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71354A - 硬盘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硬盘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71354A
CN104571354A CN201310468940.9A CN201310468940A CN104571354A CN 104571354 A CN104571354 A CN 104571354A CN 201310468940 A CN201310468940 A CN 201310468940A CN 104571354 A CN104571354 A CN 1045713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rd disk
protruding pinna
screens hole
jump ring
side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6894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兴伟
黄圣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V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V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VM Corp filed Critical TVM Corp
Priority to CN20131046894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71354A/zh
Priority to TW103130936A priority patent/TWI5417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713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713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3Internal mounting support structures, e.g.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internal connecting means
    • G06F1/187Mounting of fixed and removable disk dri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一种硬盘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中所述的硬盘固定装置包括硬盘支架和卡簧,所述硬盘支架形成有收容槽,且所述硬盘支架开设有卡位孔,所述硬盘嵌入所述收容槽,所述卡簧具有凸耳部,通过所述凸耳部卡嵌于所述卡位孔而直接或间接抵住硬盘以使硬盘固位于所述硬盘支架的所述收容槽中。其中所述硬盘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将所述硬盘安装于所述硬盘固定装置的步骤及将所述硬盘从所述硬盘固定装置拆卸的步骤,其中前者步骤包括收容步骤和嵌入步骤;而后者步骤包括脱离步骤和取出步骤。从而在进行安装或拆卸时无需借用螺丝起子等专用工具,藉此降低了组装与拆卸的复杂度,简单方便实用。

Description

硬盘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定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硬盘的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硬盘是需要安装、更换或者重新进行组合的零组件,在计算机主机中包含有主机支架,而硬盘在计算机主机上的安装方式都需要先利用螺丝将硬盘锁固于硬盘专用的支架(即属于主机支架的一部分)上。然而这样的安装方式,一般都需要借用专用工具(例如螺丝、螺丝起子等)进行固定,造成组装和拆卸的复杂度,因而如何简便硬盘在计算机主机中的安装程序是一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硬盘安装时组装拆卸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硬盘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硬盘固定装置,其包括硬盘支架和卡簧,所述硬盘支架形成有收容槽,且所述硬盘支架开设有卡位孔,所述硬盘嵌入所述收容槽,所述卡簧具有凸耳部,通过所述凸耳部卡嵌于所述卡位孔而直接或间接抵住所述硬盘以使所述硬盘固位于所述硬盘支架的所述收容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硬盘支架包括底壁和沿所述底壁边缘延伸形成的侧壁,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和相对所述第一侧壁设置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两侧皆相向弯折形成非封闭的撑持壁,所述底壁、所述侧壁和所述撑持臂形成所述收容槽,所述侧壁开设有所述第一卡位孔,所述卡簧包括两相互平行的杆体和连接所述两相互平行的杆体的连接部,每一所述杆体设有所述凸耳部,所述凸耳部包括卡嵌于所述第一卡位孔的第一凸耳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位孔包括相对垂直开设的第一卡位孔和第二卡位孔;所述卡簧包括两相互平行的杆体和连接所述两相互平行的杆体的连接部,每一所述杆体设有所述凸耳部,所述凸耳部包括第一凸耳部和第二凸耳部,所述第一凸耳部和所述第二凸耳部的凸起方向