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67073A - 空调循环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调循环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567073A CN104567073A CN201310518377.1A CN201310518377A CN104567073A CN 104567073 A CN104567073 A CN 104567073A CN 201310518377 A CN201310518377 A CN 201310518377A CN 104567073 A CN104567073 A CN 10456707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valve
- compressor
- port
- regenerative apparat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8
- 238000005338 heat storag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0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20006395 saturated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87 circ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269 spontaneous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56 Product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51 cyc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2 seas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839 systemic circ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24—Storage receiver hea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循环系统,第一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的第一接口均与压缩机的出口端相连通;两个四通阀的第二接口均与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口相连通;两个四通阀的第三接口均与压缩机的入口端相连通;两个四通阀的第四接口均与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口相连通;蓄热装置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节点连通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与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之间的管路上,蓄热装置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节点分别连通到压缩机的入口端和压缩机的二次增焓口;蓄热装置的第一端与压缩机的入口端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蓄热装置的第二端与压缩机的二次增焓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本发明不仅可实现闲置热能的有效利用,而且可以实现为系统增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空调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蓄热化霜是目前研究连续制热方式,在产品开发运用上使用比较多的模式。但相关循环原理图形式数量较少,且目前所公开的连续化霜的相关技术虽然能实现连续制热/化霜过程,但是对室内侧制热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减弱影响。特别是在低温情况下更加显著。除此,目前的蓄热方式如蓄热槽,只能用于冬天制热工况化霜,而对于夏天制冷季节和正常制热状态,蓄热装置起到的作用并不大。如果把蓄热装置在夏天制冷季节/低温制热量两方面利用起来,也属于一个现实中遇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循环系统,以解决蓄热装置在夏天闲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压缩机、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第一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的第一接口均与压缩机的出口端相连通;第一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的第二接口均与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口相连通;第一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的第三接口均与压缩机的入口端相连通;第一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的第四接口均与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口相连通;蓄热装置,蓄热装置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节点连通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与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之间的管路上,蓄热装置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节点分别连通到压缩机的入口端和压缩机的二次增焓口;蓄热装置的第一端与压缩机的入口端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蓄热装置的第二端与压缩机的二次增焓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
进一步地,蓄热装置的第一端与第一节点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毛细管。
进一步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与第一节点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电子膨胀阀。
进一步地,第一四通阀的第二接口与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
进一步地,第二四通阀的第四接口与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
