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71811B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71811B
CN104571811B CN201410719953.3A CN201410719953A CN104571811B CN 104571811 B CN104571811 B CN 104571811B CN 201410719953 A CN201410719953 A CN 201410719953A CN 104571811 B CN104571811 B CN 1045718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ent
file
display
area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199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71811A (zh
Inventor
蔡明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71995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71811B/zh
Priority to US14/673,023 priority patent/US9542764B2/en
Priority to DE102015105022.6A priority patent/DE102015105022B4/de
Publication of CN1045718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718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718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718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1/002D [Two Dimensional] image generation
    • G06T11/60Editing figures and text; Combining figures or tex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1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using ic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2Interaction with lists of selectable items, e.g.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2Selection of displayed objects or displayed text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14Display of multiple viewpor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8Several contacts: gestures triggering a specific function, e.g. scrolling, zooming, right-click, when the user establishes several contacts with the surface simultaneously; e.g. using several fingers or a combination of fingers and pe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0/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0/24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involving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其中,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文件;按第一显示模式在第一区域显示第一内容,其中,所述第一内容表征所述第一文件显示内容的第一部分,且所述第一区域为检测到触发操作后能够触发所述第一文件的所述显示内容的显示的区域;当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按第二显示模式在第二区域显示第二内容;其中,所述第二内容表征所述第一文件显示内容的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二区域为检测到所述触发操作后能够触发所述第一文件的所述显示内容的显示的区域;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不同。

Description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中存储的文件以图标方式显示时,通常具有多种显示方式,如小图标、中图标或大图标等等,可以在小图标、中图标或大图标显示方式中进行切换。在现有技术中,上述显示方式的切换只是基于显示效果的切换,如操作系统桌面图标进行的小图标至大图标显示效果的切换。这样,用户只能通过文件名分辨文件内容,在文件名类似的情形中,用户需要挨个打开文件才能获知文件内容,势必给用户操作带来不便。另一方面,在区域范围较大的图标中仅显示图标图片和文件名,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显示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使用户根据文件图标便可确定文件内容,无需用户挨个打开文件便可快速锁定要查找的文件,便于用户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文件;
按第一显示模式在第一区域显示第一内容,其中,所述第一内容表征所述第一文件显示内容的第一部分,且所述第一区域为检测到触发操作后能够触发所述第一文件的所述显示内容的显示的区域;
当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按第二显示模式在第二区域显示第二内容;其中,所述第二内容表征所述第一文件显示内容的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二区域为检测到所述触发操作后能够触发所述第一文件的所述显示内容的显示的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不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获取单元、显示单元和确定单元;其中,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文件;
所述显示单元,用于按第一显示模式在第一区域显示第一内容,其中,所述第一内容表征所述第一文件显示内容的第一部分,且所述第一区域为检测到触发操作后能够触发所述第一文件的所述显示内容的显示的区域;还用于按第二显示模式在第二区域显示第二内容;其中,所述第二内容表征所述第一文件显示内容的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二区域为检测到所述触发操作后能够触发所述第一文件的所述显示内容的显示的区域;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不同;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触发所述显示单元切换为第二显示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获取第一文件;按第一显示模式在第一区域显示第一内容,其中,所述第一内容表征所述第一文件显示内容的第一部分,且所述第一区域为检测到触发操作后能够触发所述第一文件的所述显示内容的显示的区域;当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按第二显示模式在第二区域显示第二内容;其中,所述第二内容表征所述第一文件显示内容的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二区域为检测到所述触发操作后能够触发所述第一文件的所述显示内容的显示的区域;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不同。如此,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一方面实现了一种基于文件内容的图标切换模式;另一方面,使用户仅根据文件图标便可确定文件内容,无需用户挨个打开文件便可快速锁定要查找的文件,便于用户操作,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a-图5c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内容的展示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第一种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第二种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第一文件。
本实施例中,一方面,所述第一文件为包括多帧具有显示边界的图像数据,如视频文件、文档文件等,所述文档文件具体还可以是演示文稿(PPT)文件、Word文档文件等等。另一方面,所述第一文件为没有帧显示边界的图像数据,如一张图片。
其中,所述第一文件不限于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某一个文件,可以是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所有文件。
步骤102:按第一显示模式在第一区域显示第一内容,其中,所述第一内容表征所述第一文件显示内容的第一部分,且所述第一区域为检测到触发操作后能够触发所述第一文件的所述显示内容的显示的区域。
步骤103:当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按第二显示模式在第二区域显示第二内容;其中,所述第二内容表征所述第一文件显示内容的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二区域为检测到所述触发操作后能够触发所述第一文件的所述显示内容的显示的区域;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不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容和所述第二内容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文件的图标,即用户点击所述第一内容或所述第二内容时,触发打开所述第一文件。不同的是,所述第一内容为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下的所述第一文件的图标;所述第二内容为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下的所述第一文件的图标;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和所述第二显示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文件的图标的大小不同,即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不同。当所述第一区域小于所述第二区域时,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可以是小图标显示模式,相应的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为大图标显示模式;当所述第一区域大于所述第二区域时,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可以是大图标显示模式,相应的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为小图标显示模式。当然,本实施例中不限于仅有这两种显示模式,还可以包括两种以上的显示模式,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具有第一相对关系,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二相对关系,且所述第一相对关系与所述第二相对关系匹配。具体的,所述第一相对关系为“大小”关系,即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具有面积上的大小关系;例如,所述第一区域为小区域时,所述第二区域为大区域;或者所述第一区域为大区域时,所述第二区域为小区域。当然,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区域范围在实际应用中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或显示器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小区域要满足用户的可视需求,所述大区域也要满足显示屏或显示器的显示区域中所有显示内容的排布及美观。优选地,所述大区域的区域范围以便于用户手指的触控且不会误操作到其他文件图标为宜。所述第二相对关系为“多少”关系,即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具有显示内容上的多少关系;例如,所述第一部分表征的显示内容多时,所述第二部分表征的显示内容少;或者所述第一部分表征的显示内容少时,所述第二部分表征的显示内容多。基于此,所述第一相对关系和所述第二相对关系是正相关的。例如,当所述第一区域为小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大区域时,对应的所述第一部分表征的显示内容少、所述第二部分表征的显示内容多。相反的,所述第一区域为大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小区域时,对应的所述第一部分表征的显示内容多、所述第二部分表征的显示内容少。
本实施例中,所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包括:当检测到第一切换操作时,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其中,所述第一切换操作为控制所述第一区域显示切换至所述第二区域显示的切换操作。或者,所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包括:当检测到模式切换指令时,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其中,所述模式切换指令表征由第一输入模式切换至第二输入模式。
具体的,以所述第一区域为小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大区域为例,当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上述第一种情况时,所述第一切换操作可以是通过鼠标按键控制的包含有图标缩放指令的点击操作,例如同时对鼠标左键和右键进行双击操作,根据所述双击操作触发图标显示由所述第一区域切换至所述第二区域,或者触发图标显示由所述第二区域切换至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切换操作也可以是通过操作体(如手指、手写笔等)触发的触控操作,所述触控操作可以是包含有图标缩放指令的手势操作,例如通过触控手势画一个圈触发图标显示由所述第一区域切换至所述第二区域,或者触发图标显示由所述第二区域切换至所述第一区域。