相对垂直设置,且分别卡嵌于所述第一卡位孔和所述第二卡位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硬盘支架包括底壁和沿所述底壁边缘延伸形成的侧壁,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和相对所述第一侧壁设置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两侧皆相向弯折形成非封闭的撑持壁,所述底壁、所述侧壁和所述撑持臂形成所述收容槽,所述侧壁开设有所述第一卡位孔,而部分所述撑持壁则开设有所述第二卡位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簧还包括止挡部,所述止挡部由所述第二凸耳部底端延伸弯折形成并抵接于设有所述第二卡位孔的所述撑持壁,避免所述第二凸耳部完全穿过所述撑持壁所开设的所述第二卡位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壁两侧均开设有缺口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壁和所述底壁开设有散热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防震垫,所述防震垫开设有卡槽,所述防震垫通过所述卡槽卡紧所述硬盘并过盈配合设置于所述硬盘与所述硬盘支架之间,且所述卡簧通过紧贴于所述防震垫而间接抵住所述硬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震垫设置且包覆于所述硬盘四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震垫的卡槽内部设置有突起部,所述突起部会与所述硬盘的表面接触以卡紧于所述硬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震垫为橡胶防震垫。
一种硬盘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所述硬盘固定装置包括硬盘支架和卡簧,所述硬盘支架形成有收容槽,且所述硬盘支架开设有卡位孔,所述卡簧具有凸耳部,所述硬盘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硬盘安装于所述硬盘固定装置的步骤包括:
收容步骤:将所述硬盘嵌入所述硬盘支架的所述收容槽;及
嵌入步骤:将所述卡簧的所述凸耳部卡嵌于所述硬盘支架开设的所述卡位孔而使所述卡簧直接或间接抵住所述硬盘,以使所述硬盘固位于硬盘支架的所述收容槽中;以及
将所述硬盘从所述硬盘固定装置拆卸的步骤包括:
脱离步骤:拉动所述卡簧,使所述凸耳部脱离所述卡位孔;及
取出步骤:将所述硬盘从所述收容槽中取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硬盘支架包括底壁和沿所述底壁边缘延伸形成的侧壁,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和相对所述第一侧壁设置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两侧皆相向弯折形成非封闭的撑持壁,所述底壁、所述侧壁和所述撑持臂形成所述收容槽,所述侧壁开设有所述第一卡位孔,所述卡簧包括两相互平行的杆体和连接所述两相互平行的杆体的连接部,每一所述杆体设有所述凸耳部,所述凸耳部包括卡嵌于所述第一卡位孔的第一凸耳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嵌入步骤更包括:
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凸耳部的凸起方向拉动所述卡簧的所述连接部;
将所述第一凸耳部对准所述第一卡位孔;及
松开所述连接部,以使所述卡簧的所述第一凸耳部卡嵌于所述第一卡位孔以使所述卡簧直接或间接抵住所述硬盘;及
所述脱离步骤更包括:
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凸耳部的凸起方向拉动所述连接部而使两相互平行的所述杆体相互靠近,以使所述第一凸耳部滑出所述第一卡位孔;及
松开所述连接部,而使所述卡簧脱离所述硬盘支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位孔包括相对垂直开设的第一卡位孔和第二卡位孔;所述卡簧包括两相互平行的杆体和连接所述两相互平行的杆体的连接部,每一所述杆体设有所述凸耳部,所述凸耳部包括第一凸耳部和第二凸耳部,所述第一凸耳部和所述第二凸耳部的凸起方向相对垂直设置,且分别卡嵌于所述第一卡位孔和所述第二卡位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嵌入步骤更包括:
将所述第二凸耳部卡嵌于所述硬盘支架开设的所述第二卡位孔;
沿所述卡簧的所述第二凸耳部的凸起方向拉动所述卡簧的所述连接部;
将所述第一凸耳部对准所述第一卡位孔;及
松开所述连接部,以使所述卡簧的所述第一凸耳部卡嵌于所述第一卡位孔以使所述卡簧直接或间接抵住所述硬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中所述脱离步骤更包括:
沿所述第二凸耳部的凸起方向拉动所述连接部而使两相互平行的所述杆体相互靠近,以使所述第一凸耳部滑出所述第一卡位孔;
松开所述连接部;及
所述第二凸耳部滑出所述第二卡位孔,而使所述卡簧脱离所述硬盘支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硬盘固定装置还包括防震垫,所述防震垫开设有卡槽,所述防震垫通过所述卡槽卡紧所述硬盘并过盈配合设置于所述硬盘与所述硬盘支架之间,且所述卡簧通过紧贴于所述防震垫而间接抵住所述硬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收容步骤更包括:
将所述硬盘卡紧于所述防震垫开设的所述卡槽;及
使所述防震垫随所述硬盘一同嵌入所述硬盘支架形成的所述收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取出步骤更包括:
将所述硬盘从收容槽取出;及
将所述防震垫从所述硬盘取下。
上述硬盘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将硬盘安装于硬盘固定装置时,将硬盘嵌入于硬盘支架形成的收容槽后,将卡簧卡嵌于硬盘支架开设的卡位孔,通过卡簧直接或间接抵住硬盘,以使硬盘固定于硬盘支架;在将硬盘从硬盘固定装置进行拆卸时,先将卡簧从硬盘支架的卡位孔中脱离,即可将硬盘从硬盘支架形成的收容槽取出,而无需借用螺丝起子等专用工具,藉此降低了组装与拆卸的复杂度,简单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硬盘嵌入硬盘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硬盘嵌入硬盘固定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卡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带有防震垫的硬盘固定装置嵌入硬盘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防震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带有防震垫的硬盘固定装置嵌入一个硬盘的爆炸图;
图7为带有防震垫的硬盘固定装置嵌入两个硬盘的爆炸图;及
图8为硬盘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图2与图3,其中图1为硬盘嵌入硬盘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硬盘嵌入硬盘固定装置的爆炸图。如图1和图2所示,硬盘固定装置100包括硬盘支架110和卡簧120,硬盘支架110形成有收容槽111,且硬盘支架110开设有卡位孔,硬盘200嵌入收容槽111,卡簧120具有凸耳部,通过凸耳部卡嵌于卡位孔而使卡簧120能直接抵住硬盘200的上表面以使硬盘200固位于硬盘支架110的收容槽111中。
请再次参考图2,硬盘支架110一般可固定于主机外壳内部。本实施例中,硬盘支架110包括底壁114和沿底壁114边缘延伸形成的侧壁116,侧壁116包括第一侧壁1162和相对第一侧壁1162设置的第二侧壁1164,第一侧壁1162和第二侧壁1164的两侧皆相向弯折形成非封闭的撑持壁,具体说明之,即第一侧壁1162的两侧皆向第二侧壁1164的方向进行弯折而分别形成第一撑持壁1151和第二撑持壁1152,同样地,第二侧壁1164的两侧也皆向第一侧壁1162的方向进行弯折而分别形成第一撑持壁1151和第二撑持壁1152。底壁114、侧壁116和撑持臂形成收容槽111,且第一撑持壁1151之间会形成非封闭的第一开口,第二撑持壁1152之间会形成非封闭的第二开口。其中,底壁114和第一侧壁1162或第二侧壁1164相连的边为连接边,弯折形成有撑持壁的两平行边为与连接边相邻的两平行边。当将硬盘200卡嵌入硬盘支架110时,通过底壁114承托硬盘200,以及侧壁116和撑持壁1151、1152对硬盘200共同过盈配合夹持的作用,硬盘200可卡嵌并被承托于硬盘支架110上。
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的卡位孔包括第一卡位孔1121和第二卡位孔1122,即在侧壁116上开设有第一卡位孔1121,而部分撑持壁则开设有第二卡位孔1122,具体说明之,第一侧壁1162与第二侧壁1164上皆开设有第一卡位孔1121,而位于同一边的第二撑持壁1152上则开设有第二卡位孔1122。,第一卡位孔1121与第二卡位孔1122相对垂直设置,且第一卡位孔1121设置于远离第二卡位孔1122的一端,即第一卡位孔1121与第二卡位孔1122均为两个,设置于硬盘支架110的四角。在另一实施例中,前述的卡位孔可以仅为在所述侧壁116开设的第一卡位孔1121,可以理解,在其它的实施例中,第二卡位孔1122和第一卡位孔1121也可以只设置一个,比如于第二侧壁1164弯折形成的第二撑持壁1152开设一个第二卡位孔1122,于第一侧壁1162远离第二卡位孔1122的一端开设有一个第一卡位孔1121;或者第一卡位孔1121也可以设置于第一侧壁1162或第二侧壁1164的中间,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本实施例中,底壁114两侧均开设有拿取硬盘200时避开手指空间的缺口部117。当需要将硬盘200安装于硬盘支架110或者将硬盘200从硬盘支架110拆卸下来时,使用者可直接通过抓住硬盘200两端,将硬盘200抽出或者装入硬盘支架110,此时通过缺口部117的设置,留有一定的空间,更易于使用者进行操作。当然,若不设置,亦不影响使用。
底壁114和侧壁116可以开设散热孔。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侧壁116开设有散热孔118。第一侧壁1162和第二侧壁1164上均开设有两排均匀的第一散热孔118;底壁114也设有第二散热孔119。当硬盘200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此时通过第一散热孔118和第二散热孔119的设置,可达到散热的目的,提高硬盘200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应当理解的是,在其它的实施例中,硬盘支架110也可以包括底壁114及于所述底壁114四侧边缘均延伸形成有侧壁116,底壁114和侧壁116构成收容硬盘200的收容槽111,并可用于硬盘200的卡嵌承托,或者为其他可对硬盘200进行卡嵌承托的硬盘支架110。
请参考图3,图3为卡簧的结构示意图。卡簧120可应用于上述图1与图2中,卡簧120具有弹性,因而不仅可通过将卡簧120卡嵌于前述的卡位孔而将硬盘200固位于硬盘支架110,还可以起到缓冲吸震的作用。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卡簧120包括两相互平行的杆体126和连接所述两相互平行的杆体的连接部128,每一杆体126设有凸耳部,凸耳部包括第一凸耳部122和第二凸耳部124,第一凸耳部122和第二凸耳部124的凸起方向在同一平面上是相对垂直设置,且分别卡嵌于第一卡位孔1121和第二卡位孔1122。