本发明还一种空调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压缩机、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第一三通阀的第一接口与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口相连通;第一三通阀的第二接口与压缩机的出口端相连通;第一三通阀的第三接口与压缩机的入口端相连通;第二三通阀的第一接口与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口相连通;第二三通阀的第二接口与压缩机的出口端相连通;第二三通阀的第三接口与压缩机的入口端相连通;蓄热装置,蓄热装置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节点连通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与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之间的管路上,蓄热装置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节点分别连通到压缩机的入口端和压缩机的二次增焓口;蓄热装置的第一端与压缩机的入口端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蓄热装置的第二端与压缩机的二次增焓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
进一步地,蓄热装置的第一端与第一节点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毛细管。
进一步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与第一节点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电子膨胀阀。
进一步地,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与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之间设置有截止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接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之间设置有截止阀。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循环系统,增加了增焓补气支路,不仅可实现夏天蓄热材料的闲置热能在到一定程度的有效利用,而且可以实现连低温制热情况下双级压缩机为系统增焓提供系统供热量;夏季高温制冷时,蓄热装置能用于提高系统循环量,降低冷凝压力,提供制冷季节能效比。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循环系统的双四通阀的整机循环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循环系统的双四通阀的制冷+增焓运行时的系统冷媒走向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循环系统的双四通阀的制热+增焓运行时的系统冷媒走向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循环系统的双三通阀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循环系统的双三通阀的制冷+增焓运行时的系统冷媒走向示意图;以及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循环系统的双三通阀的制热+增焓运行时的系统冷媒走向示意图。
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10、压缩机;20、室内换热器;30、室外换热器;41、第一四通阀;42、第二四通阀;51、第一三通阀;52、第二三通阀;60、蓄热装置;61、蓄热槽;62、蓄热换热器;70、毛细管;80、电子膨胀阀;91、第一电磁阀;92、第二电磁阀;93、第一单向阀;94、第二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参见图1至图3,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空调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压缩机10、第一四通阀41、第二四通阀42、室外换热器30和室内换热器20;第一四通阀41和第二四通阀42的第一接口均与压缩机10的出口端相连通;第一四通阀41和第二四通阀42的第二接口均与室外换热器30的第一端口相连通;第一四通阀41和第二四通阀42的第三接口均与压缩机10的入口端相连通;第一四通阀41和第二四通阀42的第四接口均与室内换热器20的第一端口相连通;蓄热装置60,蓄热装置60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节点D连通到室外换热器30的第二端口与室内换热器20的第二端口之间的管路上,蓄热装置60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节点分别连通到压缩机10的入口端和压缩机10的二次增焓口;蓄热装置60的第一端与压缩机10的入口端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91;蓄热装置60的第二端与压缩机10的二次增焓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92。
蓄热装置60的第一端与第一节点D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毛细管70。室外换热器30的第二端口与第一节点D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电子膨胀阀80。第一四通阀41的第二接口与室外换热器30的第一端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93。第二四通阀42的第四接口与室内换热器20的第一端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94。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循环系统的两四通阀模式。用于压缩机废热收集的模式蓄热。
压缩机10为双级增焓压缩机;增加了一个电磁阀及其相应连接管路,具体包括:第二电磁阀92、连接于压缩机10的二次增焓口;第二电磁阀92连接于蓄热装置60靠近压缩机10入口端侧一端,且连接处位于蓄热装置60和第一电磁阀91之间。通过控制第二电磁阀92来控制该支路的开通与阻断。
参见图1和图2,制冷模式下的情况:仅制冷运行状态,器件工作状态:第一四通阀41和第二四通阀42处于制冷工作不带电状态,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91、第二电磁阀92处于阻断状态。
管路上的箭头为冷媒流动方向。冷媒经压缩机10加压加温后,输送至分流点O点,冷媒在O节点处分流,一部分流体经冷媒管流入第一四通阀41,后沿着冷媒支管经过第一单向阀93流到循环图中的第二节点E处;另外一部分流经冷媒支管流入第二四通阀42,两部分流体均在四通阀中制冷循环流道,在第二节点E点处汇流,在室外换热器30中进行冷凝换热,在风机的作用与环境进行强制的对流放出热量。饱和冷媒或过冷的冷媒再经过电子膨胀阀80节流降压,节流降压后通过冷媒管到达室内换热器20,在室内换热器20中进行蒸发换热,吸收室内侧的热量,降低室内侧的温度,冷媒被加热成饱和或者过热状态,经冷媒支管,四通阀回路、冷媒管回到压缩机10入口端端,完成一个完整的制冷循环。
制冷+增焓状态,在上述运行循环的同时,当蓄热装置60的感温包检测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控制第二电磁阀92打开状态。冷媒增加一个旁通支路的冷媒流动,如图中经过毛细管70至蓄热装置60、第二电磁阀92的箭头所示。
经过节流后的气液两相冷媒分流一部分经冷媒管进入毛细管70中进一步节流降压,后冷媒流入蓄热装置60中吸收蓄热材料所吸收的热量,使得经过蓄热装置60的冷媒达到过饱和的状态。后流入二次增焓入口端。实现在制冷的同时开启增焓过程。提高回到压缩机的冷媒流量。
