编码矩阵所对应的r值确定为RI值(水平RI为rH,垂直RI为rV),对应于最大吞吐量的预编码矩阵所对应的码本索引为PMI值(水平信道状态信息的预编码矩阵(水平预编码矩阵)为WH,水平预编码矩阵在码本中的索引记为PMIH,WH和PMIH一一对应,垂直维信道状态信息的预编码矩阵为WV,垂直维预编码矩阵在码本中的索引记为PMIV,WV和PMIV一一对应),并且还可以得到相应的CQI值(水平信道状态信息的CQI(水平CQI)记为CQIH,垂直信道状态信息的CQI(垂直CQI)记为CQIV)。
考虑到实际传输中将同时使用水平维和垂直维天线,垂直维RI或水平维RI并不对应于实际传输的数据流数,而是终端假设发送端仅采用垂直维或水平维天线传输时所推荐使用的数据流数,其值对应于垂直维或水平维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在实际传输中,同时使用水平维和垂直维天线时所使用的数据流数才是传统意义的RI值,这里将其称为整体RI值。
类似地,垂直维或水平维预编码也是终端假设发送端仅采用垂直维或水平维天线传输时所推荐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在实际传输中,同时使用水平维和垂直维天线时所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应为NH·NV×rH维的,此预编码矩阵可以根据垂直维预编码矩阵和水平维预编码矩阵处理得到,这里将其称为整体预编码矩阵。
类似地,垂直CQI或水平CQI也并不对应实际传输中的信道质量指示,而是终端假设发送端仅采用垂直维或水平维天线传输且使用所推荐的垂直维预编码矩阵或水平维预编码矩阵时的信道质量。实际传输中同时使用水平维和垂直维天线时使用整体预编码矩阵的信道质量信息称为整体CQI。
目前,确定整体RI的算法是令rT=rV×rH,其中,rV是垂直信道状态信息中的RI,rH是水平信道状态信息中的RI。基站接收到终端所反馈的水平和垂直维RI后确定整体RI,并根据垂直和水平维的CQI确定整体CQI。
该方法的问题在于,计算出的整体RI可能会大于空间信道实际能传输的独立数据流数目,导致传输效率低下,而通过垂直维和水平维的CQI也很难准确确定整体CQI。
针对相关技术中计算出的整体RI不够准确,导致传输效率受到不良影响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计算出的整体RI不够准确,导致传输效率受到不良影响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和装置、以及接收方法和装置,能够避免将垂直信道状态信息中的RI与水平信道状态信息中的RI之积直接确定为整体RI,有助于合理地确定整体CQI,进而提高传输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包括:接收下行导频信号并进行信道估计,得到信道估计值;基于信道估计值确定RI、第一预编码矩阵,第二预编码矩阵和第三预编码矩阵,并基于所确定的RI、第一预编码矩阵、第二预编码矩阵和第三预编码矩阵确定CQI;反馈RI、CQI和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索引、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索引和第三预编码矩阵的索引。
其中,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索引由第一码本索引值和第一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值组成,第二预编码矩阵索引由第二码本索引值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值组成,第三预编码矩阵索引为第三码本索引值,第三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第一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值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值之积,列数为RI的数值。
其中,在基于所确定的RI、第一预编码矩阵W1、第二预编码矩阵W2和第三预编码矩阵W3确定CQI时,设数据传输层数为RI的数值,并采用W作为预编码矩阵,其中,或者 表示矩阵的直积计算。
其中,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包括:设二维天线阵中仅水平维或垂直维天线进行数据传输,从第一码本子集中进行选择,得到第一预编码矩阵。
其中,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包括:设二维天线阵中仅垂直维或水平维天线进行数据传输,从第二码本子集中进行选择,得到第二预编码矩阵。
其中,确定第三预编码矩阵包括:将RI的数值作为传输层数,设信道为使用了第一预编码矩阵和第二预编码矩阵后的等效信道,从第三码本子集中进行选择,得到第三预编码矩阵。
此外,第一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水平维或垂直维天线端口数。
此外,第二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垂直维或水平维天线端口数。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接收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接收方法包括:发送下行导频信号;接收RI、CQI和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索引、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索引和第三预编码矩阵的索引。
其中,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索引由第一码本索引值和第一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值组成,第二预编码矩阵索引由第二码本索引值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值组成,第三预编码矩阵索引为第三码本索引值,第三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第一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值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值之积,列数为RI的数值。
其中,CQI基于RI、第一预编码矩阵W1、第二预编码矩阵W2和第三预编码矩阵W3确定得到,其中,在确定CQI时,采用W作为预编码矩阵,或者 表示矩阵的直积计算。
其中,第一预编码矩阵通过以下方式确定:设二维天线阵中仅水平维或垂直维天线进行数据传输,从第一码本子集中进行选择,得到第一预编码矩阵。
其中,第二预编码矩阵通过以下方式确定:设二维天线阵中仅垂直维或水平维天线进行数据传输,从第二码本子集中进行选择,得到第二预编码矩阵。
其中,第三预编码矩阵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将RI的数值作为传输层数,设信道为使用了第一预编码矩阵和第二预编码矩阵后的等效信道,从第三码本子集中进行选择,得到第三预编码矩阵。
