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67487B - 焊接式板形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焊接式板形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67487B
CN104567487B CN201410258126.9A CN201410258126A CN104567487B CN 104567487 B CN104567487 B CN 104567487B CN 201410258126 A CN201410258126 A CN 201410258126A CN 104567487 B CN104567487 B CN 1045674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opening
opening portion
welded
shell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5812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67487A (zh
Inventor
赵亨锡
安成国
成台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2013012537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150045736A/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2013012538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150045738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45674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674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674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674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焊接式板形热交换器,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具有防止因焊接造成的热损伤的结构的焊接式板形热交换器。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焊接式板形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热交换部,其由多个板层叠形成;外壳,其将所述热交换部容纳于内部,在开放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第二流入侧开口部,具备邻接所述第二流入侧开口部配置的第一排出侧开口部、邻接所述第一流入侧开口部配置的第二排出侧开口部;第一入口部,其覆盖所述第一流入侧开口部;及第二入口部,其覆盖所述第二流入侧开口部;所述两个入口部分别具备相向地焊接于所述外壳的两个侧面支撑构件、焊接于所述两个侧面支撑构件的罩构件。

Description

焊接式板形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焊接式板形热交换器,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具有防止因焊接造成的热损伤的结构的焊接式板形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热交换器用于无物理接触地从一种流体向另一种流体传递热。即,流体不相互混合而只传递热,是当要间接加热或冷却一种流体时使用的装置。
在热交换器中,利用层叠的多个热传递板的板形热交换器因热交换性能优秀而被大量使用。板形热交换器一般借助于焊接而制作,韩国授权专利第10-0911158号中图示了焊接式板形热交换器的一个示例。所述现有技术文献中记载的焊接式板形热交换器,是在外壳的两端焊接有形成了流入口的构件,在该焊接过程中,有时在外壳内部内容纳的热传递板发生热裂等的热损伤,需要对此的对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在制造过程中因焊接造成的热损伤的焊接式板形热交换器。
为了达到所述本发明的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焊接式板形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热交换部,其由多个板层叠形成;外壳,其将所述热交换部容纳于内部,在开放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第二流入侧开口部,具备邻接所述第二流入侧开口部配置的第一排出侧开口部、邻接所述第一流入侧开口部配置的第二排出侧开口部;第一入口部,其覆盖所述第一流入侧开口部;及第二入口部,其覆盖所述第二流入侧开口部;所述两个入口部分别具备相向地焊接于所述外壳的两个侧面支撑构件、焊接于所述两个侧面支撑构件的罩构件。
