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71050B - 基于高频用电数据的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监控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高频用电数据的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监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71050B
CN104571050B CN201510016282.9A CN201510016282A CN104571050B CN 104571050 B CN104571050 B CN 104571050B CN 201510016282 A CN201510016282 A CN 201510016282A CN 104571050 B CN104571050 B CN 1045710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lutant
power consumption
industrial enterprise
industrial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1628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71050A (zh
Inventor
江峰青
张湧
时志雄
吴立波
沈晓岚
朱爱钧
何真珍
程倩
韩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Shanghai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Shangha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Shanghai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Shangha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1628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710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710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710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710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710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高频用电数据的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监控方法,包括:步骤S1:建立工业企业用电量与污染物排放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步骤S2:智能电表监测到的工业企业实时用电量,根据步骤S1计算实时污染物排放量,基于实时污染物排放量调节工业企业用电量,通过调节工业企业用电量控制其污染排放量;步骤S3:重复步骤S2,继续对调节后的工业企业用量进行监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将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保证市内空气质量,具有通用性强、便于操作、环保效果好等优点。

Description

基于高频用电数据的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监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染物排放监控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高频用电数据的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监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经济和电力消费两者的关系也更加紧密。从目前来看,工业企业是主要的电力消费用户,电力消费与产量有关,工业用户用电量的变化将对整个社会的用电量、电力调度等构成重要影响,而工业用户用电量自身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其生产行为及行业景气程度。
同时,工业企业的产量与直接大气污染物排放也有一定的数量关系。雾霾天气产生的主要原因为固定点源和流动源污染气体的排放,其中热电、化工、钢铁等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气是固态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点源排放的特点在于短时间内排放集中、排放数量大,因而控制污染企业生产对于在短期内快速减少污染排放、提高空气质量有重要意义。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类型可分为气态无机污染物和气态有机污染物。气态无机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等;气态有机污染物包括非甲烷挥发性有机物(Non-methane Voltile Organic Compounds,NMVOC)、多环芳香烃(PolycyclicAromatic Hydrobons,PAHs)、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TSP)等。
在雾霾天气频发,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多重制约下,如何高效、清洁的利用能源,改善大气环境治理,在工业发展过程中解决工业污染、能源消费与生态环境的平衡问题,一直是值得探索的问题。传统的环境监测、质量改善已经不能满足智能时代的需求,需要建立全新的、高频的、实时的监管体系,对工业用户进行需求侧管理。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高频用电数据的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监控方法,建立高频用电数据与污染排放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而根据实时用电量预测实时污染排放量,来达到污染物排放量监测与反馈控制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基于高频用电数据的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监控方法,通过建立工业企业用电量与污染物排放量的数量关系,建立污染监测机制或反馈控制机制,将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保证市内空气质量,具有通用性强、便于操作、环保效果好等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高频用电数据的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建立工业企业用电量与污染物排放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步骤S2:智能电表监测到的工业企业实时用电量,根据步骤S1计算实时污染物排放量,基于实时污染物排放量调节工业企业用电量,通过调节工业企业用电量控制其污染排放量;
步骤S3:重复步骤S2,继续对调节后的工业企业用量进行监测。
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
101:获取工业企业一段时间T内的燃料消耗量C,计算在这一段时间T内该工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E,满足以下公式:
Ei=λiCi(1-ηi)
其中,λ为污染物的排放系数,η为尾气治理设施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下标i表示不同污染物;
102:根据工业企业在同一段时间T内的用电量Q,计算单位用电量的污染物排放量,获得转化系数P,P=E/Q;
103:工业企业用电量与污染物排放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满足公式E'=PQ',Q'为智能电表监测的工业企业实时用电量,E'为实时污染物排放量。
所述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可悬浮颗粒物和一氧化碳。
所述步骤S2中实时用电量和实时污染物排放量采用折线图或热力图进行显示,所述折线图表示不同污染物排放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所述热力图基于工业企业的地理位置,将不同工业企业的同种污染物排放量显示在同一张地图上。
所述热力图结合实时监测的空气质量数据,找出浓度高的污染物源头对应的工业企业,再对该工业企业优先进行用电量的调节。
所述步骤S2中调节工业企业用电量的方法包括两个,分别为:
A:停止或减少对污染物排放量高的企业的电力供给的方法;
B:将电力的错峰填谷措施与污染物排放量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所述错峰填谷措施指通过工业企业调整用电时间,减少一天中的高峰用电量,而增加一天中的低谷用电量。
所述方法A包括三个,分别为:
1)选择导致当前最严重空气质量问题的污染物作为控制对象,停止或减少前一日该污染物排放量最高的工业企业的电力供给;
2)根据空气中不同污染物浓度的加权求和数据,建立基于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可悬浮颗粒物浓度的空气污染贡献指数,计算各工业企业的空气污染贡献指数,停止或减少连续6小时该空气污染指数在一定数值以上的工业企业的电力供给;
3)采取双重指标监控机制,即选取前一天浓度超过国家限制范围百分比最高的两种污染物作为控制对象,停止或减少一天中连续6小时以上两种污染物排放量在历史平均水平以上的工业企业的电力供给。
所述步骤S2中工业企业实时用电量为10min~20min之间的用电量高频数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排放系数计算结果,建立工业企业用电量与污染物排放量的数量关系,从而计算出用电量与污染物的转化系数,通过转化系数将工业企业高频用电数据转化为高频污染物排放数据,从而建立污染监测机制,对于污染物排放量超过一定标准的企业给予警示,减少或停止电力供给等,将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保证市内空气质量。
2)通过热力图结合实时空气质量监测,可追踪重点污染点源,以便可以增对产生重点污染排放量的工业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控制效果明显,可视性强。
3)在监测机制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建立污染物排放反馈机制,监测污染物排放量在采取改善措施后的变化,进一步采取新的措施,再次保证污染物排放量总体水平在一定范围内,从而实现动态调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某一工业企业PM2.5排放日数据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工业污染排放实时监测热力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高频用电数据的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建立工业企业用电量与污染物排放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可悬浮颗粒物和一氧化碳,因此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降低可以从降低企业用电量着手。
步骤S1具体包括:
101:获取工业企业一段时间T内的燃料消耗量C,计算在这一段时间T内该工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E,满足以下公式:
Ei=λiCi(1-ηi)
其中,λ为污染物的排放系数,定义同文献“吴晓璐.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9.”,计算污染物排放系数的数据来自于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库,以及《工业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系数手册》,η为尾气治理设施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下标i表示不同污染物。
以一个抽象的钢铁行业公司A为例,假设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仅使用煤炭作为一次能源,20**年A企业的煤炭使用量为C吨,则根据《工业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系数手册》提供的单位煤炭污染物排放量数据可知该企业当年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可悬浮颗粒物和一氧化碳的排放量分别为(单位:kg):
ETSP=5.79C,ECO=28.56C。
假设A企业使用的层燃炉以及湿式除尘技术,根据烟气中颗粒物粒径比例以及去除效率可以计算出PM2.5、PM10的排放量为(单位:kg):
EPM2.5=5.79C*0.07*(1-0.5)=0.203C,
EPM2.5-10=5.79C*0.13*(1-0.9)=0.0753C,
EPM10+=5.79C*0.8*(1-0.99)=0.0463C。
102:根据工业企业在同一段时间T内的用电量Q,计算单位用电量的污染物排放量,获得转化系数P,即:
ECO=28.56C/Q,PPM2.5=0.203C/Q,PPM2.5-10=0.0753C/Q,PPM10+=0.0463C/Q。
103:工业企业用电量与污染物排放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满足公式E'=PQ',Q'为智能电表监测的工业企业实时用电量,E'为实时污染物排放量。
步骤S2:智能电表监测到的工业企业实时用电量,根据步骤S1计算实时污染物排放量,基于实时污染物排放量调节工业企业用电量,通过调节工业企业用电量控制其污染排放量,其中,工业企业实时用电量为10min~20min之间的用电量高频数据。
假设企业A在T1时间内的用电量为Q1,T1=15min。根据A企业的15min用电量高频数据,计算得到高频的大气污染排放物关系公式:
步骤S2中实时用电量和实时污染物排放量采用折线图或热力图进行显示,折线图表示不同污染物排放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热力图基于工业企业的地理位置,将不同工业企业的同种污染物排放量显示在同一张地图上。热力图结合实时监测的空气质量数据,找出浓度高的污染物源头对应的工业企业,再对该工业企业优先进行用电量的调节。
因此结合电表提供的每十五分钟用电量数据,可画出该企业一天之内每十五分钟的污染物排放量曲线,即折线图。图2展示了根据以上算法得到的企业A某一日的PM2.5排放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纵轴表示PM2.5排放量(单位:kg),横轴表示时间。图3则展示了市内工业污染排放实时监测热力图。
步骤S2中调节工业企业用电量的方法包括两个,分别为:
A:停止或减少对污染物排放量高的企业的电力供给的方法,具体包括三个方案,分别为;
1)选择导致当前最严重空气质量问题的污染物作为控制对象,停止或减少前一日该污染物排放量最高的工业企业的电力供给。例如,秋冬季节空气流动不畅,加之人们出于取暖的目的对能源消费量增加,空气中PM2.5浓度升高,造成严重雾霾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户外活动和生活质量。因而秋冬季节应该关注企业PM2.5排放量,从工业企业方面降低可悬浮颗粒物排放。
2)根据空气中不同污染物浓度的加权求和数据,建立基于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可悬浮颗粒物浓度的空气污染贡献指数,计算各工业企业的空气污染贡献指数,停止或减少连续6小时该空气污染指数在一定数值以上的工业企业的电力供给。
3)采取双重指标监控机制,即选取前一天浓度超过国家限制范围百分比最高的两种污染物作为控制对象,停止或减少一天中连续6小时以上两种污染物排放量在历史平均水平以上的工业企业的电力供给。
B:将电力的错峰填谷措施与污染物排放量控制相结合的方法,错峰填谷相对于直接切断/减少企业电力供给是一种更加温和的措施,但实际操作的复杂程度更高、难度更大。企业污染物排放系数在一定时期内基本稳定,那么企业污染物排放量的大小反映企业用电量和产量的信息。错峰填谷措施要求通过工业企业调整用电时间,减少一天中的高峰用电量,而增加一天中的低谷用电量,从而避免出现高峰时期的电力供给不足,以及低谷时期的供电设备闲置和电能弃置。
步骤S3:重复步骤S2,继续对调节后的工业企业用量进行监测。在监测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污染物排放反馈机制,污染物排放反馈机制的数据可以不断更新,这确保通过控制企业用电量可以有效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建立污染物排放反馈机制有着关键作用,一方面,反馈机制监测电力供给控制、错峰填谷等措施对企业污染物控制的效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另一方面,反馈机制也给出调整措施效应强度的经验数据,可供进一步研究、完善污染物排放监测与反馈机制,从而实现推广应用。

Claims (6)

1.一种基于高频用电数据的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建立工业企业用电量与污染物排放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步骤S2:智能电表监测到的工业企业实时用电量,根据步骤S1计算实时污染物排放量,基于实时污染物排放量调节工业企业用电量,通过调节工业企业用电量控制其污染排放量;
步骤S3:重复步骤S2,继续对调节后的工业企业用量进行监测;
所述步骤S2中调节工业企业用电量的方法包括两个,分别为:
A:停止或减少对污染物排放量高的企业的电力供给的方法;
