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63336B - 悬挂式自承重墙 - Google Patents

悬挂式自承重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63336B
CN104563336B CN201410835123.7A CN201410835123A CN104563336B CN 104563336 B CN104563336 B CN 104563336B CN 201410835123 A CN201410835123 A CN 201410835123A CN 104563336 B CN104563336 B CN 1045633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ing wire
fastener
wallboard
string
anchor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3512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63336A (zh
Inventor
陈智勇
王文明
李永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IANJI NEW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IANJI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IANJI NEW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IANJI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83512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633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633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633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633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633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nishing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悬挂式自承重墙,包括:钢弦(1),纵向张紧并横向间隔分布于楼板之间;连接件(2),沿高度方向设于所述钢弦(1)并与所述钢弦(1)固定连接;墙板(3),沿高度和宽度方向对接成整个墙面,各所述墙板(3)通过与之相对应的连接件(2)悬挂于至少两根所述钢弦(1)上。该自承重墙不仅构造方式简单,而且在满足各项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厚度较薄、重量较轻,同时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Description

悬挂式自承重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构件技术领域,特别是建筑物的自承重墙。
背景技术
承重墙是指在建筑结构中承受上部楼层荷载的墙体,承重墙的设计需经过严格计算,如果拆除承重墙会破坏整个建筑结构,而自承重墙(又称非承重墙)在建筑结构中起分隔空间的作用,不承受上部楼层的荷载,拆除它不会影响结构安全,属于非结构构件。
长期以来,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采用自承重墙是常见的构造方法,除去彩钢板、石膏板等用钢龙骨做骨架的轻质隔墙外,还大量采用由砌体(多指砖、石等)、轻质条板和砂浆砌筑而成的自承重墙。。
此类自承重墙(包括外围护墙与内隔墙)为砌筑式结构,需要在施工现场使用砂浆逐层砌筑,而砂浆必然会涉及配置、搅拌、输送等工序,导致构造方式十分复杂,不仅施工人员劳动强度大,且不利于保持建筑内部整洁,容易产生建筑垃圾。
而且,砌筑式自承重墙的下部墙体要承受上部墙体的重量,其构件为受压构件,受欧拉稳定的制约,墙体往往设计的较厚、较重,如《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的第6.1节通过允许高厚比的方式规定了各类墙的稳定设计问题。
此外,震害经验表明,建筑的非结构构件的损坏程度远大于主体结构,在地震发生时,首先遭受损坏和倒塌的是自承重墙,会直接危及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此要求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防目标与主体结构的“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相协调,采用不同的构造措施才能保证其整体性和稳定性。
因此,如何简化自承重墙的构造方式,减小自承重墙的厚度和重量,提高自承重墙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悬挂式自承重墙。该自承重墙不仅构造方式简单,而且在满足各项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厚度较薄、重量较轻,同时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悬挂式自承重墙,包括:
钢弦,纵向张紧并横向间隔分布于楼板之间;
连接件,沿高度方向设于所述钢弦并与所述钢弦固定连接;
墙板,沿高度和宽度方向对接成整个墙面,各所述墙板通过与之相对应的连接件悬挂于至少两根所述钢弦上。
优选地,具体为自承重内墙,所述钢弦为单钢弦,所述墙板为双层墙板,两层所述墙板以背靠背的方式分别悬挂于所述钢弦的两侧,所述钢弦位于两层所述墙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呈“H”型,包括水平连接板及其两端的垂直连接板,所述水平连接板上开设有钢弦穿孔并在穿孔处与钢弦固定连接;所述垂直连接板与钢弦之间形成容纳和夹持所述墙板的空间。
优选地,具体为自承重外墙,所述钢弦为沿墙体厚度方向并排间隔分布的双钢弦,分别为第一钢弦和第二钢弦;所述墙板为双层墙板,两层所述墙板以背对背的方式分别悬挂于所述第一钢弦和第二钢弦,两者间形成中空的内隔腔,所述钢弦位于两层所述墙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呈“H”型,包括水平连接板及其两端的垂直连接板,所述水平连接板上开设有两个钢弦穿孔并在穿孔处与钢弦固定连接;所述垂直连接板与钢弦之间形成容纳和夹持所述墙板的空间。
优选地,还包括锚固件和紧固件;所述锚固件包括上锚固件和下锚固件,分别设于上楼板和下楼板内;所述紧固件包括上紧固件和下紧固件,分别连接于所述上锚固件和下锚固件;所述钢弦的上端连接于所述上紧固件,下端连接于所述下紧固件。
优选地,所述上锚固件和下锚固件在横截面上呈工字型;所述上紧固件为平行于墙面的连接板,其上开设有钢弦上端安装孔和卡槽;所述下紧固件呈倒置的“L”型,其横向连接板上开设有钢弦下端安装槽。
优选地,所述上锚固件和下锚固件在横截面上呈双工字型;所述上紧固件为垂直于墙面的连接板,其上开设有两组钢弦上端安装孔和卡槽;所述下紧固件呈“T”型,其横向连接板上开设有两组钢弦下端安装槽。
优选地,所述钢弦上端呈直角折弯状并设有铆钉头,其穿过所述上紧固件的安装孔后可卡入所述卡槽;所述钢弦下端设有螺纹,其装入所述下紧固件的安装槽后由螺母从下方将钢弦纵向张紧。
优选地,所述墙板之间的纵向板缝均为“Z”型板缝。
本发明通过预加应力的钢弦及连接件将沿高度和宽度方向对接的墙板悬挂起来,形成自承重结构体系。由于采用了悬挂连接的组合方式,因此无需使用砂浆逐层砌筑,只需在现场直接组装预制件即可,极大的简化了自承重墙的连接构造方法,减轻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有利于保持建筑内部整洁、干净,不会产生建筑垃圾;而且,每一层墙板均通过连接件悬挂在钢弦上,下层墙板不会承受上层墙板的重量,墙板为非受压构件,厚度可以根据隔音、保温、隔热、抗冲击力和风荷载作用等功能要求为依据确定,不受欧拉稳定的制约,可以设计的较薄、较轻,从而可大大减小自承重墙的厚度和重量;此外,绷紧的钢弦不仅承载力高且变形小,钢弦与墙板协同工作,在保证自承重墙整体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板平面外刚度,使自承重墙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在发生震害时,若主体结构未被破坏则自承重墙不会遭到损坏,若主体结构倒塌则自承重墙又可作为临时支撑,不会直接危及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能够为建筑物内的人员争取宝贵的逃生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悬挂式自承重内墙的安装透视图;
图2为图1所示悬挂式自承重内墙的钢弦布置图;
图3为图1所示悬挂式自承重内墙的扩张节点域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悬挂式自承重内墙的断面示意图;
图5为图4中锚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上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下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4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4中钢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所提供悬挂式自承重外墙的钢弦布置图;
图11为本发明所提供悬挂式自承重外墙的扩张节点域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所提供悬挂式自承重外墙的断面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锚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2中上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2中下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2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钢弦 1-1.铆钉头 2.连接件 2-1.水平连接板 2-2.垂直连接板2-3.钢弦穿孔3.墙板 4.上锚固件 5.下锚固件 6.上紧固件 6-1.安装孔 6-2.定位槽 7.