由于第一凸耳部122与第二凸耳部124的凸起方向相对垂直,且分别卡嵌于第一卡位孔1121和第二卡位孔1122,因而可使卡簧120抵住硬盘200的上表面,当受到横向或是纵向的震动力时,不会随着横向或纵向的震动力而摆动,从而更稳定地固定硬盘200。可以理解,第一凸耳部122与第二凸耳部124也可以不采用凸起方向相对垂直的设置,而是相对平行的设置,这并不影响通过卡簧120将硬盘200固位于硬盘支架110的目的。
卡簧120还包括止挡部127,止挡部127于第二凸耳部124底部一端弯折延伸形成并抵接于设有第二卡位孔1122的第二撑持壁1152。连接部128与两相互平行的杆体126连接形成凹槽形状,方便沿第二凸耳部124的凸起方向拉动连接部128。卡簧120主要在凹槽形状部位、第二凸耳部124及靠近第二凸耳部124的杆体126紧贴硬盘200而抵住硬盘200,同时通过第一凸耳部122与第二凸耳部124卡嵌于卡位孔,而使硬盘200更稳定地固定于硬盘支架110。
当需要将卡簧120卡嵌于卡位孔时,可将第二凸耳部124卡入第二撑持壁1152的第二卡位孔1122,止挡部127可以避免第二凸耳部124完全穿过第二撑持壁1152的第二卡位孔1122,并沿第二凸耳部124的凸起方向拉动连接部128,此时两相互平行的杆体126的第一凸耳部122相互靠近,然后松开连接部128,第一凸耳部122展开而将第一凸耳部122卡入侧壁116的第一卡位孔1121,取消施力后,卡簧120便可紧贴于硬盘200,这样便可将卡簧120卡嵌于硬盘支架110。
当需要将卡簧120脱离卡位孔时,与上述安装过程相反,通过施力于连接部128可带动第一凸耳部122滑出侧壁116的第一卡位孔1121,同时通过止挡部127抵接于第二撑持壁1152而阻挡第二凸耳部124完全穿过第二撑持壁1152的第二卡位孔1122,之后再带动第二凸耳部124滑出第二撑持壁1152上的第二卡位孔1122。这样,卡簧120便可脱离硬盘支架110。
卡簧120的这种设置,安装或拆卸均不需要借助其他专用工具,简单方便实用。
应当理解的是,止挡部127还可以于第二凸耳部124之间用一横杆连接来实现。也可以不设置止挡部127,此时只要安装时用手抵压配合即可;或者也可以不设置连接部128,即两相互平行杆体126也可以为单独的卡簧120。
在另一实施例中,前述的凸耳部可仅为第一凸耳部122,即在每一杆体126设有卡嵌于所述第一卡位孔1121的第一凸耳部122即可,而使第二凸耳部124仅为一直角形状顶住第二撑持壁1152。
如图1和图2所示为卡簧120通过卡嵌于卡位孔而直接抵住硬盘200使硬盘固位于硬盘支架110。
请参考图4~图7,其中图4为带有防震垫的硬盘固定装置嵌入硬盘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防震垫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带有防震垫的硬盘固定装置嵌入一个硬盘的爆炸图,图7为带有防震垫的硬盘固定装置嵌入两个硬盘的爆炸图。如图4、图6和图7所示,卡簧120也可通过卡嵌于卡位孔而间接抵住硬盘200以使硬盘200固位于硬盘支架110,此时硬盘固定装置100还包括防震垫130,防震垫130开设有卡槽132,防震垫130通过卡槽132包覆于硬盘200的四角并卡紧硬盘200并过盈配合设置于硬盘200与硬盘支架110之间,从而所述卡簧120通过紧贴于所述防震垫130而间接抵住硬盘200。
防震垫130由弹性材料制成,防震垫130的形状可以为正方体或者长方体等可与硬盘支架110紧密卡嵌贴合的形状。如图5所示,防震垫130开设有卡槽132,卡槽132内部设置有突起部134,突起部134会与所述硬盘200的表面接触以卡紧于硬盘200,即在硬盘200卡入卡槽132的同时,突起部134进一步对硬盘200起到夹持作用,使防震垫卡紧130硬盘200。防震垫130通过卡槽132卡紧硬盘200,且随硬盘200嵌入硬盘支架110后,通过防震垫130的缓冲吸震作用,起到防震效果。
如图4、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防震垫130设置于硬盘200四角。即本实施例中采用的防震垫130为四个,于硬盘200的四角均卡设有一个防震垫130。在其它的实施例中,防震垫130可以为两个,防震垫130开设的卡槽132可以收容硬盘200一整个侧边,于硬盘200两相对侧边分别卡设一个防震垫130。另外,还可以于硬盘200两对角分别卡设一个防震垫130。可以理解,通过防震垫130卡设于硬盘的方式并不受限制,使防震垫130卡紧硬盘200并随硬盘200嵌入硬盘支架110,达到缓冲防震效果即可。通过防震垫130的缓冲防震,可降低硬盘磁头与硬盘盘片相撞击的发生,以尽可能避免硬盘盘片的刮伤所造成的文件数据的遗失。
本实施例中,防震垫130为橡胶防震垫。橡胶防震垫的回弹性很好,从而不仅更易于组装拆卸,而且防震效果更强。同时,橡胶防震垫耐老化、耐腐蚀、耐化学性质及耐高压性能都很好,使用寿命长。可以理解,防震垫130也可以采用天然胶等其它弹性好的防震垫。
通过将防震垫130卡紧硬盘200,使防震垫130随硬盘200一同嵌入硬盘支架110的收容槽111中,同时通过卡簧120卡嵌于硬盘支架110开设的卡位孔并紧贴防震垫130,从而使硬盘200更稳定固位于于硬盘支架110;并且当硬盘200自身或者外界的震动力传入时,通过防震垫130与卡簧120的双重缓冲吸震作用,硬盘200与硬盘支架110之间的碰撞进一步得到缓减,使得防震效果更好。
上述硬盘固定装置100,通过将防震垫130卡紧硬盘200,加上特殊的卡簧120将硬盘200卡嵌于硬盘支架110的卡位孔,使硬盘200不使用任何螺丝即可被固定住并达到防震的功效,并且硬盘200在机箱中的安装或拆卸均不需要借助其他工具,简单方便实用,成功地解决了硬盘震动测试失败的问题。硬盘支架110可以用于卡嵌承托一个或者多个硬盘200,即硬盘固定装置100可以选择放置一个、两个或者更多硬盘200。