当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上述第二种情况时,所述模式切换指令可通过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主要使用哪个输入设备进行输入操作而生成。一方面,以所述第一区域小于所述第二区域、且所述电子设备为包括可插拔键盘的平板电脑为例,所述模式切换指令可通过是否检测到外设输入设备而生成。当检测到键盘安装在所述平板电脑上时,表明用户希望通过键盘操作所述平板电脑,所述第一输入模式可以为键盘操作模式;此时,用户可通过键盘上的触控板控制显示屏中指针的运动,由于指针尺寸较小,在所述第一输入模式下,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文件图标可以通过按第一显示模式在所述第一区域中显示的第一内容表征。当键盘从所述平板电脑上拆卸时,表明用户希望通过触摸屏触控操作所述平板电脑,则所述第二输入模式可以为触控操作模式;此时,用户可通过操作体(如手指)的触控操作打开任一文件或启动任一程序,由于手指的指压面积较大,在所述第二输入模式下,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文件图标可通过按第二显示模式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的第二内容表征,以便于用户的手指能够精确的触控到对应的文件,避免误操作其他文件的情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即检测不到外设输入设备时,生成模式切换指令,基于检测到的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相应的,当所述第一区域大于所述第二区域时,检测到所述外设输入设备时,生成模式切换指令,基于检测到的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
在另一方面,以所述第一区域小于所述第二区域、且所述电子设备为屏幕可翻转的超级本电脑为例,所述模式切换指令可通过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状态而生成。当检测到所述屏幕处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屏幕的垂直指向方向与所述电子设备的键盘的指向方向不同)时,可以理解为所述屏幕所在平面与所述电子设备的键盘所在平面呈现一定角度,表明用户希望通过键盘操作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第一输入模式可以为键盘操作模式;此时,用户可通过键盘上的触控板控制显示屏中指针的运动,由于指针尺寸较小,在所述第一输入模式下,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文件图标可以通过按第一显示模式在所述第一区域中显示的第一内容表征。当检测到所述屏幕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屏幕的垂直指向方向与所述电子设备的键盘的指向方向相同)时,表明用户希望通过触摸屏触控操作所述平板电脑,则所述第二输入模式可以为触控操作模式;此时,用户可通过操作体(如手指)的触控操作打开任一文件或启动任一程序,由于手指的指压面积较大,在所述第二输入模式下,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文件图标可通过按第二显示模式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的第二内容表征,以便于用户的手指能够精确的触控到对应的文件,避免误操作其他文件的情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即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由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时,生成模式切换指令,基于检测到的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相应的,当所述第一区域大于所述第二区域时,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由所述第二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时,生成模式切换指令,基于检测到的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文件为包括多帧具有显示边界的图像数据(所述第一文件如包含有多帧的视频文件或包含有多页的PPT)时,所述第一部分包括X帧图像;所述第二部分包括Y帧图像;则X与Y的比例关系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比例关系正相关。可以理解为,图标所占用的区域越大,所述图标内表征所述第一文件的显示内容越多,即所述图标内包含的图像帧数越多。
当所述第一文件为没有帧显示边界的图像数据(所述第一文件如一张图片)时,则所述第一部分的尺寸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尺寸的比例关系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比例关系正相关。可以理解为,图标所占用的区域越大,所述图标内表征所述第一文件的显示内容的尺寸越大,即所述图标内包含的图像在所述第一文件显示内容中的尺寸越大。在这种情形下,所述第一内容可以是所述第一文件中的部分显示内容,如所述图片中的人脸区域;所述第二内容可以是所述第一文件的全部显示内容,即完整的图片,以便于在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下,由于所述第一区域较小,用户可通过所述第一文件中的部分显示内容(如人脸区域)可部分获知所述第一文件的内容;在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下,由于所述第二区域较大,用户可通过所述第一文件的全部显示内容(即完整图片)获取所述第一文件的全部内容。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一方面实现了一种基于文件内容的图标切换模式;另一方面,使用户仅根据文件图标便可确定文件内容,无需用户挨个打开文件便可快速锁定要查找的文件,便于用户操作,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201:获取第一文件。
本实施例中,一方面,所述第一文件为包括多帧具有显示边界的图像数据,如视频文件、文档文件等,所述文档文件具体还可以是演示文稿(PPT)文件、Word文档文件等等。另一方面,所述第一文件为没有帧显示边界的图像数据,如一张图片。
其中,所述第一文件不限于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某一个文件,可以是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所有文件。
步骤202:对所述第一文件进行第一处理获得第一内容,在第一区域显示所述第一内容;其中,所述第一内容表征所述第一文件显示内容的第一部分,且所述第一区域为检测到触发操作后能够触发所述第一文件的所述显示内容的显示的区域。
步骤203:当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对所述第一文件进行第二处理获得第二内容,在第二区域显示所述第二内容;其中,所述第二内容表征所述第一文件显示内容的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二区域为检测到所述触发操作后能够触发所述第一文件的所述显示内容的显示的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和所述第二处理不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容和所述第二内容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文件的图标,即用户点击所述第一内容或所述第二内容时,触发打开所述第一文件。不同的是,所述第一内容为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下的所述第一文件的图标;所述第二内容为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下的所述第一文件的图标;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和所述第二显示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文件的图标的大小不同,即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不同。当所述第一区域小于所述第二区域时,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可以是小图标显示模式,相应的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为大图标显示模式;当所述第一区域大于所述第二区域时,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可以是大图标显示模式,相应的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为小图标显示模式。当然,本实施例中不限于仅有这两种显示模式,还可以包括两种以上的显示模式,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具有第一相对关系,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二相对关系,且所述第一相对关系与所述第二相对关系匹配。具体的,所述第一相对关系为“大小”关系,即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具有面积上的大小关系;例如,所述第一区域为小区域时,所述第二区域为大区域;或者所述第一区域为大区域时,所述第二区域为小区域。当然,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区域范围在实际应用中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或显示器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小区域要满足用户的可视需求,所述大区域也要满足显示屏或显示器的显示区域中所有显示内容的排布及美观。优选地,所述大区域的区域范围以便于用户手指的触控且不会误操作到其他文件图标为宜。所述第二相对关系为“多少”关系,即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具有显示内容上的多少关系;例如,所述第一部分表征的显示内容多时,所述第二部分表征的显示内容少;或者所述第一部分表征的显示内容少时,所述第二部分表征的显示内容多。基于此,所述第一相对关系和所述第二相对关系是正相关的。例如,当所述第一区域为小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大区域时,对应的所述第一部分表征的显示内容少、所述第二部分表征的显示内容多。相反的,所述第一区域为大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小区域时,对应的所述第一部分表征的显示内容多、所述第二部分表征的显示内容少。
本实施例中,所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包括:当检测到第一切换操作时,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其中,所述第一切换操作为控制所述第一区域显示切换至所述第二区域显示的切换操作。或者,所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包括:当检测到模式切换指令时,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其中,所述模式切换指令表征由第一输入模式切换至第二输入模式。
具体的,以所述第一区域为小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大区域为例,当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上述第一种情况时,所述第一切换操作可以是通过鼠标按键控制的包含有图标缩放指令的点击操作,例如同时对鼠标左键和右键进行双击操作,根据所述双击操作触发图标显示由所述第一区域切换至所述第二区域,或者触发图标显示由所述第二区域切换至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切换操作也可以是通过操作体(如手指、手写笔等)触发的触控操作,所述触控操作可以是包含有图标缩放指令的手势操作,例如通过触控手势画一个圈触发图标显示由所述第一区域切换至所述第二区域,或者触发图标显示由所述第二区域切换至所述第一区域。
当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上述第二种情况时,所述模式切换指令可通过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主要使用哪个输入设备进行输入操作而生成。一方面,以所述第一区域小于所述第二区域、且所述电子设备为包括可插拔键盘的平板电脑为例,所述模式切换指令可通过是否检测到外设输入设备而生成。当检测到键盘安装在所述平板电脑上时,表明用户希望通过键盘操作所述平板电脑,所述第一输入模式可以为键盘操作模式;此时,用户可通过键盘上的触控板控制显示屏中指针的运动,由于指针尺寸较小,在所述第一输入模式下,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文件图标可以通过按第一显示模式在所述第一区域中显示的第一内容表征。当键盘从所述平板电脑上拆卸时,表明用户希望通过触摸屏触控操作所述平板电脑,则所述第二输入模式可以为触控操作模式;此时,用户可通过操作体(如手指)的触控操作打开任一文件或启动任一程序,由于手指的指压面积较大,在所述第二输入模式下,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文件图标可通过按第二显示模式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的第二内容表征,以便于用户的手指能够精确的触控到对应的文件,避免误操作其他文件的情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即检测不到外设输入设备时,生成模式切换指令,基于检测到的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相应的,当所述第一区域大于所述第二区域时,检测到所述外设输入设备时,生成模式切换指令,基于检测到的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
在另一方面,以所述第一区域小于所述第二区域、且所述电子设备为屏幕可翻转的超级本电脑为例,所述模式切换指令可通过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状态而生成。当检测到所述屏幕处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屏幕的垂直指向方向与所述电子设备的键盘的指向方向不同)时,可以理解为所述屏幕所在平面与所述电子设备的键盘所在平面呈现一定角度,表明用户希望通过键盘操作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第一输入模式可以为键盘操作模式;此时,用户可通过键盘上的触控板控制显示屏中指针的运动,由于指针尺寸较小,在所述第一输入模式下,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文件图标可以通过按第一显示模式在所述第一区域中显示的第一内容表征。当检测到所述屏幕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屏幕的垂直指向方向与所述电子设备的键盘的指向方向相同)时,表明用户希望通过触摸屏触控操作所述平板电脑,则所述第二输入模式可以为触控操作模式;此时,用户可通过操作体(如手指)的触控操作打开任一文件或启动任一程序,由于手指的指压面积较大,在所述第二输入模式下,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文件图标可通过按第二显示模式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的第二内容表征,以便于用户的手指能够精确的触控到对应的文件,避免误操作其他文件的情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即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由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时,生成模式切换指令,基于检测到的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相应的,当所述第一区域大于所述第二区域时,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由所述第二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时,生成模式切换指令,基于检测到的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
