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67589B - 一种柱上变压器的位置测量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柱上变压器的位置测量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567589B CN104567589B CN201510039182.8A CN201510039182A CN104567589B CN 104567589 B CN104567589 B CN 104567589B CN 201510039182 A CN201510039182 A CN 201510039182A CN 104567589 B CN104567589 B CN 10456758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int
- pilot measurement
- dimensional coordinate
- measurement point
- horizontal pla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With Unspecified Measuring Means (AREA)
- Measurement Of Length, Angles, Or The Lik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柱上变压器的位置测量方法,包括步骤:一、第一引测点位置测量:采用辅助测量装置,对柱上变压器一侧下方的第一引测点位置进行测量:辅助测量装置安装、第一引测点位置确定、第一引测点位置测量和第一引测点与待测点间距离确定;辅助测量装置包括V字形测量尺和安装在V字形测量尺底部的对中杆,两个测尺均为伸缩尺;二、第二引测点位置测量:辅助测量装置安装、第二引测点位置确定、第二引测点位置测量和第二引测点与待测点间的距离确定;三、柱上变压器位置确定。本发明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操作简便且安全可靠、测量结果准确,能解决现有柱上变压器位置测量方法存在的使用操作不变、危险系数高、测量结果不准确等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设备位置测量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柱上变压器的位置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设备普查过程中,要求对供电公司的变电设备进行监测,并确定各个变电设备的具体位置,上述变电设备主要包括“变电室”、“配电箱”和“柱上变压器”三个部分。其中,柱上变压器(也称为“杆上变压器”),是指安装在电杆上的户外式配电变压器。柱上变压器安装于户外,并且安装高度一般都高于地面2.5m左右,但实际安装时,因具体安装位置的地形及周侧环境因素限制,经常出现柱上变压器安装高度低于2.5m的情形,所安装柱上变压器距地面的距离甚至仅20公分~30公分。实际安装时,柱上变压器通常均为双柱柱上变压器(通常称为“双柱柱上变”),即通过左右两个支撑柱(即电杆)对变压器进行支撑,所支撑变压器位于左右两个支撑柱之间中部,左右两个支撑柱之间的间距为2.3m,且左右两个支撑柱的柱体直径一般为0.3m,因而左右两个支撑柱之间的净距为2.3m-0.3m=2.0m,左右两个支撑柱与所支撑变压器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均为1.0m。左右两个支撑柱之间的水平间距一般为2.0m,但有时根据地形变化其间距稍有变化。
目前,对柱上变压器的位置进行测量时,为确保测量精度,通常采用RTK系统进行测量,RTK(Real-timekinematic)实时差分定位系统(也称为实时动态控制系统)是一种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系统。但当安装高度低于2.5m时,采用RTK系统对柱上变压器的位置进行测量时,由于RTK系统所用测量仪器本身的高度为2m左右,实际测量时又要求对准柱上变压器的中心点,这就很容易造成因仪器触碰变压器而造成触电事件发生,相应造成人员伤亡和测量仪器的损坏,并且由于离柱上变压器越近,电磁波的干扰越严重,造成所测得的位置测量数据经常是错误的情形。因而,需设计一种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操作简便且安全可靠、测量结果准确的柱上变压器的位置测量方法,能有效解决现有柱上变压器位置测量方法存在的使用操作不变、危险系数高、测量结果不准确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柱上变压器的位置测量方法,其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操作简便且安全可靠、测量结果准确,能有效解决现有柱上变压器位置测量方法存在的使用操作不变、危险系数高、测量结果不准确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柱上变压器的位置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第一引测点位置测量:采用辅助测量装置,对所测量柱上变压器一侧下方的第一引测点位置进行测量;所述辅助测量装置包括V字形测量尺和安装在V字形测量尺后部下方且能在竖直面上进行前后摆动的对中杆,所述V字形测量尺包括左右两个测尺,两个所述测尺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二者呈左右对称布设,两个所述测尺的后端之间以铰接方式进行连接且二者的后端均安装在铰接轴上,两个所述测尺的后端均开有供铰接轴安装的铰接孔;两个所述测尺均为直尺,且两个所述测尺均为伸缩尺;所述对中杆上端以铰接方式与铰接轴进行连接,且对中杆位于铰接轴的正下方;对所述第一引测点的位置进行测量时,过程如下:
步骤101、辅助测量装置安装:先将V字形测量尺的两个所述测尺顶端分别支顶在所测量柱上变压器的两个支撑柱的外侧壁上,所述V字形测量尺位于所测量柱上变压器的一侧;之后,将所述V字形测量尺的两个所述测尺同步向外侧水平拉伸,拉伸后两个所述测尺的尺体长度相同且二者的尺体长度均为LA;
步骤102、第一引测点位置确定:步骤101中V字形测量尺的两个所述测尺的尺体长度均拉伸至LA后,所述V字形测量尺后部下方所装对中杆所指向的地面标记点为第一引测点,所述第一引测点记作测点A;
步骤103、第一引测点位置测量:采用测量设备,测量得出步骤102中所述第一引测点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A,yA);
步骤104、第一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确定:根据公式计算得出第一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A0;公式(1)中,其中L为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的水平间距;
其中,所述待测点C为所测量柱上变压器所处位置点在地面上的投影点;
步骤二、第二引测点位置测量,过程如下:
步骤201、辅助测量装置安装:先将V字形测量尺的两个所述测尺顶端分别支顶在所测量柱上变压器的两个支撑柱的外侧壁上;之后,将所述V字形测量尺的两个所述测尺同步向外侧水平拉伸,拉伸后两个所述测尺的尺体长度相同且二者的尺体长度均为LB;
本步骤中所述的V字形测量尺与步骤101中所述的V字形测量尺,均位于所测量柱上变压器的同一侧或者二者分别位于所测量柱上变压器的两侧;
步骤202、第二引测点位置确定:步骤201中V字形测量尺的两个所述测尺的尺体长度均拉伸至LB后,所述V字形测量尺后部下方所装对中杆所指向的地面标记点为第二引测点,所述第二引测点记作测点B;
所述第二引测点与所述第一引测点的位置不同,且所述第一引测点、所述第二引测点和所述待测点C均位于同一直线l上;
步骤203、第二引测点位置测量:采用所述测量设备,测量得出步骤202中所述第二引测点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B,yB);
步骤204、第二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确定:根据公式计算得出第二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B0;
步骤三、柱上变压器位置确定:根据步骤103中测量得出的所述第一引测点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A,yA)和步骤203中测量得出的所述第二引测点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B,yB),并结合步骤104中计算得出的所述第一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A0和/或步骤204中计算得出的所述第二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B0,计算得出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C,yC),计算得出的二维坐标(xC,yC)为所测量柱上变压器所处位置点的二维坐标。
上述一种柱上变压器的位置测量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03中和步骤203中所述的测量设备均为RTK系统。
上述一种柱上变压器的位置测量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01中所述的LA>1.8m,步骤201中所述的LB>1.8m。
上述一种柱上变压器的位置测量方法,其特征是:|LA-LB|>1m。
上述一种柱上变压器的位置测量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02中所述第二引测点和步骤102中所述第一引测点之间的间距大于1m。
上述一种柱上变压器的位置测量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三中进行柱上变压器位置确定时,先根据步骤103中测量得出的所述第一引测点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A,yA)和步骤203中测量得出的所述第二引测点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B,yB),计算得出直线l的直线方程;
所述待测点C为两个所述支撑柱在地面上的支撑点的中点;
其中,结合步骤104中计算得出的所述第一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A0对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C,yC)进行计算时,根据计算得出的直线l的直线方程、所述第一引测点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A,yA)、所述第一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A0和所述第一引测点与待测点C的相对位置,计算得出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C,yC);
结合步骤204中计算得出的所述第二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B0对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C,yC)进行计算时,根据计算得出的直线l的直线方程、所述第二引测点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B,yB)、所述第二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B0和所述第二引测点与待测点C的相对位置,计算得出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C,yC);
结合步骤104中计算得出的所述第一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A0和步骤204中计算得出的所述第二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B0对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C,yC)进行计算时,先根据计算得出的直线l的直线方程、所述第一引测点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A,yA)、所述第一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A0和所述第一引测点与待测点C的相对位置,计算得出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此时计算得出的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记作(xC1,yC1);之后,根据计算得出的直线l的直线方程、所述第二引测点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B,yB)、所述第二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B0和所述第二引测点与待测点C的相对位置,计算得出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此时计算得出的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记作(xC2,yC2);然后,根据公式 计算得出待测点C的二维坐标(xC,yC)。
上述一种柱上变压器的位置测量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01中所述的V字形测量尺与步骤101中所述的V字形测量尺,均位于所测量柱上变压器的同一侧;步骤202中所述第二引测点和步骤102中所述第一引测点均位于待测点C的同一侧,且LB>LA。
上述一种柱上变压器的位置测量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三中进行柱上变压器位置确定时,先根据步骤103中测量得出的所述第一引测点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A,yA)和步骤203中测量得出的所述第二引测点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B,yB),且按照公式 计算得出Δx和Δy;之后,根据公式 计算得出角度值α’;然后,根据Δx和Δy的取值大小,计算得出角度值α:当Δx>0且Δy>0时,α=α’;当Δx<0且Δy>0时,α=180°-α’;当Δx<0且Δy<0时,α=180°+α’;当Δx>0且Δy<0时,α=360°-α’;
其中,结合步骤104中计算得出的所述第一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A0对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C,yC)进行计算时,根据公式 计算得出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C,yC);
结合步骤204中计算得出的所述第二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B0对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C,yC)进行计算时,根据公式 计算得出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C,yC);
结合步骤104中计算得出的所述第一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A0和步骤204中计算得出的所述第二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B0对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C,yC)进行计算时,先根据公式(6)计算得出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此时计算得出的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记作(xCA,yCA);之后,根据公式(7)计算得出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此时计算得出的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记作(xCB,yCB);然后,根据公式 计算得出待测点C的二维坐标(xC,yC)。
上述一种柱上变压器的位置测量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一中所述对中杆的顶端装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安装在铰接轴底端且其与铰接轴之间以铰接方式进行连接。
上述一种柱上变压器的位置测量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一中两个所述测尺的顶端均安装有一个卡装于所述支撑柱上的卡扣。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且实现方便,投入成本较低。
2、所采用的辅助测量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加工制作及使用操作简便,加工成本较低,使用效果好。
3、测量方法简单、实现方便且使用效果好,通过辅助测量装置将柱上变压器位置(即待测点C)引测至一侧或两侧,并获得两个引测点,通过对两个引测点的平面位置(即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结合两个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水平间距,计算得出待测点C的平面位置(即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实际操作非常简便,并且由于引测点远离所测量柱上变压器,因而引测点位置测量简便,仪器安装方便,并且测量过程不会对变压器正常使用造成任何影响,同时测量过程不受变压器所产生的电磁波干扰,测量精度高,测量过程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本发明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操作简便且安全可靠、测量结果准确,能有效解决现有柱上变压器位置测量方法存在的使用操作不变、危险系数高、测量结果不准确等问题。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框图。
图2为本发明所采用V字形测量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采用对中杆与铰接轴之间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对中杆;2—V字形测量尺;2-1—测尺;
2-2—铰接轴;3—铰接座;5—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柱上变压器的位置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第一引测点位置测量:采用辅助测量装置,对所测量柱上变压器一侧下方的第一引测点位置进行测量;如图2、图3所示,所述辅助测量装置包括V字形测量尺2和安装在V字形测量尺2后部下方且能在竖直面上进行前后摆动的对中杆1,所述V字形测量尺2包括左右两个测尺2-1,两个所述测尺2-1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二者呈左右对称布设,两个所述测尺2-1的后端之间以铰接方式进行连接且二者的后端均安装在铰接轴2-2上,两个所述测尺2-1的后端均开有供铰接轴2-2安装的铰接孔;两个所述测尺2-1均为直尺,且两个所述测尺2-1均为伸缩尺;所述对中杆1上端以铰接方式与铰接轴2-2进行连接,且对中杆1位于铰接轴2-2的正下方;对所述第一引测点的位置进行测量时,过程如下:
步骤101、辅助测量装置安装:先将V字形测量尺2的两个所述测尺2-1顶端分别支顶在所测量柱上变压器的两个支撑柱的外侧壁上,所述V字形测量尺2位于所测量柱上变压器的一侧;之后,将所述V字形测量尺2的两个所述测尺2-1同步向外侧水平拉伸,拉伸后两个所述测尺2-1的尺体长度相同且二者的尺体长度均为LA。
步骤102、第一引测点位置确定:步骤101中V字形测量尺2的两个所述测尺2-1的尺体长度均拉伸至LA后,所述V字形测量尺2后部下方所装对中杆1所指向的地面标记点为第一引测点,所述第一引测点记作测点A。
步骤103、第一引测点位置测量:采用测量设备,测量得出步骤102中所述第一引测点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A,yA)。
步骤104、第一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确定:根据公式计算得出第一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A0;公式(1)中,其中L为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的水平间距。
其中,所述待测点C为所测量柱上变压器所处位置点在地面上的投影点。
步骤二、第二引测点位置测量,过程如下:
步骤201、辅助测量装置安装:先将V字形测量尺2的两个所述测尺2-1顶端分别支顶在所测量柱上变压器的两个支撑柱的外侧壁上;之后,将所述V字形测量尺2的两个所述测尺2-1同步向外侧水平拉伸,拉伸后两个所述测尺2-1的尺体长度相同且二者的尺体长度均为LB。
本步骤中所述的V字形测量尺2与步骤101中所述的V字形测量尺2,均位于所测量柱上变压器的同一侧或者二者分别位于所测量柱上变压器的两侧。
步骤202、第二引测点位置确定:步骤201中V字形测量尺2的两个所述测尺2-1的尺体长度均拉伸至LB后,所述V字形测量尺2后部下方所装对中杆1所指向的地面标记点为第二引测点,所述第二引测点记作测点B。
所述第二引测点与所述第一引测点的位置不同,且所述第一引测点、所述第二引测点和所述待测点C均位于同一直线l上。
步骤203、第二引测点位置测量:采用所述测量设备,测量得出步骤202中所述第二引测点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B,yB)。
步骤204、第二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确定:根据公式计算得出第二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B0。
步骤三、柱上变压器位置确定:根据步骤103中测量得出的所述第一引测点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A,yA)和步骤203中测量得出的所述第二引测点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B,yB),并结合步骤104中计算得出的所述第一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A0和/或步骤204中计算得出的所述第二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B0,计算得出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C,yC),计算得出的二维坐标(xC,yC)为所测量柱上变压器所处位置点的二维坐标。
本实施例中,步骤103中和步骤203中所述的测量设备均为RTK系统。
实际使用时,步骤103中和步骤203中所述的测量设备也可以采用其它测量设备,如全站仪等。
本实施例中,步骤101中所述的LA>1.8m,步骤201中所述的LB>1.8m。
实际测量时,由于所测量柱上变压器周围1.5m范围内受电磁波辐射影响非常大,用RTK系统进行施测时,经常存在测量结果错误的情形。因而,将LA和LB均限定为大于1.8m。
本实施例中,步骤103中对所述第一引测点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A,yA)进行测量时,采用测量设备进行多次测量,并将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所述第一引测点的二维坐标(xA,yA)。步骤203中对所述第二引测点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B,yB)进行测量时,采用测量设备进行多次测量,并将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所述第二引测点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B,yB)。
本实施例中,步骤202中所述第二引测点和步骤102中所述第一引测点之间的间距大于1m。
并且,|LA-LB|>1m。
实际测量时,将所述第二引测点和所述第一引测点之间的间距限定为大于1m,能有效防止因两个引测点之间距离过短而产生的测量误差过大的问题,能有效提高待测点C的二维坐标的测量精度。
本实施例中,步骤三中进行柱上变压器位置确定时,由于所述第一引测点、所述第二引测点和所述待测点C均位于同一直线l上,并且所述第一引测点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A,yA)、所述第二引测点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B,yB)、所述第一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A0和所述第二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B0均已知,因而直线l的直线方程能简便求出。
因而,步骤三中进行柱上变压器位置确定时,先根据步骤103中测量得出的所述第一引测点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A,yA)和步骤203中测量得出的所述第二引测点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B,yB),计算得出直线l的直线方程(即二元一次方程)。
所述待测点C为两个所述支撑柱在地面上的支撑点的中点。
其中,结合步骤104中计算得出的所述第一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A0对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C,yC)进行计算时,根据计算得出的直线l的直线方程、所述第一引测点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A,yA)、所述第一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A0和所述第一引测点与待测点C的相对位置,计算得出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C,yC)。
结合步骤204中计算得出的所述第二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B0对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C,yC)进行计算时,根据计算得出的直线l的直线方程、所述第二引测点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B,yB)、所述第二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B0和所述第二引测点与待测点C的相对位置,计算得出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C,yC)。
结合步骤104中计算得出的所述第一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A0和步骤204中计算得出的所述第二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B0对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C,yC)进行计算时,先根据计算得出的直线l的直线方程、所述第一引测点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A,yA)、所述第一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A0和所述第一引测点与待测点C的相对位置,计算得出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此时计算得出的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记作(xC1,yC1);之后,根据计算得出的直线l的直线方程、所述第二引测点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B,yB)、所述第二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B0和所述第二引测点与待测点C的相对位置,计算得出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此时计算得出的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记作(xC2,yC2);然后,根据公式 计算得出待测点C的二维坐标(xC,yC)。
因而,实际对待测点C的二维坐标(xC,yC)时,既可以单独根据所述第一引测点或所述第二引测点进行计算;也可以先根据所述第一引测点或所述第二引测点分别进行计算,之后再将二者的计算结果取平均值。
实际进行测量时,步骤201中所述的V字形测量尺2与步骤101中所述的V字形测量尺2也可以均位于所测量柱上变压器的同一侧,也可以分别位于所测量柱上变压器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步骤一中所述对中杆1的顶端装有铰接座3,所述铰接座3安装在铰接轴2-2底端且其与铰接轴2-2之间以铰接方式进行连接。
实际使用时,所述对中杆1能在铰接轴2-2下方进行前后摆动。并且,步骤101中和步骤201中将所述V字形测量尺2的两个所述测尺2-1同步向外侧水平拉伸时,两个所述测尺2-1均处于水平状态,所述铰接轴2-2处于竖直状态。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测尺2-1处于收缩状态时,所述测尺2-1为1.0米;并且,所述测尺2-1最长能延伸至5.0米。
本实施例中,步骤一中两个所述测尺2-1的顶端均安装有一个卡装于所述支撑柱上的卡扣5。
为操作使用方便,所述卡扣5为弧形且其由硬质塑料制成。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扣5所在圆弧的直径与所述支撑柱的直径相同。
步骤101中和步骤201中将V字形测量尺2的两个所述测尺2-1顶端分别支顶在所测量柱上变压器的两个支撑柱的外侧壁上时,两个所述测尺2-1顶端的卡扣5分别卡装于两个所述支撑柱上,使用操作非常简便。
本实施例中,所述对中杆1为能按铅垂方向直接指向地面标记点的可伸缩金属杆,所述对中杆1所指向的地面标记点为对中杆1底端在地面上的标记点。并且,所述对中杆1所指向的地面标记点为,所述对中杆1处于平衡状态(即竖直状态)时,对中杆1底端在地面上的标记点。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步骤201中所述的V字形测量尺2与步骤101中所述的V字形测量尺2均位于所测量柱上变压器的同一侧;步骤202中所述第二引测点和步骤102中所述第一引测点均位于待测点C的同一侧,且LB>LA。这样,实际测量非常简便,步骤一中对第一待测点进行确定后,将步骤一中所用的V字形测量尺2再向外侧水平拉伸,并相应对第二引测点进行确定。
本实施例中,步骤三中进行柱上变压器位置确定时,先根据步骤103中测量得出的所述第一引测点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A,yA)和步骤203中测量得出的所述第二引测点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B,yB),且按照公式 计算得出Δx和Δy;之后,根据公式 计算得出角度值α’;然后,根据Δx和Δy的取值大小,计算得出角度值α:当Δx>0且Δy>0时,α=α’;当Δx<0且Δy>0时,α=180°-α’;当Δx<0且Δy<0时,α=180°+α’;当Δx>0且Δy<0时,α=360°-α’。其中,α为第一引测点至第二引测点方向的方位角。
其中,结合步骤104中计算得出的所述第一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A0对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C,yC)进行计算时,根据公式 计算得出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C,yC)。
结合步骤204中计算得出的所述第二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B0对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C,yC)进行计算时,根据公式 计算得出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C,yC)。
结合步骤104中计算得出的所述第一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A0和步骤204中计算得出的所述第二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B0对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C,yC)进行计算时,先根据公式(6)计算得出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此时计算得出的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记作(xCA,yCA);之后,根据公式(7)计算得出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此时计算得出的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记作(xCB,yCB);然后,根据公式 计算得出待测点C的二维坐标(xC,yC)。
因而,实际对待测点C的二维坐标(xC,yC)时,既可以单独根据公式(6)或公式(7)进行计算;也可以先根据公式(6)和公式(7)分别进行计算,之后再将二者的计算结果取平均值。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的间距为2m,LA=2.458m,LB=5m,测量得出所述第一引测点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A,yA)为(3526868.532,525324.444),所述第二引测点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B,yB)为(3526869.621,525326.865),LA0=2.245m,LB0=4.899m,Δx=3526869.621-3526868.532=1.089>0且Δy=525326.865-525324.444=2.421>0时,α=α’=65.781°。
根据公式(6)计算得出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为(3526867.6110,525322.3966),根据公式(7)计算得出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为(3526867.611,525322.397),公式(6)和(7)的计算结果取平均值为(3526867.6110,525322.3968)。
本实施例中,其余方法步骤均与实施例1相同。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柱上变压器的位置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第一引测点位置测量:采用辅助测量装置,对所测量柱上变压器一侧下方的第一引测点位置进行测量;所述辅助测量装置包括V字形测量尺(2)和安装在V字形测量尺(2)后部下方且能在竖直面上进行前后摆动的对中杆(1),所述V字形测量尺(2)包括左右两个测尺(2-1),两个所述测尺(2-1)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二者呈左右对称布设,两个所述测尺(2-1)的后端之间以铰接方式进行连接且二者的后端均安装在铰接轴(2-2)上,两个所述测尺(2-1)的后端均开有供铰接轴(2-2)安装的铰接孔;两个所述测尺(2-1)均为直尺,且两个所述测尺(2-1)均为伸缩尺;所述对中杆(1)上端以铰接方式与铰接轴(2-2)进行连接,且对中杆(1)位于铰接轴(2-2)的正下方;对所述第一引测点的位置进行测量时,过程如下:
步骤101、辅助测量装置安装:先将V字形测量尺(2)的两个所述测尺(2-1)顶端分别支顶在所测量柱上变压器的两个支撑柱的外侧壁上,所述V字形测量尺(2)位于所测量柱上变压器的一侧;之后,将所述V字形测量尺(2)的两个所述测尺(2-1)同步向外侧水平拉伸,拉伸后两个所述测尺(2-1)的尺体长度相同且二者的尺体长度均为LA;
步骤102、第一引测点位置确定:步骤101中V字形测量尺(2)的两个所述测尺(2-1)的尺体长度均拉伸至LA后,所述V字形测量尺(2)后部下方所装对中杆(1)所指向的地面标记点为第一引测点,所述第一引测点记作测点A;
步骤103、第一引测点位置测量:采用测量设备,测量得出步骤102中所述第一引测点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A,yA);
步骤104、第一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确定:根据公式计算得出第一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A0;公式(1)中,其中L为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的水平间距;
其中,所述待测点C为两个所述支撑柱在地面上的支撑点的中点;
步骤二、第二引测点位置测量,过程如下:
步骤201、辅助测量装置安装:先将V字形测量尺(2)的两个所述测尺(2-1)顶端分别支顶在所测量柱上变压器的两个支撑柱的外侧壁上;之后,将所述V字形测量尺(2)的两个所述测尺(2-1)同步向外侧水平拉伸,拉伸后两个所述测尺(2-1)的尺体长度相同且二者的尺体长度均为LB;
本步骤中所述的V字形测量尺(2)与步骤101中所述的V字形测量尺(2),均位于所测量柱上变压器的同一侧或者二者分别位于所测量柱上变压器的两侧;
步骤202、第二引测点位置确定:步骤201中V字形测量尺(2)的两个所述测尺(2-1)的尺体长度均拉伸至LB后,所述V字形测量尺(2)后部下方所装对中杆(1)所指向的地面标记点为第二引测点,所述第二引测点记作测点B;
所述第二引测点与所述第一引测点的位置不同,且所述第一引测点、所述第二引测点和所述待测点C均位于同一直线l上;
步骤203、第二引测点位置测量:采用所述测量设备,测量得出步骤202中所述第二引测点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B,yB);
步骤204、第二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确定:根据公式计算得出第二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B0;
步骤三、柱上变压器位置确定:根据步骤103中测量得出的所述第一引测点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A,yA)和步骤203中测量得出的所述第二引测点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B,yB),并结合步骤104中计算得出的所述第一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A0和/或步骤204中计算得出的所述第二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B0,计算得出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C,yC),计算得出的二维坐标(xC,yC)为所测量柱上变压器所处位置点的二维坐标。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柱上变压器的位置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3中和步骤203中所述的测量设备均为RTK系统。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柱上变压器的位置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1中所述的LA>1.8m,步骤201中所述的LB>1.8m。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柱上变压器的位置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LA-LB|>1m。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柱上变压器的位置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02中所述第二引测点和步骤102中所述第一引测点之间的间距大于1m。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柱上变压器的位置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进行柱上变压器位置确定时,先根据步骤103中测量得出的所述第一引测点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A,yA)和步骤203中测量得出的所述第二引测点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B,yB),计算得出直线l的直线方程;
其中,结合步骤104中计算得出的所述第一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A0对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C,yC)进行计算时,根据计算得出的直线l的直线方程、所述第一引测点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A,yA)、所述第一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A0和所述第一引测点与待测点C的相对位置,计算得出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C,yC);
结合步骤204中计算得出的所述第二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B0对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C,yC)进行计算时,根据计算得出的直线l的直线方程、所述第二引测点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B,yB)、所述第二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B0和所述第二引测点与待测点C的相对位置,计算得出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C,yC);
结合步骤104中计算得出的所述第一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A0和步骤204中计算得出的所述第二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B0对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C,yC)进行计算时,先根据计算得出的直线l的直线方程、所述第一引测点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A,yA)、所述第一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A0和所述第一引测点与待测点C的相对位置,计算得出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此时计算得出的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记作(xC1,yC1);之后,根据计算得出的直线l的直线方程、所述第二引测点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B,yB)、所述第二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B0和所述第二引测点与待测点C的相对位置,计算得出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此时计算得出的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记作(xC2,yC2);然后,根据公式 计算得出待测点C的二维坐标(xC,yC)。
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柱上变压器的位置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01中所述的V字形测量尺(2)与步骤101中所述的V字形测量尺(2),均位于所测量柱上变压器的同一侧;步骤202中所述第二引测点和步骤102中所述第一引测点均位于待测点C的同一侧,且LB>LA。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柱上变压器的位置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进行柱上变压器位置确定时,先根据步骤103中测量得出的所述第一引测点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A,yA)和步骤203中测量得出的所述第二引测点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B,yB),且按照公式 (4),计算得出Δx和Δy;之后,根据公式计算得出角度值α’;然后,根据Δx和Δy的取值大小,计算得出角度值α:当Δx>0且Δy>0时,α=α’;当Δx<0且Δy>0时,α=180°-α’;当Δx<0且Δy<0时,α=180°+α’;当Δx>0且Δy<0时,α=360°-α’;
其中,结合步骤104中计算得出的所述第一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A0对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C,yC)进行计算时,根据公式 计算得出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C,yC);
结合步骤204中计算得出的所述第二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B0对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C,yC)进行计算时,根据公式 计算得出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C,yC);
结合步骤104中计算得出的所述第一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A0和步骤204中计算得出的所述第二引测点与待测点C之间的距离LB0对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xC,yC)进行计算时,先根据公式(6)计算得出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此时计算得出的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记作(xCA,yCA);之后,根据公式(7)计算得出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此时计算得出的待测点C在水平面上的二维坐标记作(xCB,yCB);然后,根据公式 计算得出待测点C的二维坐标(xC,yC)。
9.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柱上变压器的位置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对中杆(1)的顶端装有铰接座(3),所述铰接座(3)安装在铰接轴(2-2)底端且其与铰接轴(2-2)之间以铰接方式进行连接。
10.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柱上变压器的位置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两个所述测尺(2-1)的顶端均安装有一个卡装于所述支撑柱上的卡扣(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039182.8A CN104567589B (zh) | 2015-01-27 | 2015-01-27 | 一种柱上变压器的位置测量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039182.8A CN104567589B (zh) | 2015-01-27 | 2015-01-27 | 一种柱上变压器的位置测量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567589A CN104567589A (zh) | 2015-04-29 |
CN104567589B true CN104567589B (zh) | 2015-11-18 |
Family
ID=53084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03918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67589B (zh) | 2015-01-27 | 2015-01-27 | 一种柱上变压器的位置测量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56758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55456B (zh) * | 2018-07-23 | 2020-11-10 | 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便携式反引中心装置 |
CN110285733A (zh) * | 2019-07-16 | 2019-09-27 | 苏州高新有轨电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有轨电车侵限检测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997001B1 (en) * | 2010-06-14 | 2011-08-16 | King Fahd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And Minerals | Telescopic ball bar gauge |
CN102980472A (zh) * | 2012-11-23 | 2013-03-20 | 沧州供电公司 | 一种10kv变压器台架施工定位工具 |
CN103499259A (zh) * | 2013-09-23 | 2014-01-08 | 南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 | 360度导电杆安装板定位尺及定位方法 |
CN203869634U (zh) * | 2014-05-12 | 2014-10-08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变压器电杆距离定位工具 |
-
2015
- 2015-01-27 CN CN201510039182.8A patent/CN10456758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997001B1 (en) * | 2010-06-14 | 2011-08-16 | King Fahd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And Minerals | Telescopic ball bar gauge |
CN102980472A (zh) * | 2012-11-23 | 2013-03-20 | 沧州供电公司 | 一种10kv变压器台架施工定位工具 |
CN103499259A (zh) * | 2013-09-23 | 2014-01-08 | 南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 | 360度导电杆安装板定位尺及定位方法 |
CN203869634U (zh) * | 2014-05-12 | 2014-10-08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变压器电杆距离定位工具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567589A (zh) | 2015-04-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01451B (zh) | 一种精确快速用于送变电工程导线测算的方法及装置 | |
CN202928548U (zh) | 护底软体排水下定位检测系统 | |
CN109443476B (zh) | 一种水位波动过程非接触量测装置及方法 | |
CN102621582A (zh) | 空间矢量法地下金属管线位置探测方法及装置 | |
CN106123849A (zh) | 一种暗挖隧道中拱顶沉降的监测方法及其监测元件 | |
CN206496814U (zh) | 电接点水位计 | |
CN104567589B (zh) | 一种柱上变压器的位置测量方法 | |
CN104535041B (zh) | 观测站位置确定方法和高层建筑物倾斜变形测定方法 | |
CN107063207A (zh) | 一种多级控制网测量输电电缆隧道轴线的方法 | |
CN203811169U (zh) | 平整度测试仪 | |
CN205957883U (zh) | 一种狭长空间内壁垂直度测量仪和测量装置 | |
CN102967237A (zh) | 一种用于悬索桥主缆索股架设多功能测量仪 | |
CN102322854B (zh) | 隧道监控量测点及tsp炮孔布设装置与方法 | |
CN202420497U (zh) | 一种利用全站仪测量隐蔽点点位坐标的辅助测量装置 | |
CN204854597U (zh) | 多功能平面测量仪 | |
CN205506037U (zh) | 一种悬索桥主缆线形监控测量装置 | |
CN204040007U (zh) | 基线法测量基坑坡顶水平变形的辅助工具 | |
CN203148425U (zh) | 一种用于验收轨道的水准测量装置 | |
CN102072719B (zh) | 竖直传高仪 | |
CN208000104U (zh) | 一种塑料管道变形率检测构造 | |
CN205537473U (zh) | 地脚螺栓垂直度检查装置 | |
CN103114613B (zh) | 一种桩位偏差实时检测装置 | |
CN209355908U (zh) | 一种道路纵横坡检测的组合工具 | |
CN204831313U (zh) | 一种立柱竖直度测量仪 | |
CN201867187U (zh) | 竖直传高仪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Termination date: 20170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