如图6所示,当硬盘支架110用于卡嵌承托一个硬盘200时,将防震垫130通过卡槽132卡紧硬盘200后,随硬盘200嵌入硬盘支架110,使防震垫130与底壁114贴合;然后将卡簧120卡嵌于撑持壁及侧壁116的下端卡位孔,使卡簧120紧贴防震垫130,从而使硬盘200稳定的固位于硬盘支架110。当需要将硬盘200从硬盘支架110上拆卸时,可以先将卡簧130脱离后,然后将硬盘200连同防震垫130一起抽出,再将卡紧于硬盘200四角的防震垫130脱离硬盘200,从而进行更换硬盘200。
如图7所示,当硬盘支架110用于卡嵌承托两个硬盘200时,将防震垫130通过卡槽132卡紧第一个硬盘220后,随第一个硬盘220嵌入硬盘支架110,使防震垫130与底壁114贴合,然后将卡簧120卡嵌于撑持壁及侧壁116的下端卡位孔,使卡簧120紧贴防震垫130;后将防震垫130通过卡槽132卡紧第二个硬盘240,并随第二个硬盘240嵌入硬盘支架110,使卡紧第二个硬盘240的防震垫130与卡紧第一个硬盘220的卡簧120贴合,再将另一卡簧120卡嵌于撑持壁及侧壁116的上端卡位孔,使卡簧120紧贴于卡紧第二个硬盘240的防震垫130,从而使硬盘200稳定的固位于硬盘支架110。当需要将硬盘200从硬盘支架110上拆卸下来时,按照拆卸只装有一个硬盘200的硬盘支架110的拆卸方式,可以先将卡嵌于上端卡位孔的卡簧120脱离后,先将第二个硬盘240抽出;然后将卡嵌于下端卡位孔的卡簧140脱离后,将第一个硬盘220抽出,进行相应的更换即可。
应当理解的是,硬盘支架110用于卡嵌承托两个硬盘200时,也可以只使用一个卡簧120,即可以先后将通过防震垫130卡紧后的第一个硬盘220与通过防震垫130卡紧后的第二个硬盘240都安装于硬盘支架110后,再将卡簧120卡嵌于硬盘支架110的上端卡位孔,使卡簧120与卡紧于第二个硬盘240的防震垫130贴合,亦可以实现硬盘200稳定的固定于硬盘支架110。
同时当硬盘固定装置100用于放置两个硬盘200时,可以依靠卡紧于硬盘200的防震垫130的厚度来区隔两硬盘200的间距空间,从而进一步达到散热的效果。
其他的组件结构及其使用材料与连接关系皆已在前一实施例(如图1~图3)中揭露,在此即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8,为硬盘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流程图。其中所述的硬盘固定装置可为前述图1~图7所揭露的硬盘固定装置100,但不限于此,但为方便了解,可搭配前述硬盘固定装置100而对应理解以下即将描述的使用方法步骤。
如图8所示,硬盘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将硬盘安装于硬盘固定装置的步骤包括先进行将硬盘嵌入硬盘支架形成的收容槽的收容步骤(步骤S112),然后进行将卡簧的凸耳部卡嵌于硬盘支架开设的卡位孔而使卡簧直接或间接抵住硬盘,以使硬盘固位于硬盘支架的收容槽中的嵌入步骤(步骤S114)。
步骤S120,将硬盘从硬盘固定装置拆卸的步骤包括先进行拉动卡簧,使卡簧的凸耳部脱离卡位孔的脱离步骤(步骤S122),之后进行将所述硬盘从所述收容槽中取出的取出步骤(步骤S124)。
其中步骤S110与步骤S120可各自独立运作或整体一起运作。在硬盘支架的收容槽中没有硬盘的状况下,可先进行步骤S110,再进行步骤S120;又或者在硬盘支架的收容槽中已有硬盘的状况下,可先进行步骤S120,再进行步骤S110。
在另一实施例中,侧壁开设有所述第一卡位孔,卡簧包括两相互平行的杆体和连接两相互平行的杆体的连接部,每一杆体设有凸耳部,凸耳部包括卡嵌于第一卡位孔的第一凸耳部。
因此上述的嵌入步骤S114可以后续步骤取代,包括:先沿垂直于第一凸耳部的凸起方向拉动卡簧的连接部,将第一凸耳部对准第一卡位孔,然后松开连接部,以使卡簧的第一凸耳部卡嵌于第一卡位孔以使卡簧直接或间接抵住硬盘。
而上述的脱离步骤S124可以后续步骤取代,包括:先沿垂直于第一凸耳部的凸起方向拉动连接部而使两相互平行的杆体相互靠近,以使第一凸耳部滑出第一卡位孔,然后松开连接部,而使卡簧脱离硬盘支架。
其他步骤皆与图8所述的使用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另一实施例中,当卡簧包括两相互平行的杆体和连接所述两相互平行的杆体的连接部,杆体包括凸起方向相对垂直的第一凸耳部和第二凸耳部,第一卡位孔和第二卡位孔相对垂直设置。
因此上述的嵌入步骤S114可以后续步骤取代,包括:先将第二凸耳部卡嵌于硬盘支架开设的第二卡位孔,之后沿卡簧第二凸耳部的凸起方向拉动卡簧的连接部,此时两相互平行的杆体的第一凸耳部相互靠近,然后将第一凸耳部对准第一卡位孔,最后再松开连接部,以使卡簧的第一凸耳部卡嵌于硬盘支架开设的第一卡位孔,以使卡簧直接或间接抵住硬盘。
而上述的脱离步骤S124可以后续步骤取代,包括:先沿第二凸耳部的凸起方向拉动卡簧的连接部而使卡簧两相互平行的杆体相互靠近,以使第一凸耳部滑出第一卡位孔,之后松开连接部,最后第二凸耳部滑出第二卡位孔,而使卡簧脱离硬盘支架。
其他步骤皆与图8所述的使用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另一实施例中,当硬盘固定装置包括防震垫时,则上述的收容步骤S112可以后续步骤取代,包括先将硬盘卡紧于防震垫开设的卡槽,之后使防震垫随硬盘一同嵌入硬盘支架形成的收容槽。上述的取出步骤S122可以后续步骤取代,包括:先将硬盘从收容槽取出后,再将防震垫从硬盘取下。其他步骤皆与前述不同实施例的使用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硬盘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将硬盘安装于硬盘固定装置时,将硬盘嵌入于硬盘支架形成的收容槽后,将卡簧的凸耳部卡嵌于硬盘支架开设的卡位孔,通过卡簧直接抵住硬盘,以使硬盘固位于硬盘支架;在将硬盘从硬盘固定装置进行拆卸时,先将卡簧的凸耳部从硬盘支架的卡位孔中脱离,即可将硬盘从硬盘支架形成的收容槽取出;从而在进行安装或拆卸时,无需借用螺丝起子等专用工具,藉此降低了组装与拆卸的复杂度,以达到简单实用的方便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0)