此外,第一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水平维或垂直维天线端口数。
此外,第二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垂直维或水平维天线端口数。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下行导频信号并进行信道估计,得到信道估计值;确定模块,用于基于信道估计值确定RI、第一预编码矩阵,第二预编码矩阵和第三预编码矩阵,并基于所确定的RI、第一预编码矩阵、第二预编码矩阵和第三预编码矩阵确定CQI;发送模块,用于反馈RI、CQI和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索引、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索引和第三预编码矩阵的索引。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接收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接收装置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发送下行导频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RI、CQI和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索引、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索引和第三预编码矩阵的索引。
本发明能够避免将垂直信道状态信息中的RI与水平信道状态信息中的RI之积直接确定为整体RI,而是在进行信道估计时,确定出RI和第三预编码矩阵并根据RI和第一至第三预编码矩阵确定CQI,从而克服了计算出的整体RI大于空间信道实际能传输的独立数据流数目的问题,有助于合理地确定整体CQI,进而提高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水平排列双极化天线的相对位置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水平排列线阵天线的相对位置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水平和垂直二维排列的双极化天线的相对位置图;
图4是现有技术中水平和垂直二维排列的列阵天线的相对位置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接收方法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装置的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接收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
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包括:
步骤S501,接收下行导频信号并进行信道估计,得到信道估计值;
其中,下行导频信号可以是CSI-RS,终端接收CSI-RS,进行信道估计,获得下行信道估计值,该下行信道估计值可以表示为NR×NV·NH维信道矩阵H。
具体地,在进行下行信道估计时,终端接收到一个或多个CSI-RS配置下的CSI-RS,这个(或这些)CSI-RS配置共包含至少NV·NH个端口,其中NV表示垂直维天线数,NH表示水平维天线端口数,由NV·NH个端口估计得到得NV·NH个端口从到NR根接收天线的下行信道,为NR×NV·NH维信道矩阵H;
另外,终端接收到一个或多个CSI-RS配置下的CSI-RS,这个(或这些)CSI-RS配置共包含少于NV·NH个端口,其中NV表示垂直维天线数,NH表示水平维天线数,终端还可以通过空域插值得到得NV·NH个端口从到NR根接收天线的下行信道,为NR×NV·NH维信道矩阵H。
应当注意,终端进行下行信道估计所基于的参考信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CSI-RS,还可以是其他导频信号,并且,在确定下行信道矩阵时,也不局限于上述的方法。
步骤S503,基于信道估计值确定RI(不同于第一预编码矩阵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的RI)、第一预编码矩阵,第二预编码矩阵和第三预编码矩阵,并基于所确定的RI、第一预编码矩阵、第二预编码矩阵和第三预编码矩阵确定CQI;
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索引由第一码本索引值和第一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值组成,第二预编码矩阵索引由第二码本索引值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值组成,第三预编码矩阵索引为第三码本索引值,第三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第一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值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值之积,列数为RI的数值;
具体地,在基于所确定的RI、第一预编码矩阵W1、第二预编码矩阵W2和第三预编码矩阵W3确定CQI时,设数据传输层数为RI的数值,并采用W作为预编码矩阵,其中,或者 表示矩阵的直积计算;
在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时,可以设二维天线阵中仅水平维或垂直维天线进行数据传输,从第一码本子集中进行选择,得到第一预编码矩阵;
在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时,可以设二维天线阵中仅垂直维或水平维天线进行数据传输,从第二码本子集中进行选择,得到第二预编码矩阵;
在确定第三预编码矩阵时,可以将RI的数值作为传输层数,设信道为使用了第一预编码矩阵和第二预编码矩阵后的等效信道,从第三码本子集中进行选择,得到第三预编码矩阵;
此外,第一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水平维或垂直维天线端口数;
此外,第二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垂直维或水平维天线端口数;
具体地,终端可以根据信道矩阵H分别提取垂直维信道矩阵和水平维信道矩阵,分别记做NR×NV维垂直信道矩阵HV和NR×NH维水平信道矩阵HH,并分别确定垂直维和水平维的信道状态信息。
在实际系统中,用户可能预先通过RRC信令导频端口与水平维和垂直维天线的对应关系,从而可以根据信道矩阵H分别提取垂直维信道矩阵和水平维信道矩阵;也可以由发送端和接收端按照预定的导频端口与水平维和垂直维天线的对应关系收发导频信号,从而保证用户根据信道矩阵H分别提取垂直维信道矩阵和水平维信道矩阵;而用户并不知道这两维的信道具体是对应于垂直维天线还是水平维天线,即便如此,并不会影响用户根据信道矩阵H分别提取垂直维信道矩阵和水平维信道矩阵,只不过用户不清楚这两个信道矩阵具体哪一个是垂直维的,哪一个水平维的。