所述焊接式板形热交换器还可以包括覆盖所述第一排出侧开口部的第一出口部、覆盖所述第二排出侧开口部的第二出口部,所述两个出口部分别具备相向地焊接于所述外壳的两个侧面支撑构件、焊接于所述两个侧面支撑构件的罩构件。
所述罩构件的边缘部可以焊接于所述两个侧面支撑构件的边缘部。
为达成所述本发明的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焊接式板形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热交换部,其由多个板层叠形成;外壳,其将所述热交换部容纳于内部,在开放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第二流入侧开口部,具备邻接所述第二流入侧开口部配置的第一排出侧开口部、邻接所述第一流入侧开口部配置的第二排出侧开口部;第一凸缘构件,其包围所述第一流入侧开口部地焊接于所述外壳的外面;第二凸缘构件,其包围所述第二流入侧开口部地焊接于所述外壳的外面;第一入口构件,其焊接于所述第一凸缘构件,覆盖所述第一流入侧开口部;及第二入口构件,其焊接于所述第二凸缘构件,覆盖所述第二流入侧开口部。
所述焊接式板形热交换器还可以包括:第一焊接辅助部,其具备焊接于所述外壳以配置于所述第一排出侧开口部周围的多个条形构件;第一出口构件,其焊接于所述第一焊接辅助部与所述第二凸缘构件,覆盖所述第一排出侧开口部;第二焊接辅助部,其具备焊接于所述外壳以配置于所述第二排出侧开口部周围的多个条形构件;及第二出口构件,其焊接于所述第二焊接辅助部与所述第一凸缘构件,覆盖所述第二排出侧开口部。
可以在所述第一、第二入口构件上分别带有第一、第二入口,在所述第一、第二出口构件上分别带有第一、第二出口。
根据本发明,能够全部达成前述记载的本发明的目的。具体而言,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焊接于外壳的两个入口部具备相向地焊接于外壳的两个侧面支撑构件和焊接于两个侧面支撑构件的罩构件,因而能够使因焊接而造成的热交换部的热损伤实现最小化。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两个入口构件焊接于凸缘构件,固定于外壳,因而防止热交换部的因焊接而造成的热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焊接式板形热交换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焊接式板形热交换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在图1所示焊接式板形热交换器中分离第一、第二入口侧结合构件、第一、第二出口侧结合构件而图示的立体图。
图4是图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焊接式板形热交换器的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焊接式板形热交换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在图4所示焊接式板形热交换器中分离第一、第二入口构件、第一、第二出口构件而图示的立体图。
主要符号说明
100:焊接式板形热交换器
110:外壳
120:热交换部
130:第一入口部
140:第二入口部
150:第一出口部
160:第二出口部
200:焊接式板形热交换器
210:外壳
220:热交换部
230:第一入口构件
236:第一凸缘构件
240:第二入口构件
246:第二凸缘构件
250:第一出口构件
255:第一焊接辅助部
260:第一出口构件
266:第一焊接辅助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焊接式板形热交换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焊接式板形热交换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在图1所示焊接式板形热交换器中分离第一、第二入口侧结合构件、第一、第二出口侧结合构件而图示的立体图。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焊接式板形热交换器100包括:实现两种流体之间的热交换的热交换部120、供热交换部120容纳于内部的外壳110、供第一流体流入的第一入口部130、供第二流体流入的第二入口部140、供第一流体排出的第一出口部150、供第二流体排出的第二出口部160。