B:将电力的错峰填谷措施与污染物排放量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所述错峰填谷措施指通过工业企业调整用电时间,减少一天中的高峰用电量,而增加一天中的低谷用电量;
所述方法A包括三个,分别为:
1)选择导致当前最严重空气质量问题的污染物作为控制对象,停止或减少前一日该污染物排放量最高的工业企业的电力供给;
2)根据空气中不同污染物浓度的加权求和数据,建立基于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可悬浮颗粒物浓度的空气污染贡献指数,计算各工业企业的空气污染贡献指数,停止或减少连续6小时该空气污染指数在一定数值以上的工业企业的电力供给;
3)采取双重指标监控机制,即选取前一天浓度超过国家限制范围百分比最高的两种污染物作为控制对象,停止或减少一天中连续6小时以上两种污染物排放量在历史平均水平以上的工业企业的电力供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高频用电数据的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
101:获取工业企业一段时间T内的燃料消耗量C,计算在这一段时间T内该工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E,满足以下公式:
Ei=λiCi(1-ηi)
其中,λ为污染物的排放系数,η为尾气治理设施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下标i表示不同污染物;
102:根据工业企业在同一段时间T内的用电量Q,计算单位用电量的污染物排放量,获得转化系数P,P=E/Q;
103:工业企业用电量与污染物排放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满足公式E'=PQ',Q'为智能电表监测的工业企业实时用电量,E'为实时污染物排放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高频用电数据的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可悬浮颗粒物和一氧化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高频用电数据的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实时用电量和实时污染物排放量采用折线图或热力图进行显示,所述折线图表示不同污染物排放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所述热力图基于工业企业的地理位置,将不同工业企业的同种污染物排放量显示在同一张地图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高频用电数据的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力图结合实时监测的空气质量数据,找出浓度高的污染物源头对应的工业企业,再对该工业企业优先进行用电量的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高频用电数据的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工业企业实时用电量为10min~20min之间的用电量高频数据。
CN201510016282.9A 2015-01-13 2015-01-13 基于高频用电数据的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监控方法 Active CN1045710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16282.9A CN104571050B (zh) 2015-01-13 2015-01-13 基于高频用电数据的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监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16282.9A CN104571050B (zh) 2015-01-13 2015-01-13 基于高频用电数据的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监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71050A CN104571050A (zh) 2015-04-29
CN104571050B true CN104571050B (zh) 2017-09-26

Family

ID=53087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16282.9A Active CN104571050B (zh) 2015-01-13 2015-01-13 基于高频用电数据的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监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710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1892B (zh) * 2016-05-12 2018-11-09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 基于pm2.5形成贡献率确定火电厂建设空间的方法和装置
CN106442872B (zh) * 2016-08-16 2019-06-04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智能预警方法和系统
CN107255984B (zh) * 2017-06-23 2019-12-31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废气排放的监管系统及方法
CN108280598A (zh) * 2018-03-07 2018-07-13 深圳市博安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全过程监管方法、系统和存储装置
CN108761199A (zh) * 2018-05-21 2018-11-06 河南星火源科技有限公司 污染型企业启停运监控系统和方法
CN108876181B (zh) * 2018-06-30 2023-07-18 中碳汇资产运营(深圳)有限公司 智能化的企业污染物排放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11950817A (zh) * 2019-05-14 2020-11-17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带钢彩涂工艺中vocs排放量核算方法
CN110849421A (zh) * 2019-11-26 2020-02-28 浙江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区域性工业气态污染物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13407590A (zh) * 2020-03-16 2021-09-17 博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污染源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54178B (zh) * 2020-03-20 2021-10-01 江苏三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ora监控设备的远程控制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522864B (zh) * 2020-04-21 2020-11-10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用电数据的企业生产模式识别及转移生产预警方法
CN112000055B (zh) * 2020-08-30 2021-12-10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总量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2034800B (zh) * 2020-08-30 2022-01-21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无组织排放量计算方法、系统、介质及终端
CN113064390B (zh) * 2021-03-17 2022-03-01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辽阳供电公司 基于案例推理的水泥生产企业污染物排放主动告警方法
CN113792988A (zh) * 2021-08-24 2021-12-14 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企业在线监测数据异常识别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39922A1 (en) * 2010-11-10 2013-09-18 Panasonic Corporation Operation planning method, operation planning device, method for operating heat pump hot-water supply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heat pump hot-water supply and heating system