当所述第一文件为包括多帧具有显示边界的图像数据(所述第一文件如包含有多帧的视频文件或包含有多页的PPT)时,所述第一部分包括X帧图像;所述第二部分包括Y帧图像;则X与Y的比例关系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比例关系正相关。可以理解为,图标所占用的区域越大,所述图标内表征所述第一文件的显示内容越多,即所述图标内包含的图像帧数越多。
当所述第一文件为没有帧显示边界的图像数据(所述第一文件如一张图片)时,则所述第一部分的尺寸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尺寸的比例关系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比例关系正相关。可以理解为,图标所占用的区域越大,所述图标内表征所述第一文件的显示内容的尺寸越大,即所述图标内包含的图像在所述第一文件显示内容中的尺寸越大。在这种情形下,所述第一内容可以是所述第一文件中的部分显示内容,如所述图片中的人脸区域;所述第二内容可以是所述第一文件的全部显示内容,即完整的图片,以便于在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下,由于所述第一区域较小,用户可通过所述第一文件中的部分显示内容(如人脸区域)可部分获知所述第一文件的内容;在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下,由于所述第二区域较大,用户可通过所述第一文件的全部显示内容(即完整图片)获取所述第一文件的全部内容。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和所述第二处理均为基于所述第一文件的显示内容的处理过程。不同的是,由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不同,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不同,也就导致了所述第一部分表征的显示内容和所述第二部分表征的显示内容的不同,进一步导致所述第一处理和所述第二处理不同。具体的,所述第一处理和所述第二处理可以是对所述第一文件显示内容的分析处理过程,获得所述第一文件显示内容的第一部分或所述第一文件显示内容的第二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包括以下两种情况:所述第一区域小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小于所述第一区域。在以下实施例中,均以所述第一区域小于所述第二区域为例进行详细说明,所述第二区域小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具体实现方式与所述第一区域小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具体实现方式相反,以下不做详细描述。
以下均以第一区域小于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内容包括X帧图像、所述第二内容包括Y帧图像、X和Y均为正整数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一方面实现了一种基于文件内容的图标切换模式;另一方面,使用户仅根据文件图标便可确定文件内容,无需用户挨个打开文件便可快速锁定要查找的文件,便于用户操作,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301:获取第一文件。
本实施例中,一方面,所述第一文件为包括多帧具有显示边界的图像数据,如视频文件、文档文件等,所述文档文件具体还可以是演示文稿(PPT)文件、Word文档文件等等。另一方面,所述第一文件为没有帧显示边界的图像数据,如一张图片。
其中,所述第一文件不限于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某一个文件,可以是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所有文件。
步骤302:分析所述第一文件获得第一分析结果,根据所述第一分析结果确定第一部分,基于所述第一部分按第一预设处理方式生成第一内容,按第一显示模式在第一区域显示所述第一内容;其中,所述第一内容表征所述第一文件显示内容的第一部分,且所述第一区域为检测到触发操作后能够触发所述第一文件的所述显示内容的显示的区域。
步骤303:当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分析所述第一文件获得第二分析结果,根据所述第二分析结果确定第二部分,基于所述第二部分按第二预设处理方式生成第二内容,按第二显示模式在第二区域显示所述第二内容;其中,所述第二内容表征所述第一文件显示内容的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二区域为检测到所述触发操作后能够触发所述第一文件的所述显示内容的显示的区域。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容包括X帧图像;所述第二内容包括Y帧图像;X和Y均为正整数;当然,X和Y均可以是1,也可以是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即,所述第一内容和所述第二内容可以是1帧图像,所述第一内容和所述第二内容还可以是至少2帧图像的组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容和所述第二内容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文件的图标,即用户点击所述第一内容或所述第二内容时,触发打开所述第一文件。不同的是,所述第一内容为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下的所述第一文件的图标;所述第二内容为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下的所述第一文件的图标;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和所述第二显示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文件的图标的大小不同,即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不同。当所述第一区域小于所述第二区域时,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可以是小图标显示模式,相应的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为大图标显示模式;当所述第一区域大于所述第二区域时,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可以是大图标显示模式,相应的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为小图标显示模式。当然,本实施例中不限于仅有这两种显示模式,还可以包括两种以上的显示模式,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具有第一相对关系,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二相对关系,且所述第一相对关系与所述第二相对关系匹配。具体的,所述第一相对关系为“大小”关系,即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具有面积上的大小关系;例如,所述第一区域为小区域时,所述第二区域为大区域;或者所述第一区域为大区域时,所述第二区域为小区域。当然,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区域范围在实际应用中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或显示器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小区域要满足用户的可视需求,所述大区域也要满足显示屏或显示器的显示区域中所有显示内容的排布及美观。优选地,所述大区域的区域范围以便于用户手指的触控且不会误操作到其他文件图标为宜。所述第二相对关系为“多少”关系,即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具有显示内容上的多少关系;例如,所述第一部分表征的显示内容多时,所述第二部分表征的显示内容少;或者所述第一部分表征的显示内容少时,所述第二部分表征的显示内容多。基于此,所述第一相对关系和所述第二相对关系是正相关的。例如,当所述第一区域为小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大区域时,对应的所述第一部分表征的显示内容少、所述第二部分表征的显示内容多。相反的,所述第一区域为大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小区域时,对应的所述第一部分表征的显示内容多、所述第二部分表征的显示内容少。
本实施例中,所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包括:当检测到第一切换操作时,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其中,所述第一切换操作为控制所述第一区域显示切换至所述第二区域显示的切换操作。或者,所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包括:当检测到模式切换指令时,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其中,所述模式切换指令表征由第一输入模式切换至第二输入模式。
具体的,以所述第一区域为小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大区域为例,当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上述第一种情况时,所述第一切换操作可以是通过鼠标按键控制的包含有图标缩放指令的点击操作,例如同时对鼠标左键和右键进行双击操作,根据所述双击操作触发图标显示由所述第一区域切换至所述第二区域,或者触发图标显示由所述第二区域切换至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切换操作也可以是通过操作体(如手指、手写笔等)触发的触控操作,所述触控操作可以是包含有图标缩放指令的手势操作,例如通过触控手势画一个圈触发图标显示由所述第一区域切换至所述第二区域,或者触发图标显示由所述第二区域切换至所述第一区域。
当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上述第二种情况时,所述模式切换指令可通过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主要使用哪个输入设备进行输入操作而生成。一方面,以所述第一区域小于所述第二区域、且所述电子设备为包括可插拔键盘的平板电脑为例,所述模式切换指令可通过是否检测到外设输入设备而生成。当检测到键盘安装在所述平板电脑上时,表明用户希望通过键盘操作所述平板电脑,所述第一输入模式可以为键盘操作模式;此时,用户可通过键盘上的触控板控制显示屏中指针的运动,由于指针尺寸较小,在所述第一输入模式下,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文件图标可以通过按第一显示模式在所述第一区域中显示的第一内容表征。当键盘从所述平板电脑上拆卸时,表明用户希望通过触摸屏触控操作所述平板电脑,则所述第二输入模式可以为触控操作模式;此时,用户可通过操作体(如手指)的触控操作打开任一文件或启动任一程序,由于手指的指压面积较大,在所述第二输入模式下,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文件图标可通过按第二显示模式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的第二内容表征,以便于用户的手指能够精确的触控到对应的文件,避免误操作其他文件的情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即检测不到外设输入设备时,生成模式切换指令,基于检测到的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相应的,当所述第一区域大于所述第二区域时,检测到所述外设输入设备时,生成模式切换指令,基于检测到的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
在另一方面,以所述第一区域小于所述第二区域、且所述电子设备为屏幕可翻转的超级本电脑为例,所述模式切换指令可通过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状态而生成。当检测到所述屏幕处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屏幕的垂直指向方向与所述电子设备的键盘的指向方向不同)时,可以理解为所述屏幕所在平面与所述电子设备的键盘所在平面呈现一定角度,表明用户希望通过键盘操作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第一输入模式可以为键盘操作模式;此时,用户可通过键盘上的触控板控制显示屏中指针的运动,由于指针尺寸较小,在所述第一输入模式下,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文件图标可以通过按第一显示模式在所述第一区域中显示的第一内容表征。当检测到所述屏幕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屏幕的垂直指向方向与所述电子设备的键盘的指向方向相同)时,表明用户希望通过触摸屏触控操作所述平板电脑,则所述第二输入模式可以为触控操作模式;此时,用户可通过操作体(如手指)的触控操作打开任一文件或启动任一程序,由于手指的指压面积较大,在所述第二输入模式下,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文件图标可通过按第二显示模式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的第二内容表征,以便于用户的手指能够精确的触控到对应的文件,避免误操作其他文件的情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即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由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时,生成模式切换指令,基于检测到的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相应的,当所述第一区域大于所述第二区域时,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由所述第二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时,生成模式切换指令,基于检测到的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包括X帧图像;所述第二部分包括Y帧图像;其中,X和Y均为正整数,且X小于Y,则步骤302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分析结果确定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分析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文件中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X帧图像。相应的,步骤303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分析结果确定所述第二部分,包括:根据所述第二分析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文件中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Y帧图像。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区域小于所述第二区域的情境下,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小图标显示模式)对应的所述第一部分包含的图像帧数小于所述第二显示模式(大图标显示模式)对应的所述第二部分包含的图像帧数,即在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下图标表征的所述第一文件显示内容的帧数更多,内容更丰富。其中,所述X帧图像和所述Y帧图像可以是所述第一文件中多帧图像数据中的X帧图像和Y帧图像;或者,所述X帧图像和所述Y帧图像还可以是所述第一文件中一帧图像数据中的X部分表征的X帧图像和Y部分表征的Y帧图像;相应的,所述第一文件为包括多帧具有显示边界的图像数据或为没有帧显示边界的图像数据。