1.一种硬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硬盘支架和卡簧,所述硬盘支架形成有收容槽,且所述硬盘支架开设有卡位孔,所述硬盘嵌入所述收容槽,所述卡簧具有凸耳部,通过所述凸耳部卡嵌于所述卡位孔而直接或间接抵住所述硬盘以使所述硬盘固位于所述硬盘支架的所述收容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盘支架包括底壁和沿所述底壁边缘延伸形成的侧壁,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和相对所述第一侧壁设置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两侧皆相向弯折形成非封闭的撑持壁,所述底壁、所述侧壁和所述撑持臂形成所述收容槽,所述侧壁开设有所述第一卡位孔,所述卡簧包括两相互平行的杆体和连接所述两相互平行的杆体的连接部,每一所述杆体设有所述凸耳部,所述凸耳部包括卡嵌于所述第一卡位孔的第一凸耳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孔包括相对垂直开设的第一卡位孔和第二卡位孔;所述卡簧包括两相互平行的杆体和连接所述两相互平行的杆体的连接部,每一所述杆体设有所述凸耳部,所述凸耳部包括第一凸耳部和第二凸耳部,所述第一凸耳部和所述第二凸耳部的凸起方向相对垂直设置,且分别卡嵌于所述第一卡位孔和所述第二卡位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硬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盘支架包括底壁和沿所述底壁边缘延伸形成的侧壁,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和相对所述第一侧壁设置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两侧皆相向弯折形成非封闭的撑持壁,所述底壁、所述侧壁和所述撑持臂形成所述收容槽,所述侧壁开设有所述第一卡位孔,而部分所述撑持壁则开设有所述第二卡位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硬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簧还包括止挡部,所述止挡部由所述第二凸耳部底端延伸弯折形成并抵接于设有所述第二卡位孔的所述撑持壁,避免所述第二凸耳部完全穿过所述撑持壁所开设的所述第二卡位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硬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两侧均开设有缺口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硬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和所述底壁开设有散热孔。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硬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震垫,所述防震垫开设有卡槽,所述防震垫通过所述卡槽卡紧所述硬盘并过盈配合设置于所述硬盘与所述硬盘支架之间,且所述卡簧通过紧贴于所述防震垫而间接抵住所述硬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硬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震垫设置且包覆于所述硬盘四角。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硬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震垫的卡槽内部设置有突起部,所述突起部会与所述硬盘的表面接触以卡紧于所述硬盘。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硬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震垫为橡胶防震垫。
12.一种硬盘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盘固定装置包括硬盘支架和卡簧,所述硬盘支架形成有收容槽,且所述硬盘支架开设有卡位孔,所述卡簧具有凸耳部,所述硬盘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硬盘安装于所述硬盘固定装置的步骤包括:
收容步骤:将所述硬盘嵌入所述硬盘支架的所述收容槽;及
嵌入步骤:将所述卡簧的所述凸耳部卡嵌于所述硬盘支架开设的所述卡位孔而使所述卡簧直接或间接抵住所述硬盘,以使所述硬盘固位于硬盘支架的所述收容槽中;以及
将所述硬盘从所述硬盘固定装置拆卸的步骤包括:
脱离步骤:拉动所述卡簧,使所述凸耳部脱离所述卡位孔;及
取出步骤:将所述硬盘从所述收容槽中取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硬盘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盘支架包括底壁和沿所述底壁边缘延伸形成的侧壁,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和相对所述第一侧壁设置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两侧皆相向弯折形成非封闭的撑持壁,所述底壁、所述侧壁和所述撑持臂形成所述收容槽,所述侧壁开设有所述第一卡位孔,所述卡簧包括两相互平行的杆体和连接所述两相互平行的杆体的连接部,每一所述杆体设有所述凸耳部,所述凸耳部包括卡嵌于所述第一卡位孔的第一凸耳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硬盘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嵌入步骤更包括:
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凸耳部的凸起方向拉动所述卡簧的所述连接部;