参见图1和图3,制热模式下的情况:空调工作状态:第一四通阀41和第二四通阀42处于制热带电工作状态,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91、第二电磁阀92处于阻断状态。
管路上的箭头为冷媒流动方向。仅制热运行状态,压缩机10把高温高压气态冷媒泵入第一四通阀41和第二四通阀42,经第二四通阀42的冷媒流入冷媒管后,与经第一四通阀41的冷媒在第一节点D点汇合,后在室内换热器20处冷凝放热,在此处进行强制对流换热,实现了把高温热量传递给室内侧,提升室内侧温度的效果。冷媒经电子膨胀阀80到达室外换热器30中进行吸热蒸发过程,在此处吸收大气的热量。冷媒被加热成饱和或者过饱和的冷媒,随后经冷媒管回到压缩机10入口端,完成一个完整的制热循环。在上述制热运行的同时,该蓄热装置60会自发的收集从压缩机外周所散发的热量。
制热+增焓状态,在上述运行循环的同时,当蓄热装置60的感温包检测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控制第二电磁阀92打开状态。冷媒增加一个旁通支路的冷媒流动,如图中经过毛细管70-蓄热装置60、第二电磁阀92的箭头所示。
经过冷凝后的气液两相冷媒分流一部分经冷媒管进入毛细管70中节流降压,后冷媒流入蓄热装置60中吸收蓄热材料所吸收的热量,使得经过蓄热装置60的冷媒达到过饱和的状态。后流入二次增焓入口端。实现在制冷的同时开启增焓过程。
参见图4至图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循环系统,依次连通的压缩机10、第一三通阀51、第二三通阀52、室外换热器30和室内换热器20;第一三通阀51的第一接口与室外换热器30的第一端口相连通;第一三通阀51的第二接口与压缩机10的出口端相连通;第一三通阀51的第三接口与压缩机10的入口端相连通;第二三通阀52的第一接口与室内换热器20的第一端口相连通;第二三通阀52的第二接口与压缩机10的出口端相连通;第二三通阀52的第三接口与压缩机10的入口端相连通;蓄热装置60,蓄热装置60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节点D连通到室外换热器30的第二端口与室内换热器20的第二端口之间的管路上,蓄热装置60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节点分别连通到压缩机10的入口端和压缩机10的二次增焓口;蓄热装置60的第一端与压缩机10的入口端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91;蓄热装置60的第二端与压缩机10的二次增焓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92。
蓄热装置60的第一端与第一节点D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毛细管70。室外换热器30的第二端口与第一节点D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电子膨胀阀80。室外换热器30的第二端口与室内换热器20的第二端口之间设置有截止阀。第一三通阀51的第一接口与室外换热器30的第一端口之间设置有截止阀。
参见图4和图5,制冷模式下的情况:空调工作状态: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91、第二电磁阀92处于阻断状态,第一三通阀51的A-C段导通;第二三通阀52的A-B导通;
参见图4和图5,仅制冷运行状态,高温高压气态冷媒从压缩机排气口经冷媒支管通过第二三通阀52的A-B导通接口经连接支管达到室外换热器30,在此处进行冷凝放热过程,通过风叶的作用与大气进行强烈的换热过程,把热量传递给大气环境,饱和或过冷状态的冷媒经电子膨胀阀80后节流后变成气液两相状态,在室内换热器20中进行蒸发过程,低温的冷媒与循环通过室内换热器20表面的室内空气进行强烈的换热,空气被低温冷媒带走了热量,自身温度被降低,实现制冷降温的效果。随后该饱和或过饱和冷媒经第一三通阀51的A-C段,进入冷媒管回到压缩机10,完成一个完整的制冷循环。
参见图4和图5,制冷+增焓状态,在上述运行循环的同时,当蓄热装置60的感温包检测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控制第二电磁阀92打开状态。冷媒会被分流一部分到旁通支路,沿着经过毛细管70-蓄热装置60、第二电磁阀92的箭头所示。
经过节流后的气液两相冷媒分流一部分经冷媒管进入毛细管70中进一步节流降压,后冷媒流入蓄热装置60中吸收蓄热材料所吸收的热量,使得经过蓄热装置60的冷媒达到过饱和的状态。后流入二次增焓入口端。实现在制冷的同时开启增焓过程。
参见图4和图6,制热模式下情况:空调工作状态:第一三通阀51的A-B段导通;第二三通阀52的A-C导通;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91、第二电磁阀92处于阻断状态。
参见图4和图6,仅制热运行状态,箭头为冷媒流动方向。高温高压气态冷媒从压缩机排气口经冷媒支管,到达第一三通阀51的A-B导通口,流入室内换热器20,在其中进行冷凝放热过程,把热量传递给室内侧,提高室内侧温度,后该过冷状态的冷媒经支管在电子膨胀阀80节流降压,随后该气液两相流体在室外换热器30中进行蒸发吸热过程,把室外大气环境中的热量吸收进冷媒,冷媒本身本加热成饱和或过饱和冷媒,后通过三通阀的A-C流道,随着冷媒管,冷媒被导入压缩机10,完成完整的制热循环。
参见图4和图6,在上述制热运行的同时,该蓄热装置60会自发的收集从压缩机外周所散发的热量,热量具体是被蓄热槽61中的蓄热换热器62以温度变化的形式所吸收和蓄存起来,蓄热换热器62中蓄热材料为低温相变蓄热材料或者显热蓄热材料。蓄热装置60的蓄热过程是与压缩机的开启运行同步。该蓄热装置60的热源除了可来自于压缩机废热,同时也可以来自其他的热源形式,如电加热形式。
参见图4和图6,制热+增焓状态,在上述运行循环的同时,当蓄热装置60的感温包检测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控制第二电磁阀92打开状态。冷媒会被分流一部分到旁通支路,沿着经过毛细管70、蓄热装置60、第二电磁阀92的箭头所示。
经过冷凝后的气液两相冷媒分流一部分经冷媒管进入毛细管70中节流降压,后冷媒流入蓄热装置60中吸收蓄热材料所吸收的热量,使得经过蓄热装置60的冷媒达到过饱和的状态。后流入二次增焓入口端。实现在制冷的同时开启增焓过程。
上述的管路中的第一电磁阀91、第二电磁阀92也可以是电子膨胀阀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通增加了制冷、制热模式下从冷凝器旁通部分冷媒到蓄热装置60中吸收高温热量达到二次增焓的目的。一方面提高了蓄热装置60在夏季使用的可能性。另外一方面通过把现有蓄热装置60设置成具有闪蒸器的作用,旁通气态冷媒其双级压缩机二次增焓口。借用现有蓄热装置60对压缩机废热的利用特性,实现了通过压缩机废热的利用提升整机制冷制热运行期间的能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依次连通的压缩机(10)、第一四通阀(41)、第二四通阀(42)、室外换热器(30)和室内换热器(20);
所述第一四通阀(41)和所述第二四通阀(42)的第一接口均与所述压缩机(10)的出口端相连通;
所述第一四通阀(41)和所述第二四通阀(42)的第二接口均与所述室外换热器(30)的第一端口相连通;
所述第一四通阀(41)和所述第二四通阀(42)的第三接口均与所述压缩机(10)的入口端相连通;
所述第一四通阀(41)和所述第二四通阀(42)的第四接口均与所述室内换热器(20)的第一端口相连通;
蓄热装置(60),所述蓄热装置(60)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节点(D)连通到所述室外换热器(30)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20)的第二端口之间的管路上,所述蓄热装置(60)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节点分别连通到所述压缩机(10)的入口端和所述压缩机(10)的二次增焓口;