其中,当所述第一文件为包括多帧具有显示边界的图像数据(所述第一文件如包含有多帧的视频文件或包含有多页的PPT)时,所述第一部分包括X帧图像;所述第二部分包括Y帧图像;则X与Y的比例关系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比例关系正相关。可以理解为,图标所占用的区域越大,所述图标内表征所述第一文件的显示内容越多,即所述图标内包含的图像帧数越多。
当所述第一文件为没有帧显示边界的图像数据(所述第一文件如一张图片)时,则所述第一部分的尺寸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尺寸的比例关系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比例关系正相关。可以理解为,图标所占用的区域越大,所述图标内表征所述第一文件的显示内容的尺寸越大,即所述图标内包含的图像在所述第一文件显示内容中的尺寸越大。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一方面实现了一种基于文件内容的图标切换模式;另一方面,使用户仅根据文件图标便可确定文件内容,无需用户挨个打开文件便可快速锁定要查找的文件,便于用户操作,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以下实施例四中,以所述第一文件为包括多帧具有显示边界的图像数据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五中,以所述第一文件为没有帧显示边界的图像数据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401:获取第一文件。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文件为包括多帧具有显示边界的图像数据,如视频文件、文档文件等,所述文档文件具体还可以是演示文稿(PPT)文件、Word文档文件等等。
其中,所述第一文件不限于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某一个文件,可以是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所有文件。
步骤402:分析所述第一文件获得第一分析结果,根据所述第一分析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文件中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X帧图像,对所述X帧图像按第一预设展示策略进行处理生成第一内容,按第一显示模式在第一区域显示所述第一内容;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为检测到触发操作后能够触发所述第一文件的所述显示内容的显示的区域。
本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第一文件中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X帧图像具体可采用步骤403中的确定过程,即获得所述第一文件中的P个场景;从所述P个场景中提取出X个场景,从所述X个场景的每一个场景中提取出一帧图像以获得所述X帧图像。所述确定所述第一文件中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X帧图像具体还可直接采用所述第一文件中的第x帧图像作为所述X帧图像,其中,x可以是小于所述第一文件所包含的帧数量的任一正整数。
其中,当X为1时,则直接将所述1帧图像生成所述第一内容,在所述第一区域显示所述第一内容;当X大于1时,所述第一预设展示策略可与步骤404中所述的第二预设展示策略相同。
步骤403:当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分析所述第一文件获得第二分析结果,基于所述第二分析结果获得所述第一文件中的P个场景,从所述P个场景中提取出Y个场景,从所述Y个场景的每一个场景中提取出一帧图像以获得Y帧图像;其中,Y和P均为正整数,且Y小于等于P。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容和所述第二内容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文件的图标,即用户点击所述第一内容或所述第二内容时,触发打开所述第一文件。不同的是,所述第一内容为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下的所述第一文件的图标;所述第二内容为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下的所述第一文件的图标;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和所述第二显示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文件的图标的大小不同,即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不同。当所述第一区域小于所述第二区域时,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可以是小图标显示模式,相应的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为大图标显示模式;当所述第一区域大于所述第二区域时,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可以是大图标显示模式,相应的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为小图标显示模式。当然,本实施例中不限于仅有这两种显示模式,还可以包括两种以上的显示模式,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具有第一相对关系,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二相对关系,且所述第一相对关系与所述第二相对关系匹配。具体的,所述第一相对关系为“大小”关系,即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具有面积上的大小关系;例如,所述第一区域为小区域时,所述第二区域为大区域;或者所述第一区域为大区域时,所述第二区域为小区域。当然,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区域范围在实际应用中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或显示器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小区域要满足用户的可视需求,所述大区域也要满足显示屏或显示器的显示区域中所有显示内容的排布及美观。优选地,所述大区域的区域范围以便于用户手指的触控且不会误操作到其他文件图标为宜。所述第二相对关系为“多少”关系,即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具有显示内容上的多少关系;例如,所述第一部分表征的显示内容多时,所述第二部分表征的显示内容少;或者所述第一部分表征的显示内容少时,所述第二部分表征的显示内容多。基于此,所述第一相对关系和所述第二相对关系是正相关的。例如,当所述第一区域为小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大区域时,对应的所述第一部分表征的显示内容少、所述第二部分表征的显示内容多。相反的,所述第一区域为大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小区域时,对应的所述第一部分表征的显示内容多、所述第二部分表征的显示内容少。
本实施例中,所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包括:当检测到第一切换操作时,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其中,所述第一切换操作为控制所述第一区域显示切换至所述第二区域显示的切换操作。或者,所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包括:当检测到模式切换指令时,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其中,所述模式切换指令表征由第一输入模式切换至第二输入模式。
具体的,以所述第一区域为小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大区域为例,当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上述第一种情况时,所述第一切换操作可以是通过鼠标按键控制的包含有图标缩放指令的点击操作,例如同时对鼠标左键和右键进行双击操作,根据所述双击操作触发图标显示由所述第一区域切换至所述第二区域,或者触发图标显示由所述第二区域切换至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切换操作也可以是通过操作体(如手指、手写笔等)触发的触控操作,所述触控操作可以是包含有图标缩放指令的手势操作,例如通过触控手势画一个圈触发图标显示由所述第一区域切换至所述第二区域,或者触发图标显示由所述第二区域切换至所述第一区域。
当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上述第二种情况时,所述模式切换指令可通过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主要使用哪个输入设备进行输入操作而生成。一方面,以所述第一区域小于所述第二区域、且所述电子设备为包括可插拔键盘的平板电脑为例,所述模式切换指令可通过是否检测到外设输入设备而生成。当检测到键盘安装在所述平板电脑上时,表明用户希望通过键盘操作所述平板电脑,所述第一输入模式可以为键盘操作模式;此时,用户可通过键盘上的触控板控制显示屏中指针的运动,由于指针尺寸较小,在所述第一输入模式下,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文件图标可以通过按第一显示模式在所述第一区域中显示的第一内容表征。当键盘从所述平板电脑上拆卸时,表明用户希望通过触摸屏触控操作所述平板电脑,则所述第二输入模式可以为触控操作模式;此时,用户可通过操作体(如手指)的触控操作打开任一文件或启动任一程序,由于手指的指压面积较大,在所述第二输入模式下,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文件图标可通过按第二显示模式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的第二内容表征,以便于用户的手指能够精确的触控到对应的文件,避免误操作其他文件的情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即检测不到外设输入设备时,生成模式切换指令,基于检测到的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相应的,当所述第一区域大于所述第二区域时,检测到所述外设输入设备时,生成模式切换指令,基于检测到的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
在另一方面,以所述第一区域小于所述第二区域、且所述电子设备为屏幕可翻转的超级本电脑为例,所述模式切换指令可通过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状态而生成。当检测到所述屏幕处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屏幕的垂直指向方向与所述电子设备的键盘的指向方向不同)时,可以理解为所述屏幕所在平面与所述电子设备的键盘所在平面呈现一定角度,表明用户希望通过键盘操作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第一输入模式可以为键盘操作模式;此时,用户可通过键盘上的触控板控制显示屏中指针的运动,由于指针尺寸较小,在所述第一输入模式下,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文件图标可以通过按第一显示模式在所述第一区域中显示的第一内容表征。当检测到所述屏幕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屏幕的垂直指向方向与所述电子设备的键盘的指向方向相同)时,表明用户希望通过触摸屏触控操作所述平板电脑,则所述第二输入模式可以为触控操作模式;此时,用户可通过操作体(如手指)的触控操作打开任一文件或启动任一程序,由于手指的指压面积较大,在所述第二输入模式下,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文件图标可通过按第二显示模式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的第二内容表征,以便于用户的手指能够精确的触控到对应的文件,避免误操作其他文件的情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即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由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时,生成模式切换指令,基于检测到的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相应的,当所述第一区域大于所述第二区域时,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由所述第二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时,生成模式切换指令,基于检测到的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文件可以是包含有多帧图像的视频文件,在视频文件中通常包含有至少一个场景。具体的,可逐帧分析所述第一文件,识别视频帧中的人脸参数或者背景参数,当视频帧中具有相同的人脸参数或相同的背景参数时,可确定视频帧为同一个场景。基于上述规则,从所述第一文件中获得P个场景。进一步地,当所述P的数量较大(例如P大于6)时,可按照每个场景的持续时间由长到短对所述P个场景进行排序,或者按照场景出现的次数由多到少对所述P个场景进行排序,提取出所述P个场景中的Y个场景,以便剔除不重要的场景,获得较关键的场景帧。再进一步地,从所述Y个场景的每一个场景中提取出一帧图像以获得所述Y帧图像,所述Y帧图像可以分别是所述Y个场景中的第一帧图像,也可以分别是所述Y个场景中人物最多或色彩最丰富或者满足其他设定参数的图像。具体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图像数据的分析过程为现有技术过程,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何图像分析手段,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文件还可以是包含有多页的文档文件,如PPT文件或Word文件等,所述文档文件中通常包含有多个标题,如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正文等等。具体的,可分析所述第一文件,识别出所述文档文件中的各级标题,将所述各级标题作为步骤403中所述的场景。基于上述规则,从所述第一文件中获得P个场景。进一步地,当所述P的数量较大(例如P大于6)时,可按照每个场景的文字数量由多到少或容量由大到小对所述P个场景进行排序,提取出所述P个场景中的Y个场景,以便剔除不重要的场景,获得较关键的场景。再进一步地,从所述Y个场景的每一个场景中提取出一帧图像以获得所述Y帧图像,所述Y帧图像可以分别是所述Y个场景中的第一页的显示内容,也可以是所述Y个场景中每个场景的标题内容,或者还可以是满足其他设定参数的内容。具体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文档数据的分析过程为现有技术过程,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何文档分析手段,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404:对所述Y帧图像按第二预设展示策略进行处理生成第二内容,按第二显示模式在第二区域显示所述第二内容;其中,所述第二区域为检测到所述触发操作后能够触发所述第一文件的所述显示内容的显示的区域。