热交换部120作为由多个板以隔离形态层叠的板形结构,虽然图中未示出,但在隔离的两板之间形成的空间,形成有供第一流体流动的第一流路、供第二流体流动的第二流路。第一流路(图中未示出)与第二流路(图中未示出)沿着层叠方向交替形成。在热交换部120的第一端部,带有与第一流路(图中未示出)连接并供第一流体流入的第一流入部121。在热交换部120的第二端部,带有与第二流路(图中未示出)连接并供第二流体流入的第二流入部(图中未示出)。在热交换部120的侧面,带有邻接第二流入部(图中未示出)配置并与第一流路(图中未示出)相通的第一排出部123、邻接第一流入部121配置并与第二流路(图中未示出)相通的第二排出部124。通过第一排出部123,通过第一流入部121而流入热交换部120的第一流体沿着第一流路(图中未示出)流动后,从热交换部120排出。通过第二排出部124,通过第二流入部(图中未示出)而流入热交换部120的第二流体沿着第二流路(图中未示出)流动后,从热交换部120排出。在本发明中,作为热交换部120,包括具有层叠型板形结构的以往的所有形态,作为其示例,可以是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0911158号中记载者。热交换部120由SUS材质构成。
外壳110将热交换部120容纳于内部。外壳110具备沿着外周方向依次配置的第一、第二、第三侧壁110a,110b,110c,110d。第一侧壁110a与第二侧壁110c相向,第二侧壁110b与第四侧壁110d相向。在外壳110上,带有第一、第二流入侧开口部111,112、第一、第二排出侧开口部113,114。第一流入侧开口部111与第二流入侧开口部112分别由外壳110的两端开放形成。通过第一流入侧开口部111,热交换部120的第一流入部121露出于外壳110的外部。通过第二流入侧开口部112,热交换部120的第二流入部(图中未示出)露出于外壳110的外部。第一排出侧开口部113邻接第二流入侧开口部112,以矩形形态形成于第一侧壁110a,以便使热交换部120的第一排出部123露出。第二排出侧开口部114邻接第一流入侧开口部111,以矩形形态形成于第一侧壁110a,以便使热交换部120的侧面露出。外壳110由钢材质构成。
第一入口部130形成为覆盖外壳110的第一流入侧开口部111。第一入口部130具备第一A侧面支撑构件132、第二A侧面支撑构件133、第一罩构件131。
第一A侧面支撑构件132作为矩形的板构件,焊接于外壳110的第二侧壁110b并结合于外壳110。第一A侧面支撑构件132具有与外壳110的第二侧壁110b的宽度相同的宽度。第一A侧面支撑构件132的末端一部分与外壳110的第二侧壁110b重叠,剩余部分向外壳110的外侧进一步延长。
第二A侧面支撑构件133作为矩形的板构件,焊接于外壳110的第四侧壁110d并结合于外壳110。第二A侧面支撑构件133具有与外壳110的第四侧壁110d的宽度相同的宽度。第二A侧面支撑构件133的末端一部分与外壳110的第四侧壁110c重叠,剩余部分向外壳110的外侧进一步延长。
第一罩构件131作为折弯的板构件,具备矩形形状的第一端部壁1311、呈矩形形状且从第一端部壁1311的一侧端延长的第一A延长部1312、呈矩形形状且从第一端部壁1311的另一侧端延长的第二A延长部1313。在第一端部壁1311带有用于第一流体的第一出口131a。第一A延长部1312与第二A延长部1313相互相向。第一A延长部1312的末端一部分与外壳110的第一侧壁110a重叠。第二A延长部1313的末端一部分与外壳110的第三侧壁110c重叠。第一罩构件131的外缘与第一A侧面支撑构件132、第二A侧面支撑构件133的外缘及外壳110的第一侧壁110a、第三侧壁110c焊接。由于第一入口部130的焊接未与外壳110的端部实现焊接,因而能够防止因焊接造成的热变形。
第二入口部140形成为覆盖外壳110的第二流入侧开口部112。第二入口部140具备第一B侧面支撑构件142、第二B侧面支撑构件143、第二罩构件141。
第一B侧面支撑构件142作为矩形的板构件,焊接于外壳110的第二侧壁110b并结合于外壳110。第一B侧面支撑构件142具有与外壳110的第二侧壁110b的宽度相同的宽度。第一B侧面支撑构件142的末端一部分与外壳110的第二侧壁110b重叠,剩余部分向外壳110的外侧进一步延长。
第二B侧面支撑构件143作为矩形的板构件,焊接于外壳110的第四侧壁110d并结合于外壳110。第二B侧面支撑构件133具有与外壳110的第四侧壁110d的宽度相同的宽度。第二B侧面支撑构件133的末端一部分与外壳110的第四侧壁110c重叠,剩余部分向外壳110的外侧进一步延长。
第二罩构件131作为折弯的板构件,具备矩形形状的第二端部壁1411、呈矩形形状且从第二端部壁1411的一侧端延长的第一B延长部1412、呈矩形形状且从第二端部壁1411的另一侧端延长的第二B延长部1413。在第二端部壁1411带有用于第二流体的第二出口141a。第一B延长部1412与第二B延长部1413相互相向。第一B延长部1412的末端一部分与外壳110的第一侧壁110a重叠。第二B延长部1413的末端一部分与外壳110的第三侧壁110c重叠。第二罩构件141的外缘与第一B侧面支撑构件142、第二B侧面支撑构件143的外缘及外壳110的第一侧壁110a、第三侧壁110c焊接。由于第二入口部140的焊接未与外壳110的端部实现焊接,因而能够防止因焊接造成的热变形。