在确定垂直维和水平维的信道状态信息时,可以记水平信道状态信息的RI(水平RI)为rH,水平RI是指水平维度的空间信道所能支持的独立传输的数据流数目;水平信道状态信息的预编码矩阵(水平预编码矩阵)为WH,水平预编码矩阵在水平维码本中的索引记为PMIH,WH和PMIH一一对应;水平信道状态信息的CQI(水平CQI)记为CQIH;记垂直信道状态信息的RI(垂直RI)为rV,垂直RI是指垂直维度的空间信道所能支持的独立传输的数据流数目;垂直信道状态信息的预编码矩阵(垂直预编码矩阵)为WV,垂直预编码矩阵在垂直维码本中的索引记为PMIV,WV和PMIV一一对应,垂直信道状态信息的CQI(垂直CQI)记为CQIV;其中水平CQI和垂直CQI为可选项。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终端可以根据信道矩阵H、垂直维和水平维预编码矩阵得到等效信道Heq,为NR×rV·rH维等效信道矩阵,Heq=H·W,其中,W为整体预编码矩阵,或者则矩阵W的列数为rV·rH,行数为NR
具体地,终端根据等效信道Heq从码本中选择rV·rH×r维预编码矩阵在码本中的索引为PMI,称为变换PMI(即,第三预编码矩阵的索引),其中r为整体RI,r≤min(rV·rH,NR),并确定整体CQI,码本由多个rV·rH×r,r=1,…,min(rV·rH,NR)维预编码矩阵集合构成,其中rV·rH≥2;
具体地,如果rV·rH=2,则可以采用目前LTE/LTE-A中的2天线端口码本;如果rV·rH=4,则可以采用目前LTE/LTE-A中的4天线端口码本;如果rV·rH=8,则可以采用目前LTE/LTE-A中的8天线端口码本;另外,对于rV·rH为其他值的情况,可以新设计码本;
步骤S505,反馈RI、CQI和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索引、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索引和第三预编码矩阵的索引;
具体地,终端可以反馈垂直维和水平维预编码矩阵索引PMIV和PMIH(即,对应于上述的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索引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索引),垂直维和水平维Rank数之积(rV·rH值,或分别反馈垂直维和水平维RI值),整体RI值、变换PMI值和整体CQI值。
应当注意,以上确定等效信道矩阵进而确定变换PMI的方式,仅仅是实际实现当中的一种具体做法,实际上,根据水平维和垂直维预编码矩阵(即,第一和第二预编码矩阵)以及其他相关的参数,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确定变换PMI,而不仅仅局限于上述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接收方法。
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接收方法包括:
步骤S601,发送下行导频信号;
具体地,下行导频信号为CSI-RS,基站发送CSI-RS;
具体地,基站发送一个或多个CSI-RS配置下的CSI-RS,这个(或这些)CSI-RS配置共包含至少NV·NH个端口,其中NV表示垂直维天线数,NH表示水平维天线端口数;
具体地,基站发送一个或多个CSI-RS配置下的CSI-RS,这个(或这些)CSI-RS配置共包含少于NV·NH个端口,其中NV表示垂直维天线数,NH表示水平维天线端口数;
具体地,基站并不通知终端CSI-RS配置具体是对应于垂直维天线还是水平维天线,即便如此,不影响用户基于这两种CSI-RS配置下的CSI-RS得到垂直维信道矩阵HV和水平维信道矩阵HH,只不过用户不清楚这两个信道矩阵具体哪一个是垂直维的,哪一个水平维的,而基站清楚CSI-RS端口与物理天线的对应关系;
步骤S603,接收RI、CQI和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索引、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索引和第三预编码矩阵的索引;
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索引由第一码本索引值和第一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值组成,第二预编码矩阵索引由第二码本索引值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值组成,第三预编码矩阵索引为第三码本索引值,第三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第一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值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值之积,列数为RI的数值;
CQI基于RI、第一预编码矩阵W1、第二预编码矩阵W2和第三预编码矩阵W3确定得到,其中,在确定CQI时,采用W作为预编码矩阵,或者 表示矩阵的直积计算;
第一预编码矩阵通过以下方式确定:设二维天线阵中仅水平维或垂直维天线进行数据传输,从第一码本子集中进行选择,得到第一预编码矩阵;
第二预编码矩阵通过以下方式确定:设二维天线阵中仅垂直维或水平维天线进行数据传输,从第二码本子集中进行选择,得到第二预编码矩阵;
第三预编码矩阵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将RI的数值作为传输层数,设信道为使用了第一预编码矩阵和第二预编码矩阵后的等效信道,从第三码本子集中进行选择,得到第三预编码矩阵;
此外,第一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水平维或垂直维天线端口数;
此外,第二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垂直维或水平维天线端口数;
具体地,基站接收CSI,包括垂直维和水平维预编码矩阵索引PMIV和PMIH,垂直维和水平维Rank数之积(rV·rH值,或分别反馈垂直维和水平维RI值),整体RI值、变换PMI值和整体CQI值;
具体地,基站接收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垂直维预编码矩阵索引、垂直维CQI、垂直维RI,水平维预编码矩阵索引、水平维CQI、水平维RI,变换预编码矩阵索引、整体RI和整体CQI;
具体地,基站根据垂直维和水平维预编码矩阵索引PMIV和PMIH,垂直维和水平维Rank数之积,整体RI值、变换PMI值确定总预编码矩阵,可以参照以下公式,得到矩阵
具体地,基站根据垂直维和水平维预编码矩阵索引PMIV和PMIH,垂直维和水平维Rank数之积,整体RI值、变换PMI值,确定总预编码矩阵:
其中,F(A)表示矩阵A的函数,比如可以取矩阵A的前n列,n小于整体RI值,比如可以取矩阵A的前n列后,同时考虑与其他用户的干扰抑制,对预编码矩阵进行多用户处理,n小于整体RI值;
具体地,基站根据所接收的整体RI值确定数据流数,所发送数据流数等于整体RI值;
具体地,基站根据所接收的整体RI值确定数据流数,所发送数据流数小于整体RI值;
具体地,基站根据所接收的整体CQI确定用户调度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案;