这里,所述预设展示策略为预设拼图策略;则所述对所述Y帧图像按预设展示策略进行处理生成第二内容,包括:
获取所述Y帧图像中每一帧图像的属性参数,依据所述属性参数确定所述每一帧图像的第一参数,基于所述第一参数对所述Y帧图像进行拼图处理生成第二内容,以使所述第二内容中每一帧图像的大小和/或位置与所述第一参数相关联;其中,所述第一参数用于表征所述图像在所述第一文件中的重要程度。
或者,所述预设展示策略为预设动态展示策略;则所述对所述Y帧图像按预设展示策略进行处理生成第二内容,包括:
获取所述Y帧图像中每一帧图像的属性参数,依据所述属性参数确定所述每一帧图像的第一参数,基于所述第一参数设定第一时间间隔,基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对所述Y帧图像进行动态展示处理生成第二内容;其中,所述第一参数用于表征所述图像在所述第一文件中的重要程度;所述第一时间间隔为每两帧图像之间的时间间隔,或者表征每一帧图像停留的时间。
一方面,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预设展示策略为预设拼图策略时,所述第一参数可参照步骤403中所述Y个场景的确定方式确定,具体为:当所述第一文件是包含有多帧图像的视频文件时,获取所述Y帧图像所对应的Y个场景的持续时间或出现的次数,按照每个场景的持续时间由长到短对所述Y个场景进行排序,或者按照场景出现的次数由多到少对所述Y个场景进行排序,则所述第一参数可以是所对应场景的持续时间或所对应场景的出现次数,场景持续的时间越长或场景出现的次数越多,表明该场景越重要,相应的,所对应的图像在所述第一文件中也越重要。或者,当所述第一文件是包含有多页的文档文件时,获取所述Y帧图像所对应的Y个场景(所述Y个场景为Y个标题下的文字内容),按照每个场景中文字数量由多到少或容量由大到小对所述Y个场景进行排序,则所述第一参数可以是所对应场景的文字数量或容量大小,文字数量越多或容量越大,表明该场景越重要。
其中,本步骤中,基于所述第一参数的重要与否对所述Y帧图像进行拼图处理。图5a-图5c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内容的展示示意图;如图5a-图5c所示,在所述Y帧图像(具体可如图5a-图5c中的3帧、4帧、5帧图像)中,当所述Y帧图像中每一帧图像的第一参数相差不超过第一阈值时,可认为所述Y帧图像的重要程度相同,即可平均分布所述Y帧图像在所述第二内容中的大小和位置,具体可如图5b所示。当所述Y帧图像中有一帧图像的第一参数与其他帧图像的第一参数相差超过所述第一阈值时,可认为所述一帧图像的重要程度较高,即可在所述第二内容的排布中放大所述一帧图像的大小,使得所述一帧图像的大小明显大于所述其他帧图像的大小,具体可如图5a所示。当所述Y帧图像中有一帧图像的第一参数与其他帧图像的第一参数相差超过所述第一阈值时,可认为所述一帧图像的重要程度较高,即可在所述第二内容的排布中不仅放大所述一帧图像的大小,并且将所述一帧图像在所述第二内容中的位置居中显示,使得所述一帧图像更容易被观察到,具体可如图5c所示。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预设展示策略为预设动态展示策略时,所述第一参数的确定方式与上述预设拼图策略时的所述第一参数的确定方式相同,这里不再赘述。其中,基于所述第一参数的重要与否设定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如当所述第一参数是所对应场景的持续时间或所对应场景的出现次数时,按照每个场景的持续时间由长到短对所述第一参数进行排序,或者按照场景出现的次数由多到少对所述第一参数进行排序,场景持续的时间越长或场景出现的次数越多,表明该场景越重要。当所述第一时间间隔为每两帧图像之间的时间间隔时,场景持续的时间越长或场景出现的次数越多,可设置相应的第一时间间隔越短,而场景持续的时间越短或场景出现的次数越少时,可设置相应的第一时间间隔越长,以便于所述第二内容中重要的图片很快速的被观察到。当所述第一时间间隔表征每一帧图像停留的时间时,场景持续的时间越长或场景出现的次数越多,可设置相应的第一时间间隔越长,而场景持续的时间越短或场景出现的次数越少时,可设置相应的第一时间间隔越短,以便于所述第二内容中重要的图片停留的时间较长,容易被用户观察到。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一方面实现了一种基于文件内容的图标切换模式;另一方面,使用户仅根据文件图标便可确定文件内容,无需用户挨个打开文件便可快速锁定要查找的文件,便于用户操作,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601:获取第一文件。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文件为没有帧显示边界的图像数据,如一张图片。
其中,所述第一文件不限于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某一个文件,可以是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所有文件。
步骤602:分析所述第一文件获得第一分析结果,根据所述第一分析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文件中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X帧图像,对所述X帧图像按第一预设展示策略进行处理生成第一内容,按第一显示模式在第一区域显示所述第一内容;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为检测到触发操作后能够触发所述第一文件的所述显示内容的显示的区域。
本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第一文件中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X帧图像具体可采用步骤603中的确定过程,即按照预设提取策略确定所述第一文件中的X个区域,提取出所述X区域中的显示内容生成X帧图像。
其中,当X为1时,则直接将所述1帧图像生成所述第一内容,在所述第一区域显示所述第一内容;当X大于1时,所述第一预设展示策略可与步骤604中所述的第二预设展示策略相同。
步骤603:当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分析所述第一文件获得第二分析结果,基于所述第二分析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文件中的Y个区域,根据所述Y个区域的每一个区域生成一帧图像以获得Y帧图像。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容和所述第二内容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文件的图标,即用户点击所述第一内容或所述第二内容时,触发打开所述第一文件。不同的是,所述第一内容为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下的所述第一文件的图标;所述第二内容为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下的所述第一文件的图标;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和所述第二显示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文件的图标的大小不同,即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不同。当所述第一区域小于所述第二区域时,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可以是小图标显示模式,相应的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为大图标显示模式;当所述第一区域大于所述第二区域时,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可以是大图标显示模式,相应的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为小图标显示模式。当然,本实施例中不限于仅有这两种显示模式,还可以包括两种以上的显示模式,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具有第一相对关系,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二相对关系,且所述第一相对关系与所述第二相对关系匹配。具体的,所述第一相对关系为“大小”关系,即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具有面积上的大小关系;例如,所述第一区域为小区域时,所述第二区域为大区域;或者所述第一区域为大区域时,所述第二区域为小区域。当然,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区域范围在实际应用中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或显示器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小区域要满足用户的可视需求,所述大区域也要满足显示屏或显示器的显示区域中所有显示内容的排布及美观。优选地,所述大区域的区域范围以便于用户手指的触控且不会误操作到其他文件图标为宜。所述第二相对关系为“多少”关系,即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具有显示内容上的多少关系;例如,所述第一部分表征的显示内容多时,所述第二部分表征的显示内容少;或者所述第一部分表征的显示内容少时,所述第二部分表征的显示内容多。基于此,所述第一相对关系和所述第二相对关系是正相关的。例如,当所述第一区域为小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大区域时,对应的所述第一部分表征的显示内容少、所述第二部分表征的显示内容多。相反的,所述第一区域为大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小区域时,对应的所述第一部分表征的显示内容多、所述第二部分表征的显示内容少。
本实施例中,所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包括:当检测到第一切换操作时,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其中,所述第一切换操作为控制所述第一区域显示切换至所述第二区域显示的切换操作。或者,所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包括:当检测到模式切换指令时,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其中,所述模式切换指令表征由第一输入模式切换至第二输入模式。
具体的,以所述第一区域为小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大区域为例,当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上述第一种情况时,所述第一切换操作可以是通过鼠标按键控制的包含有图标缩放指令的点击操作,例如同时对鼠标左键和右键进行双击操作,根据所述双击操作触发图标显示由所述第一区域切换至所述第二区域,或者触发图标显示由所述第二区域切换至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切换操作也可以是通过操作体(如手指、手写笔等)触发的触控操作,所述触控操作可以是包含有图标缩放指令的手势操作,例如通过触控手势画一个圈触发图标显示由所述第一区域切换至所述第二区域,或者触发图标显示由所述第二区域切换至所述第一区域。
当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上述第二种情况时,所述模式切换指令可通过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主要使用哪个输入设备进行输入操作而生成。一方面,以所述第一区域小于所述第二区域、且所述电子设备为包括可插拔键盘的平板电脑为例,所述模式切换指令可通过是否检测到外设输入设备而生成。当检测到键盘安装在所述平板电脑上时,表明用户希望通过键盘操作所述平板电脑,所述第一输入模式可以为键盘操作模式;此时,用户可通过键盘上的触控板控制显示屏中指针的运动,由于指针尺寸较小,在所述第一输入模式下,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文件图标可以通过按第一显示模式在所述第一区域中显示的第一内容表征。当键盘从所述平板电脑上拆卸时,表明用户希望通过触摸屏触控操作所述平板电脑,则所述第二输入模式可以为触控操作模式;此时,用户可通过操作体(如手指)的触控操作打开任一文件或启动任一程序,由于手指的指压面积较大,在所述第二输入模式下,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文件图标可通过按第二显示模式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的第二内容表征,以便于用户的手指能够精确的触控到对应的文件,避免误操作其他文件的情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即检测不到外设输入设备时,生成模式切换指令,基于检测到的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相应的,当所述第一区域大于所述第二区域时,检测到所述外设输入设备时,生成模式切换指令,基于检测到的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
在另一方面,以所述第一区域小于所述第二区域、且所述电子设备为屏幕可翻转的超级本电脑为例,所述模式切换指令可通过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状态而生成。当检测到所述屏幕处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屏幕的垂直指向方向与所述电子设备的键盘的指向方向不同)时,可以理解为所述屏幕所在平面与所述电子设备的键盘所在平面呈现一定角度,表明用户希望通过键盘操作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第一输入模式可以为键盘操作模式;此时,用户可通过键盘上的触控板控制显示屏中指针的运动,由于指针尺寸较小,在所述第一输入模式下,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文件图标可以通过按第一显示模式在所述第一区域中显示的第一内容表征。当检测到所述屏幕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屏幕的垂直指向方向与所述电子设备的键盘的指向方向相同)时,表明用户希望通过触摸屏触控操作所述平板电脑,则所述第二输入模式可以为触控操作模式;此时,用户可通过操作体(如手指)的触控操作打开任一文件或启动任一程序,由于手指的指压面积较大,在所述第二输入模式下,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文件图标可通过按第二显示模式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的第二内容表征,以便于用户的手指能够精确的触控到对应的文件,避免误操作其他文件的情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即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由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时,生成模式切换指令,基于检测到的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相应的,当所述第一区域大于所述第二区域时,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由所述第二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时,生成模式切换指令,基于检测到的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文件是没有帧显示边界的图像数据,如一张图片。所述Y个区域为所述图片中的Y个区域,所述Y个区域可以是所述图片中的Y个关键区域,例如人脸所在区域、色彩丰富的区域等等,可在电子设备中预先配置提取策略,按照所述提取策略对所述Y个区域进行提取。具体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图片数据的分析过程为现有技术过程,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何图片分析手段,这里不再赘述。这里,当采用上述提取策略确定的区域数量较多时,可随机提取出其中的Y个区域;也可以配置提取策略的优先级,如所述人脸所在区域的优先级高于所述色彩丰富的区域的优先级,则所述Y个区域中包括人脸所在区域,随机提取出适合数量的色彩丰富的区域。