所述蓄热装置(60)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10)的入口端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91);
所述蓄热装置(60)的第二端与所述压缩机(10)的二次增焓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9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热装置(6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D)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毛细管(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换热器(30)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一节点(D)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电子膨胀阀(8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四通阀(41)的第二接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30)的第一端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9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四通阀(42)的第四接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20)的第一端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94)。
6.一种空调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
依次连通的压缩机(10)、第一三通阀(51)、第二三通阀(52)、室外换热器(30)和室内换热器(20);
所述第一三通阀(51)的第一接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30)的第一端口相连通;
所述第一三通阀(51)的第二接口与所述压缩机(10)的出口端相连通;
所述第一三通阀(51)的第三接口与所述压缩机(10)的入口端相连通;
所述第二三通阀(52)的第一接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20)的第一端口相连通;
所述第二三通阀(52)的第二接口与所述压缩机(10)的出口端相连通;
所述第二三通阀(52)的第三接口与所述压缩机(10)的入口端相连通;
蓄热装置(60),所述蓄热装置(60)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节点(D)连通到所述室外换热器(30)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20)的第二端口之间的管路上,所述蓄热装置(60)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节点分别连通到所述压缩机(10)的入口端和所述压缩机(10)的二次增焓口;
所述蓄热装置(60)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10)的入口端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91);
所述蓄热装置(60)的第二端与所述压缩机(10)的二次增焓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9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热装置(6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D)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毛细管(7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室外换热器(30)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一节点(D)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电子膨胀阀(80)。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换热器(30)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20)的第二端口之间设置有截止阀。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三通阀(51)的第一接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30)的第一端口之间设置有截止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518377.1A CN104567073B (zh) | 2013-10-28 | 2013-10-28 | 空调循环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518377.1A CN104567073B (zh) | 2013-10-28 | 2013-10-28 | 空调循环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567073A true CN104567073A (zh) | 2015-04-29 |
CN104567073B CN104567073B (zh) | 2017-10-03 |
Family
ID=53083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518377.1A Active CN104567073B (zh) | 2013-10-28 | 2013-10-28 | 空调循环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567073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19973A (zh) * | 2017-12-28 | 2018-05-11 | 天津商业大学 | 一种新型相变蓄热制冷供热系统 |
CN114608218A (zh) * | 2022-03-23 | 2022-06-10 | 无锡中天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双热源耦合式热泵系统 |
EP4321821A4 (en) * | 2021-06-01 | 2024-10-16 | Gd Midea Heating &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 MULTISPLI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S THEREFOR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69819A (zh) * | 2004-11-02 | 2006-05-10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空调器 |