具体地,基站将预编码后的数据发送给终端;
具体地,基站根据整体CQI判断是否调用该用户。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装置。
如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71,用于接收下行导频信号并进行信道估计,得到信道估计值;
确定模块72,用于基于信道估计值确定RI、第一预编码矩阵,第二预编码矩阵和第三预编码矩阵,并基于所确定的RI、第一预编码矩阵、第二预编码矩阵和第三预编码矩阵确定CQI;
发送模块73,用于反馈RI、CQI和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索引、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索引和第三预编码矩阵的索引。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接收装置。
如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接收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81,用于发送下行导频信号;
接收模块82,用于接收RI、CQI和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索引、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索引和第三预编码矩阵的索引。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避免将垂直信道状态信息中的RI与水平信道状态信息中的RI之积直接确定为整体RI,而是在进行信道估计时,确定出RI和第三预编码矩阵并根据RI和第一至第三预编码矩阵确定CQI,从而克服了计算出的整体RI大于空间信道实际能传输的独立数据流数目的问题,有助于合理地确定整体CQI,进而提高传输效率。本发明的方案可以适用于3D-MIMO等多种通信系统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下行导频信号并进行信道估计,得到信道估计值;
基于所述信道估计值确定RI、第一预编码矩阵,第二预编码矩阵和第三预编码矩阵,并基于所述RI、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和所述第三预编码矩阵确定CQI;
反馈所述RI、所述CQI和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索引、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索引和所述第三预编码矩阵的索引;
其中,确定所述第三预编码矩阵包括:
将所述RI的数值作为传输层数,设信道为使用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和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处理后的等效信道,从第三码本子集中进行选择,得到所述第三预编码矩阵;
其中,在基于所述RI、第一预编码矩阵W1、第二预编码矩阵W2和第三预编码矩阵W3确定CQI时,设数据传输层数为所述RI的数值,并采用W作为预编码矩阵,并且W是通过对第一预编码矩阵W1、第二预编码矩阵W2和第三预编码矩阵W3进行运算得到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索引由第一码本索引值和第一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值组成,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索引由第二码本索引值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值组成,所述第三预编码矩阵索引为第三码本索引值,第三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第一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值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值之积,列数为所述RI的数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或者 表示矩阵的直积计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包括:
设二维天线阵中仅水平维或垂直维天线进行数据传输,从第一码本子集中进行选择,得到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包括:
设二维天线阵中仅垂直维或水平维天线进行数据传输,从第二码本子集中进行选择,得到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水平维或垂直维天线端口数。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垂直维或水平维天线端口数。
8.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下行导频信号;
接收RI、CQI和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索引、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索引和第三预编码矩阵的索引;
其中,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索引由第一码本索引值和第一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值组成,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索引由第二码本索引值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值组成,所述第三预编码矩阵索引为第三码本索引值,第三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第一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值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值之积,列数为所述RI的数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QI为基于所述RI、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W1、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W2和所述第三预编码矩阵W3确定得到,其中,在确定所述CQI时,采用W作为预编码矩阵,或者 表示矩阵的直积计算。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设二维天线阵中仅水平维或垂直维天线进行数据传输,从第一码本子集中进行选择,得到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设二维天线阵中仅垂直维或水平维天线进行数据传输,从第二码本子集中进行选择,得到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预编码矩阵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将所述RI的数值作为传输层数,设信道为使用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和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处理后的等效信道,从第三码本子集中进行选择,得到所述第三预编码矩阵。