步骤604:对所述Y帧图像按第二预设展示策略进行处理生成第二内容,按第二显示模式在第二区域显示所述第二内容;其中,所述第二区域为检测到所述触发操作后能够触发所述第一文件的所述显示内容的显示的区域。
这里,所述预设展示策略为预设拼图策略;则所述对所述Y帧图像按预设展示策略进行处理生成第二内容,包括:
获取所述Y帧图像中每一帧图像的属性参数,依据所述属性参数确定所述每一帧图像的第一参数,基于所述第一参数对所述Y帧图像进行拼图处理生成第二内容,以使所述第二内容中每一帧图像的大小和/或位置与所述第一参数相关联;其中,所述第一参数用于表征所述图像在所述第一文件中的重要程度。
或者,所述预设展示策略为预设动态展示策略;则所述对所述Y帧图像按预设展示策略进行处理生成第二内容,包括:
获取所述Y帧图像中每一帧图像的属性参数,依据所述属性参数确定所述每一帧图像的第一参数,基于所述第一参数设定第一时间间隔,基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对所述Y帧图像进行动态展示处理生成第二内容;其中,所述第一参数用于表征所述图像在所述第一文件中的重要程度;所述第一时间间隔为每两帧图像之间的时间间隔,或者表征每一帧图像停留的时间。
一方面,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预设展示策略为预设拼图策略时,所述第一参数可参照步骤603中所述Y个场景的确定方式确定,具体为:当所述第一文件是包含有多帧图像的视频文件时,获取所述Y帧图像所对应的Y个场景的持续时间或出现的次数,按照每个场景的持续时间由长到短对所述Y个场景进行排序,或者按照场景出现的次数由多到少对所述Y个场景进行排序,则所述第一参数可以是所对应场景的持续时间或所对应场景的出现次数,场景持续的时间越长或场景出现的次数越多,表明该场景越重要,相应的,所对应的图像在所述第一文件中也越重要。或者,当所述第一文件是包含有多页的文档文件时,获取所述Y帧图像所对应的Y个场景(所述Y个场景为Y个标题下的文字内容),按照每个场景中文字数量由多到少或容量由大到小对所述Y个场景进行排序,则所述第一参数可以是所对应场景的文字数量或容量大小,文字数量越多或容量越大,表明该场景越重要。
其中,本步骤中,基于所述第一参数的重要与否对所述Y帧图像进行拼图处理。如图5a-图5c所示,在所述Y帧图像(具体可如图5a-图5c中的3帧、4帧、5帧图像)中,当所述Y帧图像中每一帧图像的第一参数相差不超过第一阈值时,可认为所述Y帧图像的重要程度相同,即可平均分布所述Y帧图像在所述第二内容中的大小和位置,具体可如图5b所示。当所述Y帧图像中有一帧图像的第一参数与其他帧图像的第一参数相差超过所述第一阈值时,可认为所述一帧图像的重要程度较高,即可在所述第二内容的排布中放大所述一帧图像的大小,使得所述一帧图像的大小明显大于所述其他帧图像的大小,具体可如图5a所示。当所述Y帧图像中有一帧图像的第一参数与其他帧图像的第一参数相差超过所述第一阈值时,可认为所述一帧图像的重要程度较高,即可在所述第二内容的排布中不仅放大所述一帧图像的大小,并且将所述一帧图像在所述第二内容中的位置居中显示,使得所述一帧图像更容易被观察到,具体可如图5c所示。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预设展示策略为预设动态展示策略时,所述第一参数的确定方式与上述预设拼图策略时的所述第一参数的确定方式相同,这里不再赘述。其中,基于所述第一参数的重要与否设定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如当所述第一参数是所对应场景的持续时间或所对应场景的出现次数时,按照每个场景的持续时间由长到短对所述第一参数进行排序,或者按照场景出现的次数由多到少对所述第一参数进行排序,场景持续的时间越长或场景出现的次数越多,表明该场景越重要。当所述第一时间间隔为每两帧图像之间的时间间隔时,场景持续的时间越长或场景出现的次数越多,可设置相应的第一时间间隔越短,而场景持续的时间越短或场景出现的次数越少时,可设置相应的第一时间间隔越长,以便于所述第二内容中重要的图片很快速的被观察到。当所述第一时间间隔表征每一帧图像停留的时间时,场景持续的时间越长或场景出现的次数越多,可设置相应的第一时间间隔越长,而场景持续的时间越短或场景出现的次数越少时,可设置相应的第一时间间隔越短,以便于所述第二内容中重要的图片停留的时间较长,容易被用户观察到。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一方面实现了一种基于文件内容的图标切换模式;另一方面,使用户仅根据文件图标便可确定文件内容,无需用户挨个打开文件便可快速锁定要查找的文件,便于用户操作,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六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第一种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获取单元701、显示单元702和确定单元703;其中,
所述获取单元701,用于获取第一文件;
所述显示单元702,用于按第一显示模式在第一区域显示第一内容,其中,所述第一内容表征所述第一文件显示内容的第一部分,且所述第一区域为检测到触发操作后能够触发所述第一文件的所述显示内容的显示的区域;还用于按第二显示模式在第二区域显示第二内容;其中,所述第二内容表征所述第一文件显示内容的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二区域为检测到所述触发操作后能够触发所述第一文件的所述显示内容的显示的区域;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不同;
所述确定单元703,用于确定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触发所述显示单元702切换为第二显示模式。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具有第一相对关系,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二相对关系,且所述第一相对关系与所述第二相对关系匹配。
其中,所述第一文件为包括多帧具有显示边界的图像数据;则所述第一部分包括X帧图像;所述第二部分包括Y帧图像;X与Y的比例关系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比例关系正相关;X和Y均为正整数;
或者,所述第一文件为没有帧显示边界的图像数据;则所述第一部分的尺寸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尺寸的比例关系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比例关系正相关。
具体的,所述确定单元703,用于当检测到第一切换操作时,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其中,所述第一切换操作为控制所述第一区域显示切换至所述第二区域显示的切换操作;或者用于当检测到模式切换指令时,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其中,所述模式切换指令表征由第一输入模式切换至第二输入模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各处理单元的功能,可参照前述信息处理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各处理单元,可通过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功能的模拟电路而实现,也可以通过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功能的软件在智能终端上的运行而实现。
实施例七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第二种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获取单元701、第一处理单元704、第二处理单元705、显示单元702和确定单元703;其中,
所述获取单元701,用于获取第一文件;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704,用于对所述第一文件进行第一处理获得第一内容;其中,所述第一内容表征所述第一文件显示内容的第一部分;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705,用于对所述第一文件进行第二处理获得第二内容;所述第二内容表征所述第一文件显示内容的第二部分;
所述显示单元702,用于按第一显示模式在第一区域显示所述第一处理单元704获得的所述第一内容;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为检测到触发操作后能够触发所述第一文件的所述显示内容的显示的区域;还用于按第二显示模式在第二区域显示所述第二处理单元705获得的所述第二内容;其中,所述第二区域为检测到所述触发操作后能够触发所述第一文件的所述显示内容的显示的区域;
所述确定单元703,用于确定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触发所述显示单元702切换为第二显示模式;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不同;所述第一处理和所述第二处理不同。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具有第一相对关系,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二相对关系,且所述第一相对关系与所述第二相对关系匹配。
其中,所述第一文件为包括多帧具有显示边界的图像数据;则所述第一部分包括X帧图像;所述第二部分包括Y帧图像;X与Y的比例关系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比例关系正相关;X和Y均为正整数;
或者,所述第一文件为没有帧显示边界的图像数据;则所述第一部分的尺寸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尺寸的比例关系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比例关系正相关。
具体的,所述确定单元703,用于当检测到第一切换操作时,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其中,所述第一切换操作为控制所述第一区域显示切换至所述第二区域显示的切换操作;或者用于当检测到模式切换指令时,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其中,所述模式切换指令表征由第一输入模式切换至第二输入模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各处理单元的功能,可参照前述信息处理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各处理单元,可通过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功能的模拟电路而实现,也可以通过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功能的软件在智能终端上的运行而实现。
实施例八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8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获取单元701、第一处理单元704、第二处理单元705、显示单元702和确定单元703;其中,
所述获取单元701,用于获取第一文件;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704,用于分析所述第一文件获得第一分析结果;根据所述第一分析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文件显示内容的第一部分,基于所述第一部分按第一预设处理方式生成第一内容;其中,所述第一内容表征所述第一文件显示内容的第一部分;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705,用于分析所述第一文件获得第二分析结果;根据所述第二分析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文件显示内容的第二部分,基于所述第二部分按第二预设处理方式生成第二内容;其中,所述第二内容表征所述第一文件显示内容的第二部分;
所述显示单元702,用于按第一显示模式在第一区域显示所述第一处理单元704获得的所述第一内容;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为检测到触发操作后能够触发所述第一文件的所述显示内容的显示的区域;还用于按第二显示模式在第二区域显示所述第二处理单元705获得的所述第二内容;其中,所述第二区域为检测到所述触发操作后能够触发所述第一文件的所述显示内容的显示的区域;
所述确定单元703,用于确定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触发所述显示单元702切换为第二显示模式;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小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不同。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具有第一相对关系,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二相对关系,且所述第一相对关系与所述第二相对关系匹配。
其中,所述第一文件为包括多帧具有显示边界的图像数据;则所述第一部分包括X帧图像;所述第二部分包括Y帧图像;X与Y的比例关系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比例关系正相关;X和Y均为正整数;
或者,所述第一文件为没有帧显示边界的图像数据;则所述第一部分的尺寸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尺寸的比例关系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比例关系正相关。
具体的,所述确定单元703,用于当检测到第一切换操作时,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其中,所述第一切换操作为控制所述第一区域显示切换至所述第二区域显示的切换操作;或者用于当检测到模式切换指令时,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其中,所述模式切换指令表征由第一输入模式切换至第二输入模式。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包括X帧图像;则所述第一处理单元704,用于分析所述第一文件获得第一分析结果;根据所述第一分析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文件中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X帧图像;基于所述X帧图像按第一预设处理方式生成第一内容;