将所述第一凸耳部对准所述第一卡位孔;及
松开所述连接部,以使所述卡簧的所述第一凸耳部卡嵌于所述第一卡位孔以使所述卡簧直接或间接抵住所述硬盘;及
所述脱离步骤更包括:
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凸耳部的凸起方向拉动所述连接部而使两相互平行的所述杆体相互靠近,以使所述第一凸耳部滑出所述第一卡位孔;及
松开所述连接部,而使所述卡簧脱离所述硬盘支架。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硬盘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孔包括相对垂直开设的第一卡位孔和第二卡位孔;所述卡簧包括两相互平行的杆体和连接所述两相互平行的杆体的连接部,每一所述杆体设有所述凸耳部,所述凸耳部包括第一凸耳部和第二凸耳部,所述第一凸耳部和所述第二凸耳部的凸起方向相对垂直设置,且分别卡嵌于所述第一卡位孔和所述第二卡位孔。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硬盘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嵌入步骤更包括:
将所述第二凸耳部卡嵌于所述硬盘支架开设的所述第二卡位孔;
沿所述卡簧的所述第二凸耳部的凸起方向拉动所述卡簧的所述连接部;
将所述第一凸耳部对准所述第一卡位孔;及
松开所述连接部,以使所述卡簧的所述第一凸耳部卡嵌于所述第一卡位孔以使所述卡簧直接或间接抵住所述硬盘。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硬盘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脱离步骤更包括:
沿所述第二凸耳部的凸起方向拉动所述连接部而使两相互平行的所述杆体相互靠近,以使所述第一凸耳部滑出所述第一卡位孔;
松开所述连接部;及
所述第二凸耳部滑出所述第二卡位孔,而使所述卡簧脱离所述硬盘支架。
18.根据权利要求12至17任意一项所述的硬盘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盘固定装置还包括防震垫,所述防震垫开设有卡槽,所述防震垫通过所述卡槽卡紧所述硬盘并过盈配合设置于所述硬盘与所述硬盘支架之间,且所述卡簧通过紧贴于所述防震垫而间接抵住所述硬盘。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硬盘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收容步骤更包括:
将所述硬盘卡紧于所述防震垫开设的所述卡槽;及
使所述防震垫随所述硬盘一同嵌入所述硬盘支架形成的所述收容槽。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硬盘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取出步骤更包括:
将所述硬盘从收容槽取出;及
将所述防震垫从所述硬盘取下。
CN201310468940.9A 2013-10-09 2013-10-09 硬盘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ending CN1045713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68940.9A CN104571354A (zh) 2013-10-09 2013-10-09 硬盘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TW103130936A TWI541799B (zh) 2013-10-09 2014-09-09 硬碟固定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68940.9A CN104571354A (zh) 2013-10-09 2013-10-09 硬盘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71354A true CN104571354A (zh) 2015-04-29

Family

ID=53087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68940.9A Pending CN104571354A (zh) 2013-10-09 2013-10-09 硬盘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71354A (zh)
TW (1) TWI54179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1208A (zh) * 2017-12-21 2018-05-11 重庆天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脑硬盘固定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91420A (zh) * 2019-08-27 2019-11-22 滨州职业学院 一种计算机硬盘防震保护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909462Y (zh) * 2005-12-31 2007-06-06 宏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硬盘保护盒以及包括该硬盘保护盒的可携式随身硬盘
TWM370022U (en) * 2009-07-24 2009-12-01 Wistron Corp Slide rail structure and hard drive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201716995U (zh) * 2010-06-28 2011-01-19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减震活动硬盘架