下紧固件 7-1.纵向连接板 7-2.横向连接板7-3.安装槽 8.上楼板 9.下楼板 10.墙面 11.螺母 12.内隔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4,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悬挂式自承重内墙的安装透视图;图2为图1所示悬挂式自承重内墙的钢弦布置图;图3为图1所示悬挂式自承重内墙的扩张节点域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悬挂式自承重内墙的断面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悬挂式自承重墙为自承重内墙,主要由钢弦1、连接件2、墙板3、上锚固件4、下锚固件5、上紧固件6、下紧固件7等部件构成。
上锚固件4和下锚固件5可分别预埋于上楼板8和下楼板9内,上紧固件6和下紧固件7分别连接于上锚固件4和下锚固件5,钢弦1的上端连接于上紧固件6,下端连接于下紧固件7。
钢弦1为单向单层钢弦,其长度、规格和预加力见表1。
表1:钢弦的长度、规格和预加力
如表1所显示的钢弦的一些尺寸可以在本发明中使用。钢弦在它的弹性极限内具有两类延伸,即弹性延伸和结构延伸,在设计中两者都要考虑。
弹性延伸是在钢弦预加力和负载下的暂时性伸长,对钢弦施加预加力使钢弦绷紧是关键,避免大振幅发生。钢弦如果保持在弹性极限内就可以恢复其正常长度,受墙板的约束将产生板弦协同效应。试验表明在冲击力作用下,墙板和连接件未产生任何细微裂缝和变形,体现了墙板良好的整体性。
弹性延伸与预加力、荷载变化量、钢弦长度成正比,与钢弦的弹性模量和钢弦面积成反比。使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弹性延伸:
ΔL=ΔP×L/A×E
ΔL——总长度的变化量
ΔP——钢弦上预加力、荷载变化量
L——钢弦的长度
A——钢弦的面积
E——弹性模量
结构延伸是钢弦的永久性伸长,该永久延长在施加荷载时,随着荷载作用不断加大。当荷载大于预加力时将产生的新的延伸,就弦而言伸长变化量不超过0.5mm。由于墙板、钢弦、连接件将产生共同组合效应,沿竖向钢弦部位形成200mm宽,水平卡件部位200宽,形成扩张节点域见图3虚线,充分提高了板平面外刚度和稳定性。
钢弦1的数量视墙体宽度而定。这里,墙体宽度为4800mm,共设计了五条钢弦1,最边侧钢弦1与墙面10的距离为300mm,与相邻钢弦的间距为900mm,其余各钢弦1之间的间距为1200mm,五根钢弦1纵向张紧并横向间隔分布于同层楼板之间,其上沿高度方向各设有三个连接件2,连接件2之间以及连接件2与楼板之间的间距为700mm。
墙板3为双层墙板,两层墙板以背靠背的方式分别悬挂于钢弦1的两侧,钢弦1位于两层墙板之间,单块墙板的几何尺寸为600mm×200mm×40mm,厚度为40mm,中间20mm处设有加强网,采用混凝土材料预制而成,十六块墙板3通过与之相对应的连接件2悬挂在相邻的两根钢弦1上,沿高度和宽度方向对接成整个墙面,与钢弦1、连接件2及其他构件一起形成自承重结构体系。
墙板3具体可采用市售细颗粒轻骨料膨石芯材(“膨石”为厂牌)进行制造,细颗粒轻骨料膨石芯材由水泥、粉煤灰、玄武岩纤维等组成,其力学性能、物理性能、耐久性技术指标同轻骨料混凝土,见表2、3、4。
表2:膨石芯材力学性能指标
表3:膨石芯材物理性能指标
注:1、耐火极限系按芯材厚度100mm测定;
2、隔声量值系按芯材厚度120mm测定;计权声量和频谱修正量为:RW(C;Ctr)=44(-1;-3)dB。
表4:膨石芯材耐久性技术指标
注:芯材涂抗渗保护层材料。
为避免墙板3与钢弦1、上紧固件6、下紧固件7干涉,可以在墙板3与这些构件接触的部位预留相应的槽位,以容纳引起干涉的部位,避免出现干涉现象,保证墙面的平整度。例如,可以在墙板3的背面预先制作在截面上呈半圆形的钢弦凹槽。
请参考图5至图9,图5为图4中锚固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上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4中下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4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4中钢弦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上锚固件4和下锚固件5在横截面上呈工字型,其可以预埋在楼板内,也可以在楼板上事先预留位置,然后在后续工序中安装,高度与楼板厚度相同;上紧固件6为平行于墙面的连接板,其上开设有钢弦上端安装孔6-1和定位槽6-2,定位槽6-2纵向延伸,位于安装孔6-1的下方,其宽度小于安装孔6-1的直径,下紧固件7呈倒置的“L”型,其纵向连接板7-1焊接于下锚固件5,横向连接板7-2上开设有钢弦下端安装槽7-3。
连接件2呈“H”型,由中间的水平连接板2-1及其两端的垂直连接板2-2构成,水平连接板2-1上开设有钢弦穿孔2-3并在穿孔处与钢弦固定连接,垂直连接板2-2与钢弦1之间形成容纳和夹持墙板3的空间。
从图1中可以看出,最边侧的连接件2同时对应于其上方和下方的墙板3,分上下区间容纳和夹持墙板3的下边沿和上边沿,其余连接件2均同时对应于四块墙板3,平均地分为四个区间容纳和夹持墙板3的直角部位。
钢弦1上端呈直角折弯状并设有铆钉头1-1,安装时,先将铆钉头1-1穿过上紧固件上的安装孔6-1,然后向下卡入定位槽6-2即可,钢弦1下端设有螺纹,其装入下紧固件的安装槽7-3后,由横向连接板下方的螺母11将钢弦纵向张紧,螺母11、螺纹结构和下紧固件7一起构成钢弦张紧机构。
上述自承重内墙的具体组装方法如下:
第一步:根据附图所示位置和尺寸,在上楼板8、下楼板9内预埋上锚固件4、下锚固件5。
第二步:将上紧固件6、下紧固件7根据要求与上锚固件4、下锚固件5焊接。
第三步:将钢弦上端的铆钉头1-1穿过上紧固件6的安装孔6-1后向下卡入卡槽6-2中并拉紧,钢弦下端装入下紧固件7的安装槽7-3内,拧紧螺母11,使钢弦1绷紧。
第四步:首先沿自承重墙位置铺设10mm厚柔性砂浆,依次在钢弦1上安放第一层墙板3,每安装完一层墙板3后,用连接件2将墙板3和钢弦1连接成为整体,连接件2将墙板3卡紧后用高粘结性材料将弦板间的缝隙灌实,尔后将钢弦1与连接件2焊牢。
第五步:分层安装至楼层顶板底部整体安装完毕后,墙板3与主体结构接触面用柔性砂浆封严,墙面上的小缝隙用压力灌浆机注入高粘结性胶合材料。
钢弦预加应力值等于使钢弦延伸0.5mm所施加的力,保证自承重内墙通过连接件2与钢弦1拉结牢固。
墙板3之间的纵向板缝均为“Z”型板缝而不是平接缝,同时用注浆法将板缝密封以满足隔声和防火要求,墙板3安装完毕后,墙面涂刷抗渗涂层,尔后按装饰要求做装饰面层。
请参考图10、图11、图12,图10为本发明所提供悬挂式自承重外墙的钢弦布置图;图11为本发明所提供悬挂式自承重外墙的扩张节点域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所提供悬挂式自承重外墙的断面示意图。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悬挂式自承重墙为自承重外墙,同样主要由钢弦1、连接件2、墙板3、上锚固件4、下锚固件5、上紧固件6、下紧固件7等部件构成。
上锚固件4和下锚固件5可分别预埋于上楼板8和下楼板9内,上紧固件6和下紧固件7分别连接于上锚固件4和下锚固件5,钢弦1的上端连接于上紧固件6,下端连接于下紧固件7。
钢弦1为单向双层钢弦,即沿墙体厚度方向并排间隔分布的双钢弦,分别为第一钢弦和第二钢弦,其数量视墙体宽度而定。这里,墙体宽度为3300mm,共设计了四条钢弦1,最边侧钢弦与墙面的距离为300mm,与相邻钢弦的间距为700mm,中间两道钢弦1之间的间距为1300mm,四根钢弦1纵向张紧并横向间隔分布于同层楼板之间,其上沿高度方向各设有三个连接件2,在高度方向上,最下方连接件2与下楼板9的间距为900mm,最上方连接件2与上楼板8的间距为400mm,中间连接件2与另外两个连接件的间距为750mm,中间窗口区域的两边距离墙面1050mm,宽度为1200mm,单块墙板的厚度为40mm,中间20mm处设有加强网,同样采用细颗粒轻骨料混凝土材料预制而成,十块墙板3通过与之相对应的连接件2悬挂在相邻的两根钢弦1上,沿高度和宽度方向对接成整个墙面,中间两层墙板的尺寸相同,最上层墙板的尺寸小于中间两层墙板,最下层墙板的尺寸大于中间两层墙板。
墙板3为双层墙板,两层墙板3以背对背的方式分别悬挂于第一钢弦和第二钢弦,两者间形成中空的内隔腔12,钢弦1位于两层墙板之间,墙板3、钢弦1、连接件2及其他构件一起形成自承重结构体系。
请参考图13至图16,图13为图12中锚固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2中上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2中下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2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上锚固件4和下锚固件5在横截面上呈双工字型,其可以预埋在楼板内,也可以在楼板上事先预留位置,然后在后续工序中安装;上紧固件6为垂直于墙面的连接板,其上开设有两组钢弦上端安装孔6-1和定位槽6-2,定位槽6-2纵向延伸,位于安装孔6-1的下方,其宽度小于安装孔6-1的直径,下紧固件呈“T”型,其横向连接板上开设有两组钢弦下端安装槽7-3。
连接件2呈“H”型,由中间的水平连接板2-1及其两端的垂直连接板2-2构成,水平连接板2-1上开设有两个钢弦穿孔2-3并在穿孔处与钢弦1固定连接,垂直连接板2-2与钢弦1之间形成容纳和夹持墙板3的空间。
其钢弦1和具体组装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为节约篇幅就不再赘述,具体可参考上文。
上述内容仅是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具体并不局限于此,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实际需要作出具有针对性的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实施方式。例如,对于多层建筑物,钢弦既可以逐层安装,也可以自上而下依次贯穿各层楼板整体布置,即不同楼层的钢弦为同一钢弦;或者,每块墙板悬挂在三根、四根甚至更多根钢弦上;又或者,锚固件与紧固件为一体式结构,等等。由于可能实现的方式较多,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悬挂式自承重墙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悬挂式自承重墙,其特征在于,包括:
钢弦(1),纵向张紧并横向间隔分布于楼板之间;
连接件(2),沿高度方向设于所述钢弦(1)并与所述钢弦(1)固定连接;
墙板(3),沿高度和宽度方向对接成整个墙面,各所述墙板(3)通过与之相对应的连接件(2)悬挂于至少两根所述钢弦(1)上;
所述悬挂式自承重墙为自承重内墙,所述钢弦(1)为单钢弦,所述墙板(3)为双层墙板,两层所述墙板以背靠背的方式分别悬挂于所述钢弦(1)的两侧,所述钢弦(1)位于两层所述墙板之间;