所述第二部分包括Y帧图像;则所述第二处理单元705,用于分析所述第一文件获得第二分析结果;根据所述第二分析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文件中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Y帧图像;基于所述Y帧图像按第二预设处理方式生成第二内容;
其中,X和Y均为正整数,且X小于Y。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各处理单元的功能,可参照前述信息处理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各处理单元,可通过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功能的模拟电路而实现,也可以通过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功能的软件在智能终端上的运行而实现。
实施例九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8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获取单元701、第一处理单元704、第二处理单元705、显示单元702和确定单元703;其中,
所述获取单元701,用于获取第一文件;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704,用于分析所述第一文件获得第一分析结果;根据所述第一分析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文件中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X帧图像,对所述X帧图像按第一预设展示策略进行处理生成第一内容;其中,所述第一内容表征所述第一文件显示内容的第一部分;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705,用于分析所述第一文件获得第二分析结果,基于所述第二分析结果获得所述第一文件中的P个场景,从所述P个场景中提取出Y个场景,从所述Y个场景的每一个场景中提取出一帧图像以获得Y帧图像,对所述Y帧图像按第二预设展示策略进行处理生成第二内容;其中,所述第二内容表征所述第一文件显示内容的第二部分;其中,Y和P均为正整数,且Y小于等于P;
所述显示单元702,用于按第一显示模式在第一区域显示所述第一处理单元704获得的所述第一内容;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为检测到触发操作后能够触发所述第一文件的所述显示内容的显示的区域;还用于按第二显示模式在第二区域显示所述第二处理单元705获得的所述第二内容;其中,所述第二区域为检测到所述触发操作后能够触发所述第一文件的所述显示内容的显示的区域;
所述确定单元703,用于确定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触发所述显示单元702切换为第二显示模式;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小于所述第二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具有第一相对关系,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二相对关系,且所述第一相对关系与所述第二相对关系匹配。
其中,所述第一文件为包括多帧具有显示边界的图像数据;则所述第一部分包括X帧图像;所述第二部分包括Y帧图像;X与Y的比例关系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比例关系正相关;X和Y均为正整数;
或者,所述第一文件为没有帧显示边界的图像数据;则所述第一部分的尺寸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尺寸的比例关系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比例关系正相关。
具体的,所述确定单元703,用于当检测到第一切换操作时,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其中,所述第一切换操作为控制所述第一区域显示切换至所述第二区域显示的切换操作;或者用于当检测到模式切换指令时,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其中,所述模式切换指令表征由第一输入模式切换至第二输入模式。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处理单元705对所述Y帧图像按第二预设展示策略进行处理生成第二内容,包括:获取所述Y帧图像中每一帧图像的属性参数,依据所述属性参数确定所述每一帧图像的第一参数,基于所述第一参数对所述Y帧图像进行拼图处理生成第二内容,以使所述第二内容中每一帧图像的大小和/或位置与所述第一参数相关联;其中,所述第一参数用于表征所述图像在所述第一文件中的重要程度。
或者,所述第二处理单元705对所述Y帧图像按第二预设展示策略进行处理生成第二内容,包括:获取所述Y帧图像中每一帧图像的属性参数,依据所述属性参数确定所述每一帧图像的第一参数,基于所述第一参数设定第一时间间隔,基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对所述Y帧图像进行动态展示处理生成第二内容;其中,所述第一参数用于表征所述图像在所述第一文件中的重要程度;所述第一时间间隔为每两帧图像之间的时间间隔,或者表征每一帧图像停留的时间。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各处理单元的功能,可参照前述信息处理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各处理单元,可通过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功能的模拟电路而实现,也可以通过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功能的软件在智能终端上的运行而实现。
实施例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8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获取单元701、第一处理单元704、第二处理单元705、显示单元702和确定单元703;其中,
所述获取单元701,用于获取第一文件;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704,用于分析所述第一文件获得第一分析结果;根据所述第一分析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文件中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X帧图像,对所述X帧图像按第一预设展示策略进行处理生成第一内容;其中,所述第一内容表征所述第一文件显示内容的第一部分;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705,用于分析所述第一文件获得第二分析结果,基于所述第二分析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文件中的Y个区域,根据所述Y个区域的每一个区域生成一帧图像以获得Y帧图像,对所述Y帧图像按第二预设展示策略进行处理生成第二内容;其中,所述第二内容表征所述第一文件显示内容的第二部分;其中,Y为正整数;
所述显示单元702,用于按第一显示模式在第一区域显示所述第一处理单元704获得的所述第一内容;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为检测到触发操作后能够触发所述第一文件的所述显示内容的显示的区域;还用于按第二显示模式在第二区域显示所述第二处理单元705获得的所述第二内容;其中,所述第二区域为检测到所述触发操作后能够触发所述第一文件的所述显示内容的显示的区域;
所述确定单元703,用于确定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触发所述显示单元702切换为第二显示模式;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小于所述第二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具有第一相对关系,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二相对关系,且所述第一相对关系与所述第二相对关系匹配。
其中,所述第一文件为包括多帧具有显示边界的图像数据;则所述第一部分包括X帧图像;所述第二部分包括Y帧图像;X与Y的比例关系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比例关系正相关;X和Y均为正整数;
或者,所述第一文件为没有帧显示边界的图像数据;则所述第一部分的尺寸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尺寸的比例关系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比例关系正相关。
具体的,所述确定单元703,用于当检测到第一切换操作时,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其中,所述第一切换操作为控制所述第一区域显示切换至所述第二区域显示的切换操作;或者用于当检测到模式切换指令时,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其中,所述模式切换指令表征由第一输入模式切换至第二输入模式。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处理单元705对所述Y帧图像按第二预设展示策略进行处理生成第二内容,包括:获取所述Y帧图像中每一帧图像的属性参数,依据所述属性参数确定所述每一帧图像的第一参数,基于所述第一参数对所述Y帧图像进行拼图处理生成第二内容,以使所述第二内容中每一帧图像的大小和/或位置与所述第一参数相关联;其中,所述第一参数用于表征所述图像在所述第一文件中的重要程度。
或者,所述第二处理单元705对所述Y帧图像按第二预设展示策略进行处理生成第二内容,包括:获取所述Y帧图像中每一帧图像的属性参数,依据所述属性参数确定所述每一帧图像的第一参数,基于所述第一参数设定第一时间间隔,基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对所述Y帧图像进行动态展示处理生成第二内容;其中,所述第一参数用于表征所述图像在所述第一文件中的重要程度;所述第一时间间隔为每两帧图像之间的时间间隔,或者表征每一帧图像停留的时间。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各处理单元的功能,可参照前述信息处理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各处理单元,可通过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功能的模拟电路而实现,也可以通过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功能的软件在智能终端上的运行而实现。
在实施例六至实施例十中,所述电子设备在实际应用中,可由平板电脑、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屏幕可旋转的超级本电脑实现。所述电子设备中的获取单元701、确定单元703、第一处理单元704和第二处理单元705在实际应用中,均可由所述电子设备中的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Processor)或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实现;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显示单元702在实际应用中,可由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器或显示屏实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设备、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文件;
按第一显示模式在第一区域显示第一内容,其中,所述第一内容表征所述第一文件显示内容的第一部分,且所述第一区域为检测到触发操作后能够触发所述第一文件的所述显示内容的显示的区域;
当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按第二显示模式在第二区域显示第二内容;其中,所述第二内容表征所述第一文件显示内容的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二区域为检测到所述触发操作后能够触发所述第一文件的所述显示内容的显示的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不同;所述第一区域的大小与所述第二区域的大小不同;所述第一内容表征的所述第一文件的显示内容数量与所述第二内容表征的所述第一文件的显示内容数量不同;所述第一内容和所述第二内容表征的所述第一文件的显示内容数量分别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大小正相关;
其中,触发所述第一内容和所述第二内容时,打开所述第一文件;
所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包括:当检测到第一切换操作时,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其中,所述第一切换操作为控制所述第一区域显示切换至所述第二区域显示的切换操作;或者,
当检测到模式切换指令时,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其中,所述模式切换指令表征由第一输入模式切换至第二输入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第一显示模式在第一区域显示第一内容,包括:对所述第一文件进行第一处理获得所述第一内容,在所述第一区域显示所述第一内容;
相应的,所述按第二显示模式在第二区域显示第二内容,包括:对所述第一文件进行第二处理获得所述第二内容,在所述第二区域显示所述第二内容;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和所述第二处理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具有第一相对关系,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二相对关系,且所述第一相对关系与所述第二相对关系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容包括X帧图像;所述第二内容包括Y帧图像;X和Y均为正整数;
当所述第一区域小于所述第二区域时,所述对所述第一文件进行第一处理获得所述第一内容,包括:
分析所述第一文件获得分析结果;根据所述分析结果确定所述第一部分,基于所述第一部分按第一预设处理方式生成所述第一内容;
所述对所述第一文件进行第二处理获得所述第二内容,包括:
分析所述第一文件获得分析结果;根据所述分析结果确定所述第二部分,基于所述第二部分按第二预设处理方式生成所述第二内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包括X帧图像;所述根据所述分析结果确定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根据所述分析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文件中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X帧图像;
所述第二部分包括Y帧图像;所述根据所述分析结果确定所述第二部分,包括:根据所述分析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文件中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Y帧图像;
其中,X和Y均为正整数,且X小于Y。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文件为包括多帧具有显示边界的图像数据时,所述根据所述分析结果获取所述第一文件中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Y帧图像,包括:
基于所述分析结果获得所述第一文件中的P个场景;从所述P个场景中提取出Y个场景,从所述Y个场景的每一个场景中提取出一帧图像以获得所述Y帧图像;其中,Y和P均为正整数,且Y小于等于P。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文件为没有帧显示边界的图像数据时,所述基于所述分析结果获取所述第一文件中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Y帧图像,包括:
基于所述分析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文件中的Y个区域,根据所述Y个区域的每一个区域生成一帧图像以获得所述Y帧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当所述第二部分包括Y帧图像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二部分按第二预设处理方式生成所述第二内容,包括:对所述Y帧图像按预设展示策略进行处理生成所述第二内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所述预设展示策略为预设拼图策略;则所述对所述Y帧图像按预设展示策略进行处理生成第二内容,包括:
获取所述Y帧图像中每一帧图像的属性参数,依据所述属性参数确定所述每一帧图像的第一参数,基于所述第一参数对所述Y帧图像进行拼图处理生成第二内容,以使所述第二内容中每一帧图像的大小和/或位置与所述第一参数相关联;
其中,所述第一参数用于表征所述图像在所述第一文件中的重要程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所述预设展示策略为预设动态展示策略;则所述对所述Y帧图像按预设展示策略进行处理生成第二内容,包括:
获取所述Y帧图像中每一帧图像的属性参数,依据所述属性参数确定所述每一帧图像的第一参数,基于所述第一参数设定第一时间间隔,基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对所述Y帧图像进行动态展示处理生成第二内容;
其中,所述第一参数用于表征所述图像在所述第一文件中的重要程度;
所述第一时间间隔为每两帧图像之间的时间间隔,或者表征每一帧图像停留的时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文件为包括多帧具有显示边界的图像数据;则所述第一部分包括X帧图像;所述第二部分包括Y帧图像;X与Y的比例关系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比例关系正相关;其中,X和Y均为正整数;
或者,所述第一文件为没有帧显示边界的图像数据;则所述第一部分的尺寸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尺寸的比例关系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比例关系正相关。
12.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获取单元、显示单元和确定单元;其中,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文件;
所述显示单元,用于按第一显示模式在第一区域显示第一内容,其中,所述第一内容表征所述第一文件显示内容的第一部分,且所述第一区域为检测到触发操作后能够触发所述第一文件的所述显示内容的显示的区域;还用于按第二显示模式在第二区域显示第二内容;其中,所述第二内容表征所述第一文件显示内容的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二区域为检测到所述触发操作后能够触发所述第一文件的所述显示内容的显示的区域;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不同;所述第一区域的大小与所述第二区域的大小不同;所述第一内容表征的所述第一文件的显示内容数量与所述第二内容表征的所述第一文件的显示内容数量不同;所述第一内容和所述第二内容表征的所述第一文件的显示内容数量分别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大小正相关;其中,触发所述第一内容和所述第二内容时,打开所述第一文件;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触发所述显示单元切换为第二显示模式;
其中,所述确定单元,用于当检测到第一切换操作时,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其中,所述第一切换操作为控制所述第一区域显示切换至所述第二区域显示的切换操作;或者,当检测到模式切换指令时,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其中,所述模式切换指令表征由第一输入模式切换至第二输入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处理单元和第二处理单元;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文件进行第一处理获得所述第一内容;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文件进行第二处理获得所述第二内容;
相应的,所述显示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区域显示所述第一内容;还用于在所述第二区域显示所述第二内容;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和所述第二处理不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分析所述第一文件获得第一分析结果;根据所述第一分析结果确定所述第一部分,基于所述第一部分按第一预设处理方式生成所述第一内容;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分析所述第一文件获得第二分析结果;根据所述第二分析结果确定所述第二部分,基于所述第二部分按第二预设处理方式生成所述第二内容;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小于所述第二区域。
CN201410719953.3A 2014-12-01 2014-12-01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45718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19953.3A CN104571811B (zh) 2014-12-01 2014-12-01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4/673,023 US9542764B2 (en) 2014-12-01 2015-03-30 Displaying contents of a file in different regions
DE102015105022.6A DE102015105022B4 (de) 2014-12-01 2015-03-31 Datenverarbeitungsverfahren und Elektronikgerä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19953.3A CN104571811B (zh) 2014-12-01 2014-12-01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71811A CN104571811A (zh) 2015-04-29
CN104571811B true CN104571811B (zh) 2020-04-24

Family

ID=53088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19953.3A Active CN104571811B (zh) 2014-12-01 2014-12-01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42764B2 (zh)
CN (1) CN104571811B (zh)
DE (1) DE102015105022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07885A (zh) * 2015-12-31 2016-05-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显示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808189A (zh) * 2016-03-07 2016-07-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0716906B (zh) * 2016-08-19 2023-12-2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文件查看方法、电子设备及文件查看装置
CN109819301B (zh) * 2019-02-20 2021-12-24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视频的播放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81997B (zh) * 2020-06-30 2023-05-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输出设备及控制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5519A (zh) * 2006-03-08 2007-10-1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标生成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以及生成图标的方法
CN101558373A (zh) * 2005-07-15 2009-10-14 微软公司 在缩略图预览图标上指示文件类型
EP2474879A2 (en) * 2011-01-10 2012-07-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aly apparatus and dislaying method thereof
CN103902149A (zh) * 2012-12-29 2014-07-0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37010B1 (en) * 1997-10-06 2001-05-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ultimedia application using flashpix file format
US7945541B1 (en) * 2005-05-20 2011-05-17 Adobe Systems Incorporated Version set of related objects
US7844301B2 (en) * 2005-10-14 2010-11-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displaying multimedia content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rminal capable of implement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8373A (zh) * 2005-07-15 2009-10-14 微软公司 在缩略图预览图标上指示文件类型
CN101055519A (zh) * 2006-03-08 2007-10-1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标生成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以及生成图标的方法
EP2474879A2 (en) * 2011-01-10 2012-07-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aly apparatus and dislaying method thereof
CN103902149A (zh) * 2012-12-29 2014-07-0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71811A (zh) 2015-04-29
US9542764B2 (en) 2017-01-10
DE102015105022A1 (de) 2016-06-02
DE102015105022B4 (de) 2020-03-26
US20160155252A1 (en) 2016-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71811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KR101737166B1 (ko) 영상 보기 응용 프로그램
CN104063128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865753B (zh) 应用消息的通知方法及装置
CN112148163B (zh) 屏幕录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835580A (zh) 应用图标的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48405A (zh) 桌面布局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US20160378299A1 (en) Method For Displaying Icon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16085534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7239202B (zh) 控制指令识别方法和装置
WO201310137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controlling display screen density
CN102693064B (zh) 一种终端退出保护屏幕的方法及系统
CN113268182A (zh) 应用图标的管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4040248A (zh) 一种视频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253883A (zh) 应用界面显示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7817927B (zh) 应用图标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2684963A (zh) 截图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214774A (zh) 权限设置方法、文件播放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596643A (zh) 应用图标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1954076A (zh) 资源显示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148171B (zh) 一种界面切换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15025394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processing
CN113342222A (zh) 应用归类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796736A (zh) 应用程序的分享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726953B (zh) 显示内容获取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