US20110109990A1 (en) * 2009-11-12 2011-05-12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xing apparatus and disk drive assembly having the same
CN202058456U (zh) * 2011-02-25 2011-11-30 陈大山 一种移动硬盘盒的硬盘防震固定结构
TWI397064B (zh) * 2008-05-23 2013-05-21 Foxconn Tech Co Ltd 固定裝置
CN203552150U (zh) * 2013-10-09 2014-04-16 钛积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硬盘固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909462Y (zh) * 2005-12-31 2007-06-06 宏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硬盘保护盒以及包括该硬盘保护盒的可携式随身硬盘
TWI397064B (zh) * 2008-05-23 2013-05-21 Foxconn Tech Co Ltd 固定裝置
TWM370022U (en) * 2009-07-24 2009-12-01 Wistron Corp Slide rail structure and hard drive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20110109990A1 (en) * 2009-11-12 2011-05-12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xing apparatus and disk drive assembly having the same
CN201716995U (zh) * 2010-06-28 2011-01-19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减震活动硬盘架
CN202058456U (zh) * 2011-02-25 2011-11-30 陈大山 一种移动硬盘盒的硬盘防震固定结构
CN203552150U (zh) * 2013-10-09 2014-04-16 钛积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硬盘固定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1208A (zh) * 2017-12-21 2018-05-11 重庆天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脑硬盘固定装置
CN108021208B (zh) * 2017-12-21 2019-09-10 重庆天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脑硬盘固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41799B (zh) 2016-07-11
TW201514983A (zh) 2015-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90535B (zh) 数据存储器固定装置
EP1772857A3 (en) Head stack assembly protecting member and method for installing head stack sssembly in hard disk drive using the same
US8405968B2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storage device
CN203552150U (zh) 硬盘固定装置
CN104571354A (zh) 硬盘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3792939U (zh) 一种组装式文件整理框
US8279593B2 (en) Hard disk retention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tilizing the same
CN104831896A (zh) 一种安装石材饰面板的干挂结构组合及安装方法
CN209684290U (zh) 一种缓冲胶垫
TWM495605U (zh) 儲存媒體轉接結構及使用該結構之伺服器
CN104607319A (zh) 放电针安装结构和空气净化装置
US8351197B2 (en) Holding device for hard disk drive
CN202494970U (zh) 硬盘安装结构
CN201138897Y (zh) 一种lcd屏安装固定结构
US20140049903A1 (en) Fastening device for hard disk drive
CN201965920U (zh) 硬盘减震结构及包括该结构的服务器
CN201135013Y (zh) Pcb用夹具组件
CN210776471U (zh) 一种免工具硬盘托架
CN103049056A (zh) 风扇固定装置
CN210734799U (zh) 一种瓦楞纸托盘结构
CN210918917U (zh) 抽油杆限位扶正装置
CN203561926U (zh) 一种硬盘支架及电子设备
CN219204902U (zh) 一种保护数据安全的服务器终端用防尘机构
CN218768058U (zh) 一种嵌入式电脑主机结构
US20130118007A1 (en) Fixture for installing hard dis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