所述连接件(2)呈“H”型,包括水平连接板(2-1)及其两端的垂直连接板(2-2),所述水平连接板(2-1)上开设有钢弦穿孔(2-3)并在穿孔处与钢弦(1)固定连接;所述垂直连接板(2-2)与钢弦(1)之间形成容纳和夹持所述墙板(3)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自承重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锚固件和紧固件;所述锚固件包括上锚固件(4)和下锚固件(5),分别设于上楼板(8)和下楼板(9)内;所述紧固件包括上紧固件(6)和下紧固件(7),分别连接于所述上锚固件(4)和下锚固件(5);所述钢弦(1)的上端连接于所述上紧固件(6),下端连接于所述下紧固件(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挂式自承重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锚固件(4)和下锚固件(5)在横截面上呈工字型;所述上紧固件(6)为平行于墙面的连接板,其上开设有钢弦上端安装孔(6-1)和卡槽(6-2);所述下紧固件(7)呈倒置的“L”型,其横向连接板(7-2)上开设有钢弦下端安装槽(7-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挂式自承重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锚固件(4)和下锚固件(5)在横截面上呈双工字型;所述上紧固件(6)为垂直于墙面的连接板,其上开设有两组钢弦上端安装孔(6-1)和卡槽(6-2);所述下紧固件(7)呈“T”型,其横向连接板(7-2)上开设有两组钢弦下端安装槽(7-3)。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悬挂式自承重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弦(1)上端呈直角折弯状并设有铆钉头(1-1),所述铆钉头(1-1)穿过所述上紧固件(6)的安装孔(6-1)后卡入所述卡槽(6-2);所述钢弦(1)下端设有螺纹,其装入所述下紧固件(7)的安装槽(7-3)后由螺母(11)从下方将钢弦(1)纵向张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悬挂式自承重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3)之间的纵向板缝均为“Z”型板缝。
7.一种悬挂式自承重墙,其特征在于,包括:
钢弦(1),纵向张紧并横向间隔分布于楼板之间;
连接件(2),沿高度方向设于所述钢弦(1)并与所述钢弦(1)固定连接;
墙板(3),沿高度和宽度方向对接成整个墙面,各所述墙板(3)通过与之相对应的连接件(2)悬挂于至少两根所述钢弦(1)上;
所述悬挂式自承重墙为自承重外墙,所述钢弦(1)为沿墙体厚度方向并排间隔分布的双钢弦,分别为第一钢弦和第二钢弦;所述墙板(3)为双层墙板,两层所述墙板以背对背的方式分别悬挂于所述第一钢弦和第二钢弦,两者间形成中空的内隔腔(12),所述钢弦(1)位于两层所述墙板之间;
所述连接件(2)呈“H”型,包括水平连接板(2-1)及其两端的垂直连接板(2-2),所述水平连接板(2-1)上开设有两个钢弦穿孔(2-3)并在穿孔处与钢弦(1)固定连接;所述垂直连接板(2-2)与钢弦(1)之间形成容纳和夹持所述墙板(3)的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挂式自承重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锚固件和紧固件;所述锚固件包括上锚固件(4)和下锚固件(5),分别设于上楼板(8)和下楼板(9)内;所述紧固件包括上紧固件(6)和下紧固件(7),分别连接于所述上锚固件(4)和下锚固件(5);所述钢弦(1)的上端连接于所述上紧固件(6),下端连接于所述下紧固件(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悬挂式自承重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锚固件(4)和下锚固件(5)在横截面上呈工字型;所述上紧固件(6)为平行于墙面的连接板,其上开设有钢弦上端安装孔(6-1)和卡槽(6-2);所述下紧固件(7)呈倒置的“L”型,其横向连接板(7-2)上开设有钢弦下端安装槽(7-3)。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悬挂式自承重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锚固件(4)和下锚固件(5)在横截面上呈双工字型;所述上紧固件(6)为垂直于墙面的连接板,其上开设有两组钢弦上端安装孔(6-1)和卡槽(6-2);所述下紧固件(7)呈“T”型,其横向连接板(7-2)上开设有两组钢弦下端安装槽(7-3)。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悬挂式自承重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弦(1)上端呈直角折弯状并设有铆钉头(1-1),所述铆钉头(1-1)穿过所述上紧固件(6)的安装孔(6-1)后卡入所述卡槽(6-2);所述钢弦(1)下端设有螺纹,其装入所述下紧固件(7)的安装槽(7-3)后由螺母(11)从下方将钢弦(1)纵向张紧。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任一项所述的悬挂式自承重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3)之间的纵向板缝均为“Z”型板缝。