第一出口部150形成为覆盖外壳110的第一排出侧开口部123。第一出口部150具备第一A支撑构件152、第二A侧面支撑构件153、第一罩构件151。
第一A侧面支撑构件152作为矩形的板构件,焊接于外壳110的第二侧壁110b并结合于外壳110。第一A侧面支撑构件152具有不小于第一排出侧开口部123的宽度。第一A侧面支撑构件152的末端一部分与外壳110的第二侧壁110b重叠,剩余部分向外壳110的第一侧壁110a侧进一步延长。
第二A侧面支撑构件153作为矩形的板构件,焊接于外壳110的第四侧壁110d并结合于外壳110。第二A侧面支撑构件153具有不小于第一排出侧开口部123的宽度。第二A侧面支撑构件153的末端一部分与外壳110的第四侧壁110d重叠,剩余部分向外壳110的第一侧壁110a侧进一步延长。
第一罩构件151作为折弯的板构件,具备矩形形状的第一端部壁1511、呈矩形形状且从第一端部壁1511的一侧端延长的第一A延长部1512、呈矩形形状且从第一端部壁1511的另一侧端延长的第二A延长部1513。在第一端部壁1511带有用于第一流体的第一出口151a。第一A延长部1512与第二A延长部1513相互相向。第一A延长部1512、第二A延长部1513的末端与外壳110的第一侧壁110a相接。第一罩构件151的外缘与第一A侧面支撑构件152、第二A侧面支撑构件153的外缘及外壳110的第一侧壁110a焊接。由于第一出口部150的焊接未与外壳110的第一排出侧开口部123边缘实现直接焊接,因而能够防止因焊接造成的热变形。
第二出口部160形成得覆盖外壳110的第二排出侧开口部124。第二出口部160具备第一B侧面支撑构件162、第二B侧面支撑构件163、第二罩构件161。
第一B侧面支撑构件162作为矩形的板构件,焊接于外壳110的第二侧壁110b并结合于外壳110。第一B侧面支撑构件162具有不小于第二排出侧开口部124的宽度。第一B侧面支撑构件162的末端一部分与外壳110的第二侧壁110b重叠,剩余部分向外壳110的第一侧壁110a侧进一步延长。
第二B侧面支撑构件163作为矩形的板构件,焊接于外壳110的第四侧壁110d并结合于外壳110。第二B侧面支撑构件163具有不小于第二排出侧开口部124的宽度。第二B侧面支撑构件163的末端一部分与外壳110的第四侧壁110d重叠,剩余部分向外壳110的第一侧壁110a侧进一步延长。
第二罩构件161作为弯曲的板构件,具备矩形形状的第二端部壁1611、呈矩形形状且从第二端部壁1611的一侧端延长的第一B延长部1612、呈矩形形状且从第二端部壁1611的另一侧端延长的第二B延长部1613。在第二端部壁1611带有用于第二流体的第二出口161a。第一B延长部1612与第二B延长部1613相互相向。第一B延长部1612、第二B延长部1613的末端与外壳110的第一侧壁110a相接。第二罩构件161的外缘与第一B侧面支撑构件162、第二B侧面支撑构件163的外缘及外壳110的第一侧壁110a焊接。由于第二出口部160的焊接不与外壳110的第二排出侧开口部124边缘实现直接焊接,因而能够防止因焊接造成的热变形。第一入口部130、第二入口部140、第一出口部150、第二出口部160由钢材质构成。
下面参照图4至图6,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
图4是图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焊接式板形热交换器的立体图,图5是图4所示焊接式板形热交换器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在图4所示焊接式板形热交换器中分离第一、第二入口构件、第一、第二出口构件而图示的立体图。
如图4至图6所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焊接式板形热交换器200包括实现两种流体之间的热交换的热交换部220、供热交换部220容纳于内部的外壳210、第一凸缘构件236、第二凸缘构件246、第一焊接辅助部255、第二焊接辅助部266、供第一流体流入的第一入口构件230、供第二流体流入的第二入口构件240、供第一流体排出的第一出口构件250、供第二流体排出的第二出口构件260。
热交换部220作为由多个板以隔离的形态层叠的板形结构,虽然图中未示出,在隔离的两板之间形成的空间,形成有供第一流体流动的第一流路、供第二流体流动的第二流路。第一流路(图中未示出)与第二流路(图中未示出)沿着层叠方向交替地形成。在热交换部220的第一端部,带有与第一流路(图中未示出)连接并供第一流体流入的第一流入部221。在热交换部220的第二端部,带有与第二流路(图中未示出)连接并供第二流体流入的第二流入部(图中未示出)。在热交换部220的侧面,带有邻接第二流入部(图中未示出)配置且与第一流路(图中未示出)相通的第一排出部223、邻接第一流入部221配置且与第二流路(图中未示出)相通的第二排出部224。通过第一排出部223,通过第一流入部221流入热交换部220的第一流体沿着第一流路(图中未示出)流动后,从热交换部220排出。通过第二排出部224,通过第二流入部(图中未示出)流入热交换部220的第二流体沿着第二流路(图中未示出)流动后,从热交换部220排出。在本发明中,作为热交换部220,包括具有层叠型板形结构的以往的所有形态,作为其示例,可以是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0911158号中记载者。热交换部220由SUS材质构成。