13.根据权利要求8-12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水平维或垂直维天线端口数。
14.根据权利要求8-12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垂直维或水平维天线端口数。
15.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下行导频信号并进行信道估计,得到信道估计值;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信道估计值确定RI、第一预编码矩阵,第二预编码矩阵和第三预编码矩阵,并基于所述RI、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和所述第三预编码矩阵确定CQI;
发送模块,用于反馈所述RI、所述CQI和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索引、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索引和所述第三预编码矩阵的索引;
其中,确定所述第三预编码矩阵包括:
将所述RI的数值作为传输层数,设信道为使用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和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处理后的等效信道,从第三码本子集中进行选择,得到所述第三预编码矩阵;
在基于所述RI、第一预编码矩阵W1、第二预编码矩阵W2和第三预编码矩阵W3确定CQI时,设数据传输层数为所述RI的数值,并采用W作为预编码矩阵,并且W是通过对第一预编码矩阵W1、第二预编码矩阵W2和第三预编码矩阵W3进行运算得到的。
16.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下行导频信号;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RI、CQI和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索引、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索引和第三预编码矩阵的索引;
其中,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索引由第一码本索引值和第一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值组成,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索引由第二码本索引值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值组成,所述第三预编码矩阵索引为第三码本索引值,第三预编码矩阵的行数为第一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值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的列数值之积,列数为所述RI的数值。
CN201310500661.6A 2013-10-22 2013-10-22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和装置、以及接收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45795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00661.6A CN104579586B (zh) 2013-10-22 2013-10-22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和装置、以及接收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00661.6A CN104579586B (zh) 2013-10-22 2013-10-22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和装置、以及接收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79586A CN104579586A (zh) 2015-04-29
CN104579586B true CN104579586B (zh) 2018-03-20

Family

ID=53094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00661.6A Active CN104579586B (zh) 2013-10-22 2013-10-22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和装置、以及接收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795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70053A (zh) * 2015-08-13 2017-03-0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码本子集信息发送方法、基站、码字检测方法和移动台
CN106685598B (zh) * 2015-11-06 2019-06-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csi反馈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6788875A (zh) * 2015-11-18 2017-05-3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7046435B (zh) * 2016-02-05 2021-09-28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装置
CN107181509A (zh) 2016-03-11 2017-09-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7181514B (zh) * 2016-03-11 2020-09-1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csi反馈方法、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KR102150316B1 (ko) 2016-04-01 2020-09-01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프리코딩 행렬 표시를 위한 피드백 방법 및 장치