CN201410835123.7A 2014-12-26 2014-12-26 悬挂式自承重墙 Active CN1045633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35123.7A CN104563336B (zh) 2014-12-26 2014-12-26 悬挂式自承重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35123.7A CN104563336B (zh) 2014-12-26 2014-12-26 悬挂式自承重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63336A CN104563336A (zh) 2015-04-29
CN104563336B true CN104563336B (zh) 2017-09-01

Family

ID=53080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35123.7A Active CN104563336B (zh) 2014-12-26 2014-12-26 悬挂式自承重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6333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18852B2 (ja) * 1995-06-30 2003-06-23 株式会社岡村製作所 間仕切パネルの連結装置
CN1172198A (zh) * 1997-06-24 1998-02-04 王�华 一种钢弦轻质板空心隔墙及其安装工艺及连接件
CN201753487U (zh) * 2010-07-28 2011-03-02 张进杰 钢丝龙骨石膏板隔墙
CN102953454A (zh) * 2012-10-26 2013-03-06 谢培敏 一种新型组合式隔墙及其安装方法
CN102966202B (zh) * 2012-11-06 2015-09-16 张息清 一种陶粒混凝土墙板系统及其安装工艺
CN204385961U (zh) * 2014-12-26 2015-06-10 北京天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悬挂式自承重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63336A (zh) 2015-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14204B (zh) 非拆模轻质内隔墙板及其整体灌浆施工方法
CN105484354B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5569355B (zh) 一种包括预制构件模块化住宅的装配方法
CN205242706U (zh) 高层外檐窗间填充墙现浇构造柱与墙体同步施工结构
CN202767257U (zh) 一种免抹灰混凝土墙与抹灰砌块墙体交接处防裂缝构造
EA013175B1 (ru) Наружная стена многоэтажного каркасного здания системы аркос и способ ее возведения
KR100720823B1 (ko) 격간벽 구조시스템 및 이를 적용한 공동주택
CN104563336B (zh) 悬挂式自承重墙
CN209837385U (zh) 一种高隔声效果的隔墙结构
CN204139316U (zh) 一种钢构剪力墙结构体系
CN204385961U (zh) 悬挂式自承重墙
CN103790424B (zh) 一种抗震房的轻钢龙骨结构体系
CN211899045U (zh) 一种岩棉板组合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防火墙
RU127795U1 (ru) Высотное здание
CN203821669U (zh) 一种轻钢龙骨的楼板结构体系及楼板
CN209817736U (zh) 装配式飘窗及其结构体系
RU2466246C1 (ru) Пустотно-пористый керамический блок для возведения однослойных и многослойных стен
CN211172416U (zh) 一种钢梁与填充墙的防裂缝连接节点
RU2602840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усиления несущих конструкций
CN219386794U (zh) 一种结构挑檐固定式幕墙干挂结构
CN211523520U (zh) 一种钢柱与填充墙的防裂缝连接节点
KR101092031B1 (ko) 2중 망을 부착한 스티로폼 판넬
RU76051U1 (ru) Безригельный железобетонный сборно-монолитный каркас многоэтажного здания, панель перекрытия, пилон и контактно-петлевой узел
TWI506187B (zh) Wet light partition wall
CN206396908U (zh) 一种轻质陶玻夹芯板与楼面钢梁的装配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