外壳210将热交换部220容纳于内部。外壳210具备沿着外周方向依次配置的第一侧壁210a、第二侧壁210b、第三侧壁210c、第四侧壁210d。第一侧壁210a与第二侧壁210c相向,第二侧壁210b与第四侧壁210d相向。在外壳210上带有第一流入侧开口部211、第二流入侧开口部212、第一排出侧开口部213、第二排出侧开口部214。第一流入侧开口部211与第二流入侧开口部212分别由外壳210的两端开放形成。通过第一流入侧开口部211,热交换部220的第一流入部221露出于外壳210的外部。通过第二流入侧开口部212,热交换部220的第二流入部(图中未示出)露出于外壳210的外部。第一排出侧开口部213邻接第二流入侧开口部211,以矩形形态形成于第一侧壁210a,以便使热交换部220的第一排出部223露出。第二排出侧开口部214邻接第一流入侧开口部212,以矩形形态形成于第一侧壁210a,以便使热交换部220的侧面露出。外壳210由钢材质构成。
第一凸缘构件236、第二凸缘构件246分别为四边框形状,包围外壳210的两端外周面地与外壳210焊接。第一凸缘构件236形成为包围第一流入侧开口部211,第二凸缘构件246形成为包围第二流入侧开口部212。两个凸缘构件236,246由与外壳210相同的钢材质构成。
第一焊接辅助部255具备焊接于外壳210,以配置于第一排出侧开口部213周围的多个条形构件,例如,具备第一A焊接辅助构件256、第二A焊接辅助构件257、第三A焊接辅助构件258。三个焊接辅助构件256,257,258由与外壳210相同的钢材质构成。第一A焊接辅助构件256为条形(bar)形态,焊接于外壳210的第二侧壁210b。第一A焊接辅助构件256一端邻接外壳210的第二流入侧开口部212侧,一侧对应于外壳210的第一侧壁210a的外面进行配置。第二A焊接辅助构件257为条形形态,焊接于外壳210的第四侧壁210d。第二A焊接辅助构件257一端邻接外壳210的第二流入侧开口部212侧,一侧对应于外壳210的第一侧壁210a的外面进行配置。因此,第一A焊接辅助构件256与第二A焊接辅助构件257对应于外壳210的第一出口侧开口部213的两侧进行配置。第三A焊接辅助构件258为条形形态,焊接于外壳210的第一侧壁210a的外面。第三A焊接辅助构件258横穿第一侧壁210a地延长。第三A焊接辅助构件258将外壳210的第一出口侧开口部213置于其间,与第二凸缘构件246的一边相向。
第二焊接辅助部266具备焊接于外壳210,以配置于第二排出侧开口部214周围的多个条形构件,例如,具备第一B焊接辅助构件266、第二B焊接辅助构件267、第三B焊接辅助构件268。三个焊接辅助构件266,267,268由与外壳210相同的钢材质构成。第一B焊接辅助构件266为条形(bar)形态,焊接于外壳210的第二侧壁210b。第一B焊接辅助构件266一端邻接外壳210的第一流入侧开口部211侧,一侧对应于外壳210的第一侧壁210a的外面进行配置。第二B焊接辅助构件267为条形形态,焊接于外壳210的第四侧壁210d。第二B焊接辅助构件267一端邻接外壳210的第一流入侧开口部211侧,一侧对应于外壳210的第一侧壁210a的外面进行位置。因此,第一B焊接辅助构件266与第二B焊接辅助构件267对应于外壳210的第二出口侧开口部214的两侧进行配置。第三B焊接辅助构件268为条形形态,焊接于外壳210的第一侧壁210a的外面。第三B焊接辅助构件268横穿第一侧壁210a地延长。第三B焊接辅助构件268将外壳210的第二出口侧开口部214置于其间,与第一凸缘构件236的一边相向。
第一入口构件230覆盖第一流入侧开口部211地焊接于第一凸缘构件236。第一入口构件230由与外壳210相同的钢材质构成。第一入口构件230具备第一端部壁231、与第一端部壁231构成直角且从第一端部壁231的边缘部延长的第一外缘壁232。在第一入口构件230的内部形成有空间。在第一端部壁231上带有与第一入口构件230的内部空间相通的第一出口231a。第一外缘壁232的末端与第一凸缘构件236焊接。第一外缘壁232的末端与第一凸缘构件236焊接并固定于外壳210,因而防止因焊接造成的热交换部220的热损伤。
第二入口构件240覆盖第二流入侧开口部212地焊接于第二凸缘构件246。第二入口构件240由与外壳210相同的钢材质构成。第二入口构件240具备第二端部壁241、与第二端部壁241构成直角且从第二端部壁241的边缘部延长的第二外缘壁242。在第二入口构件240的内部形成有空间。在第二端部壁241上带有与第二入口构件240的内部空间相通的第二出口241a。第二外缘壁242的末端与第二凸缘构件246焊接。第二外缘壁242的末端与第二凸缘构件246焊接并固定于外壳210,因而防止因焊接造成的热交换部220的热损伤。
第一出口构件250覆盖第一排出部223地焊接于第一焊接辅助部255与第二凸缘构件246。第一出口构件240由与外壳210相同的钢材质构成。第一出口构件250具备第一端部壁251、与第一端部壁251构成直角且从第一端部壁251的边缘部延长的第一外缘壁252。在第一出口构件250的内部形成有空间。在第一端部壁251带有与第一出口构件250的内部空间相通的第一出口251a。第一外缘壁252的末端与第二凸缘构件246及第一A焊接辅助构件256、第二A焊接辅助构件257、第三A焊接辅助构件258焊接。因此,防止因焊接造成的热交换部220的热损伤。