CN108400804B (zh) * 2017-02-06 2021-07-0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CN109428637B (zh) * 2017-08-28 2022-0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csi-rs测量反馈方法及设备
KR20200052902A (ko) 2017-09-08 2020-05-15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무선 통신 방법, 단말 기기 및 송신 노드
CN110855329B (zh) * 2018-08-20 2022-01-0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码字映射方式的方法及装置
CN115642943B (zh) * 2022-12-22 2023-03-31 广州世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2322A (zh) * 2008-08-27 2010-03-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发送和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系统
CN102412885A (zh) * 2011-11-25 2012-04-1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Lte中的三维波束赋形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38020B2 (en) * 2010-07-12 2015-01-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a signal by using a code boo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2322A (zh) * 2008-08-27 2010-03-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发送和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系统
CN102412885A (zh) * 2011-11-25 2012-04-1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Lte中的三维波束赋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79586A (zh) 2015-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79586B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和装置、以及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03039018B (zh) 传送设备及其通信方法、以及接收设备及其通信方法
US9178583B2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design in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2525602B1 (ko) 다중 안테나를 이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2291212B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和设备
CN103782560B (zh) 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开环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4221318B (zh) 在高级天线系统中确定信道质量信息
CN102237969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4065448B (zh) 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2291228B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接收方法和设备
CN106160952B (zh) 一种信道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2237968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2957467B (zh) 一种下行系统中多天线的信号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8292943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反馈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7925457A (zh) 用于确定预编码矩阵的基站、用户装置和方法
WO2017188693A1 (ko) 다중 안테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6797242A (zh) 用于带有极化有源天线阵列的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csi反馈
CN103563268A (zh) 在通信系统中反馈mu-cqi的方法、传输点装置以及用户设备
CN106160948A (zh) 信道质量指示cqi数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WO2017049644A1 (zh) 一种资源选择的方法及装置和一种电子设备
CN106712895B (zh) 一种反馈csi的方法和传输下行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04348575A (zh) 一种预编码矩阵反馈方法和终端
CN106330272A (zh) 预编码矩阵指示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CN105075161B (zh) 移动站、基站和通信控制方法
JP6583409B2 (ja) 無線通信制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受信装置および送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8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