CN103955752A (zh) * 2014-04-11 2014-07-30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燃煤电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智能化决策方法
CN104077658A (zh) * 2014-07-01 2014-10-01 国家电网公司 应用于燃煤发电厂环保在线监测系统的电网调度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39922A1 (en) * 2010-11-10 2013-09-18 Panasonic Corporation Operation planning method, operation planning device, method for operating heat pump hot-water supply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heat pump hot-water supply and heating system
CN103955752A (zh) * 2014-04-11 2014-07-30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燃煤电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智能化决策方法
CN104077658A (zh) * 2014-07-01 2014-10-01 国家电网公司 应用于燃煤发电厂环保在线监测系统的电网调度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n inventory of gaseous and primary aerosol emissions in Asia in the year 2000》;STREETS DG et al;《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20031231;第108卷;第GTE 30-3页第2栏- GTE 30-4页第1栏,GTE30-6页-第GTE30-10页,第GTE30-13页—第GTE30-16页,图7-图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71050A (zh) 2015-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71050B (zh) 基于高频用电数据的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监控方法
Wang et al. Impact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on atmospheric pollutants: Based on a panel threshold model
Shi et al. Industrial structure, urban governance and haze pollution: Spatiotemporal evidence from China
Jiang et al. Cost-effective approaches for reducing carbon and air pollution emissions in the power industry in China
Quan et al.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rbon emission in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based on LMDI method
Qin et al. Air emissions perspective on energy efficiency: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China’s coastal areas
Zhang et al. Evaluating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economic growth, energy consumption, air emissions and ai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 in China
Wu et al. Comparative life cycle assessment and economic analysis of typical flue-gas cleaning processes of coal-fired power plants in China
Zhou et al.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of China’s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Zheng et al. Analysis of air pollution reduction and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in the industry sector of Yangtze River Delta in China
Xu et al. Does the high–tech industry consistently reduce CO2 emissions? Results from nonparametric additive regression model
Li et al. Prospective on energy related carbon emissions peak integrating optimized intelligent algorithm with dry process technique application for China's cement industry
Yang et al. Incorporating environmental co-benefits into climate policies: a regional study of the cement industry in China
Zhang et al. Ambient air quality trends and driving factor analysis in Beijing, 1983–2007
Li et al. Coal-based synthetic natural gas (SNG) for municipal heating in China: analysis of haze pollutants and greenhouse gases (GHGs) emissions
Pan et al. An analysis of emission reduction of chief air pollutants and greenhouse gases in Beijing based on the LEAP model
Ma et al. Threats to human health and ecosystem: Looking for air-pollution related damage since 1990
Yang et al.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energy security in China based on the DPSIR model
Hao et al. Plotting of acid rain and sulfur dioxide pollution control zones and integrated control planning in China
Wang et al. The inequality of China's regional residential CO2 emissions
Yu et al.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Carbon Tax on CO 2 Emissions of China’s Power Industry
Wen et al. Forecasting CO2 mitigation and policy options for China's key sectors in 2010–2030
CN105023059A (zh) 一种基于净收益投资比值法的电能替代综合效益评价方法
Ren et al.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and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in Shandong'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Yunyan et al. Causes and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of Haze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