第二出口构件260覆盖第二排出部224地焊接于第二焊接辅助部265与第一凸缘构件236。第二出口构件250由与外壳210相同的钢材质构成。第二出口构件260具备第二端部壁261、与第二端部壁261构成直角且从第二端部壁261的边缘部延长的第二外缘壁262。在第二出口构件260的内部形成有空间。在第二端部壁261带有与第二出口构件260的内部空间相通的第二出口261a。第二外缘壁262的末端与第一凸缘构件236及第一B焊接辅助构件266、第二B焊接辅助构件267、第三B焊接辅助构件268焊接。因此,防止因焊接造成的热交换部220的热损伤。
以上通过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所述实施例可以在不超出本发明的宗旨及范围的情况下进行修订或变更,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种修订和变更也属于本发明。

Claims (5)

1.一种焊接式板形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交换部,其由多个板层叠形成;
外壳,其将所述热交换部容纳于内部,在开放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流入侧开口部、第二流入侧开口部,具备邻接所述第二流入侧开口部配置的第一排出侧开口部、邻接所述第一流入侧开口部配置的第二排出侧开口部;
第一入口部,其覆盖所述第一流入侧开口部;及
第二入口部,其覆盖所述第二流入侧开口部;
所述第一入口部和第二入口部分别具备事先相向地焊接于所述外壳的两个侧面支撑构件、然后焊接于所述两个侧面支撑构件的罩构件,
所述第一入口部和第二入口部各自的所述两个侧面支撑构件及所述罩构件部分重叠于所述外壳的侧壁而焊接于所述外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式板形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覆盖所述第一排出侧开口部的第一出口部、覆盖所述第二排出侧开口部的第二出口部,
所述第一出口部和第二出口部分别具备事先相向地焊接于所述外壳的两个侧面支撑构件、然后焊接于所述两个侧面支撑构件的罩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式板形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构件的边缘部焊接于所述两个侧面支撑构件的边缘部。
4.一种焊接式板形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交换部,其由多个板层叠形成;
外壳,其将所述热交换部容纳于内部,在开放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流入侧开口部、第二流入侧开口部,具备邻接所述第二流入侧开口部配置的第一排出侧开口部、邻接所述第一流入侧开口部配置的第二排出侧开口部;
第一凸缘构件,其包围所述第一流入侧开口部地焊接于所述外壳的外面;
第二凸缘构件,其包围所述第二流入侧开口部地焊接于所述外壳的外面;
第一入口构件,其焊接于所述第一凸缘构件,覆盖所述第一流入侧开口部;及
第二入口构件,其焊接于所述第二凸缘构件,覆盖所述第二流入侧开口部,
其中,所述焊接式板形热交换器还包括:
第一焊接辅助部,其具备焊接于所述外壳,以配置于所述第一排出侧开口部周围的多个条形构件;
第一出口构件,其焊接于所述第一焊接辅助部与所述第二凸缘构件,覆盖所述第一排出侧开口部;
第二焊接辅助部,其具备焊接于所述外壳,以配置于所述第二排出侧开口部周围的多个条形构件;及
第二出口构件,其焊接于所述第二焊接辅助部与所述第一凸缘构件,覆盖所述第二排出侧开口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焊接式板形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入口构件、第二入口构件上分别带有第一入口、第二入口,在所述第一出口构件、第二出口构件上分别带有第一出口、第二出口。
CN201410258126.9A 2013-10-21 2014-06-11 焊接式板形热交换器 Active CN1045674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3-0125379 2013-10-21
KR10-2013-0125381 2013-10-21
KR20130125379A KR20150045736A (ko) 2013-10-21 2013-10-21 판형 열교환기
KR20130125381A KR20150045738A (ko) 2013-10-21 2013-10-21 판형 열교환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67487A CN104567487A (zh) 2015-04-29