JP2008116156A (ja) * | 2006-11-07 | 2008-05-2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空気調和装置 |
CN102378883A (zh) * | 2010-01-26 | 2012-03-14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制冷循环装置 |
CN102798214A (zh) * | 2012-07-27 | 2012-11-28 | 太原理工大学 | 一种相变蓄热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 |
CN102853594A (zh) * | 2012-09-24 | 2013-01-02 | 刘雄 | 空调制冷设备 |
CN202692529U (zh) * | 2012-07-30 | 2013-01-2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热泵式空调系统 |
CN202692530U (zh) * | 2012-07-30 | 2013-01-2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热泵式空调系统 |
JP2013104623A (ja) * | 2011-11-15 | 2013-05-30 | Panasonic Corp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
CN103256749A (zh) * | 2013-05-08 | 2013-08-21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 |
CN203518316U (zh) * | 2013-10-28 | 2014-04-0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循环系统 |
-
2013
- 2013-10-28 CN CN201310518377.1A patent/CN10456707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69819A (zh) * | 2004-11-02 | 2006-05-10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空调器 |
JP2008116156A (ja) * | 2006-11-07 | 2008-05-2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空気調和装置 |
CN102378883A (zh) * | 2010-01-26 | 2012-03-14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制冷循环装置 |
JP2013104623A (ja) * | 2011-11-15 | 2013-05-30 | Panasonic Corp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
CN102798214A (zh) * | 2012-07-27 | 2012-11-28 | 太原理工大学 | 一种相变蓄热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 |
CN202692529U (zh) * | 2012-07-30 | 2013-01-2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热泵式空调系统 |
CN202692530U (zh) * | 2012-07-30 | 2013-01-2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热泵式空调系统 |
CN102853594A (zh) * | 2012-09-24 | 2013-01-02 | 刘雄 | 空调制冷设备 |
CN103256749A (zh) * | 2013-05-08 | 2013-08-21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 |
CN203518316U (zh) * | 2013-10-28 | 2014-04-0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循环系统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19973A (zh) * | 2017-12-28 | 2018-05-11 | 天津商业大学 | 一种新型相变蓄热制冷供热系统 |
EP4321821A4 (en) * | 2021-06-01 | 2024-10-16 | Gd Midea Heating &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 MULTISPLI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S THEREFOR |
CN114608218A (zh) * | 2022-03-23 | 2022-06-10 | 无锡中天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双热源耦合式热泵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567073B (zh) | 2017-10-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567074B (zh) | 空调循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1306902Y (zh) | 一种带热回收型热泵空调与冰箱一体机 | |
CN104567075B (zh) | 空调循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4515210B (zh) | 空调系统 | |
CN106885405A (zh) | 一种空调器系统及其除霜方法 | |
CN203068769U (zh) | 空调系统 | |
CN108224840A (zh) | 一种热泵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 | |
CN103900184A (zh) | 水冷媒三管制空调系统 | |
CN105465916A (zh) | 空调系统 | |
CN104913424A (zh) | 直膨式风水冷空调系统 | |
CN202835631U (zh) | 热泵式空调系统 | |
CN104567076A (zh) | 空调循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3518375U (zh) | 空调循环装置 | |
CN205747589U (zh) | 一种换热系统及具有化霜功能的热泵系统 | |
CN201363859Y (zh) | 一种空调机组 | |
WO2015014043A1 (zh) | 基于空气实现再生热量高效利用的热源塔热泵装置 | |
CN104236155A (zh) | 具有冷媒过冷、除霜制热功能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5939465U (zh) | 多联机空调系统 | |
CN111336585A (zh) | 一种多联机空调地暖系统 | |
CN203274348U (zh) | 一种超低温双回路热泵空调热水机 | |
CN203454455U (zh) | 三管制空调系统 | |
CN104567073A (zh) | 空调循环系统 | |
CN106765571A (zh) | 空调系统以及应用在该空调系统中的空调器室内终端 | |
CN203550363U (zh) | 空调系统 | |
CN203518316U (zh) | 空调循环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