CN104567487B true CN104567487B (zh) 2017-07-28

Family

ID=53084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58126.9A Active CN104567487B (zh) 2013-10-21 2014-06-11 焊接式板形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6748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33661A (en) * 1970-08-14 1972-01-11 Trane Co Crossflow plate-type heat exchanger with barrier space
SE502779C2 (sv) * 1994-05-18 1996-01-08 Tetra Laval Holdings & Finance Svetsad plattvärmeväxlare och förfarande för svetsning av värmeöverföringsplattor till en plattvärmeväxlare
JP4666142B2 (ja) * 2005-03-08 2011-04-06 株式会社ゼネシス 熱交換器外殻構造
CN101995178A (zh) * 2009-08-14 2011-03-30 赵亨锡 焊接板式热交换器
DE102009048103A1 (de) * 2009-10-02 2011-04-07 Linde Aktiengesellschaft Wärmetausch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67487A (zh) 2015-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10600C (zh) 用于热交换器的倒置盖密封板
EP2474803B1 (en) Laminated heat exchanger
US20100032148A1 (en) Plate Heat Exchanger
KR20010113676A (ko) 자폐식 열교환기
US9714796B2 (en) Plate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f a plate heat exchanger
US20060096747A1 (en) Flat tube heat exchanger with housing
KR20170124951A (ko) 열교환기 및 상기 열교환기를 구비한 배기열 회수장치
RU2604121C1 (ru) Пластина пластинчатого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а и пластинчатый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
KR20140009220A (ko) 플레이트형 열 교환기와 플레이트형 열 교환기를 제조하는 방법
CN105164488B (zh) 气液分离型板状热交换器
CN100397024C (zh) 热转移板、板组和板式热交换器
JP6706322B2 (ja) 熱交換器用のプレートおよび熱交換器
CN110073163B (zh) 板式热交换器
CN110822954A (zh) 热交换器
US20180120033A1 (en) Heat exchanger with stacked plates
CN104567487B (zh) 焊接式板形热交换器
JP6391044B2 (ja)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のペアプレート
CN105683694B (zh) 热交换器组件
KR101303234B1 (ko) 배기열 회수용 열교환기
PL1469270T3 (pl) Płytowy wymiennik ciepła z dwuściennymi płytami wymiennika ciepła
KR20170033006A (ko) 디스크 번들타입의 패키지형 열교환기
US10443947B2 (en) Heat exchanger with collecting channel for discharging a liquid phase
US6976531B2 (en) Heat exchanger, method of forming a sleeve which may be used in the heat exchanger, and a sleeve formed by the method
JP5648829B2 (ja) 熱交換器
JP4312640B2 (ja) 